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基本知识大全和功效范例6篇

茶的基本知识大全和功效

茶的基本知识大全和功效范文1

农业实习心得体会【1】

这个寒假,为了以后走了工作岗位做好准备,我到xx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任办公室文员一职。在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按照公司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将实习心得总结如下:

经过了一个月的工作,在工作中发现了很多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就这些方面作此总结,请各位领导及同事们批评指正。

本人的工作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以下几点需要提高:

沟通技巧有待增强:在工作中遇到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时,很少能做到与领导及时有效的沟通,没有完全意识到下级与上级沟通的重要性,自己在摸索中收效又不大,也没能做好与各方面进行及时果断有效的沟通,耽误了工作的完成时间。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加注意,逐步改变自身的在沟通上不敢去说的习惯,养成以工作完成度为重心的沟通技巧。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工作的闲暇时间未能充分用来学习或与同事探讨技术知识。技术知识面较陈旧,未能做到及时了解更新自身要理解的新的技术知识,以至于领导分派下任务后,只能在摸索中完成;技术知识面较窄,有很多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设备及技术都还不了解。对自己技术能力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多去学习新的技术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工作经验要不断积累:在这一个月的工作中,对公司内很多实际工作的流程不甚了解。缺少业务知识方面的实际经验,还处于等待领导分配工作再去做的阶段。没能完全主动地申请自己没接触过的但可以提高自身能力的任务,没有充分做好在一段时期内的工作规划,实际工作经验只是停留在了一定的水平之上且增长缓慢。在工作中总是怕麻烦别人,很多时候遇到问题时未能做到与领导及同事的有效沟通。本来一个懂得人一点就通的问题,自己总是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才得出一个相同的结果。这样既减慢了工作的效率,在下一项工作下来时,又延误了工作的完成时间,以至于工作都堆在了一起。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平时做事不专心,马虎大意,总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不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这种浮躁的心态,错过了向别人学习和增长知识的机会。以后我会多去主动接触、尝试一些以前没接触过的任务,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做到及时地询问这方面经验多的领导及同事,多向领导及同事学习他们的经验。使自己多些锻炼的机会,让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快速成长起来。

在思想观念方面本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变:

培养适应变化的能力:职业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新型职业的不断产生决定了现代职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组织的改革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人们具备更高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求人们打破旧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树立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与合作观念。

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竞争意识是推动个体努力学习,自觉提高职业素质的动力。创新就是要打破安于现状、听天由命、依赖别人的人生观。自己光有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创新观念与创业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在企业中的就业。

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转变企业风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设高度的企业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要具有忠于职守,献身事业的乐业和敬业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在工作中团结协作和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在工作中,无私、正直、勤奋、诚实、守信、坚定、勇敢等优秀职业品质是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必要条件。 一个对人热情友好、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同事的好感;一个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一个谦虚好学、踏实肯干的人能得到师傅的赞扬。很难想象,一个不讲奉献、自私自利、贪图安逸的人,能得到领导、同事的青睐。

培养广泛的兴趣:应时刻保持一种积极进取、主动热情的心境,自己应多去探索和参加各种活动。当自己一旦产生某种兴趣,便会聚精会神地投入其中,克服一切困难,直到最后取得成功。兴趣广泛,就会经常注意周围出现的新问题,从而大大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兴趣的培养要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接触各种事物,在活动中逐渐体验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出兴趣和爱好。

重视能力补偿: 勤能补拙是性格与能力之间的补偿;熟能生巧是活动对能力的增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了培养兴趣可以克服能力上的欠缺。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就把握好休息与工作的关系,尽量避免让自己身心疲惫的去工作。

农业实习心得体会【2】

为期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结束了,感谢武汉xxx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武汉xxx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武汉xxx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武汉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教育平台。

生产实习是在我们完成基础课程,专业课的基础上,在参加工作之前的一次大练兵,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逐渐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以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次暑期实习在指导老师的周密部署下,循序渐进,按照对水产品加工的理解的深入,我们共分三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来查阅水产品加工相关知识,包括水产品储藏运输,冷链系统,及冷鲜制品,熟制品,鱼糜制品的加工工艺,特别是鱼糜制品中鱼糕的加工,我们做了深入探讨。我们实习小组在查阅资料期间,还建立了QQ讨论群,实现了资源共享,使猎获的资料的利用得到最大化,极大地缩短了查阅时间。

