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写诗范例6篇

自己写诗范文1

小学五年级,别的孩子还在玩闹的年纪,周钰淇因为听了一首歌,拿笔写下了自己的诗歌处女作《未必有来日》,这便是其中的一句。早慧在他的笔端初露,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那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写日记,我不想写流水账,想跟别人不一样。所以我就想,我能否像诗人一样去表达呢?”这份“想跟别人不一样”的心思最终让周钰淇走上了创作之路。

初中三年,他创作了400多首诗。16岁,刚上高一的他送给自己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校长作序的自选诗集。

谈起出诗集的起因,周钰淇很感谢自己的语文老师。“老师很喜欢我的这些作品,到了初三,他多次和我提及印诗集的想法,一开始我只是笑笑没当一回事儿。后来老师说得多了就动心了,但是因为面临中考,只得把这件事放一放,直到上了高一,才完成了这个心愿。”在老师和校长的帮助下,周钰淇的诗集终于印制成册,虽然装帧上存在一些瑕疵,文字也显稚嫩青涩,但他依然很兴奋。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就像精心埋下的种子,终于发芽开花一般。

同学和老师是周钰淇的第一批读者,他们给了他不少鼓励。同学们羡慕他能自如表达,写得一手漂亮文字。周钰淇的挚友小施说:“他情感细腻,能体会到生活中细小的感动之处并娓娓道来。”

中学里周钰淇做得最多的事情便是读书与写诗。谈到读书与写诗给他带来的益处时,他想了想说:“让我在独处时并不觉得孤独。”在他看来,保持那份孤独感其实更加有利于创作,“写诗让我不浮躁,能沉下心去做一件事情,耐得住寂寞。”

自己写诗范文2

你都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所以你既然来了

就请你笑对生活

无论你快乐还是不快乐

生活都不会为你而改变

所以你既然生活着

就请你试着去改变自己

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

生活依旧会继续

所以请你勇敢去面对

告别现在的这幅摸样

找回遗失的力量

不要在过去的时间里彷徨

梦想碎了

那就用你的力量重新搭起

记着

明天的你不准在选择堕落

自己写诗范文3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恩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中第三句“故乡今夜思千里”,作者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借此衬托自己除夕之夜独处旅馆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又如意在写自己思念亲人或友人,不写自己而从对方落笔。杜甫的《月夜》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今夜郡州月,闰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在天宝十五年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都州羌村。作者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首联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本是写诗人自己的怀家之情,而诗面表达的是妻子的忆夫意,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全诗之情缠绵而不颓唐。清人评价这首诗“悲婉微致,精丽绝伦”,确不为过。

还如,欲写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借“柳条藤蔓”牵扯着自己的衣襟,“黄莺”在挽留中凄然啼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借景抒情,移情于物,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使用对写法,一般有以下一些特征和作用:

1.诗歌中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写有利于深化感情。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或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收到“信增情感”的效果。

2.“落笔对面”可以弥补直抒胸臆时的一泻无余之不足,别有风致,富有意境,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样曲折达意,委婉抒情,言在彼而意在此,能在常情常理上翻出新意。清人浦起龙谈及此类诗歌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这两句话形象描述出了对写法的特点。

有的诗歌还将对写法与直接抒情结合起来,或者用对写内容与直接抒写的内容互相映衬,让诗歌有了“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的韵味,使情感曲折而浓郁。如白居易《频梦微之》:

晨起临风一惆怅,

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

昨夜三更梦见君。

诗人说对方不知“因何事”思我,致使“我”昨夜成梦,这样写,两相结合,更能表现诗人与朋友之间无限关切的真挚感情,构思可谓精巧。又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两句直接抒情,后两句采用对写法,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使情感曲折有致,浓郁鲜明。

【现场演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答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中三、四两句抒情的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答题。

邯郸冬至冬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试从整体上鉴赏这首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

自己写诗范文4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写作指导

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抒感,打破了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等。这些诗歌相对于古体诗歌读起来浅显易懂。

例如刘大白的《是谁把?》:

是谁把心里相思,种成红豆?待我来碾豆成尘,看还有相思没有?是谁把空中明月,捻得如钩?待我来抟钩作镜,看永久团圆能否?

