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临写千字文范例6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观沧海》,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雄才崛起”,又“雅爱诗章”。在他“奉国威灵、仗钺征伐”之际,常常“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建安十二年(207),军阀逐鹿中原,五月,曹操率师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作下此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言明观海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廖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临”,登临。“以”,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沧”,水深而呈暗绿色。“沧海”,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诗句,皆为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全景:大海波涛动荡,山岛巍然屹立。“何”,多么,含叹美之意。“澹澹”,水面浩淼的样子。“何”字用得已极饱满有力,“澹澹”两字更是千锤百炼而得者,着此两字,整个沧海便浑然一色了,若换成“茫茫”“漫漫”等字眼,就显得过于平实,又欠生动,当真是一字千金,生色千古!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具体勾勒耸立的山岛: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一派生意盎然。“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定神细看,瑟瑟秋风中的海竟然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何等雄伟的景象,何等雄浑的境界,何等雄健的笔力!古往今来,迁客骚人泣秋风、感伤落英者何其多?晏几道叹息“红叶黄花秋意晚”(《思远人》),耿玉真长恨“玉京人去秋萧索”(《菩萨蛮》),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更是大开悲秋文学之先声。然,独立寒秋,曹操却极写海的磅礴壮美,岛的高耸挺拔,草木的生机勃发,一扫悲秋情调,其志凌绝顶以远瞻世界的非凡气度跃然纸上,足见曹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濛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格外渺小,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若”,好象。“星汉”,银河。这四句诗,融想象和夸张为一体,大开大阖,舒缓从容,辞气直有干云之势,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在千古诗人中,想必也只有曹操如此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风云人物才写得出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曹操素有“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雅称,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的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千百年来,曹操之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撼人心,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属合乐时的套语。“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咏志”,用诗歌来抒发志向。通常,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但在此诗中却与诗内容紧密相关,因为诗人写景志在抒发其远大的政治抱负,及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观沧海》诗面上写的是海的浩瀚辽阔,气象万千,诗行中站立的,则是那位气凌万仞、志在一统北中国的一代“枭雄”的巨大身影,全篇气度正大严瑾,诗体高华安雅。其艺术价值尤为值得一谈。



纵观此诗,大处落笔,宏观构象,造境高敞;诗意深远,格调高古,气韵沉雄;措笔秀丽工整,不务铺排词藻,不求使典用事,音律婉转和谐,语言流丽、清新隽永。诗人在词语的选择上,如“竦峙、丛生、丰茂、萧瑟、灿烂”等等,大多典要、高华、壮丽。而全诗十四句,除却首尾句明显不对仗外,其他每两句之间多作对仗,因此诵读全诗,觉声调铿锵,雄整而浏亮。



此外,诗人善于挖掘自己的感情,融景与情为一体。诗中景物描写,气氛渲染、人情抒发三者历转而下,于自然流转中见朴直蕴藉,十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登临的特有心情,从而把景的描绘同情的感发完美结合,可谓“景中寓情,情因景兴,情景相生”。令人感受鲜明、强烈,体味无穷。加之诗人运用虚实相间的写法,更是给写景造成一种“隔”的感觉,人们必须发挥想象才能领会其意,使全诗显得曲折含蓄,而与诗人的情绪表里一致,映照生辉。这种将诗赋中最富诗意的描写加以想象和加工,创造出极富文采意象之美的诗意,这种提炼精粹、化赋为诗的艺术手段,值得借鉴。



此诗构思奇巧,别具匠心也是特色之一。“观”字在诗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诗人的描写、想象、抒情均借此次第展开,结构章法寓于天然浑成之中,风格本色而朴直。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范文2

