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例6篇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1

关键词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颅内感染留置引流管

颅内感染通常都是术后因护理干预不当引起的严重的院内感染之一,主要病种类型分为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也是神经外科术后可能产生的一种严重性的院内感染症状之一,护理干预不当与治疗不及时,轻者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本文主要旨在探讨了解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并总结经验,为入住神经外科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治疗,现在报告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开颅手术患者180例,男106例,女74例,年龄12~43岁,平均30岁。患者手术前均没有任何其他不适的症状。

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按照预防设置好的表格对神经外科开路手术患者进行身体机能,承受能力,是否有并发症或者不适症状等详细落实登记,并且仔细记录术后患者感染情况以及相关因素。

结果

发生颅内感染20例,感染率1111%;留置引流管患者颅内感染率1371%,比较未引流者颅内感染率186%,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3小时83%,>3小时患者颅内感染率2297%,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主要危害因素是是否流产与手术持续时间有关;脑室引流颅内感染率2457%;其他部位引流患者颅内感染率432%,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引流管留置1~2天感染率1098%,3~4天感染率3122%,≥5天感染率6982%。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讨论

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治疗十分困难,且患者病死率相当高,不但患者自身承受疾病与手术带来的身体与机体功能下降的痛苦,影响自身生活质量,而且还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加重家属与患者自己的心里负担。经上述结果显示可知,神经外科手术大部分都是开颅手术,且常常发生院内颅内感染情况。世界医学研究分析报道可知,目前医学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发生颅内感染率20%左右,本文研究颅内感染率与报道完全符合。

通常,人体大脑组织包含头皮、颅骨与脑膜三部分组成,由于大脑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大脑发生颅内感染几率远远低于身体其他器官组织。但是由于手术后严重破坏了大脑组织和血脑屏障,且术前通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因此,是颅内发生感染率就会明显增加。神经外科手术后常在手术野腔置管以达到术后引流渗血或者残留积血的目的。但是人体脑室组织是人体机能防御区域的薄弱块,脑脊液中缺少补体与IgM,没有吞噬细胞,使细菌极易生长与繁殖。因为诱发因素的存在,细菌一旦如今人体脑室组织,控制感染再就相对困难。因此,与引流管相关的颅内感染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医学界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且根据本文研究显示,脑室引流管的置入会导致细菌爬行或者随着引流液反流入于颅内则会导致颅内感染。根据上述结果研究表明,手术时间延长与引流管置入使用是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重要危险诱因,并且脑室引流管的感染远远高于留置创腔引流管引起的感染(P<001);引流管留置时间越长,颅内感染率也就越高(P<001)。

综上所述,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和留置引流管,特别是脑室留置引流管关系密切。一反发现颅内感染,应积极采取方法治疗与预防,应彻底清除感染灶以及拔出或者更换受污染的脑室引流管,静脉注射抗菌药物,如有再次污染,一定及时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娴波.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

2任玲,周宏,茅一平,郑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2:120-123.

3何志娟.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3:466-468.

4靳桂明,董玉梅,余爱荣,等.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荟萃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2(3):149-151.

3蔡秀军,顾晓静,王一帆,等.冲吸钝性解剖法显露肝总管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5-1426.

4丁宗龙,宗明.胆囊结石嵌顿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高张力胆囊的腹腔镜手术体会[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8):561-561.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2

优秀科主任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是××县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创始人之一,率先开展了颅脑创伤的绝大部分手术,使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尤其是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随着医保覆盖扩大、老龄化来临,2008年开创性地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所有出血性中风,开展了小骨窗、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脑室外引流术等脑出血的几乎所有手术,填补了××县脑溢血外科治疗的空白,成效显著。初步改变了基层医院脑外科普遍存在的病种单一、专业被动的局面。××本人在××市范围最早开展有创颅内压监护技术,独立开展了医院首例脑膜瘤、脑胶质瘤等手术。同时,还千方百计改进和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科室业务量、收治病人和手术数量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增加。在××市五个县(市)级医院中,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业务总量都排到了的前列。而且在人员相对配备不齐的情况下,无论手术数量还是类别,已列浙江省中等县(市)医院前列。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曾主持、参与和指导多项切实可行的科研项目,使××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对颅脑创伤和脑出血诊疗水平、规范程度与省市三级医院十分接近,使得本地人不出远门也能看大病、看重病,一改省市三甲神经外科中心人满为患、而县级医院神经外科普遍存在的病人本就稀少频繁转院的现状,使基层医院在医改的迷茫中看到方向、赢得生机。基层单位除了力争在可行的情况下开展新技术,拓展新业务,更重要的是紧紧抓住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治,让大部分此类病人在基层单位解决问题。

