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监理工作总结范例6篇

光伏监理工作总结

光伏监理工作总结范文1

7月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光伏扶贫的指导意见》,计划6年内完成30万户的光伏扶贫。

2013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光伏下乡扶贫工程”。2014年11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光伏扶贫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后,除安徽外,河北、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5个省区也开始光伏扶贫试点工作。今年,国家能源局还专门规划1.5吉瓦的指标用于光伏扶贫项目。

扶贫成为光伏发电的新使命,这是光伏企业难得的机遇。但在追逐补贴的利益驱动之下,拖延建设工期、组件质量以次充好、并网难等问题如何解决,有业内人士表示并不乐观。

“光伏扶贫既有利于人民群众增收就业又能够扩大光伏市场的好思路,如果疏于管理,良好的预期将难以实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追逐补贴

2015年3月,国家能源局转发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为各扶贫地编制光伏扶贫实施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的《光伏扶贫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修订稿)》,提出由地方政府对户用和基于农业设施的光伏扶贫项目给予35%初始投资补贴,对大型地面电站给予20%初始投资补贴,国家按等比例进行初始投资补贴配置;同时光伏扶贫项目在还贷期内享受银行全额贴息。

如果上述政策能够落实,对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但业内人士担心,这或成为2009年“金太阳示范工程”的翻版。

2009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随后,项目审批、补贴发放和后期的监管频频出现问题,2013年,财政部决定停止新增金太阳示范工程申请审批。

如今,在巨额补贴利好诱惑下,众多企业已不惜采取垫资或直接捐资等方式争取扶贫项目。“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无论亏钱换指标还是压低质量谋求利益,都非正常的市场手段,光伏扶贫或将沦为又一个金太阳项目。”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

从光伏扶贫政策不难发现,政策虽规定了项目建设方式、质量要求,运行维护管理方法及保障措施,但对于保障措施如何制定、落实、监管等都未明确。如果监管乏力,金太阳工程出现的拖延建设工期,组件质量以次充好,骗取补贴等问题可能再次出现。最终将导致扶贫工程质量不达标,后续扶贫效果无法实现。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员红炜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项目未动,规划先行。光伏扶贫项目要真正惠民,应该发挥规划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充分考虑光伏项目发电模式,须对光伏资源准确评价、科学规划设计以及项目后期运行可监控。

不容回避的难题

光伏扶贫项目的主要模式是,在已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屋顶和庭院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电站,通过土地租金或直接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以20平方米屋顶安装3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为例,年均发电3000度,如果以所有电量全部并网计算,售电收入每年达3000元,25年总收益约7万元左右。

在贫困地区推广分布式光伏可绕开在城市屋顶产权等难题,但新问题却接踵而至。海润光伏副总裁李红波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在农村地区,屋顶参差不齐,不能具备电站所须的承重载荷条件,要根据屋顶结构和承载能力进行改造,设计安装难度较大。荒山荒坡也在近年来的流域治理等水土保持工程中大范围减少,能够满足电站建设条件的较少。

并网消纳难题同样难以回避。目前已公开政策的几个省份,大多数以村为单位推进光伏扶贫。贫困地区用电负荷相对较低,电网等基础设施薄弱,在局部地区大量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就近并入低压电网会对电网造成较大冲击,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在农村地区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实施农业等建设装机较大的光伏电站,可能出现弃光、限电,给用户带来损失。

农村地区相关人才缺乏,对电站后期维护也不利。缺乏必要的本地运维人员,光伏电站建成以后组件或线路故障会造成发电量损失,而在农村光伏电站分散,外聘运维人员会带来较大成本。

最大难题还是资金。虽然政策层面提出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较大额度的配套建设资金支持,能否按时落地并不确定。对于银行和用户来说,贷款虽有地方政府贴息,但依然存在偿还风险和长期收益稳定性问题。电站建成后,如发电补贴不能按时发放,也将直接影响扶贫效果。

光伏监理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SI4432无线模块;PIC单片机;太阳能光伏板无线监测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027-02

随着现代光伏发电场规模的日益扩展,现今的光伏发电阵列动辄便是成千上万的太阳能光伏板,安装地点包括郊野地带、山岭地区和建筑屋顶等区域。由于户外环境复杂、天气情况恶劣及制造工艺等因素造成太阳能光伏板故障或损毁的现象十分普遍,影响发电性能,即使增加了旁路二极管,也只能减少热斑效应影响,无法解决功率下降的问题,影响发电量。因此对于出现故障的太阳电池组件,必须及时发现、及时维护。但是,定期以人力方式来测试成千上万的太阳能光伏板正常工作与否的办法不仅繁琐,耗费人力巨大,而且不能及时发现故障板块。由此,研发了一个在线无线监测系统。监测从机安装在光伏板接线盒内,以无线通信的方式,避免二次接线,节约成本。监测主机安装于智能光伏汇流箱内,接收从机无线数据,并与光伏电站监测中心通信。本文着重介绍无线监测主机的设计思路与工作原理。