与重庆毛峰兄是老朋友,虽因天南地北,谋面不多,却经常在书展、报刊上见其作品。毛兄在当代以一枝独秀的汉简创作而饮誉书坛。其作品如春梅、如夏荷、如秋水、如冬雪,清而爽、健而逸,典雅而高贵、灵秀而奇崛;欣赏其作品,一如坐在清冽的小溪边,静静地听着潺潺的流水和草丛中的蛙声,轻柔、宁馨,似已直入清纯的诗化境界,真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毛兄的生活、读书、创作环境可谓当下一流:其书房坐北朝南,窗含南山影,卧听长江潮。在是室内,按其先师冯建吴先生指导,习汉简书30余年,从敦煌、武威到长沙、睡虎地等17个省、区、市,凡100年来出土简牍出版物,他收罗几至尽净。听着长江涛声,观赏着窗外绿如毡毯的山峦,临习着这些一两千年前的文字,再糅以汉隶、章草、今草,创造着自己心中所魂牵梦绕的作品,有所感则写些倾吐胸中块垒的诗句,此中惬意,决非局外人所能体会得到。

毛兄何以独钟简牍?一是它古老,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4世纪的两千多年间,可谓之简牍时代;二是它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大量典籍,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文化厚度;三是其独特的结体和用笔,构成了中国书法史上至為亮丽的一道艺术美的风景线。当代已发掘收藏的26万件简牍,可谓之从中国大文化再具体到书法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当然,更重要的是毛兄对美感悟极為敏锐的那一颗心,与之发生了碰撞,简牍爽健、淳厚之美深深地征服了他,一如遇到心爱的人,从相识、相恋到相爱,他走了数十年令其心灵一直不断悸动的路程,且始终不渝,他已将自己的大半生交给这一书体,恐怕后半生也不会出现“情变”。

独享不如众享。毛兄多年来一直有个愿望:将自己学简牍的经验总结出来,一方面对自己是个总结,且能為喜爱简书的朋友提供一条正确的学书之道,于是数年前开始着手编写《汉简临摹与创作》一书。如今在我书案上放着一册精美的出版物,反复摩挲、欣赏,获益良多。全书共分12部分,从概况、选帖、书写姿势、点画写法、结字特征、临写方法到章法布局、创作、临摹与创作示范,最后附录汉简经典之作等,内容系统,环环相扣,可谓关于简书及临创方法的百科全书。以下是我逐章学习的心得。

开篇《汉简书法艺术概况》中说,简牍补了书法史上从战国到汉的空白,尤其是墨迹,其原始美的可贵性,是规范化的刻石远远替代不了的。他指出,简书的美学特征是“自然生趣、落落大方、粗犷拙朴,使转用笔较速而不拘谨做作”,且“以它顽强的艺术生命力,直接影响着中国书法的多种流派。从简牍中可以看到中国书法发展到汉代,真、行、草、隶、篆全已经齐备”。而学书者欲得中国文化中和之美,线条自然流动之美,追求萧散之气,讲究书卷之风,直接从简牍书中取之则是一条重要途径。

第二章节為《汉简的选择》。因汉简出土量大,种类浩繁,风格多样,流派众多,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此节从地区、风格、字体3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以便使学简书者选帖时有了个明确的思路。以区域分,南方多用竹,北方则以木為主,如扦儿松、云松、毛白扬、水柳等。以风格分,大致有雄强、透逸、古拙、奇异等类,每类又列出数种,并附以图示。以书体分,基本上楷、行、草、隶、篆五体,简书均有其代表作品。

