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乘论文范例6篇

空乘论文

空乘论文范文1

斜井架空乘人装置主要由机头驱动装置、机尾拉紧装置、牵引钢丝绳、乘人吊座、托轮装置组成,俗称猴车。

为了保证猴车的安全运行,2001年版《煤矿安全规程》中第368条规定:架空乘人装置的驱动装置必须有制动器;在其下人地点的前方,必须设有能自动停车的安全装置。全国各煤矿的猴车大部分都有制动器;对于自动停车装置,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设置;而对于紧急停车装置,由于《煤矿安全规程》没有要求,其在猴车上的应用就很少了。因而研制具备正常停车、自动停车、紧急停车功能的猴车自动控制系统很有必要。

二、硬件选择

1.制动器

制动器是实现正常停车、自动停车和紧急停车的前提,制动器选择是否合理是关系到猴车能否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制动器有手动制动器、电气制动器、电磁铁制动器等。

(1)手动制动器,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停车,造成挤伤乘人的事故不止一次发生。因此,不应采用手动制动器。

(2)电气制动器。当猴车断电停车时,取自矿用防爆照明变压器的127V交流电,经半波整流输送到电动机两相绕组中,实现电气制动。这种做法在正常情况下可采用,但全矿井下突然停电情况下,电气制动就不会起到制动作用,这时猴车吊座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加速运行,越来越快,从而造成乘坐人员的混乱。在混乱中乘坐人员就会慌不择路,匆忙下车,因而就难免受到伤害。这正是电气制动的致命缺陷。

(3)电磁铁制动器。电磁铁制动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当电磁铁有电时,制动闸松开制动轮,从而使电动机运行;当电磁铁断电时,制动闸抱紧制动轮,从而进行制动。由于猴车运行速度很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架空乘人装置的速度不得超过1.2m/s),即使猴车突然停车,也不会造成事故,因此没有必要控制制动速度与制动距离。

电磁铁取自猴车的电源。当猴车开车时,电磁铁迅速打开,电动机运行;当猴车停车时,电动机停止运行,同时电磁铁断电,进行制动。如遇矿井下突然停电,电磁铁由于断电同样可以安全制动。某矿井下采用电磁铁制动器多年,至今运行状态良好。

2.自动停车装置

自动停车装置,有多种控制形式。根据所选用的传感器的不同,所形成的控制电路也不同,相关的机械部件也不同。

(1)由永久磁钢和干簧管组成的传感器。以永久磁钢和干簧管组成传感器,形成控制电路,分别布置于斜井坡头、坡底的上车、下车地点,从而实现了无人乘坐自动停车、在下车地点人未下车自动停车的功能。

(2)红外线传感器。由于红外线传感器没有电接点,因此其具有灵敏、可靠、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红外线传感器布置于斜井坡头、坡底的下人地点的前方。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可以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控制电路,形成独特的自动停车装置。

3.紧急停车装置

猴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怎么办?这就需要紧急停车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可在斜井的左侧和右侧各设置一条控制用钢丝绳,也可在上行与下行钢丝绳的中间仅设置一条控制用钢丝绳,高度以乘坐人员伸手能抓住为标准。钢丝绳每100m分成一段,在每段中间可设置几处钢丝绳滑轮。每段与其它部分截开,每段一端用弹簧拉紧,并有一常开电接点。在巷道内设置与控制电路相连的多芯电缆,多芯电缆与这些接点相连。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乘坐人员可及时拉这些钢丝绳,使接点闭合,从而实现紧急停车。

4.计算机

计算机是实现自动控制的核心。从性能价格比考虑采用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的8031单片机。该机有以下特点:具有功能很强的8位中央处理单元(CPU);片内有时钟发生电路(6MHz或12MHz),每执行一条指令时间为2μs或lμs;片内具有128字节RAM;具有21个特殊寄存器;可扩展64K字节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和64K字节的外部程序存储器;具有4个I/O口,32根I/O线;具有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具有5个中断源,配备2个中断优选级;具有一个全双功串行接口;具有位寻址能力,适用逻辑运算。这种芯片集成度高、功能强,只需增加少量器件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微机系统。

由8031单片机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三、软件设计

软件采用汇编语言设计,模块化结构。软件主要由初始化模块、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程序监控器复位程序、中断服务程序、数据处理及数字滤波等通用子程序组成。系统软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四、工作原理

系统在工作时,计算机不断在检测开车信号、自动停车信号、紧急停车信号。

本系统在斜井坡头、坡底的上人地点,设有开车信号按钮。在上车地点前10m处设置一传感器,当乘坐人员通过时,发出电信号。此信号做为开车信号处理。如此设置是为了防止在猴车运行过程中,有人忘记按开车按钮,坐至坡中间而停车现象的发生。人员在乘车地点上车前,按下开车信号按钮。此信号传到计算机进行处理,指令执行机构动作,猴车开动,同时计算机进行延时处理,当延时完成后,计算机发出指令,猴车停车。延时时间的长短以大于乘人单程运行时间10-20s为宜。

在猴车运行时,如果在下人地点有人未下来.设置于下车地点前方的传感器发出信号,经计算机处理,指令猴车停车。当此信号消失后,如果行车延时还未完成,则猴车继续运行。

在猴车运行过程中,如果有紧急停车信号,则计算机指令猴车停车,并发出警报。在此种情况下,开车信号不再起作用,只有等有关人员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对计算机进行复位后,系统才能重新开始工作。

五、结束语

利用本系统可实现煤矿斜井架空乘人装置全自动控制。较人员操纵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安全系数高,减少了设备的无效运行时间,从而减少了设备机械磨损,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又节约了人员与电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空乘论文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空乘办学;空乘专业

作者简介:王欢(1977-),女,山东泗水人,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空乘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冷思考”(编号:CC201315279),主持人:王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6-0042-04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空乘专业已有近十余年的时间。从最早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开设专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到2003年南昌航空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始招收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学生,直至后来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了空乘专业之后,在各级各类的本科学校中,开始逐渐出现了开设本科空乘专业的热潮,截止到青海师范大学于2013年开始开设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为止,全国共计已有320余所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这十来年的办学历程中各高校紧跟市场变化进行教学改革,不断积累专业建设经验,在教学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由于空乘专业建设时问比较短,各高校在招生就业、课程安排、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学生管理等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国内民航业呈现出的繁荣景象,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院校想在这个诱人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因此纷纷争先恐后地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但是如此盲目扩张也导致了空乘专业的在办学热潮下衍生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空乘办学热潮的成因分析

