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例6篇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1

一 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

第一,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从心理学上讲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

第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1)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边读、边思、边做,并懂得写预习笔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好方法。(2)懂得做好笔记,写出心得体会,让学生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3)懂得比较、总结,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做比较,找出彼此的联系。

第三,指导适当的记忆,数学知识的记忆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记忆,它有本身的特点,例如概念的记忆,要求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记忆,几何的定理公理的记忆需要与数型结合等,让学生结合知识本身的特点进行记忆才不会死记硬背,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第四,思维方法的指导,也就是怎样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分析判断,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从而达到运用知识,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

第五,应试指导,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做到先难后易,明确要求,仔细检查修改。

第六,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让学生要做到专心,不受外界干扰,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自卑,不骄傲。还要懂得“善问”,能提出问题,产生疑问才会对知识的认识有所提高。

二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应遵从的原则

第一,系统化。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部分,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加强各部分逻辑关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例如数的发展:小学所学的自然数发展下去就在初中学习负数、有理数、无理数,产生整个实数系统,再发展下去就学到复数,形成一个复数系统。这就要求学生将各部分知识联系起来并系统化。

第二,针对性。学生有个体差异,不可能统一要求,要针对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侧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积极的兴趣为主。高中则侧重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三,实践性。教师适时制订一定的学习计划,让学生自觉去实践,显示他们的能力,使之一步一步从实践中总结改进,形成良好习惯。

第四,自主性。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第五,及时巩固。及时巩固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例如数学中的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理、公式等在数学中都有其表现形式,除上述记忆之外,及时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运用是对知识巩固非常有效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

三 指导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

第一,非智力因素的指导。(1)激发学习动机。即调动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可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尽量发掘教材中可教因素,运用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消除数学知识的枯燥,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师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2)锻炼学习意志。一道数学题可能让学生几天做不出来,连续几道这样的题可能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培养学生解题的意志力,使他们感到解题的成功感,培养自信心。(3)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因材施教,反复加以训练,做到持之以恒,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榜样,激发学生自觉性,适时评价表扬,鼓励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第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1)经常让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互相讨论各自的学法,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2)将数学知识合理渗透,知识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只有相互关联,互相论证,抓住知识的共性,才能把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3)及时总结知识,找出规律性知识,强化知识的迁移运用。每道题都有一定的解法,都是通过已知条件通过一定的推理形成按要求寻求到结果。那么,总结一些不同题目的解法及思维形式做比较总结是必要的。(4)教师要及时注意学生各自的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方法,及时有针对性地矫正,力求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数学能力的培养指导。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自学能力等。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因素,疏通各种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去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勇于钻研、探究的习惯,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总之,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是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思想,让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相结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2

【关键词】教学方法 良好习惯 奠定基础 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72

英语学习的内容包括:单词、语法、阅读、作文等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需要学生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使自己的英语能力不断提升。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接下来,本文将针对英语教师如何采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展开讨论。

一、关于单词教学方法的讨论

单词的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基础的环节,也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关注的基础学习内容。学生如果连单词的词义都不明白,那么单词的用法更无从说起,接下来的语法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不会顺利进行。所以,任课教师需要把单词的教学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环节,保证学生的单词学习能够达到标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英语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进行单词的教学时,任课教师不能一味的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在不同的英语语句中,每一个单词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意思,只是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很难让学生在不同的英语情景中分清不同的使用方法,这就需要任课教师针对不同的单词内容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解名词时,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通过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物体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进行形容词的讲解时,任课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名词,形象的为学生进行举例和造句;在进行动词的讲解时,任课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行为为学生举例造句。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任课教师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扩散,在不同的情景之下,每一个单词都会有不同的用法,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连贯记忆每一个单词的不同用法,从而增强学生对单词学习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英语考试中完形填空的考查内容就是将单词和用法相结合,对学生的单词运用能力进行考查,在做完形填空时需要学生先对文章进行快速浏览,了解到文章的大概内容,再根据每一句话的具体用法进行选择,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文章的使用环境,从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二、关于语法教学方法的讨论

