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范例6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范文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局限于绘制模具图,已不适应企业人才需求。课程设计改革在内容上增加了材料改性及工艺探索的题目,并通过两次试点,在人员、进度安排及突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课程设计选题应因人定题,与学生就业意愿相结合,在进度安排方面应制定应急预案,预留机动时间。相关改革成果为2015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增设“专业综合实验”环节提供了实践依据。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成果

课程设计环节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所占学时仅次于毕业设计环节,历年来均以绘制塑料模具图为课程设计内容。但从学生就业情况来看,从事高分子材料产品生产管理、原材料改性、成型工艺制定等工作的学生已占2/3,而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设计的学生仅总人数1/3左右。显然,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已无法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课程设计环节迫切需要补充材料改性以及工艺制定等内容,以便在有限的实践教学学时以及有限的设备条件下让更多学生获得材料改性及工艺制定方面的训练[1]。从2012年起,笔者承担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相关教研课题,在课程设计指导工作中增加了材料改性及工艺探索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两届学生试点,证实了学生在4周内完成材料改性及工艺探索相关内容的可行性,也在课程设计题目选取、人员进度安排及突况处理等方面积累了经验。相关改革成果为2015级新生培养方案中增设“专业综合实验”环节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

1课程设计改革内容简介

2012年秋季学期,笔者承担了课程设计改革相关教研项目。按照进度安排,第一次试点放在2013秋季学期,从笔者指导的5名2010级学生中抽选了2名学生完成材料改性相关课题,主要是验证学生在4周内完成材料改性课题的可行性;2014年秋季学期进行了第二次试点,从笔者指导的11名2011级学生中指定4名学生完成配方探索及工艺制定相关内容,这一阶段主要是在课题选取、实验进度安排及突况处理方面进一步积累经验。

2改革试点成果介绍

2.1课程设计题目选取与人员安排

选择难度适中的设计题目是保证学生如期完成课程设计的前提[2]。因材施教、因人定题,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才能确保课程设计顺利进行。往届高分子专业的学生只会在毕业设计阶段涉及到材料改性及工艺制定的内容。毕业设计阶段时间非常充裕(12周),足以让学生熟悉相关设备的操作以及应对实验失败等突况。而课程设计环节仅有4周的时间,因此课程设计选题应“小而精”,难度应明显低于毕业设计题目。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在第一阶段试点时选取了有一定研究基础的课题,在材料制备工艺方面无需进行探索,减少了学生“走弯路、耗时间”的可能。将往届毕业设计题目“硅橡胶阻燃材料性能研究”分化为两个课程设计题目,分别由两个学生完成“硫化剂种类及用量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结构控制剂种类及用量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从第一阶段试点结果看,学生借助已有的工艺参数,在第一周的实验中就顺利制备出了硅橡胶材料的空白试样,完成后续实验内容的时间也较充裕[3]。因人定题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第二阶段试点时,笔者在题目选取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在这一阶段试点的学生中,有3名学生的题目仍然衍生于往届的毕业设计题目。而有1名学生曾担任过两年的科研助手,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针对这名学生的特点,笔者让其独立制备一种天然有机填料/淀粉胶复合材料,实验原料及实验方案等自己通过查阅资料确定,笔者仅在实验遇到困难时参与讨论并提出建议。最终,该名学生通过6轮实验探索制备出了符合要求的材料样品。试点结果证明,对于主观能动性较强的学生而言,即使只有4周时间,也能在没有研究基础的情况下完成课题内容,但实验工作强度偏大。课程设计题目与学生就业意愿相结合,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在大四秋季学期工作单位已提前落实为材料改性或工艺制定岗位的学生,可以优先安排其在课程设计阶段进入相关实训。本次课程设计改革中,参与第一阶段试点的一名学生在课程设计开始前就确定了工作单位(主要生产硅橡胶产品)。由于课程设计题目与就业单位需求密切相关,这名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非常积极主动,最终很好的完成了课程设计内容[3]。

