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范例6篇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范文1

“叮铃铃”,放学了,我背着书包,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在回家的道路上。

走出学校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排排花花绿绿的小卖部。同学们一放学就挤进小卖部,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拐出小卖部,耳边响起汽车喇叭的杂音,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一个个行人与我一同走在街上,一排排自行车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回家路边的停车棚……“呜——”咦,这是什么声音?抬头一看,噢,原来是一架飞机从布满“棉花糖”的天空划过,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迹,像丝带似的飘在湛蓝色的天空里。回头一看,大人带着孩子,老人拄着拐杖,正匆忙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的人一边走,一边打电话。孩子们则背着书包,舔着棒棒糖,一蹦一跳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似乎烦恼总是离他们远去,欢乐永远伴随着他们。一排排大树挺拔地站在回家的路旁,微风拂过,它们的绿叶发出“沙沙”声,像在不停的说:“你好,你辛苦了。“我也朝它们点点头,直往家走。转眼,我又被路边花园中的鲜花所吸引。它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躯,花瓣不时摇动,显得朴素而美丽。虽然它很小很小,不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不像玫瑰那样令人着迷,更不像梅花那样凌寒怒放,但它却朴素中带着华丽,简单又不失别致,它为我回家的路增添了一丝色彩,一点生气。慢慢的,慢慢的,踏在花花绿绿的石头小路上,我回到了我那温馨的家。

“咔!”,随着钥匙的开门声,太阳也把最后一缕金光撒在路上。啊,一天的24小时,其中最美就属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念念不舍的看了一眼我熟悉的街道,我真希望时间能停留在这一刻,让我好好欣赏这一幅充满欢乐、生机、美丽的画卷。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范文2

每天放学后,我都习惯和要好的朋友们一起结伴而行,高高兴兴、有说有笑地走回家。而今天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却很不好,一路都踏着沉重的脚步。

每当我们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前那段小路就会变得很热闹,发广告单、发宣传单的人也很多。有些同学把刚发到手里的广告宣传单撕成碎片,猛地抛向空中,把这叫做天女散花。我看后,觉得好玩,便也撕了些纸片撒向空中,来了一个超级天女散花。然而撒完纸片后,我却看到了这样一幕场景:一位年龄很大的老奶奶正在提着个大蛇皮袋正在捡地上已经被撕碎的纸片和完整的宣传单。

这位老奶奶虽然已经头发花白,年过六旬,但她却仍然满面红光,在这位老奶奶身上,我看不到一般那些老人们的虚弱,只看见了老奶奶的活力。

看到老奶奶在捡这些对我们来说毫无用处的宣传单时,我很好奇,也很疑惑,便走上前去问:“老奶奶,您为什么要捡 这些宣传单呢?”老奶奶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孩子们,养尊处优惯了,都不知道爱护公共环境,这纸片可不能向地下扔呀?要扔到垃圾箱里。这么热的夏天,清洁工人们打扫大街,多辛苦。我呢?在家也闲不着,来学校门口捡些纸片,一是帮助美化环境,再就是有些纸还能装订起来给我的孙子当草稿纸用,并且还锻炼了我的身体,一举两得。

听了老奶奶的一番话,我对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羞愧,也有所感悟。在学校里,我们大家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家里,各个房间也都被我们收拾得一尘不染。而关心公共场所环境污染的能有几个人呢?在这里,我要呼吁大家: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果我们还不从现在开始爱护公共环境,我们原本美好的家园将会变成一座巨大的垃圾场。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再后悔也来不及了。来吧!伸出你的手,Let’s go!从现在开始做起。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范文3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作品语言浅显生动,为我们介绍了昆虫世界的各种趣闻逸事,是一部集知识?趣味?文学?哲理于一体的散文集。有讲红蚂蚁?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等各种昆虫的文章,让大家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学习了科普知识。

我特别喜欢红蚂蚁的文章,红蚂蚁有亚马孙人之称,但是他回家的方法是有限的,所以只能按照原路返回。我小孙女露丝观察红蚂蚁的动静。终于,看见红蚂蚁进了黑蚂蚁的家,“我”赶紧跑过去,这些红蚂蚁肯定抢劫之后,沿着去的路线回去,“我”就把回去的路用大扫帚在蚂蚁走过的路一阵猛扫,把大约一米的路都扫的一干二净,然后铺上新材料,这样红蚂蚁就回不了家了。蚁队来到了第一个被破坏的地方,它们显得十分犹豫,有的先后几步,有的徘徊不前,有的从侧面绕过去,有的聚在一起,最后有几只敢于向前走的蚂蚁,后面也跟上来,显然我设的圈套失败了。

