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教案范例6篇

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1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

),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

),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

)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

)的潇洒,(

)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第①②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A.第①②节分别从色彩、香味描写了丁香花。

B.第①②节分别香味、色彩描写了丁香花。

C.第①②节分别从触觉、味觉描写了丁香花。

D.第①②节分别从味觉、触觉描写了丁香花。

3.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茂盛

雪白

星星般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2

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测试1

一、单选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把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分成2个半圆后,每个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

A.12.56

B.6.28

C.10.28

2.(本题5分)甲圆的直径长为8,是乙圆直径长的40%,则乙圆的周长是(

A.40%π

B.8π

C.20π

D.3.2π

3.(本题5分)要用圆规画一个周长为25.1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是(

)厘米.

A.25.12

B.12.56

C.8

D.4

4.(本题5分)车轮滚动一周时,走过的路程是车轮的(

A.半径

B.直径

C.周长

5.(本题5分)一个圆的周长是62.8分米,圆的半径是(

)分米.

A.3.14

B.10

C.20

D.无答案

二、填空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6.(本题5分)求半圆的周长时用公式:C=2πr÷2+2r

或者是C=πd÷2+d____.

7.(本题5分)把一个圆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半圆后,周长增加了12厘米.每个半圆的周长是____厘米.

8.(本题5分)已知时钟的分针长4厘米,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它走了____厘米.

9.(本题5分)一个挂钟的时针长20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____米.

10.(本题5分)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半径正好是5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改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____分米.

11.(本题5分)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cm,则这个半圆的周长是____cm,这个半圆的面积是____cm2.

12.(本题5分)自行车的车轮滚动一圈,所行驶的路程等于车轮的____。

13.(本题5分)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半径是6分米,如果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____分米。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动手画一个半径为2cm的半圆,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15.(本题7分)张大爷有一块半径4米的圆形菜地,他想把菜地用篱笆围起来,最少需要多长的篱笆?

16.(本题7分)计算圆的周长时,已知r,C=____;已知d,C=____.

17.(本题7分)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1)

(2)

18.(本题7分)看图求周长.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四

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测试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3.14×4÷2+4

=6.28+4

=10.28(厘米)

答:每个半圆周长是10.28厘米.

故选:C.

2.【答案】:C;

【解析】:解:8÷40%×π=20π,

答:乙圆的周长是20π.

故选:C.

3.【答案】:D;

【解析】:解:25.12÷3.14÷2

=8÷2

=4(厘米),

答: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米.

故选:D.

4.【答案】:C;

【解析】:解:车轮转动一周时,所行走的路程即是车轮边缘的展开,即周长;

答:车轮滚动一周时,走过的路程是车轮的周长.

故选:C.

5.【答案】:B;

【解析】:解:已知C=62.8分米

r=C÷2π

62.8÷2÷3.14

=31.4÷3.14

=10(分米)

答:圆的半径是10分米.

故选:B.

6.【答案】:正确;

【解析】:解:解:圆的周长的一半是:2πr÷2=πr或πd÷2,

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πr÷2+2r或πd÷2+d;

故答案为:正确.

7.【答案】:15.42;

【解析】:解:圆的直径:12÷2=6(厘米),

半圆的周长:3.14×6÷2+6,

=18.84÷2+6,

=9.42+6,

=15.42(厘米);

答:每个半圆的周长是15.42厘米.

故答案为:15.42.

8.【答案】:150.72;

【解析】:解:下午3点=15点,

15时-9时=6时,

2×3.14×4×6,

=3.14×48,

=150.72(厘米);

答:分针的针尖走了150.72厘米.

故答案为:150.72.

9.【答案】:2.512;

【解析】:解:3.14×20×2×2,

=3.14×40×2,

=3.14×80,

=251.2(厘米)

251.2厘米=2.512米;

答: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2.512米.

故答案为:2.512.

10.【答案】:7.85;

【解析】:解:3.14×5×2÷4,

=3.14×2.5,

=7.85(分米).

答:它的边长是7.85分米.

