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入职培训总结范例6篇

应届生入职培训总结

应届生入职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公务员;适应性培训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政府部门的精简裁员,公务员在机关中的人数有所减少,但总的工作量却有增无减,这样分摊在每个公务员头上的工作量就相应增多,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效率提升缓慢,这与公民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政府格格不入。对于初任公务员而言,由于工作环境不熟悉、心理调适不到位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就更大。为帮助应届毕业生尽快实现从学生到公务员的角色转换,减少初任工作的陌生感,对他们进行公务员的适应性培训就显得意义重大。

一、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存在的不适应性问题与原因分析

当前,随着《公务员法》及其他各项规范措施的出台,初任公务员的培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初任公务员的理论水平和基本业务等方面的知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批刚由学生而来的初任公务员对工作内容不熟悉、工作环境不适应的情况屡屡发生。许多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初任公务员,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在结束初任培训进入实际工作后,仍存在许多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认知的错位导致职业理想与工作现实之间的差距。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不断攀升,愈来愈多的人希望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2001年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人数为三万多人,到2005年,五年之中,报考人数增加了10倍。另一项涉及7,000多名毕业生的调查显示,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占到37.6%,名列第一。由此可以看出,公务员这个职位在当今炙手可热,许多毕业生都对其梦寐以求。然而,这些报考公务员的应届毕业生有谁认真地了解公务员这一职业?有谁理性地思考过自己是否真的适应公务员这一职位?还有,以往“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的官僚意识残存不死,使许多毕业生不能摆正自己对公务员的心态,认为公务员是一种权力,不仅是权力的所有者更是权力的使用者。这种职业认知的错位显然是与当前我国公务员职业化趋势相背离的结果,也是跟我国对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脱离的后果。种种的错误认知,导致应届毕业生即使能顺利被录取并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也势必会在具体工作中出现工作现实与职业理想之间的落差。

(二)角色转换带来的心理不适应阻碍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心理调适能力是指人对其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诸种变化采取心理和行为上的调整策略,使自己能够适应这些变化,从而达到和谐与健康的心理状态的一种能力。公务员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其职业适应性的重要方面。然而,由于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在由学生转为公务员的身份转型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较弱。首先,目前多数应届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去向模糊不清,也不知自己适合什么工作,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并不能立即消除这种不稳定情绪,心理上不能尽快调适过来;其次,公务员队伍中有其自身微秒的利益群体。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必定不熟悉其中各种情况,有可能会被暂时孤立,而应届毕业生更有可能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无意中得罪某些人后却不知情,以致在以后的工作中一筹莫展,这也严重影响他们从心理上对职业的适应;再次,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公务员所处的客观环境对他们有特殊的要求,比如政府组织的非人格化、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生活压力等等,使公务员要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对应届毕业生而言就更甚了。总之,这种从单纯、浪漫的学生生涯到复杂多变、关系微秒、利益复杂的工作环境的转变,给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带来了诸多心理问题,必须及时进行调适。

(三)岗位专业技能的不熟悉造成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工作效率低下。一方面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带着一点书生气,对公务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很少接触过,或根本没有接触过。与曾有过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相比较而言,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实践能力比较弱,缺乏工作经验。比如,有些工作要重做三四次才能符合规定,更严重的是发生违反操作规程的情况。据报道,某政府机关部门由于一个初任公务员的操作失误,该部门的公务员工资数据重建了,没有办法恢复,致使该部门员工的工资数据库受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电脑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的普及、WTO的加入等,这些都对公务员的职业技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很多应届毕业生在初任培训中还没有来得及全部吸收和实际把握就已经投入工作,致使在实际操作中频出各种技能掌握不到位、工作效率跟不上的现象。

(四)工作的兴趣、爱好不匹配导致对公务员工作失去热情。正确的职业选择应该兼顾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调查数据显示,在众多高校毕业生中,仅有17.5%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了这两个因素。相反,即有82.5%的毕业生在择业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另据一项对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在职者中有55%的人群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出现错误,认为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太对口”和“完全不对口”的人分别占15.7%和11.4%,两者比例高达26.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工作没有兴趣的人,很容易产生对工作的倦怠感甚至厌恶感。如果对公务员工作不感兴趣而只贪图薪酬福利的话,可以预见,应届毕业生在不到一年的试用期内,就会对这份工作丧失热情和激情,最后沦为安守本分、平平庸庸的一个普通公务员,这都极大地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和破坏政府形象。

