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的例子范例6篇

欲速则不达的例子范文1

营销也讲究快。

快字功夫,十分了得。京东刘强东就是高手,以彪悍和速度著称。2013年“6.18”,刘强东指挥“打苏宁战”,三天功夫,势如破竹。拿下微博,掌控声势,俨然天下盟主一般。希特勒也擅长打“闪电战”,历来战无不胜,威震盟军。

孙子云:兵贵神速。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进攻要快,撤退要快。在战场上,探清敌情,快速袭击;战机不利,则快速撤退;做营销也是如此。行业势涨,则加大投资;行业低迷,则收紧现金;快速修复能力是我们核心作战力。正所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瞄准机会,行动要快。

瞄准机会靠眼力,行动快捷要腿力。新产品上市,要做到“三快”,快速造势、快速铺货、快速动销,不贪大,但求快。快即是效益。

思考要慢,行动要快。

辽沈战役,毛泽东苦想一年多,终于做了决策;林彪迅猛执行,不到2个月拿下东北。这就是慢与快的平衡。林彪把东北战场上的快速战术总结为“一点两面三猛”。“一点两面”就是在进攻敌人时集中力量突破一点,得手之后迅速扩大战果,正面进攻与侧面迂回包围、分割、穿插相配合;“三猛”即猛打、猛冲、猛追。iPhone手机上市前,乔布斯曾做过三百多次试验,一旦试好,快速上市,饥渴营销。快对手半步,即是领先。

欲速则不达。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曹操因为急于统一,而败走华容道;拿破仑急于进攻俄国,遇大雪,终失败。“欲速则不达”,这不是说不要速,而是说不要盲动,盲动必败。

营销之快,源于内功;营销之败,源于浮躁。

卖油翁如是,庖丁解牛也是,这是功夫;揠苗助长则是浮躁。当年,凡客为了快速扩张,放弃专一品类战略,盲目快速多元化扩张,造成了大量库存,直接影响了今天凡客生存和发展。当年标王秦池,盲目扩张,直接导致破产。练好内功,才能追求快;基础太虚,就要先扎马步。

中国企业的营销就是要把握好“快与慢”之间的有效平衡。避免盲目冒进,但要积极进取;追求高速发展天经地义,但一定要处理好增长与资源、目标与能力之间的战略匹配。史玉柱的东山再起,就是在汲取了当年巨人血般教训基础上的重生。慢中求快,步步为营。

抓住本质,营销才能快起来!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营销之快,源于洞察,源于对机会的把握,源于快速组织资源,源于高效集中兵力,源于准确的作战方略,源于领导和团队的通力配合。

营销之慢,源于失察,源于对机遇的错误判断,源于兵力分散和对目标的贪大求全,源于领导的错误指挥。

欲速则不达的例子范文2

平时练习时,不要因为题目简单或情景单一而掉以轻心。

例1. 一辆无轨电车以大小为2.0m/s 的加速度从10m/s的速度开始匀减速行驶,那么8s后此车的位移是多少?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题目,此题运动简单,感性认识知识只是单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极容易直接把题目给出的条件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 t+ at ,得出的结果是s=16m。但理性上分析这种依摩擦而引起的机动车辆刹车问题,应考路虑实际问题。仔细分析知电车在5s末速度已减小到零,则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若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则应取t=5s,得s=25m。此题告诉我们在解决不同问题时,要进行具体分析,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否则稍不留意,即会出错。反思此题,摩擦力为被动力,当车辆停止运动时摩擦力消失。若引起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力为大小不变的主动力即可直接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进行求解。

例2. 质量为m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率V 向上为向上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 。在碰撞过程中,地面对钢球的冲量方向和大小为()。

此题考查对冲量、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若生搬硬套定理的表达式,很容易错选C。但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冲量、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始末速度方向相反,故正确答案应为D。同时在计算过程中,必须考虑重力及重力冲量,当重力冲量比其它外力冲量很小时,或当重力比其它外力很小时,方可忽略重力及重力冲量,该题由于碰撞时间极短,所以mgt趋于零,故可以忽略重力冲量。若题目给定碰撞时间,一般不能忽略重力冲量。我们在解题时要仔细推敲概念、规律、定理、定律的内容本身,在遇到变化的情景时,才不至于束手无策,做到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正确求解。

简单题目不能忽视,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更需要精斟细酌,反复提炼。

例3. 如图1所示,在S点的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静止带电粒子,被加速电压为U、极板间距离为d的匀强电场加速后,从正中央垂直射入电压为U的匀强偏转电场,偏转极板长度和极板距离均为L。带电粒子离开偏转电场后即进入一个垂直纸面向里方向的匀强磁场,若不计重力影响,欲使带电粒子通过某路径返回S点,求:

(1) 匀强磁场的宽度D至少为多大?

