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例6篇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1

【关键词】电子商务;零售业;转型;风险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迅猛,我国的网购市场保持着较高的增长趋势。电商企业从一二线城市开始发展并逐步渗透到三四线城市,网购人群的规模越来越大。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企业的冲击已经势不可挡。传统零售业与电子商务一减一增的鲜明对比揭示了传统零售业的商业逻辑正在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移。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造成的内外变革,无论是供应链的改造还是更直接地接触消费者,都将可能成为其快速成长的开始,进而突破行业的发展瓶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面对强大的敌人,传统零售企业唯有适应环境,拥抱变化,在互联网上探寻出一条能发挥自身优势并汲取优秀电商企业精华的电商之路才能华丽的转身,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零售业电子商务研究现状

零售业电子商务在国内的起步比较晚,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何春燕(2012)认为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不仅发展慢,规模小,而且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网络购物的需求。张宇婷(2009)指出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虽然占社会零售市场的份额较小,但交易总额的比例在持续增长,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李莉(2008)认为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信息化的水平比较低,与国外的知名企业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且存在诸多棘手的问题。

概括来讲,本文认为零售业电子商务存在如下问题:(一)企业信息系统老化,信息管理不规范和细致;(二)零售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清晰;(三)数据信息易被攻击泄露;(四)我国物流体系发展不健全。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

目前虽然网购的份额在全社会零售总额所占比重还不到两位数,但是随着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改变,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不同业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瓜分了传统零售业的市场份额,导致传统零售业中高端客户群体流失严重,造成了价格体系,终端体系,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强烈冲击。网络店的产品价格低对实体店的销量有一定的冲击。虽然现在网购人群的规模相比以前庞大很多,很多线上的产品价格也不像以前那么低了,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更多时候是追求便捷。[1]但是不可否认,在网上开店的成本一直都是那么低,商品的加价成本远不及实体店,不管怎么样,同一件商品在网上的售价仍然要比实体店低一些,这样的话多多少少都会分流掉对价格敏感的线下消费群体。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线下的体验优势是线上无法比拟的,线下传统零售业不会消失,但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电子商务时一个必然的趋势,线上线下相融合指日可待。

三、传统零售业向电子商务转型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

对于传统零售企业而言,在网络营销客服和物流配送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多,这些问题是与传统零售业本身的行业特性分不开的。对于做推广买流量费,做促销打价格战,传统零售企业的接受程度也比较低。另一方面,传统零售业要顾及线下实体店的销量,经销商的感受以及同一渠道同一品牌网店的竞争关系,因此在网络渠道上的开拓比较有限,营销的力度和范围都会受到影响。

传统零售企业对电子商务全新的物流配送方式仍然不适应,他们在建立仓储物流体系的时候没有考虑是否与电子商务相匹配,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传统零售企业商品周转率下降。营销客服和物流配送是与消费者关系最密切的运营活动,这些方面的问题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体验。[2]最后,对运营数据的维护和分析是企业决策的依据,也是增加新客户,维系老客户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分析的运营数据包括浏览量,访客数,回头率,跳失率,成交转化率等直接与消费者活动相关的数据。传统零售企业不注重运营数据的维护和分析就会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开展效果和销售利润。

概括而言,传统零售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可归纳为:人力资源风险、市场透明化风险、组织战略风险、线上线下配合风险、物流配送风险和运营数据风险。这些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人力资源风险影响组织战略风险,组织战略风险和线上线下配合风险,组织战略风险影响营销服务风险;线上线下配合风险影响营销服务风险。

四、传统零售业面对电子商务风险因素的管理分析

首先,企业而应当优化人才招聘工作,规避电子商务转型中的人力资源风险。例如,公司可以招在某一方面比较强且学习能力好的人,这样员工进来之后就能在公司这样的学习型组织里面得到快速成长,并成为复合型的人才。目前电子商务公司里的骨干都是跨界的人才。此外,与主流电子商务的战略合作关系也有利于优秀互联网人才的共享。

