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回收市场范例6篇

塑料回收市场

塑料回收市场范文1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严格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以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发展改革委要抓紧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质检总局要加快修订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制订醒目的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研究推广塑料购物袋快速简易检测方法,督促企业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保证塑料购物袋的质量。

二、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是使用塑料购物袋最集中的场所,而且目前大多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引导群众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不得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购物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商务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制订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逐步形成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

质检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对违规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以及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相应给予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要完善质量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曝光、召回、整改、处罚等制度。

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对违规继续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要加强对市场内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管理,督促商户销售、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销售企业要建立购销台账制度,防止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流入市场。

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铁道、交通、民航、旅游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四、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

环卫部门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切实减少被混入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废塑料数量。废旧物资回收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指导、支持物资回收企业建立健全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大力推进规模化分拣和分级利用,充分发挥塑料资源的效用。

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监管,制订环境准入条件、污染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建立废塑料从回收、运输、贮存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

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处理处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开发推广提高废塑料利用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废塑料资源利用水平。

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支持、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五、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结合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重点选择社区、村镇、学校、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及车站、机场、旅游景点等场所,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和生产、销售企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自觉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依法生产、销售合格塑料购物袋。

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引导企业简化商品包装,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包装袋,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免费为群众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共同营造节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

塑料回收市场范文2

关键词:“限塑令”;调查;分析;建议

1调查背景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限塑令”明确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mm的塑料购物袋”[1]。

黄岩区是浙江省台州市三区之一,全区总面积988km2,人口57万人[5]。从2008~2014年,6年时间过去了,限塑令的实施情况究竟如何?笔者为此在黄岩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了调查。

2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现场观察及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地点:台州市黄岩区各大超市、农贸市场;调查对象:超市里的顾客调查问卷发放数量:400份;调查问卷回收数量:400份。

3调查结果与分析

(1)是否知道国家颁布的政策。统计结果发现,“限塑令”自2008年颁布至今年已有6年多了,88%的顾客知道限塑令,只有12%的顾客不知道(表1)。

(2)对商场实行塑料袋收费制度的看法,调查结果如表2。统计结果发现,近九成的人具有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理解支持“限塑令”,表明政府和媒体的宣传教育工作是有成效的。

表2如何看待商场实行塑料袋收费制度的调查统计结果%

无所谓1理解(保护环境)1商场是故意增加消费818715

(3)顾客对自带环保袋的看法。觉得环保的顾客占50%,且多为年龄大于50岁的顾客;觉得不方便的顾客占35%,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说明年纪轻的人在购物中更注重方便。至少有一半的人在实际中不会使用环保袋(表3)。

表3对自带环保袋意识的调查统计结果%

环保并使用1不方便1反复使用不卫生50135115

(4)自带环保袋人数年龄分布。这组数据表明,年纪大的人比年纪轻的人更愿意使用环保袋,年老的比年轻的更节俭、环保意识更强(表4)。

(5)环保袋是如何获得的,调查结果如表5。由表5可知,一半的顾客环保袋是自己购买的,另一半是免费获得的,政府也可以拨一笔钱将环保袋发放给当地居民,这样可以鼓励多用环保袋。

(6)现场观察自带环保袋的人数比例。由上表格可知,尽管近9成的人理解“限塑令”,但三分之二的人实际购物时,因为感觉不方便、不卫生等原因仍然不用环保袋,已经对塑料袋形成了依赖(表6)。

(7)关于塑料袋的来源与危害,顾客了解的人数比例。由上表数据可得知,只有10%的顾客知道塑料袋是石油制作的,35%的顾客知道塑料袋污染土壤,说明人们对“限塑令”的理解较为笼统,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还是要对市民加强宣传教育(表7)。

(8)顾客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由上表可知,顾客的环保意识还是有的,直接扔掉的顾客只占20%,还是会有80%的顾客会有把它储存起来作为备用,其中主要用来做垃圾袋,这也说明塑料袋的循环使用不高,大多只有2次(表8)。

表8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的调查结果%

直接扔掉 1储存起来作为备用 1做垃圾袋20127153

(9)对塑料袋未来命运的看法。这说明85%的人已经习惯并依赖塑料袋,塑料袋依然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市场(表9)。

表9对如何看待塑料袋未来命运的调查结果%

生活里已经离不开1应该消失1如果有好的替代品就放弃40115145

(10)现场观察塑料袋的使用状况。农贸集市几乎100%使用塑料袋,超市内的手撕袋也是全部免费、只有各大超市、商场在收银处实行有偿使用塑料袋,“限塑令”的执行效果很不理想。

4建议与对策

4.1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从这次调查中发现,近90%被调查者知道并支持限塑令,说明政府和媒体的宣传教育工作是有成效的,广大市民已具备了环境保护意识,但关于塑料袋的来源与危害,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最多只有1/3的人知道塑料袋危害土壤,至于其他的危害就知之甚少,只有1/10的人知道塑料袋原料来自石油,说明市民的环保知识还有限,需要政府进行深入地宣传教育,当市民有了丰富的环保知识,他们就会更加深入地理解限塑令,从而才会更自觉地执行限塑令。

4.2尽快开发出更便利、更环保的替代品

尽管绝大多数人们支持限塑令,可是实际上只有1/3的人自带环保袋,并且其中九成以上是中老年人,主要是节俭意识影响着他们。还有一半多的人觉得自带环保袋不方便或不卫生。

