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应急措施范例6篇

洪涝灾害应急措施

洪涝灾害应急措施范文1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防汛紧急视频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对全市的防汛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刚才,启先同志通报了当前的雨情、汛情和灾情,从通报的情况看,7月15日以来,我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97毫米,降雨呈现出历时长、强度大、灾害重的特点。暴雨引发山洪和山体滑坡,造成光山县晏河乡程山村刘小湾1人死亡,新县苏河镇红柳村塘湾组2人死亡,浉河区南湾水库上游2人死亡。这是近几年不多见的,令人十分痛心。汛情、灾情发生后,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投入到抗洪抢险中,经过大家的辛苦工作和连续奋战,一些大的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向大家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切实做好迎接下一次洪水的准备。从刚才市气象局宋局长通报未来天气变化的预测情况看,这次降雨还将持续,虽然降雨带已经西移到了南阳,但桐柏的降雨量超过200毫米,这必将增加淮干的压力。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迅速投入到防汛抢险工作中,确保今年安全度汛。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全力开展抗洪抢险

一要突出抓好城镇防洪排涝工作。城镇人员密集、财产集中,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中心。而我市目前的城镇设防标准还比较低,距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还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中心城区,每遇强降雨过程总会出现积水的情况。近年来,我们在城市内河治理上下了很大工夫,总的看成效很显著,但有些问题尚未很好解决。对存在的问题,要逐一排查,找出原因,深入采取治理措施。下一步,在城镇的建设管理中,要切实将城镇防洪排涝体系规划建设纳入其中,并认真抓好落实,全面提高城镇防洪排涝能力。当前,要进一步健全城镇防洪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城镇灾害性信息的预测、预报和预警,努力减少城镇洪涝灾害损失。

二要突出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山洪灾害防御是我市防汛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这两天的降雨引发的严重山洪地质灾害,已造成5人死亡,后果十分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难度大,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大力加强山洪灾害预案预警体系建设,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完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做到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要进一步提高当地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切实做好预报预警,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努力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三要突出做好中小河道防汛工作。我市淮南中小河道,都发源于山区,河道源短、坡陡、流急,洪水汇集很快,陡涨陡落,极易发生突发性灾害,对沿河群众威胁很大。我们要始终把中小河道作为防汛重点,密切监测天气和水情雨情变化,强化监测预报,科学调度防洪工程,落实“防、避、撤”等各项措施,实施科学管理,确保安全。

四要突出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我市有各类水库886座,其中小型水库就有865座,这些水库建的早,标准低、病险问题突出,极易发生险情,造成危害。前一段时间,我国南方地区的大洪水,已造成6座小型水库垮坝,许多小型水库漫溢。我们一定要认真汲取教训,切实做好水库防汛抢险工作,认真落实病险水库和在建水库的安全度汛方案和措施,加强水库的调度运用,禁止水库超汛限水位蓄水,正确处理好水库施工与安全度汛的关系,确保水库汛期安全。

二、要全力保障安全度汛

针对当前我市严峻的防汛形势,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指要根据防汛预案,全力做好各项防汛抗洪救灾工作。

第一,要高度重视,强化防汛意识。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当前的防汛工作,对这次降雨过程已经造成和可能再次出现的各种灾害和影响要有足够的认识,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御工作。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作为防汛工作的首要任务,立即对防汛救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检查、再落实。特别是前期降水较少、水利工程蓄水不足的县区,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各级防指要对防汛抗洪救灾等工作做出统筹安排,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坚决防止因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第二,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各级防指要从最坏的情况出发,向最好的方向努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分步骤、分层次、分任务,把责任落实到防指各部门、乡镇、村组,把措施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各级防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各级防汛责任人要立即全面上岗到位,做到“大雨洪水前在指挥岗位,洪水内涝时在群众之中,灾害形成时在救灾现场”,切实履行好防汛抗洪救灾职责。防汛期间,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至少一人在岗在位。要严格遵守请销假制度。市防指办公室要对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和相关部门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岗在位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抽查结果直接报市委、市政府。

第三,要密切监视,强化预警预报。气象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动向,实时对降雨强度变化、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等作出准确预报,并及时预警信息,为科学有效防汛提供信息支持。水利水文部门要加强对河流、水库的水情测报,根据降雨范围、持续时间、降雨强度等对来水情况作出滚动分析和实时预报,为水利工程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山洪、滑坡、泥石流易发区的监测预警工作,针对分布广、防御难度大、交通不便等特点,采取群防群控等措施,及时掌握山洪灾害发生的预兆,并利用电视、电台、手机以及当地群众熟悉的方式提前预警信息,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危险地带群众。对一些重点部位,防汛通讯工具一定要配备到位,并且要保证这些通讯工具在复杂、恶劣、极端天气条件下仍然能够发挥作用。

第四,要全面排查,强化度汛措施。对各类防洪工程和易受灾地区要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大排查,抓紧排除各类隐患。要切实加强对水库、水电站、堤防的安全检查,落实巡查和抢护措施。要切实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低洼地、地下停车场、排水管网的安全排查,督促落实防洪排涝措施,防止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确保城市正常秩序。针对强降雨容易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各地要以防为主,及时对山洪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位于不稳定山体脚下、山洪沟旁的居民房屋,要逐项落实防范措施。对所有发现的隐患,要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排除险情,避免出现问题。

第五,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防范。各地各部门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科学安排,精心组织,认真抓好人员转移避险工作。要按照预案要求,切实做好危险地带人员转移避险工作,安排足够的力量对低洼易涝地区、在建工地、山洪灾害易发区等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人。要妥善安置转移群众,安排好他们的生活,确保群众情绪稳定。要加强转移安置人员和河道避险船只的管理,在主要安置点和河道船只停泊点设置必要的岗哨,防止转移人员和采砂船只提前进入尚未解除警报的危险区域。

