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植物作文范例6篇

观察植物作文

观察植物作文范文1

3月1日

今天,我拿了一块大蒜,把外表的一层白皮轻轻地剥去;然后找了一个空矿泉水瓶,把上边那一大块剪去,只剩下底下的一部分;接着倒了二分之一的水,再把大蒜放进去。知道我在干什么吗?对了!我在种大蒜。

3月2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头儿上,冒出一点点绿色。大蒜要发芽了!我连忙换了一瓶水,发现的根长长了,我拿尺一量,根只长长了一点点,大约有1毫米。

3月4日

今天,我来看我的大蒜,啊,大蒜发的芽在前天才朦朦胧胧的一小点,看不太清楚,而今天绿芽已经钻出来了,一共有两根,长约7毫米。我怕水中的养分不够,又把水换了。

3 月5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长了,约有1厘米长,另外一根长的比较快,总共长1.3厘米。我换水时,经过测量发现蒜根长了4毫米,共长了5毫米。

3月6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长得好软弱。可能是营养不良,我便给它加了二颗复合肥,希望它能快些长大,希望它能长得健壮.

3月8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小绿芽真的长高一些了,而且也比较健壮了,我高兴极了,连忙再加一粒复合肥去,生怕水中的养分不能满足大蒜的生长。我又发现那两根小绿芽又长长了1厘米,长得最高的有2.5厘米,长得有点矮的有2厘米长。蒜根也成了盘旋状。

3月9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了3毫米,最高的有2.9厘米,中间的有2.3厘米,最矮的6毫米长。蒜根我无法用尺量,因为根是旋起来的,我估计有6毫米长。

观察植物作文范文2

课型:科学活动课 课时:1课时

设计理念:科学写作通过文字或图表等载体将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和思维具体地呈现出来,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能的表现,更是学习者对科学内容的理解和再现的反映,将学习者的内在认知活动具体化为外在表征。通过科学写作的形式结合教学活动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科学源自生活,并且也用于生活,通过对生活及学习中掌握的有关植物的知识基础,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进而在大自然中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基本特征。通过寻找植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分类的科学探索方法。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

2、了解校园常见植物的特征

能力目标:

1、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特征,并进行分类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等科学写作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活动中感受自然美

2、活动过程体验探究事物的乐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相机、校园植物图片课件、镊子、放大镜、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1-3分钟)

师: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校园吗?你想看看我们学校到底有多少花草树木吗?

(电脑课件演示校园图片,学生初步了解校园植物种类、名称,教师针对部分树木讲解、请学生对部分植物进行记录)

师:刚才大家都大致了解了我们学校的主要树木花草,你们想不想仔细的观察校园植物呢?你们知道梧桐的叶子是什么颜色吗?你知道香樟树的果实是什么形状吗?

(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二、分组观察、合作探索(20分钟)

1、在教室让学生自行分成若干小组,在校园内选择同区域不同地点进行观察。对所在地点的特定植物进行观察比较、探究,并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统计记录与解答,并填好记录表。

2、小组讨论与交流,各小组针对小组内的观察及探究结果进行总结,教师对有困难小组进行指导帮助。

三、小组列表写作,代表发言汇报

小组完成室外的观察探究,组织安排回教室进行小组探究结果汇总,小组根据探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记录表的内容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下问题:

1、所有植物有什么相同特点?

2、这些植物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

学生经过室外的观察得到的是五花八门的描述记录,不能系统完整描述植物的相同点和者不同点。通过问题引导结合观察结果,完成植物的特征比较,并进行科学写作。用系统的文字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再加工,一个小组完成一份观察记录小结,并请学生根据各小组写作的结论发言汇报。

师:刚才我发现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很认真的地对植物进行观察,你们都发现植物有什么特点呢?