如今的替代品多为无纺袋和纸袋。无纺布袋室外经自然分解,其最长寿命只有90d,可减少土壤污染[2]。但价格高,清洗较为复杂,很难一次清洗干净,清洗时浪费更多水资源。 纸袋防渗性能差,更会造成大量木材的浪费。而且造纸又会造成水污染。也就是说,这些替代品会造成新的污染。所以急待科研部门和企业尽快研制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替代品,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5%人认为应该塑料袋应该消失,更多的人对塑料袋产生了依赖,塑料袋依然有着广泛的需求。在塑料消费难以舍弃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处置塑料废弃物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4.3建立健全废塑料回收网点,加快推行垃圾分类收集

国家环保局已将废旧塑料列为21世纪在环保领域要控制的三大重点之一,指出必须强化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搞好回收利用[3]。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利用将是21世纪里最具有投资潜力的新兴产业[4]。

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监管,加强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支持并帮助物资回收企业、包括社区物业、环卫清洁等建立健全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建立废塑料从回收、运输、贮存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佚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限塑令 有望控制“白色污染”[EB/OL].[2008-01-09].http:///20080109/n254535831.shtmL.

[2]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塑料回收市场范文3

日前,在北京几家农贸市场的采访中发现,在大型农贸市场的食品销售区,超薄塑料袋已被禁用,摊主使用的塑料袋都有规定的标识。但在大型农贸市场的小商品销售区和小型农贸市场中,商户使用的塑料袋不仅不收费,而且还在继续使用超薄塑料袋。

“农贸市场不是超市,塑料袋哪能要钱?”在岳各庄批发市场,两位主妇手里提着八九个免费塑料袋,大袋还套着小袋,她们对我们说,“买这么多东西,不送塑料袋就太不方便了。”

在北京润得立综合市场日用小商品区,一位摊主把拖鞋放进没有任何标识的红色塑料袋里交给顾客,之后告诉记者,市场对他们使用的塑料袋没有规定。该市场负责人称,食品袋都要求摊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袋,并按袋上的标价收费,由于小商品不同于食品,所以就没做规定。

在魏公村的欣欣菜市场和百子湾农贸市场,摊铺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没有明确标识,有些摊主依然在使用超薄塑料袋。一位摊主透露,“这里没有人规定塑料袋的使用,都是自己随便购买的。”

在北京东郊市场,有偿塑料袋按大小标示的零售价分别为7分、1角、1.4角和2.2角,而批发价约为5分、8分、1.2角和2角。

“小的超薄塑料袋批发价是1块钱一包,大的1块5一包,一包60个。”一位塑料袋批发商向我们介绍,这样算下来,一个超薄塑料袋大约2分钱,比有偿塑料袋便宜很多,摊主喜欢买,他们自然也就喜欢卖。

我们走访了附近的5家塑料袋批发商店,虽然店外展示的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袋,但仍有4家私下出售超薄塑料袋。

“塑料袋不要钱。”当顾客询问时,农贸市场的很多摊主都这样回答。

“三个芒果只卖七块八毛钱,顾客就要把价砍到七块五,还咋收袋儿钱?”北京润得立综合市场的一位摊主无奈地说,政策刚下来的时候还勉强收钱,后来就懒得费口舌,不收了。

免费送塑料袋,摊主岂不是要吃亏?“喊价高一点,或者‘动一动’秤,塑料袋钱不就出来了?” 北京某农贸市场的一位摊主透露了其中的秘密。

商场超市 风景这边独好

“我们超市的塑料袋用量比以前减少了一半多。”北京万惠超市的李金香经理说。

“现在的塑料袋用量只有过去的10%,一年节约好几百万元。”美廉美超市采购部的朱先生表示。

一些跨国大型超市的“限塑”效果更突出。据沃尔玛总部公关经理黄里小姐介绍,沃尔玛基本上不提供塑料袋了。

对一些消费者的采访也证实了这一点。一直关注塑料袋使用问题的顾客张先生说:“大超市确实做得不错,如农贸市场就做得不好了。”

在对多个超市的调查中发现,顾客大多自备袋子,有的是较厚的塑料袋,有的是布袋。万惠超市的收银员林小姐说,“我接触的顾客自带和买袋子的数量差不多。年轻的顾客不太在乎塑料袋,经常买,年纪大些的会自己带袋子。”

调查发现,超市中普通塑料袋的使用量在减少,而无纺布袋等塑料袋替代品的销量在增加。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垃圾袋的使用量也在大幅增加,有些超市的增加幅度达到50%以上。”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以前可以用超市免费提供的塑料袋装垃圾,现在只能买垃圾袋了,销量自然就上来了。

根据“限塑令”补充规定,超市可以免费提供帘卷袋(俗称手撕袋、平口袋),用于食品包装等。万惠超市的李经理说,与“限塑令”实施前相比,手撕袋使用量的变化不大,不过使用的顾客还很多。“超市免费供应手撕袋确实方便了消费者,但像国外那样提供牛皮纸袋会更好。”一位顾客对记者说。

有偿使用塑料袋,超市是否减少了经营成本?虽然许多超市都否认有偿使用塑料袋与营利有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袋子就是当成商品卖,这在业内已经不是秘密。