二、对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进行适应性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针对政府机关和应届毕业生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同的需求,如何使这两者能更好、更快地融合在一起呢?笔者认为,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适应性培训是架起两者之间的最好桥梁。

(一)应届毕业生自身的特点是对他们进行适应性培训的内在条件。应届毕业生对自己是否具备适合行政机关工作需要的个性特征缺乏深刻认识;而且也不能排除有些应届毕业生掌握了较好的应试技巧和面试技巧而轻松过关,但却在实际工作中能力低下。这种种情况,往往容易导致政府机关招考录用和实际使用的脱节。针对应届毕业生职业定向盲目、缺乏对自我认知和职业了解的状况、或在录取中投机取巧的情况,对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进行适应性培训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政府机关在录取过程中的弊端是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适应性培训的外在条件。一般来说,一名应届毕业生能够身经公务员录用的各道“关卡”,最终取得公务员资格,其自身具备的各项能力和基本素质是出类拔萃的。但是,经过层层选拔是不是就等于应届毕业生真正具备公务员应有的素质呢?被正式录用是不是就等于“一定终身”呢?在招考公务员的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了解和掌握不可能非常全面。为了弥补政府机关在录取中的缺陷,对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进行适应性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三)适应性培训可以填补应届毕业生经验不足的空白和克服“水土不服”的状况。科技日新月异,国内外政治环境变化多端,公共管理事务突发各异,要求各国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能迅速适应,这就需要有一个高效运转的政府,需要有一支灵敏迅速、有较快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掌舵人”。而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可能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即使曾经有过在政府部门实习经历,进入公务员队伍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普通的初任培训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务员对机关的认识,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应届毕业生刚进入政府机关所出现的种种普遍又特殊的问题与矛盾,也不能从根本上让应届毕业生对自身的工作岗位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四)政府部门的“经济人”特性要求应该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适应性培训。从实际的角度看,政府并非不是“经济人”,政府是一直在寻求公共成本最小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不折不扣的“经济人”。政府公务的重要性要求政府机关的每一个公务员时时刻刻都能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一旦工作不熟练或者出现差错,都会给政府机关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丧失公民对政府的信任。这些都要求每个公务员能适应自己的岗位,这也是对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的一大挑战。而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应对挑战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适应性培训,缩短角色转换时间,降低因不适应而给政府部门带来的潜在公务风险,对政府而言这是利大于弊的。

三、对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进行适应性培训的构思

适应性培训主要是为了让应届毕业生公务员了解和熟悉与岗位相关的制度、程序、定位等,尽快熟悉新的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所以也可以称为“工作环境适应性培训”。在当前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加强适应性培训是实现减员增效工作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更是使应届毕业生加快适应公务员工作岗位的最佳途径。

(一)提供必要的立法保障。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保证公务员顺利工作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一套与公务员相适应的法规体系。我国从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公务员法》,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是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并不完善。比如,《公务员法》在公务员培训方面缺少一种人性化管理。外国公务员管理实践证明,对公务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公务员更好地自律、更好地执行公务是一个颇为有效地促进。笔者建议,应就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存在岗位不适应这方面尽早建立一系列配套法规或实施细则,对初任公务员的不同背景有选择的进行培训,使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的适应性培训能具体而有效地进行。

(二)对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进行适应性培训的内容

1、加强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的职业认知。应届毕业生公务员不仅需要适应环境的培训和有关其工作岗位的一些基本情况,更需要那些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融进工作角色的培训。针对应届毕业生存在职业认知模糊、职业定向不清的情况,可以在他们上岗前每人分发一份关于他们自身工作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清楚界定和详细规定他们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拥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等,使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对岗位有进一步的认识。

2、加强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的心理调适能力。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具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是极其重要的。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导他们正确对待权力和是非得失,正确使用手中权力,时刻铭记为人民服务。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和调适能力;第二,在工作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情感对人的思想、行为、工作、身心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应尽量克服工作的消极情绪。在实践中还要学会科学制定工作的期望值,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期望值进行适当调整,避免因目标期望过高或过低而带来挫折。一旦出现挫折,要学会合理地通过正当手段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第三,提高工作自制力。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导致社会冲突加剧,公务员面临诸多诱惑,容易心理失衡,为防止欲望恶性膨胀,防止滥用权力,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特别需要提高自制力,排除外部干扰,约束自己的行为。

