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培训的心得体会范例6篇

警察培训的心得体会

警察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拓展训练;警察心理训练;价值思考

当前,在社会迅速变革背景下,公安民警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面临形势日趋严峻,执法环境日益复杂,如何进一步增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从而应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挑战显得尤为紧迫。近年来,随着国外警察心理训练理念与方法的不断引入,我国警察心理训练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2005年公安部将拓展训练引入警察心理训练课体系,这种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极强的训练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警察心理训练的发展。经过几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这种警察拓展训练在警察教育训练中的不断丰富完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其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一、拓展训练与警察心理训练

1. 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情景,主要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涵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1]。

一般来说,拓展训练都是需要制造某种困难与压力情景,让受训人员完突破这种困难情境,在这种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中激发潜力、自我超越。拓展训练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宗旨,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体验式活动,使参与者通过解决问题、应对挑战,从而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也达到熔炼团队、凝聚团队的目的。这种训练以其特有的优势,迅速扩展到心理训练、管理训练、团队训练等方面,成为现在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拓展训练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在国外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开展得较晚,是一项年轻富有朝气的训练项目。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室内的、场地的,还有别具一格的野外练习;既可借助于特殊器械练习,又可因地制宜、在任何一个环境下开展;既有训练个人的项目,也有针对团体的练习。因而,在我国的各个行业教育训练以及个人素质训练都有广泛的应用,它集娱乐性与教育性于一身,受到诸多的好评。

2. 警察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与拓展训练不同,心理训练(mental training or psychological skill training),是指采用专门仪器、动作等心理学手段,对训练对象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以达到最适宜的程度,满足提高作业成绩、增强身心健康需要的训练技术[2]。心理训练源于起初的运动训练,通过对运动员某项心理素质进行有意识的专门训练,使其发生变化以适应运动比赛的要求,提高运动成绩。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针对特定行业人群,以增强心理素质为目的的心理训练愈来愈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而应用心理学界也将心理训练作为重要研究领域。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专门的心理训练基地,研制大量专业器材,通过严格的训练,优化了个体职业心理品质,增强了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在很多专业领域,如教育、军事、警务、航空、医学、文体等,得到普遍推广。我国心理训练的研究起步较晚,基本仿效国外的心理训练体系,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近年来主要应用于运动心理训练和军人心理训练方面。

近年来,以培养和提高警察职业心理素质为目的的警察心理训练取得较大发展。警察心理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心理学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民警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施加影响,使其形成警察这一职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以提升警察的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水平。尽管我国警察心理训练还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但仍然有较大的突破。从2005年开始,公安部以民警心理素质现状为基础,结合警务工作实践,与军事心理训练中心联合研制了民警心理训练专用设备,并先后在北京、上海、大连、山西等地建立起了以心理行为训练系统。其主要模块包括室外训练场、心理测评室、心理训练室、心理恢复舱、行为观察室、心理档案室等,开始了对民警心理训练进行大量的尝试。

二、警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中存在问题

1. 警察拓展训练不等于警察心理训练

随着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的开展,大量的心理行为训练设备在警察心理训练中得到运用,这使得拓展训练在警察心理训练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得非常重要。很多人错误的将拓展训练与警察心理训练等同起来,认为拓展训练就是警察心理训练。深入分析,二者存在很大的不同。从形式上看,拓展训练更强调户外的演练,而警察心理训练则不应局限于户外,可以通过多种设备、软件或者构建情境进行模拟训练。从训练目的上看,拓展训练着重培养团队意识与个体基本心理品质,并不具有职业倾向。而警察心理训练则旨在提高警察职业心理品质,同职业培养挂钩。因而,二者在训练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警察心理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心理素质训练、压力管理训练、人际沟通训练、情景处置训练等,培养提高警察职业心理品质,使其更适应警务活动。

2. 警察拓展训练的作用有效评价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在国外已有近百年发展历史,但我国引入较晚。作为新生事物必然有其旺盛生命力,其作用得到了我国很多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认可,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都将拓展训练作为提高人员素质与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工具。心理学研究者从其原理出发,用托尔曼的中介变量理论、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原理、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理论及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等来解释拓展训练的效果[3]。毋庸质疑,拓展训练在提高人员心理品质与团队意识上是有明显效果的。但是,以拓展训练为基础的警察心理行为训练,它是否有效的培养与提高了警察职业心理素质,则有待于深入的探究。对警察拓展训练的作用与效果,尚缺少有效的评价体系与方法,并未对其进行测量分析。我国的警察拓展训练是从部队拓展训练移植而来的,某些军事院校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过量化比较。如工程兵指挥学院训练合格率由过去的71%提高到100%,优秀率由12%上升到48%。训练成绩的大幅度提升,归功于心理行为训练[4]。但是,军人与警察在职业心理素质上存在很大差别,对于这种拓展训练的移植,对于拓展训练的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对于警察拓展训练的作用与效果应重新评价,应该运用心理测量学对训练前与训练后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分析警察拓展训练的作用与效果。

