三基考试总结范例6篇

三基考试总结

三基考试总结范文1

这次市统测考试总体不是特别难,因为一轮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点的总结。但是涉及的知识点多,范围广,成为很多同学发挥不佳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是在一轮复习中没有抓住每章重点,对基础知识点认识不深刻,片面的以为基础很简单,忽略知识点原理等等。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从期中考试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将错题重新做一遍,找出错题原因

错题是照亮自己弱点的明灯,在错题中总结,在错题中找原因,是高三复习的一大关键内容。所以,一定要将期中考试试卷中的错题重新做一遍,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错题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了。

2将错题相关知识点再复习一遍,重新梳理知识点的原理

找出错题的原因所在,还需要了解错题在高三复习的知识点中的位置,然后将这部分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将知识点的原理弄清楚,防止下次做同类题目的时候再出错。这个环节其实不需要太多时间,但是这是很多同学往往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提醒同学们应多注意。

3对知识点所在章节的重点内容再重新梳理一遍

一道题放到试卷中,是因为它站在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位置。因此,既然一道题出错,非常有必要将它所在章节重点内容重新在梳理一遍,做到万无一失。

4总结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高考前的大型考试已经不多了,所以从这次考试开始就应该多总结一些大型考试的应试技巧,比如考试心理调节,考试时间分配,难题应对策略,考试作息调节等等。凡是在高考中笑傲群雄的人,一定对大型考试有百倍的信心、十足的把握。所以,应试能力的提升也是高三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此提醒广大同学多加注意。

三基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考;文科数学卷;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134-02

0、引言

2013年的高考刚刚结束,新一轮的高三复习又拉开了序幕。高考是一场综合考试,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高三的课程复习显然是每一名任课教师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为方便各数学任课教师开展复习教学工作,现对2013年云南省的高考文科数学进行分析,又提出了一些高三教学的新思路。

1、2013年云南省的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分析

1.1 试卷总体情况

2013年是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后的又一年高考,为了更好的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标准,通览今年的云南省高考文科数学试卷,总体上仍然侧重对考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命题上遵循了新的教学大纲的大部分重点和难点,偏题怪题少,主要侧重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重要基础知识点等的考查。试卷的试题设计上难度和题量(共24题)适中。2013年云南省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切合了新课程计划的实际情况,有力的支持了新课程改革,同时适应了当前大学招生不断扩张的现状,有利于高中能够实施素质教育。

今年的云南省高考文科试卷仍然保持着较为稳定的试题布局和格局分布。2013年云南高考文科试卷,仍然分为三种题型,分别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共计24道题目,其中选择题12道,填空题4道,解答题8道。分值设置也与往年相同,题目考查也是侧重基础,少偏题怪题。因此,从题型、题量和以及分值设置上均同往年,考查知识点全面,试题不偏、不繁。

1.2 考查知识点分布

从试题的考查知识点分布上来说,今年的云南高考文科数学试卷比较全面的考查了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如,集合(第1题)、线性规划(第3题)、抛物线(第10题)、棱锥和棱柱(第15题、第18题)等。另外,从整体云南高考文科试卷来看,今年的高考试卷还侧重了对与实际联系更紧密更有经济意义的知识点设置题目进行考查,题型考查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如,填空题第7题考题类似计算机输入的一段程序,解答题第19题则更加明显,作为应用题直接考到了实际生活中的利润问题。另外,今年的云南高考文科试卷试题上侧重对一些与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数学衔接较紧密的知识点进行考查,如第11题和第21题分别对极值这一知识点进行两次考查,选择题第9题考到了对三视图这一知识点。

1.3 对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分布情况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高于数学知识点本身对其更高层次的概括和抽象,是数学精华和精髓的充分体现。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说,今后学习数学无疑提供了思想性和方法论的指导。通览2013年云南高考文科数学试卷更加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很多题目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同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等都在今年的云南高考文科试卷中有充分的体现。

