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范例6篇

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

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

一、网络经济运行环境的涵义

网络经济是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活动。由于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形态有较大的差异,因此网络经济有其独特的运行环境:

1.信息网络环境。网络经济运行的信息网络环境包括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的互联网络及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其中互联网络为网络经济运行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信息的传输提供了一条广域性、高速度、交互性的信息高速公路,数据库则为网络经济运行提供了丰富的共享性信息资源。根据梅特卡夫“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的规则,信息网络的增值在于网络应用的扩张。

2.产业环境。网络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的信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业(泛指包括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通信产品、计算机与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电子专用仪器设备和应用电子产品等在内的以产品制造为特征的新兴行业。)、公用信息平台运营业以及基于公用信息平台的信息服务业等三大部分。信息产业本身具有的高倍增性、高渗透性和高带动性,为信息网络环境的建设和应用及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和结构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产品支持。

3.投融资环境。信息技术发展的显著特征是技术高速创新并快速产品化和产业化,因此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本的需求差异较大,需要不同的投融资渠道来实现。技术研发阶段研究难度大,投入高,难以产生效益,一般应由政府设立的专门基金提供或由政府基金提供担保;成果转化阶段需要进行产品的反复试制-调试,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都极大,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阶段,符合风险投资的特征,其资本来源最适合风险资本;产业化阶段投资风险较小,收益按照产品生产周期波动,资金来源应以金融机构的贷款、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融资及企业利润等为主。

4.信用环境。网络经济运行的信用环境应包括完善的国家信用制度(信用法律、信用条例、信用文化、信用执行机构)和信用运行机制(信用运行、信用经营、信用立法、信用执法和信用教育等子体系构成彼此交织的运行机制)。由于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属性,经济行为经常发生在全球化市场上,一方面交易双方处于完全的“陌生人”状态,交易的实现必须以信用作为中介;另一方面,交易范围扩展导致交易成本上升,而成本的降低必须依靠现代信用关系的实现;其三网络化运营手段的运用,形成交易过程的虚拟化特征,虚拟环境下的信息流、资金流更易被改动和否认,由此大大增加了信用失范的可能性,需要良好的信用环境为保障。

5.物流环境。物流是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制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与储存效率,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的过程。其中包括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中的信息系统运行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得以实现,作业系统则由各物流节点配合专业化的配送系统实现。

6.制度环境。网络经济属于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球性经济形态,因此,网络经济运行的制度环境应包括适应网络经济运行的全球性制度建设、各个国家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及协调各国间因制度差异而形成的经济运行机制及经济行为差异甚至冲突的相关制度。

二、中国网络经济运行环境发展中的问题

1.中国信息网络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一是总量发展较快但普及率较低,应用质量不高,据CNNIC第14次统计数字,中国上网用户数仅占总人口的6.7%,且上网目的主要是通信和查阅资料,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应用较少;二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东西部“数字鸿沟”,网络资源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三是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网络用户中农民仅占0.3%;四是数据库建设滞后,集中于政府各部门80%以上的信息资源和大量集中于企业中的信息资源开放度和开发程度很低,全文性、专业性数据库较少。

2.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突出的劣势。一是中国信息技术创新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IT发达国家,如中国移动通讯专利前10名企业专利总和还不如朗讯一家企业的专利多,且尤其缺乏核心技术的拥有和创新;二是因核心技术缺乏导致核心技术产品如集成电路等长期依赖进口,致使中国信息产业始终处于国际产业链下游,也使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受制于人,为信息安全留下了隐患;三是中国信息产业内部主导产业更替进程滞后,仍停留在电子信息制造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阶段。(3)由于体制上和观念上的原因,中国投融资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政府投资总量偏少且投资结构不合理;风险投资政府参与过多,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尚欠完善;国内主板市场上市门槛太高,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难以通过市场融资等。(4)中国目前仍属于非征信国家,经济运行缺失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信用机制保障,还没有较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有信誉且公正的征信中介服务和信用管理行业较少,在市场交易中很难取得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上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真实资信背景报告,对守信者鼓励、失信者惩罚的力度太小,由此造成交易信用度不高,信用结算程度较低,形成经济运行的高成本、低效率。(5)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物流管理体制较混乱,总体上物流社会化程度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运输能力不足,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引发的信息流和资金流高度电子化、网络化的今天,物流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之一。

三、中国网络经济运行环境发展对策

1.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中国网络经济运行的制度环境。在近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国网络经济发展并与国际制度接轨的制度环境,包括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体系、行业性法规条例和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创新制度等,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应运行机制,使其动态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创新和快速产品、产业化发展特征;同时,政府部门应尽快从具体经济行为中抽离,进行各类制度环境的建设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功能。