生产企业 几家欢喜几家愁

“‘限塑令’颁布前,我们厂的年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人民币;‘限塑令’实施后,今年我们厂的产值要达到3000万都难!”北京地区最大的塑料袋生产企业――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北京环绿地塑料制品厂总经理马福升感慨地说,“过去客户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不管塑料袋厚薄,日子很好过;如今我们严格遵守国家规定,只生产‘达标袋’,反而让其他小企业钻了空子,抢占了市场份额。”

“限塑令”实施后,市场上塑料袋的需求量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一些正规企业的塑料袋产量也明显减少。但一些小企业、小作坊仍在生产超薄塑料袋等不达标产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我们这里,塑料袋厚薄由客户定,比北京生产的也便易得多。比如5丝(1丝=0.01毫米)厚的塑料袋,出厂价也就是三五分钱。” 河北省雄县的一位塑料厂厂长对我们说,估计目前雄县有几百家在工商局“挂号”的塑料袋生产企业,其他小企业、小作坊就数不过来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北京的集贸市场、杂货店、专门商品零售店等仍在大量使用的超薄塑料袋,60%以上都是一些小企业、小作坊生产的。

“在一些地方,八顶大盖帽管不了一顶小草帽,其中显然有多种利益因素在作怪。”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补大洞”、“漏小洞”的结果,并不利于行业发展。“要杜绝超薄塑料袋等不达标产品,关键是要把住生产、流通等环节:一方面要正面引导,加大对正规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并帮助它们多生产合格产品;另一方面要切断不达标产品的供需链,对餐馆、‘鸡毛市场’、农贸市场等加强监管,对违反规定的小企业、小作坊等坚决打击。”

塑料袋能完全被取代吗?

防止“白色污染”,需要“开源节流”。在限制、减少塑料袋生产和使用的同时,仍需寻找廉价、环保的替代品。

据中国塑料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介绍,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塑料袋替代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填充塑料袋、降解塑料袋等由塑料替代塑料的产品,另一类是无纺布袋、布袋、纸袋、竹篮等其他材质产品。“这些塑料袋替代品各有优缺点,都不能完全取代塑料袋。”

董金狮告诉记者,为了降低成本,目前普遍使用的填充塑料袋多数添加碳酸钙,因此难以回收利用,对环境的危害依旧存在;而降解塑料袋承重低(不结实)、价格高,只有极少数企业在生产。目前市场上90%的降解塑料袋是假的,“挂羊头卖狗肉”,反而能获利。“降解塑料袋完全替代普通塑料袋是不可能的,降解塑料主要定位在那些一次性、难收集、很脏、回收利用不划算的消费品上。”

“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资源再生方面考虑,使用布袋、纸袋、竹篮等替代品具有一定意义。然而,综合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和产品的性价比来分析,塑料袋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具有材料质轻、透明、防水、防油、耐腐蚀等特性,是这些替代品所不具备的。”

董金狮说,以无纺布袋为例,虽然具有造型美观、坚韧耐用、透气性好等优点,但它折叠后体积较大,经过回收再利用后,强度明显变差,并非理想替代品。

在采访中,董金狮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绿色的叶片形小锦囊,拉开中间的拉链,里面是黄色防雨布做成的购物袋。这是一家法国公司的创意。用防雨布做购物袋,可以承重20公斤,也易于清洗晾干,方便又时尚。“我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塑料袋替代品,遗憾的是,诸如此类富有创意的购物袋目前还未推广到市场上销售。”

董金狮认为,塑料袋造成环境污染,过错不在于塑料袋本身,是因为人们在使用塑料袋后随意乱扔,没有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

“超薄袋”为何禁不住

“限塑令”至今,部分集贸市场和许多街头商贩仍然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或者提供合格塑料袋却不收顾客的钱。对这两种违背“限塑令”的行为,有人用屡禁不止概括它的现状倒也贴切。可是,再往深处想想,为什么屡禁不止?真要禁,怎么会禁不住呢?

“限塑令”有两个要点,一是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二是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实现这两点,应该主要依靠严格监管,而不能寄希望于企业、商家和消费者一夜之间自觉自愿。人们看到,“限塑”将近1年,许多以生产超薄塑料袋为主的小型企业不得不停产或另寻出路,大型商场、超市基本上能做到对塑料袋收费。这就说明只有严格监管,卡住源头,堵住出口,“限塑”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由此反观,超薄塑料袋在一些地方并未绝迹,免费提供依然时兴,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没有完全禁住,显然是监管存在漏洞。有关调查表明,由于超薄塑料袋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投资较少,绝大多数生产企业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有的甚至没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因为超薄塑料袋便宜,市场上一些摊主也就舍得免费提供给顾客。“限塑令”对谁该监管企业、谁该监管市场规定得非常清楚,并不存在职责不明的情况。人们有理由询问:一个地方禁止小作坊生产超薄塑料袋,一个市场想办法不让摊主提供超薄塑料袋,操作起来真的那么难?

