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研讨会发言稿范例6篇

六年级研讨会发言稿

六年级研讨会发言稿范文1

关键词: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同级反馈 意义建构 知识体系

近年来同级反馈已经成为国内外二语写作教学界的热点话题,很多学者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但目前绝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同级反馈与教师反馈对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效果的对比,以及学生对同级反馈的态度层面上,而关于剖析同伴反馈活动是怎样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认知过程中建构意义,以及在此互动过程中同伴间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写作知识的意义建构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一、国内外的研究发现

(一)同级反馈研究

Keh(1990)认为反馈是读者向作者的输入,它的功能是向作者提供修改作文的信息,而同级反馈(peer feedback)是写作者之间相互阅读、评估、修改的信息交互行为。该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同级反馈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自身难以发现的错误,可以使写作的标准内在化,并提高独立判断他人和自身写作的能力。

国外语言教学者就同级反馈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Jacobs et al.(199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习者愿意接受同级反馈的原因之一就是该活动能够帮助其发现其写作当中自己无法发现的问题;Paulus(1999)和Tsui 与 Ng(2000)在其研究中发现同级反馈能够使写作者通过阅读及评阅同伴的文章来提高读者意识,并能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其作用是教师反馈所无法取代的。Saito 和 Fujita(2004)在针对EFL环境中学习者的研究中发现,写作者对同级反馈持赞同态度。Lundstrom和Baker(2009)在对语言水平不同的二语学习者的研究中发现语言层次不同的英语学习者可以分别在提供和接受同级反馈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Tsui 与 Ng(2000)和Zhu(2001)分别在研究中发现长期看来同级反馈可以给参与者写作水平提高有效地搭建认知支架(scaffolding)。

近年来国内英语教学者莫俊华(2007)在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修改作文时会采纳同伴的建议,并认为同级反馈对其写作水平有所帮助。何家驹(2008)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很大程度上肯定了同级反馈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如:较多针对表层错误的反馈、较多不真诚的表扬和不具体的建议。杨苗(2006)在研究结果中指出同级反馈引发较多意义层面上的修改,而教师反馈较多的引发表层修改,同级反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教师反馈的有益补充。由此可见在国内外语言写作教学中同级反馈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并且是教师反馈的有益辅助。

(二)建构主义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同化与顺应,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高小芹,2009)。该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认为知识的习得是通过学习者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他人的协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并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其理论框架是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之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等为现代建构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一些国内的外语教学者就建构主义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沈春华(2004:91)指出:“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从而建立起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袁树厚(2010)认为学习者处于真实的社会背景当中,借助于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有效地建构知识,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因此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协商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本课题以大学英语写作课堂同级反馈活动中学生对写作知识的认知过程即意义的建构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同级反馈过程中影响学生写作知识体系意义建构的主要因素,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具体研究方法如下:2011年5月到12月在本校大一六个非英语专业英语水平无显著差异的班级中展开研究,,通过讲座及模拟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同伴反馈要点及技巧,教师遵循“课堂布置作文―学生课后完成一稿―同伴课上互相批改一稿进行书面反馈―同伴课上就书面反馈进行讨论―学生课后完成二稿―课上相互书面批改二稿―同伴课上就二稿反馈进行讨论―定稿”的步骤展开研究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监督与指导,与此同时搜集学生5次作文的初稿及其二稿与定稿,并对部分课堂讨论进行录像录音;通过研究同级反馈中学生在初稿及二稿上的书面反馈、课堂讨论录音语料、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学生的访谈,教师试图分析影响同级反馈学习主体写作知识意义建构的各方面因素。

四、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通过对六个班级后测样本的统计分析,我发现和前测写作水平相比较,后测在文章布局、内容、用词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足以证明同级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研究同伴对作文提供的书面反馈、课堂讨论录音、问卷和访谈,我发现有以下几点因素影响学生写作知识的意义建构。

(一)同伴书面反馈的有效性

有95%的学生认为在两人一组的写作同伴反馈活动中对方能否就文稿提出清晰、明确、有效的书面反馈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课堂讨论活动是否会顺利进行;78%的学生认为同伴提供的明确的书面反馈会帮助自己在写二稿和定稿时改正写作错误。这两项数据表明对于初稿及二稿的书面反馈是接下来同伴就写作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清晰的书面建议与反馈能够使接下来的口头讨论更加有条理,同时有效的书面反馈则有助于学生在讨论后修改自己的文稿;由此可知同伴提供的明晰的书面反馈会直接影响到写作者头脑中写作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同伴课堂讨论质量

