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例6篇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 食品行业; 声誉风险; 声誉危机

2004年1月的伊利“高管被拘”事件,2005年6月的光明“回收奶、早产奶”事件,2008年6月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3月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以及2011年12月蒙牛的“黄曲霉毒素M1”事件,导致的结果是:伊利股份的股票停牌;光明乳业的股票跌幅惨重;三鹿公司破产,董事长田文华锒铛入狱;双汇集团的经济损失以亿计、董事长万隆遭遇“职业生涯中的最大一次危机”;蒙牛公司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也无法估量。从以上事件看,轻工食品行业的声誉直接影响到企业核心利益,甚至生死存亡。这些充分说明,声誉风险管理对于一个轻工食品企业的重要性。

同时,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轻工食品行业自身的特点,企业的违法成本将越来越高,轻工食品行业的声誉风险管理尤显必要。

一、声誉风险对于轻工食品行业具有极端重要性的原因及分析

声誉风险对于轻工食品行业具有极端重要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与一般制造业相比,其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1.终端性:它提供的不是生产资料或一般性的生活资料,而是生活消费品,直接进入消费终端。2.时效性:其产品有很严格的保质期,变质后将一钱不值,所以涉及添加剂等化学物质。3.无选择性:轻工食品也是人们生命中的“粮食”,人们无法放弃对食品的消费。4.影响大:“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轻工食品与其他食品一样,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5.声誉毁损速度快:建立公司声誉需要长期积累,但毁损声誉却只在一刻间,轻工食品企业尤其如此,就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所以,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府、社会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相对于一般制造业而言,轻工食品行业声誉风险管理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我国轻工食品行业声誉风险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声誉,是关键利益者对公司个体所发出的总体信息在认知层面的一种价值判断,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能够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但声誉也是一把双刃剑,声誉风险的存在及声誉危机的发生,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甚至灭顶之灾,尤其是轻工食品行业。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缺乏清晰的声誉风险管理机构体系

许多轻工食品企业没有专门的声誉风险或全面风险管理机构,有的与其他部门合并在一起。从以往的事件来看,轻工食品行业在声誉风险管理及组织机构设置上,并没有提到战略的高度,危机发生时只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没有构建轻工食品行业声誉风险管理框架

我国轻工食品行业缺乏明确清晰的声誉风险管理框架。在建立声誉或重塑声誉、声誉风险管理、声誉风险事件发生及声誉危机的处置等阶段缺乏实质性内涵。如声誉风险管理并没有融入企业文化;没有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认识声誉风险;没有认识到声誉风险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缺乏声誉风险管理有关机制和制度;声誉风险转变为声誉危机后,反应迟钝,处理不及时,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声誉风险管理意识、忽视危机事件发生前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等。

(三)忽视产业链上游的管理和控制

许多轻工食品企业在自身内部控制、经营风险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忽视对上游产业链的控制和管理,上游一旦“排污”,下游必然遭殃。

(四)没有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许多轻工食品企业往往专注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而忽视建立保持与监管机构、行业协会、新闻媒体、消费者、企业员工以及债权人之间的长期良性互动关系。

(五)忽视对网络信息的影响和引导

许多轻工食品企业比较重视传统新闻媒介的公关,而忽视对现代信息平台、信息工具的足够关注和适度引导,等到声誉危机到来后,往往手忙脚乱。

三、我国轻工食品行业声誉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构建声誉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明确董事会承担对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建立在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声誉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直接负责;董事会对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做出规范性要求。建立专职的声誉风险管理办公室,监管上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业务执行上接受总经理的领导,由风险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轻工食品企业进行声誉风险管理。同时,由销售部门具体协助声誉风险管理办公室处置声誉危机事件和补偿事宜。这是因为声誉风险演变为声誉风险事件及声誉危机,一般涉及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销售人员与消费者接触最多、熟悉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和要求,有利于提高声誉危机的处置效率。具体组织机构见图1。

(二)构建、完善声誉风险管理框架结构

声誉、声誉风险、声誉风险事件、声誉危机,是一个逐次传递的过程,建立公司声誉需要不断积累,但由于声誉的两面性,需要管理好声誉风险。声誉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声誉风险事件,而声誉风险事件的发生,必然导致声誉危机,涉及到声誉危机的处置和补偿问题,如果声誉危机处置不当,企业面临破产倒闭,如果处置得当也需要重塑声誉。声誉风险流程包括识别、评估、应对及监察。图2为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结构图,其具体内涵分别阐述如下。

1.在建立声誉及重塑声誉环节,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1)建立以声誉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持续不断地对全体员工进行声誉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让员工知晓声誉对企业前途和未来的极端重要性,以及他们的行为对企业产生何种影响;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和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及时向员工提供企业的信息,保障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注意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解决办法。(2)从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认识声誉风险管理。治理层和管理层应全面提升对声誉、声誉风险、声誉危机的认识。(3)树立声誉是轻工食品企业生存之本的观念。声誉是轻工食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可以使轻工食品企业获取长期利益的无形资产;但声誉风险及声誉危机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4)明确构建企业声誉资产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企业声誉资产的产生和增长是一个持续不断、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声誉资产“人人有责”。

2.在声誉风险管理阶段,应着重建立健全有关机制。主动、有效识别企业潜在的障碍和威胁,如集体讨论可能发生声誉风险的领域;加强企业声誉风险监测方法的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检测方法体系;建立声誉风险排查机制、声誉事件分类分级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对声誉风险的发现和声誉风险事件的应对能力;建立投诉处理监督评估机制、信息和新闻工作归口管理制度和舆情信息跟踪反馈机制;建立声誉风险内部培训和激励机制、声誉风险信息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氛围。

3.加强对声誉风险事件的处置。(1)声誉风险事件发生前,企业应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2)声誉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冷静、积极、灵活地进行危机处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危机公关的作用,恢复声誉风险事件对企业的影响。(3)声誉危机事件之后,进行认真而系统地总结,展开充分调查、及时评价、积极整改。

4.明确和规范对待声誉危机的基本态度,对待声誉危机产生的不同原因,应采取不同的态度,如否认、自责、控制、补救以及重构信任等。(1)如果不是企业自身原因导致,那么轻工食品企业可以否认。如2004年初市场出现假冒的三鹿奶粉,导致了三鹿公司的声誉危机。(2)当企业的声誉危机由企业实质错误引发,企业应以低姿态、诚恳的方式,表现出自责和悔恨,从而换来舆论的原谅。(3)当声誉危机由多种因素导致,企业可以视情形采取抑制、补救或重构信任等态度。抑制其不断恶化、以补救的方式平衡危机所带来形象损害,从而修补企业声誉,或重构信任。

(三)充分重视产业链上游环节的渗透和控制

从三鹿、双汇的声誉风险事件的情况看,基本都是产业链上游出问题(见图3、图4)。事实上,轻工食品公司对企业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声誉风险控制,很多都有充分的认识和应对措施,但对于上游的控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尽管双汇集团自身建立有养殖场等,但只占其屠宰厂原料的30%,无法控制整个产业链上游,这势必影响到原料供应。所以,后向一体化的深度与广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四)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声誉是逐渐积累的一个过程,日常与监管机构、媒体保持良好互动,处理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声誉风险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声誉危机的处置效率。

1.处理好与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关系。处理好与食品安全委员会、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监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之间关系,主动积极及时向其报告事件真相,共同应对企业声誉风险。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配合监管部门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处理好与各类新闻媒体的关系。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进行信息披露,正面宣传产品、品牌及各类活动,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对于不利事件,应积极回应媒体,保持公开坦诚的态度,尽早和经常地向公众报道事实,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避免新闻媒体演变为“放大器、扩音器”,从而误导公众。

