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中学范例6篇

公明中学

公明中学范文1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初中部,创办于2013年6月,为光明新区高级中学一个组成部分。目前设有教学处、德育处、综合办三大管理部门,有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共18个班, 830位学生。

一、招聘岗位 初中数学教师1人

二、应聘条件 身体健康,普通话标准,本科及以上学历,有教师资格证;业务水平过硬,爱岗敬业,师德良好;担任过数学备课组长、有初三毕业班教学经验、班主任工作经验者优先。

三、应聘办法

1. 务必要填写“应聘报名表”,下载地址: htttp://gxgz.net/uploadfiles/2014611152858991.doc,认真填写后发送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

附件和邮件标题为“x年教龄xxx老师应聘初中数学学科-深圳教师招聘网”,如“10年教龄张明应聘初中数学-深圳教师招聘网”;荣誉证书和各类证书电子版插入“word”文档中和“应聘报名表”一起发到指定邮箱。 (提示:请您按学校提供的表格填写简历。)

2. 如应聘材料初审通过,学校将电话通知应聘者参加考核,未获通知者恕不接待,参加面试的老师须带齐个人简历及荣誉证书、各类证件复印件一份。

四、联系方式

学校名称: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学校地址: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新围路5号(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对面) 联 系 人:薛老师

电 话:0755-27120425 0755-27120487

公明中学范文2

1 在大学生公寓区开展文明素养培育的目的和内容

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寓中度过,大学生在公寓中思想活跃,交往频繁,信息沟通顺畅,行为易相互影响。现在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九零后,他们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情绪化、夸张、有时乖巧有时叛逆、缺少坚持和毅力、早熟、内心孤独、渴望自由、有时会忧伤,容易自我,不太注意文明礼仪,容易伤及他们的情感,给他人造成不便。同时,学生在第一课堂等场合接受文明教育的机会有限,缺乏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有效平台。

从公寓概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公寓育人的功能,把大学生文明素养培育拓展到学生公寓,能够扩大大学生文明素养培育的覆盖面,能够弥补第一课堂的缺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在大学生公寓区开展文明素养培育工作主要是对大学生在学生公寓和宿舍的思想政治素养、基本道德、文明用语、行为习惯、卫生等进行教育和规范,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促进同学们健康发展。从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正确的政治观、科学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提高基本品德素养方面,使同学们具有良好的言谈举止和文明礼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遵守社会公德和学生道德;从提高文化素养方面,培养同学们不滞留宿舍,积极上课,精通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在所学知识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修养,培养自己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审美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提高劳动素养方面,培养同学们注意打扫卫生、勤洗衣物等习惯;从提高基本能力素养方面,培育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善于为人处世,处理好与宿舍其他同学关系,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等。

2 在大学生公寓区开展文明素养培育的方式和途径

近年来,我校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和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场地不断完善,并开展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公寓活动,为开展学生公寓文明素养培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使我们开展文明素养培育工作多元化。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开展学生公寓文明素养培育工作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组建学生公寓文明素养培育小组,负责学生公寓文明素养培育具体工作

学生公寓文明素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一个团队不断地努力。我们组建以学生公寓辅导员为组长,小区其他员工、学生干部和其他同学为组员的学生公寓文明素养培育小组。共同制定学生公寓文明素养培育计划、开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具体分工等。定期开会讨论,共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2 通过张贴标语、口号的形式开展文明素养培育工作

学生宿舍楼的走廊、楼梯、宿舍内也是开展文明素养培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例如,张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等标语,可以培育同学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张贴热爱劳动,注意卫生等标语,可以培养同学们热爱劳动和卫生的素养;张贴励志名言,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毅力,明确自己的志向和目标。通过张贴标语、口号的形式开展文明素养培育工作,耳濡目染,使同学们养成注意文明礼仪的习惯。

2.3 通过公寓文化长廊、宿舍楼幢黑板报的形式开展文明素养培育工作

学生公寓小区内有许多橱窗、展板,张贴有关文明养成的喷绘、写真,组成文化长廊的形式,开展相关的文明教育活动。橱窗、展板摆放在小区岗亭前面空地,位置明显,人流量大,覆盖率大,效果明显。每幢学生公寓一楼,都有黑板,通过全校学生公寓的出版的黑板报,同学们可以直观地浏览到学生公寓文明养成的相关知识,对提升学生在公寓区内的文明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2.4 开展“学生公寓文明素养培育”活动

