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会所企划方案范例6篇

休闲会所企划方案

休闲会所企划方案范文1

一、休闲农业专业教学现状――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休闲农业专业作为一门新型专业,兴起时间还不长,休闲农业分为都市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和生态农庄经营管理两个方向。

都市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方向主要面向都市休闲农业园、农工贸企业集团、星级休闲农庄和旅游观光技术服务组织就业,培养具有都市现代休闲农业规划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从事都市休闲农业创意规划设计与管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设计与管理、休闲农业创意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生态农庄经营管理方向主要面向农业高科技园、大型休闲度假村、星级生态农庄、旅游观光技术服务组织就业,培养新时期生态农庄发展管理需要的,熟悉植物栽培、动物养殖与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掌握生态农庄管理专业知识,具备生态创意、规划、经营管理、创新等职业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休闲农业专业于2013年开设,由于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多数老师还是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有少数老师正尝试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在考核学生标准上,设置了“百分制”,期末考试占70%,平时占30%。从学生反馈情况看,70%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表示满意,30%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表示不满意,认为没有学到多少知识技能,工作后遇到的业务知识与学校所学到知识有很大区别,动手能力差。

二、休闲农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关于休闲农业实践经历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而目前高职学院休闲农业专业教师曾在相关企业工作过的较少,大部分休闲农业教师没有下过企业。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

2.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目前课程体系还是三段分类模式(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施的课程没有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由于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教材也存在着缺陷,没有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休闲农业专业教材。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本应掌握的岗位技能知识,缺乏独立工作和协调工作的能力,甚至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能力。

3.实践性教学课时偏少,理论课经常占用实践课

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专业课要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安排适量的学时,加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但实际上实践性课程只是一种点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培养学生休闲农业应用技能的问题。目前某些专业课已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但由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93课时少,理论教学部分无法完成,理论课经常占用实践课,教师减少实践教学的现象较多,使得学生技能训练时间严重不足。

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较差

目前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教学目的达不到,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即使在休闲农业实训时教学方法也较单一,没能真正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在考核上期末成绩占70%,也使得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不注重实践。所以我们的学生休闲农业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休闲农业师技术资格证的考试及格率并不高,到了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不强。

三、相关对策

1.调整教学计划,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一是改革教学计划。在休闲农业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增加实训课时比重。在教学中既要注重休闲农业理论教学,保证学生所学均是最新休闲农业知识,又不能忽视休闲农业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逐步调整教学计划,增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争取达到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课时1:1的标准。具体在执行时对《基础休闲农业》、《财务休闲农业》、《成本休闲农业》等课程每门都增加一定的实践性学时,每门课程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做休闲农业模拟,让学生边学边练,通过内部调整缩减理论课时来增加实践学时,但缩减理论学时必须遵循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原则。

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对休闲农业专业的若干课程内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休闲农业人才市场需求,适当予以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或与本专业不密切的内容,增添休闲农业实践中应用性较强的内容。

2.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针对高职院校实践、实训基地,特别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明显不足的现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无论学院内休闲农业模拟实训场,还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都是休闲农业专业的基本硬件设施,它是休闲农业专业实践性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保证。

3.加强休闲农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便更好地满足休闲农业专业实践教学的急需。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接受专业理论的学习,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休闲农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使其在休闲农业知识方面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定期集中到培训单位完成实训任务,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引进技能过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职教师,同时,也可聘请单位企业在职的经营管理骨干、中青年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4.制定完善与职业技能证书鉴定相一致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

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获得毕业证书,还应考取与休闲农业专业相关的等级证书。对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制定出与职业技能证书鉴定相一致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制定科学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以实践能力作为对学生评价的标尺。

参考文献:

[1]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张洁玉 - 《黑河学刊》- 2005

[2]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索 迟荣 - 《会计之友》- 2003

[3]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 马占成 - 《会计之友》- 2003

休闲会所企划方案范文2

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城市经济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活跃市场、繁荣省会、服务民生、促进消费为目的围绕食、购、娱、游等夜消费活动,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建设、龙头带动、市县互动等形式,整合商业、文化、体育、旅游、城管、交通等各种资源,倾力打造夜经济品牌,努力形成规划合理、设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经济发展格局,切实让城市亮起来、经济火起来、市民走出去、农民进城来,促进城市发展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力争到年全市夜经济零售总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0%以上,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多增3-5个百分点,将夜经济打造成为的一张名片。

二、发展重点和责任分工

(一)开展延时营业,促进夜间消费。从月日起,全面推动市区商贸服务、文化演艺、健身休闲、书店和图书馆等服务企业延时营业,方便广大市民夜间休闲消费。主要包括:三横六纵沿街主要企业;14个区域商圈主要企业;8个部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主要门店;13条特色商街、夜市内所有服务企业等,营业时间延长至22∶30以后。

责任单位:市内五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

(二)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夜经济上水平。利用三年的时间,着力建设好十二个夜经济重点项目:

1.规范提升13条特色街区。进一步巩固提高年建成的13条夜经济特色街区、夜市。特色商街今年要建设成为大型夜经济综合体,其他12条特色街区、夜市进行分类指导,促进完善提升,规范运营。对建设主体二期没有完工的督导其加快进度,实现年内正常运营。

