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教案范例6篇

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范文1

摘 要:《金瓶梅》最大限度地颠覆了封建文化,对主流文化与非主流的民间文化都有颠覆,它依据真实的生活颠覆虚假的宣传,它的文化颠覆有着时代的背景,但其大胆与深刻却超越了它的时代,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金瓶梅》在形式上借鉴了传统话本小说劝谏世俗的传统,好像是对封建文化的回护,然而在精神实质上它却最大限度地颠覆了当时的文化,不管是主流的还是民间的。在此之前,没有其他任何一部小说有这样强的文化颠覆和批判的性质。

明代中叶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忠孝节义,《金瓶梅》处处写到这些观念的虚假,主要人物都不讲求忠孝节义。

小说对“忠”的态度可概括为第六十四回刘内相的一段话:“你我如今出来在外做土官,那朝里事也不干咱们。俗语道,咱过了一日是一日,便塌了天,还有四个大汉。到明日,大宋江山管情被这些酸子弄坏了。王十九,咱们只吃酒!”明哲保身,专注于暂时享乐,这是真实而有普遍意义的观念。西门庆攀附上太师蔡京,但他丝毫没有“效忠”的想法,一方有难,各自保全。西门庆父母早亡,谈不上孝;潘金莲对潘姥姥也不孝;在小说的最后一回,守备府的李安听母亲的话,“是个孝顺的男子”,然而正是读者刚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却消失了。

《金瓶梅》中的女性多是放纵的,不重视“节”,这是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转型;西门庆与世家大族林太太的通奸,特别耐人寻味的,是作者把作乐场所放在招宣府的“节义堂”中,所谓“世代簪缨,先朝将相”的“节义堂”,是象征封建家族荣耀的神圣场所,但这里反做了林氏寻欢作乐的快活道场。这是对封建节义观念的绝妙讽刺。吴月娘倒是替西门庆守节,但读者总觉得她的守节没有价值,因为西门庆淫荡无度,也因为月娘的愚笨,她的守节不是因为她爱西门庆,而是因为她从始至终都不明了守节的原因。韩爱姐倒理解守节的原因,这个有着明显污点的女子,先嫁了翟管家,又卖身风尘,但当她爱上了陈经济,就割发毁目,至死不渝。她不是为了观念而守节,作者写她也不是为了宣扬什么,而是表现一个真实的生命存在。西门庆十兄弟“结义”全没有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忠诚。卜志道死了,补人花子虚;花子虚死了,补入贲四。这里没有“同生同死”的誓言。应伯爵等人不过是混点吃喝;西门庆则是谋占花子虚的妻财,致使其人亡家破,这对当时被吹捧得沸沸扬扬的英雄结义真不啻巨大的反讽。在高调歌颂男子义气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之后,《金瓶梅》无情地刻画出现实人生中一班称兄道弟的男子是怎样背信弃义的,对以往理想化的英雄传奇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颠覆。

以诗词为中心的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侧重表达儒家温柔典雅的美学境界。《金瓶梅》行文中虽然不乏诗词的点缀,但那是作品借助的外部表象,在其精神实质中它已将诗性解构得荡然无存。这种意识深处的悄然蜕变,宣告的是文学与文人审美的疏离。诗歌不再是话语权的象征,而变为“戏仿”的工具,越来越浓重的世俗氛围弥漫开来。例如,打秋千、思妇、下棋、赏雪都是古典诗词中常常歌咏的内容,而《金瓶梅》中的打秋千者却是一群俗妇荡妇,陈经济为丈母娘们推秋千,显出一种恶俗的色情;思妇思念的是奸夫;美人下棋是要赌钱的,输的拿出钱来买猪头吃。诗词中美的境界完全没有了。

在传统的美学境界中,踏雪寻梅是极富文人情调的高雅活动。小说曾重点展示了西门庆两次雪中逛妓院,这两次活动有意颠覆孟浩然的踏雪访梅。其中,前一次通过人物语言直接点明寓意。踏雪寻梅变成找寻妓女,这与其说是批判了西门庆等人的庸俗无耻,不如说是以市井生活的原貌构成对雅文化的颠覆。倘若李桂姐对西门庆一往情深,这幕场景或许还有几分雅致。然而,彻底的反讽意味在于,她正躲在屋里陪另一嫖客喝酒。通过打破庄严的戏拟,踏雪寻梅被暗换为踏雪买春,饱受奚落和嘲讽的雅文化,被消解殆尽。蔡状元路过西门庆家,曾赋诗一首:“不到君家半载余,轩中文物尚依稀:雨过书童开药圃,风回仙子步花台。饮将醉处钟何急,诗到成时漏更催。此去又添新怅望,不知何日是重来?”单看这首诗,放入唐宋诗集中并不算差,然而在《金瓶梅》的叙事语境下,这层斯文仿佛被戳穿的皇帝新装一样尴尬:风雨何在?药圃何有?仙子原是妓女,重来却并不还钱?蔡状元为董娇儿的扇子题诗,诗的最后一句“邂逅相逢天未晚,紫薇郎对紫薇花”生吞活剥了白居易的诗,而白是真正的紫薇郎对着紫薇花,蔡状元却是对着一个号为薇仙的妓女!在诗的传统意象下面,掩藏着一个多么虚假的世界!晚清《老残游记》对诗的虚伪也有揭露,但似乎还不如《金瓶梅》犀利深刻。《金瓶梅》“褫其华衮,还其本象”,把诗词中大量存在的骗人伎俩不动声色地展露出来,颇具黑色幽默的技巧。