第六,要科学调度,强化应急管理。受这两天降水影响,淮河及其支流河道底水较高,水库水位普遍上涨,小型水库出现溢洪。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的调度,科学防控,确保度汛安全。工程状况良好的水库,要根据水情预报适时预泄,腾出库容,充分发挥拦洪错峰作用,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存在病险和正在除险加固的水库、水闸,要提前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确保安全。在建水库工程要做到“一库一案”,每座水库都要有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要备足防汛物料,落实抢险力量,发生险情后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护,确保水利工程、城镇、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安全。

第七,要协调配合,强化统一指挥。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多,应急处置难度大,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统筹协调,强化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下的统一指挥机制。有关部门要按照防汛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防汛抗洪救灾的合力,确保安全度汛。对一些行动不力、配合不力,甚至渎职失职造成严重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我们将按照相关规定坚决追究责任,从严追究责任。

三、要全力做好两项工作

(一)要全力做好灾后救灾工作。一要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对储备的救灾物资,民政部门要认真开展一次大检查,查质量、查数量,确保救灾物资能用、管用、够用。二要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对转移出来的群众在危险警报解除前不得返回,对已受灾的地区要迅速开展救灾和赈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三要迅速开展灾情统计工作。各级防汛部门、民政部门、统计部门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迅速深入受灾地区,核实受灾情况。每天都要及时统计上报灾情的发展变化情况,特别是在发生人员伤亡情况时,要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上报死亡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居住地及死亡原因等。四要抓好灾后生产恢复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受灾地区,进一步组织和指导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开展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受灾地区恢复生产的服务,指导群众开展受损农作物的补救措施,对无法恢复的,要及时改种补种,做到不空田、不荒田。水利部门要指导受灾地区尽快修复水毁工程,组织力量重点做好农田水利工程修复。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要抓紧水毁工程修复,支援灾区恢复重建。

(二)要趋利避害,严格落实项目建设的防洪评价和规划。是个多水地区,洪涝发生频率很高,要保障各项社会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必须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既考虑到充分利用水资源,又要避开洪涝的危害。我国近几年洪涝灾害有很多教训,比如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城市乡镇基础设施没有考虑到防洪除涝问题,或者说没有对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给予充分的重视,结果在汛情发生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今后,我市的各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区和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都要按照防洪除涝规划要求,避开洪涝灾害易发区、建设好防洪除涝基础设施。

一是新建项目必须按照防洪规划要求选址。全市新建的各类产业集聚区、一些重大项目等,在项目按程序上报之前,一定要要进行防洪评审。

二是已建项目要加强防洪除涝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些已经建成的重大项目,有关部门要尽快组织防洪专家进行防洪能力评价,按照防洪除涝规划要求,加强防洪除涝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城镇要尽快完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中心城区和各县城所在地,都是沿河而建。我市降雨多,再加上一些除涝工程不配套,内涝经常发生,因此必须加快城区内河治理。最近,从中心城区到县城都要采取行动,对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打一次突击战。原则上,昨天发生的问题,在下次洪水到来时不能再发生。今天上午城区防汛工作会上落实到各单位的任务,务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洪涝灾害应急措施范文2

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地区,东部南部濒临南海,受台风影响明显,西部北部多为山区丘陵,山洪灾害频繁而严重。

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理气候条件,使得流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洪涝干旱灾害经常出现,旱涝急转多有发生,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难度很大。

2005年以后珠江流域没有发生过流域性的大洪水,按照水文规律,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在增加。

今年入汛以来,珠江流域汛情不断,仅6月份就遭受了3次强降雨袭击,同时有2个热带风暴正面登陆,先后有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数十座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汛情点多面广,防汛形势严峻。

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汛期珠江流域降雨偏多,局部灾害性天气较突出,登陆或严重影响流域的台风偏多,可能有1~2个超强台风,灾害程度可能偏重。

挑战

来自珠江防总办的消息称,在珠江防总办及珠江各省(自治区)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珠江防汛抗旱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防汛抗旱体系不健全。 二是山洪灾害预警防御难度大。 三是中小型水库防洪问题突出。四是防汛抢险基础设施薄弱。五是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日显突出。

防汛抗旱体系不健全。目前珠江已建大中型水库大部分没有防洪任务,西江、韩江等重要干流及郁江、柳江等重要支流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流域大部分地区主要靠单一的堤防防御洪水,一般地区防洪标准仅为10~20年一遇,上中游许多县城甚至不设防,中下游因缺乏流域控制性工程,且洪水归槽现象严重,防洪压力大。同时,抗旱工程缺乏,不成体系。面对年初百年不遇的旱灾,上游一些地区因缺乏相应的抗旱工程而一度出现人饮水困难,中下游地区因缺乏控制性枢纽工程而不能有效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饮水安全。

山洪灾害预警防御难度大。珠江的山洪灾害比较突出,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流域内单点暴雨趋强趋多,暴雨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珠江发生多起严重的山洪灾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人员群死群伤。据统计,2010年因暴雨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员占灾害死亡人员的90%。

中小型水库防洪问题突出。珠江流域中小型水库众多,由于建设早,很多已年久失修,成为病险水库。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投入,但由于病险水库险情发生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许多水库仍未完成除险加固工作。另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单点暴雨趋强趋多,也极易造成中小型水库泄洪不畅的状况,严重威胁下游群众,引发重大防洪安全问题。