英语语法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对每一个英语句子的组成进行划分,了解到不同情境下句子的使用方法,学会如何根据不同的语境结合自己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句子组合,学会使用语法进行选词造句。在讲解语法时,也有一些方法和技巧能够让学生相对容易的学习英语语法。英语语法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划分句子组成结构,能够自主的进行选词造句,流畅的进行英语作文创作和口语练习,所以,不管是语法的学习还是练习都应该让学生在句子和文章中领悟和练习。任课教师在讲解语法时,可以选取典型的句子和文章,让学生在句子和文章中观察出语法的基本用法和规律。练习时也可以进行句子和短文填空的练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练习语法的实际用法,养成在练习中提升英语表达能力的习惯。

另外,在进行英语语法讲解时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例句。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语法的学习时会很难理解为什么一句话要这样组合,或者为什么中文的表达方式是这样但是英文的表达方式却是另一种形式。任课教师需要在讲解时为学生举出典型的例句,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不同类型的语法该如何使用,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语法的记忆能力。在学习英语语法时,任课教师可以结合单词的讲解,为学生讲解不同情境下的语法使用方法也会涉及到不同情境和语法下选择单词的不同情况,把这两者的讲解内容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巩固单词的学习,也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法的记忆能力。

三、关于阅读教学方法的讨论

在英语考试中,考查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能力的方法主要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整个英语考试的卷子中,不会出现一个中文字,全部都是英文字母,学生如果连题目的意思都读不懂,那么题目根本不会做对。而且,在英语考试的分值中,阅读的分值也占三分之一的比例,所以,任课教师更应当注重阅读方面的教学。

在英语考试中,考查英语阅读能力的题型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形填空的考查,另一种是不同类型的文章的阅读考查。前面提到了对完形填空的做题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先通过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再进行题目的具体选择。而在回答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题目时,需要学生先对问题进行浏览,阅读的问题设置都是根据文章中的顺序进行设置的,学生提前浏览问题,可以大体了解文章的类型和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文章的速度,在学生阅读文章时也能够根据不同问题的设置,在阅读到相应的答案时就直接进行问题的回答,从而提升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另外,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答题方法。例如,面对新闻类型的文章时,学生可以先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第一段通常是介绍文章主旨大意,最后一段是对文章的总结和升华,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答题方式,能够让学生提升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四、关于作文教学方法的讨论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3

第一、听力的练习方法

听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交流技能。曾经有一个语言学派认为语言学习是从一个沉默阶段开始的。婴儿是通过听和像鹦鹉一样机械地模仿声音来学习语言的;同样,语言学习者为学习语言,也需要练习听力。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词汇和句型,帮助他们观察和模仿语言模式。 然而,我们学习英语缺乏这样的环境,除非我们在外语国家生活或者在频繁的沉浸式的语言课堂上经过训练,否则很难通过练习达到良好的听力。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我们可以找一些使用目标语言的音乐,播客,电视节目和电影,然后尽可能经常地去听。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之营造了一个学习语言的小环境,犹如迷恋游戏的学生,在游戏里面反复出现的外语单词,他们就会听着听着就学会了,不需要刻意去记诵,也能听用自如。再如,一些幼儿英语学习趣味光盘,反复念apple,apple是苹果,小孩子也就很容易上口了。

第二、激发和保持好奇心

在语言学习中,态度是影响一个学生进步的最重要因素。那些对目标语的文化比较感兴趣的学习者通常在语言学习方面比较成功。对某种文化或自己不知道的外国文化都比较有好奇心的学生,接受那种语言也会更容易一些,并且也更容易与本民族语言使用者形成良好的关系。