在学生公寓小区岗亭前空地,通过设点宣传,悬挂有关文明养成的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开展签名活动等形式,有效地宣传了学生公寓文明养成的内容,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学习到文明礼仪的知识。

2.5 通过在学生公寓区内开展讲座的形式,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素养

我校学生公寓区内建有可以容纳100多人的自习室,可以邀请礼仪老师,给宿舍同学开展有关文明礼仪的教育讲座。从什么是文明礼仪、为什么要注意文明礼仪和怎样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等方面,详细阐述开展文明素养培育工作的重要性。

2.6 开展“学生公寓文明素养培育”座谈会

邀请公寓辅导员、小区公寓员工、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干部、学院学生干部、宿舍同学代表,在学生公寓会议室内举行学习和开展“学生公寓文明素养培育”座谈会,就近期自己的学习方法、方式、得到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达到不断完善,共同进步的目的。

2.7 利用微博、微信、易班和其他新媒体平台宣传文明素养培育工作,不断开拓创新

通过收集文明素养培育文字、图片、视频和开展的相关活动等资料,定期在微博、微信、易班这些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直观快捷的方式,开展文明素养培育工作,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习惯和口味,使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3 结语

大学生公寓是同学们重要的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公寓的优势平台,来开展文明素养培育工作,扩大了学生文明教育覆盖面,有效地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为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不断完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丰富学生公寓文化设施,依托大学生公寓开展文明素养培育工作,不仅能提高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水平,而且能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对我校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风气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了力量。

公明中学范文3

关键词:大学教育;基础文明;社会公德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FZX008

中图分类号:G32 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058-02

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建设是我国的基础精神工程,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关键部分。现在全国范围内都在深入落实以德治国的发展战略方针。在强调文明、尊重公德、提倡文明、弘扬公德的大背景下,准确认识我国文明与社会公德的发展现状,促进文明与公德建设朝向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早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所普遍关心的大事[1]。社会文明与道德成果的优劣,历来都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标志性内容,是表达公民素养水平的重要体现。可是公民社会道德水平的发展并非也不能是自然向前推进的,它需要通过持续科学的教育给以加强。特别是我国现在现代与传统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分开,现代化与改革开放仍在深化,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与统一的主导价值系统。民众的文明意识与思想观念易受到负面影响冲击。因此亟须形成全民化的教育体系对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进行影响,让人们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终生都能受到文明与公德教育的影响与熏陶。大学生处在关键发展时期,以后都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四年学习时间过去,便会走入工作岗位。大学生的文明与社会公德表现怎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总体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命运的重要群体。大学生文明与社会公德意识与水平的培养,任重而道远[2]。

一、大学生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因为教育制度及教育内容的限制影响,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知识缺失;经济转型的时代特点让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发生错乱;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学生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没有完成良好的公德教育;独生子女家庭的全面照顾让学生受到的教育发生偏差,只重知识,而忽略了行为习惯培养等。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大学生遵从并且改善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现状。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和谐健康的社会理念[3]

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是标志社会风尚的基本内容,也是构建社会总体道德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只有关注并加强社会总体的公德教育,才能让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利于社会和谐进步。曾经说过:国家与社会能否和谐,能否长治久安,要受到所有国家与社会成员的道德与思想素质所影响,如果没有一致的理想与信念,没有优良的社会道德规范,那么是不能实现和谐社会构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发展协调,无法离开社会总体公德意识的发展提高,培养并完善当代大学生的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意识,可能帮助促进社会理念的和谐,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维持国家政治的稳定[4]。

(二)可以帮助提升大学生本人的综合素质

国务院的进一步改进加强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通知中提出来:改进并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意识,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当今时代,需要大学生拥有的基础素质有两项内容,其一是文化素质,其二就是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水平,而道德素质则是学生精神意志的外在内容。前者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后者则是学生学习水平的后续延伸,两者通过基础文明结合为有机的整体[5]。大学生只有全面提高社会公德思想意识,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与社会更好地衔接,实现自我价值的完好展现。

二、大学生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的实施办法

对于社会建设的新兴主体,大学生的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会深刻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面貌。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做人的基础是道德。如果没有道德,那么这个人的本领与学问越大,做的坏事也就会越大[6]。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已经不是单一的学习环境,提升其基础文明修养与社会公德水平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途径内容。