生:我们小组发现校园里的植物它们都是绿色的,都需要阳光,而且需要浇水。

生:我们通过观察我们小组范围的梧桐树和香樟树发现:梧桐树的叶子比较大,颜色有点偏黄,而香樟树的叶子比较小且都是绿色的。

生:我觉得还有一点,梧桐树树干比较光滑,香樟树的树干有很多的纹路比较粗糙。

……

植物相同点:

综合学生结论:

植物都需要阳光、水、空气、他们利用这些东西制造养分,植物还需要矿物质,有了矿物质,植物才能健康生长。

植物不同点:

生: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特可能小如硬币,也可能大如房子。有些植物是从地上直立生长的,也有些植物,如紫藤和爬山虎沿着棚架或墙壁生长的。

生:我还知道,我们家小区有常青树,终年保持绿色,他可以长得向大树那么高,也可以长得像灌木得那么矮。

生:树是一种植物,他们有坚硬的树干,有些树,如梨树等,还能结出果实供我们食用。

四、小结与拓展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室外的观察与探索,通过多种感官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探索。老师很欣赏各位在实践探索中的仔细与认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学课程继续保持。最后,再给大家一些课后的探索机会。同学们回到家,看看家里都有种植哪些植物?将这些植物的名称、特点。通过设计记录表记录下来,下节科学课,我们比较哪位同学的记录的最具体了。

板书:植物的相同与不同

区域树木种类:

相同点:绿色、需阳光、要浇水

观察植物作文范文3

【关键词】大班幼儿 学习特点 “养植”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55-01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爱自然是儿童的天性,透过这种天性,可以培养儿童爱科学、爱劳动的品格。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园里有一片微型的生态园,茂盛的树林,鸟语隐约,果香阵阵,它是植物和动物的家园,也是孩子们开展“养植”的乐园。“养植”活动包括饲养和种植两类活动,它注重的是幼儿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在自发的兴趣中观察、探索,体验、收获。大班相比中、小班的孩子更能在“养植”活动中找到兴趣点,幼儿思维和动作发展都较成熟,能深入发掘“养植”活动中的线索,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关注大班幼儿“养植”活动的需求和学习特点是促进“养植”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一 了解幼儿的兴趣,保证“养植”活动顺利开展

种植、饲养是一项历时较长的活动,如果幼儿对这一活动缺乏兴趣,就不能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因此激发大班幼儿的兴趣并让这种兴趣在活动中得以维持是开展种植、饲养活动的首要前提。随着大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养植”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自主确定“养植”资源、制定“养植”计划。

通过调查及时了解本地动植物资源和幼儿已有的经验,再集体讨论孩子们兴趣所在。除了自主选择饲养内容,还应注重“养植”过程中的生成内容。一次组织幼儿观察黄瓜秧外形特点的活动,孩子们发现秧苗长得很大,而且都挤在了一起,有的幼儿提议:“给黄瓜秧排排队吧,这样就不挤了”,孩子们听后都表示赞同,于是一次移栽黄瓜秧的活动就应运而生了。虽然此次活动并不在师幼共同制定的种植计划中,但是关注种植活动中生成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有效调动幼儿对种植活动的兴趣。

二 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构建有益“养植”经验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饲养、种植活动恰恰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挑战自己的平台。幼儿都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感兴趣的“养植”活动中则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在饲养蚕宝宝活动中,孩子们找来了自认为蚕宝宝爱吃的食物,有桑叶、树叶、菜叶。教师把自主探究的机会留给了孩子,让他们自己实验寻找答案。孩子们通过比较观察发现蚕宝根本不吃树叶和菜叶,只吃少量的桑叶。于是得出结论:“蚕宝只是有点喜欢吃桑叶。”细心的孩子还发现蚕宝宝喜欢吃淡绿色的桑叶,借着孩子们的发现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淡绿色桑叶和深绿色桑叶的区别,通过对比发现淡绿色是比较嫩的桑叶。这下孩子们总算弄明白了:幼龄蚕喜欢吃嫩小的桑叶!