2.在现有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网络经济运行的信息网络环境。第一,继续调整电信业内部结构,降低网络运行费用,促进网络应用的扩张,以实现骨干网络的宽带效应,降低其闲置成本和因产品快速创新而产生的高沉没成本。第二,根据市场的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逐步进行政务和商务流程信息化,以此推动政府、企业、居民对信息网络的有效应用。第三,利用各种方式对国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相关知识及应用的培训,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应用水平。第四,政府利用政策手段进行地区间信息网络建设及应用的宏观调控,减少地区间的差距。第五,开放并整合集中于政府各部门及企业中的信息资源,尽快建设全文性、专业性数据库。

3.参与全球竞争,建设网络经济运行的产业环境。政府应加强对信息产业的宏观调控和行业指导,协助企业和研发单位完成行业标准的制定、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技术专利的获得,有选择地协助企业推进产业集成,构筑产业集成化平台,创设一个适应信息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加快信息产业内部主导产业向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转变,用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和增值服务完成本国的技术标准锁定效应和本国产品的消费锁定效应,增强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中的竞争力;并尽快形成一批具有技术标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有序发展,同时提倡在各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国家信息技术产品,以促进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

4.完善市场投融资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结构合理的投融资体系。第一,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风险投资制度和风险投资市场,形成风险投资资本的形成、发展、投资、退出机制,同时培养一批真正具备风险投资家资质的风险资本运营专家,以期真正实现中国的风险投资对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指导和扶持作用。第二,政府资本从具体的经济行为中撤出,集中用于技术研发、公共产品的生产及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并可考虑适度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投融资担保。第三,降低投资市场上市公司的政府操作力度和上市的门槛,发挥市场规律的功能和作用。第四,加速中国金融产品的创新,为新技术产品产业化提供结构合理的发展资本。

5.尽快建立中国的信用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创设网络经济运行的信用环境。参照世界征信国家的信用制度和建设经验,尽快建立中国信用法律、条例体系,倡导信用文化,同时加强信用执行机构的执法力度,形成其对信用行为的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建立和逐步完善信用管理行业,培育具有独立性、中立性和公正性的征信中介服务机构,并建立起相应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逐步有条件的开放政府、企业及个人的非数据,建立起各类征信数据库,对各信用主体进行信用评价,在此基础上生产出各类信用产品,保证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各方都能快速取得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上绝大多数信用主体的真实资信背景资料;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尽快建立起中国的信用结算网络,扩大信用结算比例,降低信用成本,同时为中国发展电子商务打好基础。

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范文2

关键词: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渗透于全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办公、商务等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这样必然需要大量的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测试、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开发、测试和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那么,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培养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是摆在我们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现以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谈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行业背景分析与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行业背景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产业效益以下几个数据可以充分说明网络:200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2008年,中国互联网产业规模接近1500亿元,带动相关IT、制造、软件与数字内容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 。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3万亿元,约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10% ;2009年,中国网民数净增超过8000万,达到3.84亿,继续位居全球首位。

IT行业的人才需求仅次于销售类人才,占到了人才总需求量的40%。而在北京,预计未来五年内这个比例将达55%。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T人才的短缺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据保守估计,目前中国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每年超过20万人,而国内目前的IT教育主要是高等学校的计算机、电子、电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每年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大约是5万,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这种IT人才短缺的市场需求下,为高职毕业生提高了广泛的生存空间。

2 .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我院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时候,首先进行了充分的企业行业调查。被调查的企业近20家,涉及到电脑公司、软件公司、服务类企业单位、制造业企业单位;既有国有企业也有私营企业;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我们认为此次调查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针对企业人才需求我们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需求的企业中,高职生主要是进行网络工程的实施和网络管理与维护;或者是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等。普遍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网络设备集成能力、网站管理能力、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网站开发能力;同时用人单位非常看重高职学生的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

二、合理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着力建设合理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这样的思路,我系在2009级高职学生中大力改革教学模式,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大力提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设计为导向,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

2.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依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中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模块化划分课程体系,分别对应于相应的专业技能,例如:硬件组网、服务器配置、网站开发、网络管理与安全等,专业课程以“一体化”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体,课程构建时,从职业分析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紧跟职业描述,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驱动,用经典案例展开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专门人才。

3.实训基地建设

科学完备的实训条件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中,合理建设配套的实训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并要注重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统一规划,互为补充,体现统一性。让学生在校学习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后,可去这些基地去学习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保证专业技能的及时更新。