说白了,屡禁不止的背后,是没有做到严格监管的常态化、规范化。一些监管者不愿积极作为,导致违反“限塑令”的行为屡禁不止。究其原因,首先是他们没把“限塑”当回事。为什么要“限塑”,为什么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袋,其中的道理并不清楚,或者说虽然略知一二,却难以化为自觉意识。其次是现实之中没有人因为不作为而受到处罚。若是严格监管,可能要得罪亲戚朋友、顶头上司乃至地方领导;不主动监管,却不受任何损失。

塑料回收市场范文4

一、*市再生资源十分丰富

*市一方面在自身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产生了大量的再生资源,以20*年为例全市年产生废旧金属216万吨、废化工产品100万吨、废水15711万吨、废渣453万吨;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全国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使市外再生资源源源不断地运抵我市,特别是废旧有色金属交易总量中的90%来源于市外,使我市在全国废旧有色金属交易额中排第四位(广东南海市交易额1000多亿元排第一,浙江台州市以进口拆解废有色金属为主排第二,湖南常德市排第三),其中废铜交易量我市排第三位(排在常德前)已经成为全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主要集散中心城市之一。

1、废旧有色金属资源。这块资源在我市集散量大、交易额多、品种全,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废旧有色金属主要有铜、铝、铅、不锈钢(镍)及其他稀有金属。据市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统计,20*年全市废旧有色金属购销量为100多万吨,占全国总交易量的15%。其中,废旧铜37万吨,废旧铝20万吨,废旧铅18万吨,废旧不锈钢12万吨,其它有色金属13万吨。按产地来源分,本市产的占10%;来源于市外的占90%,其中进口的10%。按去向分,本地加工利用的占20%,以铜、铝、铅为主,流向全国占80%。在全市再生资源交易额中,废旧有色金属占第一位,20*年达到了210亿元,比2001年增加了140亿元(铜价上涨)。就这块有色金属资源来讲,我市进一步发展有色金属加工和深加工工业,在全省乃至在长江以北具有巨大的资源基础。

2、废旧黑色金属资源。去年我市废旧钢铁交易量为116万吨,是2001年的两倍多,而且今后每年将呈20%以上的速度增加。废旧黑色金属主要是指废旧钢铁。废旧钢铁具有矿物资源属性,其回收的资源可称为“第二矿业”,它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不断产生的废钢铁通过经济简便的回收、加工手段就可以回炉熔炼、并可反复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钢铁资源。目前,世界粗钢生产的原料约有40%来源于废钢铁的回收利用。我国由于废钢资源所限,炼钢用的钢铁原料中约有25%来自废钢铁。由于我市没有大型钢厂,所收购的废旧钢铁除罗庄、河东区部分铸钢企业和小五金加工企业消耗少部分外,绝大部分作为原料卖给了淮钢、沙钢、济钢、莱钢等各大钢厂。这是我市今后发展钢铁工业的一块优势资源。

3、废旧塑料资源。去年全市回收废弃塑料80万吨,约占全国废旧塑料交易量的5.3%。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废弃塑料年产量为1000万吨,进口废弃塑料500万吨,合计为1500万吨。我市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利用行业的人员主要聚集在相公镇办事处的“山东再生塑料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和兰山区的枣沟头镇的塑料工业园。从回收环节看,全市各县区的经营户约有4000多户从事这一行业,小到废弃塑料袋,大到塑料筐、桶、管材等;从加工环节看,目前只是进行简单的分类、挑拣、清洗和简易的颗粒加工,其中只有少部分加工成塑料薄膜和编织袋,工业化程度较低,附加值不高。清洗和加工后的塑料80%销往全国各地。如果把废旧塑料作为发展经济的产业资源来看待,今后综合利用的潜力还很大。

4、废旧橡胶、废旧家电资源。一是废轮胎购销量大。去年我市购销报废轮胎30万吨,占全国的15%。废旧轮胎作为资源化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循环再生利用,但目前我国利用率不高,利用的形式主要分为轮胎翻新、制造橡胶粉和再生橡胶三种,其他的为炼汽油。旧轮胎的翻新所消耗的原材料只相当于生产一条同规格新轮胎的15-30%,再生橡胶每生产三吨可替代一吨天然橡胶。目前,全国进行废橡胶利用的企业400多家,其中产量在5000吨以上的企业有60多家,最高的达5万吨。而我市的废旧橡胶、轮胎目前主要集中在收购环节,没有成规模的加工企业,只有两家自行车轮胎厂、一家轮胎翻新厂和20多家作坊式橡胶粉加工厂。二是废旧家电回收已成规模。去年全市收购量为110万台。废旧机电产品中除含金属、塑料外还含有大量的金、银、锡、钯等稀有有色金属。但这块资源由于分散拆解,加工技术落后,所含的稀有金属基本没有回收、浪费很大。

5、工业“三废”资源。近年来我市工业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据调查,全市每年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水有7000万吨,废渣3000万吨,化工企业形成的“废气”约2000亿标立方米。在这些“三废”物质中,都含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从环保角度看,目前我市的工业“三废”物质基本都能做到循环利用、达标排放,与2001年相比,年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5亿多元。但从利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分析,利用的还很不够。据化工行业的专家估计,如果在某些技术、某些环节上稍有突破,再生经济效益将有一个大的提高。