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75%的学生认为能否就书面反馈进行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对于能否在二稿和定稿中有效进行修改十分重要;95%的学生认为明确的书面反馈是课堂讨论的基础;72%的学生认为参与者的性格是否开朗也是影响课堂讨论质量高低的因素。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我也了解到个性外向的学生在书面反馈和口头反馈中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对于同伴写作的想法,不会太顾忌是否要维护同伴的面子,这样就达到了充分交流的目的。他们在和同伴在讨论自己的作文时也起到了带动对方发言的作用,因此,彼此间能够充分交流对对方写作的看法。由此可知搭档间高质量的就书面反馈和写作问题的口头交流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文稿的修改,而对其构成影响的因素就是书面反馈的质量和同伴的性格因素,因此这两点影响到了写作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同伴英语水平差异

由于本研究的分组采取学生自愿的方式,因此学生两人一组的分组并不是按照是否有英语水平的显著差别来分的。但是我根据学生前测与后测的对比,学生的写作文稿的语料分析,以及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在55%的小组当中搭档两人的英语综合水平有显著差异,而在这其中有89%的小组中水平偏弱的同伴在研究结束时的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幅度更大些;由此说明在英语水平有显著差异的小组中水平偏弱的一方受益更大,对于反馈的理解与利用率更加有效,因此写作水平有更加明显的提高。这说明搭档有水平差异的小组写作知识意义建构效果更佳,这也充分说明在有水平差异的组别中,程度较好的学生给同伴搭建了认知的支架,从而帮助其逐渐扩大了认知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而使其不断积累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有效地进行意义建构。

五、对于教学的启示

在写作同伴反馈活动中由于书面反馈对学生写作知识体系建构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书面反馈培训,使学生学能够有效地对搭档的文章进行书面批改与反馈;教师如何划分反馈小组很重要,同伴反馈活动中的分组不但要让有成绩差异的学生做搭档,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因素,分组要按照“学生自愿、有成绩差异、性格外向带动内向”的原则,并且小组搭档要定期调整以确保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受益,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写作知识意义建构。只有充分考虑到该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写作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优化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Keh,C.L.A Design for a Process-Approach Writing Course[J].English Teaching Forum,1990,(1).

[2]Jacobs,G.M.,Curtis,A.,Braine,G.,& Huang,S.Y.Feedback on Student Writing:Taking the Middle Path[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8,7,(3).

[3]Paulus,T. M.The Effect of Peer and Teacher Feedback on Student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9,8,(3).

[4]Tsui,A.B.M.,Ng,M.Do Secondary L2 Writers Benefit from Peer Comment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0,9,(2).

[5]Saito,H.,Fujita,T.Characteristics and User Acceptance of Peer Rating in EFL Writing Classrooms[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4,8,(1).

[6]Lundstrom,K.,Baker,W.To Give is Better than to Receive:The Benefits of Peer Review to the Reviewer’s Own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9,(18).

[7]Zhu,W.Interaction and Feedback in Mixed Peer Response Group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1,(10).

[8]莫俊华.同伴互评:提高大学生写作自主性.外国语学院学报[J],2007,30,(3).

[9]何家驹.同学反馈在外语写作中的实际作用探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9,(3).

[10]Yang,M.,Badger,R.,Yu,Z.A Comparative Study of Peer and Teacher Feedback in a Chinese EFL Writing Clas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6,(15).

[11]高小芹.建构主义学习观与英语教学[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

[12]沈春华,罗敏.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武汉科技大学学,2004,6,(2).

六年级研讨会发言稿范文2

关键词:校本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立体互动;六人小组;师徒结对;研学后教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20-02

近日,北大教授直斥现代中国的教育模式是培养考试机器的流水线,永远也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高多”人才;越来越多的家长抵制义务教育,创立在家教育联盟。前些年,深圳出现不用高考作为选拔模式的南科大,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放弃高考。这些现象,预示着我们以往“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走到了尽头,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这两年,我和我的同事着手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动员学生建立学习小组

好,那我们就放开手脚大胆地尝试:48人的班级分成8个六人小组,把学生分为ABCDEF六个层次,设立正副组长和纪律委员进行管理,组内设结对帮带组合,A带D,B带E,C带F。师傅与学友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正副组长讨论,讨论仍不能解决则要和别的学习小组商量。最后不能顺利解决由老师来点拨总结。小组组合方法是:先把班内学生分成六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生选为组长,由组长挑选副组长和C段学生;DEF段学生则有挑选组长和师傅的权利。然后再通过微调,最后分定个小组。小组互助学习模式组建之初,利用班会课进行讨论,明确组长副组长和纪律委员职责、任务,各自帮带对象。小组结对编座,正副组长靠中间,便于组织讨论。分散阶段进行租价动员活动,第一阶段,对ABC层学生进行助人爱心教育,播放《2008汶川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典礼》录像,让学生讨论,统一新时代少年主流价值观:助人助己。第二阶段,对DEF层次学生展开心理攻势:演讲会《让世界充满爱》,让他们懂得感恩: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再辅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之《少年何愁》。让他们从别人的经历找到爱学习的理由。第三阶段,通过班会小活动《团结的力量》建立起和谐合作的团队――学习小组。在小组充分磨合的同时,我与备课组的其他成员一起,认真编写研学案。

