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论文范例6篇

盆景艺术论文

盆景艺术论文范文1

福鼎盆景兴起时,每年都举办盆景展览,包括温州市在内的闽浙边区盆景展览,一度形成风气。在城市文明建设活动中,盆景成为地方文化的一个“亮点”,得到领导的重视与社会的支持。盆景艺术的社会效益,也前所未有地得到充分的显示,推动了盆景热潮的进一步高涨。每逢冬末春归,大家就像赶集一样起早摸黑,争先恐后奔走于市场、乡间。十年前一个15000元的桩胚也有人争购,不少爱好者都说自己已经被盆景弄“疯了”。1993年4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报道了“福鼎农民进城卖树桩”的盛况。然而,近几年福鼎盆景活动已淡出社会视听,究其原因其中盆景本身主要有如下二个问题:

一、夸大天工美作用,追求大古奇树桩。盆景爱好者迷上盆景后,就开始到处瞻仰美的作品,尤其在一些地方作品评比中,一些具有原始美的大、古、奇盆景,即使少有功力,据说榜上有名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在盆景选材时,一些人极力夸大原始美的作用,片面认为这种桩胚拈来就是艺术,只要简单处理几下就有获奖机会。受这种思想的束缚,制作的视野被逼仄,也无所谓立意构思、寄寓与表达情感,而只在枝条上作些简单的呈现。特别是一些大型树桩,由于缺少艺术指导,往往不能因材施艺,因势造型,枝干线条也不能合理调配。

二、忽视艺术,佳景难成。有人说要成为爱因斯坦,就要像爱因斯坦那样,左脚踏着科学世界,右脚踏着艺术世界。爱因斯坦之所以如此看重艺术,甚至把想象力看得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艺术能拓展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丰富一个人的想象力,提高一个人的审美水平。笔者认为制作盆景也要像爱因斯坦那样重视艺术,不同的是一脚踏着自然,一脚踏着艺术。因为自然仅为我们提供一个生动的形象,艺术才是作品人格表现的中心。也就是说仅仅一个自然桩胚,它的美是不完整的,反过来说,完整的盆景艺术自然中是找不到的。这就是说,一个盆景素材只有经过作者艺术想象力的生发,作品才能进入一个“灵奇之境”。而笔者家乡有些盆景爱好者面对艺术理论总觉得不习惯,认为“诗情画意”与唐诗宋词的“朦胧”美感,一般没有高学历的人是无法捉摸的,把盆景艺术理论看成比登天还难。有的爱好者玩了几年盆景,对艺术理论听了还非常陌生。因而,也无法掌握依靠自然树桩外在美的形象,进行主观创作的本领,更谈不上让人理解作品寄寓何情何意。

向着新的方向、新的目标进发,不断丰富、提高中国盆景艺术水平,一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一些盆景老前辈,总是不辞辛劳,尽心尽责,与盆景艺术相伴相随,把自己的心身投入到中国盆景艺术创新的最前沿,把推进中国盆景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们呕心沥血、四处奔走,不断深入考察、研究、分析,正是这种责任感给了中国艺术活力,为和谐艺术树立了榜样。这次全国杂木盆景研讨会,胡乐国大师又不辞辛劳,发表文章,指出一些地方盆景少有创新。联系笔者家乡上述杂木盆景创作的二种观点,笔者认为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笔者在内,首先是缺少老前辈们立志为中国盆景艺术终身献力的精神与和谐艺术的社会责任感。只要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有了这种精神,就能付出心血与精力刻苦钻研,就能够克服和跨越文化与理论上的困难与障碍。

盆景艺术论文范文2

[本刊讯](记者 徐F)2008年11月20日至22日,第四届中国盆景研讨会在扬州盛大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承办,花木盆景杂志社、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扬州市盆景研究所联合协办。

11月21日,在西园大酒店国际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胡运骅主持,中共扬州市委常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张京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长甘伟林,江苏省建设厅风景园林处处长王健和国际盆栽雅石协会理事长苏义吉等先后致辞。参加开幕式的还有: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韦金笙、严家杰,顾问傅珊仪,秘书长陈秋幽,扬州市园林管理局局长张福堂,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赵庆泉、冯连生、胡荣庆、邵海忠、邢进科、梁玉庆、陆志伟、于锡昭、万瑞铭、田一卫、盛定武,花木盆景杂志社社长万绍华、总编熊俊龙和来自全国各地盆景界的朋友。大家济济一堂,共商盆景大计。