其次,企业应当选择一个更加透明化的市场。具体地,应当从IT系统的重新搭建,组织架构的调整,线上商品的定位和线上线下的渠道管理四个方面来应对市场透明化带来的风险。

再者,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比如IBMWebSphereCommerce主体系统。该系统整合公司的内外部的多个系统,包括ERP,SAP,物流系统等,更重要的是该系统可以满足公司的个性化需求,将公司线上开展的B2C,B2B,B2B2C所有业务所需的功能均包含在内,为公司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最后,企业应当大刀阔斧的开辟网络渠道,定位明确,要通过网络新渠道的开辟将服务人群从单纯的线下增加为线上线下,从而增加公司总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举例而言,一般的传统零售业企业可以根据销售的产品,在网店上销售三种类型的产品:一种是品牌旗舰店,卖当季新品,一种是品类店,卖专门的社区产品,最后一种是折扣店,卖性价比较好的过季产品。

参考文献: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2

酒类电商飞速成长的今天,电商与“店商”之间的关系变得密不可分。作为电子商务的新模式,O2O(电子商务与线下商务的结合)正在改变电商与店商之间的关系,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O2O正在搅动传统消费市场,两者之间的迁移、合作与整合,是否将带来消费市场的升级及传统流通业与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各有千秋

说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自然人们就会进行比较,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酒类电商与“店商”之间的优势大体与其他品类类似。实体店商得益于多年发展基础,用户群体广泛,商品购买方便直观,售后服务便捷可靠,对于消费者来说,尽管由于成本原因,价格相比于电商可能略高一些,但是直观的感受服务还是值得进行选择。而电商的优势则在于电商具有销售灵活、覆盖面广、价格低廉、反应迅速等优点,对于一些比较“宅”的消费人群和喜欢尝试新品,或是对产品价格比较敏感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O2O模式却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

O2O“黏合剂”

对于企业而言,O2O如同改变线上渠道与线下关系的“黏合剂”,传统零售业借此找到了新的盈利方式,与网络购物“化敌为友”,现在实体店商开始大大方方地接受这一现实,并尝试以其能线下体验的实体渠道优势,与电商行业共制共享融合生存。酒行业同样适用这样的理论,网络渠道是酒水营销的有益补充,在较长的时间内将与传统渠道并存。对于酒类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电子商务不能仅仅以低价来冲击市场,必须保证上游资源的优质,自身的利润和消费者的价值消费相互协调一致,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之路是酒类企业的必经之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合它长远的发展。但如何拓展这个新兴的市场,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是所有酒类企业必须慎重考虑的头等问题,单靠一个O2O是不能将线上线下相融相生做到极致。

相融相生之道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3

关键词:中国邮政 电商服务平台 金融业务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将会作为一支潜力股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提供新生力量,它的发展势必会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中国邮政系统有着很好的服务"三农"的经历,可以支持邮政电商、邮政物流、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建立以邮政传统优势为切入点,以电商平台为基础,结合金融业务的功能与优势,发展邮政电子商务平台,从而打造邮政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叠加的新型模式。

一、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发展背景

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统计分析,中国全年电商服务平台同比增长51.2%,达到6.4万亿元。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数据,仅仅在2015年一年之中,电子商务交易额(包括B2B和网络零售)将达到约19万亿元。随着电子商务成交量急剧加速以及用户户使用量的剧增,这些都对电商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些新要求的背后同时也表明了电商金融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比如在信用风险上,农村更多的对传统金融业务认可度高,对科技含量高的电子类比较排斥,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的产品风险也较高,依托传统邮政物流纵横模式,邮政具有较好的物流优势,可以讲电商产品直达乡村,但是邮政物流也面临着新时期各种新型物流(顺丰、韵达等)的冲击,在如何保留原有优势,提升产品物流传递速度,提供可靠的电商服务平台物流基础,是要提高重视的地方。另外,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的叠加也面临其他方面的挑战,具体如下:

(一)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叠加面临技术挑战

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叠加面临技术挑战,主要表现在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的叠加依托互联网金融模式,而互联网金融模式基础是数据,数据是用户管理、风险分析、风险预警的核心,倘若数据出现了误差,那么整个平台将失去意义。随着计算机能力的日渐增强,人们对计算机的功能更加信任,这就导致了技术迷信,计算机给人们带来快捷的同时,其保养、升级、更新更应受到重视,在现在E时代大数据背景下, 电商服务平台从产品设计开始就需要网络进行。因此第一个面临的挑战,就是与时俱进的技术更新与维护。

