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工程论文范例6篇

光电工程论文

光电工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光纤通信光缆架设建设方案

2000年开始,隆尧县供电局分三期沿电力线路架设ADSS光缆(无金属自承式光缆),根据电网结构建立起两个SDH双环自愈光纤环网。目前光纤通信承担着全局行政电话、调度电话、调度自动化、计算机联网、图象监视、远程抄表等信息传输任务,有效地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通信质量和容量问题,为县级供电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创一流工作奠定了可靠基础。

1光纤通信现状

第一期工程称西环网(如图1所示),2000年底竣工,投资147.62万元,架设光缆60km,包含14个站点(含主站),实现双环自愈。第二期工程称东环网(如图1所示),2001年竣工,投资155万元,架设光缆50.73km,包含8个站点(含主站)。以上两期工程均采用ADSS光缆,沿35kV及以上电力线路架设,除隆尧站至柳行站为东、西两环和邢台市局共用通道采用18芯光缆外,其它均采用8芯光缆,两环中心站均设在县局,在县局实现数据交换。目前全县17座局属变电所、12个供电所及东局、西局、北局均实现光纤通信。

2农网改造时建光纤通信

农网改造时建光纤通信也称第三期工程。投资80万元,架设ADSS光缆38km。分别为:①华龙站-莲子站-白寨站工程,沿35kV线路架设,为新建莲子站提供光纤通道,同时使东环网实现双环自愈。②冯村站通信工程。由于冯村站与隆尧35kV主网不相连,因此沿10kV线路架设光缆,该工程为冯村站、尹村供电所提供通道,信息量大,因此设计接入西环网(如图1所示,利用光纤将冯村站点串入主网)。③南位所通信工程。沿10kV线路架设光缆,该工程为南位供电所提供通道,信息量小,因此设计"T"接接入西环网。

3光缆架设计算

(1)配盘。根据电力线长度以4km左右分段,光缆耐张尽可能设在线路转角处,以减少耐张金具的使用数量。配盘长度L计算如下:

L=1.03L线+L熔接1+L熔接2

式中L线-该光缆耐张段电力线路长度,1.03为光缆弧垂系数

L熔接1、L熔接2-光缆线路(或进站)熔接预留长度,35kV杆塔取15m,110kV杆塔取20m,进站熔接预留

长度为终端杆塔至通信机房的长度

(2)耐张金具。耐张金具数量N耐张计算如下:

N耐张=2×(N配盘+N转角)

式中N配盘-该电力线路光缆配盘数

N转角-全程每个光缆耐张段间大于15°转角的个数,但不含既是光缆耐张又是线路转角的点

(3)悬挂金具。悬挂金具数量N悬挂计算如下:

N悬挂=N总数-N耐张/2-1

式中N总数-该电力线路杆塔总数

4建设方案

在进行系统工程设计时,应首先编制近期及远期通信发展规划,根据整个通信网的特点和组成方式、设备类型及数量,提出较为合理的系统工程设计,最主要的是整个系统传输性能要满足要求。

(1)光路。本通信网为光纤双环自愈环网,设备采用GK-G04、GK-G04ASDH光端机。光端机配置:县局中心站采用双TM配置64×2MGK-G04光端机,站均采用8×2M双光口GK-G04A光端机。复接后的光纤线路速率为标准的STM-1信号155.520Mb/s,每个环网最大传输容量为64个2.048Mb/s异源数字信号(合1920话路)。现已开通21个2Mb/s端口。环网拓扑如图2所示。

图2光纤双环自愈环网拓朴图

方案的特点:①灵活的复接结构,支持多种支路接口。不同比特率的信号都是一次复接成155M的信号,支路接口为电接口,也可以是光分支。例如,水饭所、东良所、牛桥所及待建的南位所通信工程均采用"T"接方式,既能满足环网要求又不占用物理光缆纤芯,如图2所示。②采用光纤双环自愈的组网方式,可对各ADM节点开放业务,当环内的任一节点发生故障,可保证全部业务通信不中断。③兼容性:所有节点设备的光接口板、电接口板、支路板、公务板、电源板相同,各种节点设备的单元背板也相同。④先进的维护手段。可进行两位站号的公务电话联络,具有完备的网络管理功能,可监测到各节点的所有告警,对支路的上下及方向进行配置,统计、打印系统的误码信息。