2、云南省高考文科数学试卷给教学带来的新启示

2.1 围绕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把握复习的重点、难点

新课程标注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是每一年高考命题的根本依据,也是指导每一名高三数学任课教师组织高三总复习教学的根本依据。从今年的云南高考文科数学试卷的命题上看,再加上由于高三总复习,数学知识点多,时间短,所以各高三数学任课教师应根据标准和大纲,结合历年的高考数学试卷有侧重点和针对性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各任课教师应认真研究勤于思考准确把握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以提高复习效率和最终复习效果。

2.2 以教材为中心,从思路和方法的角度进行讲解

仔细观察今年的云南高考文科试卷,不难发现今年的高考试题设置上很多都来自干对平时例题和练习题目的改编和深化。因此各高三数学任课教师在组织高三复习时应以教材为中心,回归教材吗,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加之,高考文科试卷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分值基本来自于对基础内容和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做到教学与教材相互呼应,注重对高三学生数学基础的夯实和对基本知识点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在讲解题目时,应主要为学生讲解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们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高考命题和考查知识点越来越灵活的现状。

2.3 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逐步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情况下,高考作为一项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应试形式和标准之一,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数学素养的考查。这一点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云南高考文科数学试卷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和体现。因此,各高三数学任课教师应在接下来新一轮的高三复习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各种数学思维,如发散思维等。各任课教师还应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每一道数学题目背后蕴含着的深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最终,经过较长时间的有意识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们提高数学素养,在解题的过程中灵活的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以更好的适应新一轮的高考。

2.4 重视夯实基本能力和计算能力

另外,从2013年云南高考文科试卷中不难看出考查题目除了某些几何题目,主要是对数学基本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所以,夯实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是保证在高考中减少失误失分的有效途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等形式都是学习数学和提升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因此,在实际的高三复习教学中,各任课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多动手去算去讨论,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主要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基考试总结范文3

一、定义

第三条、试用期是指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所规定的一个阶段的试用时间。在此期间用人单位进一步考察被录用的员工是否真正符合聘用条件,能否适应公司要求及工作需要。同样,劳动者也可以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条件是否符合招聘时所提供的情况,自己能否适合或胜任所承担的工作,从而决定是否继续保持劳动关系。试用期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超过×××个月(含培训时间)。

二、目的

第一条、完善现有的考评体系,明确公司的价值导向,不断增强公司的整体核心力。

第二条、通过对试用期员工的考核沟通,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公司,明确岗位需求,融入公司文化,并为决定新员工的去留及转正定级提供依据。

三、适用范围

第四条、本考核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新入职员工。

第五条、新员工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职业潜力由人力资源部考核,新员工的业务技能、业务素质由入职部门考核。部门经理以上人员的业务技能、业务素质由总经理考核。

四、考核原则

第六条、事实求是原则:考核要以日常管理中的观察、记录为基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强调以数据和事实说话。

第七条、区别对待原则:相对于正式员工的绩效改进考核而言,对于试用期员工的考评是综合考评,需要对其任职状况,劳动态度和工作时效做全面的评价。

第八条、考、评结合原则:对于试用期员工的考核日常的月度考核、试用期结束的评议与个人试用期总结报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力求客观、公正、全面。

第九条、效率优先原则:对于考核结果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能力明显不适应工作需求、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的员工要及时按规定终止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管理者未按公司规定而随意辞退员工或者符合公司辞退条件而未及时提出辞退建议,致使造成不良后果或不良影响的,相关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条、考核以重能力、重潜力,业绩为辅助考核条件,考核标准尽可能量化。

第二章考核形式、周期及内容

五、考核周期、形式

第十一条、试用期员工的考核分月度考核(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试用期结束的评议与个人试用期总结报告三种形式。月度考核每月进行一次,试用期结束评议与个人试用期总结报告原则上在试用期结束时通过笔试、答辩等方法进行。

第十二条、考核期限根据岗位性质、合同期限一般为一至六个月,特殊情况下亦可缩短,但至少应有一个月考核期(如果试用期为一个月的,考核采取试用期结束评议与个人试用期总结报告的形式操作)。