二、团队编写研学案

1.编写形式:(1)“研学案”包含有科目、课题、编写人、审核人、班级、时间、学习目标、重难点、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巩固练习、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项目。(2)“研学案”与一般教案有所区别,不能把“研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研学稿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规定学习范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等。通过教师设计的研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3)“研学案”的编写都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不同课型有不同的编写模式。

2.编写原则:(1)“研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2)为学生达标提供清晰的学习流程、学习导航,标示学习分哪几步,每步多少分钟。(3)根据所学内容,合理设计好能包括本课时内容的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巩固练习、教学小结、作业布置,也就是将学生要达标的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3.编写流程:(1)“研学案”的编写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组长把关、师生共用”的精神。(2)备课组长开学初即安排好本组主备教师的轮备顺序,讲求既分工又合作。(3)主备教师至少提前一周备完课,从中招资源网、中学学科网等可编辑信息渠道精选题目,设计教学程序,编好导学案,并于每周一及时将“导学案”交备课组长。(4)备课组长初审后,及时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5)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定稿,交备课组长审核签名确认,再印刷。(6)上课前一天将导学稿发至学生,各任课教师也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研学案”,使“研学案”使用更具有个性特色。(7)教学时师生共用“研学案”,教师课后在“研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简要记录教学反思,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导学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记笔记或随时写下学习反思等。

三、建立课堂规则

研学后教课堂上,只有规则,没有纪律,因为纪律是由教师制定的,是约束性的,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而规则是由师生共同讨论生成的。规则之一是自主学习。“对学”与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独学,没有充分的独学,“对学”与“互学”就可能沦为一种形式。因此,在“学习问题单上”,他们强化了自学指导意见的提示。规则之二是倾听。倾听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互动交流的基础。“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规则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认真聆听别人的讲解,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在倾听的基础上,要敢于插话质疑、补充,学会换位思考,不急于作无谓的争吵,要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规则之三是“小组成员”及“师友”之间捆绑发展。当教师抛出问题后,必须是组长都举手才有机会回答问题,展示的是“我们”的成果,而非个人的见解,“我们永远大于我”,避免课堂成了“组长”的一言堂。这就要求组长必须教会组员,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组员”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帮扶“学友”的积极性。规则之四是不懂就问。小组成员长期互助的,经过独立思考还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向组长或老师请教,只要能从别人的回答中捕捉到“智慧的火花”,就达到了提问的目的。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质的飞跃,只有多问、勤问才能实现这一飞跃。然后就总会有很多的问题能问出来,而且都能问到点子上。规则之五是不包办代替。在小组成员和睦相处之后,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一部分优秀的组长为了赶进度或急于求成,会一手包办后进组员的学习,这无异于剥夺了弱势学生的学习权利。因此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全过程吃“自助餐”。如设计的训练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三种题型难度逐步升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好学生“吃得饱”,一般学生“吃得了”,最终达到水涨船高,让课堂成为“培优补弱”的主阵地,成为因材施教的主阵地。规则之六是限制性发言。在鼓励“基础弱组员”发言展示的同时,限制“组长”的发言次数和时间,避免“组长”的话语霸权,从而提高“组长”的发言质量和“组员”的发言机会。规则之七是保证有效讨论。避免剥夺别人思考权利的行为,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另外避免学生讨论交流深度不够,思维刚进入状态,就被教师强行打断,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了“半拉子工程”,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规则之八是师友同坐,学友先展示学习效果,师傅补充、总结与点拨。

四、模式理念:无谓而治,学会放手

“研学后教”定义的好教师首先是一位“懒”教师。学做“懒”教师成为“研学后教”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懒”教师之“懒”,首先体现在课堂对学生的放手上,给他们提供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懒”的背后是教师对教学智慧的认识,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选择。“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表面上教师从一线退居二线,实际上课堂教师的“无为”逼出了学生的“有为”,教师的“懒惰”逼出了学生的“勤奋”,教师满堂课上的“哑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貌似轻松随意中达到“治”的效果。课堂是一个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展示就是呈现他们的思维路线图,展示就可能出错,而让学生出错的过程,就是暴露问题的过程,善待错误,就是善待学生的成长。相互查找对方的错误,已成为“研学后教”高效课堂的重要文化。高效课堂的展示文化开始下移。以前是“师傅”讲给“学友”听,现在是倡导让“学友”讲给“师傅”听,让“师傅”进行评价补充。“学友”讲的机会多了,练习说与做的机会倍增。立体互动课堂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写好剧本即研学稿,交由个人、对子及小组预判研学,解决四分一的问题;课堂通过老师的导学引领、个人独学、师友互动督学、小组头脑风暴解决一半的问题,剩下的四分之一,由老师点拨,小组激辩完满解决。这样的课堂,老师犹如闲庭信步,学生却已学得热火朝天。教育家威廉・亚瑟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在“立体互动”高效课堂上,教师的“导”不再仅仅着眼于“教什么,怎么教”,更着眼于学生“哪儿学会了,哪儿没学会,哪儿没学透,应该怎样学”。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实验效果与展望