作为中国盆景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峰会,本届研讨会重点讨论了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评选办法的改进,研究了推动中国盆景艺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行动计划,研讨了新时期中国盆景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之路。11月21日上午举办了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论坛,与会的12位大师先后深入地阐述了自己对中国盆景发展的观点和展望,11月21日下午和22日下午,郑永泰、惠幼林、芮新华、李树华、谢荣耀、王永康、陈文娟等20余位盆景界的专家、学者也先后进行了论文交流。11月21日晚上,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代表们继续研讨了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评选办法,并通过了推动中国盆景艺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计划。11月22日下午,在韦金笙主持下对本届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并在大师论坛和论文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中国盆景发展的扬州宣言。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还参观了扬州盆景园和扬派盆景博物馆。

本届研讨会的胜利召开,既对中国盆景艺术事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进行了总结,又昭示着一个中国盆景全面复兴时期的到来。

盆景艺术论文范文3

盆景艺术的鉴赏与品评的形式和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几人围坐于盆景作品之前,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又如在盆景研讨会上,针对某件盆景作品展开研究和讨论、可以舌枪唇剑、争得面红耳赤;当然也可以独自一人对某些作品细细品读,默默会心地对话……然而,盆景展览则是集中了的、扩大了的对盆景作品鉴赏与品评的活动。

现在中国盆景事业繁荣与昌盛的局面,是与各类盆景展览的频繁举办分不开的。国际性、全国性、各省、市、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盆景展览,为中国盆景的腾飞功不可没。在盆景展览中正是通过鉴赏和品评的活动,对优秀盆景作品的肯定和奖励,为中国盆景的全面复兴,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盆景展览中的鉴赏与品评的活动,现在演变成为打钩打叉的评比,对优秀作品的肯定与奖励变成了一、二、三等奖或金、银、铜牌。现在办展览仿佛就是为了设置金、银、铜牌,参展就是要得金、银、铜牌。我们应该看到金、银、铜牌的设置的确对盆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为金牌而金牌的负面影响亦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所谓公平,就是要搞平衡:所谓的公正,就是要分奖。因为分奖,同一作者的作品写成不同的姓名,以便多分一杯羹;评不上者,就要找评委扯皮耍赖。酒杯里排座次、“赞助”中买金牌,庸俗的不正之风腐蚀和败坏着高雅的盆景艺术。尽管这绝非主流,但应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防范。

的确不知金、银、铜牌是何时介入到盆景展览的评比之中。所疑惑的是盆景艺术不是体育竞技项目,如何能够不可争议地分出个金、银、铜牌来。诚然盆景展品存在着文野、优劣、高下的种种差异,金牌作品也只能是某次展览中小范围的优胜者。记得有位长者说的话:“以前获得一等奖的盆景作品,恐怕现在连参加展览的资格都没有了”。有些获得金奖、特别奖和所谓国宝级的盆景,如果代表中国盆景放在海外盆栽中去品评,的确让人感到脸红!

举办盆景展览既要设置金、银、铜牌,就应该拿出盆景的鉴赏品评的标准或方案来,作品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标准,该得金牌、银牌或铜牌。现在盆景展览的评比,一般都是对盆景展出的总数,提出一个百分比,金、银、铜各占百分之几。多了拉几个下来,不够提几个上去,因此随意性极大。假若参展作品优劣不齐,那还比较好办,如果参展作品比较整齐,或都优秀,或水平都差,那么都称为金牌的作品的含金量会一样吗?