作为科主任,年专家门诊数量居同行前列,抢救危重病人、开展手术成功率和满意度均高居榜首,经常性被点名要求主持手术和抢救。多次主动处置或手术一些疑难、复杂或有争议且不满意的病人,至今从未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为了在有限的病员资源和局促的硬件空间中拓展业务,狠抓常见病诊疗质量。主持科研项目数字化预成形钛网颅骨成形术在科室推广率近100%,手术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高,病人外流急剧减少,甚至吸引了外地病人。项目也获得县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还在××县二院和海盐人民医院推广,据反映可操作性较强。尝试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和颅骨修补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单病种质控。近两年颅骨修补,慢性颅内血肿较往年明显增多。在人员本来就缺编的情况下,2011年坚持安排4名医师依次前往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轮训进修。所有培训学员基本掌握了目前神经外科创伤、出血等神经重症的最新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手术水平和病人管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达到了培训目的,次年即顺利开展了有创颅内压脑室内监护这一脑外科基本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专业程度,该院开展的有关病例也有幸参与由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牵头的有创颅内压监护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救治的应用的多中心研究。学科在本地也声名鹊起,因此,××还多次应邀前往××县第二医院脑外科的抢救会诊及手术。

在颅脑创伤这一基层单位主要病种普遍减少的情况下,能解放思想,放手开展脑出血的外科全程干预,收治了全院绝大部分出血性中风,积极探索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新技术和新理论,成功手术抢救大量脑出血患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已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确保脑出血的医疗质量。由于对脑出血手术干预范围的扩大,在已开展了脑出血小骨窗、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脑室外引流术等脑出血主要术式的基础上,近年又开展了软通道微创血肿引流技术,丰富了手术治疗手段,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数量也增长迅速。该同志已在二级以上刊物近二十篇,全科近60篇,这在人员较少、建科较晚的脑外科算"论文高产"专科。多篇论文在全省及全国神经外科年会书面交流,甚至于2013浙江省年会分会场做专题发言。上任科主任仅两年,即将毫不起眼的神经外科这一较小的亚专科打造为××县卫生系统首批"重点学科".作为中小县城的县级神经外科,没有妄自菲薄,经几年积淀,在2011年与许多发达地区县市的三级医院大专科同场竞争中,夺得 "浙江省县级龙头学科"称号,是全××市仅有的两个临床专科之一、全省仅有的两家神经外科之一,为全县乃至整个××五县争了光,这也必将使学科水平迈上一个台阶,极大造福全县人民,也为邻近沪苏杭的基层县级神经外科生存和发展探索出一个可效模式。

××本人也连续多年荣获系统"先进个人"或"优秀党员",并于2008年获"县青年十杰",2010年又获院首批"优秀科主任"称号,在2011年创先争优活动中,荣获"浙江省卫生系统优秀党员".并于2012、2013年分别先后获得 "××县劳动模范"和"××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市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作为××市唯一的外科系统浙江省县级龙头学科带头人,被确立为××市"第六批后备学科带头人",为广大医护人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多年来,坚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崇尚健康高尚的生活方式。无论在帮困助学、义工义诊,还是抗震救灾、世博安保、义务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中,都能感染和引领全科同仁争先恐后,义无反顾,科室集体和谐向上,充满朝气和凝聚力。科室三年内有两人获"十佳职工"称号,学科连续多年荣获医院先进集体,是全县卫生系统仅有的"省级青年文明号"科室,曾被评为"××市先进单位","××市先进职工小家","明礼诚信十佳文明单位".作为一个基层临床学科带头人,以实际行动为专业团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3