(2) 该带电粒子周期性运动的周期T是多大?

本题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是电磁学部分的重点内容,同时由于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比较复杂,所以分析这类问题应是个难点。解决此题要有其认知过程:感性理性具体,并将这一过程的每一步认真分析、反复推敲,具体落实。

感性认识:要达到“欲使带电粒子通过某路径返回S点”的目的,必使带电粒子返到加速电场的瞬间,粒子速度为水平方向。理性分析:偏转电场不改变粒子的水平速度和匀强磁场中圆周运动中的有关对称规律,即:从同一直线边界射入的粒子,再从这一边界射出时,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说明粒子在偏转电场往返的过程中水平速度相等。故粒子在两个电场的往和返的时间相等。具体解答:此题粒子运动过程较多,须采取化整为零的思想,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整个过程分为几个子过程,各个击破。

子过程1、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运动,宜用能量守恒定律(或牛顿定律)。子过程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可仿照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对其运动进行正交分解,子过程3、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则按如下“4步法”处理:①画出轨迹,②确定圆心,③确定半径,④计算时间。本题较好地将几个相关问题有机融合在一起,要求程序清楚,逐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而解决问题,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对巩固所学、掌握方法帮助较大。同时此题的综合性较强,有利于弄清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知识结构,理解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而达到灵活变通、综合应用的目的,提高解题能力。

借助以上例题的分析,我们平时习题训练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从题海中摆脱出来。由习题内容来引导思维,由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来检验思维,由解题过程来验证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以小题量获得大效益。学生应结合概念、规律的特点,变换角度,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看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去分析问题,以便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透彻的理解。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澄清认识,明辨是非,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欲速则不达的例子范文3

清心寡欲,佛、道二教都有此主张,又有所不同。道教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我的寿命不由老天爷决定,而由我个人掌握,只要清心寡欲并进行服饵、导引、胎息、炼丹、辟谷等等修炼,便能延长寿命直到“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佛教认为“我命在我善恶报”――我的命运好坏不由老天爷决定,而由我个人所行善恶决定,只要清心寡欲并坚持行善积德,便能得“善报”。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前生未报今生报,今生未报来生报”是也。佛教不贪求长生,更不奢望成仙;不忌讳死亡,甚至美称僧尼死亡为“圆寂”(圆满寂灭)、“归真”、“顺世”等等。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涅”――熄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理想精神境界,具有“常、乐、我、净”四德的永生常乐之佛身。这种佛身,死后方成,故“涅”又可代指死亡。总之,佛徒不怕死,却怕“死后算账”。所以,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风趣地说:“道士贪生,和尚怕死。”

清心,不是无心,说的是要清除贪(贪爱)、痴(愚昧痴迷)、嗔(嫉恨与损害他人的心理)、慢(傲慢自负)之心,因为这些“愚惑无明”的心态是产生恶行导致恶报的根源。佛教大讲“三界唯心”、“自性清净心”、“心王”、“心所”、“心法”等等,还有一卷人所共知的《心经》,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涅成佛的无上智慧。可见其所谓“清心”,是要人清除愚昧秽恶之心,树立智慧净善之心。道教之所谓“清心”,大体亦如此。

前不久,北大心理学家胡振开教授作心理咨询报告,公然主张:“光清心静气还不行,干脆没心没肺好啦!”当时我问其故,答称:“没心没肺,不是说不分是非、不讲道德,而是要清除私心恶气,不要凡事总是被一大堆私心杂念纠缠,不要动不动就懊恼气怒以致‘肺都气炸了’,要保持心脑肺肝平和,仿佛没心没肺似的。”胡教授之说,不是胡说,而是大得保健养生之道,契合佛家三昧。

寡欲,不是无欲,说的是要尽量减少酒、色、财、气之欲,因为听任物欲横流必然造成道德沦丧、世风败坏直到天下大乱家破国亡。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上上下下互相比赛一般追求私利,国家可就危险了。历史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毋需多说。然而,人类乃至一切生物,不可能“无欲”,佛道也不例外――追求涅成佛永生常乐,追求得道成仙永生常乐,难道不是欲吗?我说不仅是欲,而且是世间最大的欲!欲望就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这种指向性,乃是一切生命运动的原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生命就会停止运动。换言之,无欲望即无生命。

所以,即使是“至圣”孔夫子,也从未教导人尽灭“人欲”,而只是告诫人要“欲而不贪”而已。至于佛道,一般也只是说“寡欲”。所谓“无欲则刚”的“无欲”也当做如是。

寡欲,才能宽心,事事容得下,放得下,身心自然受益。反之亦然。所以,谁想要宽心受益,必先清心寡欲。

积德才能寡欲。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寡欲?答案是:积德。

积德,或曰“积善”、“行善积德”,就是通过多做“善事”以培固“善根”,增长“善性”,升华“善德”。

积德(积善)为什么能使人寡欲?