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叠加面临技术挑战,还表现在电商服务平台的建设随着发展势头迅猛,各家电商平台的数据基础和结构不同,造成在平台互联想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时面临着困难,如各电商服务平台的金融接口、密钥算法都差异较大,邮政农村电商平台的用户基础是农村,而其他电商平台基础为城镇居民、企业,金融业务类型相同,但实际数据采集的信息完全不同,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叠加整合起来难度非常大,很难实现电商金融体系的互联。

(二)业务风险

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中金融电子商务化建设,是建立在虚拟网络上的,虚拟网络上的电商金融,由于交易双方未能直接当面进行交易,因此与传统金融相比可信度降低,一旦出现风险,救济途径也是依托网络技术,对一些用户来讲技术含量仍然太高。并且交易的平台是由非金融公司控制,容易导致受到道德风险的影响。

(三)新形势下对现有优势的冲击

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的基础是农村,依托广大农村用户的一贯信赖和可信度,邮政开展电商服务平台具有较好的前期市场稳定性和可信性,但是随着现有农村向周边城镇结合,农村用户逐年减少,随着其他物流的高速发展,农村已不是邮政一家独大的局面,相比较而言农村用户对电商平台接受能力较城镇居民较差,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技术讲解,投入的成本更多。

三、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发展应有的对策

(一)技术创新与完善

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及标准,电商金融体系标准要参照国际成熟案例,做好规划工作,以长远目标进行开发研制。同时,要积极沟通其他电商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的数据沟通,从而做到资源优化共享,建立大数据云数据中心,加强风险分析及金融产品推广。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要与其他平台一同接受统一监督管理,纵横对比,从而更快发展。

(二)降低业务风险

降低业务风险,主要为了降低用户对新的金融模式的抵触,增加救济途径,增强用户对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的了解,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对邮政农村服务平台加大宣传,对金融业务的特点进行讲解,通过消除疑虑提升信任,达到提升用户信任度,从而对后期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用户基础。

(三)保持现有优势

要保持现有优势,对自身已占优势的领域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保持农村基础优势,提升物流、金融服务质量,打造用户满意度、可信度、产品质量、金融效益的综合优势,避免出现金融短板,并立足现有优势,发展服务平台,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平台更快的占据市场份额。

四、结束语

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的发展现在属于初级阶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的叠加融合是邮政转型并快速发展的契机,除去需要大数据的支持以外,也要考虑参照传统金融行业,并且取其精华以充实自己,另外就是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最后最为重要的是要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来确保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金融业务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海杨.基于电商金融服务为核心的E网金融研究[J].南方金融,2015,08:18-25

[2]罗平,罗值伟.互联网金融E模式研究[J].上海金融,2014,(12):15-22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4

 

一、“互联网+”引领内外贸市场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大型企业实行“互联网+”模式难度较大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在电商领域比大企业参与程度较高。我国商务部根据往年数据预测,2016年我国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增长30%左右,实行年贸易额6.5亿元左右,且跨境电商将占中国贸易进出口的20%左右。在“互联网+”模式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在外贸订单中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传统大企业的外贸订单将逐渐被中小企业分割。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的90%经营主体均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而鲜有大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即使部分大企业已经开始关注“互联网+”模式,并希望通过创新模式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但大企业商业模式的革新需要面对许多阻力,如自身惰性、历史惯性、革新成本等,无法放弃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既得利益。

 

2.国内外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现有体制机制不适应“互联网+”

 

目前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市场体制并不适合实行“互联网+”模式的改革。现如今我国的跨境电商经营主体不断增加,相关部门对跨境电商产品商品的监管也相继出现问题。跨境商品以保税方式进入我国市场,需要接受工商、质检、税务、海关等不同部门的监管。但目前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使商品入境手续更加繁琐。此外,跨境电商商品都通过邮局渠道经营,而邮局仅仅提供总包清单和路单,从而导致部分商家将商品以个人物品的形式入关,海关也就无法进行监管。

 

3.法律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互联网+”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初步阶段,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健全。目前我国仅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等少数几部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但这几部法律中对跨境电商的交易行为、税收、消费者权益等问题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存在较多的区别,在交易方式、结算方式、流通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电子商务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不法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法律漏洞,在网络上虚假广告、诈骗信息、销售虚假劣质产品等,严重破坏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原则。此外,在通关监管、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税收管理、专项统计等环节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严重影响了“互联网+”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进程。

 

4.行政管理方式亟需创新

 