既然进行盆景作品评比,那么奖项的设置应该清楚明白。盆景评比奖项的设置远不如体育比赛那样:人家长跑就是长跑、短跑就是短跑,跳高的运动员绝对不会与跳远的运动员去比赛,划船也不会与射箭同场竞技。而盆景评比往往胡子头发一把梳,把树木盆景与山石盆景比,树石盆景与微型盆景赛,其结果往往是大型的树桩占便宜。究其原因,盆景终究是视觉艺术,大就能吸引眼球,大,就能买个好价钱,评来评去,中小型翁景吃亏就是必然了,山石盆景几乎没人去参展,大约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无论什么类型的盆景展览,都只能是以盆景作品为核心,向欣赏者展示与展开审美的活动,为鉴赏与品评提供平台,为作者、观赏者或研究者架起交流的桥梁。

“鉴”指的是镜子,也含有鉴定的意思:“赏”是欣赏、赏玩、赏心悦目,应该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品”是去品味,体察优劣,也有对作品在艺术上的定位、列品的意思:“评”指的是评论、评判、评价、点评、批评等等。“批评”一词,原是从西方舶来的术语,与汉语中的“批评”、“评论”一样,都是评判或论析的意思。艺术批评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艺术批评始终与创作思潮紧密相联,在各自艺术的领域里,形成自己严整的学科体系,说句不违心的话,盆景艺术批评与其它艺术相比较,是落后的,严谨的盆景艺术批评体系尚待建构。

鉴赏与品评的含义看起来差不多,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鉴赏是以审美贯串于始终,品评则是对盆景艺术总体上的一种把握;鉴赏往往具有浓厚主观的色彩,而品评应该具有严格的客观尺度i鉴赏可以因人而异,情有独衷而具有偏爱,品评绝对不能随心所欲,丝毫不能有偏见。可以说鉴赏与品评是一个问题的不同的两个方面:鉴赏是品评的基础和前提,而品评却对鉴赏起着支撑、提高和发展的作用,二者既不能绝对分开,但各自有所偏重。

在展览中对盆景作品的评判,如果排除掉人为的故意的拔高或贬低,那么鉴赏与品评的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但要清醒地看到,盆景艺术鉴赏与品评的标准是有民族性的,或称为地域性的,例如中国的与日本的不同,美国的与韩国的也不一样;是有地区性的,或称为是有流派风格的,如苏州的与广州的不同,成都的与上海的不一样;盆景的鉴赏与品评的标准是有排它性的,是由于地域、地区的文化传统的积淀差异,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各自都认为自己有理由、自己正确自己对;但在这些标准之间又有一定的渗透性,在不知不觉中都能吸纳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并为自己所用。所以,盆景艺术的鉴赏与品评的标准应该是流动的、积淀的、发展的,虽然有共性的方面,亦是不能绝对统一的。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为什么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段里,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评价。

鉴赏品评者,各人的才性各异,爱好、偏好不同,对盆景作品的鉴赏、品评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文心雕龙・知音》中有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慷慨、激越的人,听着昂扬的歌声会和而打着拍子;含蓄的人看到的绵密的作品,会感到精神振奋:伶俐的人阅读到华美的文章而内心雀跃i好奇的人对诡异的词句,则会耸起耳朵去聆听。所以,合乎自己的味口,就会叹赏呤咏,不对味就抛弃在一边,以每个人偏颇、片面的见解,去衡量千变万化的作品,怎么不产生偏激的结果。

评委难选,评委不仅要有虚怀若谷、认真负责、勤恳严谨的工作态度,而且还要具有全面的业务修养和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并且需要德才兼备、德艺双馨和敬业精神。

评委难当,评委的工作不只是对展品的金、银、铜牌决定指定了就万事大吉了,甚至连评比的结果都是在评委走后由别人来宣布。评委应该有权利、有义务、有责任把自己对展览中作品的评定结果作出介绍、解释与答复,对获奖的作品进行学术上的分析、阐释、评价和推荐,对这些作品作出鉴赏与品评,肯定长处和优点,善意地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提高的方向。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人的才性不同,对盆景作品 欣赏、分析、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果,这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心怀私心,那种“说好,不好也好,说不好,好也不好”,这样产生的金牌,对盆景事业的发展是遗害无穷的。虽然盆景作品是由评委们来鉴赏品评,倒过来,盆景作品也在鉴赏和品评评委。

