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论文范例6篇

党的建设论文

党的建设论文范文1

【关键词】十;思想文化;党建;理论;制度

党的十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对党的建设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弘扬近一个世纪积淀留存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优秀思想文化,以塑造优秀人才、促进经济繁荣、推动社会发展,是各级党务工作者亟需解决和长期面临的课题。而厘的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的关系,有利于这些工作的开展。

历经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经济的繁荣并不会带来文明社会共有价值的自动实现。物质建设的、知识技术的大膨胀、心灵智慧的大缺失、道德信仰的大凌乱、精神家园的大荒芜,像一个毒瘤正在引起社会肌体的大溃败,是当前党情、国情、世情所发生的最深刻变化。新科技、新媒体正在解构传统政治生态,经济社会的刚性与分化加剧,社会关系日益碎片化、原子化。加之民族成分多样、社会环境复杂、敏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层党建与思想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2]。

党的建设,即是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指导党的实践活动,以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一个系统工程。思想文化建设,即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引,营造包容与争鸣的人文环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各项文化事业的系统工程。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建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避免折腾、推动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

党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审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无不伴随着理论创新,甚至是理论创新在重要历史关口挽救了党。党的具体实践不仅是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更是检验党的理论实验活动和唯一标准,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无不伴随着具体实践与理论经验的不断冲突调整,从而推动了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过程中,制度创新将各个历史时期的新理论、新实践、新经验集中表现出来,发挥指引和正义功能,不断促使党的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

我们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传播启蒙知识、促进了民族觉醒。在建设新生活年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产生了大批优秀文化作品,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建设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大国。在改革开放年代,伴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从无到有并日趋平常化,意识形态逐渐淡化,许多讨论得以公开讨论,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以从非正常化中摆脱出来[3]。至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形成,开放、包容、争鸣的人文环境初步建立,思想文化建设在曲折、折腾中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党的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是有机统一的。首先,党的建设为思想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素材。回顾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党的建设始终引领着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正是党的理论创新深刻地揭示和把握了文化发展的科学规律,正是党的实践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文化创造的基础素材,为正确思想的提出、经典作品的创作指明了方向、丰富了素材,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不断前进[4]。

其次,思想文化建设为党的建设培植了社会土壤。任何理论和实践的创新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独立发生。思想文化是社会环境的核心,没有思想文化的积淀不可能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我们党的孕育诞生、发展壮大,是在中华文明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发生的,从来没有脱离过民族的思想文化肌体。思想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不仅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文化基础,更是党的实践创新的文化基因,基础有了、基因活了,党的建设才会有根基、生机和活力。

最后,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水融共行进。我们党历来重视从思想上建党,而思想文化领域的成果是思想建党的基础,通过学习认识搭起了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桥梁。党的建设离不开优秀思想文化的影响,同样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也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所取得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制度价值,深刻的影响着思想文化进程。思想文化建设长期积淀的经验理性、内心确信、良知常识、公共精神,构成了党的建设的纠偏机制,避免了党的建设的折腾曲折。党的建设正常开展的时候,也是思想文化建设步入正轨的时候。

承认党的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并不代表党的建设可以替代思想文化的建设。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为提高执政能力而在党组织内部进行的活动。思想文化建设则是为构建民族精神家园,塑造民族价值共同体,提高民族生存力,而在民族国家中进行的公共活动。党的建设的高度政治性与思想文化建设的高度独立性有着天然的分歧,刻意强调思想文化建设为政治服务,以官方意识形态压制思想文化活动,其最终结果只能是玉石俱焚。对从事思想文化活动的民众要宽厚,对思想交锋、观点分歧、学术争鸣要宽容,营造一个"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能生存的宽松环境,才能产生更多适合民众精神需求的优秀成果。失去独立性的思想文化建设,只能成为政治的附庸。犬儒主义盛行又谈何创新。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与波折,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思想文化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继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和发掘好这笔宝贵的历史遗产,全面树立历史观念、始终坚持历史眼光、深刻把握历史规律,以避免误入歧途陷入历史泥淖。任何宏大理想总是要建构在微小的具体的因而是真切的改变之上,用历史的观点去剖析具体的人和事,认真总结过去、正视实际问题,正是这种改变的起点。