2.2实验进度安排及突况处理

课程设计时间有限,如果安排材料改性及工艺制定内容,则在短短4周时间内需要学生完成资料搜集、方案拟定、方案实施、论文撰写等内容,因此需要指导教师合理安排实验进度。此外,由于实验设备故障、实验失败等突发因素会严重影响实验进度,如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急方案是确保课程设计顺利完成的又一关键。课程设计初步的进度安排是[4-5]:第一周完成资料搜集、方案制定以及原料采购;第二周、第三周进行实验;第四周完成课程设计论文撰写。在两次课程设计改革试点中,均出现了一些突况,导致实验进度安排临时调整。在第一次试点时,由于实验关键设备平板硫化机的温控器失灵而维修了几天,耽误了实验进度。针对这一突况,指导教师及时调整进度,让学生在设备维修期间完成前期实验数据整理及课程论文框架构建等工作,从而大大缩短了后期课程论文撰写的时间,确保了课程设计如期完成。第二次试点时,由于其中一个选题没有研究基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花了两周多的时间尝试了多种原料配比,才最终敲定实验方案。所幸学生自身积极性很高,时间安排也比较紧凑,白天进行探索实验,晚上查阅资料调整实验方案,最终按期完成了课程设计论文。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实验进度安排不能仅仅依靠指导教师“纸上谈兵”,还应该结合学生的自身能力以及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进行设定。对于能力强、积极性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增加实验内容,紧凑安排实验,以便学生得到更多的能力锻炼。对于专业基础较弱、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预留出合理的机动时间,以便学生能从容完成实验内容。

3改革成果推广及应用

目前,本次课程设计改革成果已经进入应用阶段,在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增设了4周的“专业综合实验”环节,并从2015级学生开始实施。这一环节将专门用于学生进行材料制备及工艺探索等综合实训内容。笔者认为本次课程设计改革已经达到预期目标:(1)改变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内容单一的现状;(2)证实了4周内完成材料配方探索及工艺制定等内容的可行性;(3)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4)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了实践依据。

4结语

课程设计改革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从而使其成长为复合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内容多元化,可以让学生所学知识更贴近企业需求,有利于扩大学生就业面,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双赢”合作。相信本次课程设计改革取得的成果在将来的实践中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充实。

作者:盛旭敏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盛旭敏.浅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J].广州化工,2014,42(7):182-183.

[2]范雪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多理念融合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69-70.

[3]盛旭敏.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5,43(2):155-156.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范文2

关键词:机械工程材料 高分子材料 教学改革

Reform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of polymer material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urse

Dong Xufeng, Qi Min, Wang Weiqia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 In most universities, metal material is the ro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urse. Polymer materials have been a new typ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 the recent 50 year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and make corresponding reform in the teaching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Reforms were made in content, aim, process, method and reference books. The practice results indicated good teaching effect was obtained.

Key word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polymer materials; teaching reform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面向非材料专业学生开设的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内容的课程,涉及专业包括机械、化工、船舶、汽车、航空航天等。目前大多数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讲授以金属材料为主线,内容涵盖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等[1,2]。教学目的是让非材料专业学生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和加工工艺,初步掌握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与方法,同时能够对实际工程中与材料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处理。

1 高分子材料教学改革原则

20世纪中期以来,大批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拓展了人类使用材料的范围。与金属材料相比,高分子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原料丰富、成型简单、成本低、耐腐蚀等优点。近年来一些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在诸多领域呈现取代传统钢、铁等金属材料的趋势,成为机械工程材料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3]。因此,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须摒弃完全以金属材料为主体的授课方法,适当增加高分子材料等新型工程材料的比重。因此,我校在2013年对机械工程材料32学时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将高分子材料部分由之前的2学时增加到4学时,并确定了以下改革原则:

1.1 授课内容强调基础性

高分子材料与机械类学生通常接触到的金属材料在结构、性能、制备工艺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向机械类学生讲授高分子材料,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对高分子材料有最基本的了解。在短短4学时内,不可能也没必要将高分子材料相关的全部内容压缩讲授。这就决定了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中高分子材料部分必须侧重于基础性知识,对于理论性、专业性太强的知识点必须舍弃。基础性内容应当包括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特点及常用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工程橡胶及工程纤维)的基本力学性能[4-6]。

1.2 授课目标偏向工程性

高分子材料不仅可作为结构材料使用,也可以作为功能材料使用。对于非材料类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更关心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范围。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以与机械工程有关的机械性能为主,给出常用工程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及适用领域。

1.3 授课过程重视学生的先修知识

大多数高校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以金属材料为主线,在学习高分子材料之前,学生对金属材料已经有基本了解。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高分子材料的聚集态结构以非晶结构为主,而金属材料则以晶体结构为主;许多高分子材料,特别是橡胶类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金属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弹性等。学生先修知识的习惯思维在他们学习高分子材料时可能会引起冲突,因此在授课时必须对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的差异予以考虑。采用与金属材料对比的方法学习高分子材料,有利于帮助学生澄清概念,更好地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知识。