第三章节列出了古今人书写简书的执笔方法、姿势的区别,因执笔法往往决定一位书家的风格和走向。书中附有各种执笔照片,对学习、研究者均有参考价值。

第四章分析了简书的点、横、竖、撇、捺、钩、拖等笔画的特征及写法。在大量插图中,作者以黑色重点突出了所强调的各种点画。我不太写简书,对此不了解,仔细翻阅,惊叹简书中各种笔画竟然是如此丰富。良口以“点”论,有方点、圆点、三角点、刀形点,有上翻、下翻、左起向右、右起向左、左下向右上、右上向左下点,甚至多处以各种横画(蚕头雁尾、平拖、右上行等)代替字中的四点和两点,真是变化万方,令人拍案击节。其他笔画的示范亦如此,一种笔画有数十种形态,尤其“拖笔”,其形状变化更是丰富和奇特,上小下大、上尖下圆与今草以中锋為主的长画在用笔上是两种概念,差异甚大,难度也极其明显,但如果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切笔法,在创作上能自如地应用,当会借鉴到其他书体上。书法的变化、发展,具体到形质,就是用笔、结体等基础的东西互相借鉴,这也是“千古不易”的一个定理。而在本书第五章中,简明地指出了汉简的结字特征:缘出篆书、错落欹侧、疏密收放、同中求变,这几点也是掌握简书的关键。

在《汉简的临写》一章中,作者以自己多年的经验指出,学简应先掌握隶书、章草、楷书、篆书技巧后,才能开始学汉简,因為汉简已融会了这几种字体的全部技巧。无多年的实践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很难得出这一学简之关捩的。

从《汉简的章法布局》《汉简的书法创作》《汉简临摹示范作品》到《创作参考图例》《历代汉简书法经典作品选》几部分,均是围绕创作在论述,其中“表形”“表意”是其理论上的核心要求,而最终、或者说对书家的最高要求,则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欲达此,书家必须把握准自己的性格、气质、审美倾向,以此选择经典简书中可供自己创作用的种种因素,再结合时代大的审美走向,逐步找到属于个人独有的艺术语言。而书中所附大量作者临摹及创作作品,全面地向我们展示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文化素养及独具的审美追求。本文开篇所写对毛兄作品的感觉与评价即主要由此而出。我们不仅在其临作中看到了他如何将古人的经典化為自己的艺术语言,更多的是领略到了作者糅百家為一体的那种出神入化的本领。我们是否可将之称為“毛家简”?我想在当代书坛,或再往前看100年来的近现代书史上,恐怕能如此全面、深刻探讨简书创作理论并付诸实践、取得如此成就者也应当说是凤毛麟角。我评论当代人,历来不用“大师”

“巨匠”的称谓,但用“大家”还是可以的,我这里不妨说个十分肯定的话:毛峰兄可谓当代简书集大成者的“大家”是当之无愧的。

论及毛兄及这本书,我想有几个第一:毛兄是100年来以数十年时间专攻汉简的第一人,其简牍创作水平可谓当代第一家;此书是系统研究、总结简牍历史沿革、艺术特征并主要涉及欣赏、临摹、创作的第一本著作。这几天我一直在反复地翻阅毛兄此书,读着朴素的文笔、切实而不浮夸的书论,欣赏着他那四边空白甚多的“引岚斋”稿纸及宣纸上各种形式的作品,仿佛亦身在其斋,轻轻地吟咏并沉醉在他那副自撰联的境界中:

案合敦煌汉简,

手抚羲之尺牍。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范文3

【注释】

①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秋思,是本词的题目。 ②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④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 ⑤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⑥角:军中的号角。 ⑦千嶂:崇山峻岭。 ⑧长烟:荒漠上的烟。 ⑨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据《后汉书·窦融列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⑩羌管:羌笛。羌族乐器的一种。 寐:睡,睡着。

【品赏】

范仲淹不但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而且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号令严明又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开头一句除点明季节、地点外,还概括了塞下秋景总的特点——“异”;然后从三方面描述塞下秋景与中原秋景的不同:秋季一来,严寒骤至,大雁不得不过早往南飞,这是气候之异;风吼、马啸夹杂着羌笛、号角,这是边塞声音之异;崇山峻岭里升起长烟,落日西沉就孤城闭门,这是边城之异。尤其是最后一句中的“长烟落日”, 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孤城闭”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下片抒情,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全词的核心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它正面揭示了自己与征人们有家不能归的矛盾心理。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托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景抒情,借所闻之“羌管悠悠”与所见之“霜满地”来抒情,更突出了自己与征人们对家乡思念的愁苦之情。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用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此而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来写守边之辛苦、思家之愁苦。“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手法,意思是“将军与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即所谓的“三军尽衰老”。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用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他自己和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在题材、情调和艺术等方面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考点预测】

1.理解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用了什么典故,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品味写法。“羌管悠悠霜满地”用的是什么抒情方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3.理解词句。说说你对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真题链接】

1.(青海卷)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心理?