在饲养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幼儿的问题,视问题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探索各种动物的饲养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孩子们通过自己收集食物――观察进食――发现对比――得出结论,一系列的行为都发挥了大班幼儿的自主性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三 掌握观察方法,奠定“养植”活动基础

随着大班幼儿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参与饲养、种植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也越来越强。饲养、种植活动对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观察蚕宝宝的眼睛的活动中,孩子们历经三次观察才最终发现蚕宝宝头上的黑点是它的嘴巴。在一次次的观察中孩子们逐渐掌握了观察的要领,观察的深度也在逐步推进。第一次观察时孩子们只是粗略地观察,认为黑黑的是蚕宝宝的眼睛;第二次观察,蚕宝宝有了明显变化,对于上次一致认为的“眼睛”,这次观察细致的幼儿有了不同的意见,在争论中孩子们等待第三次观察。第三次观察中孩子们对黑色部分进行了重点观察,观察的更加细致入微,最终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讨论分析确定黑黑的部分是蚕宝宝的嘴巴,并非眼睛。

四 抓住教育契机,发挥“养植”活动的价值

观察植物作文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自然角;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8-0089-04

《纲要》要求:“应综合利用丰富的资源,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以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自然角作为幼儿园班级必设的一个区角,理所当然地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自然角是孩子认识自然的最直接途径。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在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的同时,获得认知,促进技能和美好情感的发展。

一、自然角存在的问题

目前,自然角的创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角的年龄层次不分明,自然角体现不出小、中、大班年龄段自然角的年龄特色。在内容选择上,小班自然角应该以观赏为主,中、大班应以实验为主。另外,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记录时,也没有年龄层次的区别。小班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记录。中、大班幼儿则可以进行自主观察,用图画等方式填写观察记录表。

二自然角的内容单一

目前自然角中,观赏类的动植物占了大多数,实验类的很少。另外,观赏类动植物当中,同类的也很多,比如观赏绿叶有绿宝石、金枝玉叶、吊兰、文竹等。有时一个班级甚至几个班级的自然角中呈现出来的就有很多种相同的东西。

二不能体现管理的长效性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自然角并不被大家重视,只是在观摩评比时,大家会搜集一些动植物和水果,分门别类地摆放。另外,由于管理不到位,在这个过程中,动植物死亡的现象很严重,体现不了管理的长效性。

四不能体现孩子的参与性

在自然角的创设中,一般都是老师在张罗,虽然孩子也会参与,但仅限于带些物品充实其中,使自然角像是班级里的一道风景和摆设。于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自然角刚创建时非常热闹,会吸引孩子驻足观看,但惊叹一声或是热闹一番后就会恢复平静,孩子只是停留在“看新鲜”的阶段,并没有让自然角的材料与这里的每一个变化牵动幼儿的神经,也没让自然角与孩子时时发生互动,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我们在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参与作用,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创新,让自然角“活”起来,使“小角落”真正发挥大作用。

二、自然角环境创设的美观性

一标志的使用

在自然角的创设中,标志的作用很大。一方面,标志起着美化的作用。如用色彩鲜艳的卡纸做成形状各异的造型插在器皿中,很显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标志起着教育的作用,它可以让观赏的人知道是什么动植物,是谁在照顾它们,等等。

二器皿的使用

自然角中的器皿来源很多,除了花盆,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的材料来做器皿。我们组织家长、幼儿和教师把家里随手丢弃的色拉油桶、洗洁精瓶、破损的花盘都收集起来,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带领孩子一起进行创作。色拉油桶变成了可爱的小猪和火车,剖开的洗洁精瓶变成了种子的家园,破旧的花盘被重新加工成了具有古典气息的青花瓷和富有秋天色彩的花盆,黑坛子花盘穿上新衣成了彩虹花盘。通过老师和孩子们的加工创造,一件件收集来的材料都变成有用、精美、新奇的种植容器,也成为自然角里别具一格、引人眼球的种植盆。这些由孩子们和老师亲手制作的容器吸引孩子不断地关注、探索和呵护着这里的植物宝宝。“种植区”里各显神通,饮料瓶变成了“火箭鱼缸”“蒜宝宝的家”;玉米在这个家里也变了魔术,成了“刺猬”;色拉油瓶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猪”,它们排在一起又像一列小火车,里面住着一个个发芽的种子宝宝;小小的蛋糕盒围合着成了瓜子的家,分别住着瓜子里的不同成员;洗洁精瓶子分别朝上、朝左、朝右开了口子,里面摆放上各类种子,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观察着不同方向的种了孤生长情况;土豆变成了“海狮”和“蜗牛”;南瓜变成了动画片喜羊羊的一家;圆形吊瓜也变成了贪睡的“猫咪”;医院废旧的药瓶变成了一串串美丽的风铃。动物、种子的各不相同的“家”吸引着孩子们来此观察、交流和欣赏。