因为人的种种善德善行实质都是克制私欲、助人为乐、济世益民,而人的种种恶德恶行实质都是放纵私欲、损人利己、危害社会,二者不能相辅相成、同生共长,而只能是水火不容、此消彼长。不断做善事的过程,就是不断积德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克制私欲的过程。私欲越来越少,自然会寡欲。寡欲便能宽心,宽心便能健康长寿,而积德则是根本,必须首先予以重视。早在2500年前,老子就强调说:“重积德则无不克……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无不克”之中当然包括人世间最难克制的私欲。

举凡出钱出物出力出谋以济危扶困、发展公益、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直到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者,都是行善积德之人。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起码的善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为高尚的善德;而能教人行善,更是“善莫大焉”。又如佛祖释迦所言:教人行善便是大善,教人行恶便是大恶,“善恶有报,各有因果”。你如不信,有史为证。兹略述一二。

欲速则不达的例子范文4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慢性胃炎患者529例中,男性447例,女性82例;年龄在18 - 30岁325例,30 -50岁192例,50岁以上12例;病程在1-3年209例,3-5年186例,6-10年117例,10年以上17例。

1.2 纤维内窥镜检查诊断,慢性浅表型胃炎467例,其中伴糜烂132例,伴胆汁返流29例,伴十二指肠球部炎15例,肥厚型胃炎59例,萎缩型胃炎3例,病检符合率均为100%。

2 辨证治疗

2.1 脾胃虚弱型(计134例)胃脘绵绵隐痛,稍胀满,喜温喜按,食欲差或有便溏,形倦神疲,少气懒言,面色咣白,舌质淡或胖嫩,或边有齿痕,苔薄白根部稍厚,中心少苔或无苔,脉沉弱或缓弱,或细略弦。治以健脾益气,和胃消食,基本方:党参、生黄芪、白术、茯苓、陈皮、佛手、砂仁、当归、神曲、甘草。若腹满气滞甚者加炒枳壳,姜半夏,兼泛酸者加海螵蛸、吴萸。以香砂养胃丸善后。

2.2 肝胃不和型 (计147例)胃胀痛,胀甚於痛,食后加重,攻窜连胁,呃逆,或泛酸,或口苦,多烦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舒而加重,舌质淡稍红,苔白稍厚,脉弦或弦细。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基本方:柴胡以舒肝和胃丸或香砂六君子丸(汤)善后。

2.3 寒湿凝滞型(计78例)脘腹胀闷,脘痛较重,畏寒喜暖,遇寒痛剧,得热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舌质淡稍暗,苔白厚腻,脉弦紧或弦略迟。治以温中散寒,化湿行滞,基本方:高良姜、香附、陈皮、元胡、木香、白术、炒莱菔子、神曲、半夏、白芷、茯苓、厚朴、甘草。若疼痛固定兼有瘀象加三棱、莪术,若寒盛湿重加附子、干姜。以香砂养胃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善后。

2.4 肝郁脾虚型 (计94例)胃脘及两胁胀痛,暖气或泛酸,口苦,食欲欠佳,腹稍胀,大便不爽,每遇情志不畅而加重,矢气多,舌质淡、体稍胖边有齿痕,苔白或中心少苔,脉沉弦或弦缓。治以疏肝健脾,和胃消食,基本方:柴胡、半夏、当归、白芍、茯苓、炒莱菔子、神曲、鸡内金、茵陈、党参、甘草、木香。以消遥散加减善后。

2.5 胃阴(气)不足型 (计19例)胃脘隐隐作痛,饥而欲食,食后闷胀,嘈杂不适,食少纳呆,形倦,口燥咽干,或寐差、口渴、喜冷饮,舌质稍红,苔薄,中心无苔,脉细略弦。治以养阴益气,和中健胃,基本方:麦冬、石斛、党参、佛手、白芍、神曲、焦山楂、甘草、玉竹、当归。大便干燥难解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寐差者加炒枣仁、石菖蒲。以养胃舒或六君子汤善后。

2.6 脾胃湿热型 (计32例)胃脘胀痛或满闷不舒,嘈杂嗳气,口干粘腻或口臭,食少纳呆,大便不爽,舌质红、体稍胖有齿痕,苔厚腻而黄,脉弦数或滑数。治以清热化湿,宣中和胃,基本方: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藿香、陈皮、茯苓、白术、白蔻仁、生黄芪、枳实、木香。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后。