6、毛发和动物废弃物资源。一是毛发深加工已经形成产业优势。人的毛发中富含氨基酸、胱氨酸等多种物质。我市由于有了*天正氨基酸厂,使全国15%的人体毛发汇集到了*。去年该厂利用毛发生产氨基酸、胱氨酸和复合肥26万吨,完成产值1亿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实现利税1100万元。但受目前国内技术所限只能生产6种产品,而国际上已经达到了8种,潜力还很大。二是动物废弃物量大。我市是农业大市,动物的废弃物面非常大,但利用率却很低,目前仅局限在简单的加工和沼气使用上。

7、废木屑及纸张资源。我市是板材生产大市,年产废板材木皮20万吨。废木板皮属“枝桠材”,是造纸厂木制浆的主要原材料,目前费县光华等纸厂(原上冶纸厂)只能吃掉8万吨,其余绝大部分流向外地造纸厂。在当前全国出现造纸原料全面紧张、国际废纸价格一路上涨的情况下,我市的这块资源愈来愈珍贵。在废纸的回收上,去年全市废旧纸张购销量为15.7万吨。资料显示,收一吨废纸能生产0.8吨好纸,可节约二立方米木材(相当于少砍11棵成年大树)、一吨标准煤、200立方米的水、600度电,还可减少100立方米废气,废旧纸张回收利用已成为再生资源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量也很大。全市九县三区城市生活垃圾每天产量3000吨,其中仅兰山区每天就产生1200吨,全年约110万吨。建筑垃圾量更大,按今年城市拆迁和建筑量计算,建筑垃圾约1600万吨,其中三区700万吨。

二、我市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做法

作为产业,我市再生资源产业可分四大块:一是再生资源购销网络;二是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三是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四是工业生产企业中的“三废”循环利用。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1、加强领导,建立了全市乃至全国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在有关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要抓好废旧木材、塑料、轮胎、金属等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回收循环利用,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废旧物资集散地、加工基地。”全市各级和有关职能部门按照领导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了共识,一是在政策上鼓励城乡从业人员进入再生资源购销领域。规定在本地收购,可以享受一系列税费减免和优惠扶持政策;到外地收购,有关部门给予运输上的合法手续,使全市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截止到20*年上半年,全市从事废品收购的从业人员达到了10万人,其中常年在外的4万人,他们的购销网络遍布全国,分别比2001年增加了1.5万人和8千人,形成了庞大的回收群体。特别重要的是,在全市还形成了50多个废品收购专业村。例如,南坊办事处的有色金属收购专业村,九曲办事处的废旧钢材收购专业村,汤头、汤河办事处的废旧电子产品收购专业村,梅埠办事处的废旧轮胎橡塑、电子收购专业村、相公办事处的废旧塑料收购专业村。在这些专业村中有60%的人员从事再生资源收购,网络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二是加强了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的网点建设。为进一步发展再生资源产业,2006年市政府以临政字〔2006〕119号文件下发了《*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政府牵头,以相关部门组成的*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导小组,制订了《*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按照文件规定,我市在回收网点建设上采取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购销为主的建设办法,在城区回收点建设,主要在城乡结合地带布点,乡镇则大多集中在城镇驻地和主路两侧。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建成回收经营站点14000多处,其中规模较大的回收点的经营面积一般在500平方米以上,有的超过几千平方米。大多数回收点经营面积在100—200平方米之间。

2、借助商贸物流大市优势,大力培育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我市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伴随着*再生资源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而再生资源市场的发展,同*市其他专业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从零星到规模、从分散到规范、从区域交易到交易全国这么一个过程,先后形成了废旧钢铁、有色金属、塑料、电子、轮胎等五大类几十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比较大的主要有地处南坊的华东有色金属城、河东区的五金钢材市场、商城钢材市场、河东建材市场、沂水钢材市场、两处拆车市场等,年通过市场交易的各类再生资源为326万吨,交易额170亿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在发展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时有三个特点:第一、机遇抓的早,市场培育的好。由于再生资源收购属于特种行业,从业人员需到有关部门办理从业手续,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2001年国家取消再生资源特种行业准入制度后,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将再生资源市场的发展提到了重要位置,象培育我市专业批发市场那样来培育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并在市场规划、供地、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我市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发展进入了黄金期。例如,取消特种行业市场准入制度之后我市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有色金属交易市场—*华东有色金属城,一次供地就达700亩,总投资达到了1.6亿元,建有800多个交易摊位。到2006年市场交易废杂铜、再生铅、铝、不锈钢、及锌、镍、锡等稀有金属110万吨,交易额达到了70多亿元,该市场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就发展成为江北最大的废旧有色金属集散地和全国第三大有色金属交易市场。还有山东利丰集团在*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的再生资源物流基地,为山东省2006年重点建设项目,主要以废旧橡胶轮胎回收加工和科研为主,达到以资源聚集为途径,以深加工资源配置为目的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二、用好国家环保政策,引导和规范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回收的再生资源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2004年4月河东废旧塑料收购污染环境问题被中央新闻媒体曝光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此为契机,采取“堵”与“疏”相结合的工作措施。一方面成立专门队伍,在全市对废旧塑料收购点和加工户进行清理、整顿和关闭,另一方面以治理水污染为龙头,集中建设废旧塑料收购与加工经济园区。2004年以来全市共清理关闭废旧塑料收购与加工点800多个,新建废旧塑料收购与加工经济园3处。其中,由山东德利再生资源置业有限公司兴建的河东区“德利再生塑料物流城”,集废旧塑料回收、加工、贸易和污水处理为一体,一期投资3亿元,占地600亩,可容纳500家经营业户入驻经营,有废旧塑料分拣、加工和比较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废旧塑料再生综合利用市场,年交易加工废旧塑料40万吨。第三、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推动了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发展。2001年以来我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8%的速度递增,其中工业增加值翻了一番多,达到了730亿元。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形成了庞大的原材料市场需求,据调查测算我市工业企业生产原料的20%来源于再生资源,有些行业如塑料、造纸和有色金属等则达到了80%以上。