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思想文化建设,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只有以开明的思想、务实的态度培养大批有想法、懂方法的人才,架起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的桥梁,才能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发展[5]。人才要有想法,也要懂方法。想法是理论和创新的火花,方法是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理论创新如果不能转化为具体实践就毫无意义,而科学方法正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创新需要理论突破,更需要实践奠基。理论和实践是创新的两翼,理论突破推动实践进步,实践反过来印证理论的正确与否,这种循环往复推动着创新发展的不断向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人才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核心要素,离开人才,一切生产要素都不可能发挥最优效用[6]。

有了人才还需要好的制度,否则就会走许多弯路。回顾近代以降的历史,不难发现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背离了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和社会遭受了巨大灾难,通过改革不断纠正和完善,最终探索出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了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可以说,好的制度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制度是为了实现社会善治而对社会主体的行为施以规范的一系列规则,其存在的目的在于通过规范社会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善治,其根本功能在于指引规范人们的行为,在必要的时候做出惩罚,以维护秩序;公正地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制度提供了稳定的预期,变动不居的制度、背离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只会带来混乱和衰败。

及时总结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推动理论创新持续向前发展,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继往开来,不断取得新胜利、新突破、新发展的关键[7]。坚持党的领导,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生动活泼、富于创造地开展工作,认真总结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也是我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8]。

总之,党的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是有机统一的,思想文化建设为党的建设培植了社会土壤,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是水融不可分割的,但党的建设不能替代思想文化的建设。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思想文化建设,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努力,离不开良好制度的支撑,离不开经验教训的总结。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还必须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人民利益、忠诚于民族复兴,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正在进行的改革发展伟业,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否则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被历史和人民抛弃。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金一南.苦难辉煌[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9.

[3]汪玉凯.公共管理(修订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5]钱子文.我们到底要什么—危机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

[6]童水林.推进基层党建创新的基本思路[J].学习月刊,2009(22).

党的建设论文范文2

关键词:党的建设;理论思维;理论建设;理论创新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理论思维.大力加强理论建设。与时俱进.就是要求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理论思维和理论建设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对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成败具有重大作用。同志强调指出: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重视在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每当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都注重首先抓好理论建设。重视和加强理论思维和理论建设。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性作用,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成熟是我们党政治成熟的重要标志。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里所说的理论思维.既指正确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也包括运用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这就概括地指明了理论思维和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来说.理论是方向.是旗帜,是纲领,是指南。一个政党对于理论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反映着这个政党的理论水平和成热程度而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重要标志。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的属性、功能和作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政党要做到理论成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因为.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旗帜,是建设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条件,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讲过:“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列宁在《怎么办》中明确提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号召.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同志重视和强调党的理论建设同题.指明了紧密结合当今现实实践加强理论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理论思维是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达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从而取得胜利、成功的唯一正确的思维方式。重视理论思维、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同中国近代以来其它政党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我们党是在科学理论指引下诞生、成长和不断壮大的.党的事业是在科学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引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在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是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是邓小平理论。进入新世纪,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具有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整个历程中,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引导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理论建设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的作用都曾作过明确的论述。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重视理论思维、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党立党建党的重要标识。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四大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五大在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就为包括理论建设在内的各项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关于理论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个时代的共产党人都肩负着发展科学理论的神圣使命,都必须通过勇敢的实践和不断的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新的实践经验、新的理论创见和新的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理论,在把科学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的实践中.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坚持真理、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成熟的首要标志。8O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坚信.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类优秀思想的光辉结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正是马克思主义使我们正确认识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因而从根本上保证我们党能够正确制定和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纲领和目标。同志一再强调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因为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前提。而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就必然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理论思维。大力加强理论建设。

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马克思主义是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科学。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他们的理论确立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他们一方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一方面反对某些人把他们的理论当作一种必须普遍遵守的历史哲学公式,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其创始人从不拘泥于已有结论,而是根据所处具体历史条件,根据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修正和创新,使之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从我们党的理论建设历程来看,从形成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思想,到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邓小平理论,再到着眼于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党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的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依据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立足于活生生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在指导开拓性的实践中,不断获得丰富和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实践的能动作用,主张以实践来检验理论,并且把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也指出:“判断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时代前进而又随着时展的科学。它产生的源泉是实践.检验的标准是实践.发展的根据和动力也是实践。