关键词:颅脑手术;感染;临床医治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医治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颅脑手术后,一旦发生颅内感染现象,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是现如今神经外科医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1]。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患者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临床诊治结果,本文将我院医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医治颅脑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45例,年龄5~80岁,平均年龄(38.1±2.9)岁。100例患者中,脑出血患者20例,颅内肿瘤切除患者25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15例,脑室引流患者20例,帕金森、颅咽管瘤等手术患者20例。所有患者的性别、疾病类型等资料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属于颅内感染患者;②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③排除药物过敏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头孢静脉点滴,待相关细菌培养结果出现后,再改用抗生素进行医治,如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可选用万古霉素医治,剂量为1000mg。且所有患者均实施引流,置入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包中引流管,将其深度确定为8~10cm,并确保每次放出液体为200~300ml,其中,置管时间3~20d,每日清晨均接5ml的闹脊液体进行常规检验。根据患者实际感染情况进行药物的注射及引流管的灌洗。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①观察不同程度疾病和颅内感染关系;②观察手术时间和颅内感染关系;③观察患者并发症和颅内感染关系;④观察患者术前使用激素和颅内感染关系。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不同程度疾病和颅内感染关系 本次研究实验100例患者中,脑出血患者20例,感染例数5例,占25.0%;颅内肿瘤切除患者25例,感染例数10例,占40.0%;颅脑外伤手术患者15例,感染例数3例,占20.0%;脑室引流患者20例,感染例数6例,占30.0%;帕金森、颅咽管瘤等手术患者20例,感染例数2例,占10.0%。各疾病类型之间存在差异显著,P

2.2手术时间和颅内感染关系 本次研究实验100例患者中,清洁手术65例,术后感染例数15例,感染率为23.1%;污染手术35例,术后感染例数5例,感染率为14.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2.3并发症和颅内感染关系 本次研究实验100例患者中,并发症患者感染率优于无并发症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最为明显,并发症:糖尿病30例,感染例数15例,感染率50.0%;颅内感染25例,感染例数10例,感染率40.0%,其余患者无并发症。

2.4术前使用激素和颅内感染关系 本次研究实验的100例患者中,术前使用激素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无使用激素患者,伴随着药物时间的不断延长,感染率也就逐渐升高,具体数据为:激素用药时间在3~8d内,患者例数28例,感染例数2例,感染率7.1%;用药时间在9~15d内,患者35例,感染4例,感染率11.4%。其余患者未使用激素药物,感染例数2例,感染率5.4%,使用药物和未使用药物患者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易感因素和预防措施 ①颅内肿瘤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受到抑制,抗感染能力下降,术后也就容易发生感染现象。脑出血患者都发生于老年人,他们器官逐渐退化,功能减弱,因此,也很容易发生感染现象[2]。针对这些患者,手术前期需使用抗生素,并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开颅过程中如将额窦打开,会相应的增加颅内感染几率,所以,在将开口打开后,需立即用骨蜡将其封闭;②颅内手术中发现的污染可能和空气、接触污染有关,接触污染为:手术者的手、止血钳等,这些需经严格消毒后才可排除,而空气污染则是由于没有对手术室进行完全消毒导致,可将其作为污染的主要来源[3],且伴随着手术时间的逐渐延长,污染机会也就越来越多,术后感染率也就越大。本次研究结果得知:手术时间超过4h以上患者,颅内感染率明显增高。因此,手术过程中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③并发症可使患者术后感染率增加,比如:糖尿病、肝癌等,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会致使患者身体机能出现严重问题,免疫力下降等,再加上长时间的化疗,更会对患者的免疫力产生影响。颅内感染病灶,如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血脑遭受到破坏时,容易直接进入颅内,导致感染[4]。所以,如果患者不属于急诊手术,手术前期需实施增加身体机能的措施,可适当的注射血浆、蛋白等,同时,还应格外注意患者的术前营养[5];④神经外科患者经常性的会由于脑水肿致使颅内压力增高,手术前期需使用相应激素降低压力,这样可有效避免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现象的出现;⑤颅脑手术过程中通常会借助引流术将残留积血引出,引流管会在手术后的24h内拔出,因为如果置管时间过长,会导致引流液体返流,直接导致感染。所以,应将引流管尽早拔出。脑室外引流是导致患者颅内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最好将患者安排在消毒病房中,以便感染到其他患者。