3、依托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优势,建成了一批骨干加工企业。依托专业商品批发市场办工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其所依托的是产品的销售渠道;而发展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则依靠的是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原料渠道,这个原料渠道成本相对低、易采购。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我市已经形成了一大批规模以上再生资源利用加工企业:一是利用废杂铜生产精炼铜的山东金升有色金属公司,年可吃掉14万吨废铜,可生产10万吨高纯阴极铜和10万吨光亮铜杆,2006年销售收入达到了53亿元,在全国再生铜行业排第三位。二是利用废铝生产铝型材的蒙山、金象、新福昌和银东等四大铝业生产企业,去年共生产铝型材6万多吨,其中耗用废铝1.5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三是利用废电瓶(铅芯)生产再生铅的莒南山东富隆铅业和兰山区的利升铅业有限公司,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年可生产10万吨还原铅和5万吨氧化铅,销售收入可达40亿元。四是利用废旧电子产品生产的山东丰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三家废旧电子资源化处理公司。该公司由山东利丰集团与台湾宏创科技公司、绿电再生公司、新绿资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项目总投资7200万元,于20*年3月在河东区建成投产。项目采用纯物理方法对废旧电子、电器物进行集中化、专门化、资源化处理,年可拆解废“四机一脑”(电视机、洗衣机、冷气机、电冰箱、电脑)150余万台,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五是利用板材生产企业下脚料废木皮生产木纸浆的光华纸业有限公司(原费县上冶造纸厂),年可吃掉废木皮8万吨,占废木皮子总量的20%。六是利用废钢铁生产铸钢的蒙凌铸造厂等企业,年可耗废钢铁5万吨。七是利用废旧不锈钢生产不锈钢锭的*德胜不锈钢有限公司,年产量达到了6万吨,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八是利用人的毛发和禽动物皮、毛、骨、血等下脚料生产氨基酸类及饲料和肥料的*天正氨基酸厂、*欣荣饲料厂,都是年产值1亿元、利税过1000万元大型再生资源利用骨干企业。据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已达78家,另有加工业户5000户。

4、科技创新生产工艺,工业“三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我市工业企业多为传统产业,在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量较大。近年来,我市以环保政策为导向,以科技进步、生产工艺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加大“三废”治理力度,提高了“三废”的综合利用率,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是以清洁生产为基础的企业内部小循环模式。如山东久泰化工企业通过“三废”锅炉改造,将生产诸环节产生的尾气、余热全部回收循环利用,汽轮机拖动压缩机,使吨醇煤耗全国最低。金兴焦电公司采用炼焦余热废气发电,年综合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山东阜丰集团围绕玉米、淀粉、麸酸、黄原胶、LG乳酸等生物发酵食品,建起了4条生态循环生产线,还形成了用氨基酸废水做原料的30万吨有机复混肥和5万吨菌体蛋白的生产能力,企业年新增利润3000万元。二是形成了以经济园区内产业、企业之间原材料互补为核心的中循环。如江泉工业园内的热电厂发的电为电解铝厂、焦化厂、钢铁厂等企业的原料,焦化厂、钢铁厂在生产中产生的煤气、余热又卖给热电厂,废渣卖给水泥厂,各企业、产业之间互为能源,互为原料,各产业之间实现了资源的零浪费,年增经济效益7亿元。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盛能集团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先后投资兴建了沼气发生池、沼气发电站及有机肥厂,形成了青贮—奶牛养殖—粪便—污水—沼气—发电—沼渣—有机肥—牧草种植的完整生态循环体系,年新增产值1亿多元。三是形成了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枢纽的区域经济合作大循环。近年来随着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全市逐步形成了食品、工程机械、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小型动力及园林机械、复合(混)肥、新型建材、木业、制药、绿色燃料等9大生产基地。各产业通过资源共享、梯级开发和废物交换等手段,形成了企业间的产业链和共生关系。如费县国电厂年耗煤达到270万吨,耗水1600万吨。通过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废水达到全部回用,所产的65万吨粉煤灰、煤渣及脱硫石膏,被沂州水泥集团等其他企业用作原料生产水泥、新型墙材和石膏板,废水和废渣利用率达到100%。“十五”期间,全市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创产值120亿元,年均增长30.5%。

