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艺术论文范例6篇

写实艺术论文

写实艺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 毕业论文写作 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 意义

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研讨,不仅是为了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水平,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是为了端正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摸索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指导的方法,寻求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途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的研究,有利于经典艺术作品的继承和创新。

同志曾经指出:“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从他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继承和创新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辩证的统一。没有继承就不会有创新,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法捷耶夫在《谈文学》中说:“现代世界进步文学是过去文学发展中一切优秀成就的自然而然的――可以说是――合法的继承者,同时他们又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迈进了新的一步。”海明威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并没有去参加授奖仪式,由美国驻瑞典大使代读的书面发言中有这样一段很著名的话:“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他人没有做成的事。”[1]这些论述,阐明了继承和创新的核心精神,就是要求人们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前进。继承和创新不仅延续着传统的艺术特点和优势,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更应该具备时代的理想和精神。对此,无论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还是艺术家都有过深刻的阐述。马克思曾经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2]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艺术的继承性体现在内容和题材方面。画家吴冠中说:“风筝不断线。”[3]他告诉我们继承和创新必须立足于民族的土壤。“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跨越前人探索过的阶段,并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去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和创造。”[4]从这句话里,我们清楚地看到继承和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历史趋势。艺术是无国界的。任何民族的优秀的艺术成就,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所以继承和创新不仅体现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对经典艺术作品的专题探讨上,而且体现在平时日常的文化与专业的学习的各个方面。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不仅仅是对文化艺术继承和创新的尝试,而是要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知识与专业实践,致力于使自己的学业与社会保持零距离的一次冲刺。所以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我们选择舞剧《一把酸枣》作为专题研讨的材料,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研讨以点带面,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文化艺术的海洋,经典作品不计其数,但该剧在舞蹈艺术领域和学术上不仅对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而且曾获得过国家舞台精品剧目等多项大奖,它不仅是舞蹈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山西打造文化强省的一个窗口。如今该剧已成为晋商文化的一个闪亮标志,是全国艺术职业教育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舞蹈史,人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舞剧《一把酸枣》在民族文化艺术上的地位和贡献。

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次用歌舞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历史;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第一次用民族舞的形式,赞扬了丝绸之路上,英娘不畏强权同当地恶霸斗争的故事;《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这三部作品凭着土美、怪美和丑美,歌颂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地方风韵和时代风采;《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第一次用芭蕾舞的形式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土豪、,妇女翻身得解放的故事展示给了观众;舞剧《一把酸枣》却是第一次把晋商搬上了高雅的舞蹈艺术的舞台。

再从艺术职业院校的学习状况看,无论是文化还是专业课的学习,平日里教师们传授的虽都在文化艺术经典的范畴,但是有些学生往往在学习中把教师传授的技巧简单化,一味地只是找窍门;有的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就只好把艺术专业的学习“神秘化”,其结果是“望艺兴叹”;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学了一着两势,就感到足可以称“星”了。这些学习现象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写作。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开展舞剧《一把酸枣》的专题研讨,不仅可以继承和创新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可以把日常的学习做个总结和比较,更可以激励学生们发扬舞剧《一把酸枣》的制作精神:“探索、创新、开拓”。在教学的同时突出学院的艺术品牌,体现学院的办学定位,对于形成地方院校的乡土校园文化风格,提高毕业论文程序性认知规律的掌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讨晋商独特精神的生命状态和生存状态,以及晋商对人类文化艺术的贡献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不仅需要继承和创新,而且需要运用写作知识、民族文化常识和艺术概论常识。

“常识是人们普遍掌握的道理。不管到什么时候,艺术总难免要承担普及某些社会常识的任务”。[5]但是这些常识和“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6]现代社会信息的时代,知识是公益性的,经验才是专利,从知识的学习中获取智慧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就是运用智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毕业论文知识完成毕业论文的一个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运用毕业论文写作知识,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以至于将来步入社会时能“承担普及某些社会常识的任务”,从而体验“写作则能使人精确”,[7]能够自我认识的。正如罗丹所说:“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现这个世界的智慧的喜悦。”[8]毕业论文写作就是运用语言艺术分析音乐、舞蹈、色彩等艺术现象的一个过程,它是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认知过程。因此,在毕业论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像学习艺术专业那样充满感情和耐心,而且要用“锐利的眼光能够发现‘性格’,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真理;而这个真理就是美的本身”。[9]这里的“性格”,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运用就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所学专业的特色,发现在艺术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规律。

在展开经典艺术作品专题研讨时,还要注意区别艺术专业学习与毕业论文写作思维上的不同。艺术,就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0]余秋雨在《艺术创造论》[11]中引用了克尔希奈的一段话:

立在周围世界一切过程与事物背后的伟大秘密,常常影像似的现出来或可感,如果我们和一人谈话,站在一个风景里,或花及物突然对我们说话。你设想,一个人坐在我对面,而在他诉说他自己的经历时,突然出现这个不可把握的东西。这个不可把握的东西赋予他的面貌以他的最个性的人格,却同时提高他,超过那人格。如果我做到,和他在这个我几乎想称之为狂欢状态里联系上了,我就能画一幅画,而这画,虽然紧紧接近他自己,却是一种对那伟大秘密的描绘,它归根到底不是表现他的个别的人格,而是表现出了世界里荡漾的精神性或情感。这样远的摆脱了自己,以至于和一个别人能进入这项结合,这个可能性。……从这个阶段,用任何手段,例如通过文字或色彩或音调来创作,这就是艺术。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知晓艺术及艺术创作使用的多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创造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其思维特点是:以表象为思维的中介,形象地反映事物和创造成果。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神与物游”、“思与境谐”;它不排除情感体验的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可以在形象思维中相交织,相渗透;可以借助想象,超越时空界限,跳跃形式逻辑的思维程序,完成新形象的创造。正因为如此,艺术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无论是语言艺术,还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它们都是在刻意创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塑造出一种艺术意象和意境,一种心灵生活的图景。而毕业论文写作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对艺术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导判断,作出结论。王力先生曾说:“撰写论文,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12]逻辑思维要求人们必须冷静客观,周密严谨,认识、分析、总结事物时要剔除表面的东西和偶然的因素,达到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规律的认识。但是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艺术里最高的层次是哲理性的艺术作品”。[13]例如舞剧《一把酸枣》,主人公小伙计虽然历经艰难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却误食了有毒的酸枣,以致命殇荒漠。这种财富与情感的巨大落差,充满了哲理,给人精神上巨大的震撼和惊醒。其中的《团扇舞》,不仅婀娜多姿,深受观众喜爱,而且表现了中国地域性的某时期的一种特有的人文现象:小脚女人的典雅、端庄。但在我们的习惯思维中,一提起小脚女人便认为那是中国女性耻辱的象征,是很不情愿示人的。鲁迅曾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舞剧编导抓住了女性这一时期的生存状态,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使观众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历史文化现象。这就是艺术运用哲理的魅力。这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艺术进入哲理的领地,也是人类在审美领域的一种整体性超越。”[14]这样看来,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既要运用形象思维,又要使用逻辑思维。这不仅仅因为“逻辑修辞使人善辩”,[15]而且逻辑思维可以指引你理解艺术

形式的最高境界。

三、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注意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思维方式的运用,有利于改变学习方法,端正文风。

这种研讨可以从课堂结构上改变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活”。这种结合与改变是“学活”的一次努力,是发现真理的一次锻炼。这种锻炼,主要强调的是亲自动手的能力。这种结合与改变正如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16]这种结合体现了“教学做三者合一”[17]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将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从只听毕业论文写作知识到与教师一起研究材料,从感性地接受模仿到理智地总结分析,从互联网上拼凑材料到专研学院的品牌,从接受法到问题法,从填鸭法到研究法。这些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觉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同时发挥自主性和参与性,提高思维的创造性。从学生的角度说,这是调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某论题研究的一次“实战”,是获得治学能力的一次严格的锻炼,是学习阶段获得最佳学业成绩的最后冲刺、拼搏。从学院来说,是对学生几年来学习成果的一个全面的考查、衡量,是对其独立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舞剧《一把酸枣》的专题研讨,不仅是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强调和看重,而且锻炼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运用,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检验,是对将来职业能力的一个重新认识和定位。它不仅有利于独立思考的形成,更有利于适应社会就业能力的提高。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不仅使我们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变,艺术实践与理论分析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端正文风,避免拼凑、堆切、应付、抄袭现象的发生。这样的专题研讨,可以从各个专业的角度,系统地分析、鉴别、对比、吸收经典艺术的精华,收到学习实效。欧、美等国的高等学校对学生写作论文的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像哈佛大学在有关的“校规”中就明文规定:学生论文写作如不及格,必须照章补课。日本的很多大学,毕业论文写作如果不合格,学生是不能毕业的。学生论文写作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位的获得和职业的谋求,因此学生岂敢等闲视之、草率应付,而是视为学习阶段中的一件大事。[18]如今我们国家在“科教兴国”思想的指导下,教育的考核制度渐趋严格。尤其是艺术院校,这几年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撰写逐步规范化,要求也很严格。这样不仅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而且检验了教学,更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把毕业论文写作考核制度的情况作为招才引将的必备条件进行考虑,因为这是提高单位人才素质、提高办事效率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措施,同时也保持了论文制度的生机和活力,必将会进一步促进院校毕业论文写作及考核制度更加规范合理,使教学结构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德艺双馨、和谐发展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13][14]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第1版:89,54,75.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28.

[3][4]彭文民.艺术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7,第1版:3,73.

[5][11]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

第1版:83,81.

[6][7][15][英]弗兰西斯・培根.人生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5,第1版:204,205.

[8][9]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5,第1版:10,2.

[10]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8,第1版:550.

