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歌范例6篇

小诗歌

小诗歌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许多多经典的名家名作,这些著名的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是散发着华夏文明光辉的文学瑰宝。学习好诗歌,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小学语文中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古诗词是我国古代诗人对于社会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感悟,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是古代人民思想的结晶。学习古诗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代人的生活,从而珍惜现在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蕴含的浓浓情意,从而让学生懂得为人处事的许多道理,可以说,古诗词的学习,是小学美育的重要环节。

其次,小学生年纪尚小,对于许多抽象的事物,比如说美与丑、善与恶等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古诗词能够通过自己特有的审美功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逐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感和感情,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再次,在进行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诗中出现的许多意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逐渐的出现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并进行了再次的组合和创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诗歌中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思维,拓展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二、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诗歌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诗歌感兴趣,真正地理解诗歌内容,将知识内化成为自己体系中的一部分。而要想真正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升上来,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式的教学,而是将教师当作一个舞台,将学生当作是这个舞台中最主要的角色。比如说,在进行《别董大》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应当通过语言不断的诱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并鼓励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对于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是真正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让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二)以联想为引导进行诗歌教学

诗歌节奏感强,但是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阅读诗歌,在阅读中体会韵律和内涵,鼓励学生在体会诗歌的过程中,充分将自己的联想发挥出来,利用想象力,将诗歌描绘出的内容在脑海中构建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而真正的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比如,在进行《咏柳》一刻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联想,从柳树到碧玉,从枝条到发丝,从春风到剪刀,在不断的联想中,体会到诗歌的情感。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诗歌教学

相比较与现代文章的学习,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普遍觉得更加的困难,这是因为古诗词运用古代语言进行写作,短小精悍,却内容丰富,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特点导致了他们无法十分迅速而高效的理解抽象的知识,而对声音和画面的刺激较为敏感。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时,应当适当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将原本抽象的古诗词变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比如说,在进行《题西林壁》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可能一时之间无法理解诗歌中呈现的不同角度的庐山,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同一事物不同角度所能够呈现出的不同观感。

(四)适当进行知识拓展

语文诗歌教学的内容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要及时适当的进行知识拓展和课外延伸,让学生对诗歌作者的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对诗歌进行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诗歌的时候上网查阅诗歌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自己查阅到的资料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提升课堂活跃程度,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诗歌是我国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和文学形式,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诗歌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文字美的感受,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诗歌教学工作,发挥好诗歌对于小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让小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优秀的文化,成为综合素质强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向春.浅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大学学报,2005,(08).

小诗歌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

1 诗歌的概念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

2 小学诗歌的分类和特点

2.1 分类。

2.1.1 当代诗——主要以儿童生活为题材,或以少年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主要有科学诗、抒情诗和叙事诗。

2.1.2 古诗——小语教材以逐册递增的篇目共编入古诗70余首,意在帮助学生领略古人笔下的诗情画意,感受其中的物境、情境、意境,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主要有咏物诗、写景诗、抒怀诗、哲理诗、叙事诗。

2.2 特点。小学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课本里的每一首诗,都具有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的特点,语言清新、情趣盎然。此外,它还具有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合理的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和是人的距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境,体会诗歌的魅力。

3 小学诗歌的学习方法

3.1 朗读。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指导学生掌握诗的情感基调。根据诗的不同内容,或欢快活泼、或凝重沉郁、或轻盈优美、或豪迈雄越、或婉转舒缓、或高亢激昂;二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重音、停顿等;三要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四要指导学生对诗中的警句、妙语反复吟诵、铭记在心。

