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活动总结范例6篇

祭孔活动总结

祭孔活动总结范文1

为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而举办的祀典活动,至今已延续了2500多年,而且在不断地从国内向世界扩展。祭孔大典是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中最具特色、最具文化品位,感染力和影响力都很强的核心活动,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孔――国之大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巨人之首。他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孔子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一生倡导“仁爱”“孝悌”“礼乐”“和合”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将孔子生前所住的房屋3间改作寿堂,陈列孔子生前的生活用品,并按岁时祭祀,由此开祭祀孔子之先河。

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一直延续不断,其规模逐步提升。西汉高祖刘邦自淮南经过曲阜回长安,以牛、羊、猪全备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帝王祭孔的先河。隋朝时期,太学国子监于每年春夏秋冬四季中第二个月的上丁日祭奠孔子,这是丁日祭孔的开始。唐朝贞观四年,唐太宗下令各地州学、县学都要建孔庙以推广儒学,自此,孔庙和祭孔活动普及全国。唐玄宗时期,封孔子为文宣王,天下的孔庙因此也称文庙。宋代是孔庙祭祀较为隆盛的历史时期。宋太祖赵匡胤曾经亲谒孔子庙。宋徽宗赵佶前来曲阜,规定用“王者之制”来祭孔,他从孟子的一句话“孔子之谓集大成”中取“大成”二字,下诏孔庙更名为大成殿,并亲笔题写了匾额。到现在,大成殿成了孔庙的象征,世界各地有孔庙的地方就有大成殿。

祭孔活动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明初,朱元璋尊孔循礼,规定每年仲春和仲秋的第一个丁日,皇帝降香,派遣大员在太学祭祀孔子。清朝历任皇极力推崇孔子,最终把祭孔仪制提升到大祀,将孔子的地位推向历史的最高峰。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庙内有大成殿,专门用来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上升为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

1934年,民国政府将每年的8月27日定为先师孔子诞辰纪念日,并列为国家纪念日,规定休假一天。从那时起,祭孔时间就由过去的每年春秋两次的丁祭改为孔子诞辰日祭祀,直到今天,台湾省还是沿用诞辰日祭祀的惯例。

祭孔的时代主题

今天曲阜孔子文化节的祭孔活动,起源于1984年的“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曲阜市提出了开展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想法,经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报请中央宣传部批准,定于每年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在曲阜举行纪念活动,其中的祭孔乐舞表演成为一项很受欢迎的旅游项目。随着活动规模扩大和社会环境的逐步宽松,1989年,“孔子诞辰故里游”改为“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仪式成为核心活动。

从1989年至2003年这15年间,祭孔大典一直是以家祭的形式举行。2004年,济宁市政府根据当时的形势,大胆改革,首次以政府名义举行了建国以来的祭祀孔子活动,中央电视台面向全球全程直播,在海内外产生强烈反响。

随着全球兴起的“孔子热”、“汉语热”、“中华传统文化热”,以及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海外的设立,2005年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济宁市政府与中央电视台和台湾东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合作,联合海内外30多家孔庙,在央视新闻频道推出大型直播特别节目《2005全球联合祭孔》,形成了全球互动、共同祭孔的盛举,成为全球互动的文化盛典。

在这个基础上,2006年济宁市又与台北、台南孔庙联合举行“同根一脉,两岸同祭―2006祭孔大典”,中央电视台和台湾东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全程直播,这是海峡两岸首次携手同步祭孔,共同追忆中华文化先哲,台湾组成高层文化参访团来曲阜参加了曲阜孔庙祭孔大典,在海峡两岸赢得积极反响和很高评价。同年,《祭孔大典》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对于孔子文化节来说又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历经20年铺垫、3年创新,累积了23年影响力的国际孔子文化节,终于由一项地方主办的节庆活动,提升为国家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联合主办的国家重大文化活动。祭孔大典更是成为孔子文化节的重要品牌之一,成为真正意义的“部级祀典”。

作为文化节的核心活动,2008年的祭孔大典在总结往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思想性,组织更具科学性,提出了“仁者爱人,自强不息”的祭孔主题,很好地提升了今年孔子文化节的影响力,成为祭孔的亮点。自孔子文化节举办以来,每年都有国家领导人、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外国政要和驻华使节,国内文化界、教育界、科技界、体育界、企业界著名专家、学者和重要人士参加祭孔大典。

世界各地共祭孔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不但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主流,也是东方文化的标志。在海外,孔子文化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不但是影响了有华人的地方,而且还影响了历史上与中国渊源颇深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家的界限,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目前,中国政府已与148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在海外建立6个中国文化中心和200余所孔子学院,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祭孔活动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响应。17世纪以来,中国周边国家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兴建了许多礼制孔庙。18世纪后,随着孔子思想的对外传播和华人的外移,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出现了许多孔庙。全盛时期,世界上共有孔庙3000多座(现存1300余座)。许多孔庙在孔子诞辰日都举行祭孔活动,特别是东南亚各国长期保持着祭孔的习俗。

韩国祭孔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春秋上丁日,在成均馆孔庙和全国的243所乡校均按明朝的仪式举行释奠礼,即盛大的祭孔典礼。先后举行“奠币礼”、“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分献礼”、“饮福礼”、“望燎礼”等,并演奏和表演文庙乐和“文舞”。