4.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丰富专业教学内容

从国家到各省市,各种网络技能大赛项目日渐增多,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也是逐步提高,职业院校也把大赛当成检验教学成果、提升学校知名度的一个好的机会。我们要认真研究比赛项目中涉及的专业技能,并要反映在教学工作中,充分注重大赛给教学带来的启示,及时调整相关方面,包括专业建设中课程的设置,涉及到大赛项目课程的重点技能强化等等。

5.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着落点在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里的高水平应该是双师素质、专兼结构的两栖人才。专职教师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同进要强化自己的专业实操技能水平,深入企业行业锻炼,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聘请行/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主要进行学生实践教学的教学工作。做到专兼结合,文武双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持续进行市场调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是我们高职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真正培养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鲁志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5)

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创新;网络结构;派系;演进;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技术创新网络是为了应对系统型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由具有互补性资源的参与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合作技术创新关系连接形成的网络组织[1],网络结构为每一个成员提供机会与限制[2].目前社会网络研究学者倾向于从真实网络中抽象出网络拓扑结构,利用统计特性从结构角度分析创新系统的功能并揭示结构对系统发展的影响.研究更多地强调成员个体之间,成员与整体网络之间的互动,对于网络内子群体的形成发展以及群体对整体系统影响的讨论很少.事实上,关于网络子群体的分析是理解创新网络结构以及个体嵌入性的一个重要工具.

派系是网络子群体的典型表现形式,派系的拓扑结构特征为:网络密度为1;任何一个成员与其他成员邻接且距离为1;组内关系到组外关系比例达到最大;至少包含3个点的最大完备子图[3].“派系式”技术合作是创新网络中一种独特的合作模式,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往往体现为技术联盟式的合作创新结构.

产业技术创新网络形成初期,派系以小规模的创新联盟或是集群的形式出现,部分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通过协作研发,研发联盟等形式与其他企业产生连接,形成彼此沟通,紧密合作的小团体,使得网络以一个或多个子网络的形式存在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基于资源禀赋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的强弱变化,网络中的派系结构也会相应出现变化.国外学者对于1992-2006年的全球智能卡产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研究发现:创新网络中存在若干互动频繁的高密度子网络,派系合作十分稳定[4].对美国 “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的研究认为美国的半导体制造产业就是通过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网络充分利用资源并分摊风险[5],逐渐地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入到多样化的应用创新中,促进了技术和产业组织的大规模融合[6].

派系特有的高密度、高聚集以及成员间全连通的网络特征对创新网络整体绩效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高密度、高聚集以及成员之间全连通有利于减少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加各方知识基础上的信任[7].派系中企业拥有共同的合作者,他们了解合作各方的可靠性、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目标等信息,降低了合作的风险,对联盟成立前的评估以及联盟成立后的管理有着重要价值;派系成员直接联系,更容易实现成员间知识、信息和技术,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享,使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派系看似冗余的关系还可以回避知识需求匹配限制[8].Melissa等[9]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高聚集度和高联结强度的创新网络比不具有这些网络特征的创新网络更具有创新产出能力.

与以上观点相反,Burt[10]认为网络结构洞加强企业知识的创造,断开的节点使企业及时接触到多样化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的创造力与创新.Granovetter[11]认为强联结造成网络成员的知识冗余,而弱联结的网络成员之间联系不密切,知识差异化显著,更有利于知识、信息的传播和网络创新.派系封闭以及强联系的特性限制了群内企业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边界,降低了企业获取独特知识的能力;派系内部创新源的一致性使企业创新所需的异质信息缺乏,不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最终导致网络内部成员竞相模仿而不是追求创新.

创新网络中派系式技术合作对整体网络创新绩效究竟有什么影响?目前的研究还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汽车产业是我国重点产业之一,其技术创新网络所呈现出来的核心结构特点与其他产业具有共性,研究其技术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以汽车产业为例,将其1985-2009年在中国国家专利局申请的合作专利数据为样本,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图刻画派系结构与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网络的共生演化现象,并对派系结构在整体系统创新产出中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1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及派系演进

我国汽车企业多达三千多家,目前均进入快速成长期[12],合作申请专利是汽车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合作的主要形式.国际学术界在采用合作专利构建技术合作关系时均使用3年或5年的窗口期,鉴于我国汽车产业总体技术水平和创新活跃程度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本文采用5年的窗口期将1985-2009年间在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的所有合作专利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模型1的拟合结果反映出在控制了研发经费、研发人员、产业创新网络密度后,产业创新网络中派系式技术合作相对规模与产业年专利产出总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的总体解释度理想(Adjusted Rsquared=0.988 906),网络密度和派系技术合作相对规模的解释力在1%水平上显著,派系式技术合作相对规模与专利总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模型1残差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达到了1%显著性水平.结果说明派系式技术合作相对规模与专利总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即当派系式技术合作网络相对产业技术创新网络规模扩大时,对产业总体专利产出有积极影响.