(2)PCM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采用V2020型智能PCM基群设备,县局中心站和站采用一对一方式,配置双E1端口。具有多种用户接口,包括二线、四线音频接口、E/M接口和数据接口(V.24、V.35、G703)及10-BaseT以太网接口,可实现与各种交换机、话机及数据终端设备的连接,完成话音、数据及视频图象等信息传输任务。

(3)网管:网管安装在县局通信机房。该系统是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可实现对全部设备的网络维护和管理,亦可实时监测网络和设备的运行情况。

(4)所有站点均配置标准机架、配备UPS提供不间断220V交流电源,经转换输出直流供电,以保证通信设备的可靠运行。

5系统规划和设想

(1)县城配电自动化系统2001年底投入运行,各开关的FTU部分和公用配变的TTU均采用光纤实现与县局主站的通信,光纤均采用8芯普通光缆沿10kV主干线架设。

(2)新建变电所。根据站点的重要性的地理位置,确定采用环入或"T"接方式接入系统。

(3)与省电力公司光纤通信网链接。省电力公司投资的王段220kV站--隆尧220kV站光纤通信设计在近几年内竣工投运,届时隆尧供电局即可很方便的与省电力公司联网,实现数据共享。

光电工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6-0031-04

随着全球性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供给的日益紧缺以及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新型替代能源已刻不容缓。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则是一种零排放且能够规模应用(独立发电及并网发电)的能源技术,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预测[1],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1世纪将替代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未来主要能源供应的主体,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量将占全世界发电总量的70%。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自2007年起就一直位列世界光伏制造大国的首位。然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光伏专业人才紧缺,尤其是从事实际光伏产品制造、光伏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检修等生产应用领域的技能型人才非常匮乏。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光伏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预计未来3~5年,我国光伏产业年产能的增速有望超过35%。由此推算,国内光伏企业人才需求量巨大。

一、光伏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在2000年以后才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也是近几年才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太阳能光伏专业都是一个全新的专业。目前,国外仅有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并开设了光伏与太阳能本科专业。国内少数重点大学(如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虽然成立了与光伏材料研究相关的研究所,但主要培养博士与硕士层次研究型人才。国内其他大学一般是在原有专业基础上设立太阳能光伏方向,如山东建筑大学在建筑学专业下设立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方向,河北科技大学在应用物理专业下设立太阳能光伏方向,南昌大学在材料物理专业下设立光伏发电技术方向,江西科技学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立太阳能光伏工程方向,江西新余学院则专门开设了专科层次的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

与传统专业相比,目前我国应用型光伏专业开办时间比较短(普遍仅有2~3年时间),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

二、“两平台+能力模块”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两平台”是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个平台。“两平台”内设置的课程相对稳定,其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应用能力培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学校层面统一协调管理,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为学生奠定素质基础;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以专业所属院(系)管理为主,强调与专业交叉、融合,拓宽专业口径,以满足多个专业方向的需要。

“能力模块”是指在课程体系或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多个课程组合或实践教学环节组合,形成多个教学模块,其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力模块”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核心,注意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设置系列专业方向课程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力模块”属于专业教育内容,由专业所属院(系)设置并管理,以利于各院(系)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点设置“模块”并组织教学,其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可以随社会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三、基于“两平台+能力模块”的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以江西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光伏工程方向)本科专业建设为例。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所培养的理论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性院校所培养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其不仅要掌握现代社会生产、建设与服务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各种高级技能,还应具有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即具有设计和开发能力[2]。基于此,学校将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立足于区域经济的行业发展,培养具备太阳能光伏工程方面知识和设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线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两平台+能力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光伏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如图1所示。

光伏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包括社会能力、专业理论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三个方面。

社会能力的培养依托文化基础课程,包括英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物理、人文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良性竞争能力、职业道德能力、健康心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协调能力等。社会能力培养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