日本祭孔始于公元701年2月,即日本文武天皇大定元年,由文武天皇亲临祭孔。18世纪的明治维新,虽然重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意识形态上却仍然是经过改造后的儒学。在此前后,到处建孔庙,尊孔子,倡读经,举行祀孔活动。

美国旧金山湾区齐鲁会馆在1982年孔子诞辰日举行了首届祭孔大典。2000年,美国加州州长格雷戴维斯签署法令,规定每年孔子诞辰日为“加州孔子日”。

2009是孔子诞辰2560年,恰逢建国60周年,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省举办,因此,对办好今年的孔子文化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00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以“纪念先哲孔子,弘扬传统文化,实践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文化旅游、节庆会展为依托,突出展现孔子文化节的文化性、思想性和历史传承性。

今年的祭孔大典仍是孔子文化节的核心活动,继去年邀请文学大师金庸撰写祭文后,今年将邀请书画大师范曾撰写祭文并刻碑留念。在往年的基础上,拉长活动路线,增加更多的时代元素,使孔子文化节的祭孔大典,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与时俱进,与时代紧密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Worship of Confucius:

Time Imprint of the Confucian Culture

The worship of Confucius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478 BC, the second year after Confucius passed away. Duke Ai of the Lu State issued an order to construct a temple at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Confucius located at Queli, Qufu. The three wings of the house Confucius used to reside in were transformed into the memorial hall, where the everyday articles used by Confucius were exhibited. The worship of Confucius was held annually, thus ushering in the custom of worship of Confucius.

After the Han Dynasty, the worship of Confucius was continued and the scale was gradually enlarged.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worship of Confucius reached its peak. The worship was called the “national ceremony.”

After China implemented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ies, Qufu initiated the idea of hosting activities to commemorate the birthday of Confucius and made a decision that on September 28 every year, a memorial activity would be held in Qufu to commemorate it. In 1989, this activity was changed into the China Qufu International Confucian Culture Festival, at which the worship of Confucius was the core activity.

祭孔活动总结范文2

20xx孔子诞辰2567周年开幕式活动策划方案范文1同学们,星期天是9月2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纪念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目睹他的风采,聆听他的教诲,学习他的品德!

一、 开场礼

五年级学生齐声诵读《弟子规》片段,古筝《高山流水》进行配乐。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吟诵的是什么吗?对!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弟子规》。后天是孔子诞辰2567的纪念日。那同学们,你们对孔子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请刘主任为我们介绍一下至圣先师孔子。

二、 孔子简介

孔子名孔丘,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字仲尼。排行第二,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XX省XX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也被世界公认为古代大教育家,尊为人类的老师。

三、毕业班诵读论语名句

主持人:让我们追思孔子遗风,珍视先哲的传统,循着先哲的足迹,一起吟诵《论语》,体悟孔子修身伟人的智慧,以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态度践行人生。下面,请六年级同学诵读《论语》名句。

学习之道: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i)。

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

君子之道:

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子曰:君子欲讷(n)于言而敏于行。

2.子曰:巧言令色,鲜(xiǎn)矣仁!

处世之道:

1.子曰:何以

2.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四、刘校长致词

孔子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一起尊圣贤,敬师尊,兴中华之仁学,传华夏之薪火。下面掌声有请刘校长致词。

五、陈校长介绍活动安排

下面由陈校长介绍活动安排,大家欢迎。

同学们,纪念孔子诞辰日暨第一届读书节系列活动安排如下。活动时间为9月26日到10月30日。具体活动有评选读书小标兵、书香家庭活动;有各年级开展的单项活动,书香班级评比活动;有教师读书评比活动。最后是活动成果展示。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去,了解孔子,诵读经典,让好书伴我们成长!

六、请同学代表宣读读书节倡议书

由六年级级长安排学生讲话

七、结束词

主持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近圣贤,亲近经典,将华夏文明代代传承。祝愿亲爱的同学们把好人生的舵,开好人生的船。纪念孔子诞辰日暨读书节启动仪式到此结束!

20xx孔子诞辰2567周年开幕式活动策划方案范文29月28日上午8:00

塑像造型源自

吴道子临摹画

与泉州府文庙孔子塑像束头持竹简的文像造型相搭配

早报讯9月28日上午,将在府文庙大成殿举行四配、十二哲人塑像及五十六弟子木雕像揭彩仪式。

不少市民认为,文庙仅是祭祀孔子的庙堂,其实在古代,文庙中奉祭的还有从祀的四配、十二哲人和五十六弟子。

20xx年,泉州府文庙计划恢复供奉四配、十二哲人和五十六弟子。而中国文庙供奉的孔子塑像大致分南北两种,北方以戴皇冠的官像为主,南方以束头持竹简的文像为主。泉州府文庙供奉的是文像。当时在寻找原形时,为与文像的孔子塑像搭配,就找到了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临摹的形象同样偏文画像,最后交由艺术家雕刻。塑像和木雕像于去年雕刻完成。

四配,是最受儒家门徒推崇的孔子学说的四大传人,指颜回、孔■及、曾参、孟轲四人。十二哲人,包括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称智慧卓越的人。

20xx孔子诞辰2567周年开幕式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一、倡议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曲阜孔庙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中国孔子基金会