因此.我们在理论思维和理论建设时.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特别是要自觉地在思想上坚持“三个解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三个规律”,以加强理论建设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同志指出:“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永不僵化,使我们的认识永不停步.使我们的理论建设永远具有开拓致新的活力。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思想上就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认识上和行动上就一定要敢于突破一切落后于实践的、不合时宜的观点和做法。敢于抛弃一切只固守于书本、只固守于经验的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教条主义的理解,敢于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和共产党人的奋斗史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根据新的实践要求而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才保持了旺盛的理论生命力,才不断发挥着对社会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因而.理论建设立足于现实实践.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政治经验。善于进行理论思维、辩证思维。注重理论建设,大胆进行理论探索,使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的要求,必须按照同志提出的要求.即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这是我们当前进行理论建设.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大理论任务。开拓性的实践.是理论建设的源泉和基础,因为它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和革命性的自觉活动。开拓性的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认识和把握“三个规律”为前提的革命实践,理论建设立足于这种开拓性实践.就能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作出新贡献。我们始终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进行理论建设,同时,我们也必须根据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新的理论探索.不断为实践提出新的理论指导。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理论建设呼唤着理论的不断创新.创新的理论引导理论建没拓展新视野,进入新境界。理论创新是对客观世界真理的探索和规律的揭示,是一种独立性的思考和创造性的思维。理论创新的实质和意义.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追求新发展。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最核心的就是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及其实践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为指导,以此作为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作出创新、丰富和发展。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及其理论思维,而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又总是离不开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

理论创新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规律的过程。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品格;创新是科学理论的本质属性和品格,是科学理论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发展的灵魂。只有创新才有理论生命力。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认识而向前发展。我们必预根据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进而为实践提出新的理论指导。这正是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所肩负的最重要的理论使命。在当代中国,正是由于理论的不断创新.才使得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世纪之交国际竞争愈益激烈、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复杂局势,敏锐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大格局、大趋势,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开拓,根据新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新,形成了新的理论思维和理论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理论创新的成果,它所体现的时代气息、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为进一步提升党的新的理论思维作出了典范。理论思维和理论建设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改革创新是个永恒的动态进程。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实现思想认识的“三个解放”.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与时代同步.积极探索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不断推进党的各项工作新的突破。

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必须以是否回答、解决了社会现实重大问题为标准。因此.要突出时代性、创造性.紧跟时代回答现实提出的重大问题,揭示其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在党的十五大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我们党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这就明确告诉我们,离开本国实际和时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这就为我们的理论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O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关键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关键的就是要加强对时代问题的研究,历史地看待时代的发展.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变化。这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客观要求。他在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索。因此.我们的理论思维和理论建设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现实实践的本质和规律,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它的特殊贡献。惟其如此,才能充分体现理论的价值和功能。:

党的建设论文范文3

关键词:思想理论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系统工程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

一、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我们党执政55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不断进行思想理论的创新,才能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获得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理论源泉,才能极大地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科学的执政理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思想理论创新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致的。党的思想路线包含着创新的内在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必须积极探索,大胆试验,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性的决定因素。

不断进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要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全党对新形势下党面l临的挑战和机遇的认识,使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社会实践的鲜活经验,不断推进思想理论的创新。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特别是要深入学习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赋予了党的性质、党的宗旨、指导思想和纲领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决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要素是党的思想理论的创新能力、党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应当不断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和决策水平,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反映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基础,用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的各级干部。从执政能力的角度看,党的各级组织、广大的党员干部是执政的主体,是执政能力得以发挥的直接载体。因此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既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关键,也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关键。在当前。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为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要进一步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理解,增强对世界的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我们要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前提,整体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是揭示和反映工人阶级政党执政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条件、途径、纲领、目标和过程等的学说。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他们对工人阶级政党执政规律的理论与实践所作的探索,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而形成了丰富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执政理沧在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课题中形成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奠基人,他们处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的过程中,论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纲领策略、组织原则等。他们的建党学说对后来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出现的新形势新课题,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和领导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全面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对执政党建设进行开创性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宝贵思想,如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管理国家,领导经济建设;要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纯洁性;要扩大党内民主,完善民主集中制;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等等,从而在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后治国理政和开展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在中国化进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创新。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先后形成了符合各个时代要求的党的建设理论。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系统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时期,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提出了诸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等许多宝贵思想;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课题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一根本问题,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以解决执政党执政实践中出现的迫切问题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理论指导实践过程中对客观实际问题解决的程度。列宁曾经这样讲:“在每一个时期,我们应当善于根据当时形势的特点提出自己的策略和最近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只有着眼于解决实际中存在的迫切问题,并以此推动其他问题的解决,才能使理论获得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无比丰富的内容。同志多次强调,要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并且说,“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为迫切的实际问题,就是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一艰巨的实践探索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进一步中国化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永无止境,理论的发展也永远不会停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执政再到长期执政的伟大实践,必将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同志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我们党执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我们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当前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党的执政理念。党的执政理念,就是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执政理念。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的概括,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最新发展,即,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根据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党的执政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时期,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党的执政基础,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重要。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既要不断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又要始终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既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不能成为所谓的“全民党”。因而,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党的建设论文范文4