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范文4

[关键词]TDeN 煤矿无线通信 TD-SCDMA

到2009年我国煤炭产量已达30亿吨,随着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全国各地煤矿事故发生334232起,死亡71283人;其中较大事故发生1636起,死亡6414人;重特大事故发生63起,死亡1080人。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主要原因之一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手段落后,矿井的安全监测、监控体系不健全,采集数据困难;通信系统技术普遍落后,难以实现全矿井覆盖、监测数据及时传输和统一调度等功能。所以,要降低矿难发生就必须走工业化、信息化相结合的道路,根据煤矿生活生产特性定制符合煤矿自身需求的通信专网。因此,如何设计高效、便捷、灵活、经济、安全的通信系统,使生产调度更人性化,提升煤矿生产管理效率,增强容灾时的应急指挥救援能力,有效降低矿难带来的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保障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

1 媒矿通信系统研究现状

1.1煤矿行业通信现状分析

煤矿企业当前应用的通信技术普遍落后,要么使用有线通信系统,其调度效率较低,可调度的范围较小;要么使用技术相对落后的无线通信技术,如动力线载波系统、矿用泄漏通信系统、矿用透地通信系统、矿用感应通信系统、小灵通(PHS)、大灵通(SCDMA)、CDMA(1$95)、WLAN等。

煤矿通信系统主要由矿区地面通信和矿山井下通信两大部分组成。动力线载波系统、矿用泄漏通信系统、矿用透地通信系统和矿用感应通信系统基本解决了井下固定作业场所的环境监测及语音通信问题。但是,矿山井下通信受煤矿生产作业特点(井下的流动设备多、作业点分散,相应地流动作业人员也较多)、通信设备技术跟进和特殊环境条件等的制约,这些系统还存在很多问题。   小灵通(PHS)、大灵通(SCDMA)、CDMA(IS95)、WLAN等无线通信系统相对于有线系统,由于不受煤矿地理位置的限制而发展很快;但是其能提供的网络带宽太小,仅能传输参数和报警信息等小容量数据,业务方面也仅能提供语音、SMS、区域定位等公网通信业务,不能加载更丰富的应用。这些系统虽然可以实现煤矿无线指挥调度的一些功能,但是其本身技术缺陷和组网方式的限制,致使通信时延及QoS指标等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井下设备均是隔爆型产品,没有做到小型化,更不用说采用本安设计;在用户容量、井下覆盖距离等方面也不是很理想。

上述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比较详见表1。

矿用小灵通系统是通过对PHS系统按“煤安”标准进行安全处理改造而成的,由表1可见,小灵通系统成本很低,因而得到较大规模应用,是目前煤矿通信系统市场的主流。但是2009年1月,工信部发文要求在2011年底完成1900MHz~1920MHz频段的清频工作,该频段就是目前小灵通使用的工作频段。工信部也已经将这段频率分配给TD-SCDMA使用,这就从频谱政策上进一步为TD-SCDMA专网在煤矿行业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1.2煤矿生产的特点及对通信的需求

煤炭生产主要在地下作业,存在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区域狭小、地形不确定、照明差、潮湿、有腐蚀性)、不安全因素多(主要有水、火、瓦斯等事故的威胁)、人员/设备流动性大等诸多特殊的因素。从生产作业流程上看,在井下还具有多工种联合流水作业的特点,这种作业经常有很多重型设备参与其中,设备之间的运输、安装、调试配合要求很高,信息传输必须及时、准确。同时,煤矿地面的管理部门、生产辅助环节又具备地面工厂生产的一切特点。所以,通信网必须既满足井下的安全、生产的需求,又满足地面生产、指挥、管理以及人们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

上述煤矿生产的特殊性要求煤矿无线通信系统要覆盖井上和井下,实现纵向调度灵活可靠、矿区内外通信畅通无阻,不仅能满足平时的通信需要,而且能够保证在各种自然灾害和矿井事故发生的情况下进行应急指挥通信;要求煤矿通信设备必须体积小、质量轻,外壳必须具备防潮、防尘、防机械冲击的能力,特别是要求井下的设备具有本质安全性或防爆性设计;要求通信系统可平滑升级,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对通信提出的新要求。而基于TD-SCDMA的煤矿专网TDeN将有效克服现有煤矿通信系统的缺点,并满足煤矿特殊的通信需求。