三文字的辅助

自然角的创设要引导孩子来观察、发现和感悟,我们在创设中通过文字的辅助来引导孩子直接与其中的呈现物进行“对话”。在标志中用文字辅助说明,帮助孩子直接了解植物的名称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我们还可以在墙面上介绍一些动植物的相关知识和生长特性,或者呈现出一些问题。如在“各种各样的水”的主题活动中,为让孩子能更直观地感受不同地方的水对动植物的影响,可用自来水、凉白开水、盐水、糖水等分别陈列或饲养同一种动植物,在墙面上用文字、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幼儿去观察,并在墙面上呈现幼儿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二、自然角内容显现的丰富性

自然角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只要做个有心人,材料可谓是唾手可得。我们周围能用的材料可分为如下种类:

一观赏类动植物

1.植物类:选择常见的、易于生长的、好照管的植物。如观赏类的仙人球、仙人掌、文竹、玉树、金枝玉叶等,蔬菜类的萝卜、葱、蒜、土豆、白菜、芹菜、菠菜、茄子等,农作物类的棉花、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水稻、绿豆、红豆、地瓜等。

2.动物类:选择无危害、便于喂养的、幼儿感兴趣和可以抚摸的形体较小的动物。如金鱼、鲫鱼、小乌龟等。

3.水果类:如苹果、梨、香蕉、橘子、西瓜等。

4.干果类:如大枣、核桃、花生、各种瓜子等。

5.无机物及其他:如沙、石头、观察记录本等。

二实验类动植物

实验的种类很多,可以对一个动植物进行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实验。比如在让幼儿进行大蒜种子发芽的小实验中,我们设置不同的条件,如不放水、放自来水、放河水、普通水、普通土、沙等,通过观察、照料、比较,幼儿不仅从中了解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阳光、水和温度,而且还了解了种子在沙粒里面生长得较快。我们可以在水里、棉花里、泥土里以及黑暗的、一半有光一半是暗的等不同的容器和环境里,分别放入小麦种子,通过观察、照料,幼儿了解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阳光、水和温度,并且有阳光的麦苗长得很肥嫩,没有阳光的麦苗长得又瘦又细,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JP2我们还可以在同一种容器里把蚕豆宝宝分别串在不同的小棒上:第一颗在水里,第二颗一半在水里一半在外面,第三颗没有接触水。通过不同的实验,孩子明白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空气和合适的水,离开这些条件就会死亡。JP

我们还可以开展观察在同一个生长条件下不同动植物生长的实验。比如在棉花里撒上油菜种子、青菜种子、土豆种子等,看谁先发芽。我们还用不同颜料水培植同一种植物并观察其生长变化,看看大白菜心、萝卜根有没有穿上彩色的衣服。

三、自然角空间呈现的立体化

自然角往往是利用班级的一个角落来创设的,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空间,采取从上往下的悬挂式丰富空间。比如大一班的走廊上悬挂了一个个由装满了种子的瓶子和种子袋做成的风铃,在“叮叮当当”的碰撞声中,孩子感受到了种子的差异;中一班用废弃的饮料瓶做成花篮,里面住着吊兰、常青藤,一个个悬挂在栏杆间错落有致;秋天里各种树叶、果实塑封以后也同样可以串起来悬挂,比如小一班用种子和其他事物贴成的很有立体感的画,不仅让孩子抬头就能看见一件件美丽的“艺术品”,而且那随风飘荡的美妙“音乐声”也给自然角增添了一种动态的美感。