[12]刘锡庆.写作论谭.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

4,第1版:443.

[16]王占魁.《“自在”与“自为”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7,(10):3.

[17]李和平.《教育的历史变革与现实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7,(10):10.

写实艺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艺术 随笔 写作 丰子恺 艺术随笔 中国论文联盟

孙冰所编选的《丰子恺艺术随笔》,是1999年5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名家艺术随笔”丛书中的一本。该文集从丰子恺先生大量的著述中精选了39篇的艺术随笔,这些实际上也仅为丰子恺艺术随笔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很不错的篇目并未选入,如《图画与人生》、《绘事后素》、《视觉的食粮》、《版画与儿童画》、《艺术的眼光》、《艺术的园地》、《钟表的脸》、《扇子的艺术》、《洋式门面》、《绘画的欣赏》等。

丰子恺的随笔早已为人所熟知,并且好评如潮,归结起来,其魅力即在于其只用平常的文句,从小处落笔,亲切率真、简约练达、幽默风趣。同样,丰子恺的艺术随笔自然也具备这些特点,只是由于艺术随笔与一般随笔的写作在内容与目的上毕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以细化研究。本文着重以孙冰编选的《丰子恺艺术随笔》为蓝本,从艺术随笔的角度,专项探讨丰子恺在这一文体写作上的特点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立足亲身经历,沟通艺术与生活

在孙冰编选的《丰子恺艺术随笔》中,以丰子恺自身经历为素材的有22篇,占全书56.4%,其中有15篇的全文均以其自身经历为内容。如《我的学画》、《学画回忆》,叙述的是作者自身在绘画学习中的一些掌故。娓娓叙述自己学艺时的一些人情世故,并在所叙中蕴含某种道理,是作者十分擅长的一种写作方式。类似的还有《为青年说弘一法师》、《访梅兰芳》、《写生世界》、《我的画具》、《我的书:〈芥子园画谱〉》、《谈自己的画——色彩子恺新年漫画》、《谈自己的画》以及《杭州写生》等。此外还有以作者自身经历作为引子展开分析的作品。如《从梅花说到艺术》就谈到自己的一个“实例”,即年幼时对于父亲供养兰花的不解,长大后看见关于兰花的画,才由画面上“十分美秀可爱”的兰花线条悟到兰花的魅力所在。《美与同情》,作者从自身的生活小事生发开去,说的是有一回“一个儿童”进入自己的房间,帮助作者整理房间,并认为摆放欠佳的物品是“何等气闷”,作者从中体会到这种对物的同情心其实就是“美的心境”。之后谈的才是美与艺术的问题。选材的亲历性,一向是随笔写作的一个特点,随笔与艺术随笔的区别在于“艺术”二字,即在于艺术专业性上。因此写作中的专业亲历性,则昭示着一种实在的体验艺术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其实可以被概述为:立足亲身经历,沟通艺术与生活。张大千、刘海粟、倪贻德等艺术大师的许多艺术随笔均是以这样的方式写成的。细加推究,可以发现,这一方式能较好地吻合艺术上的某些特点,如艺术上某些概念通常较为深奥、玄乎,一般人难以理解,又由于在艺术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更给一些初学者以找不着北的困惑。这时候,从亲身经历入手便能有效消除神秘感,使文本与读者的最初衔接呈现良好态势。此外,任何艺术都应该是独特的审美创造,艺术创作即是个体亲历的结果,那么,个体化的写作者作为所经历事件的一个角色,将自身真切的体验与感触传递给读者,则有望读者获得“感同身受”的审美体验,并经由共鸣获得内心的满足。这原不过是很普通的方式,但一经丰子恺先生之手,则不仅与艺术的本质——创造性的需求相和谐,更与其思想中求真的念头相吻合,呈现自然圆熟的状态,成为一大特色。据丰一吟《丰子恺的随笔》一文中介绍,其父的随笔写作受其启蒙老师夏?D尊先生的影响。夏先生主张“作文,请说自己的话”[1]。如此一来,我们则不难理解丰子恺先生在艺术随笔写作中坚持“事非亲历莫妄言”的缘由了。