责任单位:市内五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城管局。

2.推进重点延时区域的亮化、美化。重点亮化、美化区域为三横六纵主干线、14个区域商圈、13条特色商街(夜市)8个部级商业示范社区。工作目标:一是夜经济建设工作确定的延时营业区域路灯要全部开放,景观灯每天开放至23∶30二是规范提升门店店招,霓虹灯设置,加强街区楼宇灯光亮化、外立面美化;三是中山路(中华大街-体育大街)路段以及三横六纵重要节点沿街行道树绑缚彩灯、LED流星雨、满天星等,鼓励沿街企业自行开展亮化、美化工作;四是主要路段、主要区域,按照《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具体要求,设置城市户外广告,实现亮化工作的提档升级,切实发挥城市中心区夜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园林局、市内五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责任分工:一是市城管、园林部门负责制定三横六纵主干道亮化、美化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协调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区的道路、街区等区域制定亮化、美化工作方案,指导各区政府组织实施;二是各区政府负责制定本辖区内商圈、特色街区(夜市)部级商业示范社区、夜经济综合体等亮化、美化工作方案,组织相关单位实施楼宇、街区、门店亮化、美化,以及行道树绑缚彩灯、LED流星雨、满天星等项工作;三是市城管、园林部门负责市直部门与各区之间,以及各区之间衔接路段、区域等部位的协调工作,做到风格统一,格调一致。

完成时间:月日前要全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3.打造14个区域性夜消费商圈。重点打造14个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健身等项目为一体的区域商圈,通过提升区域内重点企业服务功能,引进品牌企业进入区域经营等方式,完善区域内大型商贸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项目,提升区域商圈的夜经济辐射能力。

责任单位:市内五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城管局、市园林局、市商务局。

4.建设和完善4个夜经济综合体。市内五区和高新区要分别打造1个购物、餐饮、文化、休闲等高品味、高标准、上规模的综合类大型夜经济载体,通过实施全方位、多业态的经营模式,形成多种消费方式的配套发展、和谐发展。重点推动北国东尚购物中心、特色商街、万象天成、欢乐城等4家大型夜经济载体的改造提升工作。

责任单位:市内五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商务局。

5.规范8家部级商业示范社区。结合部级商业示范社区特点,规范提升原有业态的基础上,引进品牌连锁企业、专卖店等进入社区经营,并对各门市店招、牌匾等进行统一规范,提升形象,不断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社区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演出、群众歌舞等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发挥部级示范社区的带动作用。

责任单位:市内五区政府、市商务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6.建设4条特色商业街。按照商务部《商业街管理技术规范》建设标准,推动街区改造升级,调整业态布局,9月底前把4条街区建设成为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

责任单位:有关区政府、市规划局、市商务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电业局。

7.开办10家主题美食休闲广场。月日前,利用市政广场、商业广场、街区、商场超市、宾馆饭店等设施开办青岛啤酒广场、雪花啤酒广场、嘉禾啤酒广场等10个主题美食休闲广场,彻底改变以往夜市摊点零、散、小的地摊式”形象,形成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形象包装的规范化夜经济消费集合体。适时举办各类啤酒节、美食节、购物节,通过组织花车巡游、卡通表演、酒王争霸赛、万瓶啤酒免费赠饮等活动,聚集人气,扩大消费。

责任单位:有关区政府、市商务局、市城管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

8.打造“三河”沿岸和环城水系系列休闲带。搞好三河沿岸主要区域景观建设,河沿岸部分路段建设营地式休闲消费场所,逐步形成大型活动中心。切实抓好河两岸800米人工沙滩、3座沙洲等设施建设,搞好大桥夜景亮化等工程;抓紧推进河沿岸水下餐厅改造,街以西大型游乐场建设,河道南岸商业一条街建设等工程;依托河,重点打造河沿岸桥等3个休闲消费场所和河西线路至南路观光廊带等3个夜间观光带。月日前完成环城水系通水,同时逐步在环城水系沿岸建设公园、商业街、文化娱乐设施,形成“三河”沿岸和环城水系系列观光休闲带。

责任单位:市园林局、水务局。

9.推动县域休闲消费中心建设。各县(市)矿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利用庙会、采摘节、旅游景点、温泉洗浴等特色优势,整合各类农家餐厅、农家乐等资源,提升打造农家特色鲜明、风味独特的乡村大食堂,各自建成1-2个休闲消费中心,逐步发展成为县域休闲消费中心。特别是9重点县(市)区要抓紧完成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各县(市)矿区政府。

10.建设5家特色公园。重点对五家公园进行打造,逐一对每家公园进行科学谋划、特色定位,按照“提出主题、分区设置、集中展示”原则,通过美化亮化和组织开展各类演出、展览、美食展会、民俗游园、群众性文化娱乐等活动,形成主题鲜明的品牌化休闲消费公园。

责任单位:市园林局、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有关区政府。

11.打造5个文化娱乐项目。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开辟价格适中,内容丰富的夜场演出,重点打造大型实景演出、曲艺社曲艺专场、休闲茶馆、大型演艺歌舞和民俗表演、红色演出季和一月一名剧等5个夜经济文化娱乐项目;同时组织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民间艺术等定期到市区表演,丰富市民夜间休闲文化生活。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正定新区管委会和有关县(市)区政府。

12.提升5家健身活动中心。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积极组织开展重大体育赛事和形式多样的夜间健身活动,体育场、体育场(馆)游泳馆、少儿体校等体育健身场所开放时间延长至22∶30以后。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职责。调整充实省会夜经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抽调专人集中办公,统一部署、协调和督导夜经济建设各项工作,制定全市夜经济建设规划、方案,明确各部门具体建设目标。市商务局负责搞好综合协调,指导各县(市)区抓好夜经济载体的培育工作;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负责规范发展娱乐场所和文化广场,积极开展夜间文化娱乐活动;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落实市区公交线路延长运营时间、末班车在2330以后收车,进一步方便市民夜间出行;市旅游局负责组织开展夜间旅游工作,将省会特色商街、三河沿岸、环城水系休闲消费项目纳入旅游定点项目,组织好“夜经济-文化旅游在行动”活动,把外地游客请进来,吸引本地市民走出去,同时整合西部山区县旅游资源,使广大市民走下去;市体育局负责将全市体育健身场所和大型体育场、游泳馆夜间营业时间延长到2230以后,切实满足市民夜间健身娱乐需求;市公安局负责组织警力,加强巡控力度,做好夜间治安巡逻防范,及时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群众夜间出行安全。同时负责督导夜经济主办单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安保措施。