六、考核内容

第十三条、试用期员工月度考核要素为工作态度、作业能力、工作绩效三大项。

第十四条、试用期结束考核结合岗位要求,全面考评员工试用期间的任职资格:品德、素质、能力、绩效、经验。

第十五条、个人试用期的总结报告主要是个人在试用期间的应知应会,个人的自我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十六条、具体的实施办法及考核表格由人力资源部依据具体情况设置;考核、评议结束后人力资源部依据相关情况,汇集相关部门逐一对考核员工进行绩效面谈。

第三章考核的准备及结果应用

七、考核信息准备

第十七条、人力资源部门、用人部门综合各方面收集到的考核信息,客观公正的评价员工,信息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

1、用人部门记录员工工作过程中的关键行为或事件;

2、员工的培训记录;

3、员工定期工作总结及日常汇报材料;

4、同一团队成员的评价意见或证明材料;

5、相关部门或个人的反馈意见或证明材料;

6、用人部门与员工沟通过程中积累的有关信息。

八、考核结果

第十八条、无论是月度考核、试用期结束评议还是综合评定,其考核结果都包括评语和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两部分。

第十九条、考核等级的定义如下:

1、优秀(90分以上):相对于试用期员工而言,各方面都表现突出,尤其是工作绩效方面,远远超出对试用期员工的要求;

2、良好(80—90分):各方面超出对试用期员工的目标要求;

3、合格(60---80分):达到或基本达到对试用期员工的基本要求;

4、不合格(60分以下):达不到对试用期员工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条、考核成绩达到合格者,即时转为正式员工。成绩在60分以下者,结束试用期,解除关系(辞退)。

第二十一条、正式录用的员工考核结果记入档案。

三基考试总结范文4

作为一项公共政策,高考首先要公平,其次要完成选拔人才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就需要不断改革,注重引导性与时代性,同时要具有可行性。

(一)公平性目前,高考成为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保障,承担着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高考科目设置首当其冲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保障公平。科目设置的公平包含着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城乡差异为代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下的考试公平;二是以性别差异为代表的考生群体思维结构差异下的考试公平。科目设置改革方向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本身没有错,但是也应当考虑到当勤奋刻苦的因素在高考成绩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下降的时候,而受教育的条件和环境所起的作用有所上升的时候〔5〕,事实上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城乡不公平。目前,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在现行的高考方案中都是必考科目,其中包含了两门语言类科目,必然造成现行方案有利于语言天赋高、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女生。

(二)三个“有利于”教育部对高考科目设置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就应该根据高校不同层次的要求分类考试,而不能实行报考所有高校的考生一张试卷。从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看到最高分与最低分往往相差上百分,所有考生一张试卷是难以实现高校选拔人才的个性需要的。在考什么学什么这一难以破解的难题下,要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考试内容做设计和调整,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中等学校教育目标开设多层次的考试科目。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一是允许高校在全国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开展单独测试,两者结合录取,如现行的自主招生模式。二是对于那些暂无资质实行自主招生等单独测试的更多的高校,应当在考试科目中设置一定的可选科目,由高校自主提出成绩要求,考生自行选择参考科目,这也符合进一步减少统考科目的改革目标与要求。

(三)引导性与时代性学科知识应当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能够反映时代的学科知识发展,并能够引导社会的知识价值取向,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对科目设置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历史实践来看,外语科目从无到有,从权重低到权重高,生物科目也逐步纳入到高考考试科目中也正反映了这一点。而当外语技能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内生需要,同时社会上已有多种得到广泛认可的外语社会化考试的时候,高考是否还需要对外语科目进行定量测试就成为一个必须研究的命题。高考制度自实施以来一直与招生录取紧密联系,为了实现统一录取的需要,客观上需要考生成绩以分数定量的方式呈现,以实现对考生的排队区分。而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层次的高校录取已经从选拔性向着合格性转变,部分科目也可以实现从定量向定性的转变。

(四)可行性高考科目设置须考虑到操作层面的问题,由于其承上启下的功能,既要使中学的教学组织工作便于开展,又要使高校录取时易于操作,并且还需要被社会、高校、考生和家长认可和理解。所以,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应考虑实际的国情与社会环境,制定可行的方案,使其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在进行高考科目设置时,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超前性与现实性、科学性与可行性三种关系。可行性是评价高考科目设置合理性的最终依据,也是最现实的依据〔6〕。