2.7 气滞血瘀型 (计11例)胃脘胀痛为主,痛处固定,甚如针刺,心下痞块,痛而拒按,纳食较差,食后痛重,每在情绪郁怒时加重,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中心少苔,脉沉弦略迟。治以行气化瘀,和缓止痛,基本方:当归、川芎、白术、元胡、赤芍、甘草、半夏、三棱、莪术、厚朴、生山楂。若偏热加生地、丹皮,偏寒加炮姜,胀满甚者加枳壳、木香,以香砂养胃丸善后。

2.8 心脾两虚型 (计14例)胃脘隐痛,食欲欠佳,食后有坠胀感,神形疲倦,面色咣白。寐差,心悸易惊,每遇心情不舒、劳神后加重,舌质淡,苔薄白,中心少苔或无苔,脉沉细弱,或细弦。治以健脾补心,和中消食。基本方:人参、生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炒枣仁、远志、元肉、木香、佛手、焦三味、鸡内金、炙甘草。若痛甚加元胡,嗳气加竹茹,五心烦热加丹皮、百合。以人参归脾丸善后。

3 疗效标准

治愈:各项主要和次要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恢复正常。显效:各项主要和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部分消失,内窥镜检查明显好转。无效:各项主要和次要症状改善不大,内窥镜检查无明显变化。

4 疗效结果

本组慢性胃炎529例中,治愈417例,显效10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8. 8%。

5 体会

慢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生冷过多,长期饮酒而损伤脾胃,或因情志不调,反复刺激,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或郁久化火,耗伤胃阴所致。病初在经属气,病久人络属血,以致经气郁滞,“不通则痛”。由于此病病因较复杂,临床治疗必须明本求因,切准病机,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辨证论治。

欲速则不达的例子范文5

论文摘 要: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较差,甚至厌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物理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所以本人从三个方面讲解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现阶段,各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多数是无底线录取学生,学生的物理水平普遍处于较低层次,大多数学生已经厌倦了文化课的学习,甚至有个别学生知之甚少。虽然学生的职业意识开始增强,但却认不清物理与专业的关系,认为学习物理没用。针对这种情况,中职物理教师要收集物理与各专业密切相关的案例,适当地增加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加强实际生活中物理知识应用的讲解。

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实际问题的应用

在引入实际问题时,尽可能引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或专业知识所涉及的实际问题。

这样既有利于让学生从身边去感知物理知识的应用,又能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应用的技能。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在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是如何停下来的?”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议论纷纷,相当一部分同学都会回答是因为闸皮和钢圈之间的摩擦力才使其停下来,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骑自行车刹车时,由于闸皮和钢圈之间的摩擦,自行车就会慢慢停下来。但是实际上是刹车后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由于摩擦力增大,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使自行车停下来。又如,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经常转播一些象棋和围棋比赛,在复盘讲解时,旗子被吸附在竖直磁性棋盘上保持静止,原因也是由于棋子受到磁性棋盘的静摩擦力所致。

学生在学习中清楚地看到社会生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物理,从而消除了他们对物理的厌学和恐惧心理。例如在教学中引入“我国交通法规中为什么要严抓车辆超载、超速现象?”因为行驶中的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车,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止。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向前滑行的距离也就越大。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因此要对机动车辆进行限载限速。从而还可得出:现实生活中,我们骑自行车的速度不能太快,尤其是冬天路滑时,以免遇到紧急状况来不及刹车,出现交通事故。

二、加强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培养

它既是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技能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课在中职教学中生存和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必然要求。