如今的神州大地上,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各级各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了一股空乘专业办学的热潮。造成这股空乘办学热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民航业飞速发展造就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通往“中国梦”奋斗的道路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的发展。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中国民航已拥有160多个民用运输机场,已有固定航行路线1532条,客运及货运飞机共计1259架。而全民航旅客运输量在2010年已突破了2亿人次大关。预计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机场97个,新增飞机1 600架左右[1]。民航业以平均每年10%的增长速率保持着旺盛的发展趋势,以此发展态势,中国在世界航空市场的地位已然举足轻重。目前,除了国内的航空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机队数量的不断增多,需要招收大量的空乘专业人员外,国外有远见的大型航空公司也青睐中国市场,每年都会在我国招收一定数量的空乘服务人员。在航空业这样空前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有航空背景或艺术类专业的高校,纷纷开设空乘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出现了一股空乘办学的热潮。

(二)空乘专业的优越特点造成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许多少男少女心中“空姐”、“空哥”有着光鲜靓丽的外表,是她们所羡慕的职业。另外在收入水平上,空乘人员的收入也非常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众多俊男靓女对空乘专业情有独钟,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各省的高考招生中,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要求起点低,而文化录取分数线又几乎是所有专业录取线中最低的。因此,许多文化成绩不理想而形象气质较佳的学生都选择报考空乘专业。如此的低门槛高回报,使得很多高校在招生面试时经常出现火爆的场面。再者,空乘专业属于特殊专业,在实践教学、服装配置、学生实训实操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专业,学费较高。因此,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也能给高校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由于航空业的巨大需求,充足的生源市场和不菲的经济效益,让许多学校趋之若骛,空中乘务专业遍地开花,目前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热门专业。

二、空乘办学热潮面临的挑战

高校纷纷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繁荣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制约着本专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

目前开办空乘专业的学校,绝大多数都没有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市场分析,并且没有民航系统的相关背景,不了解如何开设适应民航系统的专业知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没有对各院校的申请进行论证,对办学资质进行审核,在没有与民航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的情况下,对大部分申报院校予以批准[1]。空乘专业的盲目开设,开办院校的陡然增加,僧多粥少,其后果是导致各校生源争夺战越演越烈。为了能招到条件好的学生,许多学校只有降低各种硬性指标如:文化成绩要求,降低身体条件等使空乘专业生源质量整体下滑,学校办学前景堪忧。

(二)闭门造车,师资实训缺乏

1.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在师资方面。空乘专业是需要理论和实训两个方面学习和操作的。理论的课程有:汉语、英语、心理学、法规、旅游理论等;实训的课程有:礼仪、化妆、形体、播音、急救、设备操作等。而这两部分的课程知识,必须由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来完成。目前制约空中乘务专业学历教育发展的瓶颈就是师资问题。大部分院校都缺乏有职业背景的教师,关键是学历高的教师没有空中乘务的经历,有空中乘务工作经历而又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少之又少[2]。因此,教师队伍呈现出矛盾的局面,由此可见,高校空乘专业的教师队伍需调整充实。

2.实训条件资源缺乏。空乘专业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实训教学条件是必备的。实训设施价格高昂:从模拟客舱、应急撤离、逃生装备、生理救护实验室,大到各种机型的飞机等,这些实训设备需要大量的投入,后续维护更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许多高校开设空乘专业后在硬件设施上的不愿投入冒险,也有许多学校无力承担的。最后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几乎没有进行过实训学习,这对于高度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空乘专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而,在这样闭门造车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适应不了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的。

(三)沟通不畅,就业渠道堪忧

我国现在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的高校,大多与航空公司缺乏广泛友好的沟通与合作。当前,航空公司招聘倾向于看重学生的外在形象。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以“第一印象”为重心,其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能够顺利地通过航空公司的面试。但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各高校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比起社招人员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们对于空乘职业的艰辛也缺乏了解,因此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选择跳槽。而目前我国的空乘专业开办过多过烂,每年毕业的学生与航空公司真正的人才需求成5:1的供需状况,这导致了空乘人员的培养严重供过于求。真正的话语权掌握在航空公司手中。由于大部分学校与民航业缺乏合作沟通,因此培养的空乘人才没有渠道直接进入航空公司,这样情况下势必走航空公司社会招聘这条途径。而参加社会招聘,不确定因素过多,名额有限,条件苛刻,空乘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不仅要与各高校大学生竞争,还要与其他社会考生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下,就业机会越来越小,许多人多次面试无法通过后逐渐放弃了蓝天梦。而为了达到高就业的假象,银行、酒店、大型企业等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就业目标,大部分高校中的空中乘务专业已经名不副实。

三、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嬗变

这些问题让很多高校如鲠在喉,困扰着高校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限制了高校空乘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空乘教育必须面对嬗变,必须面对现实。高校空乘专业何去何从,确实到了需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的时候。如何改变,如何办好现有的空乘专业,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对空乘专业基本性质有合理分析

空乘专业本质属于服务性质,这个职业的初衷在于更好地为乘客服务。空乘服务人员的基本性质是具有较高服务职业修养和能力,空中乘务的工作特点要求空中乘务员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亲切的外表、宜人的个性、成熟的心态、得体的处事方式、还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娴熟的服务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3]。对空乘人才培养的本质是对高端服务人才的培养。在空乘工作中,优质的服务是获得乘客满意服务的基本,理应成为空乘教学的主要培养内容。冷静合理分析空乘专业的基本性质,才能合理地发展空乘专业。

(二)对空乘课程体系发展方向有理性规划

合理科学的共通性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和实训技能课程是属于空乘专业共通性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包含的内容直接影响到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所以在整个空乘教学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因此,要将共通性课程规划得更加完整、科学,使其更加有利于空乘人才的培养。

结合实际的特色性课程。空乘专业是具有与众不同的专业特点,其课程中也有许多具有航空特色的课程,这些课程体现出了空乘方向的特色和优势的关键。但是这些特色课程应该要能够为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服务,要结合空乘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开设,同时又能够遵循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既有空乘特色又科学实用。

地位稳固的服务类课程。综观现有的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过于偏重艺术性。这首先与空乘方向本来就隶属于艺术类专业密不可分,而空乘方向一般都放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音乐表演或表演专业等范围内;其次空乘专业的招生考试是放在艺术类统考中,考试的内容也大多是艺术为主;还有最主要的原因是担任空乘专业的教师大都是艺术类师资,因此学习的课程大多是艺术科目。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目前空乘专业课程设置的偏差。今后应逐渐改变这种课程教学过于偏向艺术,而实训服务课程欠缺的状况,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心理、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坚持巩固服务类课程的重要地位。而适当选修艺术类课程作为锦上添花的才艺。

