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范例6篇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范文1

纵观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经历了重生产轻安全到安全、生产同等重要,再到目前“安全第一”的阶段,正是随着全民对安全生产认识的提高,促进了全社会安全形势的大为好转,事故发生率及伤亡人数逐年下降。职业病防治也正经历着安全生产的发展过程,目前尚在初期阶段。结合上述数据统计,职业病防治即关乎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是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企业一定要提高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多年形成的旧有观念,切实从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出发,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不重视职业卫生工作,未设置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取而代之是多头管理。造成令出多门,责任不清。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隋况,设置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或者指定原安全、环保等部门同时负责职业卫生管理。但作为职业病危害严重或劳动者超过100人的企业必须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同时,构建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还应在企业管理层面设置由企业一把手或主管领导负责的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在分厂、车间任命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各级部门及人员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要管理劳动者,首先要自己懂。企业法人、主管领导、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人、专兼职职业卫生监管员应通过参加当地监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教育、聘请专业人员授课、到优秀企业学习等方式,学习职业卫生基础理论知识、法律法规。

三、规章制度的建立及落实职业卫生

规章制度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基础,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依靠的是健全的规章制度。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59度;度;2.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4.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7.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9.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l0.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11.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l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以上规章制度的内容应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一规定四办法”,即《工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多数企业职业卫生规章制度不健全,且已建立的制度也未严格落实。其中主要原因仍是企业长期对职业卫生的漠视,当然,近年来我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变化很大。职能部门的屡次划转、新法律法规的频繁颁布、基层部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严重滞后等问题客观存在。这就需要企业发挥主动性,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参加各级监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教育,聘请专业机构或人员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进行指导。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基础,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手段,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是目的。不少企业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内容详实,但落实乏力,各项措施浮于表面。落实规章制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职工的培训教育

开展职业病防治,首先要使职工深刻了解职业病防治的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等。目前一线作业人员普遍缺乏基本的职业病防治知识,不知道何为职业病的大有人在。企业可在“三级”教育(公司一车间一班组)的基础上建立职业卫生培训教育体系。职业卫生培训即可组织专项培训,也可与安全等其他培训相结合。培训的内容应根据培训的对象合理安排,如分厂厂长或车间主任培训内容应较为全面,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则应侧重实用性,与其工作岗位相结合。同时,教育培训应设置相应的考核制度,既包括书面考核,也应包括实际操作考核,以便考核作业人员是否掌握了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

(二)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既是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记录,又是促进规章制度落实的有力手段。职业卫生档案主要包括:I.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2.职业卫生管理档案;3.职业卫生宜传培训档案;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6.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7.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目前大多数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很不健全,内容格式五花八门,甚至不少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处于空白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规范统一了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企业结合自身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可以有效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和职业病防治目标的完成。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职业卫生档案是动态的,企业应根据内部职能划分,明确档案的归属,保证档案实时更新。

(三)利用好第三方服务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范文2

关键词:合规建设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95-02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年,也是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规建设提升年”。农信社作为金融业经营风险的行业之一,其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加快转变观念,提升对合规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经营风险,对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合规建设是在业务经营活动中,为防范风险,依靠完善内控制度、加强执行力建设来防范风险而形成的一套体系。其内涵不仅包括诚实、守信、正直等道德价值标准或行为操守准则,还包含员工的价值观、风险意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和组织结构等。面对新形势下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规范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加强合规建设实属必要。

目前,农信社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内控,规范操作,风险防范得到较大增强,但是,受历史、体制和人员素质等影响,农信社的合规建设中尚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合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合规建设认识不到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农信社的根本目标。然而利润最大化离不开合规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些农信社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上,重发展轻规范,忽视内控与经济效益的利害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导致因小失大。另一方面,农信社员工没有切实认识到合规建设的重要性,不清楚案件往往从违规操作、违章办事开始逐步演变到违法违纪后果,思想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合规执行规章不健全。作为农信社,开拓和发展业务是必由之路,但开拓必须与管理并举、发展必须与监督同行,从防范风险、合规经营的角度,强化合规建设,制度要先行。然而,实际工作中,有的农信社或出于改革需要,或出于竞争需要,往往改革在先、开拓在先,制度滞后,合规滞后。随着电子化建设的强化,中间业务不断开拓,新功能应用推广,网上银行等新业务的开办,农信社没有及时制订、更新相应的配套的规章制度,造成合规执行中无章可循,不能有效地对新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防范。