《金瓶梅》不仅对主流文化痛下针砭,对某些自欺欺人的民间文化也毫不留情,它像鲁迅一样冷峻地解剖社会,不放过任何虚假。

清官信仰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一大特色,千百年来老百姓对清官乐此不疲的期盼、传颂使得这种信仰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包拯、海瑞等著名清官的名字即使三尺之童也耳熟能详。作为反映社会普通民众心理的一面镜子,宋元时期清官文学(包括公案小说、话本、杂剧等)比比皆是。但《金瓶梅》中的清官如审武松的陈文昭府尹、审花子虚的杨府尹,都“极是个清廉官”,但见了蔡太师的书信也无可奈何,让人哀叹即使清廉的官也是体制中人,无法摆脱封建体制固有的弊端。审理来旺儿的当案孔目阴骘,“极是个仁慈正直之士”,“再三不肯做文书送问,与提刑官抵面相讲。两位提刑官以此掣肘难行,延挨了几日,人情两尽,只把他当厅责了四十,论个递解原籍徐州为民。”作者没有给予官员夸张的描写,只是让人们感到他们所谓的清廉也只是不肆意作恶罢了,对上级的指示他们同样绝对不敢违抗的,这种形象一改往昔民间故事中铁面清官据理抗上、无所不能的样子,给予世人更清醒更现实的展示。小说第四十八回也写到清官的糊涂,狄斯彬“为人刚方不要钱,问事糊涂”,人称“狄混”,则清官也不一定是好官,清代高鹗《老残游记》“首揭清官之恶”,其实《金瓶梅》中已经出现这种原型了。

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的推行,状元近乎成为一种崇拜,元明戏曲中,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只要主人公中了状元,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而实际,若状元出身寒微,仕途也是长路漫漫,有许多屈居下僚,郁郁终身。《金瓶梅》的蔡状元“投在蔡京门下,做了假子”,他缺少回乡的路费,到西门庆家打秋风,已经让人不堪;更有甚者,他在西门庆家惺惺作态,假作斯文,把西门庆比作王羲之,简直令人作呕了。刚刚改变阶级身份的蔡蕴已经全然没有质朴正直的下层品质,暗受贿赂时的老练证明新科状元也不会给人间主持正义,这一个快速历练成型的蔡蕴形象把民间的状元偶像打得粉碎。

善恶报应是民间的重要信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简直成了善男信女的人生信条。《尚书·汤浩》云: “天道福善祸淫”;《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云:“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金瓶梅》对此倒不全盘否定,在某些地方它也讲报应,比如李瓶儿;在有的地方却不讲报应,王六儿与小叔旧有奸情,后来不但没有受到报应,反而得以在韩道国死后小叔配嫂,并且继承了王六儿另一情夫何官人的财产,安稳度过余生。按照“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因果报应说,怎么也难以解释他们的结局。宋惠莲被逼上吊自杀后,宋的父亲要上诉,被“当庭一夹二十大板,打得顺腿淋漓鲜血”,“不上几日,呜呼哀哉死了”,宋氏一家就这样不声不响地消失了!陈经济放荡无行,却有一个为他痴情守节的韩爱姐在;武大被害,武二为他报仇;王六儿与小叔通奸,韩道国却为他开脱;作者无心给予读者报应的说教,它展现给读者的,是现实社会的复杂与偶然,是多元化生存方式并存,而非单纯的“因果报应,毫厘不爽”。在此意义上,《金瓶梅》的文化颠覆与反省是并存的。

《金瓶梅》并非作者独出心裁的产物,它对文化的颠覆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社会的、文化的原因。明代从万历到天启的半个世纪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转折点,就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来说,万历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万历以后,被日益勃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赶上并超过。就明代历史说,万历年间是明王朝经过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守成局面后走向彻底衰落、腐朽和灭亡的时期,此一时期,动荡与繁荣、死亡与新生并存交替:社会崇尚金钱、崇尚奢侈、鄙视道德,家庭亲缘关系趋于淡薄,等级秩序发生动摇,人们的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价值观念都可能被怀疑、被重新审视:

世之人有不求富贵利达者乎?有衣食已足,不愿赢余者乎?有素位自守,不希进取者乎?有不贪生畏死,择利避害者乎?有不喜谀恶谤,党同伐异者乎?有不上人求胜,悦不若己者乎?有不媚神谄鬼。禁忌求福者乎?有不卜筮堪舆,行无顾虑者乎?有天性孝友,不私妻孥者乎?有见钱不吝,见色不迷者乎?有一于此,足以称善士矣,我未之见也。

曾经被宋明理学家所否定、所压制、所要消灭的种种个人私欲,这时候被认为是正常人所共有的,人的主体意识觉醒了,人性得到了部分恢复。当社会从稳定的农业时代向商业与工业时代演进时,旧的生活方式被逐渐抛弃,新的观念伴随着新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建立,这些必然影响到人们对文化的选择。