接着,我把一条浇水的布管接在池塘的接水口上,蚂蚁一走到那里,我就把阀门打开了,蚂蚁们被急流冲断了路,蚂蚁们走近了一会儿,就把水流的速度放慢,以减小水层厚度,但是红蚂蚁一定选择走原路,这个障碍它们一定要过去,蚂蚁们犹豫了一会儿,它们终于下定决心了,通过路出水面的卵石走进急流,可

是由于脚下的根基不牢,流水把那些最勇敢的“战士”卷走了,即使在水里依然保护战利品。有几根麦秸冲到水里,蚂蚁们把他当做桥,而飘来的树叶当做船,就这样走到对岸。

显然蚂蚁对气味的变化没用,我就放弃这方法,使用地面的变化。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范文4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一年所有节日里,春节是最重要,持续时间也是最长的,民间俗称“过年”。过年与平时最大的不同是,一家人要欢聚一堂,坐在一起吃年饭,共享天伦之乐。因此,除非迫不得已,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按时赶回来,与家人一起过年。

大家都争着要“回家过年”,应该就是古代春运的源头。

在聊古人如何应对春节“回家难”的问题前,我先来给大家普及两个小知识――

一、过年为何一定要回家?

笔者考证一下,这可能与传说“年”是个恶兽有关。传说“年”长着四只角四只足,力大无比,在每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会出来作祟。当时生产力低下,个体对付“年”的能力不足,人多力量大,于是要全家人守在一起,等着“年”的来到,合力把“年”赶走。试想,如果因为你未回家,而导致整个家被“年”祸害了,那你的罪过不就大了去了?所以无论怎么困难,你有什么样的理由,在外的家庭成员都要赶回来,助家一臂之力。

所以,为了赶走“年”这个坏东西,全家人仅在一年的最后一夜――除夕聚在一起还不行,还都不能睡觉,因为别一家人都睡着了,“年”来了都不知道。于是,就有了“守岁”的风俗。

二、“春运”是从何时兴起的?

现代时空概念上的“年”的出现,其实要晚于过年的风俗。据中国最早的一部释义词典《尔雅》,“年”在唐尧时称为“载”,夏代称为“岁”,商代称为“祀”,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据此可以推出早在周代就出现了春节的雏形――过年,古代的“春运”也应该是出现在这个时候。

但需要指明的是,由于受自然、政策,特别是封建时代“父母在不远游”等礼俗的限制,过去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即使平时不住在家里的人,住的地方离家也不会远,因此“外出务工人员”并非古代春运的主体,而是以公务人士和商人为主。

在明确了这两点之后,我们就可以来聊聊古代人是如何应对春节“回家难”的了。

春节“回家难”的难点具体在什么地方?最大的矛盾还应该是运力不足,这不仅是在现代有这样的问题,在古代同样也存在着运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道路建设的落后和交通工具的简单,许多人会因为路途遥远,根本无法回家过年,即便到了交通相对发达的隋唐时期,“回家难”现象也无法改变。虽然史料上没有具体说明,但我们从当时诗人留下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

比如唐代诗人王湾就曾遇到了过年不能回家的情况:

王湾是中原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有一年,快过年时,他乘船到了今江苏镇江境内的北固山下,眼前水阔天长,独雁哀鸣,孤帆远行,再嗅一嗅越来越浓的年味,他一下子动了感情,写了《次北固山下》一诗,其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成了千古名句。

为了解决“人在旅途”者回家过年的难题,创造欢乐吉祥的节日气氛,古代官府也会想些办法,尽量不在快过年的时候安排公务人员出差,以便让相当于今天普通“打工者”的人都能够早早动身,起程回家。

秦的“高速公路”和“高铁”

古时候过节“回家难”的背后实际上是“行路难”,路远是一方面,路不好走也是一方面,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路不好走的问题,就只有修路。因此,早在殷商时代,官府就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在安阳殷墟考古中,便发现有大量的车马坑。到了秦代,中国的陆路交通建设更是突飞猛进,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无疑会为那个时候的“春运”提供了便捷。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据《贾山传》的记载来看,驰道并不输于现代的高速公路。折算一下,此驰道宽达65米左右。不只路宽,路边还栽有松树,很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世界第一。

过去有人认为驰道是皇帝的专用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驰道是“天子道”不错,但“道若今之中道”,也就是说驰道也是有多种功能的,中央部分(3丈宽)才是速度较快的皇帝专用道,别的车和人只能走一边,这和现代全封闭高速公路会分出快、慢车道一样,别的车和人只要不走路的中央就没什么问题。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轨路是什么路呢?就是当时的“高铁”。当然轨道上铺的不是铁轨,而是两条硬木,下面也垫有枕木,这也就是说,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超快。

秦代有“高铁”,这一惊人的结论也是结合现代考古发现推测出来的,该遗址位于今河南南阳境内,轨路的存在让“车同轨”有了新的解释。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秦代的公路网并不是为了方便在外做官的官员和经商的商人过节回家修建的,而是出于军事战略物资输送的考虑修,但它对像回家过年这样的民间风俗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可以理解它为古代春运史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畜力车,古代春运的大巴车