(一)优良的社会环境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意识,需要社会整体道德氛围的改善。所有的人都会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受到感染熏陶,思想与道德意识最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对于提升大学生文明与公德程度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从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的总体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社会环境也随之起了相应变化[7],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更为广阔,社会空间也更加开放。影响到学生行为与思想的因素变得复杂。创建优良社会环境的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优良社会环境的创造,其关键内容是有关社会文明与公德内容行为的监督管理。还应当明白社会公德与法律的区别,公德首先是自律,其次是他律,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才是社会公德监督管理的最佳状态。自律是文明与公德的前提,他律是文明与公德的支撑与推动力量。而监督则是二者结合不可缺少的助力剂[8]。当今时代,监督的力量主要来源于法律及社会舆论。当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满足不了要求时,则应当借助法律手段改变二者的失衡失准状态,让民众感受到文明与公德的权威力量。再者,借重于有效的舆论监督能够实现健康积极的环境建设促进作用。社会舆论普遍代表了时展的理性要求,体现出社会环境里多数人群的意志与愿望,其基本倾向反映的是社会公告面的总体水平。用加强公德规范、隐恶扬善的导向作用,形成统一的社会行为规范,让大学生在这种行为规范的外环境中受到文明与公德的感染作用。除社会公德的总体监督机制以外,还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现在的各类媒体,都极为重视经济效益,商业广告的播出频率非常高。公益性宣传内容很少,甚至是空白。这种情况必须彻底改变,要在各级各类媒体里,注入更多的公德宣传,为优良社会氛围的构建贡献力量。

(二)先进的学校环境

大学生接受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在校园内,我们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其一,依靠两项基础课,做好政治教育。两项基础课指的是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课、马克思主义与思想课。这两项科目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渠道,文明与公德教育的基础。学校要把两项基础课放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位置。在思想政治课里,应当加入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两方面的内容,注意我国传统文化下的美德教育。以此作为核心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持续教育,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目标。还有,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应当有良好的理论水平,同时应当注意防止刻板说教。在传授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当把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起来,实行开放型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点的引导下达到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的标准。其二,要强调校园整体的文明环境建设,文明的校园环境是无形的,而又时时处处存在于学生周围。其内容主要包括高校文化传统、学术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等。这种无形的存在可以让学生的心灵与品德受到良性影响。注意强调校园整体的文明环境建设,包括校园文化与教师素养两方面内容。美国教育家杰克逊强调,校园文化实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隐性课程,它同教师素养一样,能够丰富与活跃学生生活,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归属感与交流感的必然生成。学校要充分将校园网络、广播电台、宣传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建立文化艺术平台、征文比赛、读书比赛等。对先进理论进行生动的宣传,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素质培养进行同步发展提高。第三,要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意识。柏拉图曾经说过,道德和其他技术的共同点是,是在应用中拥有的,不是在拥有后应用的。认知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知的最终目标。大学生的文明与社会公德的程度不是看掌握了多少文明与社会公德方面的知识,而是要看他在实际上能否践行文明与社会公德的内容。我国的教育一向传授道德知识,可是却轻视情感意志与情感道德的训练,我们一方面应当解决知识的掌握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解决掌握知识的实践问题,做到知行合一。教师在进行道德规范的理论化讲述时,应当由学生完成实践操作部分的演练与真实体验。其中影响较大的实践活动有: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社区义务劳动等。

(三)基础性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生活的发源。大学生家庭对于个体的文明与社会公德发展具有基础性影响。首先需要注意扭转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9]。一般的家庭中,父母都很重视子女学习成熟的好坏,对于不符合文明与社会公德的行为如考试作弊、撒谎等,家长觉得无关紧要而往往置若罔闻。对于大学生成长过程里出现的公德意识欠缺的问题,没有科学的指引与教育,必然会致使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感缺失。父母应该意识到文明、社会公德的作用同知识的作用同样重要。彻底转变对子女违背社会公德行为的听之任之的态度,及时进行有效地管理与纠正。还有,家长应当树立榜样,让大学生可以在家庭中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到子女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通过子女行为的管理与评价,能够使之形成正确的观念与习惯。作为家长来说,需要注意自我道德的修养,给子女树立正确的公德榜样,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为对子女的巨大影响作用。