故答案为:7.85.

11.【答案】:20.56;25.12;

【解析】:解:25.12÷2+25.12÷3.14

=12.56+8

=20.56(cm)

3.14×(25.12÷3.14÷2)2÷2

=3.14×42÷2

=25.12(cm2)

答:这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cm,这个半圆的面积是25.12cm2.

故答案为:20.56,25.12.

12.【答案】:周长;

【解析】: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就是车轮一周的长度,即周长。

故答案为:周长。

13.【答案】:9.42;

【解析】:2×3.14×6÷4=37.68÷4

=9.42(分米)

则它的边长是9.42分米。

故答案为:9.42。

14.【答案】:解:以点O为圆心,以2厘米为半径画这个半圆如图所示:

所以这个半圆的周长是:3.14×2×2÷2+2×2

=6.28+4

=10.28(厘米);

半圆的面积是:3.14×22÷2

=3.14×4÷2

=6.28(平方厘米);

答:这个半圆的周长是10.28厘米,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解析】: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由此即可画出这个半圆,半圆的周长=πd÷2+d;半圆的面积=πr2÷2,由此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15.【答案】:解:2×3.14×4,

=6.28×4,

=25.12(米);

答:最少需要篱笆25.12米.;

【解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代入数据,列式解答即可.

16.【答案】:2πrπd;

【解析】:解:已知r,则C=2πr;

已知d,在C=πd.

故答案为:2πr,πd.

17.【答案】:解:(1)3.14×10÷2+10

=31.4÷2+10,

=15.7+10,

=25.7(厘米);

(2)3.14×50+100×2

=157+200,

=357(米);

答:半圆的周长为25.7厘米;操场周长为357米.;

【解析】:(1)根据半圆的周长公式:半圆的周长=πd÷2+d计算即可;

(2)该图形的周长=两个半圆弧的周长+上下两边的长.

18.【答案】:解:3.14×1.5=4.71(分米)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3

一、知识点

1、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米。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龙化石和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以推测很久以前这里是海洋。

2、我国的沈括是北宋时期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著作的《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并推断出太行山一带在远古时代是海滨,后来才发生了沧海桑田变化。

3、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大自然等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面貌。

石林是由于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海边礁石是由于受到海浪的冲击形成的;

火山口湖是在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

风蚀石是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

5、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逐渐破碎。

6、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岩石逐渐风化。

7.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逐渐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8、流水、风、物体重力、人类活动以及其他动物活动都可以把岩石的碎屑带走。

9、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10、人类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活动改变了地表。这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水平,另一方面对自然也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如容易发生泥石流、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滑坡、沙尘暴等。

二、实验与制作

1、实验名称:研究冷热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准备:酒精灯、装有水的容器、小石块、镊子、火柴

实验过程: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会发现石头开裂变碎了。

实验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2、实验名称:研究流水的搬运作用。

实验准备: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水杯

实验过程:

(1)用木条将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

(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

(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

(5)往水杯中加水,在课堂上展示现象,学生描述结果。

实验结论: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侵蚀岩石,使地表发生变化。

三、练习

一、填空题

1、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

)的化石。同时,人们还在山体岩石中发现有(

)、(

)、(

)的化石。由此,可以推断出喜马拉雅山在很久以前是(

)。

2、北宋时期的(

)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在他晚年所著的(

)中就阐述了关于(

)、(

)的精辟见解。

3、沧海变桑田指的是(

)。

4、高山上的岩石由于(

)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

)过程中,受到水的(

)和相互(

),形成了卵石。

5、大自然中能搬走碎石、改变地貌的力量有( )、( )等。

6、在长期的(  )、(  )、(  )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7、风化后的岩石被(  )、(  )、(  )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

8、一小块石头,在火上(  )后,放到冷水中冷却;然后再加热,再冷却,反复做,最终小石块会(  )。

9、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和(

)。

10、地表的变迁一个原因是自然的因素,另一个原因是认为的因素。那么,人类的(

)、(

)、(

、(

)等活动对地表有巨大的改变作用。

二、选择题

1、河流中的鹅卵石主要是借助了( )搬运的。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重力作用

2、《梦溪笔谈》阐述了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见解,其作者是(

)。

A.祖冲之

B.沈括

C.徐霞客

3、自然界的岩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侵蚀作用

4、在下列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中,(  )造成的破坏最大。

A.砍伐森林

B.开山修路

C.植树造林

D.修筑梯田

5、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

)。

A.安第斯山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

D.昆仑山

6、(

)的做法是正确的。

A.