3.2 知诗意,整体感知。这是古诗教学的第一步,教师着眼全诗,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全诗有关的概略性信息,首先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知印象,然后才谈得上进一步的学习理解。这也是顺应儿童认知规律而进行的,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欠发达,深奥的道理还不懂,因而只能以形象思维作为突破口,首先通过诗歌中素描绘的景物和人物来给学生一个轮廓,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去理解学习掌握运用。那么运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感知诗意呢?现行的小学教材中,几乎每首诗都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图资源”。 因为都配有相应的教学材料,教师可以利用挂图教学。因为挂图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挂图是将古诗词语形象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诗歌蕴含的哲理。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片、录音等,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使学生直接感受美。在教学诗歌《春晓》时,可结合生动的导语,幻灯片展示“早春图”,并配上相应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一种优雅的艺术境界。学生在图片强烈的色彩冲击下和优美的音乐旋律刺激下,全面调动视、听器官,对美丽春天的喜爱之情有所感触,从内心迸发出了对美的渴望。

再次,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更利于学生对于诗的理解。有些古诗虽然只有短小的几句,却包含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通过老师给学生复述,创设一个故事情节,学生对古诗的内容自然就心领神会了。如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中就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李白一生豪放,喜欢游山玩水,结交朋友。有一次,到桃花潭这个地方游玩,结识了一个叫汪伦的人,两人义结金兰。当李白乘舟将离去的时候,汪伦唱着歌,并以脚和着拍子为李白送行,李白十分感动,感叹道,“桃花潭水纵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啊!”由此来激发学生对于诗的进一步的理解。

3.3 解诗句,悟诗情。要真正把握诗歌语言的美,必须要品味诗歌中的字词,因为诗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赋予人们充分的想象力。在学生对全诗大意有了整体上的感知的基础上,接下来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对诗歌词、句的进一步理解,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味诗情、进入诗歌意境做好准备。

其次,联系实际,把握诗意,领悟诗情。在诗歌教学中,联系作者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主题,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心灵的驿动和真情的流露。

小诗歌范文3

一、通过品词,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还具有形象性,往往一个字、一句话都包含深厚而丰富的内涵。古人的遣词造句不同于今人,会常常出现生僻字眼,或者古今异义的词,而小学生的知识极为有限,理解能力也是如此,所以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诗中词、句进行理解,仔细揣摩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当之处,来欣赏古诗的美丽之处。

如小学一年级的一首诗歌《静夜思》,教师在讲解这首古诗时,就应注意个别字的理解。“举头望明月”中的“望”,向学生质疑是否可以把“望”字替换成“看”字,为什么。然后再启发学生,“望”字是遥远地看去之意,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也凸显了距离的遥远,而“看”字的意思则一般,不及“望”字念来有味道,表达不尽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样一讲解,学生便可以很深刻的体会到诗歌的情感。

除了质疑教学,在字词的讲解上最经常使用的还有推敲教学法。如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字,可以是这首诗的诗眼,所以重点对该字进行解说。可以先把诗人作这首诗歌的故事娓娓道来:诗人开始用了“满” “到”“入”,后来才改成了“绿”字,一个绿字,把春景变换的动态美给写活了,形象化,直观化,让读者读来似乎就置身于瞬间万物复苏的春天里。真是点睛之笔!还有一些简单词组成的生僻古意,这类词语需要教师的亲自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杨万里在《小池》中写到“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晴柔”一词看来简单,但却是晴天柔和的风光的意思。还有杜牧在《山行》中写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字,就有古今异义,在此处的意思是“因为、由于”,而并非平时理解的“落座”。贺知章在《回乡偶记》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也需要教师向学生直接说明,是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之意。这类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体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在古诗的用词中,语言的简洁之意,凝练之美。

古诗的语言美包涵极多,色彩美,声韵美,简练美以及繁复美,小学阶段是词汇积累的过程,因而教师应该注重诗歌的语言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无穷魅力之处。

二、通过诵读,来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黑格尔说:“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富于意象的华丽词澡更为重要。”在所有的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对诗歌鉴赏者而言,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无疑是鉴赏诗歌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教师要很好地在古诗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

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反复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不读不能见其美。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去趣读其中的抑扬顿挫。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情感,因而朗诵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低沉,才符合诗歌的情感基调。再以《渔歌子》为例,“青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自然而然地,读来就有节奏感和音律美。《春晓》《村居》,还有《小池》则应以愉快轻松的语气来读出诗人对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同是描写自然风光,而在朗读《望庐山瀑布》时,应有磅礴之气势,从而读出诗歌中“三千尺”“落九天”的错落的音乐美。

