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征文范例6篇

慈善征文

慈善征文范文1

慈善,顾名思义,是慈心善举的知行合一。慈善文化不仅包括慈善的精神,还涵盖着慈善的生活方式、慈善的价值体系,以及慈善的传统和信仰。慈善文化有一种追求美和光明的激情,它通过艺术和教育的途径,以臻人格的完美。2011年中华慈善总会发起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向中小学校免费赠阅《慈善读本》等方式,让这美与光明洒遍了大江南北。借此契机,《慈善》杂志社开展了“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反馈“慈善文化进校园”社会反响,跟踪记录慈善文化的校园传播动态。

作为《慈善读本》首批免费发放的试点学校,安徽省马鞍山市部分中小学校、福建省罗源县第三中学最先沐浴到了慈善文化的春风。两地校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征文活动,并在全国各地的来稿中脱颖而出。通过这些来自学生、教师、家长的征文稿件,可以从侧面看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的真实成效。通过阅读《慈善读本》,启迪了学生的心智,无论是一句话、一幅图,抑或是一个故事,无不激发着学生们向善的热情。当然,这也离不开学校、教师、家长的引导配合,和言传身教的影响。引言中提到,慈善文化对校园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从知、境、行三个维度上起作用的。具体来说,“知”是认知、感知,“境”是塑造慈善文化环境,“行”则是在慈善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把“知”付诸于实践。

慈善文化体验贵在感知

以《慈善读本》为载体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首先从认知层面上带动了师生、家长的精神需求,也引发了他们对慈善事业更加深刻的思考。许多作者在文章中对什么是“慈善”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阐释。

夏珊珊(马鞍山市金玉兰小学)《我在慈善文化的影响下健康成长》一文中写道“有了爱心,就有了慈善,就会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当你需要关爱和帮助的时候,也有人来关爱你,帮助你,这就是爱心慈善的魅力。因为有了爱心,有了慈善,我们感到做人的尊严和幸福,感到社会的温暖和公正,懂得珍惜生命、爱护地球、关爱别人。没有爱心,没有慈善。就不会有今天这美好的世界。”

魏祖健(马鞍山市和县城南初中)在《爱汇成慈善》则认为,“小小的爱汇集在一起,便成了慈善这个大的字眼。每个人都可以奉献自己的爱心,将每个人的小爱聚在一起,便是无疆的大爱,这便是慈善。”

相对前两位小作者而言,周冲(马鞍山市历阳镇中心小学)对慈善的理解更加感性,他在《爱动我心》中说,“慈善是阳光,她能照耀大地,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慈善是春风,她能唤醒万物,抚平难以抹去的累累伤痕;慈善是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受到的爱,她能够充实心灵,让人生变得有意义。”

……

在征文来稿中诸如此类对慈善内涵的思考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每位作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生命体验阐释慈善的意义,虽然不尽相同,但都道出了慈善的真谛――爱与光明。

小作者们不但从理论认知上了解了慈善文化,还把这种感知与体验深入到了身边的实际生活中。他们童真的明眸善于发现真、善、美,发现慈善。在《慈善读本》的启迪下,小作者们感知到了家长、老师、朋友、陌生人的爱与奉献,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像甘露同学的《穷人日记》、孔维政的《慈善,让爱永驻心间》、黄子尧的《爱心》等征文记录了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社会生活中的互帮互助,以及感恩之情。

《慈善读本》把慈善文化作为一种知识纳入系统的教育范畴,增益了思想道德教化和感知,是对德育的大胆尝试,是对现代社会民意诉求的体现。

慈善文化氛围重在塑造

相对于社会外部环境,校园是片更加纯净、温润的土壤,有利于推动慈善文化的培育。推动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是促进整个社会文化氛围增长的一把钥匙、一扇窗。

教师、家长在塑造校园慈善文化氛围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次征文来稿中,几位教师、家长就这方面的心得、体会做了生动地介绍:

罗源三中教师尹海影在《慈善有感》记叙了开展“慈善读本进校园”主题班会的亲身经验和体会,总结出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验慈善文化的德育经验。他这样写道:“如果班会课上,照本宣科地把《慈善读本》的教材内容传输给学生,形式上比较枯燥,教育效果也不好。把慈善教育融入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慈善和培养慈善意识,教育效果会更佳。”