二、善于发现关联,化转腐朽为神奇

除了以自身经历作为实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外,丰子恺先生还善于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寻找这样的关联,能使僵化的知识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这其实也是丰子恺先生作为一名好教师的本职与天性。发现关联的难度在于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交集”中产生的。丰子恺在艺术随笔写作中,善于在书籍资料中寻找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将之铺陈于文字中。如《女性与音乐》,写于其卧病其间,“把所有的音乐史拿到床里来,一本一本,从头至尾地翻下去”[2]。文章以一般人所认为的“女性的优美的性格与音乐活动的性质何等类似”作为疑点展开研究,接着作者叙述自己在病中如何翻检书籍资料,并一一陈述自己在其中的发现引导读者追随其思路。此外,作者还善于从自身与艺术有关的事情写起,寻找其与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加以引申与剖析。《从梅花说到美》说的是关于美的问题,作者将各家关于美的论述罗列出来,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梅花说到艺术》写法上与《从梅花说到美》相类,总结他人见解,提法讲求证据,不给读者突兀之感。不同的是,《从梅花说到艺术》以梅花为例,从窗前的梅花联想到文学、绘画上的梅花,并分析文学与绘画的区别,认为思考是文学的一大特色,而绘画是以感觉为主,诉诸人的视觉。也就是说,“画不是想的,是看的(想不过是画的附属部分)”[3]。《儿童与音乐》,谈的是儿童与音乐的关系。认为“大人们弄音乐,不过一时的鉴赏音乐的美,好像喝一杯美酒,以求一时的陶醉。儿童的唱歌,则全心没入于其中,而终身服膺勿失”。正是这样的点睛之笔,才使得文章能凸现精彩,远离平庸。善于联系,意味着善于运用知识,尤其是寻找出知识与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知识总是陈旧的,但发现其中新的关联,即意味着化腐朽为神奇。正是基于作者对所钟爱的绘画艺术鞭辟入里的理解与认识,其论述才能如此的简洁明白,发人深省。

三、视角内行专业,艺术感悟极敏锐

在“艺术随笔”这个术语还未普及之前,艺术批评的文字形态都被归入艺术评论。艺术评论中有一体即为“随笔体”[4]。“随笔体”即后来的“艺术随笔”。

论文联盟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中国论文联盟 艺术随笔是一种取材关涉艺术领域,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情趣性的,重在传达作者对艺术的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文章体式。这种内容上的特征可称之为“专业性”,即指具备美学(或艺术)理论、观点以及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本来,“艺术与文学虽然是亲密的近邻,但艺术家未必就要做文章,文学家也未必就多谈艺术”[5]。丰子恺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卓越成就的文艺大师,其出色的艺术随笔还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正是其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艺术随笔的写作方面如此自信与成功,换一句话说,也就是艺术的专业性与其艺术随笔的写作密不可分。就丰子恺而言,因为专业、内行,才敢拿自己的艺术经历说事,才敢如此自信地对他人的作品或某些艺术现象发表看法和见解。以丰子恺《谈自己的画》为例,文章从林语堂先生关于“谈漫画”的约稿说起,接着讨论关于自己的漫画的“定名”问题,并找到自己漫画的定位:“把日常生活的感兴用‘漫画’描写出来”。文章的主体便是谈自己“作画时的因缘”,谈关于自己的生活与漫画的种种故事与感悟。可以说作者在完善小“我”的同时,也将大“我”包含其中了。

四、追求率真朴素,语言干净且流利

文如其人,自是不假。丰子恺先生的内心一向真诚谦卑,凡事都能认真地从细微处着想,从不怨天尤人。他的随笔语言率真朴素也是公认的。以《我的画具》为例,在此节选其中的两个小段:

我自己虽然永不把带结住,然而别人常常代我结住。仔细的人借看了我的画册,必定把它结好——有时深恐结得不牢,特为我打两个结——然后奉还。手痒的孩儿们看到我这画册,顺手翻弄了一会,最后拿带子来练习结绳细工,给我连打上七八个结,然后自去。[6]

描画何尝不然?兴到下笔,其画自有趣致;后来依样临摹,趣致就完全不同,有时竟成另一幅了。兴到下笔时,必须放胆,其画方有精神。若存畏缩之心,手腕发抖,趣致便表不出来。欲求放胆,第一须避自己所不欢喜的画具,第二须避去自己所不欢喜的环境。我用了上等图画纸便画不出,到了莫干山上也画不出,大约是画具与环境不适自己好尚之故。[7]

第一个片段写的是有一种速写簿会有带子,自己从不结,而他人时常代劳的两种情形: “仔细的人”,结完之后“奉还”;“手痒的孩儿们”,结完之后“自去”。“奉还”与“自去”,两词合情合景,且合理到位,不可挪移,用词的流利干净于此可见。第二个片段中“兴到下笔,其画自有趣致”,其中的“趣致”自然是精选之词,“兴到下笔时,必须放胆,其画方有精神。若存畏缩之心,手腕发抖,趣致便表不出来”。逻辑关系清楚,表述简洁有力,读来让人感觉诚实可信,清楚明白。可以说,文句的率真、朴素、平和与亲切,是以作者深刻认识的为基础的,这也正是读者从中看不出人为的技巧,但却可以感受其语言“干净流利”[8]、心境澄明透彻的原因之一。

丰子恺先生这样的语言风格,与其个人多方面的修养密切相关。1927年,丰子恺正式皈依佛教,取法名婴行。由于受佛教超然物外思想的影响,丰子恺对人生世态抱着静观玩味的态度,这决定性地影响着他的写作。所谓的“超然物外”,并非飘然随意,无所事事,而是以认真处事为基础。这样一种情怀,是源于对超然物外比获取功利更有价值的认定。于此,透过语言,则不难体会丰子恺随笔中淡淡的禅味及纯真的风趣。