二、高考考试科目设置的改革

(一)现行方案的分析我国现行的高考考试科目方案多为本轮新课程改革后推出,主要以“3+综合(文科/理科)”为主,是“3+X”方案的完善和发展〔7〕。“3+X”之所以最终走向了“3+综合”,其原因在于“X”考生的选科不统一,但是最终录取划线、投档时却又需合并处理,而不同科目的试题难易程度常常不一致,极易引起社会和考生不满,同时其科学性也确实欠缺。一方面,减少考试科目,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的学科覆盖面,希望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于是纷纷设置了综合科目,看似减少了考试科目,实际上只是将不同科目的考试合并成一张试卷。另外,各省通过会考或者学业水平测试此类标准参照性考试来考察考生在高中所学学科的水平,其目的在于试图纠正高考分科录取带来的偏科问题,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取得平衡。但综合来看,所有的科目设置改革均在语文、数学、外语之外展开,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始终在高考考试科目中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自从外语科目被加入高考统考中,就从来没有哪个地区将语文、数学、外语从高考统考中剔除。“3+综合”在“3+X”推出后最终成为主流,应该说是实用主义的结果。这样的改革让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的重要地位愈发凸出。综合卷看似考一门,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考生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减轻考生负担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中学教学与高校选拔的关系,这些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新的改革呼声越来越大,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被提出。以江苏省为例,2008年推出新高考方案,以三门总分划线排序投档录取,而其他科目分别以学业水平测试选测或必测科目的形式呈现,供高校录取参考。该方案尊重了高校及考生的选择权,让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考试科目组合,高校也可以自主提出不同专业的考试科目要求。但在实践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对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的科目只提供等级成绩,认为区分度不够;二是尽管从大方案设计上给予了高校足够的自,但在具体执行中高校从方便出发,对提出等级的要求往往不予深究。比如,提出物理化学组合AB的等级要求,说明其接受物理A化学B或者物理B化学A的组合,但为何物理B+化学B+的等级组合院校就不予接受呢,这与物理化学AB究竟有何区别,暂时还没有被考虑。该方案仍然实行了文理分科考试、分科录取,同时,虽然是语文、数学、外语加学业水平测试选拔考试,但是后者也是在高考统考期间进行,实际高考统考5门。可见,高考科目设置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和开放性,其突出表现在扩大考生选择权、高校自。科目设置承认了考生个体差异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承认了高校不同专业的选拔要求,将对学科的基本素养的考察放到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性考试中去。那么,未来的科目设置改革未尝不可以考虑将更多的考试科目交给高校来确定,可通过增设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的形式来满足高校对统考科目外的学业水平考察,同时高考也应该接纳一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具有较高信度的社会化考试项目,将这些考试成绩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

(二)外语科目替代效应分析教育部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顶层设计,拟选择英语科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探索英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究竟这种改革是否有科学依据,本文将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高考考生的实际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江苏省从2008年起开始实行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投档录取,同时由高校自主提出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的等级要求,考生根据高校要求在考试科目范围内选择对应的考试科目。以江苏省某年实际考试结果为例,对341277人的实际考试结果进行回归分析。首先检验江苏省现行三门总分投档录取方案是否可行,接着检验如果取消英语科目,而代之以二门总分投档录取方案是否可行。分别就五门总分与三门总分的关系、五门总分与二门总分的关系、三门总分与二门总分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可知,五门总分与三门总分、五门总分与二门总分、三门总分与二门总分之间的回归模型均具有显著性与适用性。三门总分对五门总分的解释性为92.1%,二门总分对五门总分的解释性为87.1%,二门总分对三门总分的解释性为96.7%。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分析的前提是考生均认为五门科目需要参加考试。替代效应是指在教育测量中,不同学科之间的能力替代,即考生可能学好该学科的潜质,而不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显而易见,当考生放弃某门学科学习时,知识必定下降,所以取消某一科目在高考中的统考,并不意味着取消该科目的考试。