罗源三中学生家长潘建华以《感恩教育――幸福的源泉》为题,详述了家庭教育对慈善文化氛围塑造的重要性、持久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父母的道德素养和日常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父母对事物的看法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起着教育作用。父母关心他人、尊敬老人,孩子也会发现,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回馈社会。知恩图报的种子会在孩子心中深深地扎下根去,并且会开花结果,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对慈善文化氛围的塑造方式,是寓理于情、寓教于乐的。慈善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包容而平等的文化体验。在校园推广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墨守成规,更不能搞应试教育。而只有情理的感化,道德的教化,才能使慈善文化深入人心,像常青藤般长久地扎根于校园。从这些教师、家长的文章中可以欣喜地看到,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没有流于形式主义。在学校,老师们组织学生学习了《慈善读本》,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于慈善和感恩的课内外活动;在家庭,家长们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引导,循循善诱、以言传身教感染着下一代的成长。

校园的慈善文化氛围塑造起来了,又能对社会慈善文化环境进行反哺。《慈善读本》增加了慈善文化的亲子教育机会,调动起学生家长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把这种文化氛围扩散到校园外部社会中。全民参与慈善事业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无疑为以后的校园慈善文化德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相得益彰的事情。

慈善文化发展旨在践行

在慈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把对慈善文化的感知付诸于行动,显得尤为重要。“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慈善读本》作为先期的间接经验、知识,起到先期的引导作用。要真正地发展、完善校园慈善文化,落脚点在于学以致用。在慈善实践过程中,青少年儿童“手脑并用”的优秀特质可以得到发挥,反之还能加深他们对慈善文化的感悟和体验。这是一个对慈善文化发展颇有助益的循环过程。

詹昊(马鞍山市九村小学)在《感动唤起行动》一文中,发起了这样的行动倡议:“作为一名小学生,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行善的心,一颗互助友爱的心:把自己看过的旧书捐给贫困山区缺少课外读本的学校,把自己穿不下的衣服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

李文心(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初中)的《慈善需要关爱与尊重》这样写道,“行善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当你遇见乞丐时,弯下腰,轻轻放下一枚硬币,当你坐公交车时,看见不便的老人,让人位子,当你……行善,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给予他人帮助。不要把他们当作接受馈赠与帮助的对象,而是当作你亲爱的兄弟和姊妹。”

这些文字片断,折射出了中小学生们善良而细腻的人性光辉。他们懂得关爱他人,懂得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行善。最难能可贵的是,像李文心同学一样,许多小作者们注意到爱己及人的同时,要有平和、平等的心态,以免对受助者形成心灵上的伤害。他们的慈善行动细致入微,饱含暖意。

慈善征文范文2

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各地慈善会、教育部门共同实施的“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慈善文化、培育青少年树立现代慈善理念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中华慈善总会依托“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发起2017“寻找慈善文化传播者”活动。同时,“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开展6年来,弘扬慈善精神,播撒爱心种子,各开展项目慈善会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特此同步进行成果征集。

武汉市慈善总会

2017年4月20日,武汉市江汉区取水楼小学开展了“慈善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市慈善总会秘书长潘荣,副秘书长马建军、江汉区教育局领导以及爱心企业家们参加了此次活动。

2015年市慈善总会将取水楼小学作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首批试点学校,旨在把慈善文化引入中小学德育体系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让青少年从小接受慈善教育,感受慈善力量。

活动现场,取水楼小学的师生们还送上了精彩纷呈的汇报演出。有慈善天使颁奖、慈善主题班会以及各类文艺节目表演等,博得在场所有领导和同仁们的阵阵掌声。还有不少家长也前来参加了活动,王奶奶说:“我孙女就在这所学校读四年级,自从学校推行慈善教育以来,孩子变化非常大,更有礼貌了,回家还主动帮父母承担家务。”

潘荣秘书长表示,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慈善法》明确要求:“国家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这一切都为全面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而取水楼小学的这种种举措,正是对践行《慈善法》最好的诠释。“少年强,则国强”,她呼吁教育部门和爱心企业都能来关注和重视慈善文化教育,使孩子们从小树立心慈善、言慈善、行慈善的高尚情操。

郴州市慈善总会

2017年6月1日,在和煦的夏风中迎来了第67个国际儿童节。郴州苏仙区飞天上镇塘溪学校的学生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齐聚运动场,度过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属于自己的节日。