2 TDeN专网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爆矿3G技术的优势

基于3G核心技术的煤矿移动通信系统可提供完善、先进的统一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集语音通信、数据传输、监控等于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煤矿专网将提供高效的通信服务和有效的数据业务,方便煤矿企业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采用一定的自组网功能,具有较好的容灾性和抗毁性;提供标准的接口,可与公网互通。

TD-SCDMA技术在三个主流的3G国际标准中具有显著的高频谱利用率优势,可以降低网络建设成本;不需要成对分配频段资源,网络规划和维护简单;具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特点;目前拥有的关键技术有时分双工方式、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接力切换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等。TD-SCDMA优良的特性、充足的频带资源和丰富的组网经验使其成为煤矿专网建设首选的3G技术。

TD-SCDMA是中国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为积极响应国家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增强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决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煤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安全生产,每个煤矿根据自身的生产和生活特性建立TD-SCDMA专网就很有必要。

2.2TD技术成熟可满足企业长期需求

2009年,中国移动TD公网覆盖城市已达238座,到今年底TDI~I期完成覆盖城市将达到330座。经过充分验证和锤炼,TD系统功能丰富、性能稳定;中国移动丰富的组网经验,确保煤炭TD专网建设更加有效,专网业务能力也更强;煤炭TD专网伴随中国移动3G公网的发展而发展,业务不断丰富,性能不断提升,技术持续进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不断强大的TD产业联盟确保客户的投资得到长期保障且建网成本不断降低。

3 TDeN设计方案

通过分析煤矿行业通信系统现状,依据煤炭行业井下设备必须具有本安保障等特殊需求,吸收TD-SCDMA系统设计的先进理念,本文提出了TDeN在煤炭行业的应用方案。TDeN包括以下设备单元:综合接入控制设 备TDR100。(包括无线控制器RNC、核心网CN、语音调度系统等)、TDU300(井上基站)、TDUl00(井下本安型基站)、矿用TD-SCDMA终端(本安型)、行业应用服务器(根据业务使用情况选配)和光缆接线盒等设备。TDeN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3.1设备功能

TDRl00完成用户业务的接入与综合处理,及系统和PSTN/PLMN移动网络的交换与调度功能;TDU300完成地面的网络覆盖;TDU100完成井下的网络覆盖;行业应用服务器加载PS业务的服务软件,包括视频监控、瓦斯监控、定位考勤、风机在线系统、煤炭产量监控系统、电子工单和煤炭信息化等业务应用,可随着应用的增加逐步开发新的软件;操作维护中心负责完成TDR100、TDU300以及TDUl00的配置管理、维护管理、故障管理和告警管理等操作维护功能。

3.2覆盖方式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系统覆盖是关键技术之一。TDeN采用分布式部署架构,即“光纤拉远分布式基站”部署方案,这种方案部署场景更灵活,组网更简单。充分满足煤矿通信专网在各种复杂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组网需求;井下设备无需电源的光纤信号传输方式不会有打火危险,拥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光纤通信具有频带宽、信号容量大、传输质量高、保密性好、可靠性高、对杆路要求低等诸多优点;光纤拉远接口支持的基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可达数公里,无缝覆盖井上的厂房、办公楼、生活区、职工食堂和浴室等区域;也支持局内各煤矿联网实现煤矿资源共享。

3.3TDeN的后续演进

TD-SCDMA作为一个国际标准,其演进路线非常明确,可以归纳为:TD-SCDMA基本版本TD-SCDMA增强版本(HSDPA/HSUPA/HSPA+)TD-SCDMA长期演进版本(TD-LTE)。TD-SCDMA及其发展和演进将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通信公司的重视和积极参与,这将使煤矿TD-SCDMA专网后续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4 系统功能特点及主要参数

4.1系统功能

(1)TDeN覆盖广,可同时解决煤矿井上/井下的覆盖问题;

(2)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和应用,包括语音业务、短消息业务、分组业务、可视电话等增强业务;

(3)提供语音调度功能,实现调度会议、组呼、录音、监听等功能;

(4)支持专网内移动电话的互通,支持专网内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互通,支持专网与公网的互通;

(5)支持丰富的无线传感器接入,可使井下图像监测移动化;

(6)提供井下瓦斯浓度监测功能;

(7)支持宽带数据的接入,可搭载人员定位、高清图像等的传送;

(8)提供开放的接口,支持与煤矿现存管理系统互通。

4.2系统特点

(1)TDeN是一个综合性的移动通信专网系统,提供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综合调度;

(2)引入TD专网系统,最大限度地将通信方式从有线变为无线,终端的可移动性极大方便调度台对人员进行调度,并增大调度范围,提高调度效率和可靠性;

(3)TDeN有力支撑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其高话质、高带宽数据能力使得煤矿通信与调度系统更高效、更便捷;