实验了大半年,学生得仍有些不习惯,也间歇性出现一些卡壳的现象,存在模式还不完善、操作不纯熟的状况,但师生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今年我带的班是全年级基础最差的班,有十来个无心向学,每科只有十多分的“懒虫”,一学期过去,坚冰慢慢融化,有半数进步非常明显;有十余个中等生因为当了别人的师傅,学起来特别起劲,现在开始进入优等生行列。原来作为优生的各学习小组长进步最明显,他们总是信心满满,一副学科带头人的模样,不但带领本组同学一路高歌勇往直前,自己还跨进了年级的最前列,期考总结,陈颖君同学获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期末化学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平均分超越了广州市和南沙区平均线。

六年级研讨会发言稿范文3

(教学研课改篇)

襄州区天润小学是襄阳市城区第一所配套小区新建学校,2014年8月建成并招收首届学生,现有6个年级共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59名。天润小学教师全部遴选自襄州区各乡镇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原所在学校义务教育层次不一致、原所在学校推进课改进度不一致、教师业务素养及课改能力不一致。

四年课改,四年前行,四年收获,天润课改初步取得系列成果群:在学校无专业录播室条件下,4名教师“一师一优课”晒课获省级优课,6名教师在“长江教育杯”微课大赛分获省级一、三等奖,徐海、韩海波、李国富、聂素琴等十余名教师课改案例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几十位教师课改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获奖,我校先后被授予“全区教学先进单位”、“全市文明校园”称号、连续三年评“区电教先进单位”,2018年秋期末六年级统考位列全区第9名……

以博雅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既源于学校对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又源于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与筛选,对“博雅文化”内涵的全面解读。以“博雅”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包括:树立教职员工的“博雅”形象,启萌学生的“博雅”意识;营造环境布局的“博雅”氛围,陶冶学生“博雅”情操;创建校园生活的“博雅”特色,培养学生的“博雅”情趣;创设学科教学的“博雅”风格,引领学生的“博雅”追求。这与学校“天下兴盛基于教育  润泽花朵寄于园丁”的办学理念,“自尊 自爱 至善 至美”的校风,“爱生善导 为人师表”的教风,“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的学风,是一脉相承的。将“博雅文化”作为全体师生共同的追求,可以实现用优秀文化的精华光照学生幸福人生的教育理想。

“博雅课堂”教学流程:和雅激情--文雅自修--优雅展示--雅正反思--堂清雅评。“博雅课堂”教学模式是天润小学在“博雅”这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探索研究,提出并已在全校推广使用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博雅课堂”教学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高效,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们对知识、对课堂的兴趣,更关注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该模式在天润小学试行一年多来,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目前,正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进行课题专项研究。 “博雅”文化践行“博雅”教育,倡导“对话”,追求推行“指导·共享”的教学模式,追求实现培养民主生活方式的愿景,让师生体验幸福成长的快乐。     “博雅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学为主,教为辅”的要义,彰显“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感受快乐、自主学习、个性发展”之特色,该课堂教学模式更关注探索“教育是怎么影响人”,“学习是如何影响人的成长”这一深刻命题。在引导学生主动、高效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师——生、生——生、师——文本、生——文本”之间情感的体验、对话式的交流,在感知知识生成过程的同时,体验知识的优雅、求知的优雅,实现师生知识获取、和谐内心、优雅处事的同构之生。学校目前初步形成了“博雅课堂”教学风格。

1、导学案编写模块化

实行电子备课,纳入课题、主备人执教人、三维目标、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划分、教学流程、教后反思等内容,制定天润小学单元、章节(篇目)等导学案编写电子表格,统一模板格式,发天润教师工作QQ群共享,教师下载空白导学案表格进行编写。

导学案编写参照区“三生”课堂导学-互动—展示—评价四大环节,征求教师建议,充分讨论酝酿,初步形成天润小学各学科“三生”课堂教学模式:设疑预习—展示互动—探究提升—归纳总结—达标检测等五个流程。根据学科、课型不同可适当调整,硬性规定导学案编写、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三个流程以上(含三个),每周年级组周签、每月月常规检查列为必查,与打分评比挂钩,促使教师教学思想、导学案编写、课堂教学模式迅速向“三生”课堂转轨靠拢。

每学期开展校级三生课堂导学案评选,教师提供一学期授课内容完整、教学环节齐全导学案集,学期导学案占权重50%,现场2小时备1课时所带年级学科导学案占权重50%,学校评选校级优秀导学案,对优胜教师颁发证书,推荐参加全区导学案编写竞赛。