专业理论能力的培养依托专业理论课程,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及工程材料、电工电子基础及实习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机械加工设计能力以及电子电工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理论素养,为后续光伏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专业理论能力培养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

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依托专业技术课程,包括太阳能电池材料、硅片加工技术、材料物理导论、半导体物理学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应用等课程,主要培养光伏材料制备能力、光伏电池加工能力、光伏电池性能检测能力和光伏系统设计及应用能力,具备这四大能力的光伏专业人才,可以在生产一线从事生产制造、设计、质量控制、产品检测及产品服务等工作。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一般安排在第三、第四学年。

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强调将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有机结合,使学生“精专”与“博通”并举。因此,在理论课程知识方面强调“实基础”。所谓“实”,是指实在、实用,即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3]。在课程内容上,从光伏产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出发,对课程进行适当整合、精简处理。例如,可以对《材料物理导论》和《半导体物理学》中内容接近的部分进行整合,对教材中出现的大量不易理解的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简化。创新教学手段,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引导,以“用”导“学”,以“用”促“学”。如利用多媒体将光伏材料的制备、太阳电池的加工、光伏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等知识点以图片和视频的案例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太阳能光伏专业作为新兴特色专业,目前缺乏现成的、公开出版的、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为避免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光伏专业教材开发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聘请在光伏企业有工作经历的工程师授课,把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及时反映到课程中来;二是专业教师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特点,编写教材。

(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从江西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光伏工程方向)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构成及学分比例(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其实践教学课时占总教学课时的比例达33.2%,其中,集中实践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17.22%。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

在光伏专业学科基础实践课程中,主要是电子电工实训和数控加工实训。电子电工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接线与电工线路布线、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及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等电工电路基本技能。数控加工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金工实训、数控工艺及加工程序的编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实训、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及加工中心实训等机械加工基本技能。电子电工实训和数控加工实训主要是为后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光伏电池加工封装实习打下基础。

在光伏专业技术能力模块实践课程中,校内实验实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太阳能电池工艺及性能实验室完成太阳能电池串焊、太阳能电池电特性(如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转换效率等)检测等训练;二是在太阳能光伏系统实验室,完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装以及各部分(如蓄电池、控制器、逆变器等)的使用、维护训练;三是在光伏发电模拟系统实验室完成LED光伏照明系统、光伏物联网气象站、光伏充电器、光伏屋顶系统、新能源汽车系统等应用实验。条件允许的学校甚至可以组建达到一定发电规模的光伏太阳能发电站,不但为实验室提供能源,还可以作为实训基地来使用,让学生参与一些管理、维护和检修工作。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对于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十分必要。首先,可以解决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因为一条光伏生产线(尤其是偏中上游的晶体硅太阳电池材料生产线)的投入成本巨大(均在亿元以上),学校不可能建设一条完整的生产线供学生实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满足学生认识实习(如硅材料的提纯、硅棒的拉制等)和生产实习(如硅棒及硅锭的切片、PN结的形成、减反射膜的蒸镀、金属电极的制作、太阳电池片的层压封装等)的需要,从而使学校可以集中精力建设投资相对较小的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室及光伏系统应用实验室。其次,学校可以定期派送校内专任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促进学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最后,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因为光伏专业的就业面窄,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相对较少,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如江西科技学院在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及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双方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在订单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

参考文献:

[1]Waldau A J.A European Roadmap for PV R&D [C].3nd World Confe- rence on Photovoltaic Energy Con- version,Osaka:2003.

[2]贾慧敏,赵艳芳,李珍.面向市场设专业变中求新建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31-32.

[3]汪禄应.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5(2):42-44.