汉唐以来,正统文学通过话语符号的选择,确立了属于主流意识和精英文化的规范与理念,并依赖语意的反复强化和扩张来建构正统的人文理想与美学旨趣,这种理想与旨趣由于它自身的封闭性或者说是标的性而变得日益虚假——第一个咏赏雪景的也许是出自情感的真诚,而其后的一批赏雪诗就不无虚假了。金钱物欲的澎湃、市民诉求的加强,鼓动了一个颠覆主流意识、解构正统文化的时代,市民大众期待在阅读中看到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久被压抑的属于自己的文化系统。

《金瓶梅》不失时机地提供了这样一个文本,《金瓶梅》中文化元素的蜕变导致文化自身的解构,它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文化框架,注重用世俗化大众化的眼光,无所顾忌地表现人性及人生的本原面貌。不惜把某些见不得人的卑微也展示出来,用语浅白直率,不避粗秽。作者是通过戏拟精英文化之话语符号的语境和场景,使置身其中的话语意义逆转而背离原有的文化背景走向市民文化的怀抱来完成这种解构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金瓶梅》的里程碑意义并不在于文人独立创作的开启,也不在于表面上美学旨趣的化丑为美,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文化颠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理性化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一直被哲学家视为实现人生目的的重要途径;中国中世纪的人们一直认为儒家经典是世之圭臬,社会不够完美不是儒家文化不对,而是儒家文化未得到认真的实施。但在《金瓶梅》看来,世界与人生本来就没有恒定不变的本体,没有绝对正确的价值和意义,理想观念只不过是个人性的感知与体验而已,形而上的思维方式遭到了贬弃。

这种文化反思与颠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商业文明的发展导致人们对农业文明的不满,对一统化规则以及世界一元本体的怀疑,这自然有利于破除迷信与盲从,有利于激活创新意识与变革意识,有利于更高程度地实现人性的解放,但在当时条件下,作品这种对正统文化和主流话语的颠覆过于强烈,不仅统治者对它深恶痛绝,禁止它的刊刻流传;就是下层人士也对它存有敌视情绪,深恐误人子弟。这样《金瓶梅》反而不利于文化的更新与进步。

《金瓶梅》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文化的同时,却又放弃了重建文化的努力,它给不出关于这个世界的更新的意义,这又会导致人们文化选择上的无所适从,主体性社会价值放弃,本能主义就会放纵。在社会层面上,否定一切贪官,清官会成为无政府主义;在个人层面上,人会走向醉生梦死的混沌状态。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构成着对人类的天性的某种程度的束缚与压抑,同时却也是人类作为整体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这种保障同样使个体存在成为可能,当这种保障的屏障消除后,人类面对生存将更加危险。人类不仅仅要破坏一种不合理的价值体系,同时也应该建立一种更合理的价值体系来继续人类的进程,从文学层面上来看,那种反审美的绝望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人类是能动的生命性存在,文学的文化思考正是引领人们走进新的生存状态的前锋。

文化选择必然会影响文学的走向。西方从文艺复兴到古典主义到启蒙主义到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一条不断颠覆纠正前者的道路;明中期,当中国的传统文学还在为怎样复古而热烈讨论的时候,《金瓶梅》超越了他们;虽然,书中的重新托生、朝代更迭与皈依佛教等方法仍然难以解决文化的困境(这些是时代的局限)——但在那个时代,出现这样一部极富文化颠覆性的、有着浓厚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巨著,是让人惊讶的,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金瓶梅》颠覆了也超越了它的时代。

梅节校点:《金瓶梅词话》,香港启文书局,1993年版。

孔安国:《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991年版。

卢守助:《晏子春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踏雪寻梅教案范文2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选自《唐诗选》)

菩萨蛮

张元干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选自《唐宋词选注》)

诗词包

卢梅坡是南宋诗人。《雪梅》是诗人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在比较中写出了“梅”“雪”各自的不同特色,并作出了中肯评价。虽然遣词平实如话,却胜在富含哲理意蕴,为此类型诗歌的佳作之一。

这首诗有两大特色,一是情趣,二是理趣。白雪和梅花都是冬天的象征,也是报春的使者,诗人巧妙地把两者拟人化,正面交锋,毫不相让,梅花在冬末春初适时开放,暗香浮动,不畏严寒,预示着春天很快就要到来;而白雪纷纷扬扬,覆盖大地,所谓“瑞雪兆丰年”,也意味着春天在不远处等着。一“争”一“降”,赋予了雪与梅神态和动感,饶有趣味。诗人化身为一个裁判,认为双方各有道理,难以权衡,以至于这篇评判文章迟迟不能下笔,只得枯坐案头,一再思量。一动一静之间,好似一出热闹的情景剧,引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如果说前两联妙在构思精巧的话,后两联就胜在理趣盎然。诗人没有直白地点出谁高谁低,却剑走偏锋,借无法评价高低来互衬对方的优势,最终得出结论:梅花须逊礼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扑鼻清香。这两句看似信口咏来,其实遣词用意大有讲究。一个“逊”,一个“输”,恰到好处地指出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三分”和“一段”这两个数量词彰显了色彩和感觉给人的冲击力,“白”和“香”点明了二者的特点,色香各异,不可等量观之,真正表达了诗人态度的是“须”和“却”这两个字,字面上看是放大了各自的弱点,实质上突出了雪的洁白和梅的馨香,满纸都是溢美之意。这首诗也告诉后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我们不要片面地去看问题,而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雪和梅,本就是缺一不可的冬日美景,一起预示着春日的开始。雪落梅开,踏雪寻梅,共同构成了人生的一大乐事。读完全诗,静赏白雪,轻嗅梅香,感悟事理,如此良辰美景,真不知今夕何年了。