3. 警察拓展训练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项目较多,主要分为:高空心理行为训练、场地心理行为训练。高空心理行为训练分为:巨人梯、高空断桥、空中抓杆、泸定桥、天使之手、空中相依、高空绳网、软梯、合力制胜、绝壁逢生、高空天平、高空独木、缅甸桥、极限攀岩等。场地心理行为训练分:毕业墙、信任背摔、模拟电网、有轨电车、移花接木、罐头鞋、梅花桩、孤岛求生、盲目障碍、礼让通行、齐心协力、雷阵等。心理行为训练一般而言更注重对高空项目的训练,旨在磨练公安民警的意志力,提高综合心理素质,通过克服对高空恐惧,来提高心理的承受力,提高公安民警的意志力。不难看出,这种训练在培养某些警察心理品质来说是极有价值的,如意志力与承受力以及对情绪的操控能力等。但同时它也忽视了其它警察心理品质的培养。任何一种训练方法,必须有完整的体系,即要有明确训练项目及训练项目之间的结构关系。具体而言,就警察拓展训练来说,需要确立哪些训练项目,训练项目之间是否应该存在逻辑关系。在训练实践操作中,应该遵循怎样的训练流程与训练步骤,训练多长时间多少次,这些方面都没有切实的思考。

4、警察拓展训练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各省市公安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公安民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主要针对对象为新警及晋级民警。另外,在某些警察院校也开设心理训练相关课程,对学警的职业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提高。通过大量的训练,掌握科学的心理减压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开展攀爬、高空断桥、信任背摔、横空越过、极限逃生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的训练,培养警察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磨练和强化在高危险境中的适应能力、团队精神、自信心和意志力等基础意志品质,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但是,这种心理行为训练并不应是针对所有民警,而不做区分。每个民警的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基本心理素质,如感知、记忆与思维想像及情感与意志等方面,也体现在个性品质上,直接影响其沟通协作与应急处置等方面。这就要求,需要对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进行测量,进而通过心理训练对某些心理素质进行调整与提高。也就是说,需要因人而异设置训练项目与训练时间。同时,对于不同警种而言,每个警种所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是有所差异的,因而对每个警种的警察训练,也应区别对待。

三、 警察心理训练的发展方向

1.项目与方法多样化

警察心理训练应全面涵盖警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即包括警察职业基本心理素质的层面,又应包括警察在各种特殊警务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与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当今社会迅速变革的环境中,着重培养警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素质与能力,则更为重要。与此相适应,要求开发更多的心理训练项目,来提高警察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同时在训练方法上也应多样化,除了现有的训练方法,如心理图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暗室迷宫训练法、再认回忆训练法、抗干扰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及角色扮演训练法等方法之外,也将采取多种方法,不完全依赖环境与设备。

2. 模拟真实化与高科技化

警察心理训练是一种职业心理素质的训练,因而越是接近真实警务实践的模拟就训练效果。心理学中关于学习迁移的相关理论告诉我们,在一种情境下学会的知识与素质,在另一种相似或相同的情境下,会获得更好的迁移效果。因而,在接近真实的模拟训练中,所形成的心理素质与知识会在执法实践到得到最大的迁移。开发项目模拟真实性越强,而更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训练手段也将得到广泛的运用,这将使训练模拟的真实度更高,训练效果更加明显。

注释:

[1] 彭琨. 拓展训练在警察心理训练中的作用[J]. 公安教育, 2009.10

[2] 皮华英. 警察心理训练内容与方法初探[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8.03

[3] 王学博. 拓展训练在警察心理训练中应用原理及模式探讨[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12

[4] 刘洋. 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创新模式[J]. 警察实战训练研究, 2008.06

警察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2

摘要:本文通过对监狱警察岗位与职业化训练改革的关系问题出发,对现有监狱警察训练的现实评估,提出监狱民警职业化训练的基本思想,为监狱民警职业化改革服务。

关键词:监狱警察岗位资格职业化训练改革

构建监狱警察岗位资格制度,是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监狱警察岗位资格的取得,不外乎两个条件,一是录用前专业学历的取得,二是录用后通过职业训练后获得。本文主要研究后一个问题,即如何通过系统的职业化训练改革,为在职监狱警察获取岗位资格,实现监狱警察职业化改革目标。

一、现有监狱警察训练制度的评介

近年来,我们监狱警察的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通过上下的不懈努力,较好地构建起了以警院等大专院校为龙头,以监狱自主培训为基础,以社会培训为补充的多元培训机制,在监狱执法、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经营生产文秘站:、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监狱工作的改革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保障,监狱民警教育培训工作已经向职业化训练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但是,随着监狱民警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推进,民警队伍的职业化训练改革显得相对滞后,难以职业化训练来构建监狱警察岗位资格制度。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训练思路相对还比较封闭,缺乏系统性。思路决定出路,有思想才有办法。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监狱警察培训工作还比较习惯于缺什么补什么或者是对原有知识的重复训练,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对监狱的改革发展,对监狱人才的战略研究等还缺乏超前的思想与部署,没有从监狱警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等宏观层面去系统地思考研究。监狱警察有哪些职业和专业知识要求、如何以教育培训来构建监狱警察岗位资格制度等问题影响着民警队伍职业化训练的进展。