展览的评比对中国盆景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其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国盆景艺术健康的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提倡举办多类型的专题展览。筹办展览的规模不必贪大,盆景展品不要贪多,一定要把握展品的质量和品味,追求盆景展览的个性和特色。展览的专题既可有针对性,亦可强调流行性。例如可以主办“中国盆景民族特色学术展”、“地方风格回顾展”、“盆景艺术创新作品展”、“山水盆景研究展”、“中、小型盆景探索展”、“景、盆、架结构研讨展”等等,当然也可以举办“学习海外盆栽丝雕作品展”、“中国松柏盆景造型专题展”。

二、研究、归纳、细化、总结盆景鉴赏与品评标准。现行的一些盆景鉴赏和品评的标准,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可比性,而且盆景作为艺术品,也不能简单地用公式去衡量来进行打分。因此,建议在举办各项专题展览时,针对专项盆景的特点去研究制定专项的盆景鉴赏与品评标准,尽可能地对各个专项盆景展品的特征、特色、特点的共性与个性内容进行研究,并在突出中国盆景特色的指导下,去融合地方性的差异。只有经过长期的研究、积累、整理,才能制定出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盆景艺术鉴赏与品评的标准来。

三、结合各盆景展览的个性与特色,开展学术研讨,构建中国盆景理论体系。现在举办盆景展览时,流行现场制作盆景表演。盆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现场表演无疑是盆景学术研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需要的,但是远远不够的。结合盆景展览的各个专项内容,全面深入地探讨学术理论的层面,应该是有研究空间的。例如盆景分类,现在就十分混乱,如何规范化、标准化等等都值得我们深思。

四、建议设置具有盆景艺术特色的奖项。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有道理的。在艺术上不要固步自封,何况有生命、永远无法终结的盆景作品。如“第一”、“最佳”、“特等”包括“金奖”等等,这样的一些奖项,远离了对作品的艺术分析,并对审美欣赏有着强行的导向,并影响欣赏个体的审美判断,也会影响作品继续深入与提高。为此建议设置具有盆景艺术特色的奖项,例如“民族特色奖”、“地方风格奖”、“创新研讨奖”、“景、盆、架结构佳作奖”等等。

盆景艺术论文范文4

2013年5月18日,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趣怡园盆景专项展览于趣怡园内盛大开幕。

在广州盆景协会会长谢荣耀声情并茂的主持下,WBFF主席胡运骅为全体与会嘉宾介绍了BCI中国区委员会主席、香港盆景雅石学会副主席、趣怡园园主吴成发的盆景成就。随后,广东园林学会理事长、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石安海,深圳罗湖区副区长郭志文,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赵庆泉,BCI荣誉主席苏义吉,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民建联副主席彭长纬,民促会常务副会长蓝军等先后致辞,纷纷表达了对吴成发的祝贺与祝福。在热烈的掌声中,吴成发也上台表示了对朋友们到来的欢迎与感谢。

5月19日,在广州盆景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小冬的主持下,到场嘉宾以茶话会的形式轻松、自在地参加了这次趣怡园盆景专项展览的盆景艺术论坛。胡运骅的“世界盆景动态”、赵庆泉的“中国盆景艺术”、台湾著名盆景专家李明财的“如何公平合理评价盆景”、广东省盆景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谢克英的“岭南盆景创新与发展”、谢荣耀的“如何传承和发扬岭南盆景文化”,以及吴成发的“创作盆景的心得”,一系列的盆景艺术演讲博得了在场听众的一致掌声。

据了解,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作为中国唯一一个部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此届文博会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针,以“博览与交易”为主题,突出展示创意设计、新闻出版、影视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艺术、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重点文化产业领域和代表行业水平的文化企业、产品和项目,以及文化出口品牌企业、产品和项目,进一步突出“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贸易”的展会特色,将更多专业领域的优质会展资源注入文博会,打造“我国文化产业走上世界的国际知名品牌”,而盆景这项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也是首次在文博会上亮相,这是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飨宴。