2、集体备课精品化

天润小学精品备课方案核心是力图把每一堂课变成精品课,按照“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彰显个性,二次备课;梳理思路,教学反思”程序,以备课组为单位,在各学科办公室每间周开展一次,对照备课组提前一周教学进度表,主备教师备好导学案草稿说课,说教法、说流程、说学法,同组教师补充完善改进,形成共识,定稿打印,执教教师根据教情、学情个性化修改使用。加强个性备课和二次备课,多出创新型的、实用型的教案,教后有修改、反思等个性化痕迹。月查、周签将二次修改、教后反思纳入重点检查项目打分,并在月常规检查文字通报。在各年级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学校抽查,每周五下午各年级负责人对照教学进度表,对本年级下周使用导学案盖章周签。集体备课步骤:

第一步:看初稿。每位老师说一说这节课的亮点,并由一位老师收集写在初稿的下面空白处。

第二步:中心发言。主备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内容、、可能存在的问题、练习题、作业等方面阐述。

第三步:修正教案。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增删内容在初稿上要体现)

第四步:交定稿。由主备教师把修正后教案重新打印。

结束后,要交三稿。初稿、活动记录表、定稿。交到文理科教研组长。

3、六人学习小组合作常态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六人学生合作小组是课堂最小学习单位和神经末梢,组织运用学习小组是否得力是衡量课堂高低效的关键。

学校建立《天润小学六人学习小组规章》,从校级层面提要求做规范。 每班以座位为单位,统一划分学习合作小组,班内各学科教学以班建学习小组为准。务实高效,杜绝形式主义。建立学习小组就是为了高效使用,教师养成展示课、家常课开展学生展示合作探究的习惯,学生养成各科课堂大胆讨论、质疑探究的习惯,最终促进学生快乐、成绩提高。注意小学生生理特点不同,低学段重在养成,中学段重在合作,高学段重在对抗。

平均分组:每组人数绝对相同,实力、特长相仿相似,便于竞赛、调位。

职责分明:每组设组长、纪律组长、中心发言人、补充发言人、组员等,组内每位学生组内分工,各司其职。

组名口号:组名有气势,口号有精神,朗朗上口。

座位形式:根据低中高学生年龄特点、各班班情、个性教情,座位相机采用隐性(合作探究时前排转后排)或显性(两两面对侧向黑板)。

空间时间:教师抛出有深度、有探究空间的问题,给予探究合作的时间(3——5分钟)。

分层教学:每组学生编为1—6号,1号为后进生,6号生实力最优。问题、训练分为易、中、难度,对应12、34、56号学生解答。每组间相应号学生随机开展竞赛。

展示形式:组中心发言人发言(大家好,我是**组的代表***,经过讨论,我们组的意见如下:……,回答完毕,请**组点评)。

开展竞赛:每节、每天开展小组竞赛,画红旗、贴星星、家长群内报喜等呈现竞赛结果。制作竞赛表(黑板或文化张贴),学习小组和行政小组二合一。

4、集体研修规范化。集体研修分为3次理论学习研究和3次课例展示活动研究。

(1)、理论学习研究。理论学习研究,低、中、高段各讲一次讲座。理论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体现时代性、相关性,确保教师观念紧跟时代节奏。如: 如何进行评课,说课,写教案等。理论学习以讲座的形式,同时要有PPT,中间可插小视频等。理论学习研究活动的三大步为:学习讲座、小组交流、谈学习体会。每次理论让老师学完后,真有收获,有价值。

(2)、课例展示。 课例展示研究,低、中、高段各一次。课例展示要围绕一个研究主题来进行展示。课例展示主题教研活动的三大步为:课例赏析 团队研究汇报 评课交流。同时每次主题教研的内容都在学校公众号上发表。

4、课堂教学风格激趣化

以课堂教学组织语言(运用)+外出观摩优质课(提高)+校内赛讲精品课(磨课)+专家到校点评课(领会)四点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调入教师适应目前学校中低段为主的学生构成,迅速转变原有教学思路、语言、行为,因时、因地制宜驾轻就熟运用18条教学组织语言;积极争取市、区两级优质课观摩及讲课机会,以组为单位,走出去向专家、学科引领者学习中低段教学模式,全组整体提高。校内备课组同课异构,竞讲同一课,反复磨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多次邀请区教研室领导、课改专家到校进班评点,揣摩领悟专家意见,形成符合课改理念、适合中低段的个性化教学行为,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

每学期天润小学积极推进三课建设:同课异构赛课(各学科教师赛课比武,评出学科优胜者,发证颁奖); 优课晒课(教师组内研讨试讲、观摩评点、反复磨课、形成精品课、推优参评),“博雅课堂”研讨课(教师自荐、组内推荐,以博雅主题开展学科研讨课,对优胜者发证颁奖)。