以上所分析的是关于丰子恺艺术随笔写作上的特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教师身份的丰子恺,其写作的目的在于使人(尤其是学生)对艺术与美能有透彻的理解与领会,因此在艺术随笔的写作构思、文辞表达等方面具有示范与表率的效应。有趣的是,丰子恺先生在《我的漫画》一文别论及随笔的性质:“在得到一个主题之后,宜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他曾说:“漫画和随笔是一对孪生姐妹,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漫”的本义是水过满溢出,也被引申为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随”的本义是依顺,依从。作为文艺大家的丰子恺先生,其触类旁通的能力无疑是卓越的,一下就抓准了随笔和漫画在他看来犹如“一对孪生姐妹”的共性。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师艺术教育中的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a09326s。)

注释:

[1]丰一吟:《丰子恺的随笔》,新读写,2007年,第11期,第60页。

[2][3][5][6][7]孙冰编选:《丰子恺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第16页,第1页,第183页,第186-187页。

[4]腾小松:《艺术文本写作》,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

写实艺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 明清小说理论;艺术;真实性;相关探索

对一项审美作品进行判定其优秀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有真实性,从古至今的每一位作家都在为创造艺术的真实性而默默奋斗着。但是艺术的真实性和生活真实性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考究。明清小说中的理论内容相对较丰富,但是大多数关于艺术真实的认识历程还没有人对其作出系统的总结。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对明清小说理论研究和全面认识艺术真实性的方面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艺术真实论在实录观念中的意义

实录观念是史学批评的一种写作手法,主要也是以写实为主,实录的写作形式多被用在小说批评当中。到明清小说的这一阶段,实录观念的写作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大部分的小说论者都深知自己批评的对象不是正史而是对前代的拟史进行一定的批评写作,其同时还没有相应的理论手段。这种写作方式是因为中国史学中的权威和古代小说没有其生存空间而造成的,这便使其依附于史部和子部。但是这种写作方式还是和正史有一定区别的,其中一些小说还是被禁锢在“史余”和“史补”的框架中无法挣脱。

随着当时演义小说的盛行,《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并引起了小说评论者的广泛关注。此类演义小说多数都是以客观历史事实为基准的情况下进行小说创作的。大多说小说评论家都对这类演义类小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小说的真实性是和符合历史的准确度相关的。《列国志传》和 《全汉志传》等小说都是再现了历史甚至比历史记载的还详细。实录观念里并没有把历史分的太过清晰,也没有把历史当做历史真实来写。在提高小说地位的同时大大的降低了小说文学性和真实性。从生活到生活真实再到艺术真实这是一个艰难的创作过程,此过程不是单一的靠实录来完成的。

二、“贵幻”和“虚实结合”对艺术真实探索的推动

实录观念对小说的影响深远,明中后期出现的小说大多数都是在符合实录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记实的,但是往往这种创作形式是缺少美感的。小说的创作是按照自身的艺术进行发展和体现的,同时应该突破那些陈旧写作观念的影响。郭勋的《皇明英烈传》和袁于令的《隋史遗文》就有人对其进行过相关的辩解:虚虚实实,不必深论。只要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把艺术的完整性体现出来,那么这就是一部好小说。还有人对此类小说中的“虚”予以肯定,并强调了“虚”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幻中见真”是明清小说中的一大特点,在非现实的“贵幻”小说世界中应该拜托实录关键的束缚,明确“虚幻”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在从生活到生活真实再到艺术真实的过程中,明清小说忽略了对艺术真实性的具体揭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略了明清小说的作用和意义。

三、写实思想对艺术真实性的论述

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写实思想对艺术真实的作用:

(1)用写实思想来凸显生活是小说创作的基础

(2)用写实思想来重视对生活的深入解析并发现生活的真实

(3)用写实思想来揭示艺术真实的审美特征

明清小说中的写实思想主要是从对“幻”的正确把握上开始的。《西游记》、《封神演义》和《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神魔作品都把“幻”掺入到小说作品中。但是在一些作品中往往会出现一味的谈论鬼神和传道觅仙,在依赖幻想的同时使故事情节的发展缺少依据,同时人物形象也没能得到很好的诠释。但是《西游记》中就对“幻”进行了很好的把握,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小说中的人物是被虚构出来的,人物也是和情节也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这些都是在感悟现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合理的对“幻”进行把握,是这种“幻”的美感从现实生活中渗透出来并能体现艺术和生活相结合的魅力,这才是真正的由艺术真实所带来的美感价值。

四、结束语:

艺术的真实性和生活与生活真实性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考究。大部分的小说论者都深知自己批评的对象不是正史而是对前代的拟史进行一定的批评写作,其同时还没有相应的理论手段。这种写作方式是因为中国史学中的权威和古代小说没有其生存空间而造成的,这便使其依附于史部和子部。明清小说中的理论内容相对较丰富,但是大多数关于艺术真实的认识历程还没有人对其作出系统的总结。写实思想对艺术真实的探讨是分为多方面的,内容相对的丰富使明清小说理论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对艺术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参考文献:

[1]陈敏;明清小说词语札记三则[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莫其康;陈麟德;明清小说与江苏兴化[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写实艺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 民办院校艺术设计类本科生 毕业论文 指导方法

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每个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这四年来设计学习生涯的一个总结。对于民办院校艺术设计类本科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论文与设计往往使他们绞尽脑汁,烦恼不已。那么,艺术设计系的教师如何指引他们交上满意的答卷,为四年的学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呢?我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作出探索,旨在找出适合民办院校艺术设计类本科生的论文指导方法。

一、民办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论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民办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通过实际教学指导实践,我总结出了民办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类的毕业生在论文方面存在着以下种种问题。

1.有一小部分学生重设计而轻论文。

这与许多学生头脑中存在着重设计轻论文的观念有关,平时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论文无关紧要,只要设计能过就行了,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是设计师,不屑于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构思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认为艺术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有的学生不按规定的时间完成初稿,对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不予以理会,从而使毕业论文的质量不高。

2.大部分学生文化底子弱、写作功底差。

大部分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对于论文有心无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高考中属于艺术类考生,总体文化考分普遍偏低,而入学后,大部分时间都侧重专业技能学习,对《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等专业文化课程普遍学习热情不高。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毕业论文写作理论功底较差。如有一学生论文题为《浅谈中外卡通发展史》的论文,首先这个选题就有假、大、空的潜在问题,中外卡通发展史本身已经是一门历史,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这些事实是一些真实性的记录,而不是谈出来的,这是假。而大呢,中外,包括中国和国外,而国外包括各个大陆上的国家,卡通包括卡通人物、场景、剧本等,题目选题范围太大,自然就难以写得详细,从而产生了空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写作基本功底差,语言表达不清晰,结果论文颠三倒四、牛头不对马嘴,连自己都看不明白。对自己所要论述的观点不能从几个方面分清条理来论述,也分不清主次。如谈“古代龙凤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重点应在“运用”上做文章,但学生却用大半篇幅来解释什么是“龙凤纹”、“龙凤纹的由来和历史”,等等,而对龙凤纹究竟如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却聊聊数字,草草结束,还没说到重点就没有下文了。

二、民办院校艺术设计类论文指导探索

针对民办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通过实际教学指导实践,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1.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提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这一点对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来说尤其重要。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端正学生对毕业论文无所谓这一错误认识,让他们了解到毕业论文质量如何会影响整个毕业设计过程。

2.加强写作训练。

可以结合专业课学习,进行针对性的小论文,重点在于寻找相关资料和建立个人论点,对论文字数和规范性要求不高,但应符合论文的基本格式。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学生独立确定主题、选择材料、制作1―2套包装成品;以论文形式完成相应的课程报告。具体报告可能包括“设计背景、设计构想、设计形式、材料应用、后期问题、市场定位等”。通过应用和分析促进学生对设计基本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够用更理性和研究性的方式对待设计,对于学生独立参加各种比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相当有益。另外,文献检索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找学术资料非常重要,因而在二三年级阶段有必要开设文献检索课程。

3.实行理论与实践现结合的模式。

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让论文内容更充实,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应当实行理论结合实践的操作模式,即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还要完成与设计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毕业论文的写作。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论文中大篇幅是对自己设计的一个阐述,相当于一个完整版的设计说明。这个设计说明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其他格式及具体要求与普通本科论文要求相同。这种模式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过程、构思和材料等方面进行阐述,形成论文,由于都是自身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因此说明详尽、到位,能够很好地阐释设计思想,不仅可以弥补毕业论文无话可说,毕业设计说不出口的缺陷,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抄袭现象,提高毕业生论文与设计质量。

4.加强指导环节。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只有在论文写作的各个阶段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才能避免走弯路。如:选题时要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要大小合适,便于操作;修改文章时主要从调整结构、充实内容、修改文字等方面进行。

总之,民办综合性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有其特殊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作为艺术设计系的教师,我们应当因材施教,针对其特殊性制订特殊的指导方法。毕业论文与创作的指导不是一成不变、完全一致的,每个高校需要不断地改革、尝试、总结,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操作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苏凤,王兴亮.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思想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

[2]田蓉辉.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0,(08).