关键词:政党执政能力经验教训借鉴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要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这是我们党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为完成新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新的历史课题。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向纵深发展,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逼人的严峻国际形势面前,能否解决好这一历史课题,对于我们党科学制定内外政策,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并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正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

二、苏联东欧政党及其他政党的教训与启示

综观世界上多个马列主义政党的兴衰成败,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是为什么会丧失执政地位的?是如何丧失的?其教训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毕竟,我国的体制曾同其出自一个模式,如何从其反面的经验吸取教训,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能回避的问题。苏联等东欧执政的共产党丧权亡党的根本原因主要就是上述三大优势的丧失,问题出在执政党内部。

一是由于急于求成、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搞“左”的政策,对不同意见、不同政见者进行批判、斗争、清洗,把广大群众推到自己的对立面,造成一大批冤案,伤害了一大批干部和群众。同时缺乏对执政党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政治建设不是朝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进行,从而形成了一个从生活到价值观都同人民大众格格不入的官僚特权阶层,使执政党一步步离开了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民群众。

二是民主集中制实际变成极端集中制,使得执政主体活力和战斗力丧失。党内民主被削弱和破坏表现在:体系的倒置;党内不同意见缺乏表达的机制,不同意见的少数人的民利得不到保护;个人专权、个人崇拜的形成。党员失去了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

三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和形式主义的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全然丧失。剧变中各种思潮如洪水般泛滥,长期搞唯上唯书、无力回答实践中重大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只能败下阵来,阵地丢了,队伍也散了。

转而这一切最直接导火索就是苏联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没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我们国家有针对性地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根本原因就在这里。那么,是不是紧紧抓住经济就能解决根本问题呢?并非如此。请看:1955年日本自民党开始上台执政,40年弹指一挥间,日本成了世界级经济强国,人均年收入达到33000美元,在经济繁荣的背后,自民党本身在政治文明建设上的停滞不前引发了人民的信任危机;在印度,执政的印度人民党每年保持了GDP5%-6%的增速,自身也基本上远离各种政治丑闻,但是他们在兼顾“公平和效率”问题上的反应迟钝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这一系列事实是对过去那种“在一大堆矛盾中抓住一两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的思考方法的挑战。通过比较和借鉴,我们应该加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视角,这才是适应时代历史需要的。

所以我们应从执政安全的角度,深入研究苏联共产党七十年的执政地位毁于一旦、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丧失政权的深刻教训,剖析一些百年大党、老党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在时代要求和挑战面前茫然失措进而相继的深层原因。我们也应从改革和完善党的制度建设的角度,详细研究处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性质的各类政党改进领导体制、工作机制、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处理党政关系、调整和扩大社会基础与阶级基础等各方面的重要经验。