Analysis 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of Photovoltaic Specialt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GUO Lian-gui,ZHANG Hong-tao,ZHOU Qing,ZENG Yu

(Jiangxi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chang Jiangxi 330098,China)

光电工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光电类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21-02

一、引言

针对光电技术在农业机械化工程及农村信息化工程技术中的应用覆盖范围日益扩大,但新能源人才缺口越来越大的现状,如何在高等农业院校中开展和普及光电技术的应用课程已经成为众多农业院校相关本科专业的新课程开设热点。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设了光电技术原理、光电检测技术等必修课;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了光电类综合课程,另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增设了光电子技术的必修课,其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开设了光伏科学技术的必选课;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了光学信息处理必修课。为了提高光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同时,针对这些专业的面向农业特点以及课程组本科课堂教学实践的效果,课程组就如何在农业院校开展光电课程的课堂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

二、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面向农业类的特点,相比普通高校的光电类课程,农业院校光电类课程在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组织以及实践教学方面都应有较大改动,充分体现课程在农业方向上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1.教学内容的改革。现有的光电类课程包括《光电子技术》、《光电子器件》、《光电测试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光电图像处理》、《光学信息处理》、《光伏科学技术》等。这些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光学基础和电学基础,农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光学基础方面比较欠缺,课程架构中缺乏相应的前续课程。相比普通高校的光电类课程,农业院校开设光电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中,首先一定要增大光学基础部分的讲授,同时,针对光学基础较弱的特点,侧重实用方向的重点和基础理论,避开偏向推导的公式运算,重点讲授公式的适用范围,同时,增加农业机械中光电设计的相关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所学光学理论。其次,农业院校开设光电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按照农业应用范围分为四大模块进行讲授,包括:光电检测系统、光电图像处理、光伏科学技术和光谱信息处理。光电检测系统侧重于光电直接测试系统的架构和设计;光电图像处理面向CCD和CMOS检测的信号的处理及分析;光伏太阳能发电则基于现有太阳能电池的选择和系统设计;光谱信息处理针对红外光谱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讲授如何处理不同状态下的红外光谱。课程组的老师针对这四方面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确立基础及重点理论,选择适合的教材,挑选适当的实例,设计合理的思考题和作业题,引入对口的设计软件等,从而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部分模块做深入学习。

2.课堂教学的组织。课题组老师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包含课堂理论教学以及课堂讨论教学两种形式,前者以实用性为教学目标,后者则以启发性为教学目标。①把握基础和重点内容做好课堂理论教学。首先,在四大模块中必有的基础光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从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展开,教学中增加农业中常用光源的光学量的计算,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光学器件的性能参数图表,并根据这些光学参数,选择合适的光源。另外,讲授农业中常用光源,如LED和LD的发光特点以及如何选用合适的光源。最后,讲授光电检测器件的检测原理,并根据相应的光电转换公式选择合适的后续处理电路得到相应的电学物理量(电流或电压)。其次,根据农业院校光电类课程的四大模块的不同特点,确立每个模块的相应核心并围绕核心做好理论讲授,避开偏向推导的公式运算,重点讲授公式的表达意义及适用范围。光电直接测试系统设计适用于农业机械设计和小型农业传感器设计,其核心在于根据适用环境确定测试的对象的物理量,研究对象的农业特性对应的光学特性,找出两者的基本对应关系,选择适合的光电器件,加上相应的工作条件(主要包括电学条件和外界条件),设计出相应电路。光电图像处理面向农产品质量的无损检测以及农业的实时检测,其核心原理在于数字图像处理中取样(量化)、编码、灰度化和二值化、调整对比度、图像平滑度处理、图像增强和图像滤波的算法讲解。光伏太阳能发电可应用在农业灌溉系统以及智能化大棚和温室的能源系统,其核心知识在于根据现有太阳能阵列,根据产生的电能要求,计算出太阳能电池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从而选择或设计相应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为蓄电池充电。光谱信息处理适用于农学信息的获取、作物长势评估、农业灾害监测和农业管理等领域,学习如何分析确定研究所需数据及其类型,设计光谱采集方案,分析并提取目标特征光谱、选择合适的算法对目标光谱进行预处理,建立定量化分析模型、最终对识别效果进行评价,确立模型适用条件和精度。四大模块中的理论知识各有侧重,相互之间没有较大关联,因此,在课堂教学组织中从各自的侧重点和实用性出发,讲解包括选用适合的硬件器件以及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②根据实例组织课堂分析和讨论。首先,教师在实例选择中,应选择具有典型性和指导性的实例,每个实例都应有启发迁移作用,不同实例之间应各有侧重点。另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设计引导和启发问题,针对难点问题设计出讨论题目。其次,教师要组织好分析和讨论的环节,获取有效的信息反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按照课前计划,以专题的形式引入讨论的题目,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最好展示学生需要讨论的题目。较好的课堂讨论形式是将学生分成大组,每一组设计不同的实例,同时讨论交流。在给定讨论时间结束后,随即抽取学生代表其所在组回答题目,同时,给相应的点评和补充,并引导出此实例的适用条件和不适用条件。通过设计、引导和讨论,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并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的补充。目前,光电类课程在农业类学科课程中所占比例还较低,传统的课程实践时间分配较少,部分院校甚至没有对应的实践安排。解决理论学习远超过实践学习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方法。①邀请在校学生做相关专题讲座,这些学生都是参加过历次光电竞赛或电子设计大赛(光电类)项目的获奖者或优胜者。采用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设计自信心,并能从实践中得到更多切实指导。②利用校内开放式专业实验室,开放式实验室不仅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可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能动作用,和学生一同探究课题,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③参加高校或省内的面向本科生的实践类项目。例如,笔者所在的华南农业大学开展了面向优秀大学本科生的“红满堂计划”,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以及广东省开展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从实验项目选题开始,学生将查找大量的相关文献,自行设计构想出项目基本方案;方案确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我学习和突破的过程,同时,这种形式需要有相应辅导老师作为指导老师,结合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就有很强的实用性,并能为下一步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将来的科研工作储备了人才。