第二阶段,由于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我们将第三阶段的鱼糕产品开发放在第一阶段一起进行。鱼糕是一种典型的鱼糜制品,我们通过对影响鱼糕风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淀粉种类及用量,水的用量,蛋清的用量等因素,作为主要分析点,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感观评定得出最佳试验方案。并且经过包装,设计产品标签,贮藏以观其保质期。鱼糕的制作,使我逐渐培养起对水产品加工的兴趣,并且掌握了鱼糕的实验室生产工艺流程,对基本的水产品加工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以前只是听说过的正交试验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但毕竟是实验室操作,与真正的大工业化生产又有相当大的区别了。

这次试验让我们真正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了动手能力。鱼糕在短时间内成功的制作出来,与我们小组团结一致紧密配合是分不开的。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实习小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使鱼糕的成功制作迈上一台阶。

鱼糕制作成功完成后,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武汉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武汉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小龙虾系列产品开发与加工的大型企业。通过在该公司两天的深入学习,我们对小龙虾的品质控制、加工工艺流程,以及HACCP管理体系有了深入了解。在品管部,我们对小龙虾的理化,微生物指标检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次,并且对相关检测仪器,如气相、液相色谱,农残分析仪器等的操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生产车间,我们就小龙虾的选取,蒸煮,剥虾仁,灭菌,真空包装,储藏,运输,以及冷链系统等与之相关问题向工人师傅们虚心请教,与员工们打成一片,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实习内容。车间严格的管理制度亦使我们唏嘘不已。细想,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员工一盘散沙,企业又将如何产生凝聚力,又何以在滔滔竞争浪潮中持久生存。所以一个企业要实现其利润最大化,与其过硬的管理体制和员工良好的业务素质密不可分的。武汉德炎已先后建立了完善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取得了美国FDA、英国BRC和欧盟EEC卫生注册(注册号:xxx),这一系列举措使德炎公司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

在武汉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完后,我们又相继进入武汉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武汉飘飘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武汉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武汉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全自动化的流水线,饮料的生产及包装过程全公开,这样才使我真正了解怎样才算是饮料的流水线。统一的公司的成功除了在于他的配料,还在于它的商业操作。虽然参观时间只是短短的一个钟左右,不过我们了解的东西很多,无论是企业生产方面还是从企业产品的广告方面。全自动化的流水线高效,卫生,节余资源。自动化将会是以后所有生产工具企业面对的关键问题,自动化程度越高,成本就越低,那么在市场的竞争力就越强。产品是企业的第一生命线,所以要企业获得在市场的优势,还必须注意产品的开发和技术的改进。

武汉飘飘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畜禽技术研发、种禽生产、鸭苗孵化、饲料生产、基地饲养、屠宰加工和肉禽制品精深加工为一体的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飘飘与统一相比,自动化程度就不太高了,其主打产品鸭,从原材料到成品鸭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从卤制到包装都是手工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这也是其产品特点所决定了的。

武汉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系武汉飘飘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集种禽孵化、饲养、屠宰加工、肉品销售及饲料生产于一体的一条龙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拥有一条先进的畜禽屠宰加工生产线,一条包括蒸煮、酱卤、香薰等三大系列工艺的熟食生产线,一套包括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生物化验在内的品质控制系统,在经营中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实施合同放养。xxxx模式的推广,即保证了企业产业链的良性运作,又辅导农民进入了企业稳定增收的产业链,达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效果,收到了良好和积极的社会效益。随着公司的规模发展,将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的亮点。相信xxxx模式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上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虽然在各个公司呆的时间都不长,但是我们有幸认识了各种现代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对各种食品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其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认识到公司在发展上的一些不足,为我们今后从事工作及学习提供了方向。

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学到了很多,这些知识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也有幸能将课堂上的知识搬到生产实际中来,与这些公司的亲密接触。它们使我们成熟了不少,相信这段美好的时光能伴随我们走向辉煌!