三、在学习、借鉴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就是要解决“执政主体合法性”问题,这个概念和法律意义上的“合法性”是两码事。他一方面强调执政者、领导者、管理者的权威性,同时也强调普通百姓对执政者、领导者、管理者的认同感。“执政合法性”随着时代变迁有着不同的内涵,历史发展到今天,“执政主体合法性”主要来源于政治民主。邓小平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深刻揭示了制度对于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制度是各种制度要素有机的、长期的、发展的、形成网络联系的组合,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在现有人员素质的基础上,使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强化领导者的权威性和群众的认同感,进而提升主体在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全党上下深入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就是要大家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不断完善提高个人素质,提升组织凝聚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他不光指党员个人的素质提高,也指体制的不断完善优化;不光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升华,也指普通党员能力素质的提高。要达到升华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考的目的,我们要一方面要从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体制、执政基础、执政环境等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用实践去检验创新、指导创新。执政能力建设涉及很多方面,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我们的政党专门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做出决定,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境界,必须从战略高度科学规划,从理论层面系统阐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不仅科学地阐明了执政能力的内涵,而且系统、全面、具体地提出了加强五种执政能力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和安全等各个方面,这在世界共产党乃至其他政党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们一定能够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结合我国的国情党情,借鉴世界各类执政党的经验教训,开创新世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日报.2004-9-28.

党的建设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在与时俱进中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工作,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性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理论思维,大力加强理论建设。与时俱进,就是要求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理论思维和理论建设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对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成败具有重大作用。同志强调指出: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重视在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每当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都注重首先抓好理论建设。

一、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我们党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

理论成熟是我们党政治成熟的重要标志。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重视理论思维、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同中国近代以来其他政党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我们党是在科学理论指引下诞生、成长和不断壮大的,党的事业是在科学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引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在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进人新世纪,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具有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整个历程中,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引导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中国共产党关于理论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个时代的共产党人都肩负着发展科学理论的神圣使命,都必须通过勇敢的实践和不断的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新的实践经验、新的理论创见和新的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理论,在把科学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的实践中,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坚持真理、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要求。

八十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坚信,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类优秀思想的光辉结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正是马克思主义使我们正确认识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因而从根本上保证我们党能够正确制定和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纲领和目标。同志一再强调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因为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前提。而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就必然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理论思维,大力加强理论建设。

二、开拓性的实践是理论建设的源泉和甚础

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马克思主义是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科学。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他们的理论确立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他们一方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一方面反对某些人把他们的理论当作一种必须普遍遵守的历史哲学公式,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其创始人从不拘泥于已有结论,而是根据所处具体历史条件,根据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修正和创新,使之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从我们党的理论建设历程来看,从形成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思想,到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邓小平理论,再到着眼于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党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依据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立足于活生生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在指导开拓性的实践中,不断获得丰富和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实践的能动作用,主张以实践来检验理论,并且把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也指出,“判断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时代前进而又随着时展的科学。它产生的源泉是实践,检验的标准是实践,发展的根据和动力也是实践。因此,我们在理论思维和理论建设时,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特别是要自觉地在思想上坚持“三个解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三个规律”,以加强理论建设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同志指出:“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侄桔中解放出来。川洲吏我们的思想永不僵化,使我们的认识永不停步,使我们的理论建设永远具有开拓创新的活力。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思想上就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认识上和行动上就一定要敢于突破一切落后于实践的、不合时宜的观点和做法,敢于抛弃一切只固守于书本、只固守于经验的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教条主义的理解,敢于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和共产党人的奋斗史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根据新的实践要求而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才保持了旺盛的理论生命力,才不断发挥着对社会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因而,理论建设立足于现实实践,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政治经验。

三、实践甚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理论建设呼唤着理论的不断创新,创新的理论引导理论建设拓展新视野,进人新境界。理论创新是对客观世界真理的探索和规律的揭示,是一种独立性的思考和创造性的思维。理论创新的实质和意义,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追求新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最核心的就是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及其实践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为指导,以此作为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作出创新、丰富和发展。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

在当代中国,正是由于理论的不断创新,才使得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以同志为核心的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世纪之交国际竞争愈益激烈、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复杂局势,敏锐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大格局、大趋势,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开拓,根据新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新,形成了新的理论思维和理论认识。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理论创新的成果,它所体现的时代气息、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为进一步提升党的新的理论思维作出了典范。

理论思维和理论建设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改革创新是个永恒的动态进程。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实现思想认识的“三个解放”,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与时代同步,积极探索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不断推进党的各项工作新的突破。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必须以是否回答、解决了社会现实重大问题为标准。因此,要突出时代性、创造性,紧跟时代回答现实提出的重大间题,揭示其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间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我们党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这就明确告诉我们,离开本国实际和时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党的建设论文范文6