古诗中不乏一些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作品,它们往往具有很强的音乐效果,很多诗歌外在节奏与诗人内心情感节奏的完美统一,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音乐美。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更应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建筑在诗歌语言文字上的情感之音乐美。

三、通过想象,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抒情诗及其他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其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系和想象。古诗是诗人通过凝练的语言文字,再倾注其思想情感于其中,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落笔而成的,因而古诗有咀嚼不尽的韵味。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感同身受和大胆想象来体会诗歌中创设的美丽意境。

1.通过创设情境和感同身受,感受意境美

以《村居》为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青烟”。应该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江南一带山村早春二月,草长莺飞的美丽景象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轻声诵读全诗,边读边在脑海里形成自己想象中的二月山村,然后教师再播放课件,课件可以是有关江南一带春意朦胧的图画或视频,也可以是悠悠如流水的悦耳妙音,伴着教师优美的语言描绘,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带入奇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则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把其中的“儿童”想成是自己,想象是自己在春意盎然里放风筝。这样一来,对诗歌的意境就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了。

2.通过再现事物和大胆想象,来感受意境美

以杜甫的《绝句》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一四句皆对,一句一景的七言绝句,犹如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整个画面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结尾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当时欲乘舟东下之意。在教学中,通过多次诵读后,教师可以生动地再现诗中所写之物象,指导学生在脑海里描绘由黄鹂、翠柳、白鹭及青天组成的美丽图景,感受其境。

四、通过朗读和体悟,分析情感,来感受古诗中的真情美

古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在凝练和谐,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艺术语言中表现强烈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提及“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古诗中的真情美成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重中之重。

“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诗情”是一首古诗的诗魂,诗歌的教学目的就是“把诗歌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学生,并且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其陶冶震撼”。

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情之美,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长相思》所寄托的情感有几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所以教师在对古诗简单讲解之后则更应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去感受诗中诗人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之后的惆怅至极,却也无能为力的思乡之心。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整首诗节奏轻快跳跃,教师对一些生词或难词如吴音、翁媪、无赖讲解后,可以适当让学生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后,再描绘诗歌呈现的清新快乐的农家乐生活图景,这样,在朗读的基础上,再描绘,便可以体悟诗中的美丽情愫。

一些较难的古诗篇章,因为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自学能力有限,所以要通过教师详细地讲解和分析,才能把诗中所蕴藏之意传达给学生。曹植的《七步诗》是托物言志的一首诗歌,“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教师在讲授这首诗时,可以先介绍背景有助于理解全诗,再帮学生进行全诗的疏通和讲解,先了解其表层意思。而后更进一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精当解析诗歌最后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传达诗歌真正蕴藏的情感。还有苏轼的《浣溪沙》也是如此,“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讲解。上阕适当讲解,让学生自己读懂,之前已经学过托物言志的诗歌,下阕则需要教师在上阕的理解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触类旁通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该诗歌也是寄予着诗人的深刻情感,通过一句“谁道人生无再少”,体会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旷达心态。

小诗歌范文4

本论文关键词:小学;古诗;诵读;教学

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这一方法的运用。

一、诵读是对小学生诗歌启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最早的诗歌是人们口头吟唱的,诗歌中的音乐因素和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音乐性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音乐美又被称为韵律美、声韵美,表现为押韵、平仄、句数、字数、停顿节奏、双声、叠韵、叠字等语音特征的有规律的反复所形成的听觉上的审美感受。