1 系统概要

1.1 设计要点

本系统选取的SI4432无线模块的通信信道为半双工,适合点对点、点对多点的通信方式。一主机对多从机的通信方式要求所有从机都设定唯一地址编码,并与相应主机对应,无线通信主机起到中继查询与数据传输的作用。

本系统设计要点如下:

1.1.1 一点对多点的组网控制,即一个主机与多个从机之间进行通信,多个主机又与同一个中心上位机通信。

1.1.2 无线通信主机与各从机之间有主动查询与自动发送两种通信方式。主动查询模式为定时轮询,即在一定时间内将所有从机轮询,查询从机状态,以了解太阳能光伏板当前状态。自动发送模式为在轮询时间以外,当太阳能光伏板出现故障或者问题时,从机自动向主机发送故障

数据。

1.1.3 主动查询模式下,当某一个从机回复故障数据或者没有响应时,则显示该从机所在的光伏板出现故障;自动发送模式下,主机收到某一个从机所发送的故障数据,则表明该从机所在光伏板出现问题。PC监控端加入时间与条件判断,合理光照时间以外及无日照情况下,故障数据不予处理。

1.1.4 无线通信主机控制无线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并控制与中心上位机的485总线通信。

1.1.5 一个主机最多可对应255个从机。可靠通信距离200米,可覆盖一大片区域的太阳能光伏板阵列。

1.1.6 无线主机从光伏汇流箱内取电,无需外接

电源。

1.2 系统结构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本系统设计的无线监测主机在整个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便是综合查询,汇总所对应从机状态,并向监控中心发送实时数据。无线主机具有参数修改功能,以适应不同数量和不同时间需求的监测目的。

2 硬件系统

2.1 SI4432无线模块

SI4432无线收发芯片是一款高度集成的无线ISM频段收发芯片,可工作在240~960MHZ频段范围内,具有极高的接收灵敏度(-121dBm)且最大输出功率可以达到+20dBm,开阔通信距离可达上千米,素有“穿墙王”之称。

本系统所使用的XL4432-SMD无线模块是一块完整的、体积小巧的、低功耗无线收发模块。模块集成了所有射频的相关功能和器件,与控制板主控单片机采用SPI接口连接,超低功耗,有掉电模式、待机模式和睡眠模式等模式,带定时唤醒和无线唤醒功能。

该模块适用于在线无线监测主机与从机所要求的模块体积、通信距离以及通信环境。

2.2 主控单片机

PIC单片机由美国Microchip公司推出,具有硬件系统设计便捷、指令系统设计精练、用精简指令集和哈佛总线结构,拥有速度高、功率低、驱动电流大及控制能力强等优点。在功耗、驱动能力、保密性、片内器件模块、模块设计等方面,PIC单片机也拥有一些独到之处,使PIC成为一款方便实用的高性价比的单片机。

本设计选择的PIC单片机型号为dsPIC33FJ64MC506,是一款高性能16位数字信号控制器。dsPIC33F架构最高可支持40MHz的工作速度,可满足本设计中的无线监测主机因对单片机的高频率工作速度要求。

3 无线主机软件设计

无线主机的软件开发平台为Microchip公司的集成开发环境MPLAB IDE,开发语言为C语言,开发工具为Microchip ICD3。

无线主机软件主要读取、设置无线主机运行的各项参数,同时接收下位机无线数据,并定时轮询下位机状态,与上位机监控端实时通信。主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经调试,无线主机与上位机的485通信和下位机的433MHz无线通信正常。

4 结语

本设计基于PIC单片机UART及SPI通信模块,利用SI4432无线模块进行无线数据采集,实际应用于光伏电站太阳能电池板故障情况的监测,实现了所有功能。针对性强,安装灵活,成本低,易于维护。创新点:实现太阳能电池板状态的实时监控,就地取电,安装便捷。

参考文献

[1] SiliconLabs.Si4432 ISM TRANSCEIVER.http://

.2009.