2.(贵州黔东南州卷)

(1)“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

的特点。

(2)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3)就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 ,下阙运用了 。(2分)

(4)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表达塞外奇特壮美景象的诗句“ ”。(2分)

3.(新疆乌鲁木齐卷)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范文4

关麟征乃黄埔系名将中赫赫有名的儒将,他不仅熟读古今兵书,且广涉古典文学、诸子百家等,亦雅好书法,勤于临池。

关麟征读书善于独立思考,1930年代初,在任教导第二师十一旅旅长时读马君武翻译的达尔文《物种起源》,书中说人是由猿猴进化来的,他不以为然,对旅部中校主任参谋覃异之说:“为什么现在的猿猴不能变人?难道只变一次就不变了吗?我认为人生下来就是人,只有原始人与现代人的区别。人是万物之一种,不是由别的种变来的。”关麟征熟读《孙子兵法》,对其中的“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拨机”,他的领会是:“势险,就是给敌人造成危险的环境,如引诱敌人进入我的埋伏圈,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一举而歼灭之,这就是节短。孙子兵法的奥妙就在‘险、短’两个字。”对于近代兵法,尤其是克劳塞维斯的《战争论》,他深谙于心,任五十二军军长时曾在军训总队讲演,并被《大公报》学术专栏连载。在云南文山驻防时,他经常向干训班讲《易经》。关麟征的口才很好,曾一再告诫学生:“要学兵法,要学战史,但更要记住孙武子的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之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还要记住岳武穆的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绝不能做不知灵活运用的赵括式的悲剧人物。”

黄埔军人中善书者不少。早年曾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后入黄埔四期,常给袍泽书写中堂、对联,南京的部队中多悬挂他的墨宝。罗列,黄埔四期生,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长,迁台后调升陆军总司令,陆军二级上将,其书学赵孟,后自成一家。袁朴,黄埔一期生,中将军长,抵台后晋升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陆军二级上将,其书笔力遒劲,可圈可点。刘钊铭,浙江诸暨人,黄埔五期生,第五十七军副军长兼二一五师师长,1949年12月在四川邛崃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诸暨政协副主席,其书秀丽中见舒展,颇见书法功底。但在黄埔系将领中,最著名的书家是关麟征与。

1944年冬,关麟征因公从云南至重庆,于右任在寓所宴请关麟征,约了在陆军大学学习的陕西同乡、庞齐、党必刚作陪。宴会之后,庞齐、党必刚素知关麟征善书,遂索书,关说:“恐怕没人敢在于先生这里写字吧!不过,我敢写,班门弄斧嘛!”又回头笑着对于右任说:“听说有一次我给您写的信,有的字,您都不认识。”于右任笑着说:“那是你胡画呢!”意思是说关麟征写的草书不规范。关麟征在于右任的书案上给庞齐、党必刚龙飞凤舞地写了两幅草书。写完后,于右任鼓励关说:“大有进步。”当时可能是因为与关有部属关系,也可能是黄埔先后资历(张是黄埔四期,关是黄埔一期)的原因,在关麟征面前颇为拘谨,从上衣口袋取出一个本子,恭恭敬敬地递给关说:“请总司令给我题几句话。”时关任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