政府传统的监督管理方式并不适应“互联网+”新模式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主要以数量、规模较大的商品为主,在进出关时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和高额的费用,且结汇、退税等环节手续繁杂。而“互联网+”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产品商品数量小、规模小,交易次数较多。传统贸易的监管方式增加了电子商务交易手续的复杂性,例如审批手续时间长、申报手续繁琐等。在申报审批环节中,我国海关的管理系统只适用于传统大宗贸易,而对于“互联网+”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并不适用,如报关审批等环节数据量较大,管理部门无法快速的整理分析数据,不利于监管。在物流运输方面,邮政申报还没有采用电子申报,传统的纸质申报减缓了商品运转的速度。此外,我国当前的服务体系并不能满足“互联网+”新模式的需求。但“互联网+”模式下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大多都以传统贸易的业务模式为主。跨境电子贸易需要全球统一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快速的完成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通关、退税、外汇、融资等方面能够同时完成,加快贸易的运作效率。

 

5.产业基础配套较为薄弱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跨境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水平,二是数据与标准接口的基础设施水平。我国明确提出“宽带中国”的发展战略,积极完善网络宽带设施的基础建设。但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互联网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此外,跨境电子商务对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速度要求较高,所以数据与标准接口无法实现统一将产生滞后性。当前国际贸易中,已经存在较多的因接口不统一而导致数据滞后和效率低下的问题,阻碍了“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传统贸易也逐渐向“互联网+”模式转变,对跨境物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我国目前跨境物流只适用于传统贸易方式,而与跨境电子商务配套的物流企业还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竞争实力较强的大型跨境物流企业。跨境物流与国内物流相比,配送时间较长、运费较高、跟踪信息无法实时传送、商品无法退货、换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支付工具也是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支付工具有支付宝、财务通等,而这些支付工具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并不适用。所以我国还应思考如何引进国际性的支付工具,解决跨境支付难题,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促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1.正确认识“互联网+”,积极适应“互联网+”

 

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互联网+”模式具有全球性,匿名性、虚拟性和无纸化等多种特点。所以这种新型模式的实施存在较多的未知风险,值得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相关部门深思。作为企业和消费者,当无法估计新型的贸易方式对自身造成的影响时,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都难以接受新模式。尤其是新型模式实施初期会影响自身现有利益时,企业和消费者更倾向于传统贸易方式,不愿放弃自己的现有利益。所以应正确认识“互联网+”模式,积极适应“互联网+”模式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贸易方式将会逐渐被“互联网+”新模式取代。“互联网+”新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对产品、业务方式实现创新和改革,也能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贸易成本,实现国际化的分工与合作,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互联网+”模式也能对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实行改革,创新出新的管理手段和市场规则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设出新的体制机制。而传统产业引入“互联网+”模式,也可以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标准和政策等各个方面注入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带动传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制定良好的政策、改变监管模式、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对新模式的发展给予支持和空间,积极适应“互联网+”的发展潮流。 2.建立开发包容的市场环境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方式

 

市场环境和政府监管是推行“互联网+”的重要影响因素。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互联网+”模式的发展。“互联网+”能够最大化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实现生产生活要素的信息共享,使市场经济运行模式逐步转向开放式、共享式。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新模式相结合,能推进传统产业的快速转型和改革,建立起互联网体系。“互联网+”能够有效的融合市场各个行业,以融合促创新,成为推动市场各个行业创新改革的新力量。同时,应尽快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展现“互联网+”的公共服务能力。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方式能建立开发包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具有市场监管职能,所以推行“互联网+”政府应在市场监管方式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公共体系与互联网的联接。我国目前的市场监管部门较多,各个部门没有实现信息共享,造成业务重叠,使政府部门无法对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如跨境贸易中物流运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易能否快速、顺利的完成。所以邮政系统应建立商品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商品的入境口岸、到港时间,到具体的数量、体积、申报、处理等信息,便于个人与海关实时对商品进行查询和监管。跨境贸易商品涉及海关、税务、工商、质检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性,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制定统一的管理政策,提高监管效率,共同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3.完善法律标准体系

 