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

凤凰网

二、联合祭孔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9 月28日上午9:30;

地点:各联合单位自定祭祀场所(孔庙、学校、书院等)。

三、祭孔流程及形式

祭孔流程及形式原则上不统一,由各联合单位自定活动流程及形式;

亦可参照各倡议单位的祭孔流程执行。

四、联合祭孔方式

有意向参与联合祭孔活动者,先填写活动回执表响应,经组委会资质审核后,纳入到联合祭孔活动推广框架中,祭孔当天活动以活动图片+文字宣传进行专题网页图文直播。本次联合祭孔活动,组委会不收取任何费用,可提供必要的媒体支持。

五、媒体推广框架

凤凰网国学频道搭建纪念孔子诞辰2567周年联合祭孔大典大型专题,9月28日正式推出,以图文直播+新闻集成的方式,全方位报道各合作机构的祭孔活动,并在凤凰网首页要闻区、凤凰新闻客户端、手机凤凰网上进行推送,实现立体全覆盖。

本专题将全景展现祭孔大典的精彩现场、名人专访、文化价值、现实意义、祭祀仪轨、历史传承、知识背景、主流报道,连通古今文脉,倡领重教兴学,追怀孔子贡献,探讨儒学发展,传递文化自信。专题将通过图文、视频、互动及多元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实现最大价值推广。

专题将设置如下版块(名称暂定):

1. 祭孔盛况(现场直播区)

2. 大典仪轨(祭孔知识区)

3. 万世师表(孔子事论区)

4. 天下洙泗(儒家发展史)

5. 风骨大儒(往圣先贤传)

6. 馨香一瓣(致敬互动区)

7. 新儒家论(学者参与区)

为配合本次联合祭孔活动,各参与机构可自行联系本地媒体,确立新闻联络专员与凤凰网国学频道联络代表进行对接,即时提供28日活动现场图片、2829日正式新闻稿。凤凰网总部资讯中心及各地方站提供媒体支持。

六、活动执行时间

1. 9月14日左右,各倡议单位在各自平台上同步《纪念孔子诞辰2567周年联合祭孔大典倡议书》,并在各省媒体上活动消息,以形成呼应之势;

2. 9月23日前,各申请单位向活动组委会递交回执表;

祭孔活动总结范文3

在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史上,国家祭祀作为神圣庄严的政治文化仪式,书写出一页页震撼人心的时代华章。

祈祷祖陵:祭祀轩辕黄帝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如何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成为仁人志士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时任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的邵元冲,努力促成了南京国民政府继承文化传统,重新祭祀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

1933年8月22日,邵元冲收到了西安《西京日报》社社长丘元武寄来的黄帝陵照片。对照凝思,邵氏对炎黄子孙遭受日军铁蹄践踏的不幸与灾难大为伤怀,感到祭祀黄陵以激扬民族大义的时机到了。他随即会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向他提出祭祀黄陵的建议。林森深以为是,不久组织各“院部会长”,安排修陵筑路等事宜。

1935年4月6日,邵元冲、张继代表中央党部,邓家彦代表国民政府抵达黄帝陵。7日晨8时,中央各机关人员及民众参加者5000余人,以鞠躬礼仪与香花酒醴祭祀黄陵。邵元冲在祭文中缅怀黄帝的文德武烈,痛斥日本侵略者“以相侵”的暴行,最后发出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大谊”的呼声。礼成后鸣炮志庆,并摄影留念。整个典礼仪式极为庄严隆重。谒陵代表们又绕陵一周,视察陵墓状况。黄陵祭祀由此被列入国家祀典。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爆发为国共两党共祭黄陵创造了历史性的机缘。翌年清明节,中央代表刘震与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孙蔚如亲临黄帝陵主祭。在陕北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对中华民族之始祖致敬,并表示誓死为抗日救亡之前驱,努力实现民族团结”,特派代表林伯渠前往参加民族扫墓典礼。在肃穆隆重的祭祀典礼中,在民族大义的神圣召唤下,同室操戈的兄弟党派握手言和,一致对外。国共两党共祭黄陵的合作模式一直延续到1939年。此后到抗战结束,南京国民政府于每年清明节遣员祭祀黄陵。

捍卫文脉:祭祀先师孔子

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孔子祭祀列入国家祀典,并施行新式祭祀礼仪。是年8月27日,全国各地孔诞纪念活动如期举行。南京城内,在中央党部礼堂举行扩大纪念周,活动礼节十分隆重。当时曾积极表示抗战的在报告中说:“遇着外寇侵入,虽征服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却征服不了中国的文化及一切学术思想,中国国家虽亡,种族不灭,仍得由此复兴,使征服的民族反处于被征服的地位,我们认识了这一点,便知道孔子不但是中国四千余年文化之总代表,而实在是中国四万万人的知识之父,绝不能与诸子百家相提并论,我们没有教主,而有这样一个先师,为我们一切知识的先导。这不只是中国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幸福,加以菲薄,真是全无意识。……我们纪念先师孔子诞辰,便须念及中国在现代世界是否站得住,是否站得住在自由平等的地位。”不能因人废言,这段话着实不无见地。南京国民政府不仅在中央党部举行孔诞纪念会,还特派叶楚伧等人前往曲阜主持孔诞纪念会。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德成的“衍圣公”爵号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并给以中央官员中级别最高的特任官待遇。如此一来,象征民族文化命脉的“天下第一家庭”也就与南京国民政府休戚与共了。