这一天,郴州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局联合爱心企业湘能华磊光电在该校举行“慈善文化进校园”和“关爱贫困儿童・爱心书包赠送”启动仪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庭,市慈善总会会长易佩康出席活动。

启动仪式在孩子们朝气蓬勃、欢快洋溢的文艺表演中拉开序幕。仪式上,市慈善总会为该校赠送小学版和初中版《慈善读本》1000册,启动仪式后,“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在该校全面展开。

这是郴州慈善总会和教育部门落实《慈善法》关于“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的重大举措,被誉为“种子项目”“基因项目”,慈善文化的奠基工程。仪式上,爱心企业湘能华磊光电总经理许亚兵向该校捐赠了价值200元/个的爱心书包500个,并由出席仪式的市、区、镇领导当场发放给学校500名贫困学子和留守儿童。

南海区慈善会

南海慈善会连续多年举办“慈善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让慈善教育从娃娃抓起。每年6月,南海慈善会向全区小学生免费派发《慈善读本》。自2016年以来,南海慈善会在《慈善读本》的形式和内容设计上大胆创新,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印制出“一本会说话的书”,让老师和家长寓教于乐,使慈善的教育可以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

2017年6月5日,为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南海慈善会以及今年联合捐印方――广东省林治平基金会代表一同到大沥实验小学现场派发《慈善读本》并参与404班师生自发组织的《慈善之花百家开》主题班会,让学生更加了解并感悟慈善,增强学生的对行善的意识。陈敏豪秘书长为在主题班会前为学生们分享对慈善的理解,与同学们互动交流。

含山县慈善协会

2017年5月20日,含山县环峰第四小学的多功能厅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由含山县委宣传部、含山县慈善协会主办,含山县教育局承办,含山县民政局、含山县广电台和含山县关工委协办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演讲比赛暨《慈善读本》优秀征文颁奖典礼正在举办。嘉宾有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曹峰;县政府副县长、县慈善协会会长孟霞;县政协原主席、县慈善协会执行会长张胜先;县人大原副主任、县关工委主任丁先泽,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平虎,县民政局局长、县慈善协会副会长唐国峰,县教育局局长贺家明,县广播电视台台长汤广中,含山中学原党总支书记、县慈善协会秘书长邱声柱,县科协原主席、县慈善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胡长平,县教育局副局长龚光军等。

慈善征文范文3

4月23日下午,由市慈善总会、武汉万达东湖置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暨《慈善读本》阅读征文大赛(武昌赛区)”启动仪式在武昌区棋盘街小学举行,向首批5所小学发放4200册慈善读本。

小学版《慈善读本》像是一本插图画册。翻开目录,“爱心”是这本慈善读本的主打词。记者看到在读本第10页,大幅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剧照显得很欢乐。这正是大多数孩子都非常喜爱的动画片角色。从“羊”字入手,解读了汉字“善”的由来,再转述一个孟子讲述关于善的故事,显得十分生动、自然。棋盘街小学的学生刚接过读本,就爱不释手,高声地朗读起来。

全书分为爱心歌曲、爱心图片、爱心故事、爱心童话、爱心剧场、爱心行动等单元。每章都会介绍四五个爱心活动项目。从组织爱心歌曲比赛、收集爱心图片、举办爱心画展,到爱心故事即兴表演等,20多个爱心活动项目,全部都是针对小学生设计的。武昌棋盘街小学万康老师说,这些活动操作性很强,也很好玩,将作为学生暑假实践活动的补充。

翻阅全书,发现目录中没有出现一次“慈善”,更没有一个“钱”字。只是在最后“制订爱心行动方案”中提及,可以利用旧书、变卖废品等方式参与慈善。参加会议的武汉市慈善总会名誉会长吴天祥深有感触地说,慈善不仅仅是捐钱,更重要的是有慈善意识、爱心,习惯成自然地去做慈善的事情。发行《慈善读本》就是要先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慈善的种子。

慈善征文范文4

中美两国富豪对于财富和捐赠的巨大差距,一定程度上是中外捐赠制度差异造成的。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政府对慈善事业支持,一方面是对企业和社会成员的慈善捐献给予相应的免税待遇。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税法等相关法律政策是鼓励企业家进行公益捐赠的。比如,美国税务优惠政策就规定,“为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保健和社会服务等慈善机构捐款的个人,将享受免税优惠。”