写实艺术论文范文5

“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这是著名写实艺术家库尔贝(Gustave Courbet)的一句名言。我们一直称他的艺术风格为写实艺术或现实艺术。他的创作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如《碎石工》作为西方艺术史上的巨人,以其前无古人的艺术勇气、挑战世俗观念的精神,永远启示着后人。他对19世纪的其他写实艺术画家及后来的印象主义画家,具有很大影响。

正文:

无论是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立体主义,或是发展到后来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等,这些在二战前后被西方评论界统称为前卫艺术的各个艺术流派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合并起来就形成了现代艺术的主流。然而, 很多人都会所以然的觉得,随着前卫艺术的发展, 其中的写实艺术基本消失了。其实不然。

写实艺术一直存在于现代艺术的诞生与发展的过程当中,迄今为止依然是现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从古希腊甚至是更早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到后来的文艺复兴、二战期间,美国逐步取代战前法国的地位, 成为现代艺术的中心, 且纽约则取代了巴黎, 成为当代艺术的核心。与此同时,写实主义艺术在美国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这是非常出人意料的。但是, 如果注意到美国写实主义绘画在战后三、四十年发展的过程, 就会发现写实主义在美国已经不只是一个统一的流派, 而是非常多元化的艺术活动, 其中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形式与内容, 形形的写实艺术家, 异彩纷呈。而这一时期的写实艺术与19 世纪写实主义的统一性、同一性则大相径庭。甚至写实主义 ( Realism, 或者翻译为现实主义) 的确切定义都难以定论。

浅显来看,可以把写实艺术理解为一种表现语言,它不止于某一个艺术流派。不论是最早期的西班牙岩画,古希腊的壁画到19世纪的法国学院派、印象派;又或是前苏联的绘画一直到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讲究题材的油画,都是写实的面貌。当然,一个绘画样式能够逾千年不衰,并非单凭传承或某一教学体系所决定的。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拥有看得见的尘世世界,这在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中表现为一种坚定的写实艺术。借助于布鲁内莱斯基发现的线性透视,图画获得了真实的立体感;借助于精确研究人的形象,人的形象现在获得了体积;对自然的仔细观察使尘世的各种现象得到了忠实的再现。在写实艺术的肖像画中,人终于得到了他身为个体的证明。

这一时期的艺术歌颂了人体的美,主张人体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并把它应用到建筑上,虽然它们都是一系列的仍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绘画和雕塑,但表现的都是普通人的场景,将神拉到了地上。完成的从描绘神到关注人的转变。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而他们对于中国早期的写实艺术家也有一定影响。

在19世纪末,莫里斯(William Morris)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宣言,是一种倡导将审美理想与社会现实结合的臆想。而与此同时,库尔贝(Gustave Courbet)和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等画家则倾向于以写实精神诠释现实与人性,将浪漫主义风景平民化,将之带回由劳动、劳苦、寒微的寻常百姓所构成的日常现实中。

“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这是著名写实艺术家库尔贝(Gustave Courbet)的一句名言。我们一直称他的艺术风格为写实艺术或现实艺术。他的创作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如《碎石工》作为西方艺术史上的巨人,以其前无古人的艺术勇气、挑战世俗观念的精神,永远启示着后人。他对19世纪的其他写实艺术画家及后来的印象主义画家,具有很大影响。

而到20世纪,写实艺术近乎转变成了描绘人物和日常生活题材的照相写实艺术。

“超级写实艺术把人置于照相机的视线下,很客观地把物体的影像呈现出来。”——R?马丁写于《超级写实主义展览》目录。

超级写实主义又名“照相写主义” (Photographic Realism),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艺术流派。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进行客观、逼真的描绘。而艺术家的创作一般是根据照片拍摄下来的资料,运用机械的或半机械的方法先制作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照片形象,然后再把这两度平面的形象,用幻灯机、反射放映机移植到画布上来。这些画家绘画技巧必须具备精巧写实功夫,取得照相写实的效果。

照相写实艺术对苏联和中国当代绘画也有影响。罗中立的《父亲》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当时的背景是,罗中立第一个用时画领袖像的专用尺寸来画一个普通农民,而且还是有点迷茫和木讷、而非意气风发的形象。《父亲》借鉴了美国照相写实主义技法,把农民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这在当时“左”倾思潮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条主义来看是大胆的。

长久以来,超写实艺术在美国具有相当长久的发展史, 可大洋彼岸的欧洲艺术家却甚少有反应。虽然高度写实绘画的根源在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甚至是在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写实艺术的萌芽。但是从60 年代开始至今,这类型绘画在欧洲艺术家心中地位非常微弱,同时也不大受欧洲收藏界的待见。可在美国,超写实艺术一直是艺术主流中一个比较令人嘱目的种类。

写实艺术论文范文6

【摘要】油画写生训练是高等美术院校对学生进行油画创作前的基础训练课程。现如今由于受到各种现代艺术新思潮、新观念的冲击和影响,在油画写生教学中是否继续坚持和遵循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受到了质疑,为了更好地达到油画写生训练的目的和教育教学要求,重申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传统写实;高等美术院校;油画写生训练;必要性