[2] Microchip.dsPIC33FJXXXMCX06/X08/X10电机控制

光伏监理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光伏发电系统,关键部件,选型

1 逆变器

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配置容量应于光伏方阵的安装容量相匹配,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功率应不小于其对应的光伏方阵的实际最大直流输出功率。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工作电压变化范围应在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电压范围内。逆变器输出需配置断路器。用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性能应符合GF004的要求,同时符合接入公用电网相关技术要求的规定,并具有有功功率连续可调功能。用于大中型光伏发电站的逆变器还应具有低电压穿越功能。

逆变器应按型式、容量、相数、频率、冷却方式、功率因数、过载能力、温升、效率、输入输出电压、最大功率点跟踪、保护和监测功能、通信接口、防护等级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逆变器应按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地震烈度、污染等级等使用环境条件进行校验。湿热带,工业污染严重和沿海滩涂地区使用的逆变器,应考虑潮湿,污染和盐雾的影响。

2 交流配电柜

交流配电柜检查项目应包括如下:

交流配电柜结构的防护等级设计应能满足使用环境的要求;交流配电柜的额定参数是否合适;交流配电柜应具备过载、短路、漏电保护;交流配电柜应进行可靠接地,并具有明显的接地标识,设置相应的浪涌吸收保护装置;交流配电柜的接线端子设计应能保证电缆线可靠连接,应有防松动零件,对既导电又作紧固用的紧固件,应采用铜质材料。

3 变压器

光伏发电站升压站主变压器的选择应符合DL/T5222的规定,参数宜按照GB/T6451,GB/T10228,GB20052,GB24790的规定进行选择。光伏发电站升压站主变压器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应优先选用自冷式,低损耗电力变压器;当无励磁调压电力变压器不能满足电力系统调压要求时,应采用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主变压器容量可按光伏发电站的最大连续输出容量进行选取,且宜选用标准容量。

4 电气主接线

光伏发电站发电母线电压应根据接入电网的要求和光伏发电站的安装容量,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宜符合以下要求:光伏发电站安装总容量小于或等于1MWp时,宜采用0.4~10kV电压等级;光伏发电站安装总容量大于1MWp,且不大于30MWp时,宜采用10kV~35kV电压等级;光伏发电站安装总容量大于30MWp时,宜采用35kV电压等级。

光伏发电站发电母线的接线方式应按本期,远景规划的安装容量,安全可靠性,运行灵活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条件选择,并应符合以下要求:光伏发电站安装总容量小于或等于30MWp时,宜采用单母线接线;光伏发电站安装总容量大于30MWp时,宜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地;当分段时,应采用分段断路器。

光伏发电站母线上的短路电流超过所选择的开端设备允许值时,可在母线分断回路中安装电抗器。母线分段电抗器的额定电流应按其中一段母线上所联接的最大容量的电流值选择。光伏发电站内个单元发电模块与光伏发电母线的连接方式可采用辐射式连接或T接式连接。

5 站用电系统

光伏发电站用电系统的电压宜采用380V,动力与照明网络共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并应配备后备电源。

6 配电装置

光伏发电站的升压站(或开关站)配电装置的设计应符合DL/T5352和GB50060的规定。配电装置可采用成套式高压开关柜配置型式,也可采用户外装配式配电装置。

7 无功补偿装置

光伏发电站的无功补偿装置应按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宜选用成套设备,可采用户内或户外布置型式,并应考虑维护和检修方便。

8 电气二次

光伏发电站控制方式宜按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要求进行设计。光伏发电站电气设备的控制、测量和信号应符合DL/T5136的规定。电气二次设备应布置在继电器室,继电器室面积应满足设备布置和定期巡视维护的要求,并留有备用屏位。屏、柜的布置宜与配电装置间隔排列次序对应。升压站内各电压等级的断路器以及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有载调压的主变分接头位置及站内其它重要设备的启动(停止)等元件应在控制室内监控。

大中型光伏发电站应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应对发电站电气设备进行安全监控;应满足电网调度自动化要求,完成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等远动功能;电气参数的实时监测,也可根据需要实现其它电气设备的监控操作。光伏发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电源应安全可靠,站控层应采用交流不间断电源供电,交流不间断电源持续供电时间不宜小于1小时。

9 电缆选择和铺设

光伏发电站电缆的选择与铺设,应符合GB50217的规定。集中铺设于沟道,槽盒中电缆宜选用阻燃电缆。电缆铺设可采用直埋、电缆沟、电缆桥架、电缆线槽等方式。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分开品排列,电缆沟不得作为排水通路。

10 有功功率控制

大中型光伏发电站应配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具有接收并自动执行电力调度部门发送的有功功率及其变化速率的控制指令,调节光伏发电站有功功率输出,控制光伏发电站停机的能力。光伏发电站有功功率变化应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在电力系统事故或紧急情况下,大中型光伏发电站应根据电力调度部门的指令快速控制其输出的有功功率,必要时可通过安全自动装置快速自动降低光伏发电站有功功率或切除光伏发电站。