二是训练管理制度与职业化训练的要求不尽配套。审视现有的培训教育制度,一方面自身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与其他相关部门也缺乏配套性。监狱警察岗位资格的取得、配置是项系统工程,职业化训练作为重要一环,必须要在纵向、横向两方面都有周密系统的制度安排。目前的教育培训管理,尚缺乏完备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上级教育训练主管部门与警院、与监狱职能部门的纵向关系不甚密切,缺少制度性规定。在横向培训制度方面,也没有系统的周密的安排,如监狱急需的若干专业,教育培训的目标、数量、时间、标准等都比较含糊,与岗位资格准入制度缺乏衔接。

三是训练内容随机性比较强。现有的监狱警察训练目的性不强,不少训练活动不是基于职业化训练的要求,而是基于检查的需要,不是立足于培训效果,而是满足于有没有培训过,此种随意性培训既浪费了监狱系统本身就十分缺乏的教育资源,对民警队伍的职业化建设进程也没有较大的推进作用。

二、监狱警察职业训练模式设计

根据监狱警察职业化改革和实施监狱警察岗位资格准入制度要求,我们认为必须重新设计监狱警察职业训练模式,从训练的体制、机制、制度等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符合上述改革要求的现代监狱警察职业化训练模式。

第一、分层分级职业训练模式。所谓分层分级就是构造从中央到基层监狱多层次、多级次的多元职业训练体制。现有的中央司法警院、省市属警院、监狱培训中心三级教育培训体制虽然比较完备,但问题是现有院校教育功能与监狱警察职业化配置不相适应。

对分层分级职业训练模式我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建议。首先,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主要培养监狱级以上领导,省市属警院以培养监区级领导为主,监狱、监区领导干部的提拔任用,原则上必须经过上述两级院校至少一到三年的专业训练,才能取得专业“绿卡”,方能有上岗资格。其次,中央、省市两级院校,尤其是省市属警院是否作为学历教育学校,目前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上述两级院校还是作为学历教育学校比较符合实际。作为岗位资格准入,监狱新录用民警可以采用社会院校和警院双学历制,或警院结业证(绿卡)准入制比较符合实际。再次,监狱的教育培训中心也可加以改革。目前的现状是,每个监狱都设有自己的培训中心,但由于民警数量、师资、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监狱级的培训实际上是时有时无,不可能规范系统。笔者建议撤销监狱级培训,整合资源,在全省成立南片、北片两个培训中心,直属省局领导,主要承担分监区级部分监管专业的短期培训。这样改革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发挥师资、设施的集约优势,又可以大大提升培训的质量。

第二,分块定性训练模式。在理顺层级培训体制的基础上,三级培训机制可以根据监狱工作实际,有计划地对教育培训内容进行分块定性地组织实施。监狱管理主要涉及司法刑务、法学、经济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上述学科又分为高级教育、中级教育、初级教育三个层次。笔者认为三级教育培训机制要明确各自教育的重点和职责,有计划有目的地有序开展教育。上述分块定性教育模式,要通过创制监狱警察职业化教育制度加以框定,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三,社会定点扩展模式。事实上,监狱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监狱自身、警院都不可能全面组织教育培训,如监狱的医学、心理学等都要通过社会院校教育才能达到目的。因此,上级主管部门要统筹计划,有选择地确定某些专业,定点交给地方院校培训。如监狱急需的外语人才、

文化管理人才可以定点交由传媒学校、外语学校深造培训等。

三、监狱警察职业化训练教育制度创新

首先,着力于抓好职业化训练的体制创新。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一个以省局为领导,以警院为核心的全省监狱职业化训练教育管理组织,对职业化教育实行规范的、统一的领导、规划和管理。具体可以设计为:①省局成立监狱警察职业化教育委员会。职教委成员除监狱、警院内部领导外,可以吸收地方院校、科研机构相关成员。职教委下设学历教育、警务教育、专业教育等若干教育管理小组。②各监狱成立监狱警察职业化教育办公室,作为一个主管民警职业化训练教育的常设机构,将目前的宣教科中的职业教育职能分离出来。③监狱职教机构纳入地方职工教育管理体系,接受省局职教委和地方职教委双重领导,也可以吸纳地方职教委人员作为特派人员进入监狱职教办。

其次,要着力监狱警察职业化训练教育机制创新。一是根据监狱警察的职业分类,规划编制监狱警察职业教育分类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类教育。具体可以将职业化教育划分为常规辅助教育,专业初、中、高级教育,学历提升教育等多个级次,有重点地加强专业高级教育,如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等。具体如下:

监狱警察职业化训练教育分类常规教育类普法教育、政治教育、写作培训、

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

学历教育类中级学历教育各类大学、本科学历教育

高级学历教育硕士、博士学历教育

专业技术类初级教育医务技术、心理矫治、狱侦技术、文化艺术、经济管理、生产技术、财务会计、师资教育、法律、精神病学等

中级教育

警察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B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18-02

一、公安民警心理健康与心理行为训练

(一)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

公安民警的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心理承受压力比一般社会群体都要巨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公安干警的心理压力指数位居所有职业之首,长期的工作压力,导致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

(二)心理行为训练定义

在职民警培训的心理行为训练就是利用心理行为训练的理论基础,结合公安工作的特点,对公安民警的心理,意志及团队意识进行正面的训练和引导,对于民警的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行纠正和引导。在职民警培训的训练采用“心理行为训练模式中的体验式学习”,从被培训者的工作经验,生活经历出发,让被公安民警体验到认知/情感/行为,激发其潜能,达到心灵的认同和共鸣,有效的把心理学的知识转化为民警能接纳的感受,缓解压力,释放不良情绪,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在职民警培训心理行为训练

(一)在职民警培训心理行为训练的原则

心理行为训练有很多种方式和方法,其中有室内和室外训练等,在职民警培训的心理行为训练因为受训人员的特点,受训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在心理行为训练上不同于普通的训练,必须根据受训人员的心理特点及其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建立训练过程中的相关原则。

1.团队合作和个人个性相结合。心理行为训练中,团队合作训练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训练方式,团队合作训练对于增加团队凝聚力有积极作用。但是也必须考虑在心理行为训练中,对受训者心理健康的治疗和心理压力的释放作用,团队的合作需要每个个体的紧密配合,但是每个民警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心理行为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该考虑不同的受训对象的个性,从事警种的不同,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心理行为训练内容。因此在心理行为训练的安排中,坚持团队合作和个人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和实训相结合。心理行为训练是根据坚实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特别是针对特殊工作的人有积极作用。目前比较广泛地运用于对于警察队伍和部队队伍的训练。因此具有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和实训创新的特点。

基础心理学对于心理行为训练来说,是坚实的理论基础,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通过行为的训练来提高被训者心理素质的训练方式,心理行为训练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以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公安民警心理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心理行为训练”的时间创新,创新性的引入模拟情景活动,通过模拟行为训练的活动,暴露民警的心理若弱点和不足,感受实训中的主观体现,坚强现实感受,增强公安民警心理承受能力,释放压力,能够积极面对心理挫折。

3.基础与创新相结合。针对在职民警培训心理行为训练,基于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可以创新性地剔出一些训练,创新类训练可以超越心理学的基础训练,引入思维创新训练,要求参与培训的民警在进行思维创新类训练时,充分开拓思维,发挥想象力,不拘于固有的工作思路,敢于想,敢于做,共同完成创新类的训练,思维创新类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锻炼了领导的个人魅力和执行力,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释放了个人压力,突破了个人心理障碍、挑战自我,使团队成功与个人价值和谐统一。

(二)在职民警培训心理行为训练的组成

1.个人心理行为训练。个人心理行为训练,由心理基础训练和心理挑战训练组成目前,我们设计心理挑战训练和心理基础训练组成。心理基础训练,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平台,在计算机网络的帮助下,涉及实景模拟训练,可以针对个人进行心理评测和心理行为的利用计算机评估,通过网络上传数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个人心理基础的训练和评估,有效地对在职民警培训的心理状况有一个掌握,并对心理压力特别突出的民警,进行特别的心理指导和提醒。每期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存入计算机进行记录,建立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跟踪调查,以达到良好的个人心理行为的效果。心理挑战训练,根据心理学原理,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设定具有挑战性的训练项目,以此来挖掘在职民警的潜力,以这种心理训练来释放心理压力,克服恐惧和惧怕逃避的心理个人心理行为训练中设计具有空间高度,让个人带来心理上畏惧感的空中项目――“空中断桥”、“空中抓杠”、“悬崖断壁”、“云中漫步”、“丛林穿越”等项目,通过这些具有挑战性、冒险性,难度较高的项目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在民警自己的勇气和决心下,顺利完成个人心理行为训练。

2.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团队心理行为训练,针对在职民警,心理行为训练设计为团队辅导和团队拓展项目。团队辅导,根据在职民警提出问题的共同点,组成不通的课题小组,有“情绪缓解”、“亲子教育”、“人际沟通”、“压力调适”、“家庭关系”等小组。根据这些不同小组的组成,成员之间通过谈心、交流等方式释放压力,学会情绪调控,在适当的时候有由相应的心理学导师进行情绪疏导和指导,进行身心反馈专业训练,进而在心理困惑得到了一定指导,认识了自我,改善了自我,提高了人际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团队拓展项目,一般在户外进行,重点培养战斗精神,锻炼意志,增强集体荣誉感,强化集体意识。通过这样的团队项目,缓解了压力,磨练了意志,达到了心理行为训练的目的。