三、我市资源再生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废旧金属利用率不高,深加工能力不够。我市再生资源只是处于一般的购销阶段,大部分回收物品,除铜、铝、铅、不锈钢、塑料有初步加工外,其他基本是简单分拣后就出售给外地加工企业,很少有深加工的企业,大件废钢铁解体仍采用氧割和锤砸;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以及废家用电器、电脑等多含有金、钯、铂等贵金属一般仍采用酸泡、火烧、和人工拆卸,工艺流程落后,一些综合利用的产品技术含量很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我市再生塑料产品购销区域辐射江苏、浙江、河北、上海等省、市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是国内重要的废旧塑料集散地之一,但我市从事废旧塑料行业的生产加工却比较简单,设备大多只有一台粉碎机和一台造粒机,部分经营户拥有拉丝机,生产的技术含量不高,投资也相对较低,利丰集团再生塑料加工基地加工的塑料只限于制成塑料的颗粒,还不能制造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再如废旧钢铁作为全市再生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购销交易额数量巨大,全市废旧钢铁年购销量116万吨,但由于在*市内没有大的钢铁深加工项目,致使大部分回收的废旧钢铁经粗加工后主要销往外地钢厂。再比如山东丰绿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可处理废旧电子产品150万台,但也只是一般的对废旧电子产品的清洗、分拣阶段,尚未达到深加工阶段。

2、环保问题仍然突出。再生资源如果回收利用不当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这种现象每年都有上升的趋势。再生资源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在分拣、拆解、清洗、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特别是个体对废旧塑料、废旧电子产品、废旧金属等在加工的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有的个体户对铅加工和拆解旧电视机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环保措施,致使清洗的铅液和荧光粉、重金属溶液随污水渗入地下,造成持久的污染。例如,汤河、梅埠街道办事处的废旧家电、废旧橡胶回收业户将大量的废弃物丢入河沟。据相关资料表明,已经废旧或者不能使用的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它是一种隐藏的杀手,散发地随时都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环保专家指出,电子废物处理不当,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无论是不加任何处理的掩埋、焚烧、或者丢弃,其产生的有害物质都将对土壤、空气、水源造成极大的污染。有个别的回收业户把废电池弃入河道,不仅污染了水源,更严重的是电池里的汞经过长时间浸泡泄出,便会造成更大的污染。有些回收行业,如废弃塑料,买来的是塑料垃圾,卖出后留下的是有害物质,个别人获小利,大部分人遭污染伤害。

3、行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回收网络分散,循环经济园区没有充分发挥园区内产业聚集和生态效应。近年来,由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经营的开放,回收市场出现了无序化经营的局面,虽然*市建立了再生资源园区,但大多数经营业户不愿到园区内统一加工经营、集中污水处理,从而导致行业发展缺乏规划,网点设置不合理,居民交售废旧物资存在困难;国有回收企业因税赋重,效益较低,经营日趋萎缩,主渠道作用逐步丧失,在回收市场失控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造成了我市回收网点无序发展,这些分散的回收摊点已成为流动人口的聚居点、环境卫生的脏乱点、城市管理的空白点,导致大量低效益再生资源流失为垃圾。个别企业虽然在本企业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内部形成了小循环,但由于缺乏统一园区聚集,达不到共享基础设施,形成相互共存的产业链,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

4、再生资源政策利用不到位。一是收购环节管理不规范。2001年国家对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取消了特种行业许可后,工商登记的业务范围只是废旧物资,没有把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分开,大多数不去登记,不到公安和主管部门备案,缺乏相关地方性法规,无法可依,导致回收渠道混乱,市场管理混乱,电力生产和城市公用设施被盗案件时有发生,有些回收网点甚至成为收赃销赃的场所,给城市建设、环保和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二是汽车拆解政策应用不到位。现在全市一年的汽车拆解量还没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多。茂泉资源综合利用公司虽然有山东省经贸委发的汽车拆解合法手续,但由于内部股东问题,合法手续利用的不好。

5、市政府〔2006〕119号文件落实不到位。《*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自去年公布以来,成立了*市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再生资源市场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各县区没有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实施,各部门职能不明确,不能很好清理、整顿、规范再生资源市场。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刚刚起步,没有真正形成社区回收、市场集散、加工利用三个环节紧密衔接,基层网点与分拣中心、交易市场与加工利用中心配套,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再生资源是21世纪唯一增长的资源,再生资源产业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目前,废钢利用率43%,再生铜为37%,轮胎翻新量为18%。就*而言,再生资源发展利用的潜力很大,通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规范和发展专业回收市场、加快加工园区建设和再培植一批深化加工企业等工作措施,完全可以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再生资源集散和加工中心,形成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1、继续加大龙头骨干再生资源企业的培育和壮大措施。为最大程度上提高再生资源利用效率,今后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建设大型再生资源加工企业上。一是从现在开始可以着手考虑利用全市每年近150-200万吨废钢铁资源和苍山县水资源比较充足、铁矿石贮量20亿吨、年产铁精粉500万吨优势,建设年产500万吨以上的钢铁厂。据介绍,近年来福建私营企业在全国各地兴建了一大批中型电炉钢厂,江苏宿迁、我省的莱芜、寿光都有福建人建的钢厂,特别宿迁钢厂用的熟铁料全部从*购进,其他钢厂也都把*作为主要原料基地之一。我们应该抓住目前国家正在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落后钢铁厂的机遇,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0*年底前,重点淘汰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全国将淘汰5500吨落后炼钢能力;2010年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等其它落后装备能力。山东省《关于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现有钢铁企业主要技术装备要尽快达到烧结机180平方米、高炉1000立方米、转炉120吨、电炉70吨准入条件)的前提下,自己或者直接建设大型电炉铸钢厂,或者与大型钢铁集团联合在苍山建分厂。二是依托我市铜加工、铝加工、铅加工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深加工企业。例如,电缆厂、铜线厂、电瓶厂等等,逐步形成深加工基地,促进其向最终产品的深加工方向延伸。三是依托塑料、橡胶、轮胎再生资源,建设一批再生资源产业工业园。