1.4 教学方式应具有高效性

高分子材料课程涉及的概念繁多,容易混淆,对于机械类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短短的4学时内,要想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相关基本概念,必须摒弃照本宣科或一味讲授的教学方式。通过高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思考,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5 提供扩展知识的参考书

由于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结构、制备工艺以及表征与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完全不同,而且目前在机械工程材料中高分子材料部分比例很少。为解决这一矛盾,在章节后面列出了比较系统的高分子材料性能、内容、结构、制备工艺以及表征方面的书籍,以供学生参考[7,8]。

2 高分子材料教学改革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在2013年度的授课过程中对高分子材料的讲授进行了调整,具体如下:

(1)授课内容及学时安排: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单体、链节,0.5学时),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方法(按用途分类,按热行为分类,按反应类型分类,按主链结构分类,0.5学时),高分子材料基本结构(简单介绍近程结构、远程结构、聚集态结构的概念,0.5学时)及物理状态(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0.5学时),典型工程塑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1学时),典型合成橡胶的力学性能和应用(1学时)。

(2)重点讲授常用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工程橡胶及工程纤维)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典型工程高分子材料的适用领域。

(3)授课过程中通过列表等方式将高分子材料的相关内容与金属材料进行对比,一方面避免概念混淆,另一方面突出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的不同之处。

(4)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设问、模拟实验、举例、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在多媒体课件中,采用丰富的图片、动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结束语

通过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中高分子材料的教学方案改革,学生对这种新型工程材料有了基本且更为全面的了解,他们深刻认识到,高分子材料是机械工程材料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分支。

参考文献

[1] 文九巴.机械工程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于永泗,齐民.机械工程材料[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 张留成.高分子材料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 高建纲,宋庆平,丁玉洁,吴之传.工科非本专业《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探讨[J].高分子通报,2009(5):63-66.

[5] 韩顺玉,柳海兰.非高分子专业《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93.

[6] 詹茂盛,何利军.“高分子材料课程信息化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3):69-7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范文3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41-02

高分子材料是材料领域中的新秀,它的出现带来了材料领域的重大变革,在诸多行业中已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既与化学、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基础学科紧密联系,又和汽车、电子、环境等应用学科相辅相成[1]。

闽江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从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系统深入地开展建设,以达到“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

一、优化课程结构

本专业的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体系中,课程结构又可分为校级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2]。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分别安排63、29和4分,在总学分中分别占比35%、17%和28%。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构建以专业核心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此外,还鼓励教师努力建立主干课的课程网站并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遵循从入学军训、金工实习、科研训练、认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到最终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循序渐进过程,共计34学分,在总学分中占比20%,结合本科四年各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形成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3]。同时,为了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还设计了创新实践环节,其中安排了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开放实验室活动、专业学术讲座、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创业实践计划项目等。

二、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国内外对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教学提出多种想法,朱晶心等[4]把加强专业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等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龚建良等[5]研究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付一政等[6]认为专业实验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又要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工作、协同配合、富于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加强教学实践的建设工作中,结合近年来高分子专业实践教学经验,我们系统地规划和改革“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使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基础宽厚、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特点。

1.实验教学建设。实践教学的初始阶段应该是在学校内掌握基础实验技能,因此对本科阶段实验教学改革应特别重视。在实验教学中,从基础化学中精选出操作性强的实验,安排在本科一、二年级学习阶段对学生集中进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专业实验课程主要安排在本科三、四年级进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以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在完成单元性实验教育后,增设单元性设计实验(应用性实验),最后进入综合设计性实验,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实验教育模式。在实验内容上,鼓励实验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综合设计性实验相结合,拓展学生对本专业发展前沿的认识。

在教学方法上,重点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如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实验准备、开放实验室训练、社会服务活动等均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流程的认识。此外,强调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如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及手册,设计实验方案等。通过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不少学生都迫切希望马上进实验室验证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实验热情。富有启发意义的实验教学方式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强化他们的综合专业素养[7]。