关麟征童年在陕西户县文义村苍溪小学上学时,天资聪颖,但好舞枪弄棒,爱打抱不平。因为他经常打架,老师张修甫训斥他:“关志道,你日后要把事能干成,你把驴骑到我门上骂来!”十余年后,张修甫当了陕西省立西安一中校长,关麟征成了旅长。关麟征有次回乡,也没骑驴找老师,而是提着礼物恭恭敬敬地去看望老师,给老师写了一幅中堂。四年制陕西医学专科学校校长张乃华曾见过这幅中堂,有点不相信是关麟征写的。1946年关自滇返陕,在西安饭庄宴请各界名流,张乃华是关的户县同乡,亦在邀请之列。隔数日,关邀张至西安北大街二府街私宅,二人相谈甚欢。关在谈话中说自己在战争中间不得不在马背上、战壕中读书练字,借以充实自己。张乃华遂问张修甫校长家中那幅中堂可是关亲笔所写?“是我写的。”关笑着说,“在乡党、前辈面前不必藏拙,姑且献丑取笑罢了。”张说:“是的,乡党故旧情难却——敢烦你挥如椽之笔以留永念?”关说:“倘若你这个德国医学博士不嫌弃的话,我现在就来涂鸦了!”当即吩咐副官取来笔墨纸砚,伏案疾书《孟子·万章》句:“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同年,关得知临潼华清池藏有一幢北魏元苌《温泉颂》碑,此乃历代列之为碑石珍品,关对此碑十分爱慕,欲得此碑拓片,即派员到临潼县政府交涉,并责成临潼县政府妥善保护碑石。还以法币10万元的巨额馈赠作为临潼县中学生奖学基金,当时社会舆论皆以“儒将高风”颂之。关麟征热心教育,早在1934年就在户县老家真花硙村兴办兴中小学,当年就招收学龄儿童130余人; 1946年又兴办振华威中学,占地60亩,校舍70余间,关亲任校长。振华威中学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户县师范,后又改为户县三中,现名振华中学。

在抗战胜利后,关麟征失欢于权贵,频遭群小诽谤,仕途屡遭挫折。而关生性刚直,又不肯阿谀奉承,随俗浮沉,于1949年秋毅然携眷定居香港。关在香港深居简出,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会见新闻记者,不在报刊上发表任何言论,以读书、写字、教育子女为乐。对《春秋》《易经》《战国策》和《孙子兵法》等熟读深研;对怀素的草书《圣母》《食鱼》《千字文自序》诸帖和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精心研究和临习。关麟征擅草书,用笔大开大合、豪放雍容,自有一股阳刚之气荡漾其间。关麟征的草书是其胸襟、学养的外化,正所谓“字如其人”。其草书作品曾参加香港大会堂展览,受到各界好评。

1975年病逝台湾,关麟征素装赴台吊唁。黄埔同学黄杰等人到机场迎接,关麟征与黄杰抱头痛哭。在台期间,蒋经国多次挽留,关终不应。关麟征晚年有回大陆观光之愿,惜未成行。他常与家人一起看电影,对大陆摄制的电影《借东风》《杨门女将》等十分欣赏。有一次全家去看晋剧影片《六月雪》,由于影片中的晋剧唱腔和道白与秦腔类似,引发了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不禁潸然泪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范文5

关键词:小楷;汲黯传;风格;临摹;创作

中图分类号:J292.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21-01

小楷,外形虽然小巧却能小中见大,极具有艺术观赏性,也最能体现书家扎实稳重劲道精细的手上功夫。从古至今善楷书者不乏其人,他们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三国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尤精小楷,但因流传下来的多是刻帖,时间久远,不免观后会产生距离感。十六国时期的楷书残卷写法草率有失严谨。唐人写经又缺乏了一些文人气,多了一些匠气,明代初期台阁体流于世俗,到了中期有“明朝第一”之称的文征明冲破程式化束缚,在他那温润秀劲的书体特征中隐隐体现着元代赵孟\温文的儒雅之气,所以对小楷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书法家当属赵孟\,这位元代书坛的领袖在当今乃至以后的书法发展史上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赵孟\的小楷作品风格多轻松洒脱,柔美婉约,但《汲黯传》却与他的书风有异,此帖刚健秀丽,柔中带刚,带有唐人遗风,笔与笔之间的连接有虚有实,笔尖灵动跳跃,气韵生动,全文纵写横排,纵有列,横无行,列距要比字距大,各列中字数不等,字与字之间做到了相互呼应,左右顾盼,穿插避让,自然错落,通篇神采飞扬。