三、结束语

经过实践和听取学生的课下反映以及课堂评估成绩表,本文认真总结出在农业院校的农业相关专业开展光电类课程的教学应该在确保光学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加强针对性的模块教学,以相关性和实用性为教学目标,课堂讲授结合理论讲授和实例讨论两部分,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类项目,可以使大多数同学克服专业跨度较大的难题,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付蓉,郭前岗,王瑾.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发电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8):86-87.

[2]廖允成,韩娟,海江波.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和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8-29.

[3]赵懿琨,王卫星,王建.“光电子技术”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69-170.

[4]王建,谢家兴,赵懿琨.建立开放式专业实验室,促进高校人才能力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9(31):135-136.

光电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多学科 跨大学科平台 研究生培养

在我国研究生规模化教育的背景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当今,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构建跨大学科的科研平台,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成为解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核心问题的重要途径。

1.跨大学科的科研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和研究生培养的多样化发展,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而科研平台是支撑学科建设、布局研究领域、整合科技资源、聚集科研人才、争取重大项目、培育重大成果、促进合作交流的基础,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科研平台水平是高校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围绕着创新能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进行科研平台的整体谋划和布局调整,以跨学科大平台的概念进行平台构建成为必要。重庆邮电大学适时进行了科研大平台的谋篇布局和规划发展,其中光电科研大平台是跨学科大平台中的典型实例。

2.工理结合的光电科研大平台

光电科研大平台包括中央与地方共建光电器件及系统科研和能力提升平台、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地共建光信息材料实验室、中地共建射频技术平台,其整体统一在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庆市科委重点实验室下,是整合光电工程学院、数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科研能力,共同构成的覆盖光电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光电科研大平台,平台示意图如图1所示。平台支撑电子科学技术、光学工程、理论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发展,并对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形成有力辐射。大平台学科涉及面广,学科交叉明显,为跨学科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支撑。

3.光电科研大平台的研究生培养方向与内容

本跨学科科研平台主要在光电感测材料、光电感测器件与技术、光电信息传输体制与系统三个方向进行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三个方向彼此关系密切,有机结合,支撑了电子科学技术、光学工程、理论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①光电信息材料的理论与技术

光电信息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形成是光电感测技术应用的重要支撑,是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关于光电信息材料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在国际国内都十分活跃。本研究方向以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型功能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材料的计算机模拟、设计和仿真为主要研究方法,为新型光电信息材料,特别是新型光电传感材料的研发和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并在光电功能转化、光纤放大器、生物荧光探针等技术方面进行探索。本方向的研究能够有力支持理论物理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物理电子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