督导夜经济主办单位设置停车场,防止交通堵塞;督导美食休闲广场设立流动警务室;市城管局负责夜经济集中区域、夜景照明、环境卫生清扫、公厕设立等配套设施的设立维护工作。对延时区域内企业利用门前场地在2000以后举办的各类促销、演出、群众性娱乐、休闲美食等活动,采取备案制度;市城管局、交管局要切实搞好夜消费重点区域周边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每天22∶00至次日6∶00将不影响交通的地段、地块作为停车场使用;市交管局要加强对夜消费相对集中场所和周边路段的交通监控和疏导,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保障交通秩序。同时,为旅游车辆发放市区车辆通行证,方便旅游休闲消费;市工商局、食药监局、卫生局等部门要加强对夜间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为广大市民创造安全和谐的购物、娱乐消费环境;市园林局负责公园、广场的夜间照明和环境卫生等服务保障工作,组织开展各类展览、民俗表演等文化娱乐活动,组织举办各类美食节、啤酒节等活动,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水、电、气(汽)等基础设施服务部门要制定保障方案,确保商贸服务企业夜间正常营业。各县市区政府作为县域夜经济建设的主要责任部门,也要成立夜经济工作机构,制定本地夜经济发展规划及具体建设目标,明确责任,抓好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

(二)加强政策扶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夜经济的指导意见》市政府《关于推进夜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丰富市民夜生活,繁荣省会夜经济的安排意见》切实加大各项政策扶持力度,工商部门要在证照办理等方面提供方便,税务部门在税收等方面要给予减免扶持。工商、税务、食药监等部门要切实搞好服务,可对夜市、美食休闲广场等商户实行集中办公,联席审批;市、县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扶持大型专业性或综合性夜经济载体的建设,对企业举办的主题休闲美食广场、美食节、民俗表演、歌舞演出等活动项目要给予适当补贴。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夜经济建设。

(三)降低企业成本。市商务局和市内五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商贸服务企业从月日起开展延时服务,各类百货商场、超市、便利店要延时至22∶30以后,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营业时间延长至24时或凌晨2时。延时营业后,政府将对延时企业给予电费补贴,补贴办法是由延时企业提出申请,经各区政府确认,市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备案后,列入市政府电费补贴范围。

休闲会所企划方案范文3

[关键词]休闲旅游旅游企业营销

一、现代企业发展休闲旅游涵盖的范围

企业发展休闲旅游涵盖的范围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从商务的角度来说,商务休闲也是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目前正处于旅游商业发展的时期,商务活动的存在是我国旅游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休闲方式之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我国的环渤海等旅游发展较快的地区,商务活动的存在是这些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必然结果,在这些区域内比较频繁的商务休闲项目包括商务会议、各类会展、商务洽谈等,因商务休闲所具有的时间较短、节奏较快的特点,因而有必要将休闲和商务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起来,让人们在休闲商务中不但能够做到实现其工作目标,也能够实现其发松身心,缓解压力的目的。

第二,从教育和培训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国家和区域来说,教学所具有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一个企业或者其他发展中的组织来说,建立学习型组织或者企业是其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因而有必要将教育和培训与休闲结合起来,建立气教育和培训休闲的旅游发展模式,在休闲中完成教育和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和培训模式,从而使得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即在感受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三,从度假的角度来看,度假的休闲方式是目前休闲旅游发展中发展的较好的一种休闲方式,度假休闲的发展需要各地对自身的度假景色及度假方式进行充分的挖掘,发展当地的以酒胆和旅馆为中心的住宿条件建设,同时还要发展当地的人文与交通等各类辅助环境。从我国目前度假休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城镇居民一般选择在五一或者春节等长期的假日内进行度假休闲的消费方式。

第四,从健康和运动的角度来说,健康休闲和运动休闲也是社会进步与旅游发展的趋势之一。人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和健康的重要性,应该把健康、运动与休闲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一系列运动、文化娱乐、观光旅游等来缓解,还可以通过竞技、职业体育等运动来实现,来实现人们休闲的目的。

第五,从观光的角度来看,观光的休闲在我国发展的势头最好,而且观光休闲所包括的范围比较广,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观光都是较好的休闲活动。

第六,从购物的角度来看,购物休闲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我国各地地区目前都很关注区域性商业街的开发和建设,在区域性的商业街的建设中各地建设都非常关注特色景观和文化及商业的紧密结合,建成的商业街具有餐饮、服饰、旅游等比较全面的且形成吃住行玩购物于一体的休闲特色,促使当地旅游的共同发展。