2.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由于历史原因,我系原有实习基地大多数是国有化工企业,目前普遍经营情况较差,设备陈旧,实习环境差。在这些单位实习,尽管联系方便、费用低,但实习效果不佳。而一些效益较好、技术先进、环保意识强的合资及独资企业担心学生来厂实习会影响生产,不愿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实习的组织安排;即使接受了实习的任务,也只是让学生站在一旁观看,鲜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我专业通过两条途径解决实习基地问题。一是针对效益差的国有化工企业,开展科研活动,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二是积极与新兴的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及乡镇企业联系,签订合作协议,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帮助他们培训一线操作工人。这样,企业就比较乐意接受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专业实习,让学生顶岗操作,视学生为本单位职工。学生在这样的实习单位实习,学习热情高,很好地巩固了专业知识。

三、突出专业特色建设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努力塑造的专业特色。在专业建设中,通过企业实习,利用生产现场的实际条件,将专业理论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后续课程学习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专业教学团队注重生产实习基地的开发,健全实习质量保障体系,保障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教师队伍,出版内容适当的生产实习教材。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指导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实习地点进行了合理分工,发挥每位教师的长处,做好教学和组织管理工作。在实习单位内组织相对固定的对生产技术了解深入、有一定培训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实习教学队伍,在实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结合科研实践培养专业人才,推进教学与研究一体化,是本专业建设的另一特色。为增加学生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培养他们创新思路和实践能力,本专业积极落实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的思路,组织学生参与专任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目前由本专业12位教师主持的课题共3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市厅级项目19项,校企合作项目5项,每一项课题都有高年级本科生参与。此外,吸收部分专业学习热情较高的学生参与创新实践训练。目前本专业教师共承担1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部级2项,省级5项,校级5项,科研实践工作的开展显著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

四、总结

闽江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成果表明,加强专业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改革,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不仅要对现有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提出改革要求,还要通过多层次开展实践教学,提高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创新内容教学比例,进一步增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长生,顾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与现状[J].塑料工业,2008,36(1):70-71.

[2]胡治元.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教改的思路与实践[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6):42-46.

[3]王慧敏,郑耀臣,崔孟忠,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5):39-41.

[4]朱晶心,马彦龙.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2):77-78.

[5]龚建良,吴宇雄,谭惠平,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高教论坛,2006,(4):56-58.

[6]付一政,李迎春,刘亚青,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太原科技,2008,(3):90-91.

[7]彭进,夏绍灵,刘国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5):102-10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范文4

专 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 号:068

实习时间:4月25日——5月15日

我们会有十天这样的日子,在这十天里面我们会时刻紧张,心跳加速,我们会有从没有过的专注的,我们也会有从没有过的好学精神,当然我们也会感到无比充实,这就是我对金工实习的期待。我们盼望着,期待着她的到来,想快点去感受这十天,想快点去触摸那庞大的机器,想快点去加工出自己想象中的实物。终于我们开始了这十天,有趣却又可以学到一生受用的东西。

实习的第一天:

这天我们早早的来到了散发着只有车间里才有的独特味道的金工实楼前,将我们金工实习的帷幕拉开了。刚开始我们通过观看录像进行了安全教育,”安全第一”这个是任何工作必须摆在首位的。我们认真听老师讲述发生的各种事故的原因,初步了解了怎样避免不愉快的事情的发生。看完那些录像我的心情又有点沉重,因为我深深的知道如果自己粗心,那么炸弹就随时会爆炸,危险就不会吝啬的降临在我身上。不过还好接下来几天的实习让我把这个阴影给抹掉了。这天短短的1个多钟头就端正了我们来实习的态度,我们知道接下来的十天,自己必须全身心的投入。

在接下来的十天我们进行了汽车,钳工,车床,铣床,加工中心,数车,数铣,电火花,齿模模具,热处理。这十样工作真的让我们感到很充实。

汽车:

我自己喜欢车,所以当我们来到汽车车间的时候我早已就非常兴奋了,我知道今天将会揭开汽车的神秘面纱。今天学的东西很多却很实用,而且十终身受用的。首先老师让我们从理论上了解了汽车的基本构造,不过我们都不耐烦听这些,因为我们看着边上那一堆零件充满了迷惑,急需老师去解决那些问题。终于那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结束了,老师开始当着我们的面讲发动机了。我们都一个劲的围住老师,好像怕声音漏出去一样,站在后面的同学来垫起脚尖来听,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做笔记。老师在桌上拿起了一个化油器,那上面有个风门,这个我们就感兴趣啦!因为平时自己骑摩托车老实要用到嘛!而且知道在启动时出现问题时,一般打开风门可以解决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懂这个原理的,还好我们的老师不吝啬。原来这个东西是可以让空气和油充分的混和,到达发动机的标准,这样你就可以顺利的启动摩托车啦!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气缸。老师把离合器拆开,原来这东西没有什么特别,主要是靠一块耐摩擦的橡胶来工作,这不就恰好和我们的专业高分子联系起来了吗?搞不好这个材料还出自我们学校的实验室了。老师讲完之后让我们自己动手去拆这些东西,这个就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致来了,几个认蹲在一起开始工作了。我选择了拆差速器,拆开它之后发现它尽是由齿轮和滚轮组成,可是它在转弯的时候发挥的作用可不能估量啊!不过我发现里面的东西好像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自习想想,原来是有一次自己在修车场看到别人拆过,当时还以为那个有很多学问了,现在感觉自己也可以处理,起码以后可以观察那修车的师傅是不是对你的车乱搞。原先就知道汽车有档,不过从来没有想过它是怎样工作的。过了今天就不通啦!我初步了解了这个了,了解它的传动作用,了解它的变速作用。今天我们虽然在这里弄的自己的手黑黑的,不过那成功的笑容却镌刻在我们脸上。

钳工:

从我们下一组的同学那里得知,钳工是很辛苦的,因为它全是手工活,足够让你的手起泡。上午进了钳工的车间发现里面就只有一张工作台,那上面安装了几个台虎钳心里面就发冷。老师很快就来了,是那种让人看了感觉很好的老师。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述钳工的基本工具和钳工的基本操作,钳工全部是手工,因此它很容易让人感觉到累,这个是我的最初印象。由于下午有英语课,老师就缩短了他的讲课时间,我们很快开始自己做螺母了。工作看似很简单,只要按照它的尺寸加工出来就好了,不过任何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首先选了工具,要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选好工具可以让速度加快。我找来了已段材料,开始了初步的加工,在锯段那东西的时候,我就埋怨我妈妈怎么不把我生的强壮一点啊!手臂开始了疼痛,不过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加倍努力自己可不敢放松。在纠正动作之后发现速度加快了不少,很快一个象模象样的螺母初呸就出来了。这是突然想到劳斯莱斯,它可是纯手工的啊 !可是价值却不可估量。看样子钳工这个工作确实挺重要的。

车工:

隆隆的机器声音可能是车工的最大特点了。我从来不敢想象自己可以把加工的东西精确到千分之几,在做这个之前我就怀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因为自己实在是细心不起来,好多细节注意不了,加工的东西也实在不敢恭维。车工有点点危险,不过它的操作还是挺简单的,我第一次触摸它的时候是不敢乱动的,因为生怕它从那里飞出个东西出来,弄伤了自己。按照老师的步骤我开动了机器。先讲老师那些说没有未危险的按钮弄了一遍,在空机启动的状态下,我熟悉了机床的基本操作。后来我将我的材料安装上去了,开始了真正的加工。我敢说我从来没有这么专注过,从来没有这么细心过,就象呵护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我时刻都盯住那机器好像它就要毁掉我那东西一样。终于那个东西按照老师的要求加工出来了。虽然有点误差,但是我投入了我全部精力,从来没有过的认真。以后我会更加细心,当下次有机会来这里的时候,我肯定可以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出来。

铣工:

这里到处都是油!这个是好多同学进入铣工车间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铣工加工出来的东西同样精细,有了昨天在车工那里的经验,今天在这里也活动自如了,听完老师说完,我们就很快点开始了自己的加工工作。机器对我们也部在陌生了,它好像也对我特别好,机器本来误差也很小,今天我对这个工件充满了信心。果然最后的结果在意料之中。现在我才明白只有多接触,才可以产生感觉,多熟悉才可以顺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好好注意这些的。

电火花:

未到电火花车间之前,想象着车间里面肯定到处火花四溅,肯定很刺激。呵呵!通过实地观察,才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张。前面只有一台机器,一台昂贵的机器。初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之后,我们开始做电极。我们可以随心随意的做自己喜欢的电极,当然有创意是最好的。可是面对着只有一把锉刀和钢锯的情况下,你有什么创意还是留在家里发挥吧!我选择了心型加工,一点点慢慢的勾画出心。下午我们利用它在自己的硬币上打了两个烙印。永久的烙印,同时这个烙印也永久的烙在我们心里。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十天悄悄的从我们指间滑过。不过十天下来收获却不可估量,作为理工科的学生这些知识都仅仅是最基本的,虽然我们有创造,不过创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真正自己独立完成的东西没有。这个只是现实工作中一个非常小的缩影,以后还必须到实践中去检验、锻炼、创新,去培养科学的精神,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健康的心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范文5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人才培养 教学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24-02