向大海倾倒垃圾

B.

乱伐森林

C.

改造沙漠

7、“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层运动

B.

填海造陆

C.

房屋倒塌

8、人类的哪些活动不会改变地表(   )

A、拦河筑坝

B、围海造田

C、开采矿石

D、种植庄稼

三、判断题

1.

地球表面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

( )

2.

云南的路南石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化作用。

( )

3.

温度变化不会对地表造成影响。

( )

4.

海边礁石是受海浪的冲击,日积月累形成的。( )

5.

流水能将岩石的碎屑带走。( )

6.

人们活动对地表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影响。( )

7.

在一亿八千万年前恐龙时代,喜马拉雅山脉可能是海洋。( )

四、连线题

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大自然等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面貌。下列地貌是怎样形成的?请用线连起来。

石林

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

海边礁石

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火山口湖

受到海浪的冲击形成的

风蚀石

在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

五、简答题

1、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

2、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鱼龙、鱼、海藻、海螺、海洋;

2、沈括、《梦溪笔谈》、地球演变、地质变化;

3、地表发生的变化;

4、风化、搬运、冲刷、摩擦;

5、风化、侵蚀;

6、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

7、风、水、冰;

8、加热、炸裂

9、风化、侵蚀;

10、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危害造田、开采矿石。

二、选择题

1、B;2、B;3、A;4、A;5、B;6、C;7、A;8、D。

三、判断题

1.

正确;2.

错误;3.

错误;4.

正确;5.

正确;6.

错误;7.

正确。

四、连线题

石林

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

海边礁石

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火山口湖

受到海浪的冲击形成的

风蚀石

在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

五、简答题

1、答:由于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大自然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面貌。火山

口湖是在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石林是由于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海岸边的礁石是由于受到海浪的冲击形成的。风蚀石主要是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107例1,P108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2、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向上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找到合适的形来表示数和在形中找出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奇数,你还记得哪些数是奇数吗?(PPT出示)

师:相邻的两个奇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奇数。(出示加法算式口算得数:1+3,1+3+5)

师:同学们算得真快。(出示:1+3+5+7+9+11+13

=)你还能马上报出得数吗?老师能。你们也想算的很快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板书课题:数与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一

师:这条算式中是不是存在一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计算呢?

复杂的问题都是从简单开始的。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前面的两条算式。

(一)画图形

1、提示用1个小正方形表示1,那+3就是再加三个一样的小正方形。

出示图片:有几个小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再+5呢?可以怎么摆?

出示图片

二)形与数对应

为了便于观察,老师给他们都涂上了颜色,是不是更清楚呢?

我们把刚才表示小正方形数的2种算式综合起来,可以用什么号连接?

板书:

1=1的平方

1+3=2的平方

1+3+5=3的平方

小结:这里的正方形直观的解释了数的两种运算,同学们想一想,按照这样的规律,图四会是什么样子,与它配套的算式又是什么样子?同桌合作,画出草图,写出算式。

(三)找规律

观察这些数和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1: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每列小正方形数的平方

生2: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奇数,(都是从1开始的)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想一想,第10个图中有几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呢?这个规律可以用到所有类似数的计算吗?

只有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时,我们可以转化为求正方形的个数。

(四)总结

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利用数的计算求出了小正方形的个数,反过来正方形也帮助我们理解了计算中各数的含义。

(五)没有图你会计算这几题吗?

(1)1+3+5+7=

(2)1+3+5+7+9+11=

(3)

=9的平方

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学习正方形和它算式之间的联系的?