3、加强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中,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对人际关系有很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要有比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然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阶段尽管还没有成熟,但已经基本定型。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的主体努力,尽量摆脱学生时期简单化的逻辑与依赖的心理;另一方面管理者可从主观意识上强化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使应届毕业生尽快摆脱“师生”、“同学”之间简单、淳朴的关系,尽快适应并接受政府部门里“上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

4、加强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对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应届毕业生而言,搞好职业生涯规划无论对政府还是对个人都非常重要。首先,培养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积极的职业生涯发展观。在充分了解他们个性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个人需求加以适当引导,使其职业规划方向与政府组织发展方向相结合,谋求“双赢”意识;其次,辅助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职责中,根据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的个人特点,帮助其分析在组织中可供发展的职业路径,减少对工作前途的盲目性。

5、加强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工作的满意度。很多公务员把“晋升”当作工作的唯一目的,似乎只有晋升才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针对这一问题,必须疏导应届毕业生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增加工作的满意度,比如工作扩大化、经验丰富化等。

四、小结

身份的转型,使得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的适应性问题成为当前初任公务员队伍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进行适应性培训是为了适应政府部门当前和未来竞争环境的需要,与政府发展战略目标相吻合的、长期的、持续的培训体系,是以缩短应届毕业生融入公务员角色的时间为目的的培训体制。因此,这类研究还应不断深入,更加全面、系统地探究应届毕业生的公务员适应性,引导应届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公务员这一角色。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立兴.工作环境适应性培训[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8.

应届生入职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参与程度;满意度;制约因素;监管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2013年,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已达320万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的45.8%,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职业导向的教育理念日益被认同,我国职业教育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职业技能训练融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但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变化,使当代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状态。其中,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广泛参与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当代职业教育中的新情况。因此,研究该领域相关问题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既要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学生生源、理论学习模式、实习实训状况都不同于其他专业方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该本课题选取高等职业艺术设计类在校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研究既可以丰富研究成果,转化为针对高等职业艺术设计类在校生参与课外培训的相关理论,又能从实践的角度积累在校生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研究过程】

本课题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校生为例,对该校2011届、2012届、2103届时装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装饰艺术设计系4个系在校生展开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53份,回收439份,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436份。该问卷就学生的个人、家庭基本情况,参加培训;培训开展;培训师资;培训效果评估等情况展开调查,总设置问题46题,其中填空题7题,选择题39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等题型。

【研究结果】

通过对问卷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一、在校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比例情况

问卷显示,在校生参与课外培训比例为51.7%,高年级学生参与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其中2011届学生参与培训比例为67.4%;2012届学生参与培训比例为43.9%;2013届学生参与培训比例为17.1%。

二、学生在选择课外培训项目中盲目性较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选择课外技能培训课程时,存在一定跟风现象,没有对自己参与的培训项目有较为冷静的思考,也缺乏相应的辅导,在选择课程时有较大的盲目性。其中2013届参与课外培训的学生中有63.6%的同学是受同学影响参与了课外培训,对于为什么参与培训没有清楚的认识。

有些在校教师利用自身影响力,要求、鼓励学生参加自己开办的培训班,会影响到学生对培训项目的选择。其中2012届学生有30.4%的学生,2011届学生有23.1%学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种培训效果喜忧参半。授课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开办的培训项目,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可以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可以提升课外培训与课堂教育的联系性,能有效促进培训效果。但同时,部分教师在利益的驱动下,利用自身影响力,误导学生参与培训,更有甚者,通过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区别对待参与培训与未参与培训的学生等手段,迫使学生参与培训。对于培训中出现的该情况,职业学院一般缺乏监管制度。

学生在选择培训项目时,计算机软件培训所占比例较高,占培训培训学生的72.3%;生活技能(如:机动车驾驶证培训)也占一定比例,占25.4%;但对于提升自身修养和个人爱好的培训较少,只有2.3%学生参与此类培训。

三、学生对课外培训项目满意度不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培训效果满意度不高,2013届不满意度达54.5%,2012届不满意度达43.4%,2011届不满意度达48.2%。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授课教师授课针对性一般,有些培训内容与学校学习有交叉,学生感觉有重复,影响培训效果。

(2)培训课程实训内容与现实项目结合不紧密,实训内容过于偏重电脑操作,学生感觉与实际职业岗位要求有距离。

(3)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够,不能对学生学校教育不足部分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强化。