(四)日益重要的网络教育

互联网的兴起与迅速全球化,让社会整体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时代。截止到2011年6月,我国的网络信息管理中心的第27次互联网发展变化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3.25亿人[10]。这其中大学生群体所占的比重非常突出,也最为活跃,他们是互联网用户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在受测的20种网络应用类型中,除网络炒股一项外,其他的项目,大学生的应用率都远较普及率为高。充裕的时间、好动的状态、好奇的心理、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性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是大学生热爱网络的重要动力。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速度的提高、校园互联网条件的优化,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变得普遍化。学习、娱乐、交往等都离不开网络的干预。网络对于大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可是网络的负面作用也与它的进步意义一同显现出来,对于文明程度后退与社会公德滑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大学生普遍应用网络的现实情况,让我们不得不正视,我们不能将其与现实生活区分开来而采取双向的教育标准,而是要让其成为大学生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的新平台、新方法。可以综合应用QQ群、论坛、电子邮件等交流具,引导学生自觉建立优良的、与社会公德相符的网络文化,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网络管理、网络研究,在认知和实践两个角度规范其行为,提升网络道德,让网络文化和现实教育全面兼容,共同保障并提高教育成果。

总结:

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面向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来源。很多人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政治、科学发展的核心力量。从这一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基础文明与社会公德教育必然会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大学生文明与道德素养的高低,关系到社会公德的优劣,也关系到国家未来命运的成败。所以在新时期怎样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文明与公德教育,是有着非常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但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这项重要课题,都和社会总体道德构建一样,属于长期而艰巨的教育任务,难以一蹴而就。对于大学生教育来说,前面提到的分析研究内容还很片面笼统,有许多问题尚需做更进一步地分析,培养大学生的文明与公德意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实现长期有效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谢香云.关于我国公德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7(07)

[2]乔建中,吴蓉.中学生公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动机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2003(02)

[3]杨妍.中国传统公私观与公共领域的缺失[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4)

[4]纪方.浅谈青少年公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2)

[5]陈永森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国民公德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2(04)

[6]李全彩,赵入坤.高校公德教育的教、学、做[J].煤炭高等教育,2009(01)

[7]杨雪琴.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路径选择[J].江南论坛,2009(01)

[8]秦洪雷,仲铭锦,刘海涛.我国大学公德教育问题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0(02)

[9]曾春霞.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的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

公明中学范文4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认知因子的设计,文中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案头调研[10],在此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11]组织召开了3次专题会议,完成了认知因子的初步设计。采用德尔菲法[12],由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的3位教授、2位副教授,以及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4位专家,共计9位专家对初步设计的认知因子进行评估,共计3轮,每一轮结束后将专家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专家的意见并将信息反馈给专家,进行下一轮评估。最后,经过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得出30个突发公共事件认知因子。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认知情况。调查问卷以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设计,并最终形成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认知调查问卷。对于每项认知因子都有5个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这5个选项被分别赋予数值1~5,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调查问卷通过发放E-mail和现场填写2种方式进行,从2012年8月6日开始,至2012年9月30日结束。调查问卷内容见表1。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12份,有效问卷204份,问卷回收率为70.67%,问卷有效率为96.23%。其中:男性110人,女性94人;学生20人,事业单位人员32人,公务员12人,教师17人,企业科研人员15人,企业工人28人,农民工8人,农民36人,服务行业16人,退休人员6人,医生6人,金融行业5人,自由职业3人;具有小学学历的10人,具有初中学历的30人,具有高中学历的47人,具有专科学历的12人,具有本科学历的59人,具有硕士学历的38人,具有博士学历的8人。1信度是指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文中利用Cronbach''''sAlpha[13]系数来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sAlpha系数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信度检验指标,α>0.7表示具有较高信度,而α>0.9则表示具有非常高的信度。一般认为α≥0.6即表明信度是可以接受的[13]。文中对调查结果的信度检验结果见表2。从信度检验的结果来看,整体量表的α=0.924,说明该调查问卷具有非常高的信度。1.因子分析文中采用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14],来考查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越接近1,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变量越适合做因子分析,KMO>0.7表示较为适合做因子分析,KMO>0.6表示基本可以做因子分析,而KMO<0.5则不适合做因子分析。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KMO为0.786>0.7,球形检验卡方值为2103.246达到显著,说明调查问卷数据较为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主轴因素分解的方法,共得到7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224%。根据Tabachnica提出的因子负载系数标准[15],大于0.71是非常理想的情况,大于0.55是比较好的情况,小于0.32是不理想的情况。文中以0.55为负载系数的判断标准来抽取有效因子,结构效度良好,适合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