一、现代诗歌在人教版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编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出现了大量的现代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共选编了12首现代诗歌,九年级下册选编了6首现代诗歌。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诗歌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它是人的灵魂的食粮,没有它,人的灵魂就会苍白而空虚。诗歌以语言为美、意境为美。抒发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而引导学生将诗歌介入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思考。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也是传承华夏文化不可缺失的内容之一。

二、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由于现代诗歌读起来浅显易懂,一般教师在教学现代诗歌的时候就让学生读一读,理解一下诗歌的意思就过去了。教学形式上侧重于诗歌主题的理解,诗歌的朗读训练,诗歌表现形式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重理解,轻读写;重课内,轻课外,鲜有老师在初中阶段将教材所选的现代诗歌作为样本去指导学生尝试写现代诗歌,训练学生写现代诗歌。

以来的现代诗歌,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思想上是比较比较开放的。指导学生写现代诗歌并非遥不可及。诗歌来源于生活,学生生活在社会生活之中,正处于青春萌动期,也有许多情感需要倾诉,也有一些困惑需要发泄,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快乐和忧伤。这些就是学生写现代诗歌的丰富素材。此时介入现代诗歌写作指导时机适宜,学生也有内容可写,也有内心的写作需求。

三、现代诗歌写作指导实践研究

近几年,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指导学生写现代诗歌,对现代诗歌写作指导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经验。我在初中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写现代诗歌的。

1.教写结合,仿写入门

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理想》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掌握诗歌的表现形式。课外让学生模仿运用比喻的方法来尝试写现代诗歌。学生在作业中基本上能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几个诗句。这个时候的指导要具体,有针对性,让学生有法可依,有内容可写。如我让学生以“母爱”为题,让学生用比喻的形式来写一首小诗。个别学生写得还不错,初具现代诗歌的模型。然后我和学生一同修改提炼,获得几首小诗。如李云凤同学写的《母爱》:

母爱是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母爱是河,在绵绵不断地流;母爱是灯,照亮前进的路;母爱是夕阳,为我们迎来黎明;母爱是肥皂,给我们洗去心灵的污垢。

后来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换个话题以“理想”写诗歌。学生也比较有兴趣,如写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起点,开创着人生的道路;理想是青春的花朵,给予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理想是初升的太阳,给予我们暖和的阳光;理想是生命的源泉,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姿。

开始训练学生写诗歌的时候要求不要太高,要在写诗歌的内容和方法上给学生具体的指导。

经过仿写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不畏惧写现代诗歌了,学生写诗热情得到了激发,有的学生在课余还主动写了一些现代诗歌让我批阅。

2.榜样示范,师生同写

为了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写诗的欲望,我常常将自己写的诗歌展示给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写诗的热情,学生看了也很有兴致。

有一次和好友到平西坝夏游,在长江边捉螃蟹,回来后作一小诗,记录下了捉螃蟹的乐趣。

《蟹趣》:夏日的傍晚,咱们散步去。游到三堆子,憩坐在滩头,翻开乱石块,蟹脚横出!

然后我和学生交流: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都有喜、怒、哀、乐,用精炼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以诗的形式写出来就是抒情诗歌。又如我的《感悟生命》:

生命如浮萍一样飘摇,如风筝一样脆弱,如昙花一样短暂。

生命如磐石一样稳固,如金刚一样坚硬,如化石一样永恒。

同样的人生,不同的境遇。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精神。

生命需要一种信念!

经过我的示范激励,学生写诗歌的热情高涨,一些学生也写出了不错的诗歌。如李霞写的《生命的小河》:

淌过生命的小河,是没有任何工具帮你到达彼岸的。只有脚印,你最忠实的奴仆,带着你一步步的走过。

在蜿蜒的小河中,有急流险滩暗礁,有浪花溅起的微笑。或许,小河会干涸。但是,生命的小河却不甘于平静,而在于它的澎湃。

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的急流险滩暗礁,方知生命的意义。

教师的示范带动,在教学生写现代诗歌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它让学生明白诗歌就在我们的身边,让他们有学习的对象、亲近的榜样。师生同写,教师的指导就更加有的放矢了。

3.注意积累,敢于表达

在指导学生学习写诗歌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急功近利,学生也需要积累提高。我注意让学生把自己写的诗歌用一个诗歌本记下来,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鼓励学生敢于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理想。同时定期开展班级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大赛。以下是我的两个学生的习作,与大家分享。

陈红梅

你迎着风,顶着雷,冒着电,来到人间。

天涯何处是尽头,能与谁同愁?