防汛抢险基础设施薄弱。在珠江2010年防汛抢险工作中,一些地区由于交通、通讯、物资储备等防汛抢险基础设施薄弱,受特大暴雨袭击后,交通、通讯等中断,汛情、险情信息不能及时上报,防汛抢险人员和物资、设备没法运送进去,抢险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开展,致使抢险救灾工作一度出现被动不利的局面,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损失。

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日益显现。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片原有蓄水、保水和下渗能力的地面逐渐为不透水硬质地面所代替,从而使得城市的防洪排涝建设标准偏低,防洪排涝能力明显不足,防洪排涝问题日益显现。许多城市一旦遭遇强降雨,常常形成一片泽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10年汛期,流域内一些城市由于降雨强度大,成流快,径流来不及排泄,多次发生严重内涝。截至2010年10月31日,珠江片先后有15个城市因防洪排涝不畅受淹,不仅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而且使人民群众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行动

针对今年入汛以来的珠江流域汛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挥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和珠江防总超前部署,积极应对,有关各省(区)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靠前指挥、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奋力抗灾,大江大河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防洪减灾效益显著,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防汛防台风和抗洪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受强降雨影响,6月5日贵州省望谟县望谟河发生超过200年一遇洪水,望谟县城被淹。6月16日广东揭西县大北山站最大1小时降雨104毫米,近百年一遇,造成揭西县县城和部分乡镇内涝积水,部分群众一度被困。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莎莉嘉”和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分别于6月11日和6月23日在粤东和粤西沿海登陆,并带来强风暴雨,部分河流超警,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据统计,6月份以来的局部强降雨造成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和福建5省(自治区)16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万公顷,因灾死亡51人、失踪16人,紧急转移15万人,倒塌房屋4000间,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

面对强降雨和台风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回良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对防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多次主持召开国家防总防汛防台风会商,全面安排部署防汛防台风与抗洪抢险工作。国家防总及时下发紧急通知,先后3次启动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派出6个工作组赴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指导防汛防台风工作。珠江防总密切关注雨水情和台风情况,加强值守,增加会商研判,滚动预测预报,及时掌握各地汛情、灾情动态。同时,按照国家防总部署及时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赶赴抗洪抢险一线指导地方开展防汛抢险工作。

珠江流域各省区高度重视强降雨和热带风暴防御工作,提前部署,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有关省区主管领导靠前指挥,深入一线检查指导防汛防台和抗洪抢险工作。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防指及时启动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派出多个工作组,检查督促地方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上岗到位,及时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珠江防总办指出,针对流域防汛抗旱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切实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下一步珠江流域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将注重建立四大体系。

一是强化责任制落实,健全防汛抗旱组织体系。抓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的落实,把各项责任制贯穿到防汛准备、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的全过程。同时,进一步督促健全各级防汛抗旱组织,充实完善各级防汛抗旱专家库,为珠江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强化山洪监测预警,健全防汛抗旱减灾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制订和完善防、抢、撤、救预案和措施,加强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落实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和各项措施,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同时,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加快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进度,不断完善健全珠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三是强化中小水库度汛,健全防汛抗旱管理体系。随着大江大河整治工程的不断建设,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防洪问题已成为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中小型水库的安全检查和管理,督促中小型水库管理部门积极做好度汛方案和防洪预案,不断完善健全珠江防汛抗旱管理体系,全面保证工程安全度汛,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五是强化水库科学调度,健全防汛抗旱调控体系。水库是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调控手段,因此,在珠江防汛抗旱工作中要强化水库科学调度,不断健全防汛抗旱调控体系,充分发挥水库在汛期、枯水期的拦蓄作用。

镜鉴

2010年珠江流域旱涝急转。2010年珠江流域干旱、暴雨、山洪、台风灾害争先刷新历史纪录。汛前流域西部地区遭受罕见特大干旱,前汛期暴雨频繁袭击流域中东部灾害不断,后汛期热带气旋强降雨加重灾情。洪旱灾害点多面广,损失严重,人员伤亡多。

“降雨偏少2~5成”: 2009年汛末至2010年汛前,珠江流域降雨量持续偏少,与常年同期相比全面偏少2~5成,上游云南、贵州、广西部分地区偏少5成以上。降雨量长时间持续稀少,致使珠江流域西部的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自治区)旱情不断发展,遭受百年不遇特大干旱。

“5个气旋登陆” :2010年有5个热带气旋登陆(影响)珠江,分别是“康森”、“灿都”、“蒲公英”、“狮子山”、“凡亚比” ,个数较常年同期偏少。去年,初次台风于7月16日登陆,时间较常年同期(6月22日)偏晚24天。但台风生成时间集中,生命周期长,此外强度较强,多在鼎盛时期登陆。4个气旋登陆时达到台风级别,其中2个气旋达到强台风级别。后期多台风互相影响,路径怪异。

“6月强降雨”:2010年6月中旬,受低压槽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流域自东向西出现2010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降雨过程。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流域先后有33个站点出现超警戒洪水。桂江、柳江分别出现了小于5年一遇的小洪水,浔江出现约15年一遇的中等洪水。

“23起洪涝灾害”:2010年珠江流域共发生23起洪涝灾害,其中,特大洪涝灾害过程12起,较大洪涝灾害过程4起,一般洪涝灾害事件和过程7起。

珠江防总办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为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珠江防总2010年共启动13次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专家组约60批次、200人次。

――2010年3月底,珠江防总派出抗旱专家组对口支援广西百色市抗旱救灾,经过1个多月的昼夜奋战,打出3口抗旱水井,解决约1.5万人饮水困难,是水利部外派对口支援抗旱专家组中唯一打井出水率达100%的单位。