美国承认慈善组织的独立社会地位,并对有关慈善组织或机构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美国目前有120万家免税慈善基金组织,可以支配6700亿美元,资金规模占美国GDP的9%。而2004年,中国大大小小一百多家慈善组织获得的捐助总额约为50亿元人民币,仅占当年中国GDP的0.05%。

这其中很大原因是,中国只有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总会等十几家慈善机构是捐赠全额免税的慈善组织,而个体纳税人的捐赠,免缴的税额只在3%以内。反观美国1986年颁布的税收法典就规定了很多不同类型机构都可以免征所得税,使得这些机构高度收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公益性机构。

另一方面是对个人所得或遗产征收超额累进税等。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征遗产税。而按照美国的遗产税,即使家财万贯的家族,到第四代所获得的遗产也只能为零,美国超过300万美元遗产,就要适用最高的遗产税率55%。对于企业家们来说,与其多半被征税,不如捐给慈善事业可以合理避税,还可以回报社会留下美名,企业家们何乐而不为呢?

财税政策向慈善事业倾斜,表面上看会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但这种倾斜能够带动更多的民间财力来办社会公益事业和救灾济贫事业,从而减少政府的压力和负担。

此外,中国对慈善组织的设立门槛太高。根据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设立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地方性的不低于400万元,非公募基金会不低于200万元,而且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在美国设立一家慈善性质的非营利机构,注册手续比设立普通的营利性机构还要简单,没有注册资金要求,也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只要交一两百美元的注册费,两天左右就能拿到营业执照,同时可向联邦政府国内税务局申请免税待遇。

当然,国外政府对民间的公益慈善组织监督力度也是很到位的。在美国,政府支持社会办慈善事业,但同时政府对慈善机构的界定及其财务活动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办法。根据联邦法,美国的税务局通过三种方式来监督慈善机构的运作:一是慈善机构提供的年度报表;二是通过审计慈善机构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三是通过评估对违规的慈善机构给予处罚或罚金。

慈善征文范文5

关键词:慈善文化 缺失 重构

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慈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而且还可以起到提升我国社会凝聚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作用。当前,我国慈善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深入全面地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有助于弘扬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健全慈善机制,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慈善文化缺失的表现

我国拥有着优良的慈善传统,但是当前却存在一些不和谐的慈善文化现象。我国慈善文化缺失的表现集中体现为:

“索捐”、“迫捐”和“劝捐”现象。慈善行为应该是自愿的,而不应该是被迫的,是人们趋善道德价值的一种自愿的行为表达,是发自内心的。可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索捐”、“迫捐”和“劝捐”现象,很多人是在单位或某机构的倡议、劝导下进行捐款的,而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慈善捐助行为大都是自愿的。

“应景表演”现象。慈善捐赠是不论富人还是穷人的一种行为自觉和生活常态,自觉捐赠行为通常不会等到特定需要时再做应景表演。可是我国目前却普遍存在着为了满足特定需要而进行的应景表演式的慈善捐款现象。

“为富不捐”现象。中国富人对慈善的热情比较有限,尽管有一批先富人群在慈善方面作出表率,但数量很少。

慈善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封闭性和内敛性特征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着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慈善传统,但我国慈善的价值更强调给予者的大方和仁慈,更突出街坊邻居熟人间的互助,慈善者应该是“富人”所为,施由“亲”始,不习惯向陌生人捐赠。“ 韬光养晦”、“藏而不露”的处事“ 潜规则”一直是中国古代商人的行事特征,而许多富人在今天仍然将行善视为财富外露,在更多的时候,他们都保持着“无为”和“内敛”的风格。这些传统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说都不利于全体社会成员关心、支持、参与慈善事业的社会氛围和环境的营造,而且也不适应现代社会以“公益”为特征的慈善新理念要求。