(三)对校企合作办学有实质性突破

针对目前高校空乘专业培养计划和目标,适应不了航空公司对空乘人才的需求等问题的现状。学校应积极努力探索校企合作途径,通过与各大航空公司的广泛接触与沟通,寻找空乘办学的最佳模式。

1.邀请航空专职空乘人员来专业培训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一。高校要聘用航空企业的空中乘务管理者、空中服务资深从业人员来进行专业的课堂教学,增加课程特色。让这些有实践经验和工作体验的专家们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等教学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让他们给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课程,从而使空乘教学更贴近工作实际,学生的培养能与航空公司的要求接轨。让航空企业人员参与到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空乘人才的培养满足民航服务专业人才发展的要求,高校空乘办学才能真正变得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2.派遣教师赴航空公司培训实操知识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二。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枯燥教学方式,要打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高校应定期送教师赴航空公司进行培训,学习了解空乘服务的实际操作流程,通过让教师走出去这样开阔视野的方式,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接受航空服务的实际培训,让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效地结合起来。目前国内许多开办空乘专业的院校都采取派遣专业教师深入航空企业学习深造,让教师切身体会了解航空公司的用人需求和实际操作流程,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3.建立稳定可靠的实习基地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三。高校要通过与航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来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各大航空公司都有条件相完善的实习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高校要争取建立与航空公司签约成为人才培养基地,这样对学校长远发展有利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这对于提高空乘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一支稳定的具有特定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的空乘队伍都不无裨益[1]。在此基础上能够保证高校培养的空乘专业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航空公司招收到了优秀的乘务人才,高校也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解决了就业的机会与平台,推进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四、空乘办学热潮下的转型

空乘办学的转型应该是整体的转型,在教学途径、教学手段、教育模式、学生心理素质和服务意识培养等方面都应进行转型改革。

(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

在空乘教学中,要设置合理的具有现实环节中的情景来开展案例式教学。这种相对以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具有高度的模拟性。在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突出双向互动式教学,突出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运用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新的培养方式[4]。让学生通过仿真的情景模拟,完成民用航空、民航乘务方面等课程的活动环节,有效地将课堂教学转化为职业体验情景,使学生对在航空服务中的突发事件的接受能力和应变处理能力有所锻炼。在这样的学习中将空乘服务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将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二)教育模式上的转型

空乘教育模式应是注重实践教育与实践参与、实践研究,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以实践成果来体现学习的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接触职场环境和空乘服务情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场环境适应能力都有所提高。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养成注重学习的良好习惯。毕业设计是空乘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重视的学生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方案制定、论文写作等环节的训练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实践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应变、沟通、心理承受等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打造学生,使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5]。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教育模式上的转型,使空乘学生的培养具备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三)心理素质培养和服务意识上的转型

空乘服务是一门特殊的职业,空乘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这一特殊的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给予分析、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使学生对空乘这个特殊的职业及工作性质、内容有足够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空乘专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适应性和多变性[6]。笔者针对部分学生缺乏从事空中服务的心理素质,对本校的空乘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表现出目前学生对空乘这个职业的了解只留于形式,看到的是空乘人员光鲜亮丽的外表,对于这份职业的辛苦和付出的努力却少之又少。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慢慢疏导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阳光、健康朝气蓬勃的优秀空乘人才,降低空乘人员的流失率。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上的转型,空乘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来自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自我意识强烈,服务意识薄弱,这于空乘服务的要求是不适应的。综合的服务意识是专业空乘人员必须具备,所以如何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全方位培养空乘学生的服务能力值得研究,而培养出具有服务意识、服务知识和服务能力的空乘人才是高校空乘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总目的[3]。

五、结语

总结与回顾我国空乘专业十余年来办学的发展历程,不可否认确实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和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空乘办学热潮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导致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就业渺茫等现状,势必将影响空乘人才培养教育的健康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依靠教育部门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有赖于民航部门的相互支持合作。从大学生主体来看,要多从明确自我定位,提升就竞争力和调整心态等角度去寻求就业问题的解决[7]。实践证明,只有校企双方默契合作,相互沟通交流协作,才能使我国空乘人才教育朝着健康稳定的态势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民航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是今.对高校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热潮的反思[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10(6):30-32.

[2]黄黎玲.空乘专业学历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0-21.

[3]李广春.空乘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民航学院报,2011(2):18-20.

[4]柴金艳.空乘人才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1(8)26+256.

[5]张涛.论“空姐”选拔及空乘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J].价值工程,2013(14):269-270.

空乘论文范文3

关键词:空乘专业 自律能力 语言沟通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3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商务往来、旅游探亲等活动越来越频繁,同时伴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开放,航空运输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航空运输发展迅速,已经发展成为民航大国,据估计到2020年底,我国大中型飞机会达到4000~5000架,,航线也在日益增多。随着航线的增多,高素质的空乘服务和管理人才需求增多,使得空乘教育持续升温,空乘专业在国内院校遍地开花。与此不太协调的是,教育质量却参差不齐,据航空公司等招聘单位反映,有不少毕业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差,听不懂,也说不流畅,只是掌握了一些化妆技能、形体和礼仪知识,服务意识不强,满足不了航空公司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航空公司招聘乘务员方式的转变,除了到院校招聘外,还实行社会海选,不少培训公司和机构也通过短期培训加入到培训空乘人员的竞争队伍行列。因此,对于院校来说,改革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培养优秀的空乘服务和管理人才是一个需要不断研讨的课题。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一步培养优秀的空乘服务和管理人才,提高育人效果。

一、加强自律和德育

在空乘人员提供航空服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如遇到因为天气原因等不可抗力导致的航班延误,旅客有时候情绪也会十分激动,难以安抚,这需要空乘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很好的心理素质。另外,空中乘务员的工作环境空间相对狭小,又处于万米高空,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还需要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如介绍安全须知、提供餐饮服务等,需要空乘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然而,报考空乘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出生在城市,且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从小被溺爱,呵护,接受别人的关爱多,付出的少,有很强的自我和自主意识。这就意味着如果想让这些学生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空乘人员,将来能为旅客提供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需要加强训练和培养。高校空乘专业的日常教学工作、教学实习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需要统一协调,形成合力,服务于既定的培养目标。