――2010年汛期,水文部门高精度的中短期预报,为各级防汛部门及时预警、实施科学调度、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提供决策支撑。

――2010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珠江防总成功实施了保亚运珠江水量应急调度,保障了西江梧州控制站的平均流量达2900立方米每秒以上,为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水环境条件。

洪涝灾害应急措施范文3

【摘 要】主城区是__直辖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保障__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__主城区防汛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__主城区城市防洪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就如何搞好城市防洪综合体系建设,实现人、水与城市的和谐相处和城市科学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发展 防洪减灾 对策

一、 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

主城区位于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尾部,座落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中梁山和真武山之间的丘陵地带。城区包括渝中、江北、南岸、沙坪坝、九龙坡、大渡口、巴南、北碚、渝北共九区,幅员面积5473 km2。海拔高程为168~900m,市政布局依山就势,具有独特的山城和水城的风貌。城区属中亚季风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mm左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10月,最大日降雨量达380.9mm(20__年“7.17”特大暴雨,沙坪坝气象站)。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__主城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二)江河分布及水文特性

主城区内江河纵横密布。长江、嘉陵江流经主城并在渝中区朝天门交汇,还有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的河流20条,主要有御临河、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梁滩河等。主城区洪涝灾害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过境洪水。长江、嘉陵江上游大面积暴雨形成的过境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两江四岸的临河建筑就经常受到过境洪水的威胁,如上世纪的“81.7”特大洪灾。二类是本地暴雨洪涝。境内区域暴雨形成洪水,主要发生在境内中小河流,主要特点是:洪水发生频繁、强度大、来势猛、破坏力强,形成陡涨陡落的尖瘦型洪峰。如20__年“7.17”特大暴雨致使梁滩河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沙坪坝区的歌乐山、陈家桥等镇相继受灾。三类是综合遭遇型洪水。主要由上游过境洪水与本地洪水同步而造成洪水灾害,其特点是境内河流洪水陡涨,长江、嘉陵江又形成阻塞性洪水,洪水过程历时较长,洪灾损失很大。据资料记载,1870年7月(清同治九年)的洪水,城区长江水位达197.50m,北碚水文站达213.99 m,为历史最高记录。

(三)防洪工程概况

主城区内长江、嘉陵江河道长为113.4km,其中长江53.4km,嘉陵江60km。目前已成防洪护岸工程仅42.36km,仅占河道长度的18.7%,中小河流河道整治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已成的两江防洪护岸工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较多的注重交通功能,对城市防洪保安问题考虑不够,导致部分堤段防洪标准较低、堤型结构不适宜。如南岸区南滨路部分地段(石板坡~弹子石河段)的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渝中区长滨路部分地段(菜园坝~朝天门河段)的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而且珊瑚坝段已经出现严重险情。与国家规定的50~100年一遇的大城市防洪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在主城区至今没有一座大型水库,已成的中型水库仅6座,小(一)型水库39座,小(2)型水库239座,在建中型水库3座,在主城区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的20条河流中大多数没有具有拦洪削峰功能的控制性水库工程。

(四)城市发展及社会经济现状

__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唯一的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城区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南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通讯枢纽。而且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甚多。新设有经国务院批准、内陆地区唯一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主城区总人口618万,其中城镇人口521万,经济较为发达,以工业为主,且门类齐全。20__年__市gdp达5098亿元,其中主城区达2249.27亿元,占全市gdp的44.12%。但每年因洪涝致灾损失极其严重。据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全市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约占当年gdp的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70%。以20__年为例,主城区因洪涝受灾265.66万人,死亡32人,经济损失高达15.96亿元。这充分说明城市防洪减灾工作在__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城市防洪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防洪排涝工程标准偏低,城区防汛管理相对滞后

目前,主城区尚未形成完整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存在洪涝灾害频发与防洪标准偏低的矛盾,防洪能力仍然不足的现状与城市化客观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极不相适应。一是城市防洪工程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险工险段多、老化失修等问题。主城区已建防洪护岸工程中防洪标准不达标段长度为12km。在10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下仍有居民住房和生产用房近100万m2,2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有房屋面积170万m2左右。二是城市排涝存在系统不完善、管网不合理、设计标准低等问题。由于建设年代不同,相互之间不配套,旧城区排涝基础设施先天不足。如部分管网设施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采取“雨污混流”模式。当遇暴雨洪水时,往往排泄不畅,极易形成局部内涝。特别是部分低洼地区基本上是连年发生涝灾。三是市政排涝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落后。旧城区部分管网淤积严重或带病运行,致使管网排水能力减弱,有的甚至失去排水功能。四是主城各区的防汛工作存在 “基层薄弱”和“基础脆弱”的问题。如20__年城区发生局部内涝时,反应出基层街道和社区应急能力较差等。

(二)城市建设与防洪规划不协调,人水争地矛盾突出

近年来,__城市化建设对土地开发需求不断增加,每年新增加的城区面积是20到25 km2。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越快致使城市防洪的问题越突出:一是在开发区建设中,普遍对洪涝风险存在侥幸心理,甚至有的建筑建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填埋、堵塞河道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但防洪排涝基础设施没有与城市发展同步建设,原有水系也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个别开发商为增加有效开发土地面积,将天然河道改成涵管,人为减少行洪断面导致行洪不畅