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对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有迫切需求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用型、创新型、学术型等)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世界上高分子产业强国之一,但其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人才的培养速度,不断出现的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使原有的企业人才完全不能满足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原则

(一)改变教学模式,明确培养目标

国际化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建设核心课程群为核心,为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实现国际化的目标,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出既拥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工艺等方面从事新产品研发、新设备及仪器制备、新工艺流程设计工作,具有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新型技术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和石油产业。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其实践能力

通过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生产实习、认知实习、两课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加强对学生人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思想素质、服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较好地获取专业知识,并熟练运用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培养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措施方案,多方位、多角度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工业化生产能力,培养学生狼队团结精神,提高学生日常英语和专业术语的应用能力。

(三)夯实基础知识,拓宽专业知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就必须使其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拓宽其专业知识面。夯实基础,一是拓宽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强化知识体系建设,发挥课程群的核心作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知识结构建设合理,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以适应将来职业岗位的要求。二是将专业基础课拓宽到新的工程认证的专业目录下,为专业方向提供广阔的工程技术市场。拓宽专业知识,不是改变专业课程的名称,而是认真整合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丰富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建立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我们在全院公共平台课基础上增设了国际经济法、国际金融法、国际商法、西方文化鉴赏等课程,强化英语交流应用,加大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

(四)构建核心课程群,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

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对核心课程群的建立,其直接实现了对人才的培养,促进了人才知识结构的形成以及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我们从以往注重学生理论培养,改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高分子基础实验由原来的8学时增加为56学时,另在大二增加了两周的认知实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归属感和认同度。对课程进行融合和重组,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对专业基础课,如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采用双语教学和海外归国人员全英文教学;新型课程体系的建立要强调应用工程的概念,重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安排的时间顺序,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在英语听说中,根据将来可能的工作环节进行视听教学设计,训练听说能力和讲解在国外可能遇到的民族、风俗、宗教事务等问题。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渠道

(一)实施递进式教学平台

为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方面,必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一线生产的原则,通过对通识教育的强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实践操作水平。新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课素质教育平台、学术实践创新平台、基础实践平台以及综合实践平台,以实现学生的分层次培养,多角度递进式培养,满足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的各方面要求,使学生的个性空间得到发展。

(二)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与其他学科不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其明显的特点,它是以工程实践和实验为基础进行总结的一门学科。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教研室在制订教学培养计划之前,要重点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实践中,应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和企业解决现场生产实际的项目,选派学生到企业现场做毕业论文等。这样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科研能力和现场工作经验,熟悉企业现场文化氛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学生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为满足市场需求,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结合,通过“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这样不仅能满足企业对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且有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另外,单位还可根据实际状况,为“订单式”培养学生提供一定的费用(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等),以解决学生在学习、求职中遇到的困难。近几年,我校先后与中财管道和川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营造规范的实践环境,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在中财管道实习中,学生必须顶班实习,这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区域优势进行现场比赛,建立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基地,使产、学、研密切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学生可在实践基地完成认识和生产实习任务,以及工艺试验活动。实践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五)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教师知识的更新与自身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西南石油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02年第一次招生,目前已招生12届,从2010年起就是四川省特色专业,为国内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2005年我们在全院教学实践中,以归国学者代加林教授为责任人,在高分子化学双语和物理双语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方面率先取得了发展,为国际化人才培养跨出了第一步。经过7年的建设,两双语课程成为校精品课程,而后学院又引进3名海外高级人才和多名985高校博士,以此促进了多门双语课程的开展,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引进,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此外,还应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在专业教学方面有所突破。

四、小结

随着高分子材料的迅速发展,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如何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促进高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目前乃至未来高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当然,如果因此忽略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不能为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的发展培养高级人才。因此,要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运用“强基础,重应用,突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黄平.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深层思考[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47-48.

[2] 龚春丽,文胜,郑根稳,汪连生,颜永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孝感学院学报,2008(6):109-111.