空乘服务人员必须能够吃苦耐劳,同时具备良好的品德,,较强的服务意识,才能胜任职业的需求。对于空乘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尊老爱幼,服从管理,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等方面。道德教育要从小处做起,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做起,无论上课期间,还是课外活动,都应该严格的要求,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内化为自觉自然的行为。为了使得管理让同学们乐于接受,可以多搞些活动,比如主题班会活动,主题可以灵活多样,如感恩、爱心、爱国等,可以根据不同时机,搞不同的活动,如感恩节,父(母)亲节,中秋节等,可以感恩,团聚等为话题,如9月18日,12月9日等可以爱国为主体。为了规范同学们的日常行为,可以举行寝室文化评比,班级仪容仪表评比等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开展相应的拓展训练来提高同学们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互助意识,同时开展一些户外体育竞赛活动,如10公里竞走等活动,来磨练同学们的意志力,培养其耐心。同时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礼仪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比赛,各类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空乘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稳健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注重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航空服务工作主要是面对面地进行现场沟通和服务,能够与各国的旅客进行交流,服务人群多样。因此我国航空公司的招聘条件中,要求对英语、小语种外语、普通话非常熟练,特别是口语。语言不仅包括音语言,还包括身体语言。空乘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需要讲好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语调生动,表达清楚。针对此,我们要求和督促在校学生养成每日讲普通话的习惯,多进行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针对外语教学,应侧重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聘请外教,这样的话,学生可以直接与外国人交流,既能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勇于面对外国人讲英语的胆量。同时在晚自习和其他课外活动时间,可以播放英文电影,每周播放一次,可以在英文课上跟老师一起探讨英文电影的内容,自由探讨,随意讨论,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其语感和使其语音语调生动形象。对于英语和二外,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应当定期举行英语角活动,每周一个话题,提前公布,让学生提前准备,自由操练,也可以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外语,还是聋哑语,都应该较多地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可以针对机舱里的各种工作场景,如给送餐、急救、特殊乘客提供服务等场景,让学生进行练习。总而言之,应该充分利用每节课,以及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掌握语言听说能力的基础上,需开设一些沟通课程,让学生学会沟通的艺术,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

三、为适应航空旅游业发展对空乘专业学生的要求,拓宽学生知识面

随着航线的增多及对低空空域的开放,传统旅游服务逐渐进入高空领域,会形成航空旅游业。航空旅游业的发展,将会让空乘专业的学生拥有更为广泛的就业机会。将来,空姐可能不仅仅限于一般的客舱服务,可能产生空中导游等工作岗位,为旅客提供广泛休闲、娱乐和旅游服务。空乘从业人员除必须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如具备扎实的航空理论知识,娴熟的设备操控和服务技能外,需要涉猎人文地理、民俗文化等相关的知识。空乘专业的学生们除了拥有高雅的气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服务意识之外,拥有广博的旅游知识,才能在航空服务领域有更多的工作和提升的空间。

四、加强实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1.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拓展空乘专业学生的行为素质能力。加强空乘学生的日常管理,为了提升空乘学生的职业形象,每日需要对空乘学生的着装,仪容仪表,形体仪态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的规范和要求。要求学生每日上课期间,应该时时做到,以便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要求空乘专业的学生坚持每日做礼仪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行为能力的培养。空乘专业学生应该具备高雅的气质,文明的语言,大方的形象。为此,学校应该经常让学生参加市里重大活动的礼仪接待,同时开展模拟客舱服务等活动,增强其行为素质能力。针对空乘专业的学生,学校需定期组织职业技能竞赛,通过英语演讲,职业形象展示以及模拟舱演习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空乘学生的专业技能。

3.拓宽实践渠道。目前大多数的空乘专业院校在实习实训方面缺少必备的设施与设备,不具备基本的实训条件,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合理规划,面向社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组织学生参加政府企业的大型活动,让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和吃苦精神,以改变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航空培训机构合作,利用他们的设备和资源,让学生能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便提高其对工作的适应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方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一方面,教师需要接受外训,接受有航空一线工作经历的专家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引进人才,积极聘请航空行业内优秀的从业人员,作为专职专业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另外也可以聘请航空行业内优秀的从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由于他们长期在航空公司工作,了解空乘行业发展形势和最新的信息,可以弥补校内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和信息的闭塞等不足之处。除此之外,聘请航空行业内优秀的从业人员参与探讨空乘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作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市场的需求。

五、结束语

针对生源实际,面对航空公司等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纪律性、服从性、服务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外在形象的塑造,加大礼仪课、化妆课、形体课的开设量,同时把这些行为规范在每一天的培B之中。因为航空公司空乘人员将面对面对旅客进行服务,所以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应该加强对于普通话、英语、二外、聋哑语学习,做到能够自如交流,同时针对航空院校实训资源缺乏的状况,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必须面向社会,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另一方面积极与航空培训机构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行为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晓彤.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J].赤子,2012(4)

[2] 江群.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历教育面临的挑战[J].当代经济,2008(11)

[3] 屈静.结合行业特点,试论空乘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8(1)

空乘论文范文4

关键词:鸠摩罗什;大乘大义章;法身;思想史

中图分类号:B948

前后秦时期,中国疆域南北分裂,南方为东晋,北方即前秦与后秦的更迭。后来,北方形成了以鸠摩罗什为领袖的关中译经僧团,南方形成了以庐山慧远为领袖的僧团。鸠摩罗什在关中忙于译经、讲经事务,慧远年事已高,整日也忙于讲经说法诸事宜,两位高僧无法直接晤面。但是,因为慧远对鸠摩罗什敬仰之至,也非常关切罗什生活和译经事宜,加之江南僧团有很多义理问题需要解答,就派使者僧人昙邕持书信前往关中探问,一来一往,十多年间,形成了鸠摩罗什与慧远法师的通信集,后人编为《大乘大义章》(或称《鸠摩罗什法师大义》,见《大正藏》第45册第122页,下文引用较多,不再注明出处)。鸠摩罗什在长安13年期间,翻译了很多重要大乘经典,业绩卓著,彪炳千古,对中国佛教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古代宗教史、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甚至其它艺术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关的理论问题都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梳理。比如关于佛法身思想,在鸠摩罗什和慧远的时代,对法身的认识没有成为理论界的共识,还处于探索之中,因为鸠摩罗什的经论翻译是一个长达十三年的过程,所译经典流传也有一个过程,僧俗的学习、研究也有一个过程,所以,当时罗什翻译的中观方面的经论,处在南方的慧远僧团不可能同时看到,这就产生了对一些理论问题理解上的时间差。而慧远法师作为当时南方僧团的代表,所提问题必然是当时理论界的难点和热点。所以,要探讨这些问题,必然要结合当时理论界实际,结合当时佛教传播的现状,这样才能理出头绪。《大乘大义章》中关于法身问题的问答,可以较深刻地理解当时思想界、理论界的现状。《大乘大义章》内容极为丰富,在佛教思想史上来说,看作是一部汉传佛教大乘佛法概论也不为过。