三、在职民警心理行为训练的现状及紧迫性

(一)在职民警培训心理行为训练教学的现状

云南警官学院心理健身教研中心暨云南公安民警身心健康研究中心在学院党委的强力支持下于2012年3月建立,依托云南公安民警综合训练基地,倡导“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讲究科学的健身理念”,提供科学个性化的健身指导。中心探索研究民警身心健康训练体系和模式,通过身心测评与训练,提升健康水平。以丰富的教学、培训资源,结合科学有效的心理训练、身体训练,为在职民警、警务硕士提供有效的身心健康教育、训练与咨询服务。该中心教师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等方面形成了合理的布局。其中,7名教师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4名教师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另有一名教授是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保证了在职民警培训心理行为训练教学的科学有序地开展。

2014年心理健身教研中心配合警察教育训练处和外警教研中心,完成在职民警培训、外警培训51批次计2100余人次,接待国内外参观嘉宾37批近千人次,向警界内外展示了学院内涵式发展及创新办学成果。

(二)在职民警培训心理行为训练教学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治安问题日趋复杂、严峻。公安工作也日益繁重,警力虽有增加,但不能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民警超负荷的工作,工作环境常在高压之下,压力增大,致使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而且,群众对于公安工作和民警的看法、理解也随着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而显得不全面,不理智;同时还存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况,有事找警察,警察就是应该有求必应,假如警察不能完成其期许,就对警察怨声载道。这些情况,使警察处于极度疲劳和高度紧张的高压环境之中。当前社会需要,对民警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目的的进行心理行为训练对在职民警缓解心理压力具有积极作用,系统的,进一步的加强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高警察的心理素质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在职民警从事的工作具有“高风险、高刺激、高负荷”的特点,因为警察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警察职业具有工作危险性高,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恶劣的客观因素,在职民警精神长期高度紧张,心理压力非常大,如果不及时缓解,势必影响公安干警的健康,也会影响公安工作的开展。因此进行心理行为训练是很有意义,很有必要的。因此,进一步加强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警察的心理素质也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现代治安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治安任务的日益繁重、警务工作的超负荷、工作对象的危险性,工作时间的不稳定性,使警察处于极度疲劳和高度紧张的高压环境之中。这对民警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公安民警除了应具备一般人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心理素质,如不怕流血牺牲、自信、勇敢、宽容、顽强等。同时要有调节和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而且要学会用自己的镇定情绪去感染他人,从而缓和紧张的局面。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有自信才能充满活力地进行工作,合理有效的运用自信,不仅能正确引导警察的自我发展,使警察树立正确的自信心,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全警的积极性。作为一名警察,你可以没有优雅的气质,也可以不具备完美的性格,但是,你不能没有坚定的生活信念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为它们是你战胜挫折、超越自我、冲破心理障碍的永不折断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周杨,施霁珂,等.成都市某地在岗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2014,(02).

[2]杨威.警察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分析[J].辽宁警专学报,2015,(1).

[3]姜勇,冯红新.将心理训练纳入公安院校警务实战课程教学体系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警察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4

在中国维和警察工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和挑战。从目前维和中心掌握的情况和七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的反馈来看,我们派出的维和警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基本技能相对薄弱、警察业务能力欠缺、待人接物缺乏应有的成熟和豁达等问题,影响了工作质量和团队的整体形象。因此,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20__年初,公安部主管部门适时出台了维和警察“精兵战略”及一揽子相应举措,兼具务实性和可操作性,不论从我国维和警察发展现状还是从联合国维和任务形势需求,都堪称应时之举。为切实落实这一战略,结合我国维和警察培训和派遣工作现状,笔者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选拔———多角度考核,提高准入门槛

要改变上述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必须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维和警察的选拔。首先,要从指导思想入手,改革以往单纯以外语、驾驶、射击等基本技能为考量指标的指导思想和考核方法,采取政治思想和心理素质并举、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并重的原则,并结合培训时间的有限性和渐进性特点,提高录取门槛,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具体而言,维和警察的选拔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严格对政治思想、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能力的考核维和警察扮演着文明大使、友谊大使的角色。要扮演好这个角色,首要的是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健康的心理,包括良好的思想素质,稳定乐观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选拔过程中有必要通过细致审慎的背景调查、政治审查、单位走访、家庭亲友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个人及工作情况,以确保政治素质过硬,心理素质良好,善于与人合作,能够在孤独和压力下工作。

(二)对警察业务和工作能力阅历严格要求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维和警察或者直接从事基层警务工作,或者对当地警察提供指导,不论是哪种形式的任务,都会囊括投诉接待、刑事侦察、交通管理、监所管理、社区警务、弱势群体保护等各方面的业务,要求维和警察不仅是某个方面的专家,还要是触类旁通的杂家。因此,警察业务和法律基础便成为任务区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对维和人员从警阅历和工作能力的考察非常重要。