J

墙面与柜子相互利用,柜子上摆放各种种子,墙面提供与之匹配的植物图片,以及生长条件和生活特性的介绍。陈列植物的架子也呈高低之势,可以按观赏类、种植类、实验区交替排列,或从高到低交替排列,便于孩子进行观察和管理。如大二班靠窗最上面排放的是观赏类植物,中间是实验区种子发芽的容器,而下面是种植的各种植物;中二班的下水管道上挂的是不同的水养植物和种子,下面是在不同容器中种植的各种各样的蔬菜;从上往下,小二班悬挂的是吊兰和种子贴画,架子上是各种观赏植物,而地上是用色拉油瓶做成的“小火车”,里面种的是各类种子,便于孩子能更好地观察和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

空间里墙面、柜子、架子、地面的交叉组合,使幼儿处于一种抬头可见低头可观动植物的环境中,这种三维空间的合理使用随时都能让孩子与之发生互动。

四、自然角管理体现的互动性

幼儿自己能做的,就让幼儿自己去做,幼儿自己能想到的,就让幼儿自己去想,教师要鼓励幼儿发现自己的世界。

一孩子和老师一起搜集自然角的内容

我们首先布置任务让幼儿去收集一些种子、植物、动物,利用收集的机会让孩子去了解它们的特性,然后让孩子把自己搜集来的物品向大家作介绍,每天请两个孩子向大家展示和介绍自己的动物和植物,最后是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布置物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孩子,如自然角可以种些什么、如何摆放才能美观协调、如何陈列才能有利于植物生长、如何与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参与有关自然角布置的讨论。自然角若是经由孩子自己亲手建立,自然就会成为他们心目中最美的亮点。

二孩子和老师一起管理自然角的内容

1.孩子要去照料动植物

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照料自然角的动植物。班级中可以分组轮流照料自然角,一周中不管刮风下雨,孩子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太阳出来了,孩子把花盆搬到阳台,下雨天又把它们搬回到植物角。每到假日,孩子们都争着把自然角中的小乌龟、小鱼、小虾带回家去精心照料,开学时再完好无损地送回。在管理自然角的过程中,孩子们真正学到了一些劳动技能,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2.孩子要去观察动植物

在自然角的创设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去观察。观察是需要幼儿养成的很重要的品质。在观察中孩子知道了今天种子发芽了吗,小芽长多高了;知道了一起种下的蚕豆为什么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没长出来;知道了谁的先长,谁的后长;知道了需要几天有芽,几天长叶,何时浇水;知道了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种子的发芽是不是离不开水和阳光;还知道了小鱼一天只能喂几粒饭,小乌龟一个月不喂会不会被饿死,等等。幼儿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获得的经验会更持久、更深刻。

3.孩子要去记录动植物

在自然角中,老师会为幼儿设计、准备自然角观察记录本。有的班级以小组为单位提供材料并作观察记录,如:全组幼儿一起负责照料大蒜发芽,每天吃点心吃得最快的孩子总是不忘取来自己组栽种的大蒜给其他人看。同时,老师也种植一盘大蒜,与孩子们进行比较。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用稚气的笔记录下他们眼中的细小变化。有的班级是为每个孩子提供记录本,利用晨间来园的时间先观察后记录,每天让孩子们自由地记录下时间和“我的发现”。在观察中,孩子们将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甚至死亡情况都及时记录下来,对一些动植物的习性也有了了解。