周振甫在《论诵读》中总结了诵读的种种好处,他说:“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对文章的了解,领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取适宜的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清代程廷祚认为:“古者之于诗,有诵有歌,诵可以尽人而学,歌不可以尽人而能也。”近人黄仲苏认为:“诵就字义言,则为读之而有音节者……”朱光潜说:“歌重音乐的节奏而诵重语言的节奏。”综合各家的理解,我认为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反复地读,熟练到脱口而出,自然成诵。方智范分析到:“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应当适当提倡。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用于优秀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又不象朗诵那样具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位、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二、诵读的作用是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语言和韵律美,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20世纪30年代初,夏丐尊等专家说:“读,原是很重要的,从前的人读书,大多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工夫。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近来学生们大家虽说在学校里“读书”或“念书”,其实读和念的时候很少,一般学生只做到“看”而已。我认为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和心,须于眼和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萧涤非说:“律诗本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诗体,诗人完成一首律诗,往往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口吟出来的。对于一首律诗特别是象《秋兴八首》这样的七律的鉴赏,更需要下一点吟咏的工夫。这倒不是单纯为了欣赏诗的音节的铿锵,而是为了通过抑扬亢堕的音节来更好地感受作者那种沉雄勃郁的心情。前人评《秋兴八首》谓‘浑浑吟讽,佳趣当自得之’”这虽然是针对律诗的特点而言,其实何尝不可以看作诵读古代诗歌的共同特色。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到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而才可能对它们耳熟能详,而理解得十分透彻。

三、展开诵读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诗歌特点予以指导

首先,诵读强调实践性,注重读的过程,遍数多是其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从“过程和方法”的维度出发,强调古代诗歌的启蒙教育应突出实践性,在反复的诵读实践中模仿、尝试诵读方法的不同变化,再积累诵读的经验。这个过程不同于以会背为目标的检测。南宋朱熹说:“读之,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所以他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一遍地读来入调,一遍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其次,诵读还要强调诵读的目的性。诵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在了每个学段阅读目标的第一条。朗读是指放声读。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诗歌特点予以指导,使学生明白读的目的和要求,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注重对具体读法的指导,注重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不同、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之间的微妙关系,即课程标准所说的“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一些专家对此也有一些精辟的论述。如朱自清认为,“熟读的工夫是不可少的。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在朗读时,“要能分辨语气的轻重;使声音有缓急,合于原文意思的发展。”这些论述是有指导意义的。

再次,诵读的训练要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随着理解领悟能力的增强,学生的诵读技巧会越来越高,老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确定不同学段的诵读的不同要求和训练方法;组织课堂的诵读实践要适应学生的趣味,采取多种训练方法给学生示范和引导。

总之,诵读是和情感体验、语言积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指反复多遍,最终烂熟于心的读。学生吟诵诗歌,抑扬顿挫,韵味无穷,有意识地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诗歌意境的美,形象的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朗读相比,诵读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诵读是古代诗歌启蒙教育的贯穿始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阅读技法系统》,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135

<2>程廷祚,《诗论十五》,道光丁酉年刻本《青溪文集》卷二

<3>黄仲苏,《朗诵法》,上海,上海开明书店,1936.126

<4>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19

<5>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64

<6>夏丐尊,《叶圣陶.文心》,上海,上海开明书店,1948(再版,107

<7>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论著选评》<上>,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909

小诗歌范文5

    1.新课导入诗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有时运用小诗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1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1行白鹭上青天。”

    2.提出疑问诗有些诗歌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其科学性不强,不够严谨,有的甚至还有错误。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诗歌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家蚕的1生发育变化”时,可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向学生提出疑问:难道是“春蚕到死丝方颈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没有死”。再如,学生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节时,教师可运用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小诗《天天做早操》:“公鸡叫,天亮了,早上空气多么好。小学生,上学校,排起队来做早操。”提出疑问:早上空气真的多么好吗?其实,经过生态学家近年的研究知道,早上的空气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空气最好的时刻应是每天下午15~17时。

    3.理论形象诗这是1类将抽象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加以形象化的小诗。例如,在讲授啮齿目动物鼠类有关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内容时,学生对旧社会流行的鼠疫的危害缺乏感性认识。这时,我们巧妙地运用了清代诗人师道南的《死鼠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拆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雾。3人行,未10步,忽见两人横截路……”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当时鼠疫大流行时的悲惨景象,通过学习加深了学生对鼠疫的了解。