第七,从文化娱乐的角度出发发展文化娱乐休闲。这种休闲模式够给我国城镇居民带来了较好的享受。这种休闲模式的发展带来旅游收入的同时活跃了城市的文化生活,实现了双赢。

二、现代企业发展休闲旅游的营销对策

1.塑造休闲旅游旅游品牌

要注重休闲旅游和企业本地文化的有机结合,深层挖掘企业本地文化内涵,打造具有企业本地特色的休闲品牌。把休闲旅游和休闲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行合理开发,是休闲旅游旅游能够深入发展的必然方向。如果要使休闲产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以及产品竞争力,最佳的方案是给休闲产品包装上文化韵味以及人文因素。运用企业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提高品牌号地召力以及亲和力,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如何将文化转变为休闲产品地生产力则是其中的重点。首先,需创立一个核心项目,该项目需具备两个特点:第一,能够展示当地古今文化;第二具有供人休闲旅游观赏的价值。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让休闲旅游者得到其自身的发展和身心的愉悦,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较清晰的了解这一特定的区域所具有的符合其自身特性的文化内涵。其次,以优质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建立风景秀丽的旅游风景区,并依托于这些旅游景点带动企业本地的旅游农家乐、旅游渔业以及观景房地产。再次,借助古今名人的名人效应以及具有企业本地个性的文化资产来弘扬当地的文化内涵。

在实施休闲旅游项目的时候,应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来进行规划,开发山水旅游等资源时,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目光以及可长期发展地意识。在开发景区之前,为了防止带有功利性的随意开发景区,相关规划设计部门不应急于开发,首先应当深入这些旅游发达地区对项目相关景区进行认真的考察,完成考察之后应组织旅游方面的专家对该景区进行探讨研究,从而确保能够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对该景区进行开发。此外,在建设景区的时候,不应只是简单的完成景区的外在建设,还应突出该景区具有企业本地特色的文化内涵,塑造该景区的内在文化素养,令游客在休闲旅行的同时不但能够放松身心,还能了解到该景区所蕴含的历史以及休闲文化。通过对山水观光休闲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人文休闲的特色精品。将历史的古都文化演变成精品的文化休闲。

应突出具有企业本地特色的休闲旅游,并实施重点的开发。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实施休闲旅游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应避免面面俱到、休闲产品与其他地区雷同等问题的出现,否则将会令该项目缺乏自身特色,让来此旅游的旅客丧失兴趣,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实施休闲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企业本地具有特色和个性的休闲产品,创出几个能够能够代表地域特点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休闲产品,并以这些特色休闲产品为代表,从而带动整个休闲旅游的发展。如果休闲旅游区域其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已经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应紧紧抓住这些自身特色,加大对这些休旅游资源的开发,力争创出的休闲品牌,从而推动整个休闲旅游旅游的发展。充分利用的休闲旅游资源和城市优势,大力推广名河、名园等民品休闲旅游产品,在市场树立起休闲旅游形象。

2.开发设计新的休闲项目

目前,在国际上热爱旅游休闲的人已经逐渐对传统的海滨度假失去了兴趣,他们把更多的兴趣投向了各地具有乡村文化以及企业本地风情风俗地活动中。因此,各种全新的休闲旅行景点以及服务项目应运而生,例如科技公园、主题游乐场等。可根据这些国际上的先例,以自身优势为基础,全力开发并设计出新的休闲旅游项目。如从休闲产品的需求的角度看,休闲者对休闲地点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其休闲成本及休闲过程中的效用最大化。受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所具有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的作用,休闲旅游所具有的吸引力效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出现降低的趋势,而休闲者在休闲过程中总是希望达到休闲效用的最大化,并在自己以后的休闲过程中以此为休闲的衡量标准。因此,离休闲者所在的地点越远,休闲者出行的意愿和实际休闲发生率越低。所以在休闲效用最大化与休闲成本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休闲生活所具有的消费的需求就从分散的休闲活动空间逐步走向综合的、设施比较集中的休闲活动空间,形成了频繁指向城郊的近距离高密度休闲需求。环城游憩在地点上的选择,除了受所在低于的休闲旅游资源和休闲环境因素的两个条件的约束外,往往取决于由土地租金和相应的休闲用地投入所决定的两类成本,包括投资成本和开发成本。该休闲旅游发展方式是投资者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利润。而在我国城市化的中,土地成本也就是土地租金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高,而休闲旅游的发展必然也会将这一趋势的发展力度加大。由于级差地租这一休闲成本模式的存在,对于休闲旅游的投资者来说,城市的休闲土地开发成本就会越来越高,其所承担的资金压力也会随着加大,而离开城市所在地域较远的休闲投资,由于级差地租而形成的休闲成本较低,休闲投资者的在投资成本上压力的压力相对来说就会变小,于是许多休闲旅游的投资者就会把休闲旅游的投资地点纷纷把投向农村的休闲的区域,在这里由于级差地租的存在而形成了一种休闲旅游发展的动力。随着人口集聚现象的出现,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城市用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百分之十一扩大到百分之三十六点三,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国城市郊区的发展面临从来没的压力和发展机遇,其中大城市对农村休闲旅游的产生的需求是增长速度是最快的,游憩景观休闲方式的发展,及休闲用地的进行,是休闲旅游发展的特色之一。

我国人们休闲观念和方式的转化意味着该休闲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也就是说如果对该休闲方式引导及发展的方式正确,就可能在几年内在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环城游憩的休闲市场。从大的范围来看,由于过去的各种原因的存在,中国所具有的环城游憩的休闲方式发展的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的深圳市锦绣中华主题公园的出现,标志着环城游憩的休闲方式开始进入比较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这个休闲实际案例所带来的带动作用,在随后的时间里,中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以此休闲设施建设的潮流。

3.加强营销的力度

在休闲旅游发展中还要进一步进行营销。休闲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于休闲旅游的营销力度的加强需要建立在了解休闲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针对休闲消费的市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这个营销策略的基础上有效的应用各类传播途径,通过对营销信息的宣传讲休闲产品好休闲服务进行市场推广。休闲旅游在发展中与其他旅游的不同之处在于,休闲旅游在我国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各类居民的生活理念中并没有引起一定的注意力,可以说休闲旅游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中还不发展比较弱势的行业之一。因此在进行休闲旅游营销的同时要加强企业对其社会责任的实现。在休闲物品或者休闲服务的营销战略的实施中应加强三个不同角度的工作,第一个角度是从休闲消费这对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需求的研究的基础来说的,第二哥角度是在营销过程中对于信息的传播应该取得一致的途径并在该途径的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保证营销信息所具有的统一性,第三个角度是从事与休闲旅游相关的企业或者组织应履行气必须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休闲旅游提供者和休闲旅游接受者两者之间的双赢的结果。