如果选择《汲黯传》入门临摹,首先要体会到它笔画精妙,结构灵动,备极楷则的特点。我们通过赵孟\的书论得知他一项注重笔法,他曾在《兰亭十三跋》中写道:“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句话强调了用笔的重要性,我们在临摹字帖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赵孟\是如何体现书法用笔为上的。赵孟\所书《汲黯传》的点画形态和风韵是通过起笔,运笔过程和收笔来表现,举例说明:其中“足”字和“之”字出现多次,点画相互呼应,提、撇、捺三笔笔断意连,有虚有实,虚处如春蚕吐丝,实处又如太阿截铁,“上”字的“―”画行笔如弯度极小的“s”形,笔锋的连带,极富浪漫色彩,再现了毛笔在行进过程中的韵律波动,以及笔尖在纸上行走时的轻灵随动,柔韧有余。除了注意用笔节奏,更要体会书写速度。赵孟\之所以能日书万字,而且通篇不急不躁,主要是归功于熟练二字,只有对笔法熟于心中,写起字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如果刚开始就单纯的追求速度便会事倍功半,很容易出现笔画结构和整体气韵上的失控,导致气息不足,相反,如果过分注重字的笔画结构,又不免呆滞死板,写不出流畅灵动的气势,所以写小楷要深谙用笔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驾驭笔法和结字的能力。

在《傅山的世界》中作者白谦慎写到:不同风格之间存在着一个哪一种风格更适用某种书法创作形式的问题。赵孟\《汲黯传》的书风宜于创作典雅的小字,它华丽而不乏骨力,流美而不甜腻,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见清气。创作时可以将这些特点应于个人风格当中,在结体上谨而不拘,章法上纵写横排,纵有列,横无行,行气不断,不跑气不漏气,自然穿插避让,效法古人,取法乎上。如果单独拿出一列字进行比较分析,第一个字形稍大,那临近它的字相对而言会稍小一些,此列中有的字呈现开张态势以下的字必定中宫收紧,充分体现了张弛有度的特征。小楷创作虽精致脱俗但因字形太小,相对于行草书而言在视觉上缺乏冲击力。内容丰富了问题却也随之而来,字数太多的作品写到最后很容易出现单调的抄写感,缺乏变化,《汲黯传》则巧妙地避免了抄写感,如果单拿出一个字放大来看,笔画精致入微,结构自然流美,且尚法自然,于笔端轻松的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风度与美感。所以书写小楷不单纯是背临、集字,更重要还要加强内涵与修养,使对书法的见解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在提高技法的同时还要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书中与古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找到契合心灵的节拍,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在气质上得到升华,摆脱匠气。王僧虔《书赋》中阐发了书艺创作的一般活动,所谓:“情凭虚而测有,思沿想而图空”。意思是书法艺术的创作就是书写心智,是个人趣味的表达,凭借毛笔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世人可见的书法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心”要遵循法则和常理,同时又要想象出其可见的形象,并且做到心手相应,下笔有神,使得书法具有了生命力,彰显深厚的功力。

随着现代精神追求的多样化,当今的书法作品也越来越体现时代性与创造性,书法家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不同常规的书风特点,追求结体、章法或是内容上的匠心独运,认为美在新意,选择新的角度、途径、形式,去创造新的艺术风格,但在表述新意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古代书家对现代书风产生的影响,取法乎上,我们一定要放平心态,不急功近利,不断对小楷进行思考,研究和总结。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范文6

它是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国的无价之宝!据说,国外许多人都开始学起我们的汉字来,这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啊!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汉字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汉字的观后感1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古时候中国人民就开始创造汉字,让汉字来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文明。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我写着写着,常常坐在窗台上为这一个个奇妙的方块字和象形字而发呆。他们比英文字母灵活,当我看到一个英文字母时,什么也想不到,但我看见一个字时,马上会想起东西或事物……看见日字时,马上就想起了太阳,太阳就是圆圆的,光芒四射的,就像象形字的字,也就是简体的日字,好多汉字也一样,像月可以写成,水写成,牛写成等等。汉字有多音字,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读不同的音。多音字也一样,不同环境,不同意思。汉字真奇妙呀!