佛教义理深奥,佛法身概念,是佛教义理的根本问题之一,难解难述。而《大乘大义章》本身也较难索解,加上版本流传久远,文字传抄错讹衍漏在所难免,但其大意还是明白晓畅的。特别是鸠摩罗什在方法论上大乘的立场、中观的视角、大小乘对比的推演是非常明显的,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较粗浅的阐述,希望能得到专家们的指导。

一、大乘的立场

据《高僧传・鸠摩罗什传》载,罗什出生于公元四世纪(344年)的西域龟兹国,七岁就随母出家。当时,西域地区流行佛教小乘教法,鸠摩罗什也不例外,早年学习四部《阿含经》等小乘经典,师从小乘师头达多。后来,遇到莎车沙门须利耶苏摩,“专以大乘为化”,罗什“宗而奉之”,逐渐契入大乘,乃叹曰: “吾昔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石为妙。”什方知理有所归。遂专务方等,广求义要,受诵《中》、《百论》,及《十二门》等。后来罗什为其小乘师头达多说《德女问经》,多明因缘空假。师对罗什曰:“汝于大乘见何异相,而欲尚之。”罗什说:“大乘深净,明有法皆空,小乘偏局,多诸漏失。”师曰:“汝说一切皆空,甚可畏也,安舍有法而爱空乎。”什乃连类而陈之,往复苦至,经一月余日,方乃信服。师叹曰:“师不能达,反启其志,验于今矣。” 于是反过来礼罗什为师,并说:“和上是我大乘师,我是和上小乘师矣。”[1]49西域诸国,咸伏罗什神俊。这说明,即使是西域地区、接近印度,对大乘佛法的理解上还有很大的难度。

罗什到了长安以后,被后秦主姚兴礼为国师,主持译场翻译佛经。史书记载,在罗什以前印度、西域地区来的译经僧所译佛经“义多纰避,皆由先度失旨,不与梵本相应”, 于是姚兴指使沙门僧略、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余人,“咨受什旨,更令出《大品》。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其新文异旧者,义皆圆通,众心伏,莫不欣赞。”[1]52实际上,罗什主持僧众译了很多经论,如《大》《小品般若经》《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等,特别是陆续翻译了印度中观派创始人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提婆的《百论》等经论,使得印度佛教大乘义理得以在汉地迅速传播开来,而罗什本人“雅好大乘,志存敷广,常叹曰:吾若著笔作大乘《阿毗昙》,非迦旃延子比也。……唯为姚兴著《实相论》二卷,并注《维摩》,出言成章,无所删改,辞喻婉约,莫非玄奥。”[1]53由此可见,罗什由西域到汉地,基本舍弃了小乘,专务大乘。

慧远俗姓贾,雁门娄烦人,早年博综六经,尤善老庄。后入太行恒山,追随高僧道安学习般若经。豁然而悟,叹曰:“儒道九流,皆糠耳。”年二十四,开始讲经,有听众问难实相意义,慧远引庄子的思想来讲解,道安于是特听慧远不废俗书[1]211。在这里,慧远其实采取了佛教传入汉地早期形成的一种解经方式即“格义”,道安、竺法雅、康法朗等都曾运用过这样的解经形式。所谓格义,即“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1]152因为早期佛经翻译中存在语言表达上的障碍,很多经义、特别是佛教般若经义较难翻译,所以,这些汉地僧人就暂时采用了这种方式,随着佛教不断的传播,特别是鸠摩罗什大规模翻译佛教大乘经论之后,格义的方式也随之消失了。但是,汉地僧人大多因本土文化学养深厚,在理解佛教义理时还带有格义的痕迹,还用本土典籍老庄易学的术语来阐发。从慧远在《大乘大义章》的提问中也可窥见一斑。但从中也能看出,慧远力图用佛教的术语来解释疑难,这一点也获得了鸠摩罗什的赞许。

佛教大乘义理破一切相,明有法皆空。但汉地学者很难契入。这从罗什著述中可见一斑。如罗什回答姚兴之《通三世论》,姚兴自认为理解三世的意义:

余以为三世一统,循环为用。过去虽灭,其理常在。所以在者,非如《阿毗昙》注言,五阴块然,喻若足之履地,真足虽往,厥迹犹存;当来如火之在木,木中欲言有火耶,视之不可见,欲言无耶,缘合火出。经又云,圣人见三世。若其无也。圣无所见,若言有耶,则犯常嫌,明过去未来,虽无眼对,理恒相因。苟因理不绝,圣见三世,无所疑矣。 [2]228

佛教传入汉地的早期,佛经翻译并没有明确大小乘之别,汉地人们对于“人我”与“法我”的概念及其空与有的含义,也没有清晰的理论认识。印度部派佛教的说一切有部就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而后来大乘则认为“人我”与“法我”皆空。这在汉地还没有讨论到这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因为,要理清楚这些名相的意义所指,必须去深入研究中观的义理。姚兴虽然指出了三世的某些道理,但在对三世的认识上作了“定解”。所以,罗什指出“固知不应无过去,若无过去未来,则非通理,经法所不许。”但佛法是因缘法,“十二因缘是佛法之深者。若定有过去未来则与此法相违”,这里存在一个认识上的矛盾,既要承认其有,又要不能做“定解”,罗什又说:“若先已定有则无所待有。若先有则不名从缘而生。”罗什深通中观妙理,说“是故不得定有不得定无。有无之说唯时所宜耳”,还说“众生之所以不阶道者,有著故也”,“是以圣人之教,恒以去著为事”,“虽复大圣玄鉴,应照无际,亦不可著,著亦成患。”[2]228姚兴虽然接受了三世的说法,但是,却产生了对“法”的执著,没有理解“缘起”的妙理。在《中论・观四谛品》中有对佛教所说的“法”的阐释,“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3]32这就说明了佛所讲法的本来用心,佛讲法是随着众生的根机而展开的,是因材施教、随宜而说、随时机随因缘而说的,不能理解为“定法”,像中药的处方,因病人的不同、因病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药方,没有一种能治万病的固定药方,这就是因缘而说法的意义。这样的解释,就是大乘的立场。

罗什回答姚兴是站在大乘的立场,回答慧远法师的提问,依然是这一立场,这也是现代人们理解《大乘大义章》法身思想所应采取的角度。且看罗什关于法身的回答:

佛法身者,同于变化,化无四大五根。所以者何,造色之法,不离四大。而今有香之物,必有四法,色、香、味、触;有味之物,必有三法,色、味、触;有色之物,必有二法,有色有触;有触之物,必有一法,即触法也。