可见,慈善事业的背后是以由慈善文化所倡导的巨大的精神动力为支撑的,只有根植于文化传统的慈善事业才能够被自觉履行并得到持续发展。

(二)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制约

我国当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财富文化的发展历史上,我国要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短的多。我国的建国史仅有半个多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史更短,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市场经济建立到市场经济成熟经历了三到四个世纪,即使是在中国港澳地区,这个进程也走过了近100年。西方社会的财富文化从贪婪到行善,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伴相生的。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框定了相应的社会文化,特定的社会文化又决定着相应的财富文化,特定的财富文化决定相应的财富观。在我国现阶段,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完全依赖于人的道德内化和道德自觉还不具备条件,只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富观成为社会较普遍的对财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时,热衷于慈善的企业家才会成批涌现。因此,公民慈善意识的回归和适合社会的慈善价值观的建设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三)对慈善行为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任何行为自然都会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评价。不同的价值观对同一慈善行为的价值评价不一样,在实践中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对慈善的评价也有“过程论”和“目的论”两种分殊:一种认为慈善注重的是过程,不管目的如何结果如何,只要捐了善款、做了善工、有了善心就行,不在乎数量的大小和次数的多少;一种认为慈善应是纯粹的公益行为,是自觉、自愿的理性付出,不能带有利益期许,如果希望能够通过捐赠来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或者为企业以后的经营发展带来某些“方便”,就是目的不纯、沽名钓誉。在目前这个阶段,本文认为对慈善行为的评价标准不宜过高,如果坚持高标准来要求慈善的参与主体不利于把慈善事业做大,也不利于慈善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即使某些考虑回报的慈善,只要符合社会功利标准,仍然是值得赞许的。为了做大慈善事业,舆论要多引导社会来关注和参与慈善活动,但不要过多地去评说,特别是有失公正的评论不仅打击了当事人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慈善行为和慈善自觉。

(四)相关法律制度滞后

法规政策的滞后事实上已经构成了制约中国慈善事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的法律对慈善事业参与主体的优惠政策需要进一步调整,利用税收杠杆,通过对慈善公益捐赠减免税收,以便形成鼓励人们积极捐赠的社会环境。2008年1月实施的新税法在捐赠的税收政策方面进一步放宽,即在年度利润总额的12%以内进行税前抵扣,这对企业参与慈善事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一政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行政色彩浓厚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缓慢,慈善形成了由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半官方运行机制。社会公众参与慈善活动除了通过慈善机构做中介外,基本上是参与单位及工会组织的献爱心捐赠活动,再加上新闻媒介的宣传,这使得我国的慈善活动表现出一次性、应景性、封闭性、随机性和行政性等特点。因此才会出现为满足特定需要的应景表演性质的慈善文化现象,甚至发生不少对别人捐多捐少而指手画脚和评头论足的慈善尴尬现象。

(六)慈善机构内部管理不健全且公信力不高

我国的慈善组织内部也存在着缺陷。慈善机构的组织建设不规范,慈善募捐的方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慈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慈善基金的运作过程不透明,慈善公益系统的自律有待强化。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捐赠人不了解受赠人,不了解自己所捐赠的钱经过怎样的运作过程达到被救助人手里,严重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慈善文化重构的思路

(一)在价值观念层面上:把慈善当作文化来经营

首先,要以包容的心态传承、弘扬人类共同的慈善资源,营造慈善文化深入人心的氛围环境。一方面,充分开发和利用慈善文化资源,宣传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中的精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慈善传统美德,提倡社会成员富裕后的乐善好施,鼓励人们通过人道关怀体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树立全社会相互帮助和关怀的新思维和行为方式,使慈善不仅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也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时尚。另一方面,到人类历史长河中去寻觅更多的符合现代国人心态的、适应现代社会道德认同感的善念, 在思想文化深层次上去体认和领悟更多的具有包容性的慈善资源。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西方人的“Love(爱心)”、“Forgiveness(宽恕)”、“Gratitude(感恩)”、“Share(分享)”等善念,都是人类共同的思想资源,都应将其融入到我国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中,使其共同成为人们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其次,有意识的培育现代慈善观念。慈善文化的推广不能仅靠“恻隐之心”,它需要相应的教育。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输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价值观培养的教化功能。对于慈善价值观念的养成教育,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重视实践教学。西方许多国家都把慈善课程作为重要的教学实践内容,如新西兰的中小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募捐义卖活动,从小培养爱心,学会把慈善的美好愿望兑现成具体的行动;不少国家的大学把参加义工等公益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举措值得我国借鉴。