1937年12月下旬的一天,日军大举向山东进犯,电令韩复榘必须在日寇侵入曲阜之前将孔德成安全护送到后方,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日本人挟持孔德成。孙桐萱接电后,于当夜10点多赶到曲阜,韩复榘亦两次从济南打电话给孔德成,催他赶快在孙桐萱保护下离开曲阜。次日拂晓时分,孔德成在军警保护下登上了津浦铁路北段最后一趟南去的火车。几天后,日寇便侵占了曲阜。孔德成到武汉后就代表孔家发表了抗日宣言。不难想像,传承先师孔子血脉的孔德成一旦为日军劫持,后者必然利用其大做文章,后果不堪设想。

民族团结:祭祀成吉思汗

全面抗战爆发后,成吉思汗陵受到了严重威胁。时任蒙旗独立旅政治部副主任的乌兰夫提醒蒙古民众,要“防止日本利用成吉思汗灵榇,分裂蒙汉两族关系,实现他们‘以华制华’阴谋”。果不其然,1938年9月,绥远地区特务机关长羽山喜郎向关东军参谋长田中隆吉提出了一个阴险的诡计:要征服满蒙,必先占领这个民族的心灵高地――蒙古族人心神向往的伊金霍洛,占有成吉思汗灵榇,从精神上给蒙古族以及全体中国人以沉重打击。1939年1月,日伪军开始进攻伊克昭盟新城,目标直指伊金霍洛。2月,盟长沙克都尔扎布郡王前往重庆面见。虽然消极抗日,但是在要掘老祖宗的问题上,他还是意识到:“成吉思汗是中华历史的组成部分,历史不能丢。现在丢掉了一些地方,我们还有时间再从日本鬼子手中打回来,历史丢了怎么办啊?成吉思汗的子孙可以忍受贫困和落后,但是决不能、也不会容忍外族的侵略和侮辱!”他随即下令西迁成陵,还作了特别指示:成陵所经各省及县城都要举行迎送致礼仪式,通过这种形式继承和发扬成吉思汗精神,激发广大民众的抗日斗志。

按照计划,1939年6月8日,举行成吉思汗灵榇、忽兰哈敦灵榇启灵仪式。翌日,赴苏定霍洛,举行苏鲁定启灵仪式。

成陵祭礼先按照中央政府的祭祀办法举行。启灵致祭官伊克昭盟盟长沙克都尔扎布郡王庄严宣布“圣陵西移启灵典祭仪式现在开始”。之后,又逐项宣布:“主祭人、陪祭人就位”,“奏乐,击鼓鸣号。”准备举行仪式第四项时,楚明善领着八路军120师358旅政委李井泉和358旅参谋长姚迎面走来。沙王大声宣布:“这两位是八路军的代表,也来参加祭典,这说明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典礼继续进行,依次是祭祀乐舞、敬献祭品与瞻仰成吉思汗,最后一项是陵谒陵扫墓。按民国中央政府祭祀办法举行的祭典结束后,又按照最隆重的蒙古传统仪式举行了一次祭祀典礼。

1939年6月21日,成吉思汗灵柩抵达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事先成立了迎灵办事处,是日发起了盛大祭奠活动。延安的成吉思汗灵堂特用布幔布置,中央上方悬挂写有“世界巨人”的横幅,两侧挂着条幅标语,上面写着“蒙汉两大民族更亲密的团结起来!”“承继成吉思汗精神坚持抗战到底!”此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成吉思汗祭祀典礼,以团结蒙族同胞,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追念“国殇”:祭祀抗日英烈

七七事变前,南京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而消极抗日,但爱国官兵义愤填膺,痛击日本侵略者。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即是悲壮的一幕。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奋勇杀敌,伤亡惨重。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第十九路军阵亡将士建造了纪念碑,国府主席林森亲撰碑文。

七七事变后,数以十万计的爱国将士血染疆场。南京国民政府为弘扬烈士精神,振奋民族士气,于1940年9月20日颁布了《忠烈祠设立及保管办法》与《抗敌殉难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纪念坊碑办法大纲》,在重庆、云南、湖南等地为抗战烈士建造忠烈祠和纪念碑,每年举行“国殇”之祭。

祭孔活动总结范文4

第一次是在2010年的孔氏南宗家庙祭祀大典上,孔先生站在台上,深情且有力地颂唱《大同颂》。旁人告诉我,这是他亲自为《礼记.大同篇》所谱的歌曲。那次以后,一个多才多艺、饱读群书的奉祀官留在我的印象里。

第二次是在去年赴衢州采访后的用餐时,孔先生作为贵宾应邀出席。饭桌上,他侃侃而谈,话语机敏而诙谐。这是我第一次与孔先生近距离接触,一个平易近人、睿智幽默的老人留在我的印象里。

今天,我第三次见到孔先生时,是以记者的身份坐在他的对面,请他讲讲这些年来、包括去年访韩在内的对外交流的见闻和体悟;写写他在南孔文化对外交流中的贡献。孔先生记忆力十分好,虽然之前只有几面之缘,但他却笑呵呵地说:“我记得你这小伙子,酒量不错。 ”简单一句话,瞬间拉近了我对孔先生的感觉距离,让原本有点生硬的访谈变得风轻云淡、生动活泼起来。