,一遇洪水,水位壅高,造成内涝无法排除,形成“关门淹”。如20__年“5.28”洪灾中,渝北区龙塔街道十一社因某开发商将河道改成涵管,造成居民区大面积严重内涝达2m。二是由于开发商与城市规划部门的价值取向不同,造成城市水利“兴利除害”的功能要求与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在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上缺乏强制性手段,造成了少数开发商的超强度无序开发,从而大大增加了受洪涝袭击的风险。三是“向空中发展”式的危旧房改造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部份排涝排污设施系统改造建设还存在“建设—改造—再改造”的问题。如20__年6月2日南岸区原塑料四厂、6月14日沙坪坝区阳光水城均因类似原因相继发生较大的城市局部内涝。四是城市开发建设使呈现自然流态的原有水系遭受破坏,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造成暴雨产流汇流速度加快,加大了相同量级暴雨条件下的洪水强度,城市洪涝发生可能性大大增加。(三)“雨岛效应”日趋明显,城市局部地区暴雨频发

__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世界著名的“火炉”城市。直辖以来,随着工业化和主城扩张的明显加快,城市“雨岛效应”也趋明显。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雨量测站资料初步分析,发现在近10年汛期降水分布图上,主城区的降水量明显高于近郊区县,呈现出比较清晰的城市“雨岛”。据气象专家解释:主城区大气环流较弱,由于日益加剧的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热气流的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水的产生,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大核(如硝酸盐)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同时城市的下垫面粗糙度大使其降水雨系减慢,延长城区降水时间。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会“诱导”暴雨最大强度的落点位于市区及其下风方向,形成城市“雨岛”。美国有关机构研究也证实,大城市及其下风向“雨岛效应”明显。由于“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造成城市局部暴雨频繁发生。如20__年的“7.17”特大暴雨洪灾,沙坪坝区大面积内涝水深达4米;20__年主城区又相继发生“5.28”、“6.2”、“7.12”、“8.9”等8次暴雨洪灾,其发生频次明显高于远郊区县(详见下表)。

20__年主城区与区县汛期暴雨发生次数对比表

区县名称

主城区

巫山县

奉节县

万州区

丰都县

酉阳县

潼南县

暴雨发生次数

8

3

4

3

5

3

3

(四)中小河流防洪问题突出,中小水库防洪效益欠佳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开发与雨量、水文监测站点的不足,促使主城区中小河流防洪问题日益突出。一是植被遭到人为的破坏(如媒体多次曝光的渝北区玉峰山采石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削弱,河道泥沙淤积十分严重,极大的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如御临河、梁滩河等,一遇暴雨,水位迅速上升,直接威胁沿岸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主城地处浅丘地带,开发建设时基本都采取高挖低填的场平方式,使洪水流程缩短,加之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径流系数加大,使河道洪峰流量大大增加,洪峰出现时间提前。三是规划和管理不到位,临河、跨河建筑物侵占行洪断面现象严重。如沙坪坝区陈家桥镇梁滩河上的交通桥严重影响行洪的问题,在20__年“7.17”洪灾中充分暴露出来。四是水文监测预警预报能力较差。由于历史欠账的原因,部分河流的水文站点布设不足,有的流域尚无监测站点。主城区的水库工程年久失修,病险十分严重。目前主城区空库或限蓄运行的中型病险水库达3座,小(一)型病险水库34座,分别占已成水库50﹪和87﹪,如渝北的两岔、巴南的下涧口和北碚的胜天水库等,目前仍在工程除险整治中。主城区的库、塘、堰水利网络系统的拦洪削峰功能大大削弱,无法发挥应有的防洪减灾效益。

(五)涉水事务管理现状与城市防洪排涝要求不协调

目前,我市市级与主城九区均没设立水务局,城区涉水事务仍然未实现统一管理。涉水事务行政管理职能分散在水利、市政、建委、环保等部门,将城市水利与郊区农村水利、供水与排水、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等实行分割管理,各部门从本部门的立场和利益出发,不能从城市建设发展和雨洪资源的自然循环规律和整体性思考和处理城市水问题,未能形成治理城市水患的合力。现行水管理体制致使涉水管理部门多,管理职能交叉,造成了无法建立较为完善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的严重体制,从而也根本无法建立快捷、高效、有序的城市抗洪除涝应对工作机制。如城市排涝系统建设与管理权仍隶属市政部门,排涝排污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工程建设对水系的破坏又得不到恢复,更增加了主城区内涝发生的几率,也加重了主城区洪涝致灾的程度。

三、城市防洪减灾工作的对策建议

城市洪涝灾害具有损失重、影响面大、灾害损失与城市发展同步增长的特点,其危害程度和经济损失居各类自然灾害之首,城市洪涝是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城市防洪是城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防汛工作新思路,着力构建城市防洪综合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城市防汛应急管理能力,努力实现__主城区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化。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修编城市防洪规划

城市防洪要规划先行。城市防洪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按照城市防洪规划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保障体系,才能保障主城区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修编城市防洪规划时,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转变单纯治水的传统观念,变单一城市防洪工程为城市综合利用工程。把城市防洪保安建设与水环境改善、旧城区改造、道路建设、旅游休闲、城市水务统一管理紧密结合,尽可能的营造人水和谐共处的亲水环境创造条件。二是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要依据城市的水系条件、防洪排涝任务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编制,同时兼顾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中、长期需求,既要以城市防洪安全为基础,又要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三是要统筹防洪与排涝规划,才能使城市达到洪涝兼治。排涝规划要着眼长远,在充分分析城市内涝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超标准暴雨的排涝应对措施。对现有城市排水除涝系统的改造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污水治理和排涝工程相结合,协调好防、排、滞的关系。四是要建立针对城市防洪规划的监督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特别是在各区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城区规划时,同级防汛部门要切实履行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督职能。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力度,确保城市建设与防洪规划相协调。