11 电压与无功调节

大中型光伏发电站参与电网的电压和无功调节可采用调节光伏发电站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入量和变压器的变化等方式。大中型光伏发电站应配置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具备在其允许的容量范围内根据电力调度部门指令自动调节无功输出,参与电网电压调节的能力。接入10kV~35kV电压等级公用电网的光伏发电站,功率因素应能在超前0.98和滞后0.98范围内连续可调。小型光伏发电站输出有功功率大于其额定功率的50%时,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8(超前或滞后);输出有功功率在20~50%时,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5(超前或滞后)。

光伏监理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光伏;组件温度;功率预测;气象监测要素

中图分类号:TM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11-0032-02

0 引 言

光伏发电与水电、火电等常规电源相比,其间歇性、波动性、周期性的特点,给电网造成较大的影响 [1]。对光伏发电功率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将使电力调度部门能够提前了解光伏电站出力变化并及时调整调度计划,从而减少系统的备用容量、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这是减轻光伏发电对电网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系统中光伏发电装机比例、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外均已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研究,通过物理方法与统计方法进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并取得一定成果[2-11]。但是,这些预测方法绝大多数都没有考虑光伏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升因素,而是直接采用环境温度作为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大大影响了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像所有其他半导体器件一样,太阳能电池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的升高会降低硅材料的禁带宽度,因此影响了大多数的表征材料性能的参数,进而影响了组件的电性能参数,会导致组件的开路电压降低,短路电流会略微增加,总体的结果是功率降低。随着光伏电池温度的升高,开路电压减小,在20~100℃范围,大约每升高1℃,光伏电池的电压减小2 mV;而光电流随温度的升高略有上升,大约每升高1℃,电池的光电流增加千分之一。总的来说,温度每升高1℃,则功率减少0.35%。由此可见,组件温度是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度,亟需开展电池组件温度预测方法的研究。

1 组件温度预测方法的基本思路

1.1 组件温度影响因子分析

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光伏电站,其太阳电池组件温度与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强度有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除了季节变迁造成的环境温度变化以外,太阳辐射强度每天在0 ~ 1300 W/m2范围变化,光谱从AM∞变到AM1,环境温度从最低的日出温度变到最高的中午温度再下降,太阳电池组件温度也随之不断变化。图1给出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屋顶光伏电站(南京浦口,经度118.7 °,纬度32.17 °)在某天监测到的总辐射和组件温度及环境温度。

从图1可以看出,太阳电池组件温度与环境温度、太阳总辐射相关。

图1 总辐射、组件温度及环境温度

1.2 组件温度统计建模

通过建设实时自动气象监测站来获取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中心所在地近地面层的瞬时太阳辐射强度、组件温度和环境温度等数据。该监测站由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气象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源模块构成。系统具备多信道的接入能力,根据现场的实际通信条件,可采用无线甚高频(VHF)、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GPRS)、卫星等无线信道或光纤等有线信道进行数据的远程传输,并且在无日照情况下具有持续工作15 d的能力。实时自动气象监测站按照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等技术要求,并参考测风塔建设的相关经验,通过各气象传感器,对光伏电站微区域环境下的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组件温度、环境温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数据的采集,并每隔5min将采集计算的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平台、入库[12]。具体气象监测要素及技术指标如表1所列。

收集光伏电站的同一时间段的太阳总辐射、组件温度、环境温度等历史数据后,可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建立光伏电站气象历史数据库。这里以光伏电站气象历史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统计方法建立的组件温度关系式如下:

y=T+kx+c (1)

式中, y为组件温度;T为环境温度;x为总辐射;k,c为系数。

利用截至到2011年12月的数据统计率定出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屋顶光伏电站的组件温度关系式为:

y=T+0.021 4x+0.97

1.3 组件温度预测

以关系式y=T+0.021 4x+0.97为基础,输入从数值天气预报获取的未来总辐射数据和环境温度数据,预测出组件温度值;采用卡尔曼滤波,利用地面实时组件温度监测数据对预测值进行实时校正,进而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组件温度值。组件温度预测流程图如图2所示,图3所示为数值天气预报总辐射及空气温度预测流程图。

2 算例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于2012年3月建立的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屋顶光伏电站组建温度预测系统投运以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在累积的数据中,以5 min为时间分辨率,对预测组件温度、实际组件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的绝对误差分布比例统计如表2所列。从表2可以得出,绝对误差在5℃以内的样本占0.933 4,预测效果比较理想。