1、写算式

2、增加图

3、找规律

4、拓展

掌握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三、练习拓展

P108“做一做”第2题

1、出示问题,生独立观察。

2、小组讨论、发现规律。

3、全班汇报、交流。(PPT展示)

二十二第2题(三角形数)

1、小组合作探究

运用刚才的方法,完成书中P109

2题

2、生汇报

(1)写算式

(2)增加图

(3)找规律

形的特点:第几幅图就有几行,最下方就有几个

数的特点:都是从1开始,相邻两数相差1

和的特点:(首行+末行)×行数÷2

(4)拓展

第十个图

3、讲解三角形数

由于数量为1,3,6,10……的原片可以组成三角形,数学上,这些数也叫做“三角形数”。那么我们之前学过的1,4,9,16……,这样组成正方形的数,它叫什么呢?正方形数。

其实每个正方形数可以拆成两个不同的三角形数,比如5的平方=10+15。

4、回顾以前涉及的一些数形结合的例子。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探索简单的数与形的关系,我们发现了数与形的密切联系。欣赏华罗庚的一首诗:

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

数无形时少直觉,形无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

五、作业

教材第109页第1题。

数学广角——《数与形》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

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

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

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课前准备:

PPT、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我们来玩个游戏

“猜一猜”,好吗?

1.

出示甲骨文:你们看,这是三千多年前古人写的一个字。猜猜,这是哪个字?

小朋友们仔细看,慢慢的,它的样子发生了变化,出示金文,指名猜。

又过了一千多年,它变成了这样,出示小篆。指名猜。出示楷书:舟。

那么这个字呢?出示船。刚才的舟就是指现在的船,先秦时期,人们常常使用“舟”来称呼船,而汉代之后,使用船便多起来。

2.

你们看,船来了,这是什么船?出示图片。认一认。

谁来叫一叫这些船的名称?

3.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这些词语认识了。这些船在我们生活中很少见到,你知道它们主要用来干什么的吗?

4.小朋友说对了吗?我们来听听百科叔叔怎么介绍。

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也是水上主要的运输工具。常见的渔船就是专门用于出海捕鱼的,货船是一种载运杂货、集装箱或冷藏品的多用途船只。油轮也称油船,一般用于散装运输各种油类,而科学考察船是用于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等特殊任务的船。还有一些船只,如潜水艇,可以在水下机动灵活地运动并且能水下作战。破碎冰层,开辟航道,保障水面畅通的船就是破冰船,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水上交通工具?

5.谁来回答百科叔叔的提问?指名。

6.我们一起再来叫叫它们的名字。齐读词语。

7.标注拼音的是我们今天要记住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渔:三点水加鱼就是“渔”,说到这个渔,还有很多别的词。“渔船”是用来捕鱼的船只,那么用来捕鱼的网就叫“渔网”,以捕鱼为生的人就叫“渔民”,渔船上的灯火就是“渔火”。我们一起读读带有渔字的词语。

货:中国最早的货币是用贝壳代替的,也叫贝币,所以造字时便以贝字作为与金钱有关的字。像货、贪、贵等等。你还知道哪些字带有贝呢?

我们一起读好这组跟船有关的词语。

8.我们再来猜一个字,这是它的小时候,一千多年后,它变成了这样。慢慢地,它长这样了,都猜出来了吧?车是陆地上的交通工具。

9.出示词语。谁来给我们读读这些表示车的词语?指名若干。

你还知道哪些车?指名说。

你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轿:我们现在坐的车,称之为轿车,这个轿字,起源于古人乘坐的轿子,以前,新娘出嫁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花轿。

防:生活中,防字出现的地方很多,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带有防字的词语吧!

防盗、预防、防尘、国防、防空、堤防

10.小结识字方法:同学们真能干,今天的识字加油站,我们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探索字的起源、生活识字等多种办法记住了这些字。

11.现在我可要请走拼音帽子了,我们同桌合作,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合作时要做到:同桌读对了,夸夸他;同桌读错了,帮帮他;受到同桌的表扬和帮助,要说声“谢谢”!