    4.设置悬念诗现代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法、目标教学法等,都有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而设置悬念是重要的1环,可以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例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的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样,在讲授“草原的生长”内容时,可运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来设置悬念。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如同章回小说,电视连续剧的“悬念”效果。

    5.疑难点睛诗对1些教学难点问题,有时可以运用小诗来释疑解难。例如,在讲授猛禽类“鹰”的内容时,学生对鹰的性情凶猛、裂食肉类的生活习性,缺乏深刻的理解。这时,我们巧妙地运用了诗人高越的《鹰》:“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虞人莫漫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这首诗把鹰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生动地刻划了出来。说明了鹰爪的形质奇异,鹰眼的明亮之极,并有1双能腾飞搏击的翅膀。告诉猎人不要枉费心机,遍地去张投罗网,因为鹰志在4方,意在长空,不飞平原浅草,耻与燕雀同游。学生学完了这首诗,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 2下1页

    6.教育启迪诗运用生物学小诗歌,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因为,许多诗人在诗中,往往都要发出自己的议论,从而给人以有益的教育启迪作用。例如,在讲授“啄木鸟”的有关内容时,我们运用了诗人朱庆余的《啄木鸟》:“叮叮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音归。终日与君除蠹害,无嗔无事不平飞。”这首诗不仅很详细地描写了啄木鸟的生活习性,而且还把啄木鸟的勤劳、韧性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告诉人们,啄木鸟日复1日,年复1年,叮叮向晚,锲而不舍,啄遍庭槐,是为了替人们扫除危害树木的蛀虫,这种精神品质多么可贵,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和教育。

    7.小结脉络诗运用诗歌进行课堂教学小结,形式新颖,效果较好。例如,在讲授“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内容时,可运用老作家高士其的1首小诗,来小结1切生物细胞共有的10大主要元素:“碳为主;氢、氧、氮副之;钾、钙、镁、铁又其次;磷和硫居后。”再如,在讲完有关“生态平衡和自然保护”的内容后,可运用宋学家朱熹的1句名诗“本体原来只是公,毋将私欲混其中”来进行小结,告诫人们祖国只有1个,地球也只有1个。只谋眼前局部利益,不计长远整体命运,自毁家园而不及早悔悟,终将铸成千古之恨。这样的小结,脉络清楚,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小诗歌范文6