另一方面,据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调查,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和以法语为母语的民族关系高度紧张时,语言学家在魁北克和加拿大地区研究了语言学习中的态度问题,研究发现,那些对法裔加拿大人存在偏见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尽管将法语作为必修学科学了数年,法语成绩也不会太好。在我国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现阶段许多学校学生就不愿意学习日语。这是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和日本积累了多年来的民族矛盾造成的,相反,在大学生中,选择法语、德语和其他语言作为第二门外语的学生要多得多。

所以,经常观看反映国外文化的电影电视等等相关视频或阅读相关书籍,和外国人交朋友等等,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带着更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相关语言。

第三、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爱钻死胡同,常常咬着一个词的用法区别不放,仿佛演算卫星发射的时间距离一样要求精确无误。语言学家发现这种对模棱两可容忍度比较低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易遇到困难。这都是因为思维不活跃形成的。

语言讲究的是一种感觉,俗称“语感”;而且语言学习包含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学习者每天都会遇到新单词,对于每一种语法规则,方言中都有例外,还有不规则动词。除非达到像母语使用者那样流利,学习者总会遇到不同程度模棱两可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就要训练一种适合新形势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能用就行,能沟通就可以了,暂时不必从语法能深层次去探究它的功能,只要会说、会用、能交流就行了。

还有些学习者看到一个单词就去查字典,而不是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这些学习者在沉浸式的课堂里可能会感到很有压力,而且迷惑。最终,他们可能会由于彻底失望而放弃语言学习。改变这种思维模式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训练。我们可以经常找英语的歌曲或文章,然后即使有不懂的词也试图猜测出段落大意,并且要养成猜词甚至猜句的习惯。有些学生刚入学高中时,老师告诉他不知道的单词不忙查词典,而是先猜测,他会感觉很好笑,觉得学习居然可以这样不严谨。他们就没有懂得语言学习和理科学习是两码事。其实,猜读法的运用在中文文言学习中早就普遍运用了,老师只需要点明学法,参照学习即可。

第四、探寻多种练习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的语言学习者能够练习不同的技能, 明白以不同方式解释的概念。另外,这种多样性可以使他们避免陷入语言学习中的不良惯性。

有些学生仅仅依赖于教师课堂使用语言实验室或录音机里的听读训练,或者课外有些需要依靠语法书去弄懂外语。这些方法都可以,但是只依赖一种方法是不够的。

实际上,学习外语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寻找任何机会来进行语言学习和训练。比如在逛街购物时,看到街边的广告牌,通常上面都是有英文与汉语对照的,购到的物品,包括打价的清单上面都有英语标注。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语言学习者可以随时感觉到学习语言的氛围。

第五、引导克服胆小羞怯心理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无论一个人在外语写作,动词变形,但单词测试方面多么优秀,一个人如果想要学好外语,提高外语,真正的使用目标语言,我们需要用外语说话。在说话的时候,可以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忘记母语,置身英语的世界中,这样更能在学习中有所突破。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习者可能会拒不开口, 羞怯和不安全感可能会使他们所有的努力功亏一篑。在东方文明中, 爱面子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传统。我们外语教师常抱怨,学生们学了好几年英语,还是不会说英语。那是他们很担心用错语法或发错音,老师或同学会嘲笑他们,使自己感到难堪。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4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其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

有一句话说得好:“几乎所有的习惯,都开始于兴趣。”可见兴趣对于一个人习惯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只要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学生就会乐于读书,在读书中能不断增强自身的求知欲,求知欲增强了才可以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只有在不断地钻研中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1、教师给学生读故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孩子天生都爱听故事。从入学开起,利用课余时间我经常给他们读《安徒生童话故事》、《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用浅显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带领他们进入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时常在精彩之处留下悬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测结局,并告诉他们在书中可以找到答案。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看书欲望和阅读兴趣。学生由被动的“听”到争先恐后去“读”,有被动到主动,乐于读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们仔细赛选的范文,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生比较感兴趣。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时,我趁热打铁给他们推荐课外书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2、开展读好书比赛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里开展读好书比赛。设立“诵读明星”奖项。规定时间内谁读得书最多,并能把自己读的书用故事形式展示出来,就能获得“诵读明星”的称号。为了获得这一光荣称号,学生们把饭后玩耍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把课外活动时间用到了读书上,整个班里掀起了读好书狂潮。学生在书中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在读书中了解到外面美好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又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二、营造浓厚读书氛围,促进学生读书习惯养成