(4)有些培训班管理松散,经常出现调课;辅导老师出现多次调整;教师迟到、不到;作业不能及时修改与缺少辅导等现象。

(5)培训收费较乱,缺乏统一标准,部分辅导班还出现中途收费现象。

(6)教学内容不能按照学生要求及时调整,对学生提出的其他要求响应不够。

学生课外职业培训满意度统计

四、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较复杂

影响学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因素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有经济上的考虑,有学生认为课外培训收费较高,难以承受,2013届学生中有20.3%,2012届学生中有26.7%,2011届学生中有16.9%因为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2)有部分学生认为,课外培训内容和学校学习内容相似,没有必要再到课外参加培训。2013届学生有17.1%,2012届12.1%,2011届7%的学生支持以上观点。

(3)有部分同学对于课外培训没有概念,没有关注过课外培训。这部分同学往往缺少对自己将来职业的规划,学习处于较为被动状态。在调查中,2013届20.3%,2012届10.8%,2011届3%的学生因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4)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合适的培训项目而未参加培训,这部分同学相对个性较强,希望参加一些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培训,不满足于现在培训市场上的培训产品。2013届有3%,2012届有3%,2011届有3%的学生因此原因未参加课外培训。

五、参加培训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多样化

数据显示,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课外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动机的来源方面,选择D选项“希望提升自我职业能力水平为找到一份好工作打基础”,所占比例最高,选择B选项“希望通过学习改善家庭命运”次之、选择A选项“对本专业学科有浓厚的兴趣”第三选择C选项“学好专业,为今后专升本,考研打好基础”,占总比重的16.9%;E选项“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占1%。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生(227)课外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动机

六、学生课外职业技能培训与学院教育缺乏衔接

一般来说,学生参加课外技能培训是为了补充学校职业技能教育的不足,平衡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关系,以达到将来适应就业的目的。从调查来看,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外培训弥补学历教育中的某些不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学历教育与课外培训相互脱节的情况。如有些课外培训课程与学校教育课程过于雷同,学生感觉有炒现饭的感觉,学习效率不高。有些培训课程与学校教育课程有冲突,导致学生出现一定的混乱。有些培训课程为了追求表面的效果,强化一些非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造成学生学不到真正适应于就业的职业能力。有部分同学参加培训是为了针对学校教育课程的某些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但是培训课程中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学。课外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个性和针对性是学生对课外培训不满意的重要原因,有57.9%的同学因为课程设置问题对培训效果不满意。

七、学院缺乏对课外培训的有效监管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没有专门管理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的部门,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参加课外职业能力培训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学生参加课外培训与否;参加怎样的课外培训不需经过学校管理部门同意,这就造成学校无法掌握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的相关信息,也就无从参与管理,但是该模式存在一定弊端。比如学生在参加课外培训过程中,出现自身权益被损害时,无法通过学校层面展开维权,同时培训课程是否合理高效无从得到学校层面的指导与帮助,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学校教学课程情况及教学效果情况无法反馈到培训机构,不利于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项目。

1.结论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较为广泛,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补充学历教育不足的重要手段,是在校生学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以电脑软件课程为主,拓展面不够,特别是针对就业环境开展的实习实训培训严重不足。

(3)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满意度不高,培训质量亟待提高。

(4)影响学生参与课外技能培训的因素较复杂,学生学习动机来源多样化。

(5)学校教育课程与课外培训课程缺乏衔接。

(6)学校对于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监管不够。

2.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学校层面的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管理机构。学生参与培训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该工作的管理与规范,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培训。组成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及管理人员的课外培训监管组织,全面对学生是否参加和参加怎样的课外培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建立与校外培训机构的联系,遴选确定一批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培训机构作为学校的合作伙伴,通过双方互通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设立针对性较强且科学规范的培训课程,保证学生参与课外培训的质量和效率;规范遴选培训机构的运作,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联系相关企业设立针对职业环境实习实训培训课程,改变当前课外培训过于集中于电脑技能培训的现状,拓展更具职业环境特性的培训项目。

(2)加大对在校学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指导,组织专业教师开展相关辅导,帮助学生明确参加培训的目标和方向,减少参与培训的盲目性。

应届生入职培训总结范文3

摘 要 应届毕业生是企业发展中的新鲜血液。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人才竞争更趋白热化。企业如何做好对企业中应届毕业生的培养工作,使其融入企业,迅速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系统规范的应届毕业生培养体系,增强应届毕业生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为应届毕业生增加相应激励办法,能够使应届毕业生快速转换角色调整心态,适应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变,迅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应届毕业生 培养 竞争 文化