文中采用单样本T检验,以5为检验值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认知总体概况进行研究,结果见表4。从X1到X30共30个因子,P值均等于0,说明公众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1公众性别与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因子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假设检验结果是不显著的。因此,接受虚无假设,即公众性别与突发公共事件基本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后面的研究中,公众性别与突发公共事件危害性的认知、预防和应对措施的认知、相关信息获取与学习的认知等因子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再从公众性别的维度进行讨论。2公众年龄与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5个因子的ANOVA检验只有X1达到显著,其他4个均未达显著,表明公众年龄上的差异基本不会对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产生影响。另外本次调查问卷最小年龄为16岁。因此,如果年龄段覆盖到16岁以下,有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3公众职业与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由表5可知,5个因子的ANOVA检验均达显著,表示公众由于职业上的差异对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4公众学历与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由表6可知,5个因子的ANOVA检验均达显著,表示公众由于学历上的差异对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1公众年龄与突发公共事件危害性的认知。由表7可知,在6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8,X10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年龄上的差异对X8,X10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而X6,X7,X9,X11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年龄上的差异对X6,X7,X9,X11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2公众职业与突发公共事件危害性的认知。由表8可知,在6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7的ANOVA检验未达显著,表明公众在职业上的差异对X7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6,X8,X9,X10,X11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职业上的差异对这5个因子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3公众学历与突发公共事件危害性的认知。由表9可知,在6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11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学历上的差异对X11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6,X7,X8,X9,X10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学历上的差异对这5个因子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1公众年龄与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措施的认知。由表10可知,在10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12和X20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年龄上的差异对X12和X20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而X13,X14,X15,X16,X17,X18,X19,X21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年龄上的差异对X13,X14,X15,X16,X17,X18,X19,X21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2公众职业与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措施的认知。由表11可知,在10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12和X19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职业上的差异对X12和X19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13,X14,X15,X16,X17,X18,X20,X21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职业上的差异对X13,X14,X15,X16,X17,X18,X20,X21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3公众学历与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措施的认知。由表12可知,在10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12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学历上的差异对X12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13,X14,X15,X16,X17,X18,X19,X20,X21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学历上的差异对这9个因子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1公众年龄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获取与学习的认知。在9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22,X23,X24,X26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年龄上的差异对X22,X23,X24,X26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25,X27,X28,X29,X30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年龄上的差异对X25,X27,X28,X29,X30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2公众职业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获取与学习的认知。在9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24和X26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职业上的差异对X22和X26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22,X23,X25,X27,X28,X29,X30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职业上的差异对X22,X23,X25,X27,X28,X29,X30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3公众学历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获取与学习的认知。在9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24,X25,X26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学历上的差异对X24,X25,X26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22,X23,X27,X28,X29,X30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学历上的差异对X22,X23,X27,X28,X29,X30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

公明中学范文5

关键词:公案文学 元明 法律 比较

元明公案文学主要指元、明两代与审案、判案有关的戏曲、小说等文学样式。在元代主要的艺术形式是元杂剧,现存《灰阑记》、《陈州粜米》等十余种,在明代主要表现在拟话本和白话短篇小说集上,包括“三言”“二拍”、《百家公案》、《海公案》等小说集。公案文学往往包括案发、审案、判案等几个环节,而其中官员运用自身智慧所作出的“智判”作品在当时深受欢迎,甚至家喻户晓,这与其文学与法律相融的特质是分不开的,民众从智判作品中既获得了文学的娱乐性、欣赏性,又间接吸收了法律的知识性、趣味性。本文试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探讨一下元明公案文学中的智判与法律的关系。

一、公案戏的智判大多未遵循法律

元代公案戏的智判方式许多都未遵循当时的法律,是“违法”判案。如:《蝴蝶梦》(关汉卿撰),在这部作品中,葛彪打死了王老汉,王老汉的三个儿子中王大出于报复,又打死了葛彪。王氏三兄弟却都主动愿意承担罪责,王老汉之妻因为王老三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就让老三承担罪责。这是冒名顶替,虽然在道义上是义重如山、深明大义,但是,在法理上却讲不通。后来包拯又让赵顽驴顶替了王老三受刑,这看似合理合法,大快人心,在法理上却仍旧讲不通。因为顶替受刑无论在哪一个朝代都是不允许的。首先,包公是宋代人,如果按照宋代的法律来看,赵顽驴的盗马罪不足以判处死刑,“诸盗贼私马牛而杀者,徙二年半。”即使是可以判死刑,那么赵顽驴顶了王三的罪,赵顽驴的罪又由谁来顶呢?可见,如果按照宋代法律看,《蝴蝶梦》的判案并未遵循宋代的法律。其次,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来看,关汉卿是元代人,如果按照元代法律,杀死残害父亲致死的人是不必承担法律后果的。“诸人杀死其父,子殴之死者,不坐,仍于杀父者之家,征烧埋银五十两。”可见,如果依据元代的法律,王家兄弟不仅不必承担任何罪责,打死王老汉的葛彪还应该给王家出五十两烧埋银。因此,《蝴蝶梦》的判案也未遵循元代的法律。所以,从《蝴蝶梦》来看,元代公案戏的智判并未遵循法律。