3.处理好与消费者、员工及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及时与产生纠纷的消费者进行良好沟通,尽量求得妥善的解决方案;对于涉及内部员工劳动纠纷、内部案件等类事件,应在内部统一思想,稳定员工情绪,向员工表明管理层的态度,加强内部团结,防止内部事件上升为社会问题;妥善处置债务纠纷,避免纠纷升级和恶化而影响声誉。具体见 图5。

(五)充分重视网络信息的反馈和适度引导

“好事无人问、坏事传千里”,尤其在信息社会,信息的传递速度之快,绝对是始料不及。在互联网时代,QQ、MSN、POPO、微博、网络论坛等信息平台以及数码相机、摄像机、手机等工具,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了即时传播和立体传播。许多声誉危机出自于聊天工具、微博等媒介,这些负面信息往往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在社会公众中广为传播,声誉风险也就会迅速演变为声誉风险事件和声誉危机。

在此情形下,轻工食品企业更应该适度引导、影响个人或组织对企业的评价,极力争取维护好对企业的评价,预防、扭转不利的评价,使企业树立和保持良好的声誉。

四、轻工食品行业声誉风险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综上所述,轻工食品行业应清醒地认识到声誉风险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声誉风险的管理和声誉危机的处置。但也应认识到以下两点:

第一,轻工食品行业的声誉风险管理,离不开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的支持和指导。外界力量主动介入本行业的声誉风险管理,能够提高轻工食品行业声誉风险管理的力度、内部专业部门的地位和经营管理水平。

第二,声誉风险主要是二级风险。声誉风险是由产品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衍生而来,产生的原因是企业未能有效控制其他类型的风险,如经营风险。因此,紧抓产品质量和品质,仍是轻工食品企业的生命线。食品行业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产品质量出问题,再好的声誉风险管理都无济于事。但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有助于轻工食品行业防患于未然,有利于更好地监督管理产品质量,有利于促进轻工食品行业提高全面风险控制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和市场应对能力,从而维护轻工食品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育平.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价值观重构——对我国食品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反思[J].企业经济,2011(7).

[2] 陆岷峰,潘晓惠.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流程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2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轻工业在全国各工业行业中表现较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利润总额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一)2013年我国轻工业产值规模、增速与效益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1―12月,轻工行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0.16%,高于全国工业0.46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总体稳中向好。

2013年,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92种轻工主要产品中,69种产品产量增长(其中,家电、电池、电动自行车、食品类产品增速较快)。产量下降的产品主要是以纸、革等原料类产品和消费转型替代产品(其中,轻革、新闻纸产量降幅分别为23.7%、5.7%;家用电风扇、白炽灯泡、脚踏自行车等消费转型替代产品降幅分别为4.0%、3.55%、1.8%。

2013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99万亿元,同比增长14.89%;实现利润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61%。2013年,轻工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为6.47%,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其中酿酒、饮料、日化、洗涤行业销售利润率均超过10%。2013年四季度,行业效益持续转好,全年行业亏损面收窄,行业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增速以及资产负债率较前期均有所下降,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二)我国轻工业产业结构及投资导向

2013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主要行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主要轻工行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其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投资增速超过上年同期。

(三)我国轻工业出口状况

2013年,轻工产品出口总额5583.38亿美元,同比增长9.99%,全年月度出口增速总体呈“V”形走势。2013年二季度轻工出口表现低迷,出现了月度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情况,下半年恢复增长,从10月份起出口增幅有较大幅度回升,四季度累计出口增速已逐步恢复到10%左右。

二、轻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核心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弱和“小、散、多”的企业组织形态。引发一系列后果: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慢、新兴行业发展不足;协作配套水平低、规模效益差、自主研发资金严重不足;在海外需求增速下降的情况下,供求矛盾来严重。

(一)自主创新能力弱

我国轻工业基础研究起步晚,科技人才缺乏,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也较为薄弱,重大工程与装备研究更是相对落后,加之,长期以来,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轻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长期滞后:一是我国大部分轻工企业的技术装备仍停留在90年代中期以前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差距很大(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左右)。二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太少(占轻工企业99.5%以上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没有研发中心;长期间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很多行业专门技术和精密装备被发达国家所垄断;能源、资源消耗大,如洗衣粉我国平均消耗能源折标煤267公斤,国际水平仅118公斤,制糖企业每吨甜菜用水我国为5至6吨,国外大多数在1吨以下)。三是成果转化率低。以食品加工业为例,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科研成果转化率一般为60%―80%。四是技术上的落后状况,直接导致产品加工程度和附加值低,盈利水平差,且极易受原材料、技术购买价格的波动影响,加之生产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因此,难以形成企业自身积累和研发所投入。

此外,我国95%的变频空调压缩机、LED关键部件芯片、高档手表机芯等依赖进口,制浆造纸、乳制品、饮料、肉制品等行业的关键技术装备主要从国外引进。

(二)“小、散、多”的企业组织形态,分工协作程度低、规模效益差

一是轻工业行业多、跨度大。包括农副食品加工、家具、造纸、文体用品等大小45个行业。各行业技术经济特征差异很大,关联度小,很难集中形成大的、完整、集约化程度高的主、配套行业;加之,轻工业起源于手工业和城乡集体经济(作坊式小生产),小微企业多(中小微企业占轻工企业总数高达99%,产值所占比例高达77%),“先天”缺乏有效的分工与协作,后又因部门和地方利益分割及管制放松,布点较多、重复建设较严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积重难返的“小、散、多”企业组织形态。同一种产品品牌林立,生产厂家众多。二是一些宜于规模化生产的行业,企业规模也普遍偏小。如造纸企业,全国6000多家造纸厂中,企业平均生产规模约6000吨左右,与世界平均规模4万吨以上相差甚远。从生产集中度看, 我国年产10万吨以上的25家造纸企业的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7%,比重很低。

(三)产业、产品结构转型明显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升级

1、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正处在转型时期,以冰箱、洗衣机、彩电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的第二次消费升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均已基本完成,正进入以住宅、汽车、文化教育、保险、通讯、旅游、保健、娱乐等多样化、高档次的新的消费升级阶段。

而我国轻工消费品总体供给结构还停滞在第二次消费升级阶段,能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兴行业发展缓慢。产业转型明显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升级。因此,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总量供给过剩;二是结构性供给不足,中低端产品多,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2、产品结构

20世纪80年代,由于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轻工业在卖方市场条件下迅速外延扩张。但此后,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外延扩张老路的生产供给(限于自身能力:技术基础差,盈利和积累水平低,自主研发激励不足等)却并未跟着改变。加上投融资计划体制中存在的部门和地方利益,资产存量得不到及时转移和重组,因此,供需上的结构性偏差就逐渐扩大、积累,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推行节能减排是轻工行业“十一五”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积极成效。造纸行业在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废水排放总量没有增长,做到增产不增污。发酵行业在产量年均增长较大(20%)的情况下,主要产品的能耗和水耗都有较大幅度下降。

但是,基于目前的设备、技术和工艺水平,主要产品的能耗和水耗进一步大幅度下降的难度大大增加。

三、轻工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

轻工业市场准入门槛低,中小微企业“扎堆”,为典型的大分散生产结构;同时,长期以来又“重生产,轻营销”,市场体系和销售渠道建设严重滞后;再加上技术基础差、核心技术依赖海外(“两头在外”的组装和加工型企业占相当比重)以及经济转轨时期存在的市场“条块分割”,这些情况相叠加,就形成了目前体制、机制上严重落后、问题较多、也较突出的局面。