谈笑有鸿儒――适得其时的回归

这些年来,南孔一支与海内外的文化交流频繁,虽然看起来头绪纷繁,但在孔先生的叙述中,其脉络还是渐渐明晰起来。

故事要从1993年说起。这一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孔子七十五代嫡长孙孔祥楷,应衢州市政府之邀,从沈阳黄金学院副院长任上调回家乡,先后在衢州市政府和中共衢州市委担任领导职务,主持孔氏南宗文化。

也是在这一年,孔祥楷会见了远在香港的孔氏北宗七十七世孙、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孔德墉。两位孔氏文化名人的握手,再次践诺了泗浙同源、南北一脉的话语。

在此之后,孔氏南宗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外宣传和交流。

1994年1月,曲阜文管会主任、孔子七十五世孙孔祥林陪同日本儒学家山浦启荣首次访问衢州孔氏家庙。山浦启荣和孔祥楷在儒学话题上深谈良久,前者给予后者极高的赞誉。

1995年9月,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在衢州举行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全国十七个省市的孔庙代表,以及越南赴中国参观孔庙团成员参加了会议。孔祥楷参加了这次接待,并为海内外来宾讲述南孔文化的由来经过,产生空前的影响。

1999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来访。德高望重的汪老来访之前居然没有通知当地政府,而是径直来到孔庙――他是专程来找孔祥楷的。短短的会晤中,两人从儒学文化到国内外大事,无话不谈。当地还流传着一个颇有名的汪孔对话的段子:“汪问及孔当年奉祀官的收入。孔回答:国民政府任命的奉祀官,月俸是430块大洋。但我从来没见过这笔钱。孔求汪:‘下次见到辜振甫先生时,能否把我的工资要回来?我是1983年入党的,入党以后的就不要了。 ’言毕,两人相对大笑。 ”其实大家都知道,孔先生的戏言其实暗寓海峡两岸当有更多往来。

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在视察了孔氏南宗家庙后,认为孔氏南宗家庙历史文化内涵深广,是浙江历史文化中的一个亮点。他强调:衢州的孔子文化要重重落地。而孔祥楷正是“重重落地”中最强健的一个音符。

2002年4月,日本大阪《论语》普及会一行25人拜谒孔氏南宗家庙,双方交流中,孔祥楷的睿智博学、谈吐雅量,赢得了日本客人们的尊敬,也推动了孔氏南宗文化在海外的影响。2005年5月,孔祥楷回访,在大阪作了三场演讲,得到了日本儒学研究者们的广泛好评。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日本学者访问孔氏南宗家庙。

孔祥楷的回归适得其时,让当地流传千年的孔孟之道重受尊重,南宗孔府再次成为人们的拜谒之地,成为衢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海内存知己――坚持不懈的传播

曾有人认为孔祥楷回归南孔,只是多了一个象征性符号而已。而富有思想和才情的孔先生注定不愿意也绝不可能被符号化。

多年担任祭孔奉祀官,让孔先生结交了来自海内外的众多朋友,也让他有了诸多“孔部长”“孔主席”“孔大人 ”“孔主任”“孔爷”“孔兄”“老孔”,甚至“孔哥”之类的奇妙称呼。孔先生坦然认之,他抱定的是弘扬南孔文化的宗旨。

2004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55周年纪念日,衢州市举办首届中国衢州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祭孔大典。市委、市政府采纳了孔祥楷的建议,确定“当代人祭孔”作为孔氏南宗家庙祭礼的定位,由社会各界公祭。

其中,最值得一书的,就是之后几年祭孔中,孔先生提出并实践的,邀请世界各国孔子学院院长前来衢州参加祭孔大典的创举。

到去年为止,已经有包括美国、俄罗斯、西班牙、印度、斯洛伐克、保加利亚、丹麦、利比亚等几十个国家的孔子学院院长参加过衢州的祭孔大典。而孔先生这位穿着中山装、以“今礼”祭孔的奉祀官,也给各国孔子学院院长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年,孔先生都会给院长们讲述祭孔、《大同颂》、儒家学说与孔子思想关系等话题;而院长们则纷纷要求孔先生签名留念,并把衢州南孔的文化带回各自的国家、传播给更多外国学员。

参加2009年祭礼的美国学者司马黛兰女士事后致信孔先生:在祭孔改革这个历史大课题前,你们的行动最有权威性,你们的行动最有影响力,你们的行动最有示范性……你们排除了华丽的服饰和舞蹈,删去了孔子牌位上“神位”二字,堪称大手笔。

2011年,来衢州祭孔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院长米盖尔先生说的话颇能代表各国院长的感受。他说,保护文化就是保护人类的精神财富。来到衢州,近距离地接触孔氏南宗和孔祥楷先生,感受到衢州市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他表示,要把衢州的宝贵经验带回去,在弘扬儒家思想、增强教育合作、增进文化交流上发挥应有作用。