影响春运效率的,除了路况以外,还有运输工具。中国不只是最早修筑高速公路和使用轨道交通的国家,还发明了各种运输工具。有史料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车了。

在古代,驱车的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国最早的人力车叫辇,辇是轿子的前身,之后又有了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等。黄包车和三轮车出现得较晚,黄包车是19世纪末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因此北京人一般习惯称它为“东洋车”。

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仅靠人力车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所以主要靠畜力车,比如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等,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中国古代的大巴车。其中马车是古代长途远输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它和现代长途大巴车一样重要。至今在我国北方的个别地方,仍能看到路上跑的马车。

畜力车也分好多种:J车、辎车、安车、韫车、轺车、传车和兵(军)车等。J车是一种轻便车,结构简单,车体材料档次也低;辎车则相当于今天的大货车,送人时就变成了大客车。安车是比较高级的车子,是政府官员或VIP贵宾乘坐的,相当于现代的小轿车。韫车则是一种卧车,有窗,可调节车内的温度,这种车子相当于现代的豪华房车,是“总统专车”,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不属于古代春运工具,秦始皇就是死在这种车子里的,于是,它又变成了高级“灵车”。

当然,古代春运的主体也是普通人,一般能坐个辊车回家就已经很显摆了。大多数人只能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因为很多人过年回家,不是一天就能到家的,是以古代路边的小饭店、家庭旅馆和官办驿站也很多,食宿十分方便。

唐代运输已有全国统一价

现代春运政府会动用一切运力,以保证节日运输,古代也是。中国过去有官办、商办、民营三类交通体系,但不论是哪一种都是要收费的。逢到节日,客运和物流费用会比平时贵一些,但相对来说还算比较稳定。如在唐代,商业运输便有一个全国统一价,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连里程速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据《唐六典》所记,在速度和里程方面的标准是这样:如果是陆路运输,马行每天行70里;步行和驴行是50里;车行是30里。如果走水路,货船逆(S)河上行30里;逆(长)江上行40里;其他江河都是逆水上行45里,下行70里。如遇特殊情况,可上报水政部门,酌情减少。

费用方面,如果是车载1000斤,走100里,运费是900文;每驮100斤,走平路100里,运费是100文,如果路况超好,也可以适当下浮,但不能低于80文;走山路(上上下下),运费为120文,如果走的全是上坡,运费也可以再适当上浮,但也不能超过150文。人背、扛、抬,二人按一驮收费。走水路,黄河、长江,以及从幽州(今北京)至平州(今河北卢龙)上水为16文,下水为6文。其余的水道上水为15文,下水为5文。

以上是日常物流的价格,如果赶上“春运”,价格也会有一些浮动,但基本稳定。

那么这个运费高不高呢?我们以大唐开元年间一般公务人员的收入来计算,这个运费还算比较合理,甚至可以说比较便宜。当时,相当于现在基层股级干部的九品官,月工资为3817文,日收入约为127文。他要带P00斤的东西赶路,雇两个人来抬,或租一匹马来驮,每走100里,他只要支付给那两个雇工或马主100文即可,以一天走50里来说,一个雇工一天的收入为25文,这在当时约等于两斗米(约25斤)的价格,所以这个运费并不高。如果是走水路,那就更便宜了,因此“坐船”也是古人过年回家时的首选。

另,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春运期间会有人出来做慈善,免费送民工回家过年,在古代也会有善人这样做,送上盘缠,让穷人过年时能够回家与家人团聚。

没错,春节,就是这样一个洋溢着温情的时段。即便有这样那样的“担忧”,故乡从古至今都牵动着游子们的心。绝大部分游子只要情况允许,过年时,不管路再远、再难走,也要回家。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范文5

21年前,湖南宁乡县一所乡中学,有两个热爱文学的孩子同时参加了校文学社。他俩常一同去文学社辅导老师那里借阅书刊,也总会一起认认真真地向老师请教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乃至最后成为作家的窍门。

老师姓张,健谈,他说了千句万句,但浓缩的精华只一句:“多读书当然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记住,要想成为一名作品传世的作家,读万卷书,远不如行万里路。”

老师的话,两个孩子牢牢记住了。两人都痛下决心,即便踏破铁鞋无数,今生也要不停地走。

第一个孩子后来通过一路过关斩将的大大小小考试,先去省城求学,再去中国最火热的城市深圳工作。至此,他的脚步并没停留,工作之余,他每年都背着相机,带着厚厚的笔记本,奔走在中国各地的城乡。后来,他果然成了一位作家。