3 结 语

随着近年来光伏发电在中国的快速集中发展,亟需对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进行预测,以保障大规模光伏发电接入条件下的电网安全调度,而组件温度预测是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中的重要一环。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光伏电池组件温度预测方法预测精度较高,能够充分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光伏监理工作总结范文5

《近期重点专项监管工作计划》是落实国务院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和加强后续监管的重要举措,是国家能源局“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加强”的具体行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已步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规范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健康发展,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国家能源局确定甘肃、河北、吉林3个省为此次专项监管的重点地区,并由国家能源局成立工作组驻点甘肃进行现场监管。

谭荣尧强调,通过驻点监管工作,一是“解剖麻雀”、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进可再生能源科学发展;二是点面结合,探索监管新手段、新方法,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三是专项监管和调研相结合,研究分析弃风弃光等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出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有效途径。

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专项监管分“启动对接、自查自纠、现场检查、总结整改”四个阶段工作。通过专项监管,深入了解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核准及并网情况,分析研判风电、光伏发电科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深层原因,总结经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专项监管的重点,一是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政策情况;二是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电网以及调度机构“三公”调度执行情况;三是风电、光伏发电消纳以及弃风弃光情况。

谭荣尧要求,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监管工作,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依法依规实施监管;既要发现存在的问题,也要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各方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扎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会后,工作组公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专项监管驻点甘肃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名单、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方面的投诉举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光伏监理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光伏发电;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建议

1 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1.1 水土流失形式多样

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的水土流失主要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在海拔较高地区还伴有风蚀。

1.1.1 水力侵蚀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施工所临时堆放的土石,其结构较为松散,孔隙率大,若不做好防护工作,当雨水冲刷时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1.1.2 重力侵蚀

光伏发电项目通常建在高原地区,建设区域通常地形起伏较大。施工过程中,容易对原始植被造成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影响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和抗蚀能力,同时对原有地形结构造成破坏,容易导致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的发生。

1.2 侵蚀类型多样性

在光伏发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水土流失具有点、线、面并存的特点。

1.2.1 点状侵蚀

光伏发电面板支架基础的开挖、回填等会对地形结构造成破坏。虽然单个支架基础建设所造成的破坏较为轻微,但是整个工程数万个支架基础的集中建设仍会对建设区域地表造成大面积破坏,导致土壤丧失或减小原有的防冲固土能力,开挖料又为水土流失提供物质来源,若遇暴雨,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另外,光伏板的安装也会破坏地表植被的生长环境,进一步增加水土流失。

1.2.2 线状侵蚀

道路建设中路基的开挖与填筑破坏了原地形地貌、植被、地表物质,使其失去原有的防冲固土能力;还会造成局部作业面地表坡度加大,坡面变的平滑,导致坡面径流速度增加,冲刷力增强,加剧水土流失,使道路沿线极易发生土体下滑、路基坍塌等水土流失现象。

1.2.3 面状侵蚀

施工场地建设和拆除过程中,将损坏、占压或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等,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改变其水土保持功能,可能会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升压站施工过程中通常会进行大面积的开挖、回填,扰动剧烈会破坏大范围的植被,且在后期由于人员活动,会对原有地表植被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

2 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及管理

2.1 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职能

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执行力度,促使建设、施工单位提高水土保持意识。在工程开展初期,对光伏发电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学性及可实施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应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督促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水土保持监理、监测,确保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到位。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及时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水土保持验收。

2.2 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及组织管理

(1)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组织管理,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与工艺,优化施工工序,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

(2)光伏面板基础施工期间采取临时排水、挡护等措施,对于受损的原地貌采取绿化植草措施;道路视地形修建浆砌块挡墙及截水沟、浆砌石边沟等措施,确保道路路基及边坡稳定。施工场地布设临时防护措施及截、排水措施,并提出水土保持要求,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临时设施,进行植被恢复;升压站区布置挡护给排水措施,后期进行园林式绿化恢复植被。

(3)防治措施布设要与主体工程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形成整体防护体系。

2.3 建设单位应做好的工作

(1)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效果;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进度、质量与资金进行监控管理,保证水土保持措工程质量。

(2)应委托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测资质的监测单位,开展本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并与监测单位做好施工期间防护措施的优化和改良,通过监测开展,为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提高及完善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研究积累资料。

(3)积极主动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取得联系,自觉接受其监督检查,并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情况,落实“三同时”制度。

(4)工程完工后及早委托评估单位进场,有效做好建设期间的分部工程验收,为工程验收做好准备。

3 总结

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的建设涉及较大的地域范围,对大面积区域的植被造成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针对这一问题,应合理采取措施,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同时,要及时对发现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治理,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工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