(二)从制度层面来考察:积极推进“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设

观念形态的慈善文化是对慈善行为的柔性约束,慈善捐赠行为常态化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在西方,财产继承须缴纳巨额遗产税,财产作为企业或个人所得缴纳的所得税基本没有偷逃空间,相反,将财产用于慈善却可在税前列支。这种配套制度和刚性约束,客观上促使富豪们将超过个人、家庭、家族及企业发展需要的“富裕财产”用于行善,这是企业家对成熟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一系列制度约束作利益对比后作出的选择判断。

可见,为了使企业家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就需要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加大推动力度。中国对慈善捐款的免税率是比较低的,应相应的提高慈善捐款的税收待遇,统一捐赠优惠政策。另外,在技术成熟的时候开征遗产税、赠予税乃至特别消费税,引导富裕阶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要树立“依法行善”的观念,完善公益事业的法制环境,规范慈善发展的各个环节,促使更多的参与主体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三)从参与主体的的角度看:建立全民参与慈善的立体格局

慈善是一种全民文化,慈善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无论是政府、单位还是个人,也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有参与的义务与责任。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全民参与慈善的立体格局。

首先,政府要有正确的职能定位。按照国际惯例,慈善机构属于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慈善事业主要由民间力量来举办。这就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慈善事业,但不能包揽慈善事业,不能代行社会慈善功能,而是要对社会慈善事业进行政策鼓励、引导和法律规范。

其次,加强慈善组织机构的建设。慈善组织是慈善行为的中介环节,是善款的筹集者和管理者,慈善组织运作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慈善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力度。慈善组织应依靠自身的自律和治理来提高运作效率和社会公信度,比如定期向有关部门、捐助者和社会公开其经费收支情况,实行财务公开和透明管理;在管理、协调、运作效率等各个环节上依法建立严格的、健全的、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够保证慈善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最后,社会的各类组织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区)以及所有公民积极参与。各类组织机构和个人是慈善捐赠的主体,尤其是企业的力量不可低估。企业要从文化的高度来探寻企业发展与慈善事业的结合点,要真正把“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文明理念从企业文化的角度予以固化,树立“企业公民”理念,支持慈善事业,把树立企业的公众形象与慈善公益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争取双赢的结果。我国正处于文化转型时期,从功利文化到慈善文化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民众共同参与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慈善征文范文6

慈善品牌项目的特征

要揭示慈善品牌项目的特征,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品牌”,什么是慈善品牌项目。品牌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新名词,《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第五版中,将“品牌”一词,解释为:“产品的牌子,特指著名产品的牌子。”我们试着将其引申到慈善项目中来,慈善品牌项目定义是否可以归纳为:慈善组织开展的,能够反映慈善特点,体现机构形象,被社会认同的,各类有影响的标识性慈善活动。从这一定义出发,慈善品牌项目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对象的特定性。作为品牌慈善项目,必须有其特定的慈善公益对象,具体的慈善内容,明显的实施效果,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项目的品牌特色。以困难救助项目为例,品牌慈善项目不同于一般的慈善项目就在于,他所帮扶的对象应该是社会最关注、政府最关心的困难群体;他所资助的内容,一定是受助群体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所实施的效果必然是及时的、直接的、明显的或带有根本性的。

2.时间的持续性。慈善品牌项目和品牌商品一样,从创建到成熟有一个培育的过程,从成熟到不断延续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以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食品天津“狗不理”包子为例,它创始于1858年,是一个乳名叫“狗子”的年轻人,从开办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开始,逐步在天津卖出名气,直到1895年前后袁世凯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狗不理包子才名声大振,形成风靡全国的品牌,至今已经有150年的历史。慈善项目品牌是商品品牌概念的延伸,持续性同样是它的一个特征,接收时间检验的过程,就是项目本身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与品牌商品不尽相同的是,慈善品牌项目更容易受政治、经济、社会、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更需要综合的、统筹的、及时的去培育、发展、完善。

3.内容的创新性。创新是产品品牌的生命力。名牌产品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需求变化而不断升级换代,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创新同样是慈善品牌项目发展的动力。慈善品牌项目要不断取得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参与,受助对象的认同,也必须根据党和政府的政策调整,社会政治与经济形势发展、困难群众需求的变化,在项目对象范围、救助帮扶标准、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地创新、完善。目前有的慈善机构做的慈善项目不少,但是形不成品牌效应,缺乏创新性是其重要的原因。