教师在组内说课,反复磨课,多讲“优课’,多产“优课”,形成学校有待客教师、每年级有精品课、每学科有带头人良好局面。学校以校本博雅文化为依托,以“三生”课改理念为指导,建立天润小学校级优质课---“博雅课堂”标准,对“博雅课堂”优质课教师举高说香,颁发荣誉证书,积极向上级推荐。

教师找准教材解剖与各学段学情的最佳结合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自制教学具、游戏、儿歌等喜闻乐见形式,将教学内容生动化、趣味化、条理化,让学生会学、乐学、爱学,课内知识在课堂内高效完成。

天润课改推进不足及下一步思路

推进不足:

1、缺乏校内名师引领  我校教师来源复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均有,现正对小学段“三生”课堂教学摸索转型,教师个人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整套成熟高效的课改经验和模式,四年来仅培养出4位区级名师,隆中名师成长中,语数英科品科目缺乏区内有名气、校内标杆旗帜式学科带头人。

2、少数教师“三生”课改理念接受迟缓 转型慢   有教师满足调至城区学校解决家庭生活问题,有“船到码头车到岸”不思进取思想;有教师对高于原单位强度的听课、研修、课改适应不了,跟不上学校课改整体推进步伐,甚至有再调回原单位念头。

下一步思路:

1、继续推进“博雅课堂”教改模式

   融众人智慧收集全体教职工建议,完善“博雅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知晓我校课改方向、细则,分数与教师考核挂钩,最大限度调动参与展示积极性。在全校推广使用的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用足互联网+资源   

将网络教研室互动、上传使用国家、省市教育云资源平台资源、各学科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等情况纳入月常规检查项目,督促教师养成使用网络优质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研习惯。

3、拓宽教师“三生”课改视野  

学校不闭门课改,走出校门,加强与市区两级课改名校联系,以教研组为单位进名校校园进课改课堂,实地学习、交流;请隆中名师到校办讲座、讲优课,传播先进课改理念;选派优秀课改教师积极参加区通知的各类教学培训、会议,回校后将学习的课改新元素融入汇报课中,全校教师共享,学习提高。

4、对内使劲  苦练内功

全力开展“读三书”“讲三课”“练五功”教学比武,落实每学期课改三种课建设:同课异构赛课、“一师一优课”晒课、 校级优质课“博雅课堂”研讨课,让每位教师在活动中实实在在收获、成长,让优秀教师在校内活动中,靠实力获认可、获点赞,培养造就校级名师。

六年级研讨会发言稿范文4

1985年9月10日,全国的教师们迎来自己第一个教师节。

18年前,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诞生了。从此以后,每年的教师节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尊师重教成为了一种美德。

今年教师节前夕,我们走访了85岁高龄为教师节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方明先生,让他谈谈教师节的由来。

-教师节的建立用了5年时间

谈起教师节的由来,方老说:“事情最早要从一份提案说起……”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

案由: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

提案人:徐伯昕 吴贻芳 史念海 李霁野 张明养 叶至善 徐楚波 郑效洵 马力可 霍懋征 葛志成 方 明 巫宝三 张景宁 叶圣陶 雷洁琼 柯 灵(注:原件签名顺序)

理由: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同志在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尊师问题,指出尊师,不仅是学生的问题,我们整个社会的成员,所有学生的家长,特别是我们各级政府的负责人都要尊师……现在儿童有儿童节,青年有青年节,我们认为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接班人的人民教师也应该有教师节……

该提案被全国政协编为第170号提案。

政协审查的意见如下: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

在提案人中,叶圣陶是民进中央第三任主席、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雷洁琼是民进中央第四任主席、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徐伯昕、吴贻芳、葛志成、叶至善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张明养、柯灵、方明曾任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席。而方明又是提案的主要发起人及撰稿人。

方老接着告诉我们,其实,解放前也有教师节,是每年的6月6日。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提案中指出的那样,“尊师重教远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殴打教师的事件时有所闻。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树立以教书育人为终身职业的思想也还不普遍。”要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应该在新中国建立教师节,让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于是,在1981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上,方明和民进的16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这份提案。

为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方明征求过谢冰心、叶圣陶等民进老前辈的意见。冰心先生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先生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从1981年到1985年,教师节的建立前前后后经历5个年头。方明激动地说,“要办成一件事还真不容易啊!”