趣怡园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深圳罗湖区梧桐山下深圳水库旁,占地面积30多亩,是吴成发历经20余年努力打造而成的岭南盆景制作和展示基地。其间,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四处收集各类型的优美盆景素材,加以改造和再创作,亲力亲为,盆耕不止,并融入个人风格特点。他的盆景作品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形神并重。这次,趣怡园作为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盆景专项展场,得到了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心,也得到了国内外盆景界友人的积极支持与参与。出席活动的国内外及台湾、香港、澳门的嘉宾约300多人,其中不乏盆景界的权威专家和顶级大师。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在主办方精心的安排之下,这次的活动仍然丰富多彩。既有对趣怡园园主吴成发盆景艺术成就的详细介绍和回顾,又有现场的参观和体验;既有盆景作品的展示,又有盆景古盆的欣赏;既有盆景艺术论坛的研讨,又有现场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次盆景艺术的活动,更是一场盆景文化高水品的展示和交流。

盆景艺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湖州市;盆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8-116-03

盆景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盆景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休闲娱乐的需要,而成了一种重要的产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1]。本文从构成盆景的重要要素――植物出发,探求湖州地区盆景植物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湖州的盆景研究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 湖州市盆景植物资源状况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形起伏大,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植被带属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物种资源丰富,为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的发展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湖州素有“山水清远”的美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湖州市村庄环境整治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环境和生态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绿化家园、净化空气、提高生活品质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国家对发展绿化和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农业资金的投入为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盆景植物资源是盆景产业发展的基础。湖州市处于亚热带范围内,复杂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孕育了生物的多样性,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可培植为盆景的植物种类有杜鹃花科、山茶科、槭树科、蔷薇科、榆科、樟科、松科、柏科等,这些科中的大多数种类都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2]。此外,木兰科、兰科、报春花科、菊科、豆科中的观赏种类也极为丰富。以形态而言,从挺拔高大、形态优美的乔木,到繁花似锦、色彩缤纷的灌木;从挺立于水面或漂浮于水中的水生植物,到附生于岩石及树干上的藤本及草本花卉等应有尽有。

湖州盆景主要为树桩盆景,树桩盆景主要为松柏类盆景和杂木类盆景。树种材料丰富,按观赏特性主要可分为杂木盆景、叶木盆景、花卉盆景、果木盆景、藤蔓盆景。

杂木盆景包括榔榆、黄杨、雀梅、九里香、福建茶、柽柳、鸡爪槭等;这一类盆景以其姿态奇特古雅,枝叶挺秀为其观赏特色。叶木盆景包括鸡爪槭、三角枫、枫香、卫矛等;这一类盆景以叶形奇特、叶色丰富而多变的树种为材料,以突出观叶效果。花卉盆景包括梅、碧桃、垂丝海棠、山茶、杜鹃等,是以突出观花效果的一类盆景。果木盆景包括石榴、金弹子、火棘、南天竹、枸杞等,是以突出观果效果的一类盆景。藤蔓盆景包括常春藤、络石、金银花、紫藤等,是突出其卷曲的茎干、垂拂的枝叶的一类盆景。

杂木类盆景的树材繁多,近些年来,在数量上又有了新的突破。随着盆景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盆景树种将进一步拓展,盆景树材将越来越多。另外,新材料的产生,如先进的修剪工具、新奇的盆钵的出现,将使盆景材料更加丰富。

2 盆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对盆景植物认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 对湖州地区盆景植物资源的认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开发利用的数量与资源总量不相称。浙江盆景艺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浙江盆景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其深厚的传统基础。浙江盆景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诗情画意的。在树种的选择上,一向是以松、柏为主要树种,这也是其地方特色的一部分。在植物资源方面,除松柏类之外,花果类、色叶类资源也非常多,开发力度还需加强。

2.2 信息不通畅,开发利用不合理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信息,对于经营者来说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绝大多数为单家独户的个体经营,受资金、人力的限制,对市场行情和有关政策信息掌握得很少。如经营者常常感到经营树种方向不明,对市场行情心中无数,必然造成生产的盲目性。

湖州市盆景制作和销售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化,主要集中在一些园艺公司的苗木基地,私人的生态农庄,以及一些盆景爱好者的庭院收藏。村民往往缺乏科学的规划,存在无序乱挖野生树桩的现象,不仅对盆景植物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且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危害。另一方面,传统的林业资源调查中往往不能反映盆景植物资源的状况,再加上盆景植物资源一般在偏远山区,开发有一定难度,使得相当一部分盆景植物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3]。