如地必有色香味触,水有色味触,若水有香,即是地香。何以知之,真金之器用承天雨,则无香也。火必有触,若有香者,即是木香。何以知之。火从白石出者,则无香也。风但有触,而无色也;若非色之物,则异今事,如镜中像、水中月,见如有色,而无触等,则非色也。化亦如是,法身亦然。

由法身而提出四大五根、而色法、而非色法,层层推演、递进,从凡夫的理解到小乘的理解,再到大乘的阐释。接着还讨论了佛法身、菩萨法身和罗汉之身,而:

真法身者,遍满十方虚空法界,光明悉照无量国土。说法音声,常周十方无数之国。具足十住菩萨之众,乃得闻法。从是佛身方便现化,常有无量无边化佛,遍于十方,随众生类若干差品,而为现形。

佛法身者,出于三界,不依身口心行,无量无漏诸净功德本行所成。而能久住,似若泥洹。

若言法身无来无去者,即是法身实相,同于泥洹,无为无作。又云,法身虽复久住,有为之法,终归于无。其性空寂。若然者,亦法身实相无来无去,如是虽云法身说经,其相不生不灭,则无过也。

罗什法师对佛法身特性之论证,层层论述,不断深入。论中提出了一个命题即“法性生身”,诸佛不但有真法身,为了普度众生的方便,也可以有无数化身,这些化身即是“法性生身”,法性生身妙行所成。而“法身虽复久住,有为之法,终归于无,其性空寂”,这就是从大乘佛法的角度解答了法身的概念。

在慧远法师的提问中,追问色身与法身之区别,隐含了对小乘与大乘义理的混乱和疑虑,这也正是当时思想界实际的反映。

二、中观的阐述

罗什回答姚兴关于三世的说法,也包含了中观角度的分析。姚兴的理解接近于部派佛教的说一切有部,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罗什的回答指出佛法是因缘法,既要承认其有,又要不能做“定解”,罗什接着又说:“若先已定有则无所待有。若先有则不名从缘而生。”罗什深通中观妙理,所以,“众生之所以不阶道者,有著故也”,“是以圣人之教,恒以去著为事”。即便是“缘起”之“缘”,也不应作“定解”。如《中论》“观因缘品第一”中所言,“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3]2按“缘起”理论引出四种因缘法,但是,在紧接着的论述中,又对种种缘进行了“破执”,“缘”也是方便之说,没有定说,“果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以果无有故,缘非缘亦无”。[3]3任何一个名相、概念、范畴,在中观学派来看,都是因缘而起,空无自性,唯有假名,不可执为实有。正如僧肇在《不真空论》中所言:“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4]153这里以精炼简洁的论述,阐明了名与实的关系,体现出中观学派分析事物现象的神妙。正如《中论・观四谛品》中一个著名的偈颂所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3]36也正阐释了这样的意义。

据僧《出三藏记集》载,鸠摩罗什在长安时,于402年夏季开始翻译《大智度论》,至405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译讫,404年译出《百论》,于409年在长安大寺译出《十二门论》和《中论》,可见中观学派的重要论典并非一时译出,《中论》翻译最晚。鸠摩罗什在早年已深研《中论》,早已通达其义理。而阐释般若学说的《大智度论》慧远已读到了,“远常谓《大智论》文句繁广,初学难寻,乃抄其要文,撰为二十卷”。[1]218慧远最早读到《大智度论》应当在406年。在与罗什大师书信来往的早期,可能还未读到《中论》,所以,慧远对中观学派所阐发的妙理还可能“未领解”。这就给理解法身等概念带来了理论上的不便。

应当说,提出问题的出处,即包含着这个问题的答案。慧远法师对法身问题的发问,自然也包含着对法身概念解答方法。

慧远对法性生身与因果业力之关系进行追问,即法性生身应有“受生之本”,“从凡夫人,至声闻得无著果,最后边身,皆从烦恼残气生,本习余垢之所化也,自斯以后生理都绝。”这里提到的是指业报身,与佛法身有所不同,作为凡夫业报身是从“烦恼残气”所生,即便是声闻人,其最后身也是“烦恼残气”所生。那么,法性生身,与此相同吗?

前文说过,中观思想对任何一个概念、名相、范畴都有“缘起性空”的妙解,所谓“烦恼残气”、“ 本习余垢”、“ 凡夫业报”甚至于“法性生身”等概念,从大乘的角度来看,其自性皆空,仅是“假名”而已。如果执为实有,就有小乘对“人我”“法我”的执著。这就是罗什所言“大乘法中,无决定分别是生身是法身”的含义,“所以者何,法相毕竟清净故,而随俗分别”。

过于简单地回答,慧远法师不一定会接受。鸠摩罗什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回答法身问题。他首先对比了小乘、大乘法身的思想(下文还要具体讨论)。其次,引用经典,阐述罗汉身、菩萨法身、佛法身发生的缘起及各自特点。

阿罗汉成道时,诸漏虽尽,而有残气。但诸罗汉,于诸众生中,无大悲心,诸有余习更不受生。

菩萨得无生法忍,舍肉身次受后身,名为法身。所以者何,体无生忍力,无诸烦恼,亦不取二乘证,又未成佛,于其中间所受之身,名为法性生身。

又与罗汉相比:

菩萨于一切众生,深入大悲,彻于骨髓,及本愿力,并证实际。随应度众生,于中受身。存亡自在,不随烦恼。

罗什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对比罗汉、菩萨受身特点,关键要说明“缘起”的道理,罗汉是“自觉”,对众生没有悲心,所以是最后身,不再受生,而菩萨受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基于自身的愿力和对于众生的悲心。罗汉仅认识到“我空”,而未能认识“法空”,所以,“堕在无量无边法中”,即便如此,也离不开因缘法,“不得说言若天若人若在若灭。何以故。因缘故名为人。因缘散自然而息。无有一定实灭者。但名有变异身。”

理解了罗汉身、菩萨法身后,佛法身就好理解了。罗什借用释迦佛的话说:“我于燃灯佛时。通达四自在。即于尔时已得佛道。入于涅。是吾末身也。”但是,这样的说法大众未必能理解,所以,自在菩萨问道:“若尔时得涅者,从是以来复何所作?”佛回答说:“自利已办。但为教化众生。净佛国土。具足诸神通力威德故。以此因缘。可知身分虽尽。常以化身。度脱众生。”这就是佛法身的缘起。佛法身的生成,罗什也有回答:“以十六心,得阿那含;以十八心,断无色界结;以三十四心,破一切烦恼,得一切智;成佛已,具受人法,饥渴寒热老病死等。虽心得解脱,身犹有碍,但以一切智慧、大悲心为胜耳。”理解法身含义乃“为度众生因缘故现,缘尽则灭,譬如日现清水,浊则不见。”“是故不得以凡夫虚妄所见色阴,以为实证。”而“色阴无有决定”。