(二)制定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健全防汛应急管理体系

提高城市防汛应急管理、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能力,是构建和谐__和平安__的重要内容,是检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一是逐级编制和及时修订城市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特别是要高度重视街道、社区的预案编制工作,细化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密切相关的预警方式、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确保标准洪水不出灾,超标准洪水有对策措施。二是逐级健全突发汛情、涝情预报预警机制和良性的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划定不同洪水量级和降雨强度下的响应级别和相应措施,并向社会公众。三是要着力解决城市防洪减灾工作“双基”(基层薄弱、基础脆弱)问题,推行以“预案到居委会”、“预警到社区”、“梯次转移”为主要特点的防御方法,增强局部突发性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使得防汛措施和应急处置更加科学、更加快捷、更有实效。四是提高基层政府的城市防汛应急管理效能,增强在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置能力

。特别是基层政府要按照预案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和开展先期处置工作,这是实现城市防灾减灾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 (三)广开投融资渠道,加快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城市防洪工程是投资巨大的社会公益性项目。根据国家要求到2015年城市防洪工程必须达标的总目标,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建设人水协调的防洪排涝工程保障体系是__城市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一是必须坚持“四高”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水平管理),加快对已成防洪工程的除险加固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建设中要处理好防洪工程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的关系,将防洪功能、城市功能和景观功能结合起来。在投入方面首先要破解筹融资难题,积极探索建立城市防洪基金,并构建综合运作的投融资大平台,应将多元化的投融资手段结合起来运用。二是注重城市排涝能力建设。城市排涝宜采取排、截、抽、蓄等综合措施。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加大旧城区管网的改造力度;新区开发的非机动车地面应采取透水结构设计,推广使用透水材料;借鉴西方国家建设城市雨洪收集系统的经验,推广小型雨洪集蓄工程建设。三是在区域内中小河流上游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雨洪调蓄能力的大中型水库,打牢洪水调度和控制洪水的工程基础,切实提高城市综合防洪减灾能力。

(四)理顺涉水事务管理体制,完善非工程体系建设

要实现城市防汛减灾效益最大化目标,必须加强以水务一体化管理新体制为核心的非工程保障体系建设。一是整合涉水事权,实行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市、区两级均应成立水务局,依法履行城市供水、节水、排水与污水处理、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等职责,改变多龙管水的现状。二是加大《水法》、《防洪法》、《__市防汛抗旱条例》等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编制面向社会大众的浅显易懂的主城区洪涝风险图,增强市民的主动防洪减灾意识,提高市民的抢险、避险和自救能力。三是加快城市防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时效性;建立完善的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决策会商系统和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等,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管理水平。四是要加强城市防汛管理和执法力度。城市建设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给洪水以出路”的新理念,加强涉河建筑的审批和监管,对市区现有河道沟渠要进行清淤疏浚。将“检修市政排水设施、清理疏通排水管网”作为主城区一项重要的汛前准备工作,并正式纳入区级防汛部门监督检查考核体系。对非法侵占河道等行为,必须严格执法,限期整改。五是推行洪水保险制度。可以在沿江洪水易淹区(如磁溪口)、低洼易涝区作为先行试点,逐步推行洪水保险,实现“风险分摊”。

洪涝灾害应急措施范文4

今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和近期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并要求“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防汛抗旱并重,不断建立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立投入增长机制等,从根本上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的减轻旱涝灾害损失,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是一项十分紧迫、十分繁重的任务。

一、防汛抗旱形势严峻、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意义重大

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5省遭受世纪大旱,造成5000多万群众受灾,500万公顷农作物受灾,2000万群众面临饮水困难。2010年7月22-24日,我市40小时过程降水量达最高达316毫米,为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沮河柳林段洪峰流量达到1100立方米/秒,洪水超百年一遇。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等5省持续偏少的降雨,遭受严重干旱。入汛后,又发生干旱急转、旱涝交替频发的洪涝灾害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给群众饮水、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根据气象部门分析预测,今年汛期我市降水仍然偏多,夏末有伏旱,入秋后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但有秋淋,局部发生旱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汛抗旱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实化、细化、量化、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全力确保我市安全度汛。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防汛抗旱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防汛抗旱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旱涝灾害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的关键时期。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尊重规律、人水和谐,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本治标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加快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确保城镇和水库安全,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主要目标是:基本完成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基本建立覆盖全市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综合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及群众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洪涝灾害损失进一步减少,抗旱减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不断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积极推进防汛抗旱“两转变,一提高”。重点抓好三个体系建设。

(一)加快预警预报体系建设。一是建设旱情监测系统。建成市级监测中心站1个,旱情固定监测站12个。二是基本建成市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3年内实现市、区县两级防汛抗旱视频会商和重点乡镇、重点部位视频会商,5年内实现市、县、乡镇及重点部位防汛抗旱视频会商全覆盖。三是完成4个区县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建成县级山洪灾害预警系统。5年内实现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水情监控系统,并延伸至重点水库、村组和重点地段。

(二)加快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建设。一是基本完成漆水河、沮河城防段建设任务,提升城防段设防标准。5年内完成五里镇河、红土河、清河等主要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提升沿河主要乡镇农防段防洪标准。二是加快我市抗旱水源战略储备建设,建设一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同时建成一批水窖、涝池等小型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抗旱应急工程20处。三是重新编制漆水河、沮河流域防洪预案,并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为防汛抗洪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四是编制完成市抗旱规划,为科学指导今后抗旱减灾工作打下基础。

(三)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二是5年内完成市级防汛抗旱救灾专业队伍建设及基层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三是建设市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物资储备达到省定标准,实现防汛抗旱物资属地管理、统一调配。