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校倡导开展“我读书,我成长,我进步,我快乐”经典诵读活动。为了营造浓厚读书氛围,校园内贴满了激励学生读书的标语。如“经典诵读,你行我也行!”、“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等等标语。我们在班级里开展了读书前的动员工作。召开主题班会、制作黑板画报、精心设计教室的读书角,利用学校广播站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评选 “诵读明星”、充分利用读书角主阵地汇报或交流。内容有经典诵读、故事演说、名言名句赏析等。交流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气氛活跃。内容涉及阅读的收获,阅读的快乐,阅读的体会;如何合理并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有序读书;并介绍了自己在班级中是怎样带动其他学生阅读的实际行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浓厚读书氛围,而且也使同学们互取所长,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

三、注重读书方法指导,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人人都知道:方法得当,事半功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反之,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无计划、无目的、不求甚解,将会严重影响阅读效果,以致终生受害。

1、“三看”―― 心看、嘴看、手看。

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文章,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

心看――就是阅读时既要心思集中,全神贯注,又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用心是阅读的前提,需要阅读者专注于阅读的文章中,千万不能心不在焉,只有做到用心才能做到用脑,做到了用脑才能事半功倍。

嘴看――就是阅读时要动口认真朗读,对好文章和文章中的精彩片段、佳句、妙段还要熟读成诵。

手看――就是阅读时一定要用笔把一些重要的东西做标记。

2、“质疑”读书法。

“学贵有疑”,疑是探索求知的开始,也是探索求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动的表现,质疑隐含着创新的因素。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质疑,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敢于质疑,我们才可能进步。面对疑难时,应当去积极思考、探索,去质疑解难,只有这样,我们有可能获得进步。

敢于质疑,我们才可能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提出问题,从而分析问题,最终才能解决问题。

敢于质疑,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培养学生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索问题的真相,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3、“联系实际”读书法。

因为读书为的就是增长知识,如果不联系实际、就会一味的读死书、死读书、不能学以致用、就是一个书呆子,也就没有起到读书的效果。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5

关键词:妇产科 男学生 教学改革

1 男学生在妇产科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原因

1.1部分男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部分男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会从事妇产科工作,不愿把时间、精力用在妇产科。同时,性别差异也造成了男生产生一种本能的对这门学科的心理抵触。因此,常常找各种借口缺席。

1.2受传统观念和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

由于妇产科涉及到个人隐私,再加上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的影响,患者与家属不愿配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的事件时有发生,不愿意在学生,特别是讳忌男性学生在场时作示范,更不愿接受男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妇科检查 [1]。

1.3个别教师对带教男学生有畏难情绪

临床教学的个别教师认为教女性学生容易,教男生难,男生在场容易影响门诊量,以至影响教师本人的劳务费,所以对男生的临床教学重视不够。

1.4 忽视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

妇产科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受到伦理学和法规的约束[3],如计划生育中的人工流产、中期引产,非治疗性的手术操作占了绝大多数,医学伦理学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医疗的判断、决策和行为准则。

2 教学改革及举措

2.1 坚持岗前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让男学生认识到学好妇产科的重要性。从历史上看中国顶级的妇产科大夫基本上是男性,美国94%的妇产科大夫也是男性[4]。妇产科属于外科学系统,男医生比女医生在该领域更有优势。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不论今后当哪科医生,都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我们用临床病例作为典型的教学范例,让学生牢记。一位青年腹痛去医院治疗,当班内科医生考虑为消化道疾病,予抗炎留观治疗,但病情越来越重,等到上级医生检查后考虑宫外孕并请妇产科医生会诊时,患者的血压已经无法测出,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2.2 创造良好环境,在制度上保证实习计划的完成