在休闲旅游的营销力度加强的过程中,时刻都要关注的休闲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走向,只有在对休闲消费者需求深入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够给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才能够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休闲旅游发展的途径。只要在了解休闲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休闲产品或者休闲服务所具有的真正价值。在对休闲消费者的调查及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消费者的细分并由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的市场需求预测。休闲旅游在休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休闲设施和软件休闲服务两部分。在休闲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休闲设施是作为硬件存在的,同时休闲服务以休闲设施为其自身实现的载体,讲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在对消费者需求预测及分析的基础冲对休闲旅游所生产出的产品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涉及和开发对于休闲旅游的从事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复杂工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休闲旅游的从事者应该不到的优化与休闲旅游组成要素相关的各种资源,并讲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市场上休闲消费者的需求。在此即出生,以合理的休闲消费的产品的定位,及较充分的对休闲消费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休闲产品营销策略。

从上文对休闲旅游的分析可以看出,休闲消费容易受个人在文化水平、素质及审美方面的影响,休闲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也对休闲旅游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都是无形且不可控制的。这就决定在休闲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从内到外营销的观念,原有的营销方式不能让企业及时的获得休闲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休闲产品在营销过程中需要从休闲消费者的喜好和休闲消费品所具有的特色两者之间寻找切入点及沟通点,在休闲旅游的营销过程来看,在根据不同的消费者和不同的休闲产品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调查分析,从而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树立休闲企业在休闲消费者心目中的营销形象。

在休闲旅游的营销中,所采用的方式可以是与休闲消费者沟通来实现,从而需要逐渐的建立起符合休闲旅游发展趋势的营销环境。在休闲旅游的营销环境建立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机构出来休闲产品的提供者休闲企业外,还包括与休闲旅游相关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机构、各类社会媒体及宣传机构。良好的营销环境需要这些组织和机构的配合和协调。

休闲会所企划方案范文4

关键词: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模块;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57-02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教学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改变休闲方式、丰富休闲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与之匹配的高质量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加快高校休闲专业人才培养已成为必然。虽然休闲专业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专业学科中并非新生事物,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其学科类别、专业定位、课程体系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于2008年,依托旅游管理专业群示范项目建设大背景,凭借与荷兰应用科学大学以及莱顿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国际交流平台,通过项目教学模块设计与运用推进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在休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模块设计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模块的设计从休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出发,通过多渠道开展行业与企业调研,收集休闲服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信息,由相关企业人员确定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对核心能力的要求后再由学院就知识、技能、态度进行能力整合,并制定专业教学能力体系,设置项目核心课程、项目辅助课程、个人发展课程、选修课程等四大类课程(见图1)。其中,项目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为直接服务于项目(既可以是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任务,也可以是源于教学需要而自行设计)的课程安排,旨在增强和锻炼学生高质量完成项目所需的能力;而个人发展课程与选修课程则可以自成体系,其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目前,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教学体系设有认知休闲行业、高尔夫服务与运作、休闲产品营销三个项目模块。在项目模块的设置上由面到点,有效实现了学生对休闲大行业、高端行业以及具体企业的认知、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态度的养成,创造性地将专业教学与学生集中实习、就业(创业)紧密衔接。

项目一:认知休闲行业 认知休闲行业项目面向休闲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选择某一休闲产业类型,通过对一定区域内这一类型相关休闲机构或企业的实地调研以获得对休闲行业和业态的认知,最终完成《休闲行业调研报告》。该项目核心能力分解整合后对知识、技能、态度三大要素的基础要求及对应课程(见表1)。

项目二:高尔夫服务与运作 高尔夫服务与运作项目是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模块体系中针对高端休闲产业高尔夫方向设计的专业教学项目。学生在经过认知项目对休闲行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以高尔夫产业为切入点,对高端休闲产业进行深入体验和接触。根据一般高尔夫球会球童服务与运作的特点和规律,高尔夫服务与运作项目为每个团队具体设计两项任务——编写《高尔夫服务手册》、准备并参加高尔夫球童服务大赛。与认知项目有所区别的是,高尔夫服务与运作项目不再由学生团队自由选择行业中的一个或部分企业(机构)作为调研和服务对象,而是要结合学院指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际,经过至少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实训后对实习俱乐部高尔夫球童服务与运作的特点、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编写的《高尔夫服务手册》突出实用性和适用性,并最终反馈至实习俱乐部。实习俱乐部对手册验收与评价将作为评定项目通过与否的重要依据。项目进入尾声后,各项目团队针对高尔夫球童服务大赛进行准备和策划,项目(专业)导师、企业兼职教师(实习指导)和实习俱乐部共同组成评委会,重点检验各项目团队的专业技能与对客服务情况。高尔夫服务与运作项目模块能力与课程体系(见表2)。