油画写生训练是高等美术院校对学生进行油画创作前的基础训练课程。在我国油画写生训练教学模式中历来以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为主导。现如今由于受到各种现代艺术新思潮、新观念的冲击和影响,在油画写生教学中是否继续坚持和遵循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受到了质疑。这不仅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指导思想的不确定性和对学生作业评价的无序与混乱,而且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盲目过早地追求个性,忽视基本的传统写实训练方法,致使造型基础写生训练课程在教学目的上被曲解,如果这种境况一直持续下去,得不到纠正,那么油画写生训练课程将失去其教学训练的意义,由此我们也将主动或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西方油画最根本、最重要的认知自然、观察自然、表现自然并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观念的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为了更好地达到油画写生训练的目的和教育教学要求,重申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是伴随西方油画的形成与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一种独具自身魅力的绘画表达形式。这种表现方法是以“摹仿”和“再现”作为美学思想内核,以可见的真实和可信的艺术形象来打动观众,它是艺术家通过对外部自然物象的观察,并亲历自身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处理来模仿再现客观自然物象,这类艺术作品普遍符合观者的视觉经验,为观者提供感官的审美愉悦和审美认知。这种写实的表现方法是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美学思想上,以透视学、解剖学和色彩学为造型手段,在真实再现的基础上创造出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明确的美学特征。并且,这种传统的写实表现方法是以写生为前提,无论哪种绘画造型门类,无一例外都倡导写生训练。一般来说写生不作为绘画成品,只为创作搜集素材。但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和需要,画家们常常利用风景写生来直接描绘瞬间即逝的光影变化,所完成的写生画即成为完美的绘画作品。

在西方,注重写生的程度是相当突出而具有代表性的。写生训练对于一个写实油画家来说是必须持守的本分,是亲近自然、体验生命、锤炼画艺的最佳方式,是油画家用画笔和心灵直接触摸生命本源的有效途径。可以说,没有写生训练这种方式就没有传统的写实表现方法,也就没有油画这门奇妙艺术造型门类的产生。通过写生训练,油画家发现和总结出油画造型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并形成一整套科学完整、独具魅力的传统写实表现方法。这种写实的表现方法,不仅体现在它客观理性的观察方法上,还体现在它与之相适应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段以及表现技巧上。

而真实地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愿望和本能。无论古今,人们都认同一个道理,就是大自然与人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而人类在无限的自然力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虽然我们无力去创造自然,但我们可以创造性地描述对无限自然力的敬畏以及对自然美的真实感受。于是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诸如:文学、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而在众多的绘画艺术形式中,油画以其特有的工具、材料性能和语言表达形式、表现技法等方面能最大限度地表达出人类对自然美的真实感受,它所独具的这种写实再现表达方式使其在世界画坛上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次,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具有其特定的美学功能和审美价值。作为一门成熟的艺术造型绘画形式,西方油画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艺术表现方法。它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到不同时代的艺术思想、艺术观念的支配和技能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无论怎样变化,西方油画的美学思想内核依然是它的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写实再现是油画的根本,它贯穿整个西方油画的发展史。因此对油画艺术的探索我们应该保持和把握油画的根本,那就必须抓住油画的根本特质——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如脱离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虽然还是用油画颜料和画布,却画成了其他类型的绘画形式,失去其自身独具的艺术语言特质。

并且,西方油画发展的初期就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在追求写实的造型观念的驱使下,油画工具材料才得以发展和完善,致使油画工具材料性能更适于充分体现真实的物象造型和真实自然的空间色彩。这是其他绘画门类难以比拟的艺术语言优势和特点。

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是以“再现性”为基本特征的写实表现方法来完成的,从表象上来看它似乎是对自然物象被动地描摹和机械复制,以至于摄影技术一旦成熟就被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与存在的价值。然而经过坚持者们的努力和时间的检验,结果证实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具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我们知道摄影是通过光学成像的原理形成的机械图像,它貌似真实但却是被动的。而绘画作品形成的图像是艺术家对自然物像的观察和感受,是在眼、手、心的协同运作下,经过艺术家的整理、概括和提炼而创作出的艺术形象,具有摄影作品难以达到的艺术感染力。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实质上并不是对自然物象被动地描摹和机械地复制,而是对现实自然的美的再现,是以“自然模仿”和“形式美”为最高原理,并将理想中的艺术形象融入到模仿自然物象中,最终表达出“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同时,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也是一种很难掌握的绘画表现方法,要熟练掌握它必须经过长期训练和深入探索。而就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来看,能静下心来研究探索的人确实不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态浮躁、激进,盲目过早地追求个性,忽视基本的写生训练方法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作为指导教师必须明确油画写生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明确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在油画写生训练教学中的必要性,不必纠结于“写实”是保守、过时、僵化的代名词的言论,应坚定地树立起学生正确的写生训练观念,让学生明确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是学习油画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西方传统油画语言的本质,才能为今后的油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是西方油画家们历经数百年的探索和积累形成的一种成熟而稳定的油画表达方式,是无数前辈们的智慧结晶,是油画这门古老艺术门类的重要特质,是全世界不分国界的人民大众都能容易解读和认同的绘画表达方式,继承和发扬这种表现方法是学习油画和致力于油画事业的画家义不容辞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甲丰.西方写实绘画[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许江、焦小建.具象表现绘画文选[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