2、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促进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建设。再生资源在回收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而解决污染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集中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工业园,使分散的和众多的回收加工厂(点)集中到园区。集中建设加工工业园区的好处是,一方面有利于集中治污,便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形成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我市今后在再生资源加工工业园区建设上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一个是搞好加工园区规划。在塑料园区建设上,推广河东区相公塑料加工园区的经验,在每个县区可以规划建设一处加工园区;有色金属加工园区建设可以依托金升集团,在兰山、河东分别建设两处有色金属深加工园,兰山区的加工园可以考虑利用德力西集团在枣沟头新建的有色金属市场,稍加改造即可;橡胶、废电子加工工业园可以在经济开发区建设。二是实行低收费政策。引导加工业户向园区集中,让他们有利润可赚。三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鼓励入园企业加快进行技术创新,对生产废水、废物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塑料回收市场范文5

塑料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工业材料,由于它具有质量轻,耐腐蚀、强度高,容易加工成型,且价格又低等优势,所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塑料进入了广泛实用阶段,塑料的问世,深受世界欢迎,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断地被制成碗、杯子、方便袋、编织袋、盆、桶、管等。由此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环境和景观带来了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是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料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1.“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2.“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常用塑料餐具,影响人体健康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

2.2使土壤环境恶化,影响农作物生长

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不但长期不腐烂,而且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2.3焚烧废旧塑料,造成二次污染

如果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还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其中有一种叫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它进入土壤中,至少需要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即使在摄入量很小的情况下,也能使鸟类和鱼类出现畸形和死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对人也有很大危害。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2.4占用大面积地,污染周围环境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水体,危害周围环境及饮水安全。另外,塑料易成团、成捆,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设施、城市设施故障。

2.5任意储存堆放,构成火灾隐患

白色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可燃物,如果天然堆放就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一遇明火或自燃,极易引起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2.6使臭氧层变薄

“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1.世界各国面对“白色污染”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有效的办法。

美国的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店,分别在6个月和一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在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2.为了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又该如何防治“白色污染”呢

2.1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尽量减少或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超薄塑料袋。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由于质量轻,难以洗干净等原因,造成回收成本高,难以有效利用。而一次性超薄塑料袋,由于使用面非常广、很薄等原因造成环境中污染物随处可见,回收困难。所以我们可以考虑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环保布袋。

2.2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做建材等。如果从垃圾场重新分类拣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因此一定要在塑料制品进入垃圾场之前,将其分类、回收。废塑料回收后,在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重新加工成为制品。目前,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2.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地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并利用新闻媒介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及危害,使人们能够积极参与废塑料的回收,提高全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塑料回收市场范文6

美国,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2005年1月25日,旧金山对每个塑料或者纸质的购物袋征税17美分,从而使旧金山成为美国第一个对购物袋征收环保税的城市。超市如果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将被处以罚款。2007年3月27日,旧金山市议会通过法案,限令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一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纽约市早前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各大商场和零售连锁店回收和循环使用它们向购物者提供的塑料袋,这是目前美国颁布如此普遍性措施以控制塑料袋对环境影响的最大城市。

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的利夫拉皮兹,是北美首个通过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城镇。这个人口不到550人的小镇规定,消费者购物须自带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所有购物场所不得向顾客提供塑料购物袋,违者将被处以最高可达一千加元(约合989美元)的罚款。

英国在使用塑料购物袋方面并没有出台全国性的政策,而是由城镇和商店自行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位于英国西南部德文郡的小镇莫德伯里,从去年5月1日开始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莫德伯里的超市和零售商铺一共有43家,全部都加入到了这一抵制塑料袋的环保行动中来。国内一些大型超市和零售连锁店会向顾客提供可以重复使用的布袋。《生产者的责任和义务(包装废弃物)》中规定,各包装生产者及使用者对包装废弃物都必须达到预定的回收利用率。

爱尔兰塑料袋消费量惊人,人均每年消费328个塑料袋。2002年3月,爱尔兰开征塑料袋增值税,购物者需要为每个塑料袋交纳1角5分欧元的税款。从那儿以后,人均每年塑料袋的消费量降至21个,减少约94%。

法国家乐福超市率先实行了购物袋收费制度,每个购物袋收费1角5分欧元。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首都巴黎从去年就开始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欧盟许多国家随之效仿,甚至还向购买者收取环保税。

德国通过立法有偿使用塑料袋,商场、超市所备有的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均是付费购买使用。塑料袋根据大小来收费,从5分到5角欧元不等。向购物者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商店,都要交纳回收费。

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的许多大型超市,为每个一次性塑料袋向顾客收取3角欧元的费用,其中一角为成本费,2角为环保税。塑料袋增值税实施后,塑料袋消费量大幅减少。

丹麦是最早抵制使用塑料袋的国家。早在1994年,丹麦就采取了抵制使用塑料袋的行动,任何使用塑料袋的人必须交纳税金,同时超市也要付出一些费用,因此塑料袋的使用下降了66%。

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日前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000个环保购物袋。

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