法律法规的完善有利于“互联网+”的顺利推行。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要求国家应尽快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法规,约束、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弄虚作假的不法企业。完善的法律体系,应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各个交易环节,并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方面。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确立标准体系,对电子商务中的交易、物流、通关、结汇等各个方面实行统一的管理方法。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制定的税率政策也不同。大多数跨境商品国内外的价格相差较大,《进出口税则》对部分商品实行降税,实行单一税制,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利于跨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物流企业应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监管方式,提高物流配送质量,完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4.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

 

“互联网+”新模式要求政府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服务体系,简化申报审批手续。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有效地提升商品运转、流通速度,有利于管理部门对跨境电商进行分类管理,提高了通关的便利化程度。此外,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与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共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速度,加快贸易的运作效率。对于政府要公共信息和数据,应对消费者实行公开制度,利于消费者实时查询。同时,在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上,企业、海关、工商、税务和外管等相关组织应利用信息共享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共同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5.鼓励配套行业发展,引导企业增强竞争力

 

“互联网+”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带动国内外贸易、物流运输、第三方支付等各个行业的共同发展。新型模式的推行,对相关配套行业的要求也更高,促使配套行业改革管理模式、创新技术水平,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国内贸易企业应积极发展跨境贸易,大力开发国外市场,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形成跨境电子商务集群综合发展趋势。物流行业应提高物流运输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服务质量,引进智能化的物流技术。我国应积极引进国际支付平台,鼓励国内支付平台推行跨境支付,建立成熟的支付模式。

 

三、结语

 

“互联网+”发展战略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发展我国的国际贸易,实行传统产业改革创新,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同时,新型模式的推行将促使我国跨境商务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健全,建立信息化共享平台,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共同发展。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5

关键词:移动互联;支付结算;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2-97 -02

一、绪言

近年来,我国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快速进步发展,同时国家也对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这种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业态以燎原之势强势崛起,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商业银行亟需进行改革创新以应对全新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本文在论述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及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

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是“互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目前已经相对成熟的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支付模式、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模式、P2P 网络小额信贷模式、社区金融服务模式等。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支付模式的成功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的流行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持续推动着第三方支付技术的不断进步。经过近些年的跨越式发展,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支付模式已经具备了跨行支付平台、良好支付体验和突出创新能力,完成了打通交易障碍与提供基础支付服务的初级阶段,开始在丰富产品覆盖面、提供个性化服务等领域展开有益探索,将更多的资源专注于提升客户体验、提高产业融合度、加强商业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

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模式在本质上是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或资金筹集。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模式中代表性的企业是陆金所。当前陆金所的产品体系已经非常成熟,推出的产品中既融合了平安金融集团旗下的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理财、代销基金、投资性保险等产品,也有自身成立的无门槛短期灵活的零活宝产品,低门槛期限与收益适中的安盈票据、富盈人生产品,以及门槛较高、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稳赢安e、点金计划等产品。产品的主推渠道是各类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促销通过赠送陆金币抵现、推荐注册投资有礼等方式,实现了用户和销售额的快速增长。互联网贷款产品销售模式代表性的企业是阿里小贷,实质上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大数据优势通过人工智能科学对复杂数据处理,进行客户信用评价,发放小额贷款。

P2P 网络小额信贷模式,只提供投融资机会、项目审查等服务,并不参与发放贷款。该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资金提供方和资金需求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相对传统银行借贷具有信贷资源开放化、信贷选择市场化、借贷渠道自主化等种种优势。P2P 网络小额信贷模式代表性企业的有宜信、拍拍贷、人人贷等。当前的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在P2P 网络小额信贷模式方面已经突破性地开发了债权转让平台,使得用户的投资更灵活,也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社区金融服务模式的特点是通过互联网将社区家庭生活消费需求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起来,将支付、理财等金融服务通过互联网带入社区家庭。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使得社区内的居民可以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支付足不出户的缴纳水费、电费、电话通信费、网络宽带费、暖气费、物业费、学费等各类民生缴费;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信息优势,在社区生活平台上增加关于吃住行游购娱乐的推荐功能,使得社区生活平台成为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平台和产品交付的重要渠道。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巨大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体现在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发展可以促进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创新,共同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完善金融市场。挑战体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冲击传统商业银行现有的经营理念和盈利模式,冲击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分销渠道和融资格局,冲击商业银行的基础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侵蚀商业银行的利润。