随着市场机制和规则的日趋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之间的竞争。如今,企业不仅要面临经营与管理上的考验,有时还要解决人才匮乏抑或是流失的窘境。企业吸纳人才的一种直接办法是从高校招聘知识层次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应届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拥有先天的优势:他们具有充足的理论基础,可塑性强,很容易吸收先进的知识理论。而且他们朝气蓬勃,富有干劲,发展空间大。而另一方面,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工作经验,缺乏系统化的职业化培养。加之如今的应届毕业生个性鲜明,价值观独特,不喜受约束,不安于现状,有较强的自主性,强调自我实现。因而往往表现得抗压能力不足,且流动性大。如何协调企业与应届毕业生之间的内部矛盾,如何全面系统科学地培养应届毕业生,使其迅速融入企业,迅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对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企业有效培养应届毕业生的因素

1.企业缺乏对应届毕业生系统化与规范化的科学培养体系。培养目标不明确,需求不明晰。或是培养计划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不能做到量体裁衣。再或是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培养计划的执行比较随意,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有效的评估方法等。

2.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大多应届毕业生短期内不能为企业有效创造价值,加之企业担心辛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他日离开企业另觅高枝,之前的大力投入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企业容易忽视对他们的培养,放任其在岗位上自我摸索,使其融入企业困难,进步成长缓慢。

3.应届毕业生难以快速融入企业。现在的应届毕业生是被称为“新人类”的一代。这些“新人类”是在人际关系网络化、高互动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所形成的价值观、自我认知、个等特点都大大地有悖于传统型组织的要求。

4.应届毕业生在企业工作主动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新加入企业,缺乏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应届毕业生自我认知不够,缺乏职业素养。使其在学习中,缺少主观能动性,目的不明确;工作中心态浮躁,方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影响企业有效培养应届毕业生的因素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如何帮助应届毕业生快速融入企业,敦促他们迅速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很多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改进建议

(一)建立科学合理系统规范的培养体系

企业需要结合应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的制定培训规划,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各类投入。以此确保他们能在贯彻执行该培养计划之后能够提升其综合素质,满足企业需求。

加强对应届毕业生的关注和重视为他们提供优秀的学习环境。创建员工图书室、技术资料室和学习交流场所,营造浓厚的自觉学习氛围。帮助应届毕业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职业观,引导他们快速融入企业,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提升他们的正能量和职业素养。

为应届毕业生搭建合适的工作平台,实现“培”与“训”的有机结合。增加工作的挑战性和参与度,帮助他们解决从“知”到“行”,实现培训效果的转化。让他们明白工作仅仅是培训的真正开始,只有通过工作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将来面临的挑战。

提升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明确各级管理者的培养职责。划分培养责任、明确责任权限,确定具体责任人,通过企业内自上而下的教育宣贯和文化引导,形成较为完整的集“培养、考核、使用、管理”于一体的应届毕业生培养管理体系。

(二)增强应届毕业生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增强应届毕业生的入职关怀,加强情绪管理,提升幸福感。以缓解他们的入职焦虑,让其能尽快融入新环境。还可通过心理疏导、心理辅导等形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进而帮助他们释放压力,排解不良情绪。

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并且及时反馈意见和提供相对建议。培养他们自觉关注企业发展的参与意R。通过及时沟通、友善激励、开展互动活动等方法使其能够理解企业,关注企业,群策群力,将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关注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做好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根据他们的特点量身定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其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机会,保持旺盛的工作斗志。同时应注意将员工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求同存异。

企业可以通过树立榜样人物,宣传优秀员工,保持应届毕业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并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还可以通过拓展训练、分享成功经验、开展团队竞赛等团队活动,增进他们和老员工之间的互相了解,相互帮助,形成团队凝聚力。

(三)为应届毕业生增加相应激励办法

企业可以专门为应届毕业生制订一套合适的激励体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感觉到企业对他们关注和重视的同时,更加努力去完成企业安排的工作任务。让他们在逐渐融入企业的同时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谋求好的成绩。

同时企业也应该增强应届毕业生的危机意识,加大对他们的考核力度,落后者应当给予相应惩戒,对他们保持稳定适度的压力。让其体验企业内部的竞争氛围,促使其自强不息,适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淘汰法则。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意识转变。

总之,对于应届毕业生这支巨大的潜力股,做到“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语出《中庸》)。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应届毕业生系统科学地培养,提高他们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使他们感同身受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让他们快速成长为公司的精英,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

参考文献:

[1] 于秀芝.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 程特立.浅谈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J].世纪桥,2009(11).