三、高考考试科目设置建议

(一)高考减少统考科目是可行的,语文、数学两门可以对其他科目的能力做出较好解释尽管两门科目的总分可以解释能力,却不能代替知识,所以,其他科目仍旧要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等标准参照性考试的模式在高中学习中展开,而不能一减了之。外语科目可以纳入到学业水平测试中,也可以采取直接认可现有的社会化考试的成绩,提供给高校供录取使用。

(二)高考减少统考科目后可推动文理不分科录取目前讨论很多的文理分科考试问题,众多专家强烈呼吁取消文理分科,认为文理分科影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密西根大学认为,即使进入大学,学生也应该接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教育。统考科目统一为语文、数学后,在录取机制上可以取消文理分科,按照两门总分实现对考生的统一排队、统一录取,同时配置以自主招生等其他录取方式对具有特长或特殊潜质的考生予以综合评价录取。为了满足高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录取要求差异,可在学业水平标准参照测试的基础上,展开特定科目的选拔性测试,测试成绩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呈现,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将录取要求一致的专业归并为录取单位进行录取。这样,不仅可以弱化学校分数线的作用,不再分分必争,而且可以引导考生根据自身兴趣发展以及高校要求,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减轻学业负担。

三基考试总结范文5

**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各县(市)、区局基层税务分局长职位选拔任用和实行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合理配备、使用干部,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要求,依据《**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规范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分工方案的批复》(*国税人字[2005]13号)文件精神,经市局党组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及组织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培养选拔一批高素质的基层领导干部,促进**国税事业的蓬勃发展。组织原则:在市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以县(市)、区局为单位,市局全程监督,对各县(市)、区局基层税务分局长职位进行选拔任用和竞争上岗。二、基层税务分局长任职的基本条件、资格 (一)基本条件1、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开拓进取,实绩突出。 3、坚持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4、清正廉洁,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以身作则,团结同志,自觉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5、符合公务员任职回避规定。(二)基层税务分局长任职必须具备下列资格(1)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专业证书)。 (2)年龄:男50周岁(1955年4月30日后出生)以下,女48周岁(1957年4月30日后出生)以下。年龄以个人档案记录为准。(3)应具备5年以上工龄(含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在正股级领导岗位上工作满3年以上。(4)必须是近两年考核连续为优秀或近三年考核连续称职以上。(5)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服从组织分配。三、选拔任用基层税务分局长的范围和程序(一)范围:++年通过竞争上岗任用的各县(市)、区局稽查局长,可通过选拔任用程序任命为基层税务分局长。(二)程序1、民主测评。对拟任人员在全局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不过半不得进入下一环节。2、县(市)、区局党组推荐。县(市)、区局党组对经过民主测评人员进行研究并票决,向市局推荐符合任职条件人员。党组票决达不到三分之二,不得向市局党组推荐。3、组织考察。市局组成考察组,对推荐人选进行组织考察,写出考察报告报市局党组。4、党组研究任用。对经组织考察后的推荐人选,市局党组进行集体研究,对决定任用人员进行任前公示、办理有关任用手续。四、基层税务分局长竞岗程序对经组织选拔任用后的空缺基层税务分局长职位进行竞争上岗。竞争上岗程序包括:公告、报名、资格审察、政治业务考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任前公示、组织任命等八个环节。(一)报名、资格审察、政治业务考试由各县(市)、区局组织实施,市局人事处和监察室组成督导组,进行全程监督。(二)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由市局组成考察组统一进行。(三)市局党组对拟任职人员进行研究、任命。五、竞争上岗成绩比例及人选的确定(一)政治业务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政治业务考试为100分,占总分的35%。考试结束后,将考试人员的成绩分别按所报职位由高分到低分排列,根据考试成绩按空缺职位与竞职人员1:3的比例确定进入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人员,予以公布、公示。(二)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为100分,占总分的35%。其中民主测评占总分的30%,组织考察占总分的5%。民主测评不过半人员不得进入下一环节。对于确定参加民主测评人员,由市局党组派出考察组,召开机关干部大会,进行民主测评与组织考察。并公示民主测评与组织考察结果。(赞同票达不到半数以上的不能进入县(市)、区局党组票决)。民主测评成绩计算公式=(赞成票÷有效票)×100×30%。考察组根据谈话和了解情况,进行综合考察,确定被考察人的组织考察得分。根据笔试成绩、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三项成绩总和,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空缺职位1:2确定进入县(市)、区局党组票决人选,予以公示。(三)县(市)、区局党组推荐为100分,占总分的30%。县(市)、区局党组根据应试人员笔试、民主测评及组织考察总成绩,对入围人员思想作风表现、工作实绩、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等情况进行综合衡量后进行票决,同等条件下,二00三年产生的后备干部和原稽查局长优先考虑。按空缺职位1:1确定拟任职人选报市局党组。(四)市局党组研究确定任职人选,进行任命。六、下列人员,可以不参加笔试,直接进入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阶段,笔试分数按参加笔试人员的平均分数计算(自愿参加考试者可参加考试)。(一)2003年度确定的后备干部;(二)享受副科级待遇人员。七、组织领导市局党组成立竞岗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担任,其他市局领导任组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八、各县(市)、区局根据本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组织实施方案,报市局批准后方可实施。九、本方案由市局人事处负责解释。 二00五年六月