妇产科的临床实习时间为七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分别实习妇科门诊、产科门诊、人流室、妇科病区、产科病区、产房。因实习时间短,每个实习科室均有一位副主任以上的医师承担负责实习的安排。同时对门诊的科室要求每周一次小讲座,病区每二周不少于一次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医院每周举办一次院级学术活动。妇科检查、产前检查每位学生操作不少于各20例,人流室上台不少于1次,妇科病区、产科病区手术助手不少于1次,管床不少于10张。

2.3 重视技能培训,使男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

由于妇产科教学的实践性很强,我们专门安排一位主任医师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先在妇产科模型上操作,合格后才有资格进入临床实习。实习结束后,我们仍派一位主任医师对每位学生进行检查,不足之处给予再辅导。通过抓入科与出科两个关键环节,所有男学生均能掌握妇产科的基本操作。我们要求的妇产科的基本操作包括:妇科两合诊、宫颈刮片、四步触诊、听胎心、宫高、腹围的测量。

2.4 严格挑选带教教师,定人带教

临床带教的方式是决定实习质量好坏的关键环节。我们实施定人带教法,严格挑选带教教师。我们选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临床操作技能,且有一定带教能力的医生进行带教。他们具有职业责任感,对患者有爱心、耐心,对学生热情、认真负责,特别是对男学生的教学有经验者优先。

2.5 充分调动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调动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愉快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保证男学生完成妇产科实习的关键。带教老师在妇产科教学中常须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来保持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6 善于与病人沟通与交流

在妇产科实习中并非所有病人都排斥男学生,我院年门诊量62万余,年分娩量7千余,有大量的病人和病种满足实习需要。在请患者作为教学样本时,首先征求患者的意见,尊重病人的选择。在带教之前先向病人交流一次,并解释教学原理,教学的重要性,使男学生和病人之间的距离缩短。

2.7 教学模式的转变

随着教学改革,我们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且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用不同教学法加“直观式”、“学导式”、“启发式”、“讲授式”等教学法,充分调动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8 重视医学伦理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实习过程中男学生在采集病历及门诊中均必须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沟通。事先,带教教师带领学生复习问诊的技巧、妇产科常见症状的特点及妇产科操作要点,力求熟练;其次,接触患者时,医生和患者的定位应明确,自信不怯场。

2.10 定期评价教学工作不断改进

为了使临床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每批学生实习结束后,均进行教学评价。我们设计了小讲座评价表、专题病例讨论评价表、教学查房评价表、实习教学质量评价表、教学反馈表,请学生与教师填写。通过开座谈会、“背靠背”的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形式、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临床实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了解教师带教中想法,针对问题及时协调,不断完善和保障实习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潘荣化,顾秀平:临床教学权利冲突及法律平衡,中国医院管理, 2004,22(9):14-15。

2 麦倩挚:当代医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教育对策,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1):99-101。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6

摘要:生活好习惯主要指习得性的行为,即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自动化了的思维、情感以及反应倾向或行为方式、活动模式。是能促进人向积极的、正确的、向善的方向发展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好习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的开展,家校的互动合作等多重手段和方法,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生活好习惯;养成;方法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个体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重视低年级学生生活好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活动课,来达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充分发挥活动课的教育优势

小学生把一天中最多的时间都留在了学校,学校的态度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校内积极实施培养策略更有助于好习惯的定形。与此同时,小学生对于老师有种莫名的崇拜感,会坚决服从于老师的安排,对于老师说安排的活动言听计从,所以实施校园内的“好习惯”养成策略会达到不同凡响的效果。