三孩子和老师一起交流自然角的问题

新《纲要》指出:“幼儿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小朋友们不仅在记录自己的发现,也在记录中发现问题,在归纳结果中获取了知识和经验。好奇好问是幼儿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会产生许多疑问,所以我们的老师应鼓励幼儿提问。有的班级专门设立了“问题记载本”:如种子发芽长出的两片是叶子吗?第三片为什么和前两片不一样?为什么它们的叶子会朝同一个方向生长?为什么在盐水里生长的植物容易死亡?为什么大蒜在沙里面长得非常快,在泥土里就长得相对慢一点呢?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幼儿有了质疑,这些质疑正是学科学的起点,科学探索正是要依靠问题来不断推动,因此,教师要发展幼儿提问的技能。首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多向幼儿抛砖引玉,多问几个“有不同意见吗”,多提几个“你发现什么了”。其次,对幼儿的提问,应持科学和诚实的态度,努力按幼儿的理解方式来解释。如果暂时解决不了的,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家长、社区资源寻求帮助,获得答案。

在自然角的创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真正地参与其中,成为自然角创设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然角的最大功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观察植物作文范文5

关键词: 种植园地 幼儿园教育 基础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除了应用传统教学手段外,利用种植园地实践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这一户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更多户外种植或者动物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比如,蔬菜种植、果实的采集、动物喂养等。幼儿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对植物的茎叶、根系,以及花果的了解会比从书本上学来更直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及洞察力。并且在种植园地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团队合作方式完成蔬菜的种植或者花果的采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总之,在种植园地开展各种劳动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锻炼和成长。

一、种植园能够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国家在教育文件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探索和学习的优越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通过文件可看出,国家教育部门对幼儿的培养非常重视。为此,不但要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学习可以多种形式体现出来,在团队中分享和探索学习成果。上述文件中提到的环境主要指自然和心理环境。其中,自然环境中的学习能力培养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种植园地,在种植园地中可以为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植物和动物。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素材。这些植物或者动物在成长时能够被幼儿们发现,并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各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比如,黄瓜结出果实之前先开黄色的花,在黄瓜日渐长大的时候,黄花会渐渐缩小,最后,在黄瓜真正成为蔬菜可以食用以后,黄花就枯萎了。

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观察和探究中。比如,学生发现西红柿叶子的味道非常特别,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西红柿的叶子,并用本子记下来观察的结果:叶片的形状、味道、颜色等;学生发现土壤中有蚯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工具将蚯蚓挖掘出来,再用尺子测量其身长,观察身体上的特征,最后记录在本子上。通过这种鼓励和引导,一些胆小或者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在种植园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种植蔬菜,还可以喂养小动物。比如,春天是种植的季节,教师可以带上需要的工具和蔬菜种子到种植园种植蔬菜。幼儿可以向土壤施肥,并动手将蔬菜种子放入土壤中,再将土壤埋上。种植完蔬菜以后,可以定期带领幼儿到植物园中观察蔬菜是否发芽、成长。通过这种实践方法,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提高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二、建立师生间沟通的桥梁

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教师与幼儿间的沟通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交流的基础上。课堂上幼儿一般都惧怕教师,并与教师保持距离感,这种师生关系不利于幼儿身心成长。通过种植园地实际体验,教师会帮助幼儿种植蔬菜、带领幼儿观察小动物等,为了确保幼儿安全,教师会像家长一样保护幼儿,在此过程中幼儿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并且,幼儿在参加各种劳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观察动物或者植物时会有很多疑问,这些教师能耐心地给予解答,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强,学生更愿意与教师沟通。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种植园地中各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基础知识,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胆怯或者消沉等不好情绪,教师要给予积极鼓励和引导。

三、种植园地能引导幼儿加强对试验田的观察和探究

曾有专家认为:每一个学生在幼儿阶段都有无穷潜力,教学目的不能强制施加给幼儿学习不了的知识,而要让幼儿有选择空间。从中知道尊重幼儿对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种植园地活动中教师能顺应学生的选择,有的幼儿喜欢观察小动物,有的幼儿喜欢观察植物,而有的幼儿则喜欢种植蔬菜等。为此,尊重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在给幼儿分出一小块田地以后,幼儿可以在田地中自由开展喜欢的活动,可以在上面种植多种多样的蔬菜,也可为植物浇水、施肥等,并可以观察田地中的植物呈现怎样的特征,并将探究成果与教师分享,教师在学生结论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纠正。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会有所提高。

本文主要对种植园地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种植园地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家燕.田园种植魅力无限――利用田园种植促进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0):107-107.