张元干,字仲宗,别号芦川居士,《四库全书总目》曾这样形容他的作品:“其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他早年的词作风格清新婉丽,南渡以后以书写爱国心志的作品闻名,转向豪放、悲壮一派。这篇词作写于他晚年时期,在表达了春光易逝的复杂心情之外,也反映了作者虽然年事已高,但豪气不减当年的旷达精神。

在原词中有一段小序,“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提笔一挥,似是偶然为之,可正是这自然随性的一个举动,才能充分显示词人真实的胸襟情怀。首联起句平常,“春来春去催人老”,直白地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内心感触。迎来送往的每个春天里,时光如水漫过年轮,年轻人也许并不在意,但对一个垂暮老人而言,就有了别样情愫。翻开宋朝词作,以伤春感怀为意的词作是非常普遍的,其内容不外乎痴男怨女、春残花落、离情别意等等。张元干却一反常态,鲜见地提出了与少年郎争春光不服老的豪迈气概。少年醉后可以疏狂不羁,白髭老者偶尔一露峥嵘又何妨,白发簪花,起舞放歌,把酒言欢,美景尽入眼底,怀着这份开朗豁达的胸襟,才算不辜负这风情无边的大好春光。“醉后少年狂”一句,借用了苏轼的《江城子》中“老夫聊发少年狂”这一句,深得其中旨趣,“管领风光处”则暗合了白居易《早春晚归》中“金谷风光依旧在,无人管领石家春”的诗意,这两处典故化用得恰到好处,颇见功力。

踏雪寻梅教案范文3

艾琳,是一名善良的小学生,十分的讨人喜欢。此时,她正在草地上播种“五彩花”但是,这是一种难养的植物,但她十分的自信,她小心翼翼地挖洞,放豆,填土,浇水,认为以她的精心照料一定可以让五彩花长成参天大树。就在她播种了没一会儿,天上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声音:“呵呵,天真的孩子呀,你以为就凭你一个人能让它长成大树吗?你还是听我的吧!我能帮助你!”艾琳半信半疑,便对天大喊:“好吧!您告诉我怎么做!”天空中又回荡起了一阵声音:“好。我会朝东方扔一颗“自然之星”,你只要把自然之星拿来,放在小苗上,它就会永不枯萎!”话音刚落,一望无际的蔚蓝天空上就划过了一道流星,以光速向东方飞去。

艾琳急忙向爸爸妈妈告别,便踏上了“追星之路”。她不停地向东飞跑,几乎用出了刘翔百米冲刺的速度。不一会儿,她跑累了,就坐在草地上看书;饿了,就吃点野果;晚上了,就躺在软绵绵的草地上睡觉。从此,她就一直过着风餐露宿的苦难生活,尽管十分的苦,没有别人的呵护,只能自力更生,但她为了自己爱得如醉如痴的五彩花,便不怕困难地挺过了一天又一天。

一天她来到了一座“猎户村庄”,村里到处都是野蛮的猎人。她想快点离开这个地方,可是,她却在村子里迷路了!她到处打听流星的下落,却毫无问津。就在她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位名叫卡夫特的法国猎人说:“昨天我在打猎回来时,看见了一颗流星,但我是不会告诉你它往哪儿飞了,除非你帮我干活,把我刚捕来的梅花鹿给杀了!”艾琳此时此刻心里忐忑不安,到底是要路,还是要命?迟疑了一会儿,她猛地解开鹿绳,抱起梅花鹿大叫“:我不会为了一己私欲,而扼杀了一条无辜的性命!”说着,便扔了鹿刀,带着梅花鹿往外跑,用尽了全身力气。因为她知道,她已经成了村里的“头号通缉犯”。不一会儿,她安全了,来到了火山边。

艾琳与梅花鹿刚来到火山边,火山就响起了一阵惊天动地的轰隆声,她直冒冷汗—火山爆发了!她急忙骑上了梅花鹿急速狂奔,但还是被滚滚溶岩逼到了悬崖边。这时,梅花鹿突然说话了:“艾琳,感谢你救了我,流星其实就在前方不远,记住,我永远是你的好朋友!”说着,就把艾琳用力甩到了山对面,自己却被困在了火山边。此时,火焰越来越大。她的脑海中不停浮现着一个欲望,一定要救梅花鹿。她便去请教当地最德高望重的智慧老人—罗伯斯爷爷,寻找“救鹿奇方”。与罗伯斯爷爷对话时她的态度十分诚恳,眼里闪着泪光。老人被她的爱鹿之心打动了,告诉了她最有效的方法“用坚实的竹篮接住梅花鹿”。

不一会儿,梅花鹿得救了,艾琳骑上了它,回到了五彩花旁,把“自然之星”用木棍挑到了奄奄一息,枝叶枯黄的五彩花树上。顿时,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争奇斗艳,五彩缤纷。