-教师法的诞生

方明不但为教师节的建立奔走,还为教师法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酝酿、提出、调研、民进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到颁布,方老告诉我们:“前前后后经历10个年头。”

80年代曾一度出现教师外流的情况,成为当时普教事业发展潜在的危机。1984年,全国教育工会、中国民主促进会和全国政协教育组联合对此进行调查。通过调研,一致认为,必须立法,依法治校,用法律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合法权益,从根本上稳定教师队伍。

1986年初,方明收到广东石人嶂钨矿中学教师朱源星寄来的《教师法》设想稿,这是真正来自群众的第一个《教师法》文稿。在此基础上,全国教育工会草拟了《教师法》初稿,并将草案和有关资料分送给民进中央、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负责同志。之后,全国教育工会和上述四家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联合起草小组,方明任组长。

1986年4月,在调查研究,约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座谈的基础上,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梅克执笔,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草案(一稿)。通过全国教育工会和民进中央两个渠道,组织了约有一万人参加的讨论。广大教师对此事非常关心,纷纷献计献策,并寄予厚望。起草小组又写出草案的二稿、三稿、四稿。

1987年,中国教育工会在青岛召开《教师法》研讨会。同年,国家教委在南京召开《教师法》研讨会。联合小组均派人参加会议。

为使《教师法》尽快出台,1988年3月全国政协七届一次大会上,方明和民进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葛志成联名作了“制定《教师法》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发言。发言指出:“根据两年来就起草《教师法》与广大教师的接触和思考,我们深深感到,必须通过立法,把教师的权利、义务、资格、待遇、培养和进修、考核和奖惩等等肯定下来,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建立一支合格的而稳定的教师队伍。”

方明呼吁,必须正视当前出现的“教师危机”,加强制定《教师法》的紧迫感。教师危机,实际是教育危机,民族危机,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制定教师法的目的,既要规范教师,激励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提高教育质量。又要规范社会,使全社会重视教育,尊重和支持教师的工作,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把提高教师的待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纳入依法办事的轨道。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终于颁布。对于此,方明难忘地说:“许多同志,包括起草的、研究的、组织工作的,以至数以万计参加讨论的都为教师法的诞生出了一份力。至于我们的贡献是很微薄的,不过我们是努力的、真诚的。教师法作为国家的一部重要法律,主要是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家教委的工作成果。”

六年级研讨会发言稿范文5

为了进行宪法起草工作,中央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由任主席,委员有、宋庆龄、李济深、李、刘少奇、等33人。宪法起草工作进入具体准备阶段。1953年年底,中共中央成立宪法初稿起草小组,由亲自领导。1954年1月7日,起草小组在杭州开始工作。于2月中旬提出初稿。随后,中央又成立6个讨论研究小组。将初稿修改稿多次送中央政治局审议。2月下旬,宪法起草小组提出二读稿。2月25日、3月1日两天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基本通过宪法草案初稿三读稿,并决定由董必武、彭真、张际春负责,以董必武为主,根据中央政治局讨论的意见以及宪法起草小组的意见,将三读稿加以研究修改。3月8日,提出四读稿。3月12日、3月13日、3月15目,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对四读稿进行讨论修改,从而基本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的草拟工作。3月1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以陈伯达、胡乔木、董必武、彭真、邓小平、李、张际春、田家英八名同志组成宪法小组,负责对宪法草案初稿的条文作最后的修改后,提交中央讨论。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于1954年3月16日召开第53次会议,邀请各派、团体及各界民主人士分17个组讨论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全国政协从3月25日至5月5日进行了分组讨论,提出的意见和疑问除重复者外,达3900多条。

1954年3月23日至6月11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召开七次会议。主持了3月23日第一次会议并代表中共中央将宪法草案初稿提交宪法起草委员会。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宪法的讨论,3Yj2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的通知》,要求各地党委认真讨论并对整个讨论加以领导和组织。于是,各大行政区、各省、市、自治区,对宪法草案初稿进行了广泛热烈地讨论。在此期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志愿军等也积极进行了讨论。各方面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对宪法草案初稿的修改起到了重要作用。

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二次至第六次会议对宪法草案初稿逐章逐节进行讨论。6月11日第七次会议上,李就修改之处和修改原因作了说明。接着又进行讨论。最后,在主持下对宪法草案付诸表决,一致通过。宪法草案的通过,标志着宪法起草工作胜利结束。

6月14日,主持召开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会议一致表示拥护和赞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作出三项决议:

(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起草委员会所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予公布。(二)全国各地各级人民政府应立即在人民群众中普遍地组织对于宪法草案的讨论,向人民群众广泛地进行对于宪法草案内容的说明,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提出对于宪法草案的修改意见。(三)宪法起草委员会应当继续进行工作,收集人民的意见,加以研究,在第一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以前完成宪法草案的修改,并准备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