他成为作家的途径其实格外简单――不曾劳神费力,就是将行走途中所见所闻的许多美好的人和事,直接用文字记录下来。

恰如少年时候老师所教诲的那样,行万里路,路的尽头就能直抵梦想之舟。而作家梦的实现,反过来也延伸了他行走的路径――因文学创作上的成绩,他得以移居海外。“海外人士”的身份,在今天当然再也不足以为国人垂涎三尺。但,这张薄薄的异国他乡的“绿卡”,却因有着畅行世界众多国家无需额外签证的功用,给他游历世界各地,进一步拓宽人生足迹提供了便捷。

另一个孩子,求学之路没前者那么顺畅。意外的是,高考落榜后,他的行走路线竟然与前者殊途同归:先是去省城打工,接着南下深圳谋求更大发展。

2005年,两人在深圳某条狭窄的人行道上迎面相逢。

都忙,抓紧时间闲谈几句,两人不约而同地问对方:“还记得老师的教诲吗……”彼此的回答也是惊人的一致:“记得,所以我一直步履匆匆,始终不曾歇下脚来。”然而,接下来,叙谈的内容就相去甚远。一个实现了年少的梦想,一个改弦更张――后者骄傲地说:“我现在算是小半个‘垃圾王’啦!我开了一家废品回收站,一年下来能轻松获益十万八万。”

两个人走出两条不同的路,这算不上出乎意料。同样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同样是行路人,有人关注路边出现的美好的人和事,有人看见路边遍地散落的垃圾。当然,能看见垃圾并不是坏事,垃圾里藏着无限商机。因为,城市垃圾里属于可回收废品的很多,只要你有一双慧眼,看似肮脏的垃圾也能轻轻松松摇身一变成为财富。

道别时,“垃圾王”展望未来:“只要中国的城市还存在,垃圾废品就存在,我这碗饭就能一直吃下去。我想多踏足几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多开设几家废品回收站……”

万万没料到的是,2008年年底,后者的死讯却跨越万水千山,飘进异国他乡的前者耳里。

后者采用何种方式结果了自己的性命,远离中国的前者并不清楚,而他的死因,前者却一清二楚。起于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的世界金融危机,竟然祸延至中国的废品回收产业。“垃圾王”在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广设废品回收站若干个,哪料金融风暴袭来,废品价格一泻千里,资不抵债的他陷入绝望……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范文6

本次习作以“学会生存”为主题,可以写自己遇到的,或者从报纸上看到的,电视里、广播里得知的关于生存的话题,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生活中对生存的认识,要做到语言朴实,有说服力。

佳作共赏

学会生存

浙江省温岭市城北小学希望文学社 范乾隆

我经常会回想起学校的墙上“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那几个烫金的大字。我想,对于所要学的知识而言,一般人尚能接受,对于做人的道理,同学们也在时时刻刻践行着德育为先的理念。但对于学会生存,更多地人则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多大必要的目标,挂在墙上,形同虚设。更则,有为会反问,谁不会生存呢?

到底什么是“生存”?有时候我也不禁这样问自己。带着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好多同学,他们有的说:生存就是生活,生活谁不会,吃个饭,走个路,关心亲人,大家都会;还有的说:生存就是学会照顾自己,别让自己累着,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病了去看医生……这样的回答,不禁让我大吃一惊,难道在现今的社会里,这就叫生存吗?

记得有一年的圣诞节,大概是妈妈想让锻炼一下我的自理能力吧,她临时决定参加完圣诞晚会后让我自己回家,她和爸爸开车先回家了。我听了,不禁有些害怕起来,忙摇头不从:“聚会场所到家里有近8里的路,你就让我自己走?还走夜路?您放心吗?”。妈妈说;“放心,这一路上,都有你熟悉的地方,华联超市整晚灯火通明,穿过前一条街,途中你还还路过自己的学校,那个拐弯处有你最熟悉的文具店,很晚才关门的,我怎么能不放心呢?你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独立生活!”听了妈妈的话,我更急了:“不能这样,要锻炼自己也不是现在呀!,中途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现在坏人多。”妈妈说:“哪有那么多坏人,瞎说。”唉!看来没办法只能自己走了!

晚会结束时,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独自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自然地多了许多心眼,周围的一切都在我的视线警觉之内,我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害怕,不就是走个夜路吗?正当我急步向前走着的时候,我发现前面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我追上去,原来是邻居的同龄孩子,他也是一个人回家的,不过他经常这样。于是我们就结伴而行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到家了。回到家后,我不禁对自己的胆量产生了怀疑,我问自己:“这仅仅只是走夜路而已,要是真得让自己独个儿到野外生存,那还不吓破了胆?”

此后,我明白了,你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你都要学会生存,学会面对,学会承担,因为生存需要智慧。

师生同评

江老师:对于生存这个话题,有的人把它缩小了,认为这是生活,有的人把他放大了,认为这是天不可及的本领,而小作者通过生活,谈出了自己的见解,语言间流露了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