看着日、月、水、牛,我还想起了许多有趣的汉字。你看看囧字,就像一个人囧着脸的表情,再看看槑字,两个呆子在一起不就很槑吗?还有56画的biang字,那可真是智慧的结晶呀!

汉字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与荣耀。随着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对汉字也产生了喜爱之情,便把我国的汉字也加到了自己国家的语言中去,只是读音不同。如日本和韩国。

科学的飞跃,汉字没有被淘汰。原本为外语发明的电脑接受了中国汉字,同时汉字也是一个灵巧多变的小精灵,它接受了外来的新创造。

啊!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你是性格独特的精灵,它是中华民族赖以思维和交往的神灯,你是中国的骄傲!

汉字的观后感2我之所以如此爱中国的汉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那么多美丽绝伦的字体。我们有楷书的四平八稳,有草书的狂放不拘,有行书的龙腾虎跃,有魏碑的圆滑达世,还有小篆的神秘莫测和仿宋的平易通俗……我曾经狂热地钻研过各种字体的空心字,因为每种字体都太有特点了!好像每种字体都象征着什么,诉说着什么。我最喜欢的字体还得算行书,这种界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完全地吸收了两者的优点:草而不乱,正而不拘,他像是一名好男人,忠于妻子的同时也会有点小叛逆。行书与我为人处世也无不相符,坚守大道,偶尔也淘气一下,放松一下。

中国的汉字,既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说他古老,历史悠久,秦始皇一统六国,正式定小篆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两千多年的风和雨,两千多年的世故,把汉字锤炼得像刻满了沧桑的皱纹一样。说他年轻,是因为在新纪元来临的一次又一次考验中,汉字显示了他无与伦比的魅力,轻松地一一化险为夷。不是吗?在只认英文的计算机前,有人高呼:“中文完了!”结果呢?五笔的问世,使汉字的输入率整整比英文的输入率快了一倍以上,难道我们的老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预料到了今天发生的这一切?在无数外来语的面前,中文更显示出他强大的联想、指意能力,“television”是那传神的“电视”,“ice-cream”化为了有动作美的“冰淇淋”,“computer”是简洁的“电脑”,“colo-cola”原来只是拟声词,在汉字中转两转就变成既好喝又好玩的“可口可乐”了。最妙的翻译,我认为莫过于“枫丹白露”了,那股异域的感觉,那股法兰西民族浪漫的气息,一下就浓缩在这四个无比美丽的汉字中,让人怎不浮想联翩!

汉字的观后感3中国汉字具有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它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历史精华。中国汉字是由“甲骨文”逐渐演变成“金文”、“铭文”、“大篆”、“小篆”。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体现出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和它的非凡意义,也可以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中国的汉字是由临和摹结合起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古人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意思是说,临容易学到笔画,可是不容易学到间架结构;摹容易学到间架结构,可是不容易学到笔画。从难易程度来说,摹易临难,不管是临还是摹,都要以与范字“相像”为目标,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

中国文字,伴随着我们祖国的发展,伴随着我们祖国的强盛。中国文字,一路记录着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我们历史文化的大门,汉字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汉语,是中国人民之间沟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中国文字是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学好汉语,学好祖国的语言,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中国的汉字方折俊丽、骨力劲健,方圆兼济,结构严谨匀称。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各种各样的书法字体,有着不同的特点:篆书和隶书,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行书流畅,而楷书端庄,草书虽然潦草,却给人一种奔放的感觉……

这些有着独特性格的汉字,这些各具特点的书法作品,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我爱你,汉字!我为你而骄傲!