为了做好宪法草案的宣传和讨论,在公布之前,中共中央于5月2l自发出了《关于在全国人民中进行宪法草案的宣传和讨论的指示》。于是,自6月15日宪法草案公布起历时三个月,全国一切城市和农村,广大人民群众都投身到积极讨论宪法草案的热潮中。经过全民讨论后,宪法起草委员会于9月8日的第八次会议上,对宪法草案又作了较大修改,并提交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通过。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前夕,又广泛听取了人大代表对宪法草案的意见。根据人大代表所提意见,9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临时会议,对宪法草案又作了修改。会上,提出:“宪法草案有两个地方要修改,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们提出的意见,改了比较好。”一个地方是:序言第三段,“‘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些修改都是属于文字性的,但不改不行。过去中国的宪法有九个(草案不在内):清朝的《宪法大纲》,孙中山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的《中华民国约法》,曹锟的《宪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宪法》,瑞金工农民主中央政府颁布的《瑞金宪法》、《中国人民政协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这个宪法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不妥;说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名符其实。”“另一个地方是:第三条第三款:‘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的自由’问题出在‘和’五字上,代表中有人提出说不妥,改革‘宗教’可以,改革‘信仰’则不妥,并且第8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自由’已经有了规定。所谓有‘自由’,就是说:你信仰宗教也好,不信仰宗教也好,你可以信这种宗教,也可以信那种宗教……既然有第88条,第3条再讲‘改革的自由’就重复了。这是代表提出的意见,说这个写法不好,似乎是不要宗教了,说‘改革宗教’还可以。历史上的宗教改革倒是多了,比如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喇嘛教等等。我看这一条意见是有理由的,把‘和’五字删掉好,改为:‘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一点,刘少奇的宪草报告中应当提到。”

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他说:“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9月16目下午至18日下午,讨论宪法草案和刘少奇所作的宪法草案的报告,在会上所有发言的代表都兴奋地表示拥护宪法草案,同意刘少奇的报告,并一致建议会议通过并正式公布宪法。

六年级研讨会发言稿范文6

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武发(2009)4号)和《*市水产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武渔发(2009)3号)要求,为扎实推进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切实增强分析检查阶段实效,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时间安排

从二00九年五月中旬开始,到六月二十五日结束。

二、主要任务

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重点是抓好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可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争创全省水产大县(市)建设”主题,在第一阶段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干部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查找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问题、优化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改进领导方式、建立健全机制。通过分析检查,切实找准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在事关影响制约我市水产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为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三、方法步骤

(一)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1、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各支部要根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安排,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

2、召开转段动员会。在全面完成学习调研阶段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部署安排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任务。

(二)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1、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一项基础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本着“心要诚、面要广”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意见和建议,以及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科学发展的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要认真汇总、梳理、分析整理出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要正确对待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对照检查,确保问题找准、明确努力方向。

2、及时反馈意见。各单位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要原原本本地进行汇总、梳理,由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如实向领导班子集体和班子成员个人反馈。

3、开展谈心活动。在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前,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确定谈心的范围,采取“六谈法”进行,即领导干部“带头”谈、班子成员“坦诚”谈、党员之间“交心”谈、党员群众“真心”谈、困难党员“登门”谈、问题集中“重点”谈。通过谈心,进一步沟通思想,提高认识,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

4、准备发言材料。各单位班子成员要充分运用学习培训,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和谈心的成果,撰写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要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对照推进科学发展、争创全省水产大县(市)的目标,紧扣党的十六大以来本单位的发展实际,深入查找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深刻分析原因,确保发言材料主题鲜明、认识深刻、剖析准确、改进措施明确。

5、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好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是搞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基础。各单位专题民主生活会与2009年度民主生活会合并召开,主题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创全省水产大县(市)的目标,专题民主生活会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提高认识,不搞人人过关,不纠缠历史旧帐,形成民主团结、敢讲真话、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要适当扩大专题民主生活会列席人员范围、注重吸收“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干部、离退休干部和服务对象等群众代表列席。还要请纪委、组织部门和市委指导检查组领导参加。做到准备工作不充分、班了成员谈心不充分的不上会,发言材料问题找得不准、原因分析不透的不上会、整改措施不实、努力方向不明的不上会。

6、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在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同时,要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检查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组织生活会。

(三)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撰写初稿。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环节。要充分适用深入调研、解放思想讨论、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抓住突出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这人重点,对党的十六大以来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要简明扼要概述,对存在的问题要系统全面梳理,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要坚持实事求是,重点分析主观方面的原因,要充分反映本单位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充分反映本单位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必须列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列出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充分反映本单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文风朴实、分析透彻、论理充分、主意深远,把认识讲深、问题找准、根源搞清、措施定实。分析检查报告初稿须经领导班子会议充分讨论、反复进行修改完善,确保质量。

2、审阅把关。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对事关发展全面的重大问题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分析报告要报上级领导和指导检查组审阅,坚持做到“六不通过”,即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不广泛的不通过,查找突出问题不准的不通过,科学发展思路不清的不通过,科学发展举措不实的不通过、群众提的合理意见建议没有采纳的不通过、讲成绩多、讲问题少、把分析检查报告写成工作总结、一般性工作报告的不通过。分析检查报告经指导检查组审问后,报上一级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3、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以适当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经党组织扩大会议讨论后,反复修改完善,使之成为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党组织扩大会议参会人员范围,各单位可根据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需要确定,同时邀请群众代表列席。

(四)组织群众评议

1、提前公开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的评议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