(一)市场体系建设

近年来,轻工批发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是皮革、家具、五金、家电、文体、塑料、缝制机械、制糖等专业市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市场数量、营业面积逐年上升,成交额大幅增加,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物流平台(目前,全国与轻工业有关的专业市场总数预计超万家)。二是各地依托不同的特色产业带动,形成了一批上规模的轻工商品集散枢纽、进出口基地和批发辐射中心。特别是在长三角、珠三角一些产业集群地区,一些专业市场已初步成为国际采购和贸易中心(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等专业市场,已成为年交易额超过百亿元的重要市场)。

但总的来看,轻工专业市场建设,与生产大国的现实要求)相比,仍然是“短板”(严重滞后),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国内市场体系不完善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的“条块分割”始终存在,并且其表现形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换,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保护本地资源,限制资源流出,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主要以封锁市场为主,同时出现了利用“技术标准”壁垒保护本地商品的新手段。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的存在和加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轻工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公平竞争。

2、缺乏系统、全面的长期规划

轻工批发市场的投资主体及其产权构成较为复杂(国有、私有及其他性质所有者均有)。投资主体及产权的多元化造成批发市场难以统一、前瞻性规划。由于普遍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过度集中(两个类似性质的产地市场距离过近、辐射范围交叉);有的地方又过度分散。

3、经营方式原始、管理落后

轻工批发市场起源于集贸型个体化市场。虽经多年来的持续经营和不断发展,总体规模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停留在原始初创阶段,本质上没有多大提高。表现在:一是市场交易和结算方式,多是对手交易(这种简单、原始的交易方式,价格难以公开,市场引导作用弱,且不便于采购商采购)。二是市场功能主要是交易功能,其他配套功能(信息、物流配送、会展、结算等)很弱。三是管理落后。批发市场的投资主体,通常采取摊位租赁模式对外招商,引进批发和零售商租摊经营,对市场的管理仅是“物业管理”(能够统一收银、统一进货渠道的批发市场寥寥无几),市场上往往是名品、精品与普通品牌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混杂经营,很难让消费者放心。同时,商户本身的分散化经营、批零兼售也很难上规模、上档次。

4、效率低、成本高

我国轻工产品的流通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20%―40%,而发达国家仅为9.5%―10%;我国轻工商品的库存周期为30―40天,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库存周期一般不超过10天。总体效率低、成本高。

(二)市场准入

改革开放以后,轻工业最先打破计划经济模式、率先推进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目前产品供过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仍存在要素大量涌入和投资快速增长的现象,市场准入制度的再次改革(由放松转变为收紧)变得非常突出。

近年来,工信部已先后制定和出台了造纸、制革、农用薄膜、食品等多个产能过剩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抑制轻工业过剩产能扩张,加快落后产能淘汰,但效果均不达预期。主要是目前的市场准入制度,还存在许多缺陷:

1、设置的准入条件不尽合理

从限制类条目看,有些采取质量限制。比如在家电行业中,限制达不到国家《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的冷藏箱、冷冻箱、冷藏冷冻箱(电冰箱、冷柜)项目;有些采取规模限制。在造纸、制革等行业的准入标准上,均过多地采取了规模标准。

2、执法监督体系尚未理顺

比如,目前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药监、商务等近10个部门,但各个执法部门交叉管理、分段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屡见不鲜。

3、第三方机构发展滞后

在国外,第三方机构,例如协会、检测机构均在商品的市场准入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些协会就是标准的制定者、准入的把关人。而很多大的检测机构均具有国际权威,在把好国门和国内市场大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国内的协会、检测机构实质上均没有能力担起对企业有影响力的第三方。

(三)技术创新体系

“十一五”期间,以轻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自主创新体系开始形成。一些大型轻工企业与高等院校、轻工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广泛的技术合作关系,不少企业组建了围绕企业核心技术开发的研发机构,26个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建立了80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国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12.6%。但是,与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科研转制院所科研开发与成果产出能力下降

轻工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后,行业科研院所、学校下放地方,缺乏轻工科研宏观指导,科研院所实行企业化经营,相当一部分力量不搞科研,行业基础性研究、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大幅度弱化,研究队伍逐渐分散、流失,有关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落后。高水平科技研发人才和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带头人缺乏,尚未形成有效的高、中、初级梯次技能人才队伍。这些已经成为制约轻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2、轻工企业仍无法担当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轻工业技术基础差,国家对轻工业的科技投入少,且投资主要侧重于轻工科技的基础研究和重大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针对具体产品品种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创新则主要依赖于企业的研发投入。然而,轻工行业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通常只够维持产品生产,很难挤出一部分从事研发投入。即使挤出了一部分,也因科研实力较弱,难以组织重大科研课题。甚至科研实力相对较强的轻工大型企业,组织、承担了一些重大科研课题,研究进展也往往较慢。

3、管理机制落后

轻工企业对研发的管理较薄弱,基本上仍处于技术人员自发创造型和投资驱动型相结合的较原始模式(缺乏研发的科学程序、机制、方法和习惯,研发只看成研究与开发部门的职能,而与财务、采购和生产等部门的人员无关;研发的动力单一,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研发投入不足和管理方式落后,致使轻工业关键技术难以实现本质突破。从而造成产品品种少、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

(四)品牌建设

“十一五”期间,轻工行业品牌建设呈现出多层面创建、多行业覆盖、品牌集中度、影响力、附加值快速提升的特点。中国名牌、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等多种创建形式并举,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有机结合,互动式发展。但总体而言,轻工大国与品牌小国的严重反差局面,仍无大的改观,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轻工企业不愿冒险,急功近利

创品牌虽能给企业带来超额的品牌附加值,但是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成功率低。我国轻工企业由于长期擅长生产而疏于营销,尤其是缺少国际营销经验、销售渠道,因此,往往宁可赚取少量的加工费而选择经营风险小、成本低、见效快、利润来源稳定又可减少复杂的市场营销管理活动的贴牌生产。在轻工行业,满足于搞贴牌加工甚至是无牌加工较普遍。只要有订单,自己有无牌子无所谓,以至有的企业产值做到几个亿,连自己的商标还没有。

2、缺乏核心技术

研发投入和核心技术是品牌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我国大多数轻工企业长期作为海外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主要从事产品的加工制造,虽然也积累了一些生产技术和经验,但离核心技术环节较远,对核心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较差,且缺乏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能力。此外,我国大量从事贴牌生产的轻工企业规模较小,多为中小型企业,难以承担创牌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这些情况,均无疑制约、阻碍了轻工自主品牌的创建。

3、低价、无序竞争,挫伤了企业创立品牌的积极性

一是轻工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长期以来一直依靠价格取胜。产品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状况,客观上降低了创牌的实际价值。二是市场上假冒、侵权等违法行为始终屡禁不止,中小企业维护品牌形象和利益成本高昂。三是如前所述,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为保护本地市场和企业,不惜利用行政的、经济的、乃至技术手段,限制商品自由流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小企业品牌的区域扩展增加了许多困难。这些情况均严重挫伤了部分轻工企业创立品牌的积极性。

4、品牌认证和评定条块分割,秩序混乱,对企业创牌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目前,我国的品牌认证和评定机构多、杂且缺乏统一规范。工商局、质检局等许多政府部门及各类行业协会均有评定资格,但分割认证和评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市场上名牌数量过多且良莠不齐,与消费者实际感受反差强烈。对企业创牌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四、全面深化轻工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全面深化轻工业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既涉及政府、市场、企业关系的理顺,也涉及产业和企业产供销各环节,投入、产出各方面。