夜 雨

秦于杰

承受不住世间的压力,黑夜里,心里又下起了大雨。泥泞里,我踏着追寻的足迹,浸泡在无边的黑夜与寒冷里。

我向往黎明的天明,我向往明天的黎明。有了自信的武器,我不怕无边的黑夜。有了信心的武器,我的拼搏更有力气。

4.重视修改,逐渐提高

指导学生修改诗歌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非常重要。学生初学写诗歌,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要作细心的修改指导,让学生学习炼字的工夫,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高诗歌的艺术效果。

诗歌是浓缩的语言。诗歌的写作过程就是炼字的过程,就是修改―提高―再修改―再提高的过程。

经过现代诗歌写作指导实践研究表明在初中阶段指导学生写现代诗歌是可行的。广大语文教师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地去学习、去模仿、去创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可以通过写示范性的诗歌写作来提高自己,学生可以通过写诗来品尝写诗的乐趣,净化心灵,纯洁品格,展示自我。

自己写诗范文5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诗歌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感知语言顿挫的节奏美与和谐自然的声韵美。古人非常重视诵读,正所谓“闭门谢尘鞅,展卷自朗读”,这也是诗歌鉴赏的入门法宝。基于此,在写景抒情诗歌赏析教学中,教师要从诵读开始,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品味诗歌的整体氛围、情感,细读诗歌的题目、作者、背景、注释等,精读诗歌的好词佳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在《声声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味诗歌字里行间蕴藏的孤寂、悲愁之情。在初读过后,我用大屏幕展示了李清照的一生,着重点出其南渡前后的不同词风,让学生在理解词人经历的基础上解读诗篇。学生开始精读,并揣摩诗句的意蕴。从读入手,我们谈诵读的体会。有的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真好,易安是排字的高手,连续的叠音字,代表的就是自己无处安放的心情。”学生在一字一顿中,体会了语言背后的情绪。有的说:“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诗人的道白,写出了这样季节中自己身体的感受。”有的则说:“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此句明写雁,实写人,应是作者睹物思人。”学生读诗,读出了诗歌背后的故事,读出了独特体验,初步实现了从言语到情感的切入。

“诗”与“歌”是一体的。通过诵读、反复咀嚼,学生披文入情,在头脑中描画出语言传达的声音形象,走进诗人的内心,触摸他们的灵魂,感受诗韵、诗情之美。

二、锁定意象,重构画面

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和传承,许多意象的内涵是比较固定的,可以成为我们解读诗歌的钥匙。如“梅兰竹菊”(君子的品质)、红豆(爱情)、杨柳(离别)、月(思念)、长亭(送别)、流水(年华流逝)等。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锁定这些带有诗人独特情感的形象,明确作者描写景物的角度和手法,并运用联想,重构当时的画面,把握诗歌的内容,深悟诗歌的主旨。

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由抓意象、构意境到明情感的教学策略。这首诗,通过写深秋的景象,构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橘子洲秋景图,表达了革命青年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诵读完毕,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和自己的体会。整体感知之后,我让大家找出秋景中的典型景象――山、林、江、舸、鱼、鹰,本来很普通的景象,在诗人的如椽巨笔之下却变得与众不同,这是为何?有学生回答,这些景象被诗人写进自己的诗歌中,特点鲜明,融为一体;还有的说,从这些景物描写中看到了诗人当时的情感。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意象”:远处的山林,色彩斑斓;江边的帆船,竞相出发;水中的鱼儿,在江中自在畅游;天上的雄鹰,正在搏击长空。词中描写的大自然景物在深秋争相发展,生机勃勃,正如上阕的结尾“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也不禁感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由景到情,自然过渡,不着痕迹。诗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用诸多意象构建了宏阔的意境,表达革命者的豪迈之情和伟大抱负。学生掌握了这种解读思路,在鉴赏写景抒情诗歌时,就会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三、补全留白,升华情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中国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含蓄蕴藉,诗人们将“景”与“情”完美融合,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透过语言,还原诗歌的真实意境,并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感想。我让学生在把握意境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笔触描写出诗歌的意象,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多重对话,升华学生的情感。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中国诗歌写意的特点。诗歌选取了富有田园特色的景象,韵味独特。在鉴赏中,我让学生通过诵读抓意象,通过联想构画面,补写诗歌的留白,并用散文的形式进行扩写,做到情景交融。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在南坡儿的开阔地上,几间草屋并排而立,简单而古朴。屋前,桃树、梨树迎风招展;屋后,榆树、柳树遮住了屋檐。几个孩童正在大树下面斗草……夜深了,深巷中传来几声狗叫声……乡村,静谧而美好。”

自己写诗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人文性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的必修内容之一。然而高中古诗词教学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记诵为主,忽略了让学生感受诗词深处的人文性和艺术性,这种单纯为了考试而记诵诗歌的教学方法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加以突破,用丰富多彩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诗词意境,体会诗词的意象美,增强情感体验。