罗什法师的这些回答,体现出一方面是缘起之理,一方面是无决定相,这也是中观的妙义所在。

三、大、小乘的对比梳理

关于佛法身的讨论,可能在印度小乘时期就已开始了,鸠摩罗什与慧远讨论佛法身也是汉地佛教义学史上重要的思想史事件,此后,南朝众多僧人如招提寺慧琰、光宅寺法云、庄严寺僧、宣武寺法宠、灵根寺慧令、灵味寺静安等专门探讨过法身问题,这些讨论收集在《广弘明集》中。但在罗什与慧远时期,这个讨论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当时大乘、小乘经典还没有明确区分,各种经论对应不同众生的根机之说法还未被广泛接受,换言之,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判教始于慧观,有了慧观的判教之后,人们理解各类经典就相对容易了。但也有学者认为,汉地较早的判教可能来自于鸠摩罗什。如果看作是判教的萌芽的话,这种说法还来自于《大乘大义章》。

鸠摩罗什在回答慧远法师提问时,多次从缘起的角度提到佛说法时针对不同众生的根机而说不同的教法,如说“真法身者,遍满十方虚空法界,光明悉照无量国土。说法音声,常周十方无数之国。具足十住菩萨之众,乃得闻法。从是佛身方便现化,常有无量无边化佛,遍于十方。随众生类若干差品,而为现形,光明色像,精粗不同。如来真身,九住菩萨尚不能见,何况惟越致及余众生。”众生业报不同,根机不同,对佛法的认识自然也有差别。

又说:“佛身者无方之应,一会之众生,有见佛身金色,或见银色车渠马瑙等种种之色,或有众生见佛身与人无异,或有见丈六之身,或见三丈,或见千万丈形,或见如须弥山等,或见无量无边身。如以一音,而众生随意所闻,或有闻佛音声,崇濡微妙,如迦陵频伽鸟,白鹄之声,如狮子吼声,如野牛王声,如打大鼓之声,如大雷声,如梵王声等。种种不同,有于音声中,或闻说布施,或闻说持戒、禅定、智慧、解脱大乘等。各各自谓为我说法,是法身神力无所不能。若不尔者,何得一时演布种种音声种种法门耶。”

因众生根机不同,佛说法时,各人的受用也不同,但佛说法是“一音”,而“众生随意所闻”,这就是“一音圆教”之说,这样的阐述,有学者认为已经具有了判教的萌芽,当然也可理解为促成后世判教动因。

罗什在回答慧远法师关于佛法身问题时,明确指出佛灭度后“后五百岁来,随诸论师,遂各附所安,大小判别”,说明印度佛教大小乘、甚至各部派对佛法身含义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所以,罗什在这里罗列了大小乘的分野:

小乘部者,以诸贤圣所得无漏功德,谓三十七品,及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等,以为法身。又以三藏经,显示此理,亦名法身。是故天竺诸国皆云,虽无佛生身,法身犹存。

大乘部者,谓一切法无生无灭,语言道断,心行处灭,无漏无为,无量无边,如涅相,是名法身。及诸无漏功德,并诸经法,亦名法身。

又在文中多次提到“诸论师”“于此法身,而生异论”,说明众生对佛法身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但是,佛法身与色身一样,也与诸法实相没有分别,缘起性空。但是,“佛法身菩萨法身,名同而实异。菩萨法身虽以微结,如先说;佛法身即不然,但以本愿业行因缘,自然施作佛事”。如“释迦牟尼佛身,能一时于千万国土,皆作佛事,种种名号,种种之身,教化众生。”法身即实相,众生的认识都限于自身业报,不能在实相上形成共识,所以,会有这些差别。

上文所引,佛法身也包含着佛所讲的教法,即三藏十二部也是佛法身。那么,众生的根机不同,也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别相。所以,随着佛教经律论三藏的不断翻译,如何引导众生正确理解佛教经典,就是当时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难题,罗什的“一音圆教”说,应当说促成了对佛教经藏的判别,即对佛所说法的浅深、顿渐、圆别及先后等进行分析研究,史称判教。

较早、较成熟的判教思想来源于鸠摩罗什译场的慧观。慧观俗姓崔,清河人,弱年出家,早年到庐山谘禀慧远,听到罗什在关中,就前往参访,成为鸠摩罗什译场助译僧。时人称之曰:“通情则生、融上首,精难则观、肇第一。”[1]264曾著《法华宗要序》以呈罗什,罗什说:“善男子所论甚快。”罗什圆寂后,南游荆州,后住宋京师道场寺,曾著《辩宗论》《论顿悟渐悟义》及《十喻序赞》等。

根据隋代智《妙法莲华经玄义》卷十载,道场寺慧观对佛所说十二部经进行判教,其主要依据是根据《大涅经》卷十四一段经文:“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佛性者,即是如来。”[5]449把佛所说三藏十二部经教判为“顿教”和“渐教”等,可能慧观法师在罗什译场时间较长,受罗什影响很大,也可能循着罗什“一音圆教”而推演出判教思想,提出了“二教五时”的判教理论,由此而开启了后世判教之先河,这也许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一条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鸠摩罗什回答慧远法师关于法身问题的方法论意义,内涵深刻。在《大乘大义章》中,罗什解答其它问题时,也同样采取了上述的方法。在解答中,罗什的思路很清晰,始终循着般若学说“缘起性空”思想、中观思想的理路,这对汉地佛教义学的发生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后来关于“法身”概念的讨论,其思路与罗什遥相一致。所以,罗什与慧远法师关于佛法身及其它佛教命题的讨论和问答,促进了汉地佛教学者对般若思想、中观思想的理解和接受,促成了判教思想的发生,促进了南北朝义学的发展繁荣,其价值意义非常深远。

参考文献:

[1] (梁)释慧皎.高僧传[M].汤用彤,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2.

[2]高楠顺次郎.大正藏(第52册)[M].

[3]高楠顺次郎.大正藏(第30册)[M].

[4]高楠顺次郎.大正藏(第45册)[M].

[5]高楠顺次郎.大正藏(第12册)[M].