(一)市场体系建没

1、加强轻工批发市场管理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工业消费品市场指导,增强调控市场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流通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流通环境。

2、加快批发市场转型升级

轻工批发市场要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向完善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为主。特别是要在停车、仓储、展览展示、信息集散、价格形成、物流配送等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以及商场化管理上狠下功夫。形成功能完备、交易灵活、管理高效的新型市场。

3、加强分类引导和政策支持,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轻工批发体系

扶持发展规模较大、辐射范围较广、配送能力较强的大型专业批发企业。鼓励发展具有品牌优势的连锁化批发市场。引导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的批发市场进行整合、规模化发展;鼓励工业企业自建营销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轻工批发体系。

(二)市场准入

1、修订、完善、统一市场准入条件

如前所述,有关行业安全标准、排放污染控制、资源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准入要求还存在着缺失、简单、陈旧等问题。而且行业与行业比较,统一性差。要尽快修订、完善、统一。

2、严格市场准入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专项市场准入要求。质量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未通过准入条件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

3、强化监管

质量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定期环保等准入条件不达标的生产企业名单。对达不到准入条件要求的生产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依法予以关闭。

(三)技术创新体系

1、建立自主创新的引导、补偿机制

针对轻工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问题,要采用综合性、强有力的财税政策,建立自主创新的引导、补偿机制,对企业自主投入进行利益补偿,让其愿意创新并有利可图。可考虑设立行业专项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适当安排子项资金用于对企业自主创新与应用开发项目的贴息;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还可允许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子项资金),以弥补科技开发可能造成的损失。引导资金额度可以低些,项目设置多一些,投向也可分散一些;但补偿资金额度则可以高些,项目设置少一些,投向也可集中一些,以提高使用绩效。

2、建立自主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

针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不足问题,需要完善、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分担轻工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让企业敢于创新。可考虑在行业专项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适当安排子项资金,用于对企业自主创新与应用开发项目的风险补贴。风险分担资金额度可以低些,项目设置多一些,投向分散一些;也可以额度高些,项目设置少一些,投向集中一些。视具体情况和使用绩效而定。

3、健全、创新自主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针对企业创新能力弱的问题,需要健全、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以降低轻工企业产学研合作成本,让企业自愿推进开放创新。可考虑在行业专项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适当安排子项资金,用于对企业开放创新项目的补贴。合作补贴资金额度可以低些,项目设置多一些,投向也可分散一些。

(四)品牌建设

1、建立协调机制、做到统一认证和评定

工商局、质检局等部门要建立协调机制,做到统一认证和评定。在此基础上,制定整体规划(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品牌梯队,实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品牌培育制度)和统一扶持政策(按统一评价标准,制定有计划、有重点的扶持政策)。

2、建立自主品牌建设的引导、补偿机制

针对轻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动力不足问题,可考虑设立行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适当安排子项资金用于对企业品牌建设项目的贴息和补偿。根据品牌建设不可能量大面广的特点,引导、补偿资金可考虑额度高些,项目设置少一些,投向集中一些,而且可按不同档次的品牌标准,分批进行,以提高使用绩效。

3、建立自主品牌建设的风险分担机制

针对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差的问题,可考虑在品牌建设资金中适当安排子项资金,用于对企业冲击或突破核心技术开发项目的补贴。风险分担资金可考虑额度高些,项目设置少一些,投向集中一些,而且按不同档次的品牌标准,分批进行,以提高使用的绩效。

五、推进轻工业体制、机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一)市场体系

1、建立健全统计指标体系

推动建立轻工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行业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反映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2、重点推进批发市场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一是建立并完善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并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终端用户相连接,形成畅通的信息网络。二是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投资建设运输、配送、装卸、包装、仓储、电子计量等物流设施和设备,逐步发展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三是发展现代交易方式。广泛采用与现代化市场发展方向相适应的现代交易方式和营销组织形式,加快改造传统交易方式的步伐。从传统的摊位制交易向网上交易、连锁经营、电子结算等现代交易方式发展。

(二)市场准入

1、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由地方政府分管工业的负责同志为召集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场准入工作联席会议,负责重大问题的组织协调、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等。

2、强化监督检查,严格工作问责

加强对市场准入的督促检查,严格工作问责,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方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依法依纪追究该地区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3、完善企业的退出援助制度

企业的退出援助制度,可考虑整合“关小基金”、“淘汰落后产能基金”等相关财政支出,设立统一的企业退出扶助基金:建立鼓励性退出机制。

(三)技术创新体系

1、突破关键薄弱环节

长时间以来,轻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重要原因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中间环节薄弱,中试条件差,工程化水平低。要着力促进和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间环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建设工程化实验条件,提高成果的成熟性、配套化、工程化水平。

2、加强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是建立权责明确、评价科学、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业创新的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二是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和技术的青年创业创新,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 三是构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且依靠重大科技项目、重大产业项目,为轻工企业培养和引进研发人才。

(四)品牌建设

1、加强品牌建设的基础工作

引导企业制订创牌的发展规划,建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经费,引导企业谋划好品牌的开发、推广、运作和经营。实现自发创牌向自觉创牌转变。

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支持企业培养和引进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加快质量工程师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强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品牌经营、品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和品牌运作水平。

3、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3

由中国轻工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以下简称中国轻工政研会)、中国轻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轻工企协)联合组织的轻工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会议暨中国轻工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长会议于2011年12月12日-1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中国轻工政研会会员单位负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负责人、中国轻工企协会员单位代表和相关协会、学会、企、事业单位负责宣传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负责人共124人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交流、探索新形势下轻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载体、形态与作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中轻联副会长、中国轻工政研会理事长陶小年向大会致辞。他首先代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祝贺会议的召开,并代表会议主办方向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了慰问和欢迎。他强调: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中国轻工政研会和中国轻工企协根据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和轻工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的。他指出:近年来,不少轻工企业、行业协会、学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在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创新,涌现出了许多很好的模式和“亮点”,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希望大家很好地进行总结和交流,不断推动轻工行业、企业文化建设。陶小年还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轻工行业和产品的信誉和竞争力;二是培育发展社团文化,增强行业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能力;三是坚持不断创新,加快轻工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轻联顾问、中国轻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李玉娟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全党、全国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时刻召开的,是中国轻工政研会和中国轻工企协为了进一步引导和促进轻工企业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筹备召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在当前形势下,要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注重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重点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同时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责任。

会上,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王和平做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辅导报告。会议邀请国际注册咨询师、管理专家王国强做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标准与实施步骤的专题讲座。

会议安排了“轻工企业文化建设新视野”和“努力打造和构建行业文化”两个主题论坛。

在轻工企业文化建设的论坛中,先由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董事长王新松做了“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主旨发言,然后,成都彩虹电器集团办公室主任李智丰、北京义利面包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马春英、德州晶华玻璃集团公司企管部部长王玉枝、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办公室主任季秋英分别介绍了本企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企业品牌文化、推行“义利”文化理念和抓好企业文化营销等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体会,主持人邀请管理专家王国强对企业代表的发言进行了归纳和评析。

在轻工行业文化建设论坛中,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首先进行了主题为“推广自行车骑行文化的实践与体会”的主旨发言,之后,山东省轻工业协会会长李伟鸣、中国日用玻璃协会理事长孟令彦、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分别介绍了协会在打造、构建鲜明的本行业特色文化、培育本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周小浦从理论层面对行业文化进行了归纳与提炼,并对行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建议,希望在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上,能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服务。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顾问张善梅在总结发言中,号召轻工各行业、各企业和会员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政工部门的同志们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关系企业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求真务实,确保轻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钱桂敬副主任出席“2012・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启动仪式