仙湖的水洁净清澈

它从天籁的池塘里流出来

从蓝天的血脉里流出来

从岩石的伤口里流出来

仙湖的水洁净清澈

犹如是山野的月光

对着村姑的眼睛梳妆

不要一抹胭脂

九只鹅黄的飞雁翅膀蘸仙湖为墨

画意古朴原始的村庄

墨绿青黛是时光的底色

袅袅炊烟总被蛾眉般的石拱桥惹怨

千年的故事

披上一袭陌上风情

农谚开始在指尖上滴翠飘香

风咀嚼露水的珠光

唇印含香

山那边似乎有牧笛滑过牛背

谁的心底铺满了羽绒的柔软

就像是抒情的风追逐着云朵

云朵梳理着暖暖的阳光

让心回归自然

远离红尘远离喧嚣

去仙华山找片净土

用唐诗编织一圈柴篱

用宋词建造一座木屋

依窗闲看山路上

樵夫与和尚擦肩而过

一个走向早晨

一个走向黄昏

接着谁在他们的脚印里

种日月种风雨

长成八百亩宁静

最后一把时光的镰

被青草收获……

立春行

我以阳光的名义

把笑靥画在少女峰上

像一朵花

香香的

不会躲闪天马之蹄踏来

你以羽毛的温暖

把窝搭在玉硅峰上

里面有个待孵化的鸟蛋

蓝蓝的比天还蓝

其实这只是我

对三月的一种想象

但此刻请你――

把心扉贴近二月的枝头

让点点鹅黄

啄出

一道春天妩媚的伤痕……

二十四个节气爱情的绝唱

――写给阿莲和牧牛郎的爱情

题记:这是白石湾很久前一个美丽忧伤的传说

立春

白石湖畔,牧牛郎割好一篓枯草后,又开始悠闲地吹起牧笛来。

清脆的笛声化成了立春第一缕春风,轻叩阿莲琴韵别楼的窗棂,指尖泛起遐思的涟漪,颤动了心底久蓄的欲望,脸上两朵小桃花。

柔波偷笑,水袖翩跹,把阿莲的羞涩抛到牧牛郎掌心,轻点成初恋的诗章。

雨水

青山为琴,雨水为弦。

搁浅在阿莲窗前的牧歌,被琴韵修饰成一株翠柳,让风也染上相思的颜色。

牧牛郎终于穿过穷富差别的羁绊,与阿莲初约在白石洞里。

牵手与初吻,让一块白石的心也绿起来,轻声喊出一朵花红的乳名……

惊蛰

仙坪天池,如一个蓝底白花的水陶罐,被一声春雷倾斜,把阿莲的柔情浇灌成一地青青的牧草。

牧牛郎远远地把心情放飞成一只南归的燕子,撑起仰望的高度――

山路、鸳鸯湖、松林、牛心岩、云朵……被村庄的炊烟拎成一幅爱情的油画。

春分

今天的阿莲穿一件大红衣裳,如一枝繁花谷口里的红玉兰,等不到绿叶的和赞美,便将自己的激情燃烧。

牧牛郎手持一根牧鞭,将青草赶成一头爱情的门楣,再借一声牛哞,把阳光铺成屋顶上细碎的金子。

依依柳树下,一枚小野花编织成的戒指,是他们私订终身的爱情信物。

清明

冷水湾里的桃花,杏花,梨花,都变成了阿莲和牧牛郎抒情的语言。

那些翩翩的蝴蝶,成为连接两个心灵的情结。

九个古典的太阳,陆续从油菜花的幽香里浮上来。

山坡挽着村庄,一起向蓝天生长。

谷雨

布谷鸟,衔走了阿莲的一颗颗绿色心跳。

农谚,沿着牧牛郎的脚印,找到了撒播种子的田地。

仙坪绿草地上,老黄牛眺望对岸那匹青春的阳光,怀上了金色的秋天。

立夏

这个季节,爱情挂成了一个个青色的果子。

阿莲坐在山坡上,用纯情编织采摘的篮子。

牧牛郎用一曲笛韵,引领着一队野花,偷偷地爬上她的腰肢。

上帝不再在春天制造孤单!