3.2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医治 颅内感染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抗生素的注射,在细菌培养结果还没有出来前,可使用药物联合法医治,比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这些药物对脑部副作用小。细菌结果出来后,再对使用药物进行调整。目前,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只用存在诸多争论,笔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具有防止脑水肿、增加蛋白合成的作用,因此,能相应的增加患者身体技能和免疫力,且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所以,可在充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该药物,以便达到控制感染、改善症状目的[6]。

综上所述,颅内感染是由多种因素导致,手术过程中遵守无菌操作,针对不同程度的易感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能减少患者术后颅脑感染,使用抗生素时注射庆大霉素,从而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窗溪,万登济,李健龙,等.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4(01):4-6.

[2]张忠普.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18(06):71-72.

[3]高俊红,刘猛,马欢.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8(16):3901-3902.

[4]王萍,王丽.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2(12):108-110.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4

[关键词] 亚低温;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045-02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部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GCS昏迷程度评分时均为3~8分,患者的整体临床症状明显[1]。在当前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医护人员通常采用亚低温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常规治疗中对患者进行持续物理降温,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2~35℃。在这一温度区间能有效降低患者脑代谢,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18~72岁,平均(42.3±2.1)岁。所有患者的整体临床症状均符合采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要求;经头部CT或MRI检测,均无严重的肾功能障碍、胸腹脏器伤、低血压休克、心肺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无严重的感染急症。致伤原因:打击伤31例,车祸伤51例,坠落伤14例,其他损伤4例。GCS昏迷程度评分:6~8分73例,3~5分2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时进行吸氧,并通过神经性营养药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抑制,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时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仔细地了解,根据患者的病程及临床症状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手术方案[2]。常规的手术方式有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开颅行血肿清除术、小脑幕切开术等。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采用相关药物对患者机体的酸碱平衡进行调节,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在亚低温情况下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2~35℃,维持2~14 d,对患者采用生理盐水500 ml+阿曲库铵200~400 mg+氯丙嗪100 mg进行静脉滴注(20~40 ml/h),并进行呼吸机支持。随时进行颅内压(ICP)监测,控制ICP在20 mm Hg以下。对患者的直肠温度进行实时监控,每次治疗2~14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能正常地进行相关的工作和生活,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中残:治疗后能进行基本的工作和生活,但是部分生活需要他人的帮助。重残: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大脑存在意识,临床症状基本没有恢复。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没有差异,或出现加重现象,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48.0%和22.0%,死亡率分别为18.0%和24.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指颅脑损伤患者在经过GCS评分后,得分为3~8分,且自受伤后有12 h甚至更长时间昏迷,同时在1 d内有明显意识恶化的患者。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作为医院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可以将其归属于创伤学科中最为严重的疾病行列,是广大神经科医生要面对的重点研究课题。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高空坠落。重型颅脑损伤很容易导致患者自身代谢和机体调节能力减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血管损伤后脑颅内压增高,中枢性高热,导致脑细胞坏死,大脑的调节功能减弱。重型颅损伤患者常表现为:患者伤后昏迷12 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患者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其体温、呼吸、血压出现紊乱;患者出现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等多种症状[3]。除此之外,由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的神经组织功能障碍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患者的整体病情加重,脑呼吸功能严重降低,给患者的治疗工作造成严重的阻碍。