3.合规建设执行不力。农信社的管理者既是合规建设的践行者,又是合规建设的组织者、示范者和推动者,但是其没有在倡导合规具体措施、要求、自查排查及整改纠错上对员工进行积极有效的传导和宣讲,一些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合规执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清楚依法合规是银行的制胜法宝,没有把合规执行就是爱护自己的岗位这一理念烙印在脑海里,思想上没筑起合规的“防火墙”,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全员关注合规、思考合规,持续做到合规执行。

4.合规建设内审稽核不深入。近年来,随着农信社内部体制的改革和业务的开拓,稽核检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稽核人员少、素质不高不能很好适应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作为被稽核单位,首要任务是应付稽查,心态是尽量少暴漏问题,至于如何对问题整改更是放在一边,整改大打折扣。外审内审都是为帮助查找问题没促使合规经营,但由于各种原因,农信社普遍存在重外审轻内审的问题,对系统内部稽视程度不够,抱着敷衍了事、无所谓的态度,一听到银监局审计、人行检查,就慌了手脚,完全轻视了合规建设的作用。而在稽核处罚中,往往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使处罚得不真正落实,屡查屡犯现象依然存在。

二、强化合规建设的建议

1.开展合规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及各项制度。通过学习、写心得体会、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大家对合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案件警示教育,从身边案件入手,深入分析发案的原因、特点和危害,引导员工结合岗位特点查找自身原因,做到引以为戒,增强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引导全体员工认真履行内控职责、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形成“全员抓内控建设,全员参与内控管理”的良好局面,推进各项业务的协调、稳健发展。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范文3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制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就其具体制度建设来说,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科研成果与工作成效显著。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心理辅导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同,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差别较大,违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事件时有发生。有鉴于此,要普及、巩固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加快、抓紧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

二、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地位和功能

学校心理辅导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核心。它是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和政府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保障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顺利开展,依照法规、政策而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则、规程或行动准则,即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具体来说,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其根本任务;基本制度是指国家和政府颁布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文件和条例制度,也可称之为学校心理辅导的法规性制度;具体制度则包括心理辅导管理制度、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制度、朋辈心理辅导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精神疾病筛查及转介制度、心理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心理辅导的伦理制度、心理辅导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心理辅导队伍的培养及督导制度等,即学校心理辅导的岗位性制度。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也迅速得到发展。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来说,为了加强和推进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部指导性文件。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部委颁布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对学校的精神卫生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特别是2013年颁布实施的《精神卫生法》,更是从法律层面上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十年之后,2012年底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旨在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上述各种政策、文件,可以说就是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随着这些文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的学校都开始出现领导认识、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实施系统、心理辅导室的设置与使用、环境育人等心理辅导工作新局面。当然,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仍有一定距离。

三、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制度,这里以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加以说明。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些地方性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如《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对心理辅导室的基本配置和各项仪器的配置标准都有明确规定。然而,除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标准之外,还需要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便于评估和管理。我们认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应包括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伦理规范等三个方面。

软件建设。包括心理测评和档案管理软件、心理辅导教师资质要求及心理辅导室的岗位规章制度等。第一,心理辅导室须配备符合我国学校实际且能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困扰的、科学的心理测评系统和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动态监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为开展进一步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系列档案资料,如心理咨询面谈记录、热线咨询记录、网络咨询记录、心理危机信息库及危机干预记录、与家长沟通记录、与教师沟通记录、团体心理辅导记录等,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规定按师生比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对他们的任职资格和培训经历应有要求,并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对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统一的归口,并规定统一的业绩考核标准等,保证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学术会议,定期接受专业督导。第三,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制度建设,明确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咨询程序、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等,建立健全心理辅导的预约、咨询、反馈、追踪调查等规则,明确规定心理辅导室的服务群体、开放时间,以及心理辅导教师每周需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数。