有朋远方来――开拓时代的访问

如果说这些年孔先生在对外文化交流上的所作所为,为南孔文化的世界影响积累了厚厚的底蕴,那么2011年12月5日晚至9日的访问韩国之行,就是这种底蕴的薄发。

四个整天的时间里,孔先生接受一次聘任、举行两场演讲、参观三所高校、举办三场记者见面会、会见八位政要……这种礼遇,充分说明南孔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其实,早在2011年4月,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就迎来韩国忠南大学的三位贵客。他们受校长指派,聘请孔祥楷为名誉博士。

作为韩国一流的国立大学、亚洲百所名校之一的忠南大学,其聘请为名誉博士的,不是退位的国家政要,就是财团的老总。贵客原本想带来一个“惊喜”,可反倒令他们“惊奇”的是,孔先生委婉未承。之后,孔先生提笔给校长写了一封表白心意的信函,并邀校长9月访衢。

9月祭孔,忠南大学校长宋容浩应邀来衢,再次向孔祥楷发出邀请。这回,孔先生知道,不去是不行了,因为“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是一次成果颇丰的访韩之行。孔先生在忠南大学举行的第一场演讲就折服了韩国人。他对听众说:“来韩国的前一天,天气突然很暖和,似乎是冬天里的秋天。黄昏时分,我一个人坐在孔府花园,仰头靠在椅子上,看着湛蓝湛蓝的天空,有几只白鹭,悠闲地往南飞。我在想,天穹多像一个巨大的圆罩,人类就生活在它的下面,多么宁静啊!天空宁静,大地宁静,和平多美好啊!愿全世界的人们,努力地去实现孔夫子的理想社会:世界大同。”

祭孔活动总结范文5

一、人生观

孔子的人生观主要通过他的家庭观、君臣观、处世观体现出来,归结为一点就是“敬人”。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的日趋瓦解,礼崩乐坏,当时孔子认为要稳定社会秩序,必先稳定家庭,但如果不树立父母家长的权威,就不能维护家庭的稳定,进而也就无法稳定社会。所以,孔子提倡“孝”。孝顺父母的前提是敬父母,“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就是说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只单纯地在物质上满足父母,还不能说是孝,重要的是要“敬”,使父母得到人格上的尊重和精神上的满足。如果没有敬意,那么人与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尊敬父母不仅是在父母活着的时候,父母故去后也要守孝三年,以报父母养育之恩,即孔子所说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与“孝”一样,“礼”在孔子的道德哲学中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所以立身的根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秦伯》)礼的内涵是“敬”,《孝经》上说:“礼者,敬而已矣。”孔子推崇周礼,也就强调臣子对待君主、下级对待上级必须尊敬,做事要严格按照礼法制度来,否则便是不敬、不忠“。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季氏身为人臣,却使用了只有天子才可以用的八佾,由此孔子认为他对君不敬。受到同样谴责的还有僭越礼法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席子放的位置不合礼制,主不在主位,则不能就坐,坐则失礼,失礼则失敬,这在今天也是一样的。尊敬父母和尊敬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孔子对君子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上面,而且还要求做到“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任”“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也就是尊敬朋友、博爱众人,即便是对待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也要存有敬意,《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礼”就是把自己放在谦卑的位置,而把对方放在受尊敬的位置,即使是背负肩挑的小贩也有尊严,同样应该得到他人的尊重。并且,孔子认为尊敬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论语•为政》)要想让臣民忠于自己,君主用政令、刑法来约束不是长久之计,而“使臣以礼”才是治理国家的正确做法,“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子路》)也就是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是说,为君、为臣、为父、为子的作为,要符合与它相对的“名”。孔子认为每一个名都是有其一定的意义的。这些意义就代表着“名”所指称的事物的理想本质。“在社会关系中,每个名都含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君、臣、父、子都是这样的社会关系的名,负有这些名的人都必须相应地履行他们的责任和义务。”[1]36这样社会秩序就能维持正常了。敬别人的前提是要先修养自己使之成为君子,以便“安人”、“安百姓”。这就是要求人们在德性方面有较高的造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花言巧语,阿谀奉承,孔子以此为耻。明明心中藏匿着对某人的不满和怨恨,表面上却还要和他做朋友,这不是正直的君子的行为。对人的尊敬必须是出自内心的真诚情感,在貌为“恭”,在心才为“敬”,过分的恭敬就近于谄媚了。仅有高尚的人格还不够,君子还要注重修饰自己,做到“文质彬彬”,从外在形象上表现对人的尊敬,也就是要做到内外兼修。在孔子的哲学中“敬”是支撑礼、仁、孝、信的基础,进而成为维系感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纽带。