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发展促进商业银行转型创新。受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传统商业银行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必须接受转型创新发展的现实局面。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系统性风险加大,不良资产持续攀升,传统的跑马圈地粗放式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互联网金融展现出来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为商业银行转型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思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扩大了金融市场边界,为我国的金融深化带来了新的活力,成为我国当前深化金融创新的突破点,传统商业银行也将因此而受益。

互联网金融发展冲击传统商业银行现有的经营理念和盈利模式。传统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利用自身的结算中介地位和信息优势盈利,重大型优质客户轻中小微客户,重扩大存贷利差轻产品创新,在客户拓展、运营模式、产品创新和安全架构方面都没有足够的创新发展动力。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经营理念的彻底颠覆,是真正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增强客户体验为目的,满足客户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尊重客户的选择权,重视每一个微小客户的贡献和价值,通过开放共享理念寻求双赢。

互联网金融发展冲击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分销渠道和融资格局。互联网金融企业相对传统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稳定的用户群体和海量的交易信息数据,方便、快捷的高效率操作流程,强大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以及低成本下的充分交易运作模式。互联网金融企业致力于积极满足自身平台用户的电子商务在线交易支付需求,同时用宝宝类理财产品低成本地收割商业银行小额存款客户的资金利润,然后满足信用度高的客户的短期融资消费需求,通过累积用户财务数据了解客户,有针对性地提品和服务,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有效地控制业务风险,可以说业务场景与服务创新是水到渠成,但与此同时却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承担了这些客户高昂的拓展和维护成本,包括但不限于柜台开户、银行卡制卡等。

互联网金融发展冲击商业银行的基础建设。互联网金融更注重增强客户场景体验、注重技术开发、注重大数据支持,而传统商业银行热衷于依靠更多物理网点、更多人工服务、更多走访营销,在传统发展思路难以为继的现实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促进商业银行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向平台开发、技术支持、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方面倾斜。此外,受经营业绩下滑、发展速度受挫的影响,近年来银行员工的绩效薪酬下降较快,而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处于招兵买马阶段,亟需从传统商业银行高薪挖取从业经历丰富、专业能力精湛、对金融领域比较熟悉的高端金融人才,所以传统商业银行掀起了一股规模较大的离职潮,很多优秀员工流失到了互联网金融企业。

四、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潮流,传统商业银行几乎都开始尝试使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进行改革创新转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不断完善网上银行功能,丰富移动智能终端产品,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大数据使用,加强产品创新等,但是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与优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与广大社会公众客户的期盼相比,都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对于变革创新的态度还是趋于保守,产品也较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有相当差距,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来说:

第一,要实现经营理念的突破,真正做到以“互联网+”的思维来办现代银行。传统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的经营重点都是线下网点和实体经济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在互联网移动通讯广泛普及的时代,无论是消费购物还是理财投资,线上交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传统商业银行应该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趋势,高度重视互联网线上市场的重要性,积极借鉴互联网的思维理念经营线上业务和服务互联网用户。做好真正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和更加有可获得性的服务。

第二,要加强移动互联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平台产品种类和服务功能。目前银行已经开始着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比如建设银行推出的“善融商务”,中国银行推出的“中银易商”,但其无论是服务功能还是产品种类,在客户体验上都较淘宝、京东这样的成熟电子商务平台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即使在商业银行擅长的投资理财领域,建设银行推出的“速赢”,招商银行推出的“朝朝赢”也远远落后于“余额宝”“陆金所”等优秀互联网金融品牌。传统商业银行应该持续加强移动互联平台建设,真正做好以金融消费者为中心,把用户的交易场景需求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逻辑起点。

第三,加强技术研发与大数据的应用,提高客户消费体验。财富转移与消费结算的实现方式及技术效率是金融消费者消费体验的关键,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加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运用,并以此为契机寻找业务蓝海区域。比如中小微企业往往不具备有效的风险缓释条件,直接给予这些客户信用放款会给资产质量管理带来较大压力。那么就可充分发挥大数据对于资产类金融产品精准支持作用,根据客户以往的交易记录与信用特点作出客观的授信结论。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6