亚低温治疗法是建立在常规治疗上的一种较完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全身降温法和局部降温法。头部局部降温通常难以使脑温降至亚低温水平,而全身降温的方法比较可靠。主要为冰毯持续降温,通常将体温控制在32~35℃(肛温),根据病情需要维持2~14 d。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寒战,临床通常使用肌松剂和镇静剂治疗,肌松剂常用阿曲库铵,镇静剂常用氯丙嗪,根据患者的反应程度调整用量,具体方法为生理盐水500 ml+阿曲库铵200~400 mg+氯丙嗪100 mg,20~40 ml/h静脉滴注。在使用肌松剂及镇静剂时必须要有呼吸机支持,以防止肌松剂及镇静剂引起呼吸抑制导致不良后果。在亚低温治疗的同时进行ICP监测,使患者的ICP控制在20 mm Hg以下[4]。亚低温脑保护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②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③抑制乙酰胆碱、儿茶酚胺以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内源性毒性物质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④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离子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⑤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⑥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5]。本研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了持续的亚低温治疗,每次治疗在2~14 d,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的直肠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治疗工作顺利展开[6]。

在进行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解,采取适合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在进行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患者很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对相关的医护人员不信任,导致治疗工作难度加大[7]。因此,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事项的详细说明,提高患者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认识。只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才能顺利地对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翁伟,刘炳博,柯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5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3641-3642.

[2] 申亚峰,涂悦,程世翔,等.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其脑脊液中Aβ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94-95.

[3] 郑庆棠,陈卓,解丛民.术中超早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7819-7820.

[4] 杨细平,涂悦,刁云峰,等.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2):1264-1265.

[5] 卢剑波.亚低温脑保护技术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10):49-50.

[6] 范广明,张文彬,张赛.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抗脑抗体含量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 27(6):703-705.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5

[关键词]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诱发因素;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 R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b)-000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factor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91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tomy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08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54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858 cases, and the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elated caus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un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54 case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th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rate was 5.92%,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re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34 cases vs 29 cases),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ducing factor; Preventive strategies

在神科中神经外科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对脑血管畸形、脑肿瘤、颅脑外伤等有关疾病进行手术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也可能会增加颅内感染风险[1-2]。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其累及覆盖物以及脑实质,为局限性或者弥漫性,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还延长了患者的住院周期。颅内感染常发生在术后的5 d左右,感染发生率约为5%,颅内感染的同时常会出现颅内高压、脑水肿、脑积水等并发症,这会进一步的恶化颅内感染[3-5]。目前,关于颅内感染的诱发因素较多,但所报道的诱发因素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寻找科学的颅内感染诱发因素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整理了从2008年12月―2015年12月7年间来在该院就诊的912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的资料,并详细的总结了颅内感染手术进行状况,以分析诱发颅内感染的有关因素,针对这些要素提出对应的预防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神经外科就诊的912例开颅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54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将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余8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实验组中,有31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39~86岁,平均年龄为(52.2±12.4)岁,病程为(15.2±3.6)h,20例患者为脑肿瘤,19例为颅脑外伤,9例为脑出血,6例为其它类型患者。在对照组中,有490例男性患者,368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8~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13.3)岁,病程为(15.4±4.2)h,303例患者为脑肿瘤,298例为颅脑外伤,138例为脑出血,其它类型患者为1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标准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中关于术后实质器官感染的临床标准[5-6]:①对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为阳性;②有资深临床医师结合于组织学、实验室诊断结果、放射学以及临床病症确认为颅内感染;③经再次手术或者MRI、CT等发现颅脑中有脓肿病灶、脓性分泌物等感染的直接病症。患者具备以上3项中的1项确定为颅内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合并症、手术次数、出血量、手术时间、急诊手术、昏迷时间、引流量、引流时间等状况,并做好相应的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应用χ2检验,P

2 统计结果分析

2.1 术后颅内发生率

在该院神经外科进行开颅手术患者有912例,发生颅内感染患者有54例,颅内感染率为5.92%。

2.2 术前诱发因素对比分析

通过分析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术前合并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术中诱发因素对比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次数、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进行时间,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在这3个指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术后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实验组患者术后昏迷时间较长、术后引流量较大,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神经外科开颅患者术后常会发生脑积水、颅内感染、颅内高压等并发症