2.3 专业技术缺乏,开发水平不高 湖州地区盆景生产主要以个体私营模式为主,处于自发性的发展状态,加之缺乏相应的行业管理,很难形成规模化集约生产。盆景制作者缺乏盆景植物资源、盆景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艺,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学习滞后。一些盆景生产者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践经验来制作盆景,也没有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盆景产品往往缺乏艺术创新性,成本高,效益低。

3 湖州盆景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利用对策

湖州市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拥有丰富的盆景植物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湖州市盆景业的健康发展,对浙江盆景业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湖州盆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使之走上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道路。

3.1 加强立法监督,加大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力度 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加大管理力度,结合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地方性植物资源保护机制,避免盲目开发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3]。建议在湖州的3县(安吉、长兴、德清)和两区(吴兴、南浔)的山区及林地建立一定数量的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区。除立法监督外,应加强植被资源保护科普的宣传力度,特别是生态脆弱且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地区,保护不同地区珍贵的盆景植物资源及其他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对于濒危物种必须重点保护,并出台针对濒危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只有在保护成功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限度的开发利用。

3.2 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深入开展盆景植物资源研究工作 随着盆景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专业科技队伍也会迅速扩大。随着盆景市场的发展和日趋成熟,盆景专业理论与技术队伍一定会日益壮大。盆景学学士、硕士、博士、高工、教授会越来越多,盆景制作与欣赏者的素质也会越来越高,科技含量将会与日俱增,盆景科技的发展定会促进盆景艺术的飞跃。

建议相关行业部门对全市范围内野生盆景植物资源的综合调查进行科研课题立项,以全面详细地探明掌握湖州地区野生盆景植物资源,为以后有选择地引种驯化打下基础[4]。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加快野生盆景植物引种驯化和育种基地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对已知野生盆景植物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研究,以便向盆景市场提供充足的新型品种和更先进的生产技术。

3.3 建立信息网络,加强合作交流 经营者可通过乡镇林业站传递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生产情况,各县区林业局可将各乡镇林业站上报的情况通过政府网、农网等相关网站对外供货信息。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需要,市林业局可以筹建湖州市盆景资源网站,为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

根据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的意愿,成立民间团体组织,如成立湖州市盆景艺术协会。通过协会可以把当前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联系起来,参与地区内外市场的销售;可以把分散的经营个体组织起来,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联合经营;可以组织开展培训,提高科技和经营水平,联合开发;可通过协会培养市场营销经纪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5]。

3.4 把握盆景商品的生产趋势,深度发掘盆景植物资源价值 目前,盆景商品生产趋势有向苗圃育苗、盆景无土栽培、规范化商品基地等方向发展。苗圃育苗可以防止盆景制作者以毁坏林木资源来换取树桩艺术品的釜底抽薪做法;盆景的无土栽培可以让盆景出口顺利通过植物检疫,又可以为宾馆,酒家提供干净且有生命力的室内装饰,还能发挥盆景的浅奇风格。

盆景是一种商品,通过交易产生经济效益。发展盆景商品经济必须建立基地,商品盆景基地要做到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艺术化、科学化。一是开发新品种,特别要多发展适宜室内摆放的常绿、耐阴,带花带果和管护简便的植物盆景;二是发展无土栽培,选择质轻、色好、无毒无异味的基质,研究固定植株技术和盆景专用肥及营养液;三是普及矮化技术,研究不同树种、不同盆钵使用矮壮素的剂量;四是植物检疫,逐步建立生产隔离区、土壤基质消毒、防治病虫害体系和制度,提高产品信誉度,争取成为免检企业。此外还要改进包装,做到质轻、坚固、易折叠、规范化、便于装卸和综合利用。

在发掘盆景资源价值方面,一方面要增加科技投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理念。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准则,增强盆景生产者的创新观念,打破传统的盆景生产模式。适度进行规模化集约型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教育,对盆景创作和生产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湖州市农民学院自开设园林技术专业以来,很多农民企业家、创业者、农民大学生在具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收获了很多盆景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升了他们对中国传统盆景文化艺术的鉴赏力。同时只有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艺术价值,进一步发掘盆景植物资源潜在的市场价值。

4 结语

湖州市盆景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如能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并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借助湖州区域文化优势,打造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特色盆景,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树立品牌意识,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必将推动湖州盆景产业乃至浙北地区盆景事业的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少初.中国盆景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与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6 (5):124-125.