以本人教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学习电学中三相电路引入新课时,有这样一道问题:一只乌鸦站在高压电线上,为什么乌鸦不会被电着?针对上课学生兴趣不佳的情况,本人将此题转述为:一天,一只小乌鸦落在高压电线上休息,一只狡猾的狐狸看见了,冲它喊道:“喂,小乌鸦,小心别电着,否则你将掉下来成为我的晚餐!”小乌鸦轻蔑地一笑说:“我们鸟类的爪上都有一层天然的保护膜,而且电线外层有绝缘层,根本不会电着。”小狐狸说:“吹牛!你敢不敢把两爪分别站在两根电线上?”小乌鸦说:“那有什么?”说着把一只爪子伸向另一根电线,只听“哎呀”一声,小乌鸦就摔到了地上。这时狐狸迅速冲到昏死的乌鸦面前一口咬断了它的喉咙。狐狸舔舔嘴上的血,感叹道:“笨乌鸦,当今时代,不学点电学能行吗?”这样一段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取得相当好的教学效果,相关的物理知识在他们的专业实践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培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育应避免用满堂灌的方法去进行教学,否则在具体的事例灌到学生的脑子里也会变成一堆枯燥乏味的抽象符号。如:家用洗衣机有一项功能——甩干,它的原理是:将湿衣物放在甩干筒里,当筒的转速达到一定数值后,水滴与衣物的附着力不足以提供水滴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水滴将脱离衣物而穿过筒上的的小孔依靠惯性沿切线飞离圆周轨道。由此我们可以引出汽车转弯时要限速。原因是如果此时车速过大,向心力变小,车辆则不能在弯道上行驶,而逐渐远离圆心而去,将会造成交通事故。在学到定量定理时,我们教材上有这样的阅读材料——飞机为什么怕飞鸟。在这篇阅读材料中,列举了许多惊人的数字。读完这则资料后,再引导学生去学习动量定理,这样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正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这样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物理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花费很多学时在应用能力方面的讲解,在物理课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物理应用能力的培养更需要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对于重要的基本知识点和技能一定要让学生有所了解、牢牢掌握,并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否则,没有一定的物理基础,根本谈不上如何去应用。

参考文献

欲速则不达的例子范文6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们的教学活动应努力创造一种主动探究的契机,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1.要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

如果一上课便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激发起他们积极的情感,产生激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推理”时,教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神探威威猫”,号召学生学习威威猫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精神,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了很多,紧接着,教师出示:

威威猫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这份礼物藏在4组和9组之间的一个小组,这个小组在教室的最右边,礼物在这个小组中个子最高的男同学的桌子里。

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寻找礼物的位置。此处,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小学生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起了他们想学习的积极的情感。

再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上课教师就挑战性地宣布:“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不信,试试看!”学生将信将疑,纷纷举出愈来愈大的数,教师对答无误,学生惊奇了,这里到底有什么“诀窍”呢?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流露在每个孩子的脸上,他们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到答案,此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无疑成为了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探索者。

2.要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学习的需要

要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就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使认知活动中的智力因素与情感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形成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某位教师在教学乘数为11的速算乘法时,采用学生出题,教师口算的形式,使学生对教师的速算能力感到无比钦佩,并由此产生渴望学会速算方法的愿望,从而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需要。接着教师用顺口溜“两边一拉,中间相加”来描述用11乘的速算方法,学生如获至宝,急忙进行验证,学习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当他们掌握了乘数为11的乘法的速算技巧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出乘数是22、33等11的倍数怎样速算的新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与欲望,维持其对学习的需求。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从始至终充满了学习的动力,从而获得了成功的学习。

3.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的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尤其是对学困生,进一步的失败会导致其学习动机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可能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从而真正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面对这一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让学生任意说四个分数,并将它们写到黑板上。接着,让学生们将这四个数添上运算符号,编几道四则混合运算题并进行计算。于是,学生们感到很有兴趣。在这以前总是别人出题自己算,而这次可以自己编题,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有的编3道,有的编4道,还有的编8道……如此,既照顾到了差异性,又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由此可见,要使学生获取知识,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它们产生研究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需要,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才能,以情导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自我需要、自觉追求的过程。

二、以知识为载体,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信心

数学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数学教育中,应通过以知识为载体,注重学生智、情、意身心和谐发展,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学生的情感也总是伴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变化,有的为自己获得了成功而高兴,有的则为自己学不会而苦恼,但当其由不会到会时,他的情感也就由苦恼到高兴,因此,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培养,离不开以知识为基础。

抓住知识经验间的联系。数学系统性强,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知识之间不仅有纵向联系,还有横向联系,它们都源于生活。如果割断了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那么,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参与就是被动的。教学中如果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作为认识背景,就能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

例如:在“小数的认识”一课中,先用多媒体出示超市外景、内景,再到文具店中对若干文具标价加以特写,然后问:“这些商品标签上写的是什么?你认识它们吗?”“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它们表示什么呢?”在这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生活经验,解释了用小数表示价格的意义,当向其他领域延伸时发现了他们耳闻目睹的,但却又陌生的问题,从而引发了迫切需要探究的愿望,同时原有经验与新的问题之间又存在连接点,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猜测是一个人记忆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推理能力等多种智力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结晶。小学生天生好奇,乐于猜测,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猜测,大胆猜想,并很好地利用“猜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面对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它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引起了学生对问题的注意,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想试试看的愿望,于是做出了以下几种猜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当教师把他们猜想的公式分别写到黑板上时,孩子们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激起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可见,要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满足等情感,是离不开已有的认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