二、鬼神观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孔子并不相信世上有鬼神的存在,《论语•先进》篇中季路问孔子服事鬼神的方法,他答道:“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问他死是怎么回事,他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并且,“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对于当时盛行的人殉制度,孔子也是极力反对的,连对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都深恶痛绝,因为赞成了人殉制度,就意味着承认了鬼神的存在。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否认鬼神的存在,但是他却认为对鬼神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敬而远之”。这是因为当时的整套丧葬、祭祀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整个人类社会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敬人”,仅仅依靠个体内在的自觉来维护社会的稳定是不太可能的,孔子明白这一点,所以就要借助“鬼神”这一外部的力量。在祭祀的时候孔子特别强调的就是“敬”。“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论语•子张》)他认为有了敬意,对于祭祀来说就足够了。对鬼神的这种“敬意”首先体现在祭祀的物品上,“祭于公,不宿肉。”在当时,肉食是极为珍贵的,孟子所设想的理想生活,就以70岁的老人能吃上肉为重要标准。正因为如此,肉食成为当时的主要祭品,以此表达对鬼神的敬意。其次,孔子强调要亲自参加祭祀,如不能亲自参加是不会请别人代替的,并且祭要做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孔子祭祀更多的是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缅怀,一定要有恭敬而真诚的心,那是对于死者最好的尊敬。在孔子的祭祀观中更多地融入了“孝”“德”的观念,虽然是潜意识的,但这种感情因素肯定存在。“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因此孔子反复强调参加祭祀活动时内心情感的重要,对祖先要真诚的敬畏、缅怀。另外,在祭祀时孔子讲究“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论语•乡党》)在进行祭祀前要进行沐浴;在沐浴之后,不能够穿绸缎,而要穿“明衣”;同时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这些都表现出了孔子对于祭祀礼仪的讲究以及其对祖先的恭敬,但这种敬意不是假大空的口号,而是切实的道德责任和实践。并且孔子对违反祭祀礼制的行为是非常反对的。“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论语•为政》)“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论语•八佾》)礼只有天子才能够使用,鲁国的国君使用礼很显然是僭越礼制的行为,所以孔子不想再看了,符合他提出的“非礼勿视”的道德标准。

三、天命观

祭孔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论语;孝;启示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0-0007-02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中,“孝”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儒家以“仁” 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道德规范体系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儒家用以规范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作为儒家伦理思想代表的孔子的“孝”的思想,内涵丰富,其中很多精华之处,至今能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孝”的思想的基本内涵

“孝”是子女仁爱父母的基本要求。“孝”的本意是“善事父母”。孔子认为,奉行“孝”的全过程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礼记》中也说:“生则养,没则丧,丧必则祭”,养、葬、祭是奉行孝道的三大问题。其中,重点是“事生”,是“奉养”,其次是“慎终追远”,包含有“送葬”和祭礼,即追念父母和先辈们。《礼记・祭义》篇根据孔子的思想,又明确指出:“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也为也,卒为难。”笔者又根据前人的归纳,重新将孝的思想分为养亲与敬亲、关怀与思念、顺从与谏诤、承志与立身、丧葬与追念等五个层次。

1.养亲与敬亲。养亲就是奉养父母,保证父母物质的需要,这是孔子孝道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传统孝道最基本的含义。赡养父母是子女对父母最低层次的孝。在“养亲”上,孔子原则性地提出了:“事父母,能竭其力。”即要求子女对父母,能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尽自己所有去满足父母的需求,使父母得以安乐、愉悦。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抚养大,子女成人后应当不忘养育之恩,有责任和义务好好奉养父母,首先保障好父母的物质生活需要,使其安享晚年。当然仅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那是一般动物的本能, 而人类如果只停留在这种初级阶段,把妥善安置父母的衣食住行问题作为孝顺的最高境界,就未免愧对于 “宇宙之精华, 万物之灵长” 的称谓了。在《论语・为政》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是孝乎?”在表情上顺从父母也是恭敬的具体表现。养亲和敬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尽孝不单单是指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诚敬。外现应该是毕恭毕敬、和颜悦色,内显则是诚心诚意、发自肺腑,这才是真正的孝。

2.关怀与思念。孔子认为做子女的不仅应该做到赡养父母、对父母恭敬,而且要在父母生时立身行道,不触犯法律,以免父母为自己的过错担惊受怕,使父母心神不宁;另一方面,作为子女,应该关心父母、温暖父母,有机会要陪伴在父母的身边,为父母排忧解难,这是将内心的恭敬落实到具体方面的表现。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要求子女在父母在时尽量不远游,远游便不能伺奉父母;如果外出时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向,以免父母担忧挂念。思念便是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要时刻惦记着父母的安危。“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此句有人理解成不要使父母为子女担忧,子女便应该安身立命,爱惜自己。这揭示了孝行最起码的要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女不但要对父母恭敬有礼,而且要忧年忧疾,记住他们的岁数与生日,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一方面为他们的健康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的衰老和疾病而忧惧。所以,应该在父母有生之年更加孝顺,关怀并思念父母,这是孔子孝道思想的内在要求。

3.顺从与谏诤。孔子认为的顺从即“无违”。“无违”既有不违背父母意愿的意思,也有不违背礼制,按礼节伺奉父母的意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 孔子认为尽管父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做子女的可以反复婉转地劝谏,至于父母有没有接受你的意见,那是另一回事。作为子女也不应有什么怨恨之心,仍应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亲,以恭敬的态度面对父母。“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告诉子女要怎样劝谏父母。事俸父母要委婉地劝谏,当规劝父母不听从的时候,为人子者仍要顺从父母,孝敬父母,不忤逆,不对抗。一方面,要顺从礼制,顺从父母的意愿,另一方面,在不妥之处要劝谏父母,但注意方式方法,这也是孝的一个重要表现。