12.出示生字卡片,左边的同学念字,右边的同学组词,我们来开个双轮火车,比比哪列火车跑得又流畅又响亮。

二、字词句运用

孩子们,中国的汉字很神奇,有时候,它的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一样了,这样的字我们称之为“多音字”。

1.出示:床铺、铺路。这两个词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要读准它们,还要了解词语的意思。

铺有两个读音,读第四声的时候,字典里有三种意思,你们觉得床铺中的铺表示什么意思?读第一声的时候,字典里的解释是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发现没有,这组多音字,表示名称的时候,读第四声,表示动作的时候读第一声,像这样的多音字,还有三组,你会读吗?出示,指名读。

2.剩下的6组多音字,该怎么读,四人小组一起读一读,碰到不确定的读音,可以根据相应的意思来判断。

3.小组汇报交流。

4.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根据词语的意思准确地判断出多音字的读音,收获真不少!生齐读词语。

三、我的发现

1.请你们猜个谜。指名读。指名猜。

知道青,那么言来便是请,心至便是情,日出就是晴,水到就是清。

2.这些都是青字家族的字,仔细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读音、字形、字义)

(读音相近,读音相同,哪些字读音跟青一样?哪些有变化?

每个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偏旁不同。

不同的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字的意思跟偏旁有关。)

3.这个谜语给我们青字族的生字做了很好的区分,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感受他们字义的不同。

青字族的字读音跟青有关,意思跟偏旁有关,像这样的字叫形声字。

4.我们再来看看巴字族、方字族、马字族、包字族,这些形声字,他们的读音有什么变化?意思跟偏旁是不是一样?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5.为了更好地记住这些字,我们曾经学过包字族的儿歌,指名填。一起来念一念。

6.你们也能选组字,自己来编编儿歌吗?同桌一起试一试。

7.交流。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6

学习

目标

1、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观察、记忆和想象,考虑怎样在画面中表现。

1、能用简练概括的线条描绘家园生活的景物,合理组织画面。

2、加强观察、引导记忆,提高学生绘画的取景和构图能力。

4、理解对颜色的运用与控制。

5、课堂实践中添加创作意图,增强学生丰富想象力和创作思维。

重点

难点

1、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绘画的取景和构图能力。

2、简笔线到色彩的整体把握。

教学

方法

创情激趣法

实践演练法

教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纸本范画

授课

类型

新授

教学环节内容设计(第

1

课时)

一次备课

(一)

、导入图例欣赏,同学们了解到什么?

不同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风情、异样特色。

相同点:美丽家园。

(二)

、今天让我们来回忆一下你自己美丽家园。(文学家通过深情的文字、音乐家用动听的旋律、美术家用深厚的笔触)。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三)

、作品分析,不同题材的美丽家园创作,学生在图片中发现了什么信息。(题材相同,技法不同)

(四)、美丽家园设计黑白范稿,(熟悉的生活一角)我们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分析构图、特点。

表现方法题材与技法(水彩铅笔、油画棒、水彩笔)

(五)、教师纸本分析,范画构图。

如何简化与表达。

1.根据画面加入自己有意思的想法,让画面更有意思。

2.色彩怎么排列。

(六)、学生作业课堂实践、随堂点评:

1.看图构思。

2.小组讨论,(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

3.教师现场辅导教学。

4.作画过程中,及时反映学生遇到的问题,强调总结。

作品点评:

创作小组作品多媒体点评,构图及手法表现,(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本课要求完成看图作画。

(七)、课堂总结:

1.能对照片整体把握,把握性较好。

2.能用不同表现形式进行绘画。

3.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

4.与同龄优秀作品的差距。

5.①颜色要鲜明。 ②注意对比色和谐。

6.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学生,把身边最美丽的家园记录下来

(八)、板书设计:

美丽家园

构图

1/2

不取

色彩

排列

不重复

色彩

(冷暖)

明暗(深浅)

空间(前后)

线条(轻重)

探究方法

赏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