作者简介:

空乘论文范文5

空少的专业是空中乘务专业,空中乘务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熟练地掌握民航空中服务操作与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国内外航空公司的空乘服务、地勤服务及民航商务工作的高等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空中乘务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民航概论、民航服务礼仪、客舱服务、客舱应急、乘务英语、乘务言语与沟通、乘务化妆、乘务形体训练、乘务空防安全、客舱服务心理、医疗常识与急救、飞机客舱设备与系统、民航地面服务、航线地理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空乘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品质 客舱服务 策略

近些年,民用航空迅速发展,成为目前较受欢迎的出行方式,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空乘专业,其主要目的是为民航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空中服务人员。但是面对就业越来越困难的问题,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成为重点内容,下面先对客舱服务现状进行简单分析,然后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以切实提高客舱服务质量,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和服务。

一、客舱服务现状

空乘人员主要是指在民航客机上为乘客提供服务工作的人员,其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英语或其他语种的社交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交礼仪、安全知识、急救常识、服务意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随着我国民航及旅游业的发展,对空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空乘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普遍乐观,但是同时也潜藏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民航的发展,其主要变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是空乘专业教学过于独立。目前,高校空乘专业教学基本上都是进行校园内教学模式,很少机会能够和民航公司合作,学生学到的知识也仅限于课本上以及教师传授的内容,对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全面,导致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很难快速适应工作内容和流程,对于突发事件也没有相应处理能力,进而导致空乘专业的学生成为“空心人”。

第二,是师资力量对空乘专业学生能力的影响。部分高校目前的师资力量还处在相对薄弱的水平,授课内容基本上都是以理论为主,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授课,导致学生的客舱服务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影响了服务质量。

第三,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定的学习体验,也能从整体上提高空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目前的高校空乘课程设置中,经常会出现理论课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导致在学校中走出的学生不能有效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无法快速适应民航需要,所学知识无法全部与现实需要相融合,对高品质客舱服务造成了一定影响。

第四,是空乘专业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由于该专业的学生外型普遍姣好,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过多地注重了礼仪方面的学习,而忽视了养成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自身自制力差、纪律观念薄弱等现象的发生,对客舱服务的质量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目前的空乘专业还没有完全适合民航的需要,为了能够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在实际过程中,高校空乘专业相关部门领导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做法:

第一,加强与民航公司的合作。空乘专业的设置是为了促进民航的发展,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其主要以服务为宗旨,学生在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前提下,要具备岗位综合能力和服务意识及水平。因此,空乘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对民航的基本知识进行细致了解,还要熟悉民用飞机的结构、性能等多方面相关内容,熟练掌握民航服务的基本流程和管理内容,熟悉相关法律知识等。为了能够打造出高品质的客舱服务,高校空乘专业必须要加强与民航的合作,与航空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能够给学生们创造更多机会去了解和熟悉整个服务流程和相关知识,使其成为民航真正需要的服务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能直接为民航提供专业的人才。此外,在高校和民航合作的前提下,高校能够准确获取民航需要的人才类型,以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为民航提供需要的人才。比如:高校定期组织空乘专业的学生到合作民航企业去参观学习,掌握基本流程,或是在民航需要招聘人才时,组织学生参加面试等,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其就业率。

第二,聘请岗位精英进行一线教学。专业教师团队的组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空乘团队教师队伍的组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对内部教师进行深层次培训,可以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去空乘教学效果好的高校进修,学习先进的教学技巧和专业知识,也可以通过加强教师与航空企业的联系,及时有效交流,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其专业教学水平,使其教学模式不再停留在理论化教学的层面,更多的是为学生展示其专业且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学到实用知识。其次,高校可以引进专业的一线优秀员工来校教学,主要目的是让空乘专业的学生们接触到更多民航上的服务知识,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知识的精准度,还能够方便学生掌握更加贴近实际的知识技能,同时能够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查缺补漏,让实践与教学相辅相成。最后,为了方便一线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也为了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知识,建议高校为学生们设置趋于完整的专业实训室,如形体训练房、客舱服务训练舱、专业化妆间等,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的实训基地,促进其相关知识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为打造高品质客舱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学习与实习实施有效对接。民航企业需要的空乘人员并不是只会理论知识的人员,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学习与实习环节的有效对接,并在适应空乘专业特殊性的基础上,实现人才的专业培养,也就是说,要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在时间上合理分配,为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学习平台。根据目前空乘专业学生的整体状r和就业情况来看,有必要采取新的课程设置模式来培养空乘专业人才。在高校,留学模式可以采取“1+3”、“2+2”、“3+1”等模式来培养学生,空乘专业也可以效仿这种先进模式,采取“1+1+1”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划分年份学习,即专业学习+过度期+实习,其中,专业学习年份是指空乘专业学生以学习专业课知识为基础,多方面发展,掌握客舱服务基本知识、相关服务礼仪、外语的听说能力等,并通过不断训练,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基础;过渡期主要是指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提供更多实训知识,如民航客舱设备、机型等,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在过渡期中学生会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要从旁指导,避免出现差错,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实习期主要是指在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扎实后,可以熟练为乘客提供专业的服务,包括应急事件处理、客舱设备操作、紧急撤离等,这期间应以进入航空公司实习为主,近距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能力,确保其能够通过实习掌握更加扎实的服务基础知识,为打造高品质客舱服务做好铺垫。

第四,加强日常管理。实现高品质的客舱服务不仅需要从教师、课程设置、实习等环节入手改善,还要加强空乘专业学生的日常管理,从自身出发,严于律己,实现空乘专业的职业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需要在生活习惯、时间观念以及学习习惯和态度等多方面自我管理和约束,同时,学校也可以制定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将其表现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此外,教师也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在明确学生职业规划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奋斗方向和目标,促使其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建立自身良好的知识结构。比如:教师培养学生养成晨读的习惯,一方面可以克制学生懒惰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合理把握学习时间,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晨读的习惯也能够拓展学生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涵养,是培养学生内在修养的有效方法。

三、结语

总之,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就目前来看是十分重要的,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重要性还会逐渐增大,相关院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整体角度出发,一方面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出发,为学生设置合理的课程,提高其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切实为学生打造合理的成长平台,为高质量的客舱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展鸣.浅谈提高空乘服务质量的对策与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4,(08).

[2]苏名洋.浅析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J].科技致富向导,2014,(08).

[3]高锋.浅论乘务员客舱服务中的语言策略[J].文教资料,2015,(12).

[4]恒玺.浅析影响客舱服务的因素及其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2,(01).

[5]高斌,柳明,毛国强等.《客舱服务技能》课程教学的改进与思考[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3,(03).

[6]冯君.浅析学做一w化教学模式中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客舱服务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2014,(10).

上一篇法律征文

下一篇航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