应届生入职培训总结范文4

2013年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重心,以教研为中心,以科研为引领,以培训为抓手,以信息为支撑,以加大经费投入为保障,教研、科研、培训、信息协同运作,四大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发挥“研训、引领、管理、服务”的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为我市率先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研究与指导。

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为主要形式,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坚持行之有效的计划、总结审查备案制度。学年初,学校制订校本研训专项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活动内容、主要措施、主要活动安排四个部分。年末写出校本研训专项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活动内容,基本做法,取得的成绩或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计划总结要分类归档保存。坚持校本研训年度评估制度。根据校本研训的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调整完善评估方案。评估采用综合评议和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大校本研训评估结果在考核评估中的分值权重,把学校管理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师、学校、质量的内涵发展上来,加强制度建设,注重过程管理。今年将继续进行“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的评选。

2.精心组织好各类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3年培训计划,包括十大培训模块、52个培训项目。项目设计涉及德育研修、教育教学研修、现代化装备管理与使用、学历提升等,实现各类教育和各类人才全覆盖。

重点培训项目内容:

(1)开展“亮师表,正教风,提形象”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以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系列活动,切实解决当前师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做好市第七届中小学主题班会课评比和年度班主任征文的评选工作。

(2)充分发挥“雉水名师工作室”作用,招收固定学员,吸收走读学员,进一步扩大影响,扩大教师受益面。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意识,建立“雉水名师工作室”考评标准,以教师受益面、人才成长率和公众认可度为主要指标。

(3)继续办好第六届市“雉水校长(园长)论坛”。加强学校管理干部职责和执行力培训,通过培训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管理干部履行职责的能力。

(4)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举办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2012届和2013届新教师等培训班,促进其快速成长。

(5)开展教研方式的“微革命”研究。组织中小学学校发展共同体全方位开展合作教研和横向互动与交流活动。有效实现各共同体内部在教师构成、信息资源及其活动组织方面的优势互补。定期召开共同体建设沙龙研讨活动,积极开展共同体一日开放活动。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加强教师培训,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6)在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教育云平台)上取得突破。认真研究目前教育信息化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云的具体表现形式、县级试点单位的技术架构和瓶颈难点及对策,积极稳步启动并完成上级要求的试点工作。组织9个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的研究工作,扩大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组织小学校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团体竞赛,充分应用智能录播系统,发挥“学校联盟”优势,进一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应用和研究水平的提高。重视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智能录播、组组通系统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高效融入“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竞赛活动。

(7)扎实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现代信息化应用及研究能力。组织计算机、电教设备管理人员的基本维护培训,组织“十二五”市电教专项课题研究人员的培训,开展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等管理人员专用软件使用培训。

(8)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展远程教育培训。进一步办好微型课题研究网、活动教学研究网、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网和教科室网页,及时更新内容,做到新、快、准,不断扩大教育科研信息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9)深入推进读书活动。举办年度读书征文、读书笔记、青年教师藏书家评比活动。举办“第四届市青年教师读书展示会”(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漂流活动、名师赠书活动)。加强读书工作的管理和考评,以评促读、以评促学。做好学校教科研年度考评的组织工作,优化考评手段,运用考核杠杆,推动和促进基层学校自觉、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

(10)进一步做好在职教师学历进修。《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对在职教师的学历进修提出了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必须达到95%,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必须分别达到45%、65%、95%;初中、高中、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必须分别达到8%、20%、15%。各单位要认真开展“十二五”中期自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学历进修机制,制定在职教师学历进修计划,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学历进修,并切实做好教师学历进修权益保障工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确保至2015年各学段教师学历要求全面达标。各单位10月底前要将学历进修教师名册和相关情况报教育局人事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市中小学教职工培训工作领导组和工作组。

应届生入职培训总结范文5

大家好!**市五一巾帼大讲堂暨市总工会第六届女职工委员会委员履职培训班就要结束了。两天来,大家妥善安排工作、集中精力学习、积极参与研讨,普遍感到学有所得、收获很大,实现了预期目标。在此,我代表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向各位委员表示祝贺!向为此次办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同志表示谢意!下面,我简单做个小结,谈两点想法。