(4)TDeN网络规模可大可小,可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灵活进行定制;

(5)TDeN具有很好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6)TDeN具有合法的使用频率许可;

(7)TD-SCDMA技术是主流的通信技术,可以确保专网系统处于技术前沿,庞大的产业链可促使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

(8)TDeN可平滑地接入到公网系统(PSTN/PLMN)。

4.3系统的性能指标

(1)系统可根据性能容量不同进行不同的配置,最大支持48载波;

(2)每载波最多支持用户23个;

(3)每载波最大数据吞吐量可达2.8M;

(4)基站最大拉远距离40km;

(5)单套设备典型配置可以连接72个基站,根据具体情况也可扩展到144个基站;

(6)最大支持用户数不小于2000;

(7)支持384K/64K或64K/384K的分组业务;

(8)支持HSDPA/HSUPA业务。

TDeN产品已经完成研发,设备通过了煤炭行业的安全认证系统测试。上述指标经过实验网络的组网测试及容量测试,完全满足应用需求。

5 结语

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范文5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9月10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2014年第一期处级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开班,来自公司31个部门及基层单位的36名处级干部参加培训。此次培训将分10期进行,每期10天,培训班共设置了3个专业方向,即生产基建类、经营管理类、综合行政类,今年将各举办一期。培训班除邀请清华大学、省委党校专家授课以外,还将开设学员讲坛,每个班将邀请2名学员自拟主题,为所在班级进行专题讲座。

【广西电网公司】9月10日,广西电网公司举办2014年县级供电企业优秀干部培训班,来自各县级供电企业的69名优秀干部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班为期10天,采取全脱产形式进行,实行封闭式管理。培训邀请了广西区委党校的名师及公司内部专家进行授课,课程包括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舆论应对、横向沟通和综合协调、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教育、企业文化和幸福南网等。

【国家电网公司】9月15日,国家电网公司工会干部培训班开班,来自国网各分部、省电力公司、各直属单位的工会副主席、工会专兼职干部共计132人参加培训。本次培训为期5天,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文化与价值建设、职工民主管理与工会组织建设、工会十六大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解读、新媒体时代下工会宣传工作与职工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之路、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企业基层工会工作、责任塑造执行力等课程。

【中电投集团公司】9月15日,中电投集团公司2014年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开班。开班仪式采取北京-上海双向视频方式。来自20家二级单位的31名学员将在为期80天的培训中,就党政理论、领导力提升、企业管理等内容展开全面系统的学习。培训旨在通过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能够引领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后备军。本期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对于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系统干部队伍的建设,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9月15日,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第二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集团公司总部、所属子企业共37名青年干部将参加为期15天的培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车洪林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车洪林指出青年干部是当前和未来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关键力量,集团公司将积极创造条件,做好青年干部培养。他要求学员提高认识、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珍惜机会、强练内功;学以致用、积极实践;遵守纪律、树立形象。

【内蒙古电力公司】9月16日,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电力系统职工职业技能比赛暨内蒙古电力公司第十二届员工专业技能大赛闭幕。来自公司所属基层单位的11支代表队286名选手,在高压实验、继电保护、通信传输、信息网络安全、调度自动化5个专业实操比拼和专业理论考试中,决出各专业个人前六名、单项团体前三名、单位团体前三名以及优秀组织奖和精神文明奖。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9月19日,第九届全国电力行业热工程控保护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落幕。共有来自全国15家大型发电集团47支代表队94名选手参赛。技能操作包括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两部分。个人项目为故障处理与分析、气动执行机构安装与调试;团体项目为DCS控制逻辑设计组态与调试、PLC连接电动执行机构设计组态/安装联调。大赛共产生20名电力行业技术能手,20名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

【国家电网公司】9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首个培训调度监控中心投运。目前,培训调度监控中心已成功实现全景展示、全面监测、协调控制、运营分析这4大功能。该中心通过整合现有监控管理系统,梳理了培训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拓展了调度监控的广度和深度,能实时监测国网技术学院培训的核心资源、运营状况、关键业务指标以及网络大学的应用状态,集中视频监测学员考试、大型竞赛调考等活动。