另一部元杂剧《鲁斋郎》智判中也有不合法律的地方。鲁斋郎作恶多端,但按照宋代法律是不足以判处死刑的,《宋刑统・户婚律》规定:“枉法娶人妻妾及女者,以奸论,加二等。”而奸罪所应受处罚仅是徙一年半。再加二等也不足以判处死刑,可见《鲁斋郎》的智判未遵循宋代的法律。再按照作者所在和所反映的元代的法律看,元律维护贵族、官吏、僧侣、地主的特权,鲁斋郎更加不会被判死罪。所以,如果根据元律判断,包公判鲁斋郎死罪也是不符合元代法律的。

再从包拯致鲁斋郎死罪的方式上看,也未遵循法律。包拯改“鲁斋郎”为“鱼齐即”,使皇上批准斩罪,这种随意的修改有欺诈的成分,在宋刑律中是不允许的。《宋刑律・诈伪罪》规定:“诸对制及奏事、上书,诈不以实者,徙两年。”元代承袭宋代法律,应该也有类似规定。所以,从以上两部公案戏来看,元代公案作品的智判大多未遵循法律。

二、明代公案小说的智判大多符合法律

1.从明代拟话本公案小说来看,大部分判案遵循了明代的法律规定。如:《警世通言》第十五卷《金令使美婢酬秀童》中,作者写道:“原来大明律一款,捕盗不许私刑吊拷。若审出真盗,解官有功。倘若不肯招认,放了去时,明日被他告官说诬陷平民,罪当反坐。”这里的对时代法律的叙述颇合明代的法律情形。《大明律・问刑条例》中有如下规定:“弘治十八年三月初四日,节该钦奉孝宗皇帝圣旨‘今后捕获强盗,不许私下擅自拷打,俱送问刑衙门,务要推究得实。若徇情扶同,致有冤枉,一体重罪不饶。钦此。’”两相对比,虽然语言不同,但意思基本一致。再如:《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韩秀才乘乱聘娇妻 吴太守怜才主姻簿》中,展现了一起婚姻纠纷案的诉讼经过和结果。金氏之女曾经许婚给韩秀才,后来金父嫌韩秀才穷,企图改变主意,另将女儿许给内侄程寿为妻。程氏以告刁状的方式把金氏之父和韩秀才告上了衙门。经吴太守审明真情,喝令原告程元、金氏女之父和证人赵孝各打三十大板。韩秀才为未来的岳父求情,太守答应:“饶他一半”,其余二人照打不误。《大明律・户律》有云:“若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笞五十。”“若再许他人,未成婚者,杖七十;已成婚者,杖八十。”小说中的描写确系执法办案,只不过既遵循了法律,又照顾到人情和对老人的仁慈。由规定的七十大板减到十五大板。以上两例说明明代拟话本公案小说的智判大部分遵循了明代的法律规定。

2.明代书判体公案小说集更是符合时代的法律。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明代书判体公案小说的编写立意就与法律密切相关,“据各小说集编者或作序者的交代,这类书籍主要是为审案理刑的官员而编,供他们参考……”不管其是否是一厢情愿的堂皇之言,从编写立意上看判案描写应当是符合明代法律的。其次,从书判体公案小说的题材来源上看,不少篇目直接由法律书籍转引、摘抄而来。如苗怀明在其专著《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第71页所转引:“据阿部泰记的研究,《廉明公案》有62条判词直接从《萧曹遗笔》一书中采录,《诸司公案》中有33篇公案故事据明张景增补的《疑狱集》一书改写而成,《海公案》有18篇公案故事来自《折狱明珠》一书,《龙图公案》中的一些篇目则是根据判词所提供的线索写成故事。”可见,《廉明公案》、《诸司公案》等的这些公案小说集干脆类似法律案例集,所以,从题材来源上看这些书判体公案小说的判案应该也遵循明代的法律。另外,从书判体公案作品的实际智判描写上看,也是与明代法律相符合的。