一、品诗作画,感受意境

古诗词往往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一些具有画面感的诗歌时,将自己想到的内容画出来。这一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借助具体物象,通过不同形式来感悟诗词意境。

范仲淹的《苏幕遮》是一首很有画面感的诗词,教师在教授这首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即兴作画,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不必在意画技的高低,只要能画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就可以了。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学生,向学生提出:“这首词上半阕主要是写景物,下半阕主要是抒情,整首词情景交融。作者用绚丽的笔墨写了碧云、黄叶、芳草、翠烟等场景。大家可以根据诗歌的意境来尝试画出自己在阅读诗歌时所看到的场景。”有的学生画出了“碧云天,黄叶地”的唯美场景,展现了清秋的原野那宁静而辽远的一面;有的学生不仅画出了自然景观,而且还画出了诗人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借酒浇愁、夜不能寐的人物形象。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作画,在绘画的同时对诗词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尝试画出诗歌意境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进行联想,可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辨析和理解来剖析诗歌作品中的特殊意蕴,从而更好地透过语言符号的表象来感受其深层意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悟诗词。

二、知识竞赛,巧学典故

在诗词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记诵诗词外,诗词中渗透的浓浓人文情韵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诗词中有很多历史典故、背景知识,阅读时要联系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状况等来理解,这才能更好地感受诗词。与其通过直接灌输的方法来教授,不如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在学习古诗词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诗词的意蕴及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全方位地自主学习,从不同方面了解诗词。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诗词中运用的典故、创作背景、他人的赏析等方面来全面了解诗歌。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教师可以围绕诗歌中的词句展开提问,如:“‘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指的是什么人?作者借用他的什么故事来说明什么问题?‘封狼居胥’又有着怎样的典故?作者用这个典故起到了怎样的隐射作用?”教师也可以围绕诗词的创作背景来提问:“辛弃疾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当时宋朝处于怎样的境地?”教师也可以围绕后人对辛弃疾这首词的评价来提问:“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你认为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你是否同意杨慎的看法?为什么?”在那些丰富多彩的题目中,学生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巧妙地学习并记忆各种典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会因记忆大量的知识点而产生腻烦心理,反而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穿越扮演,领悟情怀

如果能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法来学习诗词,学习效果会更好。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穿越故事感兴趣的特点,让学生进行“穿越成为古人”的角色扮演游戏,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来演绎诗词故事,在扮演诗人或者诗词中主人公的过程中领悟诗词情怀。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古代著名的描写音乐的诗歌,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这一角色和诗人自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深处所蕴藏的情怀,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演“穿越剧”,围绕《琵琶行》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大家除了可以展现琵琶女悲凉的身世以外,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展现诗歌的情怀,那就是白居易本人,大家可以思索一下,白居易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他的人生处于怎样的境遇之中?为什么他觉得琵琶女的曲子和她的故事能让自己感同身受?大家可以尝试在自己的小品剧中将这些内容展现出来。”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展开了对“为什么江州司马青衫湿”问题的思索,除了音乐感动人外,与白居易的境遇也有关。在进行小品剧表演时,学生能将自己的想象融入其中,很好地演绎了《琵琶行》。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情感,从而体会诗人或清淡高远,或胸怀大志的不同意趣,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各种艺术形象。

四、实践创作,写出新意

尝试进行实践创作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很有好处的,但要注意这里所说的实践创作并非是指单纯尝试创作古典诗词,它不是一种简单仿写,而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有创意的创作。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词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诗词改编成散文、小说等形式,从而写出新意。

《声声慢》是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名篇,是她晚年时期的作品。在这首词中,李清照用极其抒情的方式展现了自己晚年生活的凄凉,体现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她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词写出了自己的悲痛之情,有人赞叹她的这句词是“创意出奇”,是“超然笔墨蹊径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声声慢》进行创意写作,李清照的作品描述了深秋时节的景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用散文形式写出深秋的景色,但要注意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教师也可以围绕《声声慢》的叠字名句入手,让学生尝试模仿用叠句写出各种不同心情的句子,如欢乐之情、愤怒之情、悲哀之情等。在这样的创意写作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思索,写出内心感想,提高写作水平。

尝试实践创作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人文情怀,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它将简单的阅读行为变成了形式多样的创造行为,这样的教学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进行教学时,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要在考虑到学生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的情况下,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于记诵式诗词教学不能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因此,教师可采用知识竞赛、品诗作画、穿越扮演、实践创作等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诗词情韵,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杨爱国.言出天地外 思出鬼神表[J].中学语文,2012(4).

上一篇尘缘若梦

下一篇襄阳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