记者从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获悉,2012年本市百货业单店销售20强排行榜出炉,第一八佰伴、上海新世界、久光百货继续蝉联排行榜前三甲,但20强总体销售同比下降0.2%,其中有11家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4家降幅超过10%。2012年本市55家百货店累计实现销售305亿元,同比下降1.1%(定样本同口径比较,以下同),出现了自2010世博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据东方网1月29日消息,京东商城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作为首次参加上海政协会议的新委员建言:“电子商务的转移是最快的,过去开连锁店的,必须要租房子,有店面。但是电子商务只要把库房搬离上海市,就可以把税收、零售额、就业全部转移走。所以我呼吁政协推动把电子商务作为政府工作很重要的内容。在发票、在区位的统筹税收、虚拟的金融主体方面都给于政策倾斜。”

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国内B2C、C2C与其他电商模式企业数已达24620家,同比增长20.1%;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2.95万亿,同比增长13%;而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5119亿元,同比增长了46.6%。

知名电商分析师李成东个人看法,电商大战今年还得打,最终受损的将会是线下。三五年内看不到阿里京东的绝对胜负。两家都能成功,好比美国的Amazon和Ebay,这两家都是非常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巨头。所以不存在说一家赢了,另一家就会受损失败。最后的结果是,它们都赢了,线下输了。此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当阿里京东紧密布局未来零售格局,超越零售,布局产业链上下游的时候,传统零售商们还在做什么白日梦?马云和王健林对赌1亿,王健林失败了,绝对不是万达,而是数以万计的百货商场,家电3C连锁卖场以及商超。输不起,传统零售势在必行,这是传统零售商需要从刘强东内部讲话精神里面领悟的。

相比美、欧发达国家,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但发展神速。速度之快、涉及范围之广远远出乎大部分人的预料。快速发展中出现不少问题。各相关方面在扶持的同时,加强了管理。电子商务不可能取代实体商业,双方并存发展、相互融合是趋势,但都需要创新转型。

一、起步较晚,发展较猛

我国电子商务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易趣、阿里巴巴、当当网等先后起步,随着网民的增长、消费者对网购的了解、第三方支付体系和物流配送的完善,最近几年电子商务出现了飞跃发展。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51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6%。2012年1-11月,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淘宝加上天猫的销售总额已经突破1万亿元。上海2012年上半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60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6%。其中,商品类电子商务交易额3268.28亿元,占总交易额的90.6%;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338.32亿元,占9.4%。2012年度上海面向消费者的零售额为207.86亿元,比上年增长41.9%。

二、快速发展中的问题

1、无序竞争

2012年8月被发改委及时制止的价格大战,受伤的不仅是“参战”各方,还有消费者、供货商、生产商。一是伤了消费者。价格战吸引眼球,但消费者不一定得到了实惠,有的被忽悠,有的售后服务打折扣。二是伤了供货商。价格大战绑架了供货商,供货商的“底线”是不能扰乱企业的价格体系和市场需求,他们反对网店销售这个“左手”打实体店销售这个“右手”。三是伤了自身。以牺牲企业利润来谋求一时的人气和销售额的做法不可能持久。而且,“零毛利”违反“价格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过度低价竞争不足取。过度的低价只能导致企业弄虚作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比如团购餐饮,出现菜品偷工减料,折扣诱人,但水分太大。有的小盘充大盘,有的拉高菜价再打折扣,有的食材降低等次,服务大大缩水。而且,团购餐饮较多不给顾客开发票。餐饮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只有50%左右,要打大折扣的话,饭店只能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了。否则,饭店就会亏损。

零售企业过分地压低进货价格,就会淘汰正规生产企业(因为他们已经无法维持),助长违规企业(因为他们通过偷梁换柱,还有利润空间)。过度低价破坏了市场规则,危及了市场发展的根基。市场经济并不是无序经济,任何的市场行为不能以“同归于尽”为代价。

正常的商业竞争应是“薄利多销”。合适的利润才能促进生产经营企业投入研发,推进技术进步,创造更多新技术的产品;合适的利润才能促进商业企业强化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这才可能真正给消费者长久的实惠。

连续不断的价格战会使消费者麻木,而且完全依靠低价赢得的消费者没有品牌忠诚度,只要有更低的价格,消费者马上就会转向。

2、规模大,效益低。电子商务规模扩张很快,但真正盈利的企业却凤毛麟角。在人力、营销、物流等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要维持低价格,有的只能是赔本赚吆喝。

三、市场环境将改善

1、法规健全,管理加强

从2005年起,国家和有关部门先后和施行了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电子商务模式规范、网络购物服务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不断加强电子商务的管理和规范。比如,2010年7月起实施的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从事网络商品交易的自然人,应提交姓名、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规范与发展第三方担保与支付平台,也加强了对买家和卖家的保护与监督。