三、智判量刑与法律的关系

宋元明公案文学智判描写中的量刑越来越严格,这和历史视野中的法律量刑的演进规律是一致的。

在公案文学的判罚中,明代公案比宋代公案小说中的判罚要重。单从“凌迟”这一酷刑所适用的场合多寡和频率来看,就对应了公案小说中量刑的严酷程度。历史上的“凌迟”是一种用刀脔割罪犯使其慢慢痛苦死去的酷刑。在宋代,仁宗用“凌迟”刑以制裁“口语狂悖致罪者”,神宗用于反逆大罪。而在明代,这一酷刑被运用的场合更多了,谋反、大逆等均用此刑。《大明律・刑律》“谋反大逆”条规定:“凡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在从宋至明的公案文学判案中,这一刑罚使用的场合和频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如:《百家公案》中第六回因妒忌而杀死小妾及其二子的陈氏被判凌迟,第二十回拐骗人妻而致死人命的和尚也被判凌迟。而这样的案例在宋代公案小说的判案描写中是不会被判如此酷刑的,公案小说判案描写中的量刑逐渐加重了。公案小说的判案描写符合了历史上量刑演进规律。这说明文学和历史中刑罚演进的规律是一致的。

再从对贪官的惩治这个角度看,公案小说也反映出法律量刑日趋加重的历史规律。从宋元两代来看,官员的活动空间特别宽松,对官员贪污横暴也少有专门的惩治措施。而明代从朱元璋开始特别憎恶贪官,对贪官的量刑很重。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百家公案》中第三十四回《断瀛州盐酒之赃》,包拯去酒肆中沽酒,见宋真卖酒贪赃,就将他杖杀。明代以前的公案小说中绝没有如此严刑峻法的描写,这反映出判案描写中量刑的加重。在现实中仅仅卖酒贪赃,在宋代绝不至此,在明代法律条文中也不至于会被判处死刑。但在明代通行的法律之外还有严酷的刑事法,《明大诰》规定了明朝曾采用族诛、枭首、剥皮实革、为奴、断手刖足等许多律外酷刑。宋元明公案小说反映了这些量刑情况,也符合历史上量刑加重的历史规律。

元代公案戏的智判大多未遵循法律,明代公案小说的智判基本符合法律,公案文学中的智判描写越来越符合历史中的法律。从宋元明公案作品判案量刑的严格程度来看,量刑越来越严格,判罚越来越加重,而历史视野中的法律量刑演进规律也是如此,可见宋元明公案文学中判案量刑描写的变化发展符合了法律的演进规律。

参考文献:

[1]余宗其:《中国文学与中国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9。

[2]苗怀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公明中学范文6

关键词:公寓管理;改革;思想教育;素质教育

一、当前学生公寓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公寓社会化改革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无论在公寓建设,还是物业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基本上解决了学生激增带来的住宿拥挤问题。但是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学生公寓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行为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1. 对学生公寓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些高校仅仅把学生公寓定位为学生的生活起居场所,片面孤立地认为学生公寓管理主要是后勤服务工作,简单地把学生公寓管理定义为公寓内的门卫值班、打扫卫生等服务性工作,没有切实把学生公寓管理与学生的学习、娱乐、休闲甚至教育相联系,忽略了学生公寓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功能。

2.学生公寓多头管理,管理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公寓管理普遍沿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即由学校公寓管理部门对学生公寓提供生活服务、房屋维修和日常管理,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学校保卫部门对学生公寓实施安全保卫工作。应该说,这种体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曾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强调“齐抓共管”的体制下,往往容易形成由多重管理引起的“交叉地带”和“真空地带”,造成教育与管理出现空档现象,即公寓管理部门认为,公寓内的学生工作应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来抓,他们更多的是注重硬件的建设和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学校学生工作部门认为学生公寓已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去,学生公寓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完全由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负责。这样,公寓管理部门与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使学生教育与管理出现暂时的空挡。从而导致管理手段无法有效运用、管理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3.公寓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未能到达文化育人的效果

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人员不仅仅是服务者和管理者,同时还是教育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当前高校的公寓管理人员总体综合素质不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一般化的现象。他们绝大部分只有初中、高中文化程度,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凤毛麟角”,而他们的工作对象却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高文化素质群体,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高校对公寓管理人员认识有所偏差,对公寓管理队伍自身的教育和建设重视不够,放松对公寓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使公寓管理人员在工作上不能很好发挥教育、管理、服务育人的作用。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公寓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差距很大。