三、全力做好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前正处“七下八上”的关键节点,做好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意义重大。

(一)夯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确保防汛抗旱安全。一是采取得力措施,层层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乡镇、村组,落实到厂矿、社区。二是认真落实防御超标准洪水的组织指挥机制,要从人员安全撤离、巡堤抢险、物料供应、交通保障、安全保卫、新闻宣传、救灾安置等方面逐一落实责任和措施。三是提早落实包抓河道、水库、城镇以及重点防洪工程的包干责任制。四是认真落实联户叫醒责任制和防汛信息员制度。使预警措施、撤离方式、安置地点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扎实抓好各项非工程措施的落实。一是开展防汛安全检查,对本辖区的防汛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逐一登记,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二是组建好以民兵、预备役为骨干的防汛抢险队伍,加强防汛专业队伍建设。三是结合本地实际,及时修订、完善并细化有关防洪调度方案和预案,制定或修编抗旱应急预案,落实群众迁安方案。四是加快预警预报系统建设进度,积极做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旱情监测系统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加快防洪抗旱工程建设,提升应急能力。一是全力推进防汛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年内完成五里镇河治理工程建设,新建城镇段堤防2.89公里,农村段护坡11.94公里。二是加快完成沮河庙湾、柳林、瑶曲、照金、新区段,漆水河城区、大同沟、史家河、孙家河、青年路段水毁堤防修复加固工程。三是开展以治理河道“三乱”为主要内容的河道专项整治活动,维护河道生态秩序。四是完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修复5处,新建3处,新增应急灌溉面积1300亩。

(四)强化措施,保障水库运行万无一失。一是严格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和水库管理权限,落实水库防洪安全责任和措施,精心搞好水库汛期调度管理,坚决服从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调度命令。二是强化淤地坝的防汛措施,落实汛期安全巡查制度,真正做到标准内洪水不垮坝,超标准洪水有措施。三是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快区七一水库、耀州区涧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紧宜君县马沟、梁塬、东舍水库,耀州区沟西、友谊水库,印台区枣园等6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

(五)积极抓好城市防洪工作。鉴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部分大、中城市内涝形势严重,城市防洪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一是要把城市防内涝工作作为我市防汛重点工作之一,采取行政领导负责、制定完善预案、分片包干、联户叫醒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抓实抓好,改变目前重地上建筑、轻地下设施,重平面硬化、轻立面拦蓄,重建设、轻管理的“三重三轻”现象。二是要加快建设规划步伐,从根本上消除城市防内涝不安全隐患,在城乡建设规划前要事先征求防汛部门意见,工厂、小区、道路建设、特别是沿河地段的各类涉河项目工程建设,应由防汛部门前置审批。三是抓好隐患排查。要组织人员及时排查各类不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每次强降雨过后,要及时组织人员清理排水渠、下水道淤积,避免“水漫金山、逢雨必涝、逢洪必瘫”的现象发生。

洪涝灾害应急措施范文5

[关键词]防汛抢险 问题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091-01

一、水利工程

1.调节农业灌溉

我国是农业大国,很多水利设施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农业灌溉和农村地区生活用水。以农业灌溉为目的的农田水利设施一般规模较小,且多出现在水量较为丰富、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2.调控地区用水的大型水利设施

我国是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在近年多地均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以及干旱自然灾害,给工农业生产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正常秩序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东北多发的洪涝灾害以及华北出现的大规模干旱自然灾害给工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调节地区给排水的水利工程设施在多地上马,并逐渐投入使用。

3.开发水资源

水中含有巨大的势能,通过兴建水库提高水位势能的方式可以将蕴含的势能转化成动能,从而供给人类使用。另外,部分地区也兴建了许多以渔业为目的的水利工程。

二、水利工程防汛措施

1.堤坝

在我国内陆地区的大多数河流,特别是东北、华北、中等地区,在夏季多雨季节常会由于河流的汇水作用而导致其河道水位大量上涨,引发汛情。常规的防汛措施是在地势较为低洼地区以及河道水位明显上升地区(根据汇水面以及汇水量分析,结合以往防汛经验确定具置)修建堤坝,以防止河道水大量涌出给沿河两岸的危害。特别对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如开封等地,河道高悬空中,需要对修建大型堤坝来防止汛期黄河漫出河道,引发决堤事故。

2.水库

我国目前较为重要的几个大型水库水利工程设施主要有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等。水库对于汛期河流防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三峡工程水库在近几年长江中下游几次大型洪水灾害中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其在洪水到来之前的应急措施以及洪峰抵达时的削峰、错峰等作用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平稳度过了几次重大险情,没有造成过大的洪涝灾害损失。由于水库的特殊防汛地位,以下就其在防汛方面的具体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水库地区大范围高强度降水后,水库水位会在水库汇水面雨量汇集的作用下第一次水位上涨,且该上涨较为迅速且猛烈,但由于水库汇水面的大小受到限制,因此其水位上升速度很快达到巅峰。这一阶段主要水量来自于水库库容范围内的降水和上游部分水量增加量,在降水结束后水库库容范围内由于降水的结束而降水供水量减少,由此造成水位上升速度在巅峰点后突然下降,而水位呈现出一次较为陡峭的洪峰。但由于上游河流的汇水面过大而且其汇水量也相对较大,在不断涌入水库的过程中,水库水位会在上游来水增大的条件下进行缓慢增长,但其增长后劲较足,虽然由于水流时间作用上涨速度较慢,但水位洪峰却较高,反映在水库水位曲线上便形成了两个彼此相对独立的峰。客观来说,第二次洪峰虽然坡度较缓和,但其峰值相对较高,是水库防洪的重点控制所在。如图1为汛期水库水量水位曲线。