1月14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主办,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协办的“2012・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宣布“2012・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活动正式启动,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出席启动仪式。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外交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工商总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国际劳工组织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副主任钱桂敬、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杨传堂先后致辞。钱桂敬副主任在致辞中说,“2012国际合作社年”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设立合作社主题年,是促进合作社事业发展的重要国际活动。系列活动的启动,是中国合作社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合作经济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形式之一,业务范围覆盖城乡工业、农业、手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以及消费、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合作社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为推动合作经济发展,建立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中国正处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合作社作为团结大众、发展经济、促进和谐的经济组织,具有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民主管理、自负盈亏、平等劳动、按劳分配、入股分红等优势和特点,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将大有作为,也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他强调,手工业合作社系统将和供销合作社系统等有关合作社组织一起,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一如既往参与和推动中国合作社发展,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世界和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城镇集体经济和手工业指导部副主任康培莲等同志陪同出席上述活动。

中国自行车协会七届四次理事会在广州召开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4

在全国“两会”刚刚闭幕,在全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热潮下,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总结回顾**年工作,研究部署**年工作任务。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二轻工作会议,这是二轻系统每年一次的盛会。下面,根据总公司党委意见,讲几点。

一、**年工作回顾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经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提高效率、持续发展,使年初确定的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二轻改革、发展和稳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确立一个目标,推进自身建设。创建文明机关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也是二轻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根据市机关党工委《关于开展创建第三批市级文明机关活动的通知》要求,确定创建市级文明机关目标,成立领导机构,广泛宣传发动,要求人人参与,齐心协力搞创建。在创建文明机关工作中,我们抓住机遇,把创建文明机关与创建学习型机关、“攻难关、解民忧、抓落实、促发展”,深化“效能革命”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各项工作。通过创建活动,加强机关制度建设、环境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等,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改进工作方法,使机关服务水平、办事效率、队伍素质等有明显提高。总公司被评为市级文明机关。

(二)完成两个重点,推进改制。一是完成市无线电二厂职工安置工作,无线电二厂**年7月份拍卖,但由于该厂内部情况复杂,改制安置工作到去年才完成,并已通过改制验收。二是完成皮件厂改制工作。皮件厂改制历时4年,期间经历了不少波折,单拍卖公告就登了三次,接待上访就达300人次。在市政府及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排除各种干扰,与虹桥镇农机站联合拍卖,目前职工安置工作已基本完成,取得含酸带苦的胜利。在完成这两大重点改制企业的同时,另一个重点改制企业市制鞋总厂改制前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与中心村的土地行政诉讼等待判决。同时还完成了白象二轻锁厂、大荆木器厂、泡沫塑料厂等企业的改制任务,改制取得一定成绩。

(三)促进三项工作,保持稳定。一是企业管理工作得到促进。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去年开展了安全生产“铁网行动”、创建“平安企业”等活动,多次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积极探索企业财务内审和用工制度检查,要求企业尽力做到收支平衡,减少负债,吸取皮件厂,无线电二厂、制鞋总厂的教训。健全各片联合会组织,做到片与片互帮互助,厂与厂相互帮助,发扬二轻集体企业联合会相互帮助精神。同时加强生产企业服务指导,保持二轻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45.7%。

二是党建工作得到促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及时对企业支部任期届满的进行调整、改选。认真做好改制企业党员思想工作和党员迁移工作,推动企业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学习党内两个《条例》精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入口关”,对拟列入发展对象和拟转正预备党员,实行公示制,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全年共发展党员16名,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做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全系统参评党员563人,参评群众1061人,评议结果优秀党员57人,合格党员504人。通过评议,保持了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是工作得到促进。**年共受理职工来信来访66件526人次,其中重复访32件253人次,市局交办7件53人次,与上年相比上访人次减少很多。一方面,我们按照上级精神,深入基层,广泛听取职工意见,主动变职工上访为我们下访,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正确对待职工上访。另一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对企业碰到的问题积极同有关部门联系,争取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如皮件厂拍卖款滞纳金问题、翁垟木器厂同村纠纷诉讼问题、制鞋总厂土地纠纷诉讼问题,针对皮件厂规划调整问题、制鞋总厂规划调整问题、土地出让金财政返还等疑难问题,争取市政府召开协调会,促进问题的解决。当然对少数无理缠访,有私人目的的无理上访,我们坚持原则,并进行严肃批评。

此外,去年第14号台风“云娜”给我市带来较大生命财产损失,二轻企业同样遭受了较大的损失,尤其是大荆片二轻企业受台风正面袭击损失较重。灾前总公司积极开展抗台工作,及时通知各企业做好防台准备,力求把损失降到最低。灾后认真开展救灾统计活动,并积极向市总工会汇报损失,争取到总工会5000元补助款,同时总公司也出资,帮助企业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确保了企业的稳定。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前进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企业改制进展缓慢,这几年,土地、规划、社保等部门的政策在不断变化,不断调整,而二轻企业改制又缺乏明确具体的政策指导和法律支持,改制成本越来越大,大大增加了企业改制难度。二是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管理难度大,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是二轻企业力量薄弱,集体资产经常受到无端侵犯,如柳市布厂,去年底五间厂房全部被柳市镇上峰村损坏,集体资产受到严重的破坏,职工反映强烈,市里也非常重视,成立了调解小组,但至今仍未解决,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安定因素。四是企业和职工负担沉重,职工养老保险金在逐年提高,各种社会保障费用也需企业承担,给本来就已贫困的企业、职工增加了不少的负担。五是二轻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今年我们的工业产值虽有较大提高,主要是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集体经济发展依然滞后。六是停产企业生存环境越来越差,厂房越来越旧,工业区建立、环境整治,企业厂房出租越来越难。七是二轻总公司对企业服务也越来越难,企业反映问题往往都是综合问题,企业不知找哪个科室、哪个人好,机关工作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难发挥。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认真分析原因,努力加以解决。

二、**年工作任务

**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和谋划**规划的衔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开创二轻经济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年我市二轻工业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改制,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加强联社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求真务实、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推进二轻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努力实现以下主要指标:工业总产值2.1亿元,完成改制企业3家,完成企业财务内审和用工制度检查15家。

为确保以上指标顺利完成,我们要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宣传和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政策,争取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继续发扬二轻自强不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扎扎实实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攻难题,做到重点突出,全力做好企业改制工作。

二轻系统改制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根据市里的要求和二轻企业现状,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改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要犹豫迟疑,不要等待观望,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妥善安置好职工生活,保证改制利进行。今年,我们的改制任务依然相当繁重,而且难度越来越大。

首先要集中精力抓好市制鞋总厂的改制工作。该厂从99年开始改制,期间碰到了很多的难题,可以说是二轻企业中情况最复杂的一个。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总公司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把问题一个个予以解决,眼前要着重抓好与中心村的土地诉讼问题,争取在今年攻下这个难题,把该厂的改制工作做好。

其次要明确任务,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在改制过程中的作用。必须明确改制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总公司,总公司的主要职责是对改制进行政策性指导,对改制程序进行监督,协助企业对有关涉及职能部分进行协调和沟通。目前企业在改制时对总公司的依赖性过强,凡事都推到总公司,加之总公司本身没有行政职能,有些事并不一定我们就能解决,而企业自己去可能会更好。但改制指导组和改制办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深入企业,深入调查,总揽全局,协助企业制定问题处理方案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企业要彻底改变“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多做工作,共同努力。对那些特困企业、收不敷支企业、集体拖欠养老保险金企业,要尽早改制。一时改制困难的,要努力实现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不定期个人缴纳,防止因个别人不交养老保险而影响职工正常退休,影响整个企业。