汉字的观后感4什么是在你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是汉字。

在生活中,汉字无处不在,你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作文、商店名、物品等等地方都有它的影子。它方便好记,人们非常喜欢它。它给中国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因为生活中到处离不开它,所以错别字就多了。

喏,你看——在大街上,你可能会看到“旦糕点”“油七批发”“零售小商品”……等等这些错别字,你不仔细是观察看不出来的。我也有一个爱写错别字的坏习惯,所以闹出的笑话就更数不清除了。

“叮铃铃!”下课铃声发“疯”似地响了起来,我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因为我的作文还没有写完。手中的笔不知不觉慢了起来,潜意识里我想休息一下,不行还没写完呢。于是手又渐渐快了起来“唰唰唰”几下,看都不看一眼,便交了本子哼着小曲走开了……

过了几天,本子发下来了,我心想肯定没错!快速地翻开本子,一看,什么?竟然有错别字!同桌过来一看,便捂着嘴巴不停的笑,这一笑可不好,大家呼啦一下全部围上来啦,哈哈大笑起来,干嘛呀?有哪么好笑吗?我带着疑惑的心情一看,竟然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妈呀!原来我一不小心把“迈克杰克逊写成了迈克杰点逊”,随便看看还真看不出来的,只有睁大眼睛仔细看的话才知道有错。我不禁羞红了脸,把头埋得低低的。哎!早知道就好好检查一遍啦,可世上没有后悔药,要怪也只能怪自己,谁叫我如此粗枝大叶呢?我垂头丧气地想。

汉字虽然简便但是我们一不小心就会经常闹出笑话。在这里,我想提出几点和同学们共勉:

1、做事情一定要认真再认真;

2、写完任何东西一定要仔细检查几遍;

3、要勤翻字典。

让我们努力做到这些,和错别字说bye-bye,做一个真正会写汉字的中国人吧!

汉字的观后感5“八百标兵奔北,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把炮兵碰。”这就是汉字,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还是使用最久的语言。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汉字来源于6000多年前炎黄的仓颉根据动物发明的甲骨文,继而演化成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八种字体。

每当走进校门听见一年级教室里那朗朗书声,便会勾起我的回忆:“小时候,老师拉着我们的手教我们读拼音写汉字,那稚嫩的童声,那长长的音调,和写字时一笔一画的认真……”想起来,以前还真是甜蜜无比。

一年级时有一次老师要我们用“马上”造一个句,写在作业本上。我回家坐在桌前绞尽脑汁也想不到答案,便焦急地走来走去,似乎想在这其中抓住一些灵感。经过我前思后想以后一阵,突然灵光一现,我在本子上写下“我和爸爸妈妈坐在马上玩。”结果第二天发下本子,看见了那鲜艳的红叉,拿回去给爸妈一念,屋顶都快笑塌了。我莫名其妙,当时觉得这难道错了吗?后来妈妈给我说了“马上”的意思不是指坐在马上,而是立即,很快的意思。现在一想,羞愧到无地自容了。

那时,刚进学校,学习的汉字不多,但是因为妈妈经常在家教我,所以我就比同学们相对认识的字多一点点,每次有新生字,我都得意的举手认读。老师也经常表扬我,我可高兴了,有时候经常得意得偷偷笑。但是有一次我可真是丢脸了,那次语文课老师布置了作业,回家写几句话给家人。我心想:这有什么难的,看我明天又要得表扬了。想着嘴角都翘起来了。第二天上课,我的习作被老师展示出来,结果全班哄堂大笑。我给舅舅写的信:亲爱的老。(舅字不会写,画了个圈。)听说您生了 ,(病字不会写画了圈。)希望您能好好养 。(病字还是不会写,又画了圈。)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自以为是的得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