4.管理的规范性。不同的慈善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形式,但是所有的品牌项目,都具有管理规范的共性。这种规范性渗透在品牌项目的各个方面,它反映了项目主办机构的整体素质,影响着社会对品牌项目的认同。荣获国家“中华慈善奖”的微笑列车、光彩事业、希望工程,分属医疗、公益、教育等不同慈善救助项目,但是他们在资金募集、善款管理、资助标准、操作程序等各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章和完善的规程。

5.效应的区域性。慈善品牌项目的品牌效应的区域性,主要是由项目实施机构的层次和综合实力所决定的。一般来说,慈善组织开展的慈善项目,其选择的资助对象和项目的影响力大多限于本组织所辐射的范围内。当然,也有些慈善机构,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基金会,把资助范围扩展得较宽,即便如此,也限定在一定的区域。例如,天津市慈善系统实施品牌项目战略,就是本着市和区县慈善协会上下联动,共同打造全市的慈善品牌项目,与此同时,各区县都有自己的慈善品牌或打造品牌项目规划。从而使慈善品牌项目覆盖了生活、医疗、教育、社会公益事业等多个领域,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慈善协会系统的整体品牌效应。

慈善品牌项目的基本标准

在我国,从“慈善品牌项目”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许多慈善机构积极实施创品牌计划,打造了一批被群众认可的慈善品牌项目;各级政府也在通过舆论引导、评选表彰等措施,积极推动慈善品牌项目的建设。但是,由于对慈善品牌项目的基本标准认识不尽相同,也造成了概念的混乱,影响了品牌项目的形象。应该说,慈善品牌项目的标准应该充分反映品牌项目的基本特征,根据这个原则,本文初步归纳出以下几条基本标准。

1.有稳定、长效的项目资金来源,社会参与广泛。

慈善资金和社会参与是慈善项目得以开展的基础。慈善品牌项目的持续性特征,决定了它必须有稳定和长效的资金来源,有社会的广泛参与。例如:天津市慈善协会开展的“迎新春慈善助困”活动,是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的品牌慈善项目。从1995年启动以来,已经使全市6万多户困难家庭直接受益,成为了市、区两级政府每年春节前开展扶贫帮困的重要补充。这~项目,之所以持续了13个年头,而且做到资助标准逐步提高,资助困难家庭户数逐年增长,就在于从项目启动之初,建立了以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专项捐助为主的社会募捐机制,每年活动开展期间,都有数十家企业,数千人参与捐赠,在全市形成了人人为困难家庭作贡献的捐赠热潮。再如: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开展的“蓝天下的至爱”大型系列活动,是上海市慈事业标志性的项目,在全国慈善系统有广泛的影响。这项活动从1995年开始,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市党政主要领导、海内外知名人士和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参与,通过举行慈善义演、义拍、义诊、义赛以及孤残儿童联欢、春节慈善晚会等系列活动,汇集全市人民的爱心,募集的善款成为上海市慈善基金的重要来源,为“万人捐、帮万家,让特困家庭过好年”帮困活动提供了长期有力的资金支持。

2.有覆盖较大区域的特定受助群体,社会效果明显。

慈善品牌项目对象的特定性和辐射的区域性,要求其资助对象的范围必须能覆盖一定区域,如一个区县、一个省市、甚至一个或几个国家;在区域内必须有占一定比例的受助群体;受助对象必须得到切实的利益。例如:列入天津市慈善协会品牌的“大田杯”慈济育才奖学、“有爱不再孤单”慈善助孤等项目,都是面向全市18个区县,群体性受益的项目。“大田杯”慈济育才奖学项目是由天津大田集团出资,市慈协、市教委、天津日报集团联合开展的助学项目。自2004年以来,每年从全市低保家庭,被评为市、区级“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中小学学生中,评选出360名“自强学生”和36名“自强学生标兵”,由市教委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杯;市慈协对每个受奖学生发放1000元或3000元奖学金;天津日报公布受奖学生的先进事迹。“有爱不再孤单”慈善助孤项目面向的是全市所有16 岁以下散居在社区的孤儿。通过发动社会各界与受助孤儿结对子和募集助孤基金,开展认亲见面等活动,对散居孤儿实施经济帮助和精神帮扶。再如: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开展的“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是享誉世界的品牌项目。已经在世界上72个国家,为贫困唇腭裂患者提供了300,000例手术,为22,000名医生护士提供了培训。自1999年进入中国,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以来,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95家项目合作医院,为13万唇腭裂患者实施了免费修复手术。