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学办[]1号

各乡镇、华侨经济管理区党委,县直各部、委、办、局、中心党组织,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区、市驻县各单位党组织: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研究,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我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根据年度思想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以提高全体党员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密切关注、深刻把握中央政策,正确理解、深入研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内涵、主要措施,引导广大党员争当自觉学习的表率,不断提升党性、提高素质,努力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二、征文主题

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主线,结合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研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立足全县党建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基础工程的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载体创新和机制创新,对开展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能够进一步提高全县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思路与措施,为扎实推进我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三、具体要求

1、征文要求:紧密联系我县以及各单位、各部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际,自定题目(论文参考选题仅供组织论文撰写时参考,具体论文题目由作者自定)。文章体裁不限、角度不限,可以是理论探讨,论述新思想、新观点;可以是心得体会,讲述所思所想所感;可以是创新探索,阐述新举措、新办法;可以是经验介绍,评述新经验、新做法等。力求做到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论证有据,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文风朴实,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重点选取某一主题或角度展开论述,不要面面俱到。字数在3000字以上。

2、征文格式:征文一律用a4纸打印,一式3份,同时报送电子版。报送纸质论文务必不能保留有作者身份的信息,请另附一页写明征文题目、作者姓名、性别、单位、职务或职称、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箱、邮编等,以便联系。正文标题字体为黑体小二号,正文字体为仿宋三号,文中标题字体为黑体三号,行距为固定值28,引文和史料要注明出处(统一要求为页下注)。

3、征文组织报送:请各级党委(党组织)认真做好本单位的征文动员、组织和汇总工作,征文稿件经认真审核后报县学习办。确保各选送论文2篇以上。

4、投稿时间:自发文之日起至2月15日前将论文报送至县学习办,报送电子邮箱:,邮件主题标明“单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理论征文”字样,联系电话:7614565。5.论文评审。县学习办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应征论文进行评审,评选获奖论文若干篇,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并根据组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评选优秀组织工作单位5个,给予奖励。评选出的优秀文章将选入《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刊》以供交流学习,同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表彰,并在网“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题进行刊载宣传,并选送优秀论文参加上级征文活动评奖及理论研讨。附件: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理论征文选题参考

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1月7日

主题词:宣传工作

理论征文

通知

抄送:中共县委、中共市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附件: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理论征文选题参考

1、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2、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一致性研究

3、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内涵研究

4、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

5、学习型党组织与党风建设研究

6、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特征及评价指标

7、县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8、县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研究

9、县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0、县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11、学习型政党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研究

12、学习型党组织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研究

13、学习型党组织与提高单位效能研究

14、学习型党组织与廉政建设研究

15、学习型党组织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

16、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机关党务工作关系研究

17、学习型党组织与人才选拔制度研究:请记住我站域名

18、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19、如何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

20、领导干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的作用

21、党员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的作用

22、基层党支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的作用

2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

24、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案例思考

25、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党建工作研究

26、怎样按照科学化的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27、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

28、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制度基础

29、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借市兴县,加快柳州城市后花园建设

30、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融入柳州一小时经济圈,打造柳州主要卫星城

31、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2、加强组织协调,保证“学习创建”活动深入扎实健康发展

33、如何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学习,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34、发挥自身优势,推进机关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走前头

35、如何针对自身特点,推进教育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36、突出干部学习这个重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37、如何加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三农”改革发展

38、如何发挥理论示范点作用,推进基层组织学习创建活动

39、如何开展村干部队伍建设,掀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热潮

40、激发基层党组织创新能力,开展好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

41、如何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贯穿于工作全过程

42、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提高决策管理水平

43、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问题与对策

44、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45、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维护社会稳定。

46、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发展城镇化、工业化

47、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统筹城乡发展,惠及民生

48、用好民族政策,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49、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促进妇女工作新发展

50、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51、营造全民读书风气,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52、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53、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54、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打造环都市休闲旅游胜地的新探索

55、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

56、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构建生态

57、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永葆党的先进性

58、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干部队伍建设

59、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民生工程建设

60、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61、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

62、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党性修养

63、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提高新农合工作成效

64、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改革创新

65、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改进工作作风

66、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推进制度和机制建设

67、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党委中心组建设

68、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