【南方电网公司】 9月19日,南方电网公司2014年“创先杯”带电作业专业技能竞赛落幕。来自五省区电网公司和广州、深圳供电局的104名一线输、配电带电作业人员参加了竞赛。此次竞赛首次将22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项目及配电线路带电作业项目纳入到同一场比赛中,从考核内容、题目设计及评判规则制定等方面确保带电作业竞赛内容更加全面、丰富,更加贴近生产工作实际。经过作业指导书、工作票填写,理论和实操考试多个环节比拼,24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表彰。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9月19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系统主要领导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集团公司领导、助理、总师、副总师及总部各部门主任,各分子公司、直属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集团公司党校第五期青干班学员全程参加此次培训学习。针对此次培训,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进行强调要突出需求导向,对现职干部要侧重能力提升培训,对新任职干部要开办“入门课”培训,对后备干部要进行强调发展方向的培训。此次培训为期3天,将重点围绕“战略、改革、节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9月19日,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2014年基建职工劳动(技能)竞赛收官。来自全省的1家建设管理单位、4家主力施工单位和14家地市供电公司的202名参赛选手先后完成业主项目部变电及线路管理、施工项目部变电及线路管理、变电二次接线、线路铁塔组立等竞赛项目。竞赛通过全员理论知识闭卷考试、工程现场实地检查分析、个人实际技能操作、团体协作配合安装等方式,考核了员工在工程现场查找缺陷、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方电网公司】9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第六期总部主管培训班落下帷幕,标志着今年历时半年多的总部主管轮训工作全部完成,共191名来自总部的主管先后参加了轮训。轮训班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总部主管角色认知、公文写作、高效沟通与呈现技巧等多门课程,帮助总部主管明确一个认知(即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总部机关工作人员)、强化两项能力(即公文写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提升一个水平(即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切实提高总部主管的岗位胜任能力。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9月22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科技力骨干人才二班在京举行,来自各所属单位共29位优秀科技创新骨干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集中面授培训涉及《科技创造力的养成》《TRIZ创新方法与应用》《知识管理》《创新管理》《航天科研项目进度管理实践》以及《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等科技创新类和科研管理类两大模块专业课程。集中面授培训结束后,学员还将按照年初制定的个人发展计划(IDP)实施完成相应的在岗实践活动。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9月22日至26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EAP专员培训开班,来自公司本部和各基层单位近8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EAP(Employyee Assistnce Program)直译为员工协助计划。它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和支撑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对员工提供各类专业指导,旨在协助解决员工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此次培训以拓宽EAP专员工作领域和知识视野为目的,旨在打造一支EAP项目骨干队伍。

【京能集团】9月23日,京能集团第三期值长培训班开班。来自集团所属10多家发电企业的共50多名值长、备用值长和优秀主值参加本次培训。此期培训班为期5天,将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和各厂优秀代表进行授课,并且对集团内现行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进行宣贯。本次培训内容涉及火力发电厂班组建设、精确调度、2个细则宣贯、25项反措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脱硫脱硝安全运行和旋转机械振动分析等。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9月24日至26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举办2014年继电保护技能竞赛,来自华能系统的14个代表队、62名选手参加了竞赛。竞赛共设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2个环节,实际操作环节包括保护装置故障排除及保护检验、写安全措施及实验报告3个组成部分,重点检验选手的继保设备检验和故障排除能力。经过激烈角逐,上安电厂马光磊、淮阴电厂周敏、南通电厂徐静获一等奖。

【中电投集团公司】9月26日,中电投集团公司2014年秋季企业管理培训班结业。本期企管班是遵循“分类、梯次、按需”的培训原则调整后的第二期集团公司部门主任级企业管理培训班,高培中心围绕“提升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促进科学决策”的培训目标对教学方案进行了全面优化,加强组织管理,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师资满意度、组织管理满意度、培训效果满意度以及综合满意度全面提升。

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范文6

论文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智能电网、绿色能源席卷全球,电力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电力不但要信息化还要智能化,电力企业将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有电力专业背景的人才,这给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会和挑战。结合电力大学的大电力特色,为培养智能电网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开展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智能电网急需的信息人才,需要开展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教学,首先要开设“电力信息化”课程。

一、我国电力信息化现状及智能电网的目标

电力信息化是指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各个环节应用全过程的统称。我国当今电力信息化现状是实施电力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包括电力工业规划、设计、施工、发电生产、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电网调度、供电营销、物资及管理等各个环节。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电力信息化的基础,各类电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电力信息化的核心。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是电力信息化的宗旨。智能电网将使电力信息化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智能电网是电力信息化的延续和飞跃。智能电网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变革融合在一起的产物。中国的智能电网目标是分三个阶段推进: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及各环节试点工作;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并自主可控;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分析我国电力信息化现状及智能电网的目标可见,各国探索智能电网建设的先行策略是信息技术应用。为实现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电力企业将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懂电力信息化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电力特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