硬件建设。包括场地建设、环境要求、基础设施等。第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应有专用场地,选址适当,本着安静又方便寻找的原则,尽量避开集体活动区等热闹场所。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设置个体心理辅导区、团体心理辅导区、心理辅导教师办公区、来访者接待室和心理测评区、心理档案管理区、心理阅览区等,有些区域可以互相兼容。第二,心理辅导室的周围环境应比较整洁、幽雅和清静,室外张贴宣传展板、欢迎图标等;内部环境应温馨、舒适,让来访者有足够的安全感,特别是个别辅导等区域要保障私密性要求。第三,心理辅导室的设备分为基础设备和心理学硬件设备。常用的基础设备包括电脑、录音笔、电话机、摄像设备、隔音设备等,心理学硬件设备的配备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避免使用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设备。如有的心理辅导室配备“宣泄人”工具,让学生采用殴打宣泄人的方式调节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会适应性的情绪调节方法,应避免使用。

伦理规范。按照心理辅导行业的一般伦理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伦理规范包括:心理辅导教师应尊重来访学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有责任保护来访学生的隐私权,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有责任向来访学生说明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应用的限度;辅导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心理测量与评估过程中应考虑被测量学生的理解水平,并使用恰当的教育、心理测量工具了解来访学生的情况;鼓励心理辅导人员进行专业研究以对心理辅导工作有所贡献,在研究时应尊重参与者的尊严,防止研究对象的权益受到损害;要事先告知或征求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四、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

诚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一样,各地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先后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如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同样地,从国家层面推广各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加以规范。

组织管理。包括学校领导的认识、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第一,学校领导需充分认识到心理辅导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采取切实措施做好督导检查,确保认识到位,统筹到位,分工到位,责任到位,把各项具体制度落到实处,努力为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和氛围;第二,建立学校心理辅导领导小组和工作责任小组,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面规划与具体指导,并由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责任明确;第三,建设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有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具体的组织实施、指导督导、检查评估等管理制度,如岗位职责制度、心理辅导人员例会制度、督导制度、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个体心理辅导制度、团体心理辅导制度等,并由学校领导定期检查、督促执行,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范文4

关键词: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37-01

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

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曾说过:“权力倾向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绝对的腐败。”权力的存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要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配置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保障。企业内部要做好权力的合理分工,党政之间、正职与副职之间、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依法依规享有合理的权力,使职权与责任对等,坚决杜绝重大决策由个人说了数,防止出现无责之权或无权之责。

二是优化权力流程。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和程序认真进行梳理,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以制度规定权力运行流程、规范权力的行使。

二、建立健全多样化的教育体系

一个干部或党员往往是从思想上蜕化变质开始的,如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容易滋生消极腐败的现象,因此,我们要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建立健全多样化的教育体系。

(一)完善廉政文化体系建设

廉政文化是一切有助于人们做出廉洁从政选择的事物、制度和社会心理等要素的总和。廉政文化好比人生的导航图,它帮助人们正确选择符合法律精神和道德规范的事情,提供多种可行的方案,并给予精神支持和利益支持。廉政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各种合法、合规的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完善或者改革某种廉政文化,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政治文明的需要,保持政治有序和社会和谐。要使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就必须不断完善廉政文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定和程序机制,使廉政文化的开展有章可循,不会因为别人的思想而改变。

(二)构建多样化的教育制度

一要健全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廉政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学习制度、集中教育制度、廉政谈话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等,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促进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遵纪守法,严格按制度办事。

二要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价值观教育、宗旨教育、责任意识教育与廉政教育相结合,正面引领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洁从业教育,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要形成长效机制。要善于总结和借鉴预防腐败的有益经验,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制度,将成熟稳定的制度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加以长期贯彻执行。

(三)健全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制度

一要建立跟踪教育网络。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廉政档案,把廉政教育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建立单位、家庭、社会的跟踪教育网络,对领导干部进行全程式的监督,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使廉政教育充满活力与温馨。

二要丰富宣传教育内容。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的“大宣教”格局,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通过开展廉政党课、廉政演讲、廉洁理念征集、廉政征文等有效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熟知制度内容,领会制度精神,增强制度意识,养成执行制度习惯。