②光电感测技术与器件

本方向主要对光电感测机理与技术、光电感测器件的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研发。在光电感测机理方面,在光电信息材料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位移、振动、角速率、光谱、光热、气体痕量分析、生命体征信息等感测对象,对其感测机理进行探索,对惯性传感、光纤传感、温度传感、光敏传感、气敏传感以及MEMS传感等单元感测技术进行探讨,对感知器件及系统的设计提出新的方案。在光电感测器件的设计与工艺技术方面,根据光电器件的基础理论及关键工艺技术,结合感测信息对象的需求,开展MOEMS传感器、角速率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器件及系统的设计与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以此为基础,研究感测片上微系统、光电混合微系统集成等工艺,为光电信息的传输与系统设计提供依托。本方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面。

③光电信息传输体制与系统

光电信息传输的目的是将光电器件感知检测到的信息传送至上层应用,是感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连接纽带,负责总体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提供传输连接服务和数据传输服务。在研究方向一光电材料理论探索和研究方向二光电感测器件设计的支撑下,结合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和技术趋势,本研究方向重点面向智慧医疗应用,主要攻克体征信号处理、信息传输体制与标准、微系统结构与应用集成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形成智慧医疗与健康信息服务领域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基于光电感测与传输的共性技术体系,为光电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支撑。本方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通信与信息工程研究生培养重要依托。

4.基于跨学科科研大平台的研究生培养导师团队建设

学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长期坚持导师团队的管理方式。基于跨学科科研大平台的研究生培养首先必须构建具备多学科学术背景、学术经历和研究领域的教学科研团队。在光电大平台基础上,所涉学院密切合作,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团队拥有研究生导师30余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重庆市巴渝学者1名,拥有智慧医疗系统与核心技术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同时集成电路设计团队获得中国侨界创新团队贡献奖。团队具有指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理论物理、生物信息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学科研究生的多年经验,为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

5.人才培养成效

近5年来,本平台在其他高校挂靠招收博士研究生3人,授予博士学位人数2人。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已达到600余人,授予硕士学位人数超过400人,有20余名硕士生获得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在“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中上百人次获奖。同时,注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健全了研究生培养保障体系和质量监控制度,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光电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RC谐振网络,恒流变换器,YAG激光器

 

一.激光器电源的特点

随着新型激光装置的不断出现,对激光电源提出了高效率、高重复率、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等诸多要求。为满足在低频大能量工作下的激光装置,而研制出LC恒流充电电路。其特点是以恒流电源给储能电容器充电,既提高了充电效率,又提高了电源的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了激光器电源在高频下工作的充电效率问题,亦克服了脉冲氙灯的连通现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积和重量不能明显减小,但这种类型的电源目前仍广泛使用。脉冲激光电源的负载是脉冲氙灯,氙灯为具有负阻特性的气体放电灯,他对电源的要求如下:1.高压触发电脉冲,为大约2万伏左右的高压脉冲。2.使氙灯预燃的所需要的预燃电源标准电流,一般在80mA∼200mA。3.有激光储能电容充电的电路,并伴有激光储能电容向氙灯放电的放电电路。,RC谐振网络。

图1 脉冲式激光电源组成图2 储能电容器电压变化规律

二.充电电路设计中储能电容器的充电要求

固体脉冲激光器电源的设计,必须满足激光器对电源提出的各项技术指标。同时必须考虑到电源的经济特性、通用特性、可靠性等其他性能。脉冲激光器电源的核心部分是充电电路,所以必须根据指标来选择它,以使充电电路的效率很高。

在脉冲激光电源中,储能电容器必须是漏电很小的无极性耐高压电容器。,RC谐振网络。在重复频率的每一个周期里,储能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是变化的,如图2所示。其中时间内,要求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等于),而在时间内,电容器的能量迅速向负载释放。