但在实际条件下,由于地区降水的不平衡导致水库上游汇水面各处汇水量的即时数据较不稳定,这就使得其上游来水量会呈现出不规则的多次峰值,即反映在水库水位曲线上就是明显不同的几个峰值。当然,以上所有的论断均是在水库正常运行且水库下游输水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因此在实际防汛工作中,常在洪峰到来之前先行大量水库泄水,降低水库水位,在洪峰到达时利用水库的大水量汇集作用降低河道实际下游输水量,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水位压力,这种控制措施成为“削峰”。然而,在水库上游来水量过大且时期较长的条件下,水库水量的高蓄积并不能完全解决上游过多的来水量,此时可以对水库水位进行分步骤泄洪处理,以分时段的泄洪和洪水蓄积来使得河道流动水位实现洪峰错开,以此避免大批量长时间洪峰过境给下游带来的防汛压力,这种控制方式称为“错峰”。水库通过合理分配的削峰以及错峰控制,实现对河道洪水的控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削峰和错峰均需要上下游相关水利工程设施的配合与辅助,因此上下游水利工程设施间的汛期通讯联络便尤为重要。

3.蓄滞洪区

蓄滞洪区对于河流防汛工作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河流洪涝灾害发生时,由于上游来水量过大、过、过急使得水库无法实现对洪峰的完全消除和降低,在这时可以通过在蓄滞洪区蓄积部分洪水的方式来避免大量洪水冲击下游带来的险情。在我国用作蓄滞洪区的地一般为低洼地和河流滩涂地等,在河道堤坝两侧,部分地区在蓄滞洪区的堤坝设计为自溃堤,在大量洪水来临时能够将多余的洪水蓄积在蓄滞洪区,以达到削峰的目的,而事实上,蓄滞洪区形成了无法主动蓄积洪水的作用。另外,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设施中,也设置有分洪闸等防汛措施,通过各种水利工程设施的协调使用来实现对汛期防洪的需要。

三、防汛抢险对策

1.完善的气象预警以及历年水文资料分析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防汛管理时,首先要时刻注意水利工程上下游的气象预警,在水利设施上下游分别设立足够量的水位、水流量监测仪器,对汛期可能会爆发的洪涝灾害做好前期准备,如水库的清库、堤坝的加固等处理,并结合以往历年的水文资料做好本年度的防汛准备工作。

2.对汛前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重点检查与维护

水库堤坝、水闸、泄洪道、放水堤的检查与维护是其中的重点,特别是在得到本次汛期来水量特别大的气象预警资料的提示下,需要对各容易引发溃堤等险情地段进行加固处理。

3.汛期对堤坝、泄洪闸等水利措施的检查与紧急加固

在对汛期各水利设施工程进行重点检查过程中,对发生的渗漏、裂缝、管涌进行针对性的封堵、加固处理,并在汛期过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维修保养。

4.应急撤离计划以及响应

对水利工程中,汛期特别大有可能造成该地或下游某地发生较大规模洪水灾害,应该按照经验预先制定好足够的应急撤离计划,对受灾群众进行紧急的撤离、疏散和救援,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洪涝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而对于实际应急抢险中的人员撤离,需要在政府部门的主管与指导下进行,综合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应急响应。

参考文献

[1]赵学刚.水利工程防汛措施及抢险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

[2]李文卷.水利工程防汛措施及抢险策略探析[J].北京农业,2012,(27).

洪涝灾害应急措施范文6

各二级分行:

梅雨季节将至,据气象预报显示,我省即将迎来大范围、持续性降雨,为防范洪涝灾害导致我行业务运营中断,现组织全辖开展防洪涝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各二级分行可于即日起至6月19日前完成该项工作(我省平均进入梅雨季时间为6月16日,请尽量在此日期前完成)。

二、工作安排

(一)开展风险摸排

要对以前年度发生过内涝、面临洪涝威胁、地势较为低洼、可能发生山洪等网点进行梳理,确认高风险网点。

(二)制定方案

各行可在以前年度防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根据演练实际情况,对预案、流程进行完善。

(三)实施演练

演练应当包括所有高风险网点,且至少应当安排3家网点实施演练。演练期间,应当安排风险内控部及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在场指导。

(四)演练报告

各行应于6月23日前,将防洪涝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报告、应急预案发送至内控团队信箱(notes:内控团队/法律与合规部/安徽/BOC)。

三、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演练工作

该项工作纳入本年度各二级分行自行开展业务连续性演练情况相关考核,省分行将根据各行演练、流程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演练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请各二级分行高度重视,认真开展演练工作,确保实效。另外,如发生内涝、山洪等灾害造成业务运营中断的,要第一时间按《安徽省分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报告,并通过行信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联络群进行汇报。

(二)丰富极端场景下应对策略

各行可参考《关于做好近期业务连续性相关工作的提示》中6个极端场景(见附件),对此类灾害可能造成的极端场景进行丰富充实,特别是关注与客户服务、第三方相关的应急保障措施,考虑替代措施适宜性,并在方案中体现,提升预案的有效性、前瞻性。

(三)加强资源建设

各行要通过本次演练,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如发电机、抽水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沙袋等防涝物资是否能够及时供应等。一旦发现资源建设存在的不足,各行应当在演练报告中反映,并提出进一步改进计划。

(四)注重演练质量

各行要以本次演练为契机,通过高质量的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增强演练的真实性,各行应当在演练过程中“预埋”突发事件,事先不与演练机构沟通,考查员工敏捷反应能力,并积累工作经验。

特此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