一、对本次培训班的基本评价

我们这次举办培训班,主要是想深入学习在劳模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工会女干部队伍,做实、做强、做大工会女职工工作。一方面希望帮助新一届委员认清责任使命、强化履职能力,另一方面希望帮助大家学习新知识、开阔新眼界、反思老问题、跳出老框框。因此,这次培训班也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对象明,以刚刚选举产生的市总工会第六届女职工委员会委员为主体,虽然其中有不少老委员,但新的征程有新的任务和目标,还是希望大家把换届当作新的起点,继续充电,保持活力。二是课程精,虽然是短短两天的培训,但是授课内容经过精心挑选,紧紧围绕提高**工会女干部履职能

力,结合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与实践活动,既有宏观理论,又有工作实务,既有经验介绍,又有工作论坛,重点非常突出。三是形式新,本次培训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首次给大家布置了“家庭作业”,自学领导讲话、工作报告、工作制度等,同时还首次在培训中和表彰女职工工作优秀品牌,鼓励创新和争优。四是效果好。各位学员珍惜培训机会培训,不因事务繁忙而请假,不因走读方式而缺席,上课认真听讲记录,下课热烈研讨,普遍反映信心更足、思路更清、认识更高,收获很大。总的来说,这次培训,展现出了新委员和女干部们求知上进、勤于思考的良好精神面貌,大家的服务意识有了提高、履职能力有了增强、相互友谊有了深化,整个过程也是圆满顺利的。

二、对进一步做好工会女职工工作的几点要求

培训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我们期待着大家回去以后,能够结合本单位的工会女职工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运用于新的实践,取得新的成绩。这里,我代表市总给大家再提三个希望。

一是要增强本领,做到学习求真。当前,女工干部兼职化、老龄化倾向明显,专职干部越来越少,一些干部政策学习不够、能力不强,疲于应付工作,在女职工维权工作中底气不足,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缺乏对策。所以,我们一定消除本领恐慌,提升履职意识和能力。洪浩主席在六届一次全会上指出:基层女工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

事”。这个能力,首先就是学习的能力。学好才知道怎么干。真学是真信真懂真用的前提,各位委员和女工干部一定要做到真学习,适应形势要求,学习政策法律、社会管理、经营管理知识,增强全局观念、战略思维、法律意识,掌握网络、微博等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把握科学理论的能力、服务大局的能力、组织宣传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

二是要转变作风,做到服务求实。服务好女职工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市总倡导的“求实、务实、朴实、扎实”作风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深入基层一线,多与不同类型的女职工沟通交流,把握各方需求,把解决女职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作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的优先事项,让广大女职工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比如未来五年要逐步实施每个委员每年撰写一份关于本单位或本行业女职工最关注问题的工作意见书,每年参与专题调研一个重点课题等等。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断提高为女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能力水平,比如今年市总针对年轻女职工需求推出的“妈咪小屋”建设,针对女农民工的“公益门诊”、针对职业女性乳腺健康的关爱行动等实事项目很受欢迎,我们要以此为有益借鉴,为女职工多办实事,让女职工组织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衙门”,女职工干部也不是“官儿”,而是自己的“娘家人”。

三是要改进工作,做到创新求变。新形势、新阶段,使得工会女职工工作的环境和任务发生了新变化,女职工群体

的更高期望对工会女职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寻找新思路新方法。这次培训班上推出的一批女职工工作优秀品牌,就是服务创新的实践典范,大家应该好好学习和借鉴,创新工作载体和手段,采取女职工乐于接受的方式,以方式的变化实现服务的不变。比如我们要变一般为项目化运作,根据女职工队伍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点,针对各类女职工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每年推出不同工作重点,就像今年市总的“七色花”系列关爱项目等。再如我们要变工作内循环为社会化运作,最大限度地整合配置各类资源,逐步形成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工会实施、各方联动、社会协同、职工受益的工作格局,就像与市妇联、**开放大学等工会外的社会团体、各方资源密切合作,进一步探索女职工周末学校发展道路。

同志们,六届一次全会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会女职工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拉开了工作新的篇章,我感到任重道远。我们要积极投身到女职工建功立业、素质提升、权益保障、幸福关爱、组织建设这五大行动中去,有步骤地完成报告中今后五年的任务。在会议召开后的短短2月中,我们已经举办了女职工周末学校开学典礼,启动了新一年的素质提升行动部署。我们还有序推进“爱心妈咪小屋”建设,目前已有200家单位申请建立“爱心妈咪小屋”。今天我们又举办了委员履职培训班,提高女干部的履职能力。在今年最后的两个多月中,我们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鼓足干劲,再创佳绩。我们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工会十六大会议精神,认