(三)对外语表达及机动车驾驶等基本技能严格要求高超的技能是良好素质的第一体现,是完成好维和任务的基础,也是岗位竞争的基石。在联合国任务区,工作语言不过关,是执行任务的最大障碍,因为语言能力直接制约工作质量。从整体情况看,中国警察虽然通过了联合国的甄选考试,但在外语口头表达、书面写作能力和车辆驾驶等方面还明显薄弱。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获得,远非短期的培训所能奏效。因此, 提高维和警察的选拔考核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是从根本上改善队伍现状的源头工作。

二、培训———全方位培养,提高履职能力

20__年开始,在维和培训的初期阶段,我们基本上以外语、驾驶、射击等三项基本技能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以通过联

合国的甄选考试为主要培训目标。近几年来,联合国维和任务在不断发展,警察的角色在随之转变,随着任务区对维和警察素质要求的提高,以及我们对维和工作认识的逐步深化,培训教学计划也在不断调整完善,引入了专家讲学、内部交流、任务区模拟演练等做法,努力兼顾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警察业务能力的培养,同时开展了具备维和经历人员的二次研修型培训以及外国警察的交流型培训。尽管如此,我国维和警察的能力与联合国日益提高的素质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目前的维和警察队伍,大多数在机关工作,有着一定的外语优势,但对一线办案、相关法律了解较少,警务经验欠缺,知识结构单一。这个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我们,影响着团队的声誉,影响任务的圆满完成。但现行体制不允许也来不及让维和警察人选在短期内尝试多个岗位来满足维和工作的需求。因此,在生源质量提高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应力争以下突破性调整。

(一)着力加大对维和业务、公安业务的培训一是从教学计划和课时分配上,需要做出较大幅度的调整,在生源质量提高的情况下,减少对外语、机动车驾驶等基本技能的培训时间,按照任务区及联合国要求,重点进行联合国工作规范等维和业务、公安警察业务以及使两者相互衔接的维和任务环境下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综合训练,并加大模拟训练比重。

二是在组训方式上,引入实习实训教学机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拓展培训渠道和内容,夯实和拓展学员的专业基础,短时间内有效弥补警察业务的不足。

实习实训是公安院校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在维和培训中,引入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机制,加强对警察业务的培训极为重要。可在目前专家专题讲座的基础上,与公安实战部门挂钩,分设实习点或联络点,对刑侦、交通、治安、队伍管理、警务改革等主要业务进行专门性实地学习,同时结合联合国任务区的指导理念、工作规范和程序,活化教学,有效弥补维和警察在公安业务能力上 与联合国任务要求的差距,完成从单面手到多面手、从国内执法到国际执法的两个转变,形成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以技能培训为基础、以任务需求为牵引、以履职建设为最终目的和落脚点的培训模式。

(二)针对联合国待命安排机制进行专门培训

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机制[ 1 ]是随着全球对维和行动需求的增加、在总结维和行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的快速部署和有效行动。这一重要举措,将是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维和工作的指导性规范。我国已于1998年承诺加入了该待命机制。待命机制分为四级,涵盖军事、警察和民事人员。对于维和警察,该机制规定了任务区组建三个阶段的人员配备框架、40个待征召岗位、相应职责及素质要求等。

为满足该机制要求,建议着手探讨有关针对性培训的实施大纲和方案,并在有过维和经历的维和警察中,根据其教育背景、所从事警务工作经历、维和工作经历和个人兴趣意愿等,有针对性地选拔优秀的、符合待命机制岗位要求的维和警察,及时启动相关培训,并作为一项长期性任务,纳入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储备人才,以满足快速部署需要。

三、交流———着眼全球,提高国际化水平维和是一项国际性工作,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视野和胸怀。维和培训与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本身既是对培训工作的补充和支撑,又是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际上与维和相关的培训和研究机构有近百个,遍布五大洲。美洲加拿大的佩尔森维和中心、美国的维和和维稳行动学院、阿根廷的联合维和行动培训中心,非洲埃及的开罗非洲冲突解决与维和中心、加纳的科菲安南国际维和培训中心、肯尼亚和平支助培训中心,欧洲北欧四国①的维和培训中心、德国沃太姆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奥地利维和培训中心、爱尔兰联合国培训学校、希腊多国和平支助行动培训中心、匈牙利的国际培训中心,澳大利亚武装力量维和培训中心和联邦警察培训中心,亚洲印度的联合国维和中心等

,都具有很强的实力。这些机构规模、任务、性质不一,但有很多东西可供我们学习借鉴。

过去几年,维和培训中心处于初创阶段,对外交流与合作缺乏整体性规划和长远战略性构建思考,应该结合我国整体外交政策方向、公安外事工作需要,参照对象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原则立场、在联合国维和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维和培训工作的权威性等,有目的、有选择地与上述国家和组织建立经常性联系,广泛采集信息和做法为我所用,带动各项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展示我国政府对维和工作积极务实的姿态。