[2]吕茜.种植小园地绿色大世界――谈幼儿园种植园地的规划与设计[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3):151-151.

观察植物作文范文6

关键词:科学探究; 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97-001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怎样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试从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特点,谈些体会和做法:

一、明确观察目的,激发观察兴趣

小学科学的第一课就明确告诉学生: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所以漫无目的的随处走动,四下张望,那些都不是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

对于初学科学的学生,我经常带着他们走出课堂,有目的地亲近大自然。我们到校园中观察融融园中的木本植物,对对园中的草本植物,金鱼池中的水生植物。什么时候银杏叶变黄、开始结果;桂花什么时候开放;生生园中10月的枫树和12月的枫树有什么不同;香樟园中的香樟结果子吗……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浓厚的观察兴趣,同时也了解到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植物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叶子的颜色、大小会发生变化;植物也是有一定寿命的。

只有目的明确的观察,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少走弯路。

二、掌握观察方法,把握观察要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帮助其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会有助于其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好地认识世界。

1.感官的运用

科学的第一课就用图片告诉学生:

观察时要运用多种感觉器官。

图中有的小朋友在用眼睛看、有的小朋友在用耳朵听、有的小朋友在用手摸……综合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观察,有助于学生对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

有了直观生动的示范,学生更容易模仿。当我在课堂上出示一杯食用油的时候,学生就能各自进行观察:有的用眼睛看颜色、有的用鼻子闻气味、还有的用手摸液体的黏度。滴一滴在玻璃上,学生发现液滴是扁的,滴一滴在水里,学生又会发现液滴是浮在水面上的。通过多感官的观察,学生对食用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2.工具的运用

在教学《蚂蚁》一课,学生观察蚂蚁时,遇到了很多问题:捉到的蚂蚁太小,看不清楚;蚂蚁到处乱爬,难以观察。怎样看清楚蚂蚁呢?这时,老师一边引导学生,有没有办法让小蚂蚁变大?学生争着说:“有放大镜就好了!”老师一边出示放大镜,示范放大镜的用法:物动镜不动,或者物不动镜动。

是啊,为了能细致地观察,我们要用上一些工具。有没有什么工具能让蚂蚁不到处乱跑?“饲养盒”、“玻璃瓶”……

正确地选择工具,掌握工具的使用要领,才能使科学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3.顺序的运用

站在一棵大树前,进行观察,既要运用感官,又要运用工具。那么从哪里开始观察呢?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观察,得到的信息也是零零碎碎的,容易遗漏重要的信息,有序地观察很重要。我教学生从远到近的观察。从远处观察树,看到的是树的整体形状。走近了观察树,看到的是树的树干、树皮、叶片和果实。观察金鱼的时候也是一样,我让学生从整体入手,弄清楚金鱼的身体分成头、躯干和尾巴三部分,再了解三个部分分别长着什么。

通过这样有序、细致的观察,我们得到的信息也是有条理的。

三、做好观察记录,分析观察结果

观察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地记录下来。记录时可以用语言文字、绘画图表或摄影摄像等仪器记录。

1.文字的描述

文字描述性的记录,常见的是观察笔记和观察日记。

2.图表的分析

记录不仅可以用文字,还可以使用图画和图表。

科学图画是适合小学生记录和与人分享心得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比普通图画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必须仔细地观察,记下每个细小的特点。使用这种记录方法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时候,一般采用这种方式来记录。

维恩图、网状图、气泡图等图表,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录、加工和整理信息。

3.仪器的记录

现在科技发达了,可以利用照片、影像摄录设备等进行动态观察并记录事物的成长过程和发展变化的脉络。如凤仙花的生长过程、蚕的生长发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