真选树一批**市“五一巾帼”集体和个人,力争女职工专项合同做到全覆盖,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中各项合法权益。这里我想多强调几句,同志们,专项合同作为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有效机制,已经成为**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常项重点工作,进入良性运转阶段。今后五年,专项合同仍将是工会女职工工作的重点,各级工会和女职工组织要继续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地抓好、抓实专项合同的各项工作:一是确保专项合同签订率稳中有升;二是规范专项合同操作程序;三是切实提升专项合同质量;四是切实提升专项合同履约率。同时要梳理总结好今年的工作,思考规划明年工作。

应届生入职培训总结范文6

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体现,是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措施。X区各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期组织进行换届选举,及时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基层党组织班子,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加强组织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X区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区辖X个街道办事处,X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X个,村改居社区X个),面积约X平方公里,总人口X余万人。目前,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X个(其中,党(工)委X个,党总支X个,党支部X个),党员X名。

X个村改居社区和X个城市社区分别于X年X月、X年X月全部完成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各机关、事业单位能够按照党章要求,按时完成党组织的换届工作。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中,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由于党员流动性大或党员人数暂不足X人未能按期完成党组织换届工作。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抓调查摸底,做好准备工作。

及时了解掌握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班子状况及党员、职工和企业主对换届选举的反映。对各基层党组织运行情况和任期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着重核对各基层党组织任期年限、现有党员人数、组织关系不在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党员人数等,真正做到底子清、心里明。

(二)抓业务培训,规范工作程序。

组织召开换届选举工作培训会议,由机关工委、办事处、社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亲自领学,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换届法律法规、操作程序等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便于各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筹备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议,制定了《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流程图》,供基层党组织学习借鉴。为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换届工作,结合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实际,编印了《X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南》,并发放至各相关单位,规范了工作程序。

(三)抓督查考核,强化工作责任。

我区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机关工委、各办事处党工委负责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为所属基层党组织的换届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保证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台账,定期通报所属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情况,做到及时督促、实时监督,保证所属基层党组织按期、规范做好换届工作。

(四)抓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X党建网、X组工微信平台等宣传阵地,对党组织换届重要性、要求和流程等进行宣传。选拔党性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担任宣传员,深入机关、企业、群众解读换届政策、开展正面引导,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热情,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公企业党组织人才选拔难。

从当前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来看,党组织书记需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要热心。非公企业最大不同就是“书记不是官”,这个官没有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选用党组织书记尤其要注重是否热心党的工作,是否愿意为党尽义务。二是有能力。非公企业这一特殊环境,要求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既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又要懂经营管理,并会把二者结合起来,没有这种基本素质,就很难在企业扎根开花。三是能适应。有些机关干部虽有党务工作经验和能力,但对非公企业的工作环境不适应。人才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非公企业党组织换届和党建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关键因素。

(二)基层党组织队伍稳定难。

基层工作事务繁杂,特别是非公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且人员结构复杂、党员人数较少,流动性大,建立党组织后由于人员流动,有的党组织中党员就不足X人。按照有关规定,过去已建立的党支部由于种种原因,党员人数减少至X人以下(不含X人)时,在不超过X个月就能增加党员时,可报请上级党组织同意,保留党支部。这些企业党组织人员变动发生在半年内,党支部依然保留,但党员人员不足,造成无法换届。如XX有限公司,由于党员职工辞职,党组织人数减少,党支部无法按期换届。

(三)基层组织管理不够规范。

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员人数少且多为退休党员,管理难度大。如XX商贸有限公司,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党员大多为退休职工,平时党建活动开展难,造成不能如期换届。

四、下步措施和建议

(一)强化换届宣传教育。

采取“广宣传”“抓重点”和“严督促”的方式,强化党建意识,提高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广宣传,就是多渠道宣传换届选举有关制度,加强广大党员的参与、监督等方面的意识。抓重点,就是抓住针对点进行重点培训,结合一些典型的反面案例,对现任基层党组织人员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对换届选举工作严肃性的认识。严督促,就是建立台帐制度,及时提醒即将到期的基层党组织提前做好换届准备,确保如期完成换届工作。对到期仍未换届的基层党组织,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督促其换届,保持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培训教育制度,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岗前培训制度、“老”党务工作者“一对一”帮带制度、月工作例会制度等,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务知识、党员信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指导,帮助党员工作者熟悉党务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创新培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建立党务工作者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工作交流、问题研讨、学习培训等活动,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探讨问题,实现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