项目三:休闲产品营销项目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认知项目和高尔夫项目的基础上已经对休闲行业和高端休闲产业形态有所了解。同时,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后,无论是在对行业的认知方面,还是个人能力方面我们都有所提升,以便为即将到来的就业做好准备。为了加深休闲专业学生对休闲企业其他工作岗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结合休闲企业的营销工作需要设计了休闲产品营销项目。在此项目模块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与努力真实参与到某休闲企业中,完成休闲产品设计(选择)、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开发研究,并进行产品营销实践。项目进入考核阶段后,各项目团队不仅拿到销售成果与回报,更重要的是将营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提交到合作企业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真正实现学院、学生、企业三方共赢。与认知和高尔夫项目模块相比,休闲产品营销项目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更加全面。特别是营销策划、对客服务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对学生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在课程体系安排上,要注意将实用与应变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围绕项目展开课堂教学。休闲产品营销项目模块能力与课程体系(见表3)。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模块设计评价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模块设置基于专业整体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整体能力归纳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的基于企业真实任务或职业能力并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规律的项目模块。项目中学院教师充当专业导师、项目导师角色,开发项目手册,规范项目教学的流程、角色与职责、运作模式。休闲专业项目教学模块设计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完成了教师和学生角色、作用的根本转变。在项目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中做、做中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促成了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学生在不同项目模块中担任不同的团队角色,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任务。教师的角色则从“授人以鱼”转变成“授人以渔”,从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项目教学模块设计改变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现象,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了专业基础知识与职业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在三个项目模块有机串联的基础上,教师、学生不再闭门造车,冲破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于企业,培养从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得以增强,从根本上实现了实用人才服务企业和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项目教学模块设计极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成为休闲行业实习、就业市场的抢手人才。实践证明,通过项目教学模块培养出来的学生拥有较高自信,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特别是在沟通、协作方面的优势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相比尤为突出。学生学到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与就业岗位密切结合,在企业顶岗实习或工作时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具有较大的能力提升空间。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三个项目教学模块在设计上考虑到项目目标的层次递进需要,将教学活动置于开放的企业(社会)环境之中,项目任务和执行过程真实,项目成果和考核物化有效。但也应该注意到,项目模块功效的实现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然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譬如项目过程中教师角色的指导能力和监控力不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核心课程和辅助课程与项目关联度不够紧密、项目考核评价激励效应发挥程度较低等。专业项目教学模块的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只有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前提,不断完善发展模块的内容与设计才能迎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张明洪.高职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11:121-123.

[2]张玉峰.高职旅游类专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模式的探索——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43-48.

[3]姜大源.职教课改:从“做加法”到“做积分”[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1(Z3):3.

[4]郝俊.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项目课程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11):181-182.

[5]齐洪利,董玉菊.荷兰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25):99-102.

休闲会所企划方案范文5

乡镇企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同比增长18%以上;实缴税金突破11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从业人员保持在260万人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其中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步伐明显加快;抵御风险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明显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主导产业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的作用明显提高。

乡镇企业工作要点

一是继续强化政策落实,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深入开展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创业杯”竞赛活动。完善考核方式方法,确保考核体系的科学化、制度化。

二是继续增强职业技能,搞好农村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依托现有的培训资源,围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重点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2011年全省完成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任务1万人以上,并且进一步完善各市(州)和重点县(市、区)职业技能鉴定站基础工作。

三是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对外交流合作。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企业间技术合作、贸易合作、投资合作等新机制。由单一开拓传统市场,向开拓新兴市场转变,全面开展农村二、三产业对外交流合作活动。在对外发展上,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继续支持重点企业参加在美国和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开拓欧美新兴市场,增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协作能力。在对内合作上,针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民营资本向北流动的新情况,积极构建南资北移通道,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到沿海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引资、招贤引智,促进交流合作。

四是积极协调银信部门,切实解决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在已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的基础上,支持惠民农业担保公司全面开展融资担保工作,积极向银信部门争取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同时配合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搞好企业融资和上市的培训工作,提高我省农村二、三产业的融资能力和水平。

五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农业部举办的适用技术推广与对接活动,有效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力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二、三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在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我省9个专业分中心的指导下,进一步抓好企业自主研发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百户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支撑的农村二、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农产品加工业工作要点

一是积极协调扶持政策,营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环境。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协调,争取尽早出台,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建设监测预警体系,搞好农产品加工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监测和预警体系,制订农产品加工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组建农产品加工监测分析预警网络体系、指标体系和数据交换体系,组织监测分析、专题研究和定期汇总,编制年度报告,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评选”工作。为进一步发挥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引领和示范作用,提高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按照《全省农产品加工百强企业评选工作方案》要求,认真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评选工作,打造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和知名度。

四是启动玉米烘干和贮藏项目,抓好玉米等农产品产后储藏和加工。针对农产品产后储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浪费严重、影响质量安全的现状,根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要求,将在我省实施玉米烘干和储藏项目,研究总结玉米产后保管措施,控制和减少玉米等农产品的损失。项目成果将在全国推广,目前有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2011年下半年将在部分地方实施。

五是强化协作配合,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服务体系建设。以工作体系化和体系网络化为目标,建立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协调合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同市(州)、县(市、区)管理部门的工作联系,形成职责明确、上下互动、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

休闲旅游农业工作要点

一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从规划入手,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我省实际和区域特点,依托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五条具有北方特色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2011年规划建设1~2条精品线路。

二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的评选推荐工作。按照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要求,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认真组织部分县(市、区)参加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的申报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今年发展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1~2个。

三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星级评定工作。按照中国旅游协会休闲旅游农业分会的要求,搞好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评定工作。同时按照《吉林省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星级评定办法》开展全省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星级评选工作,全力推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十二五”期间将评定100户三星级以上休闲旅游农业示范企业。今年根据“评定办法”评选20户左右三星级以上企业。

四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的培训工作。我省休闲旅游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2011年省休闲旅游农业协会和中国旅游协会休闲旅游农业分会将举办1~2期休闲旅游农业专题培训班,请有关专家对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部分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及岗位技能培训,推进休闲旅游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发展。