三.充电控制电路设计

激光电源要正常工作,就需要使电源各个部分协调工作的控制信号,这些信号是由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电路部分要完成的功能如下:

1.产生使触发电路导通的外触发信号。外触发电路是电容经放电晶闸管与脉冲变压器初级相接,当晶闸管导通后,储能器上的能量才能达到变压器的初级,才能在次级上响应出脉冲高压。故需要控制可控硅晶闸管导通从而产生脉冲高压的外触发信号。,RC谐振网络。

2.在放电过程中,必须使恒流充电电路停止向储能电容器充电,因此控制电路还要产生使横六充电电路停止充电的封锁信号。

3.控制电路还必须有使储能电容器上的电压稳定的功能,当储能电容上的电压略高于预定的要求时,控制电路就产生一系列的高频脉冲电压,使双向可控晶闸管导通从而使恒流源充电电路停止向储能电容器充电。

四.氙灯的触发电路

对于脉冲放电灯或气体放电管,只有两端所施加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气体才开始触电。我们称气体开始电离放电的电压为击穿电压,通常用UJ来表示,UJ与灯的结构和气压及气体类型有关。例如,氙灯在气压为53.3kPa时,弧长为70cm的时候,击穿电压UJ≥7kV。因此为了点燃气体放电灯必须有一高压触发电源。该高压电源可以是直流高压源、脉冲高压源或高频高压源。

五.激光电源总体设计参数计算

横流电源充电的激光电源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都非常简单(如图3所示)。,RC谐振网络。由形恒流逆变器,双向可控硅晶闸管、变压器、单节L、C放电电路、取样电路及触发电路组成。,RC谐振网络。其中形恒流变换器中,L、C的选取及变压比N的选取应满足恒流充电的最佳匹配原则,为了方便L、C、N的选取,特列出如下程序。,RC谐振网络。

形恒流变换器的参数计算程序如下,已知参数:

工作周期: 毫秒,工作电压: 伏特,存能电路: 微法

计算结果:变比 , 毫亨, 微法

初级电流: 毫安,次级电流: 毫安

计算;打印;退出。

图3 横流源充电的激光电源电路图

参考文献

[1]梁作亮梁国忠,《激光电源电路》,兵器工业出版社,1995

[2]张占松蔡宣三,《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3]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马养武陈钰轻,《激光器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5]詹晓东曾忠,《全桥型IGBT脉冲激光电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0.01

[6]宁天夫李铁英等,信息产业部电子第53研究所《研制激光电源的体会》,电源技术应用,2001.5

光电工程论文范文6

欧阳征标早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静电混合型自由电子激光器的概念。他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10项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被SCI收录30余篇,被EI收录近60篇,申请发明专利近30项,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2项、中国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1项。

1988年6月,欧阳征标到深圳大学任教,现任深圳大学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固态光子实验室主任等职,长期从事光子晶体的理论及相关光子器件的开发研究。

近年来,在光子晶体研究领域,他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光子晶体全光逻辑门和全光半加器等逻辑光路;他还提出了一类光子晶体磁光环行器、单TM模工作的磁性材料Bragg光纤结构、宽禁带全角度反射器结构以及正入射情况下超窄频带、超窄角度单偏振滤波器结构等。他发现了光子晶体谐振腔的模式分类特性和复周期光子晶体中的密集多通道滤波特性。他提出的二维FIBONACCI光子晶体的概念,从理论和实验上证实了该光子晶体存在较大的光子禁带。

在太赫兹领域,他提出一种高灵敏度太赫兹摄像头,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他提出的几种宽调谐范围窄带连续波太赫兹发生器,曾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他还曾获得过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短波长光子晶体三维谐振腔”获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2000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一种复合型光子晶体微谐振腔”获深圳市2005科技年会优秀论文奖。在深圳大学工作期间,他曾获深圳大学学术创新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深圳大学先进工作者、深圳市优秀班主任、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入选美国“马库斯科学与工程名人录”、“马库斯亚洲名人录”、“马库斯世界名人录”。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刘强和毛德鹏获美国大学全额奖学金,分别赴Old Dominion University和Iowa State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其硕士论文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