[2]邓初钿.中国珍稀野生观赏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张庆,焦晋川.四川盆景植物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 488,4 500.

盆景艺术论文范文6

父亲是在2006年3月份发现患有肺癌的。当时正值陈村国际盆景赏石博览会即将举行,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他到医院作检查,谁知发现了癌症。父亲带着这样一个足以把人击倒的秘密,全程投入到这次博览会的组织工作中。他依然上台讲课,担任评委,接待外国朋友……没有人知道这个秘密,只有我们姐妹心疼地看着他忘我地工作。此后,他一边接受放疗,一边管理“岭南盆景之家”的业务,一边到各地讲课、当评委、做顾问。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他想着的仍然是怎样把他的盆景著作修订出版。虽然他一直在与病魔作斗争,但他看上去依然是那么乐观,那么健康,除了唯一知情的谢克英大师外,其他的朋友可能都会因为未能见他最后一面而带着深深的遗憾。

慈父遗训声犹在,深恩未报泪空垂。父亲在世时,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位慈父、严父,他用自己的一生,教会我们坚强不屈,勇于接受命运挑战,热爱学习,不断探索,勇于进取,坦荡做人,真诚待人,先人后己,时时事事为别人着想的做人准则。父亲九岁丧父,十三岁掇学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却自学成材,发明了广州第一部自动印刷机,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受到总理的接见。后来转为研习盆景艺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他去世后,我们才清楚地认识到他受着千百人景仰的亮节高风。

父亲去世的第二天,我们在陈村花卉世界“岭南盆景之家”设立了灵堂。当时我们想,这几天是新年,根据中国传统习惯,不会有太多的人前来拜祭。但是,那苍松翠柏鲜花的拱门还未架起,广东省盆景协会秘书长谢克英大师已经到来,亲自指挥摆设灵堂。紧接着,广东宝墨园的朋友就赶到,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搭起拜祭的休息大厅,还送来了名贵的玫瑰花。在设灵的短短几天里,先后有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鲍世骐、香港盆景界、台湾盆景界、广西盆景界以及广东各地盆景协会的同仁和生前好友近五百人前来致哀。通过致祭者充满感情的追述,我们才知道父亲这一生不仅是普通人慈爱的父亲的一生,他的生命是与岭南盆景事业紧紧连在一起的。他爱盆景事业,爱追随他研习盆景事业的人甚于我们。

父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盆景创作。当时的广州,种植盆景的人不多。60年代初期,广州文化局曾经举办过盆景展览,展览上岭南盆景的两大流派已经具有鲜明的个性。由于父亲个人性格追求比较接近岭南盆景中“大树缩影派”,而且宗师孔泰初先生就住在西关我们家旁边的一条小巷,所以父亲便拜孔老为师。在当时的历史环境里,孔泰初老师不便广交朋友,他在广州流花西苑管理国家的盆景,平时深居简出。父亲在这个时候,经常到西苑观摩学习,晚上又到孔老师家,陪他聊天,看他描画盆景图。就是在这段日子,他不仅深得孔老师的真传,还领悟了孔老师描画“盆景百态图”的心意,也初步建立“立意构图”的创作意念。

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我跟随父亲到过广州海珠区海幢公园观摩“画意派”盆景,拜访过苏樵、黄磊昌、陆学明等前辈,受过无私的指导。我曾经和父亲一起上山挖树头,去清平路的“天光墟”买“树仔头”。那时候我们家里很穷,五个孩子要吃饭读书,父亲为了买树桩而戒了烟,母亲为了支持父亲的事业,卖掉大衣、梳妆台。但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种植技术,买回来的桩头成活率很低,家里的天井堆满了死树――我们称之为“高价柴”。也许因为走过一段艰难的探索之路,在很多年后父亲成名、著书,他就立定决心,要毫无保留地公开自己的所有研究成果,让后来者少走弯路。