休闲会所企划方案范文6

王云龙(1971-),男,湖北黄冈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发达地区旅游产业与企业发展。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旅游局重点项目(11TACK008)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150)的资助。

【摘要】工业休闲旅游发展遇到普通市民进入瓶颈,严重制约工厂旅游市场规模和新兴业态形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工厂旅游的运行机制和运营模式是有待商榷的;指导理论应由单边市场理论转向平台供给理论;并提出工厂旅游平台供给运行机制和工厂旅游平台转型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工业旅游;休闲;平台

一、引言

休闲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心理压力、实现身心协调、有效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对于个人而言,休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而言,休闲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条件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力量。工业旅游尤其是工厂旅游(或工业企业旅游)是城市发展必需的魂魄和精气神,工厂旅游能提供这么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休闲文化,可以培育成为区域特色休闲产品。

工厂旅游适合休闲特征表现在:第一,工厂旅游属于知识型休闲、文化型休闲,工厂旅游能传播知识文化,“玩”得有层次、有文化、有水平,能实现休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消费效果;第二,近距离,工厂旅游吸引的主要是市区休闲客源,休闲消费是闲暇时间的消费,工厂旅游短时间就能实现休闲需求;第三,工厂旅游属于群众性休闲活动,适合人群范围广,基本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休闲需求;第四,工厂旅游收费少,物廉价美,能兼顾高中低端消费市场;第五,工业门类体系健全,形成门类齐全的休闲产品体系,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和兴趣爱好,工厂旅游种类选择多样。

工厂休闲旅游面临的困难在于,对于一般的市民存在较高的进入门槛。据了解,参观需提前预约、散客必须成团以及并非全年开放这三点是制约申城工业游发展的重要原因[1]。即使上海工业旅游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仍然存在着广大市民“参与难”的问题。目前工厂旅游接市民休闲主要是单位团体,比如幼儿园、中小学等各类学校组织,居委会组织等。一般的市民要自己组团报告给专业旅行社接受和安排才有可能成行,这对一般的市民家庭来说是基本办不到的。休闲消费是民生性的消费。这个问题不解决,工厂休闲旅游就只能处于“阳春白雪”的境地,高高在上,很难“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本身规模难以做大,发展前景自然受到很大制约。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工厂休闲旅游基本运作机制进行反思。

二、文献综述

工业旅游分为工业遗产旅游和工厂观光旅游两部分。20世纪90年代后期工厂观光旅游开始兴盛,后发展成为各种工业企业参与的、产业类型多样的现代工业旅游阶段[2]。工厂观光旅游典型的国家主要是工业发达国家,有法国、美国等。在法国,电力公司为了消除人们对核电安全的担心,普及核电知识,和社会公众处理好相互关系,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核电站接待游客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核电厂来参观,此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先后参观人数达40万,从而改变了许多人对核电的认识。随后,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组织客人们参观他们的生产流水线,引起许多厂家的效仿,一些厂家开始收取一定费用,逐步演化为工业旅游项目。迅速掀起一个工业旅游的热潮,迄今,加入工业旅游行列的法国企业已有700多家,年接待能力突破了 1000万人次[3]。

美国现代工业及其国际性企业的旅游开发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如在汽车制造、钢铁制造、集装箱运输以及石油炼化等领域,几乎所有大企业都有在规定时间内向公众开放的制度,许多著名企业成为旅游胜地。其他工业发达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比利时、瑞典、荷兰等,也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工业旅游。

吴相利[4]、张洁[5]、黄悦[6]等研究了国外工厂观光旅游的起因;Geoff McBoyle[7]工厂观光旅游影响研究,颜亚玉[8]研究英国企业开发工业旅游以及对企业的影响。我国学者对国内工业旅游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工业旅游的概念、特征、影响等方面,以及工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安俊梅认为我国工业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缺少富有竞争力的品牌[8]。在国内对工业旅游开发的研究中也鲜有工业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

国内外工业旅游研究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如直接研究成果不多,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基本处于不成熟阶段,研究发展的空间很大等(王成武等)[9]。虽然工业旅游既包括老工业城市工业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也包括现有的工业企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但是二者的开发前提条件截然不同,很明显后者要顾及对企业运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工厂旅游开发难度更大的基本原因。总的看来,国内外对工厂旅游的研究集中在描述性总结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对工厂旅游中工业和旅游业产业间融合的内在机理的科学分析,也就导致实际运作中“工业”与“旅游”往往处于两中非融合状态。

三、对传统工厂休闲旅游运行机制的分析

工厂休闲旅游进入难的缘由是与工厂旅游的本质分不开的。从休闲旅游的角度出发,工厂旅游接待的对象是一般游客,服务性质是旅游生活。但工厂旅游植根于工业、工业旅游依附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工厂旅游要长久持续下去必须寻找本源,满足工业企业的本体需求,即生产。毕竟,工业企业的主业不是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工业旅游的发展不是用旅游来替代工业生产。所以,工厂旅游服务由生活和生产两部分组成,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不可割裂。生产服务是工业旅游本质和内因,生活服务是工业旅游的外在表现。以上限制工业旅游发展的因素都是基于工厂旅游不能妨碍工业生产的基本要求。

由此衍生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前工厂旅游、这么多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运行机制是否合理?第二,我们能否寻找到一种两全方式或模式,将工业旅游合理地融入到工业生产当中,做到生活和生产二者兼顾。