四、派遣———全过程跟踪,提高管理效力

(一)广泛调动资源

维和警察的派遣“点多、线长、路远”(任务区多、时间长、轮换多、地理位置远) ,管理难度极大。维和警察工作处编制有限,可充分借助相关单位资源和力量,建议以维和警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核心,以维和警察培训中心、维和警察工作单位、中国警察协会维和警察专业委员会等各方面的力量作为补充,相互协调,对维和警察从考录、培训、派遣、任务区工作进行全过程长效监控,每半年或一年对各任务区考察巡视一次,跟踪调研,及时了解任务区发展动态、警队工作和队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警队安全顺利地遂行任务。同时加强对维和警察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经常性地走访维和警察家属,了解疾苦,解决困难,取得家庭支持,解除维和警察的后顾之忧。

(二)重视对女警的派遣

在联合国各任务区, 6 000多万离乡背井无家可归的难民中,有75%是妇女和儿童,而在联合国维和警察中,女性的比例仅为4% , 远远低于正常25%的标准比例和需求[ 2 ]。因此联合国一直在呼吁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女性对维和行动的参与。20__年底,印度向利比里亚派出了125 人的女子防暴队,被联合国高官称之为“史无前例”的建设性行动,引起了维和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20__年以来,我国至今已选送八十余名女警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和任务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营造了很好的国际影响,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的妇女政策和对联合国呼吁的响应。目前,联合国维和任务对女警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一做法应继续下去。

(三)重视和加强善后总结工作

作为维和任务收尾的关键环节,很多国家都很重视警队完成任务归国后的善后总结,并被看成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在英国、法国、挪威、瑞典等国家,组织部门均利用一周的时间,汇报汇总任务情况、个人体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永久记录这些鲜活的经验体会、意见建议,为整体教学、决策、研究工作提供素材和参考。同时组织体检,获取个人健康状况的各种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医疗保健,一旦出现健康问题,可作为补偿依据。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维和人员的表彰奖励工作标准不一,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地域及警种的不均衡现象。近两年来,这一状况已经引起了维和警察处的高度重视,采取了民意测验和谈话考察措施,对警队的工作、个人表现给予综合评估,作为表彰奖励和再次派遣的依据。但此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警察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5

硝烟弥漫的笔试和面试现场彷佛就在眼前,转眼之间我就已经坐在普陀公安分局的会议室当中进行着最后一天的新警培训。培训伊始我只是对我能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赶到十分的自豪和骄傲,但随着培训的循序渐进,我对警察这个职业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当我回顾这三天的培训,我可以将其归纳为两个词,纪律和为民。

警察是一个纪律部队,这是在我培训之前就有所认知的。但是三天的培训下来,我认识到身为一名警察,我们的纪律等同于军队的纪律,又有别于军队的纪律,相同点在于,我们都要做到绝对的服从,都要做到洁身自好,都要对党和国家绝对的忠诚,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和军队纪律不同的地方又在于,我们是国家的执法机关,我们所有的纪律都是为更好的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在许多特殊情况下,我们的纪律是有弹性的。

其次就是为民。我相信绝大多数没有经过警校洗礼的社会生,在培训之前对于警察的具体工作大多都是由电影电视中的警匪片镜头所构成的。诚然,我们是国家的执法机关,但是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里,除了将我们除暴安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这个根本工作做好之外,我们还要更多的承担为人民服务这个重要的任务。“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就是对警察这项职能的最完美诠释。在中国,我们警察的称呼前面被冠以两个沉甸甸的字“人民”,因为我们和人民解放军一样,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不仅要维护社会稳定,给予老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更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热诚服务,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同时我也希望成为一名警察后,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对得起身上穿着的警服,头上顶着的警徽。

范文二

三天转眼即逝,三天的学习培训让我感慨万千——警察原来是这样!我对警察这个职业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培训中收获的“四个力”。

一是压力。在我的潜意识里,警察是一个卫士,是捍卫正义的力量,但是身负如此重任,其中的压力是无比巨大的。一名警察,但是代表的不单单是自己,而是一个警察群体。他的一言一行会被社会关注,他的形象甚至代表了一个地区,所以我要谨遵人民警察的行为规范,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

二是潜力。放下粉笔,拿上钢枪。原来是教师的我,很荣幸的成为一位人民警察,也很荣幸能在普陀分局的大家庭中。我从小憧憬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而且对于这份职业有特殊的情感。“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人与身俱来。

三是努力。目前,我对于警察工作知之甚少,大脑一片空白。不过,我相信我会用我的热情、我的干劲来做好每一件事情。

警察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公安教育 民警训练 法国警察教育

公安教育训练如何进行改革和创新呢?首先对中法警察教育作一些粗略比较,以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一、中国和法国警察教育训练比较研究