(二)抓稳定,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二轻工作。

维护稳定是当前二轻改制和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要牢固树立抓改制不抓稳定不行的思想。去年底,市委市府专门组建了市联合接待中心,加强了接待的统一领导,加大了对接待力度,深化了接待机制改革。作为全市重点的二轻系统,我们必须加强工作的领导,创新机制,畅通渠道,解决二轻系统问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结合二轻实际,我们着重从三方面作好工作。

一是认识。是企业职工民主反映的渠道,也是我们倾听基层呼声、职工民意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使决策更科学、全面,使措施更得力、及时,促进二轻和谐发展。就二轻系统内部来说,做到热情接待,认真听取,做好细仔地解释、引导的思想工作,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就社会而言,要顾全大局,保持社会稳定,维护政府形象,以高度政治责任感作好稳定工作。

二是要求。对职工案件,职工所在企业最了解情况和职工的思想动态,因此,企业要妥善处理案件,若得不到解决,要与总公司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企业发现职工苗头的不仅要及时上报总公司,还要主动做职工思想工作,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切实做到“小事不出企业,一般事不出系统,大事不出市”,形成二轻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齐心抓、企业领导配合抓,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方法。要创新机制、讲究工作方法,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和解决。对不同的问题要区别对待,对上访反映问题属二轻系统内解决的问题,应做好解释、调处、落实、督办工作,对上访反映问题属其他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一要作好息访工作,二要及时向职能部门和上级反映,三要正确引导,四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当然,对一些无理的闹访、缠访的事件,一定要采取措施,决不姑息。平时就要结合职工反映的问题,开展对深化企业改革、推进厂务公开、健全各项制度,解决职工困难,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等热点问题的调研,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总之,对职工反映的问题要慎重、稳妥、有针对性地处理,既要解决好问题,又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同时要有效防止因矛盾激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避免职工越级集体上访。

(三)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搞好二轻经济的信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总结了我国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新阶段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二轻集体经济的重要理论武器,对我们改革和发展二轻经济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面对集体企业和职工的现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抓住和体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这应当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正确认识集体经济的重要地

位和作用。党和国家对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十五大充分肯定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新型集体经济;党的**强调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更加明确地要求“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些都充分肯定了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为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集体企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发展国民经济、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扩大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安排劳动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见,我们决不能忽视集体经济,要重视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创建新型集体经济。

2、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二轻集体经济的信心。虽然,目前二轻集体企业及其职工无论在知识结构、资金和技术技能方面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经济收入、政策扶持、社会公平等诸多方面都处在弱势地位。但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挖掘集体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方面的潜能,从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入手,激活集体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新型的集体经济。目前二轻集体工业企业生产仅留几家,加强对这些企业的服务、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加强经营管理、清理发展思路、培养职工队伍、提高企业素质非常重要。今年我们要在这方面多做点工作,鼓励生产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等,培养一批能促使二轻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确保二轻经济积极稳定增长。这既保留二轻工业经济实力量,也体现二轻原有工业生产职能,也为二轻今后发展打好基础。

(四)抓管理,创新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企业管理是企业工作永恒的主题。科学的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已经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二轻大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管理内容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但目前企业管理工作不容乐观,要不断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管理等,进一步加强联社同企业联系,发挥联社服务、指导、监督职能,进一步健全各个工作环节的责任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一要加大企业财务内审和用工制度检查的力度。这项工作我们讲了多年,现已启动,去年在白象片两个企业进行了试点,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职工的认可和赞同。我们对哪个企业进行内审,并不是说这个企业就有问题,内审只是一种正常的监督机制。用工制度也是一样,虽然我们二轻企业现在大多数已没有招工,但有的企业内部人事管理相当混乱,每个改制企业都出现过这方面的争执,加强这方面的监督,直接关系到今后企业改制时安置分配问题。这项工作等会陈书记还要作具体的部署。

二要进一步发挥各片联合会的作用。去年,我们决定企业管理费由各片联合会统筹统用,做到取之于企业用之于企业,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今年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各片联合会在认真做好贯彻执行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及各项政治与公益事业的组织协调工作之余,能多开展一些活动,多建言献策,帮助总公司更好地服务基层企业。

三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注重培养后备力量。企业领导要心系二轻事业,心系企业职工,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排除各种困难,把企业搞好。事实证明,企业工作搞得好的,都有一个好的班子,特别是一个好的带头人。“事在人为,业在人创,路在人走”,有为才能有位。同时,要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目前,二轻企业存在着人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企业经营人才和各类技术管理人才十分紧缺、员工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不适应时展的要求等问题。这几年,二轻老一辈的管理人员退休很多,而新的人员又缺乏管理经验,造成二轻企业管理后继乏人的现象,我觉得这是一种危机,很多企业领导也有同感,大力培养一批新的管理人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特别要积极培养和启用年轻人,多给他们机会,为他们快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一批有志于二轻事业的人才积极为企业发展而奋斗。

(五)强自身,加快资产营运,增强联社实力。

**年11月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总社“五代会”以来轻工集体经济和各级联社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明确提出今后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浙江省联社的会议也可能即将召开,因此,今年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召开一次联社理事会,有必要对过去几年的联社工作做一次总结,同时,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的联社工作。

1、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增强服务功能。联社组织是合作化时期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在集体经济的长期发展中,联社组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联社作为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二轻联社能在机构改革中保留下来,体现了市政府对联社工作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在市场经济中联社组织还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在新形势下,联社要发挥积极作用,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切实转变职能,发挥联社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今后联社主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淡化行政性,强化服务性。把“领导”变为“指导”,“管理”变为“服务”,从“主管部门”转换成有资产纽带关系的“合作伙伴”,逐步把“行政管理部门”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指导机构,工作方式从行政领导向主动服务型转变。

2、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依法保护集体资产。联社资产受《宪法》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保护,不仅不能流失,还要保值增值。联社要依法维护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保集体资产的完整性,既要防止集体资产以改制名义流入个人口袋,又要防止把集体资产作为“无主财产”,被收归国有或套用国有资产管理的办法。同时,联社享有对联社资产的所有权、支配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要加强对联社资产的监督管理,健全资产管理监督机构,我们联社工作人员、全体成员单位和广大职工要做集体资产的“保护神”,依法保护联社资产的完整性、合法性。

3、加快资产营运力度,不断增强联社自身经济实力。联社除了履行好政府赋予的工作职能外,要紧紧围绕“五代会”确定的“兴办经济实体,增强经济实力,强化服务功能”的方针和工作思路,注重在办好经济实体上下功夫。通过联社资产营运公司,加大资产市场化运作的力度,开发新项目、兴办经济实体、投资入股等,盘活联社资产,增强生存能力,拓展发展空间,实行管理职能与经济职能的有效结合。

4、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努力为成员企业提供有效服务。长期以来,联社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我们应当继承发扬这一传统特色。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联社服务功能的发挥也要有新的办法、新的方式。为成员企业服务方式要从直接更多地转向间接,服务的内容从扶贫帮困转向更广泛的方面,注重实效。要积极向市政府反映集体企业的建议和要求,及时传递有关信息,提出政策建议,协调解决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积极加强与上级联社、兄弟联社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合作。