2012年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八部委发了《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北京、浙江、广州、深圳等示范城市开展网络(电子)发票应用试点,推动基于电子商务交易、在线支付、物流信息的网络(电子)发票应用;规范电子商务纳税管理,促进网络(电子)发票与电子商务税收管理的衔接;加强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构建诚信交易环境;在各示范城市开展网络经营者电子标识和网络交易商品、交易行为的标准规范与服务试点工作,促进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客体及交易过程的规范管理;建立网络经营者统计制度,并在相关示范城市组织开展试点。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建设。

商务部还在制订电子商务的有关法律,以使电子商务的经营和管理有法可依。

2、支持力度加大

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上海电子商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亚太地区电子商务枢纽港城市,明确建立电子商务市场体系,鼓励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创新。加快大型电子商务的平台建设,提升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水平,规划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等。

上海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如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实现实体店和网上商店有机相融;鼓励中小流通企业和老字号企业进入网络购物;重点推动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商业街和上海老字号及名牌商品的网上销售。

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市、区相关部门在企业并购、物流配送、仓储用地、品牌建设、发票使用、ICP证申办等方面为重点企业提供支持,加快培育一批全国性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积极推动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会展业与新型电子商务的融合,促进传统企业与电商企业的互动与对接;通过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等措施支持企业建设适应生产性外贸企业产品内销特定需求的内外贸融合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应用无线网络、射频识别、二维码、全球定位等新技术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在B2B、B2C领域通过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线下消费,不断创新O2O运作模式。

努力优化市场环境。支持上海企业获得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提升电子支付服务体系;加强网络购物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网络交易监管信息化实现经营者网上亮照4.6万家,结合本市商务诚信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网购诚信建设,进一步净化网络购物市场环境;出台《上海市加快推进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城市共同配送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四、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的竞争趋势

有人认为实体店将被网上商店所取代。但网店不可能取代实体店。实体店、网店的服务不一样。今后实体店、网店将并存。但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不管实体店也好,网店也罢,都需靠不断创新来应对。

1、电子商务的优势和不足

电子商务的优势:对于网上零售来说,首先是无需建造商场或租用商场,省去了高昂的建造成本、店铺租金和装修费用;其次是省掉许多运营成本,营业人员比实体商店大大减少,电费、物业管理费用也较节省;三是不受地段和商场面积的限制,提高时间与空间的使用效率;四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只需点击鼠标,足不出户,商家送货上门,节省时间、带来便利。

电子商务的不足:消费者无法接触商品,实物和电脑显示的照片可能会有差异,服装、鞋子无法试穿,无法看服装与饰品的搭配等。网上购物,缺乏逛商业街、逛商场的那种体验,较少有休闲的感觉。所以网上商店与实体店相互渗透并融合,实行网上、网下的组合和互补将是一种趋势。

2、两种模式相互渗透与融合

传统商店向网上商店拓展。传统商业一般历史比较长,商店牌子大多已经打响,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明确清晰的市场定位,有丰富、齐全的商品品类、品牌,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一批会员或较为固定的消费群。拓展网店有基础,有利于网上网下互动。尤其是在一个城市拥有几百家、上千家连锁店,网点覆盖各个社区的便利店公司,开拓电子商务后,经营范围可以大大拓宽,商品无需全部出样,店内提供目录本,网上展示,就近的商店负责送货。

网上商店向实体店拓展。网上商店有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无法接触商品实物,消费者缺乏体验,非标准化、规格化商品较难营销。网上商店拓展实体店有利于网上宣传、吸引关注,实体店中展示、体验,优势互补。

3、电子商务和传统商业企业都需要创新

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在发展初期,主要依靠价格营销,通过低价策略跑马圈地,吸引消费者。随着市场的发展,外资巨头的进入,传统商业的转型加入,价格下行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低价策略难以为继。而且今后还可能面临电子商务税收问题。这就需要调整竞争策略,加强与物流配送体系和支付体系的合作,进一步完善服务,尤其是售后服务,以优质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发挥各个网络之间的互补,开拓与消费者互动的新渠道;解决人才缺口,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人才一下子跟不上,既缺专业基础技能类人才,也缺管理类人才;规范和依法经营,杜绝假冒和侵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