三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在发挥报刊、广播、公开栏、警示牌等传统载体作用的同时,充分运用网络、电视、手机短信、漫画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教育,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营造“人人维护制度、人人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腐败频发、高发的危险领域,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是预防腐败的重点。

一要建立健全民主、集体决策制度。通过建立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明确决策失误责任追究,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确保决策科学民主。

二要不断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杜绝少数人说了算,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聘任结果要进行公示公开,杜绝跑官、买官、卖官等现象发生。

三要不断强化经济公开制度。在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纪检、监察、审计的监督,强化内控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与考核,严格在权限范围内审批业务,严格资金拨付会签和合同会签审批手续,定期通报财务收支情况,确保各项经济活动阳光、透明,规范运行。

四要不断强化源头治理配套制度。在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废旧物资处理等关键领域,坚持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物资采购、不良资产处置等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将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实现权力运行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范文5

关键词:高等院校 内部控制 制度 体系

一、我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制定了高校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建立了一系列的财务会计制度,但这些制度仅仅规范了高校财务会工作,在学校层面尚未建立涉及内部所有部门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第二,高校章程的制定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脱节。部分高校章程的制定还未完成,内控制度建设没有章程作为指导,导致与之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不规范。

第三,高校领导层重视程度不足,内部控制工作实施不力。高校领导还存在将内部控制活动视为财务部门的事情的情况,认为只要财务会计制度健全,就可以防范高校办学风险,缺乏主动建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意识,没有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沟通协调机制和联动机制。

第四,没有明确监督部门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内部控制的实施结果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内部监督和考核体系。实施内部监督机制,可以发现在内控建设和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减少内控设计环节缺陷,避免内控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二、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

1.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环境治理,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以《高等学校章程》为依据,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校内治理结构,明确领导层的职责,建立完整的学校组织机构,使内控建设在章程规定的框架下运行。

认真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高校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单位应当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学校的“一把手”,高校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负责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倡控制意识、完善治理结构、规范意识规则、明确授权和分权,做好顶层设计。

2.内部控制建设应该全面、系统、职责清晰

内部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贯穿于学校日常管理运作的全过程,遵循全面性和制衡性的原则,在学校内部的部门管理、责任分工、流程设计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前置机制。对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和职工进行业务培训,人人参与。

3.在各业务层面建立完整的内控体系

高校需要在预算管理、收付业务、支出采购、资产管理、基本建设、合同管理、财政项目管理等业务层面设计内部控制制度。

预算业务控制包括合理设立预算编制、审批、控制、执行、监督和考核机构,严格按照预算政策编制上报预算,监控预算的执行,做好预算执行分析和预算执行结果绩效考评。

收支业务要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设立管理岗位,合理设置收支流程,加强各环节的审核监督,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依法依规收费,加强票据管理,建立票据管理制度,杜绝账外账。

采购业务根据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采购业务中的申请、审批、合同签订、执行、验收与付款等部门的岗位职责与权限,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建立健全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国有资产及时入库,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落实资产清查制度,掌握资产使用状况,建立资产使用绩效评价体系。

基本建设的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应该完善基建决策机制,基本建设项目要做可行性研究和论证,该预算的编制、审核,项目实施,款项的支付,竣工决算审计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严格执行工程招标规定,确保招标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合理设计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的起草、审核、订立、执行、管理等环节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和付款时间付款。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范文6

近几年来,x行为实现“健康强大”的奋斗目标,不断强化基础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对内部管理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力度,促进了全行内部工作质量的提高,为加快业务有效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执行和落实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全行内部工作质量的提升,现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对我行内控建设浅析如下,以对加强全行内控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当前我行在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1、对内控的认识和理解不够

在当前业务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各行为实现业务经营计划,都将业务经营放到了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来抓,而加强内控管理则显现的有些苍白无力。殊不知我们的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关系着能否正确规避风险和稳健发展,如果认识出现了偏差,或不全面,内控制度就很难得到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有效发挥其对业务经营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有时还会严重影响和制约正常业务的发展。今年前五个月,全国x行系统共揭露和暴露各类案件62件,涉案总金额2.97亿元。频发的经济案件,一是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二是严重损害了xx银行的声誉,三是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一个案件发生后,领导的精力要跟进去,有关部门的精力要跟进去,发案机构很长时间得不到安宁,正常的工作秩序必然受到影响,四是干部队伍“损兵折将”。