当前工厂旅游的运行机制是有待商榷的。传统的工厂旅游运营模式是把工厂旅游等同于一般景点开展的旅游活动的“单边市场”模式,这是与工厂旅游的本质属性违背的。一般旅游景点面对的是单边市场,只解决如何提供游客旅游服务。工业旅游除了提供游客旅游服务外,还要为工业服务。工业企业兴办工厂旅游的初衷并非真的要获取旅游收入,其目的是希望借助工厂旅游提供生活服务来获取生产服务。如果不能很好地对相关工业企业进行有效、有利的传播,旅游也会因为得不到工业的支持而夭折。工厂旅游关注生产服务的本质决定了工厂旅游不同于一般景点开展的旅游活动。工业企业看重生产服务,旅游业关注生活服务,于是就导致了生活和生产的分割局面。这样,不仅影响工业旅游市场规模形成,也直接影响到工业旅游业态形成和完善,传统模式中工厂旅游活动还停留在企业后勤服务阶段,仅被看作企业一项接待业务即“副业”而不是一种新兴业态。

四、工厂休闲旅游运行机制向平台供给转型

工厂旅游就是个平台。指导工业旅游合理运行的认识和相关理论应该由“单边市场”修正为“平台供给”、“双边市场”;工厂旅游既然是产业融合的产物,就应该用工业发展规律和旅游经济规律共同来指导工业旅游项目开发而不是其中之一独自发挥作用。

如图1所示,工业旅游就相当于一个企业长久性的永不落幕的小型博览会和交易会。工厂旅游是销售产品的平台,比如生产打火机、西服、工艺品等行业;在工厂旅游展示平台上集中了“会”、“展”、“演”和其他方便游客参与活休闲动形式,相比一般的工业展览会,其展示内容的层次和范围更深更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工厂旅游能否深刻表现企业文化,既体现了企业的勇气和底气,更是体现工厂旅游吸引力大小、品味高低,它是决定我们工厂旅游项目成败的关键——如果没有展示企业的文化内核而仅仅是变相的广告之旅,那将会导致旅游体验缺乏“主旋律”,让人游得兴致索然。常言道,一流企业卖文化、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通过工厂旅游平台满足了工业企业卖产品、卖品牌和卖文化的所有目的。尤其是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能从思想层次上改变人们对企业、对行业的一些传统观点和错误认识,这个是一般促销活动没法企及的,也正是开展工厂旅游的重要意义之一。此外,借助相关模式,工厂旅游也可以转换为信息、经验和知识交流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为市场双方提供商品交易(第一层次),平台有活动组织和会议介入,展示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生产环境(第二层次),传播文化乃至品牌形象(第三层次),有知识交流(第四层次)。这种平台模式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其服务生产作用现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发挥。

五、工厂旅游平台供给运行机制简述

从平台内容看,顾名思义,工厂旅游平台是个旅游平台。但工厂旅游平台的产权属于工业企业,其本身并不擅长组织管理旅游活动,意味着很多工业旅游平台内容是可以外包的,如旅游活动策划、纪念品设计、教育类衍生产品开发等为工业旅游平台提供专项生产服务,实现多产业融合的格局。工业企业在平台中的定位主要是规划计划、组织和调度客源及其相关管理服务。如图2所示。这个理论改变了传统工厂旅游的运行机制,拓展了传统工厂旅游的工作内容和完善了分工机制,对现实工业企业的工作指导意义大。

六、平台供给转型的配套措施

从时间的角度,工业企业周末和节假日停业,实现“错峰旅游”。一方面,休息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工业企业周末和节假日停止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让职工享受法定的休假权,真正落实职工的休假制度;另一方面,挪开空间和时间让位于工厂旅游经营活动,实现“错峰旅游”。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中大国,“饭碗”比休假重要、“加班加点光荣”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10]。所以,要随着社会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劳动者自我维权意识上升,逐渐普及民众休闲观念,形成保障公民休假权利的法治体制,培育享受休假、休闲的社会风气。

从空间的角度,在工业企业区位中对工厂旅游实行专门的功能区划。体现在企业厂区和办公楼的设计考虑到工业旅游的需要。这样,游客多但不影响到办公,车辆停放不会影响厂区装卸货物的卡车进出。此外,把旅游设计的理念与大工程直接对接,大型工程项目投资设计伊始预留旅游功能,在项目规划和研发阶段就组织人力专门研究旅游功能,预留旅游发展的空间、时间和方式[11]。比如上海东方明珠的投资设计方案中就不仅定位电视转播塔,而是包含观光功能在内的综合功能。现在,东方明珠变成世界高塔协会中经营效益最好的代表。央视新台址、三峡工程等延续了这种从产业链延伸的角度投资设计的思路。

从生产服务职能的角度,将工厂旅游归类于工业企业的品牌营销范畴。从工业企业办公室接待到品牌营销的定位变迁,是工厂旅游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入、从一门“副业”到一种新兴业态的飞跃,是生活到生产的转型。与工业企业的品牌活动整合在一起,将工厂旅游视为品牌文化展示的平台,那就可以意味着工业企业的诸多品牌活动可以由企业内到企业外扩展,实现工厂旅游引进来,品牌活动走出去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李宝花.申城工业游叫好不叫座[N].新闻晨报, 2011-04-14.

[2] 王若璇.基于工业旅游的景区综合规划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2.

[3] 刘会远,李蕾蕾.在中国开展“工业旅游”的现实意义[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

[4]吴相利.英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及经验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2 (4) :73-79.

[5]张洁.工业旅游及其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7.

[6]黄悦,李琳.首钢旧址工业旅游研究及建议[J].旅游经济,2010(5):163-164.

[7]Geoff McBoyle.Green tourism and Scottis distilleries [J].Tourism management, 1996(4):255-263.

[8]安俊梅.工业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8.

[9]王成武,南剑飞,赵丽丽.老工业城市工业旅游研究述评[J].开放导报,2010(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