踏雪寻梅教案范文4

[关键词]马家面人艺术特色文化内涵

面人在民间美术中也称面塑或“捏面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传统民间美术。四川阆中马家面人传承人马彬自幼随父(马帮席)学习家传面人技艺,并在阆中设摊制作、销售。现今阆中仅马氏一家从事该项民间美术,其技艺属个人工艺,由于传承时间较短,并未形成严格的技艺传承规则。马家所售面人以案头陈设式为主,分为传统题材和现代题材两种造型。传统题材的造型以古典人物为主,相对复杂,做工考究,耗时较多,也是其作品艺术特色所在和本文探析对象。现代题材的造型多为人物肖像、花草、卡通人物、饰品等,造型简洁夸张,耗时较少,易于制作,且带有表演性质,是为旅游而开发的新题材。

一、雅致文气的取材

从三国孔明征伐南蛮以面制成人头和牲畜祭江拜神的传说,到南宋《东京梦华录》中“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的记载,我们可得知最初制作面人的目的有二,即祭祀与食用。因其目的不同,面塑的门类繁多,造型又各有差异。马家面人在整体风格上是观赏性大于实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作为食物或民俗活动载体的功能性相对较弱。一般民间美术受农耕文化影响,在选题及审美上偏向以表现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为主的民俗生活题材,如老头、渔翁、孙猴儿、猪八戒等较为喜庆的人物形象就是清末民初时期面人的主要题材。而马家面人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来自神话、小说、戏剧等故事,通过其代表服饰、特殊场景、情节动作等强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借由人物广泛的认知性让人一目了然。据目前收集到的马家面人的相关资料显示,马家面人中表现传统人物题材的有:观音罗汉、福禄寿喜、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状元及第(文、武)、四大美人、麻姑拜寿、踏雪寻梅、三国人物、红楼梦人物等。总体上讲,马家面人在选题及审美上更偏向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修身齐家的传统儒家思想和表现市民文艺戏剧精神的美术形象,充满了文人意趣。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清初,阆中曾为四川临时省会达十余年。据史料记载,阆中历史上曾出过四十多名进士,文风炽盛。流传百年的文人旨趣,对民众产生了深刻的心理影响并得到认同。作为体认市民审美习惯的马家面人,在其创作之初就具有了雅致文气的特点。

二、动静相宜的造型

马家面人中的传统人物造型分三类:男性人物、女性人物和佛教人物。其中男性形象内容比较单一且造型模式固定;而女性形象更为丰富,动静相宜,是其文静雅丽风格的突出代表。在目前收集到的马家面人作品中,其早期作品(马邦席早中期作品),肌体比例相对协调,头身比例为1∶4,基本遵循传统面塑口诀中的五头身。而随时间的推移,人物身体比例逐渐拉长,到后期作品(其子马彬作品)中,头身比例已渐增为1∶7。以仕女造型为例,其人物造型,着重刻画人物头部,面部为弯眉细目,绣口通鼻,头饰及衣物造型类明清仕女造型,梳髻;颈部以下躯干的整体塑造相对固定,削肩修体,两肩较窄,双臂与躯干紧连,仅双手与躯干分离,一般置于腰侧或抱于前胸;普遍着交领衣、长裙,腿部造型隐于衣纹之中,或露鞋尖。整体秀骨清象,极具观赏性。马家面人的仕女造型无论神情还是服饰极少有重复。因面塑材料的特殊性,马家面人的手和腰部基本上无动势,身躯呈垂直状,姿致闲逸,神态安怡,除特定穿裘衣仕女造型(如踏雪寻梅)外,均饰有彩带。仕女造型的彩带以腰部为界,向上脱离身体,飘于半空;向下贴近裙摆,散于地面,为宁静的人物形象平添一分飞动之美。在中国传统社会,女性形象一直是文人思想的精神载体,是文人士大夫抒发精神理想的对象。这种理想化不仅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或审美认识,更具社会性。马家面人造型虽无大开大合,但动静相宜,且无情绪淡漠感伤之色。其仕女形象中独特的彩带装饰,不仅营造“飘飘凌云”的意象情境,更是对女性美的高度赞颂和对女性精神的理想塑造。

三、古朴沉稳的色彩

马家面人的色彩是在民间美术“五彩”的基础上,结合“面”这一原材料的特殊性,而创造出来的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表现“。五彩”即青、赤、黄、白、黑五色。中国传统文化以五色为正色,认为: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种色彩观构成了中国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完整的色彩体系,具有思维的逻辑性和广泛的认知性。通常,民间美术用色喜艳丽、浓烈、鲜明,绝大多数设色以表达吉利祥瑞的观念为主,而马家面人的设色在此基础上更显古朴沉稳。马家面人中的敷色分为两类,一是染色面团材料,二是彩绘颜料材料。人物造型中的头、脸、发、手、衣裙、饰品多用染色面团制作,仅领口、袖口、裙摆和甲胄施以彩绘线条以作点缀。在一些特定题材中,由于色彩与人物之间的认知有关,所以色彩表现相对固定,如红袍的状元、绿袍的关公等;但在另一些人物造型中,色彩搭配则相对自由,可以根据实际材料的使用情况,做出不同的衣裳样式和色彩搭配,如踏雪寻梅、黛玉葬花等。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色彩虽以鲜艳、明快为主调,但在五行色彩的基础上,有时也会出现较为个性化的色彩表现,甚至倾向于文人绘画的色彩感觉。马家面人的着色有明显的文人画特点,这与其取材有内在的关系。其题材源于明清小说和戏曲的人物形象,如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这就自然地、无意识地避开了以神仙鬼怪为主的《西游记《》水浒《》封神演义》等为创作蓝本夸张怪诞的形象。显然,阆中马家面人中的人物形象造型既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的积淀,也源于市民意识和世俗趣味的渗透。而其制作过程中对审美功能的关注和制作技巧的考究,使马家面人这一民间艺术逐渐雅化,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貌。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师范大学校基金一般项目“阆中马家面人仕女图像研究”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朝闻.中国美术史清代卷(上).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