2、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

有序、高效、全面的内控制度是我们稳健、合规经营的前提和基础。而目前我行内控制度的某些方面还不能适应严格内控制度的需要。一是内控制度滞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项新业务的不断开展,我们的内控制度也始终处于不断的更新完善之中,某些内控制度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但仍在延用。二是内控监督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现在,我行内部监督部门虽然成立,并名义上相对独立,但很难超脱于各职能管理层。

3、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有章不循

一是内控制度的严肃性不强,越权行为还不能完全避免。如一些基层营业单位一级法人意识不强,违反中小金融机构授权授信规定,越权违规放贷,帐外经营等。二是查处不严,违章不纠现象还较为普遍。还存在一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人为惯性。尤其是对一些没有造成损失或较小损失的操作行为,习惯上口头一说,不了了之。或为了局部利益,有章不循。

4、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一是一些单位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差,认为风险防范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部分单位员工法律、制度意识薄弱,相互之间无原则信任,监督作用失效,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二是一些单位领导对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对各项内控制度重视不够,侧重业务发展,忽视职工教育。三是一些单位领导无视法律,法规及我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个别行为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5、内控监管责权利不明确,致使某些监管流于形式

通过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各行普遍存在专职监督人员偏少,监督不细的问题,使一些问题不能得到真实反映。其次是监督力度不够,处罚过软,人情大于制度规定,使一些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没有很好地发挥监督的作用。

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体系

我们应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商业银行实施统一授信制度指导》等要求,从组织结构、风险控制、会计管理、计算机操作、授权授信、内部管理等方面制订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业务经营的主要方面、重点环节都应该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办法、措施和规程,整体监督制约机制要健全。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内控制度建设

我们应依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和业务特点,制定有关授权管理、信贷管理、资金交易、会计出纳、计算机管理、稽核监督、安全保卫等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制度、办法和规定。形成一套责权分明、相互制约、运作有序的控制体系。

3、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日常内控管理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逐级落实岗位责任。按照业务流程的要求,将业务工作细化为各个具体的岗位,然后按岗位确定职责、权限,做到定岗、定责、定职、定人。按岗位责任制的要求,正确行使职权,发现问题按照责任制逐级进行追究。

第二、重塑银行“三铁”,提高核心竞争力。“三铁”即“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铁账本”是对会计质量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在新形势下,我行更应将“铁账本”作为自身的基本要求。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制各项会计报表,以保证会计报表能准确地反映各项经营活动,增强会计报表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严禁虚报、瞒报经营成果,严禁伪造、篡改账据,尤其要加强自我约束能力,真实反映经营成果。建立以事后监督为主的内部监督防线,利用事后监督这一事中管理手段对各项业务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隐患降到最低。“铁算盘”是指银行工作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手段,即算得准,算得快,铁到账不错一角,款不错一分。“铁规章”是我们的立业之本,是“三铁”的灵魂。

4、加强干部职工法律、法规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一是要定期不定期组织干部员工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使他们懂法、守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加强专业知识理论的培训,使他们按规程规范操作。三是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利用金融系统先进手段和典型人物教育全行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干部、员工把热爱本职工作作为优越感、当成职业责任。教育他们正确利用手中的权利,抵制不正之风。在业务处理上严格把关,不循私情;大力培养干部职工敬业精神,把振兴农行事业作为已任。使员工懂得工作与生活、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5、严格执纪、违章必纠、维护内部管理的严肃性

一是加强监管人员力量,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建立一支业务过硬、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的高素质监督队伍。对本单位本系统的内控管理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消除隐患,防范风险。二是组织开展好合规教育大检查“回头看”活动,重点加强对信贷、财务领域的违规行为的检查力度。三是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加大奖惩力度,建立每个环节、每个层次的后评价制度。无论违规违章造成损失与否,都必须严肃对待,对违规违纪的人员依据《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暂行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要加大对各类案件及领导干部违规违纪的查处力度,对重大案件要及时上报,严肃查处,该处分的一定要处分,该开除的坚决开除,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要及时移交,坚决改变查而不处、处而不力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