面对电力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形势,特别是智能电网席卷全球,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在保有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创建特色,开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电力专业背景为辅的特色教学模式。2010年学校设立了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的教改项目,以实现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电力特色教学重点要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电力专业交叉点上,电力特色教学的先行策略是由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承担此重任。2010年学校将电力信息化课程列入433门核心课程中。修改后的2008版教学大纲中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不但要求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的内容不断优化,同时也要求对电力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的后行策略是在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改革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群建设,开设代表计算机技术和电力专业最新技术交叉点的“电力云平台”、“电力物联网技术”等课程,并将“电力信息化”、“电力云平台”及“电力物联网技术”三门课程纳入到一个课程群来建设。可见电力大学亟待探索并建立适合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

三、电力信息化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分析

1.电力信息化课程的特点

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涉及面广。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内容涵盖电力工业生产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电网调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课程内容包括发电企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变电站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配用电生产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电力信息安全技术及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等。

(2)技术先进前沿。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内容涵盖当今信息和电力领域的前沿技术、热点技术。如在讲解变电站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电力领域的热点技术IEC61850。在讲解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信息领域的热点技术SOA和电力领域的热点技术CIM及其在电力调度的应用。在讲解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当今信息和电力领域的前沿技术物联网、智能电网及云平台。

(3)与电力行业实际工程紧密结合。在讲解课程的各部分内容时紧密结合实际工程。如在讲解发电企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紧密结合发电企业的实际工程,如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火电站的DCS系统、发电厂?SIS系统、发电厂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等。

(4)多学科的交叉。电力信息化课程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背景知识的融合与交叉。在讲解课程的各部分内容时处处是多学科的交叉,如在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中涉及计算机的网络通讯技术,涉及控制领域的PLC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涉及水力发电特性专业背景知识等。

(5)电力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新内容,没有现成的教材。当今世界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非常迅速,如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开展广域全景分布式一体化的电网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制。在讲解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就必须补充这部分新技术。

2.电力信息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没有现成的教材,课程难度大,师资紧缺。从上述分析的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的特点可见,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及电力工程经验。

(2)课程内容与电力实际紧密结合,学生没有现场工程概念,又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生感觉课程难度大且抽象,学习兴趣不足。很多学生很想学好这门课,但他们中只了解信息技术,没有其他学科技术知识的积累。本课程开设在大三的第六学期,很多学生感觉困难后就放弃了,准备考研复习。

四、电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方法

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是综合应用课程,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改革是必要的,具体措施如下:

1.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发掘培养人才,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吸纳不同学科的拥有前沿的信息技术、丰富的电力背景和工程经验的老师进入团队,可以根据老师的特长安排讲解相应的章节。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可由若干老师共同完成。由于国内市场几乎没有相关专著和教材,已经组织讲课团队老师撰写并出版电力信息化教材。教材包含当今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最新技术并提供老师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的老师需要及时了解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最新动态的最新技术。除了合作项目途径外,老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合作、进修和交流。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没有现成的教材、课程难度大的问题。

2.补充课程中需要的其他学科知识

鉴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在学习电力信息化课程时先为学生补充必需的计算机控制与通讯基础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控制通道接口技术、PLC技术、串行通讯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工业以太网技术等。在学习电力信息化的具体相关内容时为学生铺垫必需的电力背景知识和工程背景内容,如讲解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时要先补充水力发电厂相关内容。通过利用一定的学时补充课程中需要的其他学科知识来降低学生课程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能快速全面地了解并掌握电力信息化技术。

3.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

由于没有现场工程概念,学生在学习电力信息化课程时会感觉抽象、难以理解,老师有必要与时俱进地将新的技术和理念引入课堂中。例如可以引入当今电力行业流行的先进仿真培训软件,比如三维变电站仿真培训软件,让学生在软件上仿真漫游变电站并模拟各种操作。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模拟接触电力工业现场,建立对电力工业现场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加强学生课后巩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消化和应用所学知识,可以将新的理念引入课堂中。借鉴西方本科教学及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本课程课后作业巩固环节可以尝试不同于常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每章的作业是查阅与本章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撰写提交小论文,期末每个学生制作PPT文件并开展讨论。

在学生课后巩固教学环节中老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指导本科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时,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查找到需要的优秀文献,如何充分利用校图书馆提供的优质库资源,然后指导学生如何读文献,如何写小论文。要求学生在每章节后阅读15篇以上相关文献资料并提交小论文。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小论文,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在下次写小论文时提醒学生注意。

4.实施案例教学

新的电力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与国内外电力发展紧密结合,既具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此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将理论与工程案例结合,实施案例教学。案例可以来源于实际经典案例,也可以来源于老师们的最新研究的相关成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如何将工程应用问题转化为计算机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IEC61850和CIM技术时,要剖析IEC61850和CIM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面向对象技术来建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