活动课就是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如问卷调查、交流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辩论会、实话实说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把教材的内容贯穿到活动中去,凭借活动的生动、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情感,调动他们的各种心理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1、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教师以活动课为抓手,辅以主题班会课,队会课、国旗下讲话、国旗下微展示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必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智特点。活动表现形式要多样,活动课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2、以节日文化为契机,开展多种评选

重视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以传统节日有契机,结全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评选。如九月的教师节、重阳节时的“尊师孝亲好少年”评选,科技节的“科学小达人”、艺术节时的“艺术达人”“小小音乐家”“小小书画家”等的评选。以活动,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以活动来促进评选,把活动中挖掘出的典型进行宣传,达到辐射的效果。在校园内形成崇文尚理,见贤思齐的良好风貌。

3、学习经典,纠正错误的行为。

学习和背诵《弟子规》在一方面可以增加个人的文化素质,丰富个人涵养,在另一方面,经典给我们树立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好习惯和正确方式,学习经典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获得良好的行为范本。小学生将《弟子规》背的琅琅上口,在背诵中已经熟记了这些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之前,老师需要将《弟子规》的含义详细的介绍给小学生们,让小学生们在古老的语言文字中理解到先进的理念,并且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指导。

二、注重教师的引导

1、对于低年级学生开展的教师活动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少相对的自控能力,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除此之外,低年级无法及时从轻松的幼儿园生活转变到需要守时守规的小学校园生活,总是依赖于家长和教师去督促他们。所以对于低年级的教师而言,他们需要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前来到学校,确定未能守时的学生们并及时做好沟通。除此之外,老师们可以培养好优秀的小干部,减轻老师个人的工作压力,增加班级管理效率。除此之外,培养小干部一方面可以提高对小干部自身的行为要求标准,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们形成一种模范带头作用。

首先,小干部可以督促同学们的作业完成,让低年级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完成课后家庭作业的态度,进一步发展培养成一个好习惯。其次,小干部可以深入的了解到小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同学们有更长的相处时间。更重要的是,在课前、课后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小干部身上的责任感会给他们形成一种压力,不论是小干部自身还是其他小同学,都会因为这种压力而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从而达到了培养好习惯的目标。

2、对于高年级学生开展的教师活动

相比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经过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好习惯培育活动,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下课后尽快完成家庭作业而不是先玩完喜欢的游戏、遵守班规校规以及相对独立的学校生活行为方式,小干部的影响力相对减弱。在此阶段,老师们应当积极培养学生们多问多读多思考的习惯,对老师和家长的话进行自我思考的习惯。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不在于有多听老师的话,而是在于他进行自我判断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有多强。在当今社会,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填鸭式”教育的成果,我们更需要的一些创新意识的新时代人才。因此培养一个孩子形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三、家校合作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宋庆龄曾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了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家庭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家庭成员不能过度纵容孩子

由于政府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身上寄托着来自两个家庭的沉重的爱。但是我们需要分清楚,溺爱不是宠爱,反而会导致小学生的性格出现问题,使得学生的行为变成某种程度上的无理取闹。有句古话曾说过:“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由于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导致孩子的习惯培养问题一拖再拖,老一辈的为孩子撑腰,使得孩子越来越嚣张跋扈,有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但是家长们需要知道的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好习惯的培养也是一样,也要从娃娃抓起。所以疼爱孩子是必须的,但千万不能过度纵容,要坚持原则和底线,坚决抵制坏习惯。[3]

2、家庭成员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习惯示范

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存在的一个误区是,整个家庭中只有孩子需要培养好习惯,而其余人觉得没有这个必要,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我们都知道,小学生都是贪玩的小孩,培养好习惯已经让他们觉得厌倦了,如果此时家长们只是在旁边做一个错误的示范,孩子则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家人都认真积极努力的培养一个好习惯,例如全家人都睡前看书,在家庭这个小集体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出一个小学生的好习惯显得格外轻松。