学者蔡谦之等[7-8]的研究表明术后颅内感染风险发生率为3.97%~8.99%之间。而该文中,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5.92%,与临床研究报道较为一致。术后颅内感染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经济压力,也影响了预后改善。所以,对颅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对颅内患者的手术治疗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9]。

3.2 术前预防

该文的研究发现,在术前诱发因素中,颅内感染患者的术前合并症以及CG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术中预防

该文研究发现平均手术次数、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进行时间均是颅内感染的重要诱发因素。学者李叔国[11]的研究发现,手术创伤过大会引发患者免疫力降低,颅内感染风险增高。所以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选取创伤面积较小的微创手术,并应用先进的手术手段和水平,降低手术频率,加快手术的进程,把术中的出血量降到最低,从而有效的减少术后颅内感染风险。

3.4 术后预防

患者术后昏迷时间较长、术后引流量较大,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都会对颅内感染造成较大的影响。较长的昏迷时间,则意味着术后颅内感染风险增加;引流量较大和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则表明让引流管保持通畅、定时进行消毒,当患者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尽早的拔除引流管,降低感染风险。所以,要加强护理工作,全面的提高护理质量,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

综上所述,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诱发因素较多,氖跚啊⑹踔小⑹鹾笕方位的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病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皮杨德.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J]. 工企医刊,2014(3):789-790.

[2] Karapetsa M,Makris D,Mpaka M,et al.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from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lue to head trauma immunosuppression[J]. Anaesth Intensive Care,2012,40(2):361-362.

[3] 孙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13, 23(1):65-67.

[4] 罗国全.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探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3(27):130-131.

[5] 高俊红,刘猛,马欢,等.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13,23(16):3901-3903.

[6] Mangram AJ, Horan TC,Pearson ML,et al.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1999[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1999, 20(4):250-278.

[7] 蔡谦之.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 2010,21(6):939.

[8] 刘永明.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有效治疗[J]. 中国卫生产业,2014(31):24-25.

[9] 严金光,古增辉,魏延峰,等.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472-473.

[10] 代荣晓,金国良,何继红,等.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395-398.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6

[关键词] 脑出血;微创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1.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65-02

自2000年10月~2008年10月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共用微创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根据出血部位及病情,采取钻孔引流尿激酶灌注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死亡6例,生存率92.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38~78岁。平均64.7岁,均有高血压病史。

1.2临床表现

1.2.1 GCS评分13~15分38例,10~12分22例,6~9分14例,3~5分4例。

1.2.2 瞳孔变化双瞳正常68例,一侧瞳孔散大6例,双瞳孔散大4例。

1.3血肿部位及血肿量

全部患者经头CT检查明确诊断,① 出血部位:壳核56例,丘脑内囊区11例,皮层下8例,小脑3例。②出血量:按照多田公式[1]计算,30~40 ml 48例,41~60 ml 19 例,60 ml以上8例。3例小脑血肿为10~20 ml。

1.4手术时间

发病6 h以内者30例,6~12 h者15例,13~24 h 19例,25~72 h 14例。

1.5 手术方法

16例行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术,局部+强化下咬骨窗2 cm×2 cm~3 cm×3 cm大小,直视下清除血肿并止血,血肿腔留引流管。

62例行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尿激酶灌注引流术。其中3例小脑出血全部行钻孔引流术。术前根据CT片定位,局部麻醉+强化下小切口钻骨孔,置入引流管,术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2万~5万单位,每日1次,溶解血块,引流血肿。不用或少用降颅压药,3~5 d后可引出70%~95%血肿。

2结果

治疗结果为,恢复良好49例,偏瘫卧床1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3例小脑出血钻孔术后全部死亡。

3 讨论

3.1关于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多发病,老年人居多,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其死亡率为28%~48%[2],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治疗方法。目前认为脑出血危害在于血肿的占位效应,破坏作用及造成周围脑组织的缺血低氧损害,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对出血量大、术前昏迷脑疝的患者效果较好,但同时存在对脑组织二次损伤以及颅骨缺损造成神经功能受影响,尤其对于出血量在30~60 ml,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开颅手术不易被家属接受。1978年baklund等提出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以来,国内开展了各种微创治疗的研究。目前主要有:①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②简易定向钻颅血肿碎吸术。③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④钻孔尿激酶灌洗引流术。⑤开颅血肿清除骨瓣还纳术。经临床实践及临床条件所限,目前应用最多的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疗程短,效果明显,费用低等特点。