小满

金色的麦芒,刺绣出一缕缕清香的风,如羽划过,扰乱了阿莲的心湖,铺开潋滟的心事。

月牙桥和倒影,像牧牛郎悬挂的一只戒指,在今生的岸口,与阿莲相约。

身旁的情人草、勿忘我、女贞子、三叶草,都成为一段段彩色的插曲。

阳光裸着十七岁的脚丫,在从这朵花上跳到那朵花上,弧线串起露珠――成虹。

芒种

山溪拐了一个弯,留下一塘幻荷露石的传说。

今天,她是一枝莲蕾,用梦幻孕育仲夏的诗句;他是栖息在上面的一只红蜻蜓,

用晶莹的翅膀,点亮五月眸子里的歌词。

时间以一把琴弦的形式,撩动山峦逶迤的曲线。

夏至

一叶兰舟,从长长的水袖里滑出来,咿呀呀,惊开第一朵红莲。

伫立岸边的阿莲,粉嘟嘟的媚腮,惹红莲三分嫉妒,七分羞涩。

牧牛郎把牧歌赶下水,游成一尾春波浴鲤,啄破人影,花影――

像啄破一件水的花衣裳……

小暑

嬉戏在小龙潭边,水中――

阿莲窈窕的身影,弯成一勾新月,如插足河流的舟楫,承载爱的祝福。

牧牛郎英俊的身影,站成了一座云头石,从云头石心里流出来的清溪,流墨一样的潇洒,在下游牧草地上写下碧绿碧绿的祝愿。

大暑

这个季节的白石湾,

“玉气亘中天,龙湫无六月”。

白石如积雪,阿莲穿一袭素袂,端座在上面,像一朵美丽的雪莲。

更像一面圣洁的镜子,照出牧牛郎心里一湾白石湫云。

立秋

第一缕秋风,泄露了爱情的秘密。

穷富差别的世俗偏见,竟成了阿莲父母手里的鞭子,在阿莲的心里抽出一道疼痛的伤痕。

泪水化成秋雨,落在牧牛郎蓑笠上,笼起淡淡的水雾,像风扯不断的忧伤。

一泓幻荷露石美丽的传说,瞬间转变成李商隐的“荷叶生时春恨成,荷叶枯时秋恨成”……

处暑

爱情与向往,从此被隔离,阿莲――西窗听晚蝉,牧牛郎――东楼箫残月。

咫尺天涯,刻骨的思念,在知音石的缝隙里长出一条弦来,弹响月牙湖十里清瘦。

风来,每一片秋叶的凋零,树就多了一个细微的伤痕……

白露

阿莲,思念的泪水,化成一串白露,骨子里的冷,凝固成一朵残莲的殇。

回眸处,月色下的牧草地,把一些牧牛郎的泪水挂在草尖。

谁埋伏在风的长发里,看那一卷长长的山峦,把满腹黛色的心事水墨到天边……

寒露

枯山寒露惊鸿雁。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阿莲在极度悲伤之下,与山外地主家的纨绔公子订了婚。

而心底蔓延的是那声鸿雁的悲鸣,朝着花格窗外,挂出一行冰冷的寒露。

滴落,滴落成一串七泪泉,像血涌中的七个伤口,漾漾的水纹,是痛与爱的抚摸。

霜降

逼嫁的路旁,仙坪天池,成为阿莲以死抗婚和灵魂升天成仙的出口。

霜降点点,落在牧牛郎额头,如冰凉的牙齿,咬出一个冷冷的月牙,满天星星――喊痛!

四季常青的千年桧树,开始泛黄凋零……凋零……

剩下一座枯干残枝,守护着空空的鸟巢,在风雨飘摇,飘摇……

立冬

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牧牛郎,日夜站在仙坪天池边哭泣,泪水漫溢,倾泻成一道天籁瀑,而他的身子站成了一块千年的白石(为此,人们改叫他为白石郎)。

白石郎,白石郎,心倚青山的影子,手托一片白云的遐想――

将天堂阿莲的爱语,化成一场小雪的翩跹……

小雪

一场小雪铺就一张白纸,来世的爱情是一支丹青之笔,重彩阿莲和白石郎的春天。

窗棂上的纸蝴蝶,轻吐梦里幽香的韵语,打湿了知音石缝隙里的那条弦。

枯死的千年桧树边,长出一蔓缠绵的常青藤,引来灵性的青鸟,用歌喉润色,用翅膀发芽。

大雪

大雪点燃一块月牙石和一块伊人石的灵魂,以两块石头命名的两条小溪,

在下游终于拥抱成了一个月牙冰湖。

镜子里风景,一片幽静,梦幻与心灵撞击出一抹腊月的梅红――

爱情,用妩媚的花朵受孕春天的希望。

冬至

时间被冰雕,来世的爱情游离在水晶宫里,叩打窗户的是一粒粒山雀的啁啾。

像一颗颗星星碰响月亮,惊醒嫦娥的寂寞――

看她长袖一挥,片片白云变成山峦上朵朵雪莲,用一片纯情为他们祝福!

小寒

小寒高卧邯郸梦。

梦里阿莲胸前一片飘动的粉围巾,绣满白石郎的呼吸,像一树桃花粘满了春风。

花枝间声声鸟鸣,如水倒流进天空――

淡蓝的湖面上,漂出他们一只前世的兰舟……

大寒

捧雪飘空交大寒。

所有的山,被雪装扮成为睡眠的绵羊。

上一篇祝福语

下一篇诗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