(六)抓党建,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提升执政理念。根据乐清市委的统一部署,今年要在全系统内分批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摆上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总公司已把这项活动的《实施意见》发到各基层支部,上半年要集中精力抓好总公司机关的教育活动,下半年要把这项活动在基层支部内切切实实地开展起来,通过活动,着力解决党员和党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基础,服务职工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做到对职工负责、为职工办事、受职工监督、让职工满意。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总公司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促进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有效制度和方法,各基层党支部要切实作好保持共产员先进性教育治动,作为今年支部工作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关键之关键,大力推进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2、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增强执政素质。突出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解决干部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的问题。提升综合竞争力,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是关键。要大力倡导齐心干事的风气,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公论,鼓励干部办实事、干好事、管坏事、理难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发现问题是成绩、直面问题是责任、研究问题是进取、解决问题是真水平”的理念,以敢于碰硬的魄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切实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做到在化解矛盾中不断进步,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进。

3、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夯实执政基础。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基础,要重视抓好基层建设,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加强企业支部建设。按照班子健全、制度落实、活动正常、作用明显的要求把基层支部建设好,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改变部分企业支部纪律松弛和软弱涣散的现象,该换届的换届,该合并的合并、该调整的调整。二是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针对二轻企业党员流动大的现状,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办法。建立党内关怀机制,切实关心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弱贫病的党员。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5

(一)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际需求

2013年5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2016年11月28,关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批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在党的报告中,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且在表述中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

从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可以看到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成为我们开展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环保青年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要保证青年干部在新形势下工作中能够继续贯彻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继续发挥主动担当、积极上进、开拓创新等优良品质,就必须重视对年轻干部引导、武装、塑造和激励的实用价值,就必须从源头上进一步加强青年干部的管理和培养。

(二)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要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要求就是立足本职工作,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前提下,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年轻干部作为各级工作中的主力军,要解决现实要求的问题,关键就是勇于揪出年轻干部“皮囊下的意识形态问题”,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要求年轻干部,用“不忘初心”的要求规范青年干部,真正“牢”字当头、落到“实”处。

对我们年轻党员干部,当前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抓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市委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十大攻坚战”,让成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不断的增强市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具体实施计划工作中,就需要我们年轻党员干部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来作为工作的标尺,通过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来检验每一项工作,同时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每一项要求贯穿到工作着力点上,就能解决问题。

(三)满足新形势下环保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经过多次经济危机之后,我国金融已正式进入经济转型阶段。在经济转型时期,生态环境部门开始面临更加严峻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在内部机构改革和垂直管理改革后期,更多新的任务和职责需要细化落实,必将迫使内部组织形式多样化、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分工精细化、管理结构的不断升级。基于此,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现代党员年轻干部既要保证各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要肩负起工作方式和解决问题方式的开拓创新。

(四)改进干部队伍现状的客观需求

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年轻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在质量、数量、层次、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不高,部分年轻干部对新形势、新问题、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认识不足;二是作风不扎实,部分年轻干部态度简单僵化。三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运用新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薄弱,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四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和缺乏活力。同时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传帮带效率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改善年轻干部队伍现状的任务十分紧迫。

二、环保系统年轻干部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党和人民的高期望值,以及复杂的工作环境条件,对年轻干部自身素质的全面考验和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成长将是新的课题。环保系统的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接受复杂环境的锤炼,快速成熟起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 年轻干部存在的自身问题

一是存在不讲原则,不干工作的“老好型”。这类干部就是领导的传声简、留音机,唯领导是从,把领导放前,工作放后,面似讲究原则,实际违法行政;对待上级部门应付了事,属“拨郎鼓儿”,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善作表面文章,无担当精神,面似工作,实际无能无为。二是存在不讲方法,不会干工作的“板板型”。这类干部敢于坚持原则,但万事讲法律、讲原则,不能从实际出发,缺少大局意识,结果为“工作没少干,吃苦又流汗,效果不理想,领导想着换”。这类干部有事业心、责任感,就是工作不讲究方法,不善于协调,费力不讨好。结果工作难于开展,或者开展不好。三是存在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头脑僵化型”干部。这类干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原来的东西好,一切照旧,不能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不善于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能突出工作重点、难点,不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复杂环境条件下一筹莫展,致使工作效率不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二)年轻干部发展的瓶颈问题

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人事组织部门都不断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发展,不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但是由于基数大,大部分年轻干部不得不面对发展的瓶颈问题。例如晋升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层干部晋升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影响年轻干部发挥积极主动性;年轻干部横向交流较少,特别是业务部门,年轻干部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对年轻干部多方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不力;年轻干部外出脱岗培训机会较少,影响年轻干部各项素质提高;受编制规范影响和上升空间局限性影响,年轻干部才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事实证明,以上两种问题在环保系统内部各部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将极大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快打造“有素质、有能力、有韧性、有头脑、能打硬仗”的以年轻干部为主力军的新型环保铁军。

三、完善年轻干部培养的对策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四川工作特别是对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中心内容的理论教育为主,不断强化“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意识”,使“四个服从”成为普遍自觉;开展党性教育,进一步扎实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强调精准有效的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不断健全年轻干部基本知识体系、不断优化年轻干部知识结构、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养,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展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完善年轻干部素质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突出中心内容理论教育联系实际

一是牢牢把握首要政治任务学习。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四川工作特别是对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作为年轻干部学习的中心内容,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学习教育落地、落实、走心,引导广大年轻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树牢年轻干部政治素养,为业务工作筑牢思想保障。二是着力学习效果工作转化。严格按照省、市理论学习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组织培训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按照干事创业“践行初心”的原则,开展具有环保系统内部实践特点的培训,不断健全内部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和学习考核激励机制,把学习贯彻情况作为考核年轻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树立年轻干部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二)优化内容分类分级培训体系

一是完善培训内容体系。完善以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能力培训、知识培训为基础的培训内容体系,不断优化年轻干部知识体系结构,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二是优化分类分级培训体系。突出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业务能力和作风建设为重点,结合机构改革和最新人员配置,以提高专业能力为重点,对内部人员进行分级分类的专项培训。针对年轻公务员干部开展综合管理、专业技术、行政执法等培训;针对年轻事业单位干部开展政治觉悟、管理能力、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等培训;针对年轻专业技术干部开展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创新创造创业等培训。

(三)健全培养制度体系

一是严格落实组织调训制度。严格执行调训计划申报和备案制度,加强机关内部统筹协调,严格审核把关,避免和防止多头调训、重复调训、长期调训、长期不训等问题。配合市级培训部门,严肃调训纪律,健全调训成果分享制度。二是严格落实《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挂职(学习)锻炼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年轻干部挂职及实践锻炼工作,分类实施,确保干部挂职得到有效锻炼。三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对年轻干部加强考核评价,明确年轻干部学习态度和表现、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为局党组在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工作中提供信息参谋,最大限度发挥年轻干部自身优势。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6

一、江浙两省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比较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增幅比2007年回落4•7个百分点,而浙江省2008年同比增长10•1%,比2007年回落7•8个百分点;2009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比2008年高出0•4个百分点,而浙江省同比增长6•2%,比2008年进一步回落3•9个百分点。可见,金融危机对浙江工业经济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江苏省。图1反映的是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江浙两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的变动轨迹。对比两省工业经济的月度数据变化轨迹,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细致的特征。

1)在金融危机的逐步影响下,2008年3月-2009年2月,江浙两省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均出现了明显的回落。比较而言,浙江省的回落幅度更大,最大回落幅度高达23个百分点,2009年1-2月甚至出现了同比-8%的巨大降幅;同期江苏的最大回落幅度却不到浙江的1/2,为10•2个百分点,最低增长速度也在+8%(同样出现在2009年1-2月)。

2)2009年2月开始,两省的工业经济均开始明显的复苏。江苏工业增长率在2月份就迅速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浙江省的增长率却到2009年底左右才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此外,2010年1月后,两省的工业经济均出现了小幅的下降,但是浙江的情况要稍好于江苏。