踏雪寻梅教案范文5

一、正确理解,懂得创造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正确理解音乐教学中创造的含义。一般意义上的创造是广义的,泛指一一切具有创造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比如:自由创编歌词、小组合作创编音乐节奏、自制打击乐器等。这种活动重过程不重结果,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创造的结果也许很幼稚,甚至不规范,但学生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个创造过程中,就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一次创造的经历。教学中,要遵循思维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懂得创造,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局限于某种形式,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要走出专业创造的误区,打破创造的神秘感,把创造意识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

二、营造氛围,敢于创造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消除畏难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而创造意识是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达心中情感及对音乐的理解思维。可以通过音乐教学的多样化,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如在欣赏《野蜂飞舞》这首曲子时,先让学生反复倾听,展开想象,不要对他们提出过于专业的问题而使他们产生紧张心理,不要对他们的想象力加以限制,而要鼓励、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音乐的气氛中寻找感觉,自由想象。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力超乎寻常,真可谓是丰富多彩:有的说仿佛魔鬼来了,有的说听了觉得很紧张,也有的说是好像很多野蜂在团团飞等等。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让学生试着从音乐的要素如节奏、速度等方面去寻找答案,从而创造性地理解乐曲的表现手段。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情感激励,促进创造

积极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要多渠道、全方位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的内在动因,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情感主线,力求做到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精妙的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感受音乐的真谛。比如,教学《保卫黄河》时,教师先用生动、深沉的语言,描绘出国难深重、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历史背景,然后以《保卫黄河》为背景音乐配乐朗诵,同时,用多媒体反映那个时期的国情画面,从听觉、视觉上刺激学生。配合着《保卫黄河》那雄浑苍健、慷慨激昂的音乐,学生的心中自然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情感。学生再遇到类似题材的革命歌曲时,能创造性地把握歌曲内容,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

四、因势利导,即兴创造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育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回顾以往我们不难看到,那些五六岁甚至两三岁的儿童,只要你播放音乐,他(她)立即会手舞足蹈起来,边玩边哼自己的调调而不需要你教。即兴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这是他们心灵的直露和表白。然而随着他们在社会、在成人为他们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却渐渐地把这种巨大潜能给压抑了、给扼杀了,到十一二岁的时候,让他们随意跟着音乐跳舞,或随便唱些什么,他们便会不安,不知如何开口,即兴对他们已经成为陌生。而到了中学、大学,书念得越多,就越远离这种人类最本能、最自然的东西。学生的创造潜能被扼杀,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哀。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探索式的学习在音乐方面就是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为起点的教学方式。如听音乐即兴编一个小故事,给乐曲即兴起一个名字,或跟着音乐即兴舞蹈或表演等。如在教学《柳树姑娘》时,让学生聆听范唱时,可即兴加上表现柳树长叶子的动作。在教学《踏雪寻梅》时,让学生即兴根据音乐编一个故事,或画一幅踏雪寻梅图等。在教学《狮王进行曲》时,让学生听音乐即兴起名字等等。

五、留有余地,提升创造力

音乐教学活动要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首先是教材的整合利用,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的可创造部分,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补充一些具备可创造余地的教材,以此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创造空间。比如,低年级唱歌教学中,对于那些歌词形象、节奏鲜明、富有动作感的歌曲,如《郊游》《不倒翁》等,可以引导小朋友展开一定的想象,为歌曲编出生动形象的动作。这样,孩子们往往兴趣盎然,编得千姿百态。

踏雪寻梅教案范文6

艳惊网络:美女作家垂钓白马王子

2009年1月16日,尤展铭浏览一家知名交友网站时被一个征婚美女资料吸引住了,顿时双眼一亮。

现年38岁的尤展铭是北京市一家跨国集团的翻译官。几年前与妻子离异后,他跟随老总经常奔赴世界各国进行商业谈判,四海漂泊的尤展铭特别渴望成个家。于是,他在某知名交友网站登记注册,睁大眼睛物色未来新娘。

这天晚上,尤展铭像往常一样快速浏览着征婚信息,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一个名叫任英梅的女士照片上。只见此女容貌俏丽,五官精致,看上去气质高雅。当看到任英梅的择偶条件时,尤展铭的心却凉了半截。因为,此女对男士的身高、学历和经济基础的要求都非常高。就在尤展铭准备打退堂鼓时,他不经间又看到任英梅奇特的征婚签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本小姐31岁,不差男人,缺的只是一个有勇气、有实力、有缘分的夫君。”