三基考试总结范文6

一、精心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把握备考方向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生物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考纲”是依据教学大纲所编制的,它体现了教学大纲的精神和内容,但“考纲”又必须反应时展的变化,体现当今生物学科的特点,所以应正确理解“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这句话的精髓。复习时,要以“大纲”为标准去对照和理解“考纲”,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

二、认真研究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

仔细分析近几年来高考生物学科的试题,有利于追寻高考命题的轨迹,捕捉高考命题的规律,洞察高考命题的信息。通过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①复习要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对“三基”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

②突出对生物主干知识的考查,考点主要分布在新陈代谢、调节与免疫、遗传与变异这三块中。

③注重对识图、析图、及绘图的考查。

④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⑤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对高考试题和考纲的研究,找准特点,把握要点,面对高考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有效。

三、确定复习模式和安排复习计划

采用二轮复习法。第一轮把选修教材的知识内容穿插整合到必修第一、第二册的内容中,根据知识内容分成七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生命的基础、结构基础和细胞工程;第二单元是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发酵工程;第三单元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四单元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五单元是遗传、变异和基因工程;第六单元是生物与环境;第七单元是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按照知识复习―――课时练习―――单元测试―――讲评归纳―――构建知识网络的模式进行复习,每个单元复习结束时用一节课来构建知识网络,把本单元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高密度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兼顾能力培养。

第二轮主要是模拟测试阶段,其中穿插一些小专题。这种模式既注重知识系统性又节省时间,有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相关知识的交汇点,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精选精练,总结反思

对高考的热点、重点、难点、易错和薄弱环节要多练,对典型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总结,多开展举一反三的变式训练,提高应变能力。还要演练高考真题,高考试题凝集了高考命题专家的思维和智慧,容量大、科学性强、突出主干知识和逻辑性强等特点,且能反映出高考命题的趋势,也能使学生感悟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式。在练习中注意总结反思,每隔一段时间将原先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整理出来,看看自己错在哪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

五、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节奏快,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到复习效果和高考成绩优劣。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解题技巧和学科语言能力的训练,有效提高复习效果。在第一轮复习中穿插解题方法的小专题,如选择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填空题的解题方法、遗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等。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教学生如何在审题中找到关键词、隐含条件等,并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减少失分。

六、加强试题讲评课的研究

试卷讲评课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应有选择,有侧重,否则既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试题的讲评,一是要抓典型,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比如选一道题能集中表现某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二是分析命题思路,把握试题规律。教师在阅卷时找出问题的共性,看学生哪里错多,错的原因是什么。三是要善于将试题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凡是碰到这类试题该注意哪些事项,并教会学生进行比较性小结归纳。四是对试题的延伸和拓展,这类题可能还涉及到哪些知识点,与现实中的哪些现象相关等。

七、心理辅导,提高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