3)两省工业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存在明显的差异。2008年3月-2009年4月,江苏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最大波动幅度为14•9%,而同期浙江省的最大波动幅度却高达33•5%,是江苏省的2倍多。在这个时段,江苏省增长率的标准差为3•66%,而浙江省却达到了7•49%,也是江苏省的2倍多。

鉴于以上两省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的具体特征,我们将分析区间划分为两个阶段:工业经济不断回落的2008年3月-2009年1月为第一阶段,工业经济逐步回稳的2009年2月-2010年4月为第二阶段。

二、两省工业增长差异的供给结构原因探讨

一般认为,江苏工业经济是偏向于外资驱动的,而浙江工业经济则是典型的民营经济主导;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与浙江省相比,江苏重工业所占的比重显著高于轻工业。于是,我们自然就会猜测,金融危机下两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差异是由于其工业结构的不同导致的。为此,我们将从轻、重工业结构和企业类型结构两个角度考察两省工业经济的变动轨迹,以此验证我们的猜测。

(一)增长率的分解

为了考察上述观点,我们先进行增长率的分解。假设一个经济由两部分组成(多部分情况下以此类推),其产出分别为Y1和Y2,总产出为Y,于是:式(1)表明:总量的增长率可以分解为由各个分量增长带来的总量增长之和,换言之,Y的增长率=Y1的增长率•Y1在Y中所占的份额+Y2的增长率•Y2在Y中所占的份额。我们将这两项分别称为Y增长率的Y1分量和Y增长率的Y2分量。

(二)工业增长率的轻重工业结构分解

从直观上观察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在危机开始阶段的2008年4月-2009年2月,江浙两省的轻、重工业均出现了明显的同步衰退特征。进一步细致观察还可以发现:在这个时期,江苏省轻工业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同期的重工业的增长速度,而浙江省的情况却大致相反。在2009年3月以后,两省重工业的复苏均比轻工业强劲。这一直观结果并不能直接用来解释结构差异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因为它并没有考虑不同经济组成部分的权重,事实上,如果经济的某一部分仅仅占据很小的比重,那么即使其增长速度超过其他部分较多,其对总体经济的贡献也是很小的。为此,必须考虑其所占比重带来的影响。根据式(1),我们将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进行分解,得到两省工业经济增长率的重工业分量和轻工业分量,具体结果分别绘于图2(江苏省)和图3(浙江省)中。比较图2和图3,我们发现:在危机日益严重的第一阶段,江苏工业经济增长率的重工业分量明显大于其轻工业分量,由此可以认为重工业的确是稳定江苏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轻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下降的影响。浙江省有所不同,尽管其重工业的表现也要略好于轻工业,但基本出现了同步下滑的特征,从而它没有支撑住浙江工业经济的整体下滑。在工业经济明显复苏的第二阶段,江苏省工业增长率的轻工业分量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而重工业分量却明显回升到了一个比原先更高的水平。与之形成对照,浙江省工业增长率的轻工业分量和重工业分量却双双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重工业分量的上升力量尤为强劲,以此成为其工业经济迅速回升的主力军,与此同时,轻工业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三)工业增长率的企业类型结构分解

从企业类型上,由于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在江浙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为此,我们仅对它们的增长率分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具体计算结果将其描绘在图4和图5中。

从图4可以看出,江苏的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工业的增长率分量在第一阶段急剧下降,到2009年1月到达了最低点,其中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全年其值低于私营工业的增长率分量,说明它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低于私营工业的贡献。相对而言,私营工业却非常稳定,其增长率分量大多保持在4%~8%之间。

由此可见,稳定增长的私营工业才是江苏工业经济保持稳定的重要力量,而不是外资和港澳台投资工业。这一结论与人们通常的观点是相左的。浙江的情况与江苏有所不同(见图5)。首先表现为浙江私营工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率在第一阶段的同步大幅回落和在第二阶段的同步稳定回升,其中私营工业在第二阶段的回升势头尤为强劲;其次表现为其私营工业的增长率分量始终大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的增长率分量,这与私营工业占据较大比重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浙江省私营工业、港澳台投资工业与外商投资工业增长率分量变动的同步性特征非常明显,因此,浙江工业经济的衰退和复苏其实是一种整体性的衰退和复苏。考虑到浙江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可以大致推测,浙江工业经济的衰退和复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需求萎缩和随后的复苏直接作用的结果。

三、两省工业增长差异的需求结构原因探讨

消费、投资与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尽管对一个区域来说,直接分析这三种力量比较困难,因为我们往往无法按区域直接分割满足各地区消费需求的具体供给指向,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消费、投资与出口的数据对比,从一个侧面大致看出推动经济增长(或衰退)的力量对比。从两省消费、出口和投资额绝对值的变动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两省的出口总额出现了很大幅度的波动,其中在第一阶段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轨迹,在第二阶段总体出现了持续性的回升态势;第二,不论是在第一还是第二阶段,消费变量基本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第三,工业投资额与工业增加值轨迹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同构现象;第四,两省的出口变动明显要比工业经济增加值及其他变量滞后一期,因此,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将出口变量进行滞后一期处理。

(一)各需求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从国家层面上说,消费、投资、出口均会正向影响工业增加值。但对一个地区来说,情况就会有些不同。经计算,我们得到金融危机以来江苏和浙江的工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投资额和出口总额变量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具体见表1。数据表明,江苏省的工业增加值与消费、投资及出口的相关系数差距不大,大致说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股力量比较均衡;另外,消费与投资正相关、投资与出口负相关,说明江苏的工业经济比较重视国内需求,对外部需求的依赖程度不是很高。而浙江省的情况有明显的不同,其工业增加值与投资及出口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2和0•77,说明浙江工业经济的投资依赖与出口依赖特征非常明显;另外,出口与投资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达到0•62)、投资与消费负相关,说明外部需求依赖性的特征依然严重。可见,江苏工业在保持经济内外需求的平衡方面要明显好于浙江工业经济,这应该也是在金融危机中两省工业经济产生较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二)消费、投资和出口对江浙工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分析

我们将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消费、投资和出口对江浙工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具体的计量经济学方程如下:lnY=β0+β1lnC+β2lnI+β3lnX+ε(2)其中:Y为工业增加值,C为消费总额、I为工业投资总额、X为出口总额、ε为随机误差项。

1.总体差异比较

利用852008年3月-2010年4月两省工业经济运行的月度数据,在E-Views软件上运行,分别得到以下结果:江苏省:浙江省:比较方程(3)和(4),我们发现:第一,江苏工业增加值对国内消费的弹性为0•4556,高于浙江的0•4326;第二,浙江工业增加值对投资的弹性(0•2847)明显高于江苏(0•1474);第三,浙江工业增加值对出口的弹性(0•3742)也明显高于江苏(0•3406)。

2.分阶段比较

比较第一第二阶段的弹性系数,大致可以判断出危机前后两省需求力量的变化,我们将分阶段拟合系数列于表2中。比较两省在第一阶段的拟合系数,发现江苏工业增加值对出口的弹性系数为0•368,明显低于浙江省的0•446,由于这一时期消费基本稳定、投资弹性不大,因此,在出口迅速萎缩的情况下,这一因素也就成为浙江工业经济衰退更为严重的根源。比较第一、第二阶段两省拟合系数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两省工业增加值的消费弹性下降、增加值的投资和出口弹性上升,因此,可以认为两省工业经济迅速回升的力量还是主要来自出口需求的强劲复苏和投资弹性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