尤展铭觉得自己是个见过大世面的男人,他打算会一会这个很牛的征婚女,于是就给任英梅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期望与任英梅通过QQ聊天增进了解。

两天后,尤展铭收到任英梅的回信,令他颇感意外。任英梅说:“咱俩都是成熟男女,用不着像少男少女那样隔靴搔痒。如果阁下有诚意,见面详聊岂不是更直观?”任英梅没将约会的地点选在咖啡厅或酒吧,而是定在她的住宅。

“真是一位奇特的女士!”尤展铭在赴约前忍不住在脑海中勾画着任英梅的形象,见面后尤展铭很快发现,任英梅不是什么“剩女”,而是“优女”。

任英梅的闺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某高档住宅小区,是一套面积达180平方米的复式住宅,价值超过200多万元。尤展铭那晚敲开房门后,任英梅对他一见如故。她穿着时尚,香唇含笑,带着尤展铭到各个房间参观。只见宽敞明亮的客厅装饰得灯壁辉煌,卧室布置得温馨浪漫,厨房设计得像艺术间。当进入书房时,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图书令尤展铭感到非常惊讶。

“房子装修是我亲自设计的,图书是我亲笔著作的。”任英梅一边步态轻盈,一边神情悠然地跟尤展铭拉家常。

“天啊!原来任小姐是一位著作等身的美女作家!”尤展铭数了一下书架上,署名任英梅的图书竟达26本。

“准确地说,我是一位出版商。”直到这时,任英梅才吐露了自己的身份:她是北京一家出版公司的总经理,公司成立两年来出版了100多套图书,任英梅本人亲自撰写和编著及编译了26本畅销书,这一文化界的奇迹令尤展铭十分惊讶。

更令尤展铭称奇的是,听说他是一位翻译官,任英梅用流利的英语、俄语和韩语等三国语言跟其交谈,让“相亲”变成了文化交流。

第一次约会结束后,尤展铭恍若在梦里。任英梅曲线玲珑的身材在他脑海里晃动,温声软语在他耳边萦绕。任英梅的美貌、才学、气质、涵养与事业,所有的一切都拨动着尤展铭这位翻译官的心弦。

此后,尤展铭发起了凌厉的爱情攻势。令他受宠若惊的是,任英梅的眸子里也秋波荡漾。相识不到一个月,两人便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

后,尤展铭提出给恋人购买高档手机、笔记本电脑和金银首饰,被任英梅婉言谢绝:“我只接受未婚夫的馈赠,从不接受男朋友的礼物。”

尤展铭觉得,这位特立独行的美女作家将来一定是个居家过日子的女人,因此更加珍惜这段情缘。为了尽快从男友升格成“未婚夫”,尤展铭将任英梅带回其父母家认亲。离异的儿子带回一个拥有香车豪宅的美女作家“准儿媳”,尤母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场送给任英梅一个10000元红包作为见面礼。

拜见过尤展铭的家人后,任英梅与男友的关系有了更深的发展,两人开始在任英梅的家中同居。两人出双入对,一起逛街买菜,以“老公”、“老婆”相称,宛如一对恩爱夫妻。

剥落画皮:5个未婚夫全部傻了眼

尤展铭跟任英梅商定,2010年春节踏上婚姻红地毯,争取在虎年生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取名就叫“小虎”。两人还商定,将任英梅的住宅作为婚后洞房。

为了防止夫婚夫在外面泡妞乱花钱,任英梅还将尤展铭兜里的4万元私房钱搜走:“这笔钱暂时存入我的银行卡里,权当作咱俩婚后的共同生活基金吧。”

2009年12月5日,尤展铭按计划拟到新加坡出差。这天中午,他约任英梅吃饭为自己饯行,任英梅的手机却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就在这时,尤展铭接到一个莫名电话:“我是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区分局的警察,请你速到分局刑警支队协助调查一宗诈骗案件。”

尤展铭一头雾水,自己从未上当受骗,怎么会卷入“诈骗”案中呢?当他来到刑警支队后,顿时目瞪口呆!只见未婚妻任英梅双手被戴上冰凉手铐,一脸委屈与迷茫。

“任英梅网恋骗了你6万元钱,你可能还蒙在鼓里吧?”一名刑警要给尤展铭做笔录,尤展铭一时急得说话都结巴了:“这是……一个……误会。我跟英梅的结婚请柬都写好了,怎么可能是……是骗局?”

“问题是,任英梅的未婚夫不止你一个。”刑警将一份调查笔录递给尤展铭。尤展铭还没看完,嘴巴早已张成了大大的“O”型。

这是一份报案登记材料。报案人名叫巴笙,是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的证券部经理。笔录显示:巴笙与任英梅于2009年夏天在网上邂逅,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同居两个月。其间,任英梅以同样理由,向巴笙索要“深造费”和“共同生活基金”共计7万元。两人将婚礼也订在2010春节,并且还拍摄了一组亲昵浪漫的婚纱照……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尤展铭浑身颤栗,双眼逼视着任英梅。