法国培训警察的学校和培养高级警官的学校共10所。其中内政部所属警校 6所,包括里昂圣西尔高级警长学校,尼斯高级治安警官学校,加纳爱克兹高级探长学校,巴黎国家警察学校等。其他22个大区和96个省根据情况大多设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法国有明确规定,警察不经培训,不能晋升职务和警衔,不能当警长、局长,吸收新警员和在职警察晋升都必须在相应的警察院校进行严格的训练,未经正规教育训练的,不能当警察,警衔也不得晋升。

我国的公安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行公安部门和教育部门双重领导、以公安部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具有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双重职能。

二、法国警察教育训练可资借鉴之处

(一)警察教育训练实现法制化

法国警察的素质之所以较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十分重视警察的教育训练工作,把它列入警察法规、内务条令之中。法国 1985年制定了《国家警察培训法》,明确规定“法国警察教育培训由内政部下设的人事培训局领导”新录用警察,“必须经过半年以上的训练,考试实习合格方可充实警察队伍,警察晋升必须通过训练,考试合格方予晋升”。这样就使警察教育训练工作形成制度,纳入法制轨道。

(二)实行招生即招警的录用制度

法国警察学校和训练中心的招生与警察机关录用警察的编制额相衔接。按照招录警察的有关规定,警察一般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学生入学即入警。学员在校期间,即计算警龄,享受警察的基本待遇。

(三)根据警务需要,设置实用性的教学内容,突出演练式的教学方法

法国各地的警察院校或训练中心不论规模大小,均不分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性、针对性很强。教学内容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一般采取课堂讲授、模拟演练、技能训练、实习等四种,课堂讲授与技能训练的比例为1:1。在课时分配上,射击训练所占时间更长一些,在校生每人消耗子弹900至1200发。

(四)选聘高水平的教师,保障办学经费

法国警察以能够到学校任教为荣。各级警察学院、训练中心对教师选聘很严格,要求必须具有较高学历或学识,必须有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要经过严格考试。法国警察院校、训练中心的经费都由内政部或地方警察局直接拨款,有的警察局还从罚款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学校教育,以保障办学经费。

三、积极创新公安教育训练模式

过去传统的公安学历教育,由于注重的是基本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因此偏重课堂理论的完整性传授和灌输,难免与公安工作实践有较大程度的脱节,造成教育与实际“两张皮”的现象。在公安教育重心转移到警察职业训练上来后,由于注重的主要是提高受训警察的实战能力,因此首先就要注重对原来的教学训练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使教学贴近实战的要求成为各种教学训练的中心主题。

(一)要按警务需要安排训练课程或训练科目

提高实战能力的训练与解决实际公安工作中的问题密不可分。因此,要使公安教育训练真正达到提高公安队伍实战能力的功效,能够有效促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各地警训部门既不能以社会普通教育教学的课程安排模式作为自己的训练蓝本,也不能不加辨别地凭某些先验的理念来任意安排训练的课程或科目,而是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解决现实公安工作的问题需要制定训练课程内容。要勇于有选择性地删除原来一些陈旧的课程,新增符合实战需求的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特别要加大技能操作课所占的比重,如查缉、防卫、射击、格斗、攀登、驾驶等警务技能训练,注重开展处置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暴力恐怖活动等战术研究及模拟演练。 转贴于

(二)在训练中必须坚持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原则

过去传统的公安教育培训不分对象,不讲层次,各个警种和各个层级的民警在培训中基本上都按统一的计划要求,学习通用的教材,听同样内容的课,起不到培训应有的作用。要做到训练或培训的针对性,首先就要全面了解“当前队伍最需要提高什么就按照计划训练什么,最缺什么就安排训练什么,最急需什么就优先训练什么”的训练思路,有针对性地提高当前警察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二是了解党和国家对公安工作的最新要求及公安工作的改革发展方向,按照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训练,使训练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实战能力训练的创新

实战能力训练创新的原则应是贴近实战,精讲多练,学以致用,既要发挥教官在训练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脱离实际的教学为贴近实战的教学,又要调动被训学员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培养学员自觉探索公安工作的能力,真正提高学员训练的质量。同时在理论课教学中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即选择与公安本职工作相联系的案例,通过案例辩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考核等方式,让学员运用在教育培训中学到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使教学培训与公安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工作情境的差距,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案例,设身处地地从实际场所出发,设想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自己有可能产生的种种偏见,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从而提高教学培训的实效性,更好地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使学员将书本知识内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员实战本领和能力。

四、改革创新警察教育训练的意义

只要我们以积极和科学的态度,认真细致地开展警察训练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就能使新时期的警察训练工作真正摆脱旧教学培训模式的种种弊端,步入健康发展的兴旺发达之途,能与时代共同进步,与国际警察教育训练同步,与实际公安工作共相依。也才能更好地对提高公安机关的“四个能力”及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战斗力,起到很好的服务与促进作用,以此更好地保证公安机关能够完成新时期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胜利实现。这是一个长久的严峻的问题,需要每一名公安院校的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努力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