3.有持续多年、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社会影响力强。

根据慈善品牌项目持续性和创新性特征的要求,慈善项目必须有连续多年的,符合时代要求内容的,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慈善活动,才能够逐步形成品牌。不能一蹴而就,一年半载就创成一个品牌。这样的“品牌”,可能因为自身建设不完善而夭折,也可能因为得不到社会广泛的认可而缺乏影响力。天津市慈善协会列入品牌的项目,都连续开展了五年以上,其活动内容都能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例如:“爱心成就梦想”慈善助学项目,是资助全市高考成绩在一本线以上,被国内本科院校录取的低保特困家庭学生入学的品牌项目。从2004年启动以来,已经为951名同学提供了入学学费。这一项目,被天津老百姓称为每年夏天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强的助学活动,被天津市委书记称赞为“在社会有很大反响”,被中华慈善总会誉为“慈善组织与新闻单位成功合作的一个范例”,影响力越来越大。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主办单位――天津市慈善协会和《城市快报》,把经济帮扶与思想道德教育,普及慈善理念与倡导自强精神有机结合,根据情况,每年确定不同的活动主题,不断更新活动内容。这些年来,分别开展了在报纸刊登受助学生的事迹,举行自强学子报告会,组织受助学生合唱团,参与捐赠活动的演出,组织受助学生到爱心企业实习,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天安门看升旗活动和资助人与受助学生参加的恳谈会、认亲会、见面会、座谈会、宣誓会,拍卖广告慈善专版、举办“慈善之夜”募捐晚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每年都在社会上形成倡导爱心奉献,弘扬自强精神的热潮。2008年,“爱心成就梦想”助学项目又把援助的对象,扩大到了地震灾区考入天津本科院校的贫困学生,向每个学生资助5D00元学费,组织他们游津城,与爱心企业开展“我们都是一家人”联谊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的影响力。

4.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能严格执行,社会公信度高。

完善的项目规章制度,严格的操作实施,是慈善品牌项目规范性特征的具体体现。慈善品牌项目只有规范、干净纯洁地运行实施,才能够取得社会的信任与支持,保持其公信力和持久性。天津市慈善协会成立13年来,先后制订了《财务管理制度》、《接受捐赠实施办法》、《关于款物管理工作的规定》、《基金管理办法》、《接待求助者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协会开展的所有慈善救助活动和项目,特别是品牌项目,除了按照以上制度要求认真实施外,还结合每个项目特点,制订了专门的规章。每个项目实施的过程和结果都以不同方式向社会公示,做到了公正、公开,因此得到了社会较高的评价和广泛的赞誉。

慈善品牌项目操作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慈善机构实施慈善品牌项目的操作过程,应该把握策划、实施、宣传三个环节,做到精心策划、认真实施、广泛宣传。

1.策划。每个慈善品牌项目都要有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在策划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1)搞好调研。在项目确定前,要充分了解和项目有关的政策规定,资助对象和慈善资源的分布状况,同类型项目开展情况。(2)选好项目。在对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慈善品牌项目的基本标准要求,结合本地区和慈善组织的具体情况,精心选择确定项目。(3)订好方案。项目方案是项目实施的依据和准则,在制订过程中,要科学民主、集思广益,方案内容要准确、完整、有操作性。(4)起好名称。项目的名称是项目外在表现形式,对项目的实施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项目名称既要反映项目的内容,又要直观、易记、便于传播。前面提到的“爱心成就梦想”慈善助学、“有爱不再孤单”慈济助孤,都具备了上述特点。

2.实施。实施是品牌项目操作的关键环节,要按照确定的方案,注意做好以下5项工作。(1)根据项目需要,落实相应工作机构和专门工作人员,与有关单位共同开展的项目,要建立联合工作机构。(2)依据规定的条件,按照程序,严格审定受助对象。(3)建立项目资金的财务专门科目,严格收支手续,实行专项管理。(4)按照标准对受助对象实施公开、直接救助。(5)向捐助者和社会反馈、公示结果。(6)采取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听取捐助者、受助人、专家学者、有关各界对项目评估意见。

上一篇校园征文

下一篇国庆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