“不用她解释,让另外一个男人回答吧。”刑警又将另一份调查笔录递给尤展铭。

这份笔录的当事人名叫季韦昌,是首都一位高校的中文系教授。季教授跟妻子离婚官司一审判决后,便迫不及待地上网寻找意中人,不偏不倚被美女作家钓到手。

季韦昌与任英梅同居一段时间后,美女作家珠胎暗结,季教授的头都大了!原来,一审虽然判决准许季韦昌跟妻子离婚,但其妻子不服提出上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季韦昌一审离婚判决还没有生效,说白了他此时仍是有妇之夫。因此,他跪求任英梅紧急流产。任英梅看上去通情达理,不过在走上手术台之前索要8万元的“堕胎费”……

季教授的笔录令尤展铭天旋地转,奇耻大辱还不止这几单。此后,又有两位男士跳出来指证,他们也是任英梅的“未婚夫”,而且也同时发展到谈婚论嫁阶段……

美女作家同时与5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士谈婚论嫁,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索要“深造费”、“共同生活基金”和“堕胎费”共计33万元。

梦断“程序”:姐只是一个美丽传说

身陷囹圄后,任英梅对自己的作案动机一直闪烁其辞。随着警方的审讯深入展开,任英梅最终还是交待了前因后果,令警方深感意外。原来,这是一个“山寨版”美女:假乳、假臀、假面孔……从头到脚都是刀刀见血雕刻出来的人造美女。

任英梅出生于北京市一个富足的家庭。从首都一所知名高校本科毕业后,加盟了一家大公司担任策划部经理。由于其文笔优美,点子新,很快在业界脱颖而出。

虽然在事业上做得风生水起,但任英梅在情场上始终挪腾不开。原来,任英梅才高八斗却相貌平平,在恋爱中屡屡受挫,成为“剩女”的任英梅开始有些恐慌。为了增加爱情法码,任英梅双管齐下,一方面购买豪宅,一方面报考北京市第二外语学院应用翻译专业在职研究生。她认为女人有财又有才后,可以弥补相貌不足,增大魅力系数。

然而,文化内涵和经济基础并没有吸引来“真命天子”,这让任英梅很沮丧。她似乎悟出了婚姻市场上的真谛:男人看重的是女人的“姿本”而非“资本”。

2007年秋,任英梅第一次赴韩国对面部进行整容。回国后,看着镜子里自己从丑小鸭变成了天使面孔,她马上在网上招附马,很快与一个网名叫“龙飞侠客”的帅哥擦出了火花。两人同居半年后,任英梅怀孕,此时34岁的任英梅渴望做个幸福的妈妈。就在她憧憬着头披婚纱奉子成婚时,“龙飞侠客”卷走了她的10万元存款,从此人间蒸发了。

任英梅含泪打掉了胎儿。这次网络征婚打击最大的不是身心与感情受挫,而是自信心萎缩。因为“龙飞侠客”在分手留言中写道:“你虽然脸蛋漂亮,但却是个太平公主。”

为了彻底“脱胎换骨”,任英梅后来又去了两趟韩国,参照韩国女星三围比例标准,抽去腹部、腰部和腿部的脂肪,并对臀部塑形。

想着自己4次赴韩国整容花去了近20万元,看着镜子里自己化蛹为蝶,任英梅的自信从天而降。

2008年12月底,任英梅最后一搏,再次将照片和资料传上网。为了增大成功系数,她还将年龄缩水了5岁。工夫不负有心人,雕刻出来的人造美女一出笼,便艳惊网络,无数帅哥趋之若骛,令任英梅眼花缭乱。

此时的任英梅冒出了一个奇特的念头:为了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恋爱效率,任英梅革新恋爱“程序”,同时跟多位候选人拍拖,用一年时间实现新娘梦。

于是,尤展铭等5名“候选人”成了美女作家恋爱“程序”的试验品。任英梅还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向每位男友收取“共同生活基金”等费用。

然而,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任英梅的设计。任英梅游走在5个男人之间长袖善舞,但还是被第4号“未婚夫”巴笙无意中看出了破绽。有天晚上趁任英梅洗澡,巴笙随手翻看女友的旧相册,见旧照片和现实版女友判若两人,顿感蹊跷。心生疑窦的巴笙暗中跟踪神秘女作家,发现了她更多的蛛丝马迹……

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姐只是一个美丽传说。任英梅因涉嫌诈骗被抓后,5个“未婚夫”异口同声要求对美女作家予以严惩。然而,就在这时,这起奇特的案件却掀起了波澜。

“我没有诈骗!”任英梅在被刑事拘留后喊冤鸣屈。她辩解的理由是:“我对每一位男士都是真心付出。我恋爱脚踏几只船属于道德问题,不构成犯罪。”

任英梅喊冤在司法机关内部引起了不小争议。有人认为,任英梅是一个未婚单身女性,她用真实姓名和身份在网络征婚,虽然发生多角恋情,但只属于民事纠纷,退还“未婚夫”们的钱财即可。此外,任英梅不同于一般的骗婚案,她索取钱财后不仅没有玩失踪,而且没有挥霍,33万元“共同生活基金”分文未动地一直存着。

“不!”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区分局刑警赵利对任英梅的“恋爱程序”产生强烈质疑,坚持认为任英梅触犯了刑律。他的理由是:“关键在于,任英梅在同一个时段跟多名男士谈婚论嫁并索取钱财。5个未婚夫她究竟嫁给谁?”

“恋爱程序”成了美女作家的死穴。2010年3月20日,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批准对任英梅实施逮捕。

(未经作者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