[3] 高炜斌,枝苗,自瑛.高职教育中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2):69-7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范文6

关键词:聚合物成型工艺学;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设备;成型加工;教学改革

高分子材料作为最重要的材料品种之一,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高分子材料优异性能的体现在于选用合适的材料并选用适当的成型加工方法和设备。《聚合物成型工艺学》和《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设备》是高分子材料相关专业的两门专业课,是高分子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技术知识[3-4]。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发现,《聚合物成型工艺学》和《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设备》这两门课程联系紧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因为设备决定工艺,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工艺,只有根据设备的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工艺,才能发挥设备的最大功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反过来,在讲授设备的时候,也需要讲授工艺,工艺理解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对设备的理解。高分子材料生产设备很多,有些内容也很抽象,用工艺把一些特定的设备联系起来,就容易理解多了,因此,这两门课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缺陷,比如:《聚合物成型工艺学》和《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设备》的有些内容发生重叠,分别讲授这两门课时,有些内容向学生重复讲授[5,6];另外,这两门课程具有内容分散、抽象、半理论半经验化等特点[3],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1明确这两门课教学主线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艺及设备这两门课程既与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紧密相连,同时又是高分子专业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相互联系的纽带[7]。在教学过程要紧扣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中的知识,因为高分子材料加工的许多问题往往可以归结到高分子材料特殊的链结构。同时使学生能够明白材料制品的性能既与材料本身的性能有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成型加工方法、工艺条件和加工设备的影响。同样的材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或加工设备,所得制品的性能就不同。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高分子材料如何通过成型加工得到具有一定使用性能的制品;材料的成型加工设备与成型加工工艺有何关系;制品性能与材料本身的性能以及成型加工设备和成型加工工艺又有什么关系;同样的材料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或加工设备,所得制品的性能为什么不同等等[8]。因此,教学内容的讲授紧紧围绕“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设备和工艺———影响制品性能的因素”这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设备和工艺的主线来展开,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制品性能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加工设备之间的关系。

2教学内容的改革即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以及某些知识点的合并和教学内容的补充、跟进和更新

有了教学主线之后,教学内容的就很好安排了,对某些重复的知识点进行合并,对相关的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要跟进,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更新,使《聚合物成型工艺学》和《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设备》授课重点突出,内容精炼,知识体系完整。对前沿领域的跟进与补充,可以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激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教学内容既详细地讲授基础知识,包括详细地讲授材料的链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同时又要系统地讲授当前主流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设备和工艺。从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原理出发,对成型加工设备和工艺进行详细地探讨,既讲授各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共性,又分别介绍塑料、橡胶等不同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特点和区别。

3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考虑到这两门本课程信息量大、内容多、涉及到的领域宽,其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程内容形象直观准确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的接收和理解。但是对于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对于部分章节,联系本人在工厂工作的经历,采用案例式教学。例如在在讲述配方设计时就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图1给出了在实际工厂的一般生产过程。图1专用料加工厂一般生产过程流程图Fig.1Theflowofmanufactureprocessforspecialmaterialprocessingplant首先市场部拿到一个订单之后,技术部根据客户的要求,选者生产配方,然后生产样品,待过对方确认之后开始批量生产,最后是检验、包括、入库、发货。由于不同的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不同,不可能拿到十分准确的配方,一般是根据工厂技术部门现有的技术资料以及以往的生产经验,首先制定一个初步的配方,然后经过客户试料之后,根据客户的意见,再进行改进。讲述这部分内容时主要讲授这个配方当中哪些组分对产品性能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提出这样的配方,并指出在生产过程应当注意什么问题。然后再把改进过程进行详细地讲授。例如在设计生产塑料椅子专用料项目中,应重点考察其阻燃性能、加工性能和增韧体系以及阻燃剂与基体的相容性,才能得到高强度、高韧性以及阻燃环保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而针对不同的配方,在其性能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对其阻燃剂与基体的相容性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4结语

《聚合物成型工艺学》和《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设备》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要明确高分子材料的工程特性,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材料制品性能与材料本身的性能、成型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近几年,通过对聚合物成型工艺和设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在授课过程中,既注重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不忽视基础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国昌 叶明富 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巫明,东为富,启绘宇,等.《聚合物成型加工》课内课外协同教学新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68-269.

[2]张世杰,黄军左.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河南化工,2014,31(12):58-59.

[3]陈国昌,叶明富.聚合物成型工艺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119-121.

[4]王琛.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纺织科技进展,2014(5):88-90.

[5]周达飞,唐颂超.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00-102.

[6]徐德增.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设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