4.承志与立身。子承父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提倡的孝的内容之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作为子女,应该继承父母的正业善道,并将其发扬光大,实现光宗耀祖,这无疑是最大的孝道。所谓“立身”者,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孝之终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立志,要有自己的理想,要为理想而不断地、勤奋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要磨练自己的意志,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使之保持健康,这是造就一番事业的基本条件。儿女有了事业上的成就,父母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5.丧葬与追念。孝丧孝祭也是孔子孝道中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孔子说:“所重:民、食、丧、祭。”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所以,孔子说“丧事不敢不勉”。对于丧礼,孔子主张要有悲伤哀痛之情,同时又认为不应该铺张浪费。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对于故去的父母、先祖的祭祀,表达的是一种敬重、追念的情感,所以祭祀时关键在于虔诚与恭敬。“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样去做的人必然也会是个很有德的人,二者体现了孝道的始终如一。“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人子要表达出丧亲之痛,不在于把丧事操办得隆重,而是要通过办丧事表达出内心的悲戚之情。孔子认为,每个人生下来,有三年的时间是在父母的怀抱里,受到父母的精心呵护,享受父母的慈爱。父母去后,为人子的要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怀,所以有居丧之礼。“三年之丧”不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是处于子女之爱的情理。儒家强调,对父母的孝顺还提倡“祭之以礼”,而“则观其敬而时也”。祭祀父母关键是要“崇敬”和“守时”,其核心是要以崇敬的态度时时记住父母和祖先。追念父母和祖先,其形式就是祭祀。儒家强调追念父母、祖先,就是不要忘记他们。

二、“孝”的思想的现代启示

现代社会,各种利益竞相交错。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孔子“孝”的思想。譬如,孝讲亲亲,要求子女一切孝顺父母,甚至在父母有不义之举时,也要顺从。如果父母的不义危及他人利益、损害社会公平时,就可能因顺从父母,而危及他人、损害社会。又譬如,孝学说强调子女的一味顺从父母,讲父母在不远游,这不利于后代独立、创造精神的培育,易使人安于故土,不敢去闯世界,创天下。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就容易养成保守的精神。然而,在强调“以德治国”的今天,我们如何从孔子中“孝”的思想中挖掘并继承合理的、有意义的东西,这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孝敬父母。《孝经》 提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也是把“敬亲” 作为“孝” 的重要内容之一。“敬亲” 是子女对父母发自内心的自然情感流露。它反映了人作为理性动物,在精神上的自尊要求和情感交流。它体现了人的文明和教养程度,是孝道中比“养亲” 要求更高的一种孝行。由于时代的急剧变革和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念,人们必然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出现“代沟” 。两代人应在相互理解与不断沟通的基础上,架起一座横跨“代沟” 的桥梁。这就要求子女对待父母应做到文明礼貌,一些小孩从小娇生惯养,调皮任性,在一定的年龄段甚至极易和父母顶撞,对长辈无礼。另外,在现代社会,子女如何对待父母的错误,也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不存在的,人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于父母的错误,子女应该谏诤,更要善于谏诤,对于父母所犯的错误,在感情上不要伤害、抱怨、憎恨他们,而应该具体地帮他们分析原因,热情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对于错误认识比较慢的父母,也应该持等待的态度,切忌简单、粗暴,更不要将他们的错误乱上纲上线。这是对“谏诤即孝”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赡养父母。在现代中国社会,孔子“孝”的思想所要求的赡养父母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了。孔子“孝”的思想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奉养,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养,是一种爱戴。子女伺奉父母不仅应该满足父母日常所需的物质生活需要,更应该在精神、内心去敬爱父母。正是这种“敬”而引申出“爱人”的思想,孔子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履行好自己的社会义务。《论语》中孔子和弟子宰我关于三年孝期的讨论,已经表明孔子的孝敬是基于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一种报答之情。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在温馨的父爱母爱下成长着。当然,一个感到幸福的人还应该能感觉到许多他人的关心与帮助。于是,在他有能力助人时,他又有了一种对父母及他人的照顾与关爱之责。人类正是在这种关爱与被关爱、帮助与被帮助中逐步战胜种种生存困难,克服种种精神迷茫,从而培养出健康的人格,感到生命的真实意义。孔子孝道中的敬爱之情永远是人类精神慰藉的良药。

3.慎终追远。孝丧和孝祭便是要求人们慎终追远;对祖先慎终追远就是感念祖先对个体生命的给予。孝丧和孝祭的礼仪让人们对生命肃然起敬,它要求人们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生命;它也要求人们认祖归宗;追根溯源;感悟生命繁衍的不易;从而唤起对生命的珍爱;懂得敬畏生命;同时,它更要求每个人要有传递生命的责任。中国文化就是以血缘的代代相传理解生命的永恒不息,认为个体都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链条中的一环,要求人们将生命的种子传递到永远。其中养老送终是慎终追远的基本要求。这体现了我们对父母孝敬的始终如一,体现了对生命各个环节的重视。

总之,论语中的“孝”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包括孝在内的孔子思想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对其内容的充分的理解和准备的把握的基础上。正确的方法是对他进行结构转换,使其为现代社会所利用。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继承和发扬“孝”的思想的内核,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金良年.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2]万本根,陈的述.中华孝道文化[M].巴蜀书社.2001年版.

[3]葛荣晋.孔子的“孝道”与构建和谐家庭[J].东方论坛.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