4.公寓管理方法陈旧,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目前的管理制度还是相对落后的,基本上还没跳出传统管理制度的框框,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漏,管理和服务缺乏人文关怀,各种规章制度过于僵化,未能将管理和育人有机地结合。例如,这些规章制度在内容上禁止性条款多,授权性条款少;义务性条款多,权利性条款少;在管理层面上更多的是强调服从、强调执行,从而在不少方面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与接受。又如,对高校招生地域限制放宽,所带来的地域性生活习惯的差异,如何对他们实施管理,也需要妥当解决。还有,怎样界定学生因住宿设施不善而受到人身伤害的责任问题、如何处理学生由于校外租房所引发的纠纷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当前高校现行的公寓管理规章制度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5.公寓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薄弱

学生的公寓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校文明水平。从近几年高校公寓文化研究看来,公寓文化建设思路混乱,主要在于缺乏一个系统的思维,缺乏管理哲学的支撑,思路混乱,眉毛胡子一把抓,东拼西凑搞文化,而且公寓文化建设品味较低,有些高校认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只是贴几张字画、搞几次活动,通俗点讲就是“让学生玩玩”。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品味较低,缺乏美学格调,更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审美疲劳”,遭到学生们的抛弃或抵制。

二、加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一些新思路

为了适应高校学生公寓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积极应对,努力建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机制。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 转变观念,从新认识学生公寓的功能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把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管理作为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学生公寓不仅应是学生安静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还应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和集体主义方面教育的场所,让他们在这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成为高素质、高层次、高科技的现代化人才。由此看来,学生公寓必须具备教育、管理、服务三项功能。

2、设置专门机构,加强学生公寓宏观管理

学生公寓的日常管理,应实行公寓社会化管理模式,由学生处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指导、监督。学生处下设公寓管理科,主要职责(1)代表学院监督指导楼内的维修状况;(2)随时处置学生在公寓中发生的伤病、纠纷等问题;(3)协助公安保卫部门处理重大人身、财产事故;(4)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生处在研究部署全院学生工作时,将学生公寓的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安排,对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与整个学生工作的密切结合、对加强和改进学生公寓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3.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需要通过高素质管理者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来影响和感召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很多高校采用“一公寓辅导员配置一管理员”模式,做好岗前培训,定期对公寓辅导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这样就可以各执其责,分工明确,即管理员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寓的硬件保障工作当中来,公寓辅导员更能够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有力地解决了学生切身的困难,加强教育,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网络体系。

4.完善管理体系

(1)公寓管理部门应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公寓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机构及相应的责任制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用工制度、安全防火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管理的规范、严谨和有效,以推进公寓管理的快速健康发展。

(2)完善公寓基础设施中的配套服务。如公寓楼内的防火、防窃安全系统;电话、电视乃至网络等都应成为公寓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后勤服务的保障。

(3)畅通学生和公寓管理部门的交流渠道,可尝试定期设立寝室长接待日工作体制,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接待日上,公寓辅导员及时受理学生的投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加强学生与公寓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在学生与管理部门之间形成双向互动。

5.优化外部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1)定期开展公寓文明创建活动。公寓是高等学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晴雨表。学校要把学生公寓的服务管理和文明建设列入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中, 大力开展公寓文明创建活动, 培养学生文明用水电、文明张贴、文明上网、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 培养学生注重文明礼仪、增强文明意识, 提高学生文明水平。

(2)加强学生公寓的文化素质建设。在公寓内,可以凭借学生自律组织, 在公寓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开展卫生寝室、文明寝室和特色寝室的评比活动, 寝室文化节活动, 寝室才艺大擂台活动, 寝室小品大赛等。通过举办这些活动, 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 发挥自身特长, 融学于口,融学于手, 学以致用, 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 丰富学生公寓文化生活。

总之,大学生公寓改革化,是学生教育管理者的一个巨大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拓展学生教育管理内涵、提高学生工作水平的重大机遇。因此,我们需要站在讲政治、讲学习的高度上看待学生公寓改革化条件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实践,认真总结,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道平, 俞亦峰.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实践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11)。

[2]陈开红,陈秀君.浅谈如何做好学生公寓管理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01,(1)。

[3]李丽萍.论新型学生公寓中的环境育人问题[J].经济师,2006,(9)。

[4] 杨再萍.浅谈高校公寓管理工作中的育人[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5] 伍炜,赵怡.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湘潮,2008(1)。

上一篇聘任证明

下一篇快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