3、家庭成员要有一致的良好习惯评价标准

在孩子的教育活动中,家庭成员极其容易出现矛盾争执。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的事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在说到良好习惯时,家庭成员们总是有不同的说法,例如说妈妈会觉得小学生应当培养一个九点钟就上床睡觉的好习惯,而爸爸则可能会觉得九点钟更适合看一些书。对于这种家庭成员出现争执的习惯而言,家长们最好进行协调商讨,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好习惯培养标准以及策略。否则如果出现两种标准的话,会让学生在标准之间找到空隙,无法坚持做好一件事,导致这个习惯的培养计划报废。

4、积极配合学校及老师的培养活动

学校是除了家庭环境以外对小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最大影响的环境,所以要保持家庭活动与学校活动的一致性,二者之间不能存在冲突。对于家长而言,积极配合学校及老师的培养活动不仅能使学校活动和老师活动开展的更顺利,更能使小学生培养出好习惯的时间相对减少,培养出好习惯的可能性格更大。反之,如果家长不能配合这些培养活动,老师的威信力会下降,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体凝聚力也会减少,更不利于学生融入一个大环境中去。因此,积极配合学校及老师的培养活动,协调好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校外生活,更有助于小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

四、重视社区教育的渗透力

近些日子以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名词,叫做“熊孩子”,常用于形容一些岁数小不懂事,调皮捣蛋,没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对于这些熊孩子,社会大众都表示深恶痛绝,然而并没有采取任何改良的措施。社会对于一个孩子的监督来自于四方八面,监督力度最为有效和强大,更有助于孩子无时无刻都处于一个培养好习惯的状态中。

1、让孩子积极参与社工活动

好习惯不仅仅是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包括行为习惯,让小学生们参与社工活动旨在培养小学生尊老爱幼、爱护弱小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养成一个帮助弱势群体的习惯,这种习惯会使得小学生们发扬他们至纯至善的本性,播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2、踊跃开展学礼仪、讲文明的宣讲活动

际交往习惯也是习惯之一,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礼仪。礼仪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说句“您”,而是要将对对方的尊敬融进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里。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有限,所以学礼仪的活动可以通过学习有关礼仪的儿歌、童谣等来开展,兼顾了小学生的年龄情况和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

五、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活动的必要要求

1、坚持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意思就是说培养一个习惯并不能一蹴而就。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只有一颗真正想要培养出好习惯的心才能做到坚持,才能忍受住来自世间万物的诱惑,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2、信任。

信任指的是老师和家长相信小学生会按照他们制定的策略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小学生相信老师和家长是善良的,是对他们心存善意的。如果双方不能实现互相信任,那么这好习惯的培养策略根本不能得到实施。只有双方互现信任,老师和家长才能全心全意的为小学生们制定一个最优秀的培养方法,以养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为重点发展目标,小学生们才会配合老师和家长的工作,做合乎规范的事,约束自己的行为。

3、协调

小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取决于很多方面,有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外部的力量,有形形色色的诱惑阻碍了习惯的养成,也有各方的推动力使得培养良好习惯变得更为简单。协调的意思是来自学校、老师、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开展方向必须一致,不能在内部出现矛盾,否则会产生巨大的阻碍力,造成极大、极严重的破坏。因此,各方面都应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发展方向,形成一个协调的发展环境。

人的绝大部分行为都可以称作惯性行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习惯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在养成一个习惯之后,无论它是好是坏,这个习惯都会变成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去驱使我们做一些事情。然后与之相对应的一面是习惯的可养成性,这种可养成性给了我们调整人生的选择空间,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后天培养的优良习惯也能让人们赢到终点。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一个好习惯为时不晚,这个任务的重点在于家长和老师的通力合作。如果能充分发挥出整体的力量,必定会大于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启勇. 浅析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和实施方法[J]. 中华少年,2016,(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