“”期间,盆景作为“封、资、修”的产物受到冲击,为了保护盆景珍品,他动员一位香港朋友何浩威先生采购广州的盆景。这位何先生先后在下九路的“松竹梅”店和西苑购买多批岭南派盆景回香港,并在香港开展盆景观赏活动。在他的带动下,香港有了盆景创作和研究的组织,特别是永隆银行董事长伍宜孙先生,以“文农盆景”为旗帜,不遗余力地发展岭南盆景,使香港成了岭南盆景向世界进军的基地。虽然当时两地还未正式解冻,但由于父亲的盆景艺术水平已经在香港得到认可,不少香港朋友已经与父亲联系交流。伍宜孙先生虽然没有见过我父亲,但特别欣赏他的艺术,在神交不久就把刚出版的《文农盆景》托何浩威送回广州赠给他。在后来的十多年,伍先生一直与父亲有交往,邀请他到香港见面,并两次出资邀请父亲到意大利、西班牙宣传岭南盆景。

上世纪70年代末,岭南大地微微暖气吹,最先复苏的艺术就是岭南盆景。广州市盆景协会在文化公园举办第一届盆景展览,父亲以一盆《峭壁苍虬》震撼盆景界。当时,参观展览的人非常踊跃,《峭壁苍虬》前常常是挤满了观众。有些人为了欣赏,竟然一天来两次。这件作品在此届展览上获得二等奖,父亲以这件作品奠定了在岭南盆景界的地位。大概也是在那时期,有一次我们得到了一件福建茶桩头,父亲根据“立意构图”的原理,截去一段较硬直的树干,并把这段树干插在泥里,居然种活了。由于此树硬直,不符合岭南盆景的造型要求,父亲一直没有确定造型。后来无意之中看到了黄山迎客松的照片,他灵机一动,就按图造型,竟然让他创作出《迎客茶》的作品。这件作品被送到北京参加全国展览,同样引起巨大的反响。据说,当时《迎客茶》是摆放在展厅的入口处,因为观赏的人太多,影响了人流向前,要展馆工作人员进行疏导。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曾两次站在这件作品面前观赏。这是父亲的代表作,代表他勇于探索,打破传统观念,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因为这种创新,使岭南盆景艺术造型多了一个造型形式。

父亲的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为自己提出新目标的一生。上世纪80年代末期,广东科技出版社向他约稿撰写《岭南盆景艺术与技法》。在当时,他的实践经验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也一直想总结岭南盆景创作的经验,特别是想把孔泰初老师的传授给他的经验和自己积累起来的创作心得发扬光大,所以有意接受科技出版社的约稿。著书立说对于一个13岁辍学打工,后来自学理工科进行机械设计的印刷厂工人来说,真是“天方夜谭”。但是,他就是敢写,他是一个把目标定得很高,然后奋勇攀登 的人。为了完成孔老师的心愿,描画盆景“百态图”,他到广州荔湾区文化局参加一个青年美术班,和中学生一起拜美院教授缪爱莉为师,学习国画白描,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画书画画,终于在1989年出版了《岭南盆景艺术与技法》一书。这本书出版时只印了3000册,但三个星期后就告罄,此后十年,出版社每年都重印,成为“长销书”。也正因为这部著作,开创了岭南盆景艺术理论研究的风气,此后,岭南盆景界不少同仁在创作之余,都注重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探索,使岭南盆景有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父亲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一生。他逝世后,到灵堂拜祭的人络绎不绝,顺德盆景协会送来了挽联:“盆艺精深岭南驰名称妙手,巨星殒落珠江一代失先师。”整个岭南盆景界沉浸在深深的惋惜之中。一些学生自发为他彻夜守灵:紫竹院的古月子先生用一个通宵为他刻制了一副挽联:“景就人何在,功成鹤已归。”每一个来悼念他的人都怀念他对自己曾经的帮助。父亲晚年成为了盆景活动家,在八十高龄时仍然奔走在神州大地,为盆景事业鼓与呼。他先后担任广东省盆景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园林学会盆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美华夏画学会、美东诗友会”艺术指导,同时还是广西、佛山、韶关、汕头、南海、顺德、阳江、中山、澄海等三十多个盆景协会的名誉会长和艺术顾问。他还曾经远赴国外传经送宝,组织各项盆景活动,弘扬岭南盆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