3.2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的占位效应及继发水肿向周围挤压,造成脑组织移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脑疝,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损害越严重,致残程度也越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操作相对简单,能直视下清除血肿,有效止血迅速解除血肿占位效应,降低颅内压力,有效保护神经功能,且损伤少,有利于恢复,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3]。本组16例行小骨窗开颅,生存率100%,生活自理50%,卧床31.2%,植物生存18.8%,无死亡。

3.3 钻颅尿激酶灌注引流术

尿激酶是一种外源性非特异性纤溶酶原直接激活剂,清除抑制。因子对纤溶酶的抑制作用,能溶解血块,无抗原性[4],对脑组织无致炎和出血作用。本组62例行钻孔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生存率90.3%,生活自理78.0%,死亡6例,其中3例为小脑出血,3例为丘脑出血,术前双瞳孔散大,术后因并发症死亡。

3.4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前观点不一致,有的学者认为早期手术治疗会导致颅内出血[5],多数学者认为清除血肿时出血大多已停止,只有极少数有活动出血[6-9]。本组全部患者于发病72 h内手术,仅3例发生再出血,与大多数人观点一致。早期手术可缩短病程,尽早降颅压、减少血肿机化吸收造成的继发损害[10-14]。

3.5手术病例的选择

笔者认为,出血量在30~60 ml,意识障碍较轻,或患者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全麻开颅或家属不能接受全麻开颅手术,适宜行钻孔手术;出血较多,但未发生脑疝者,适宜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于术前昏迷,双瞳孔散大者这两种手术均不适合;对于一侧瞳孔散大的,不适合钻孔手术,可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小脑由于位于狭小的后颅窝,出血后向前直接压迫IV脑室及脑干,可迅速导致死亡,治疗上需尽快清除血肿,解除压迫,钻孔手术不能早期清除血肿,不能充分减压,故不适用于小脑出血。

3.6注意事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前准确定位,避开功能区及大血管。②术中术后控制血压在160/100 mmHg以内。③术中根据冲洗引流情况和患者意识及瞳孔变化初步判断是否有活动出血。如有活动出血,用负肾盐水冲洗,大部分可止血;如仍有活动出血,可扩大骨孔直视下止血。④不得强行吸除血肿腔底部难以吸出的血块,以防出血。⑤清除血肿时避免吸除血肿腔周边的脑组织, 因水肿易出血。⑥术后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如病情恶化,随时查头CT,决定进一步治疗。⑦钻孔术患者术后复查头CT证实引流管位置正确后及无再出血后灌注尿激酶,同时不用或减少应用降颅压药,利用颅内压力促进血肿引出[15-18]。

[参考文献]

[1]多田明弓.CT脑内血肿量的测定[J].脑神经外科,1981,9:151.

[2]刘宗惠,李士月,田增民,等.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159-161.

[3]苏科,刘燕鸣.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6,3(6):4.

[4]黄炳辉,陈春麟.临床溶栓药UK与SK生化,药理和临床应用比较[J].生化药物杂志,1990,2:19-22。

[5]薛庆澄.神经外科学[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44-349.

[6]金子满雄.急性期血肿摘出术[J].日独医报,1984,29(4):516-517.

[7]张延庆, 颜世清, 伦学庆,等.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 ,14(4):237-239.

[8]安宏斌,程玉梅.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5):100.

[9]王刚.神经内窥镜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4):30-31.

[10]颜建辉.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3.

[11]车广前,何波.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84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7,4(8):23.

[12]宋金锋,李世伟.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7):37-38.

[13],王大武,胡礼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44.

[14]苏香丽,武秀丽.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152.

[15]刘建国.钻颅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5):88-89.

[16]王锡铭,魏建功,董世节,等.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例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101-102.

[17]陈小娟,胡志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6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