农业实习心得体会【3】

在**农业服务中心实习期间,负责**茶叶的销售,茶馆经营的市场调查,了解茶叶、茶馆的现状,以便为茶叶的生产、经营提供咨询服务。

首先被介绍到其相关联茶叶公司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市场调研。在该公司参与茶叶的选购、零售、茶馆的日常经营活动。

茶叶批发基本上在高桥大市场的茶叶城,其中有不少专卖店,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虽然茶叶只分为不多的等级,但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每一等级内又有几个不同的价。以龙井为例它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莲心、雀舌,色泽翠绿略黄;叶底均匀,一旗一枪,交错相映,栩栩如生,煞是赏心悦目。龙井茶炒制工艺精湛,全系手工完成;采摘的茶叶极为细嫩,全部采用嫩芽制成的龙井茶,称为莲心,采一芽一叶炒制儿成者,称为旗枪,喻其叶为旗,芽为枪。采一芽二叶初展炒制儿成者,刑如雀舌,固称为雀舌。一般每公斤特级龙井茶约2~8万个茶芽。鉴定茶叶主要看茶型、茶香、色泽。尤其区分不同级别时,其色其香更为重要,炒制精妙的茶叶应是保持茶叶之清脆,本是清嫩的茶叶一经炒制变得乌黑,便算是下级品。赏茶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只是初学,只略知一二。

茶叶城的货源多为可靠,要不不会在那立足那么久,其中店铺林立,应有尽有,除各地茗茶外,还有茶具,茶罐。茶具店以卖宜兴紫砂壶类销路最佳,紫砂壶档次多,价格差异大,有贵至成千,也有几十元一个的,不过紫砂壶不论好坏,都有泡茶不走味的特点,差别在于其制作工艺粗糙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对茶香的吸收程度,好的茶壶,较少吸收茶香,前后两次冲泡的香味不容易混得过多。

批发茶叶后,零售价多有差异,这得看零售地域。市区,郊区由于消费水平,房租不同,成本自然不同。处于不同地域得零售店可以根据不同成本适当调整售价。不过其中有一点,对规模不大的茶店而言,散茶比袋装茶的利润空间更大,对顾客而言,顾客可以直接看到茶叶的色泽,形状,还可以闻其香,相比袋装茶而言,袋装茶多数看不到其质量,更不用说闻其香了,这可谓是双赢零售商的利在于可以取得袋装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另一部分则让利于消费者。当然不可避免有些消费者更偏好于袋装茶,于是一定的袋装茶是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袋装泡茶(如红茶)便于冲泡,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说到茶馆不可不提及茶道和茶品,正所谓种茶是一门科学,制茶是一门技术,喝茶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问。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茶馆便是其最佳展现之地,茶艺十六道的首道是精器妙用,泡制功夫茶(如乌龙茶)数用紫砂壶为妙。当然紫砂壶仅适用于泡耐泡茶,多数绿茶(如西湖龙井)则不适用,可改用盖碗,活用玻璃杯。现在玻璃杯用得很普遍,源于玻璃得透明,可以看到茶叶冲泡后婀娜多姿的形态,观其形色品其香。泡茶的基本程序是洁器温杯(壶) 投茶冲泡分茶品茗。

茶的基本知识大全和功效范文2

关键词:中国名茶;品牌性建设;问题;对策

茶叶在我国拥有四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唐宋时期便开始走出国门,逐步发展成为各国消费者所喜爱的日常饮品之一。不过,受传统小农经营方式的影响以及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的限制,我国的茶叶营销并未与现代运营模式接轨,迟迟未能打造出驰名国内外的茶叶品牌。因此,充分理解建设茶叶品牌的意义,以品牌为切入点,转变茶叶的传统经营方式,提高中国茶叶的软实力,就成为我国茶叶实现产业化与现代化的根本出路。

1品牌建设概述

品牌是企业为产品所选择的名字、符号、设计、名词或者以上四种元素的组合,它是产品内在质量与外在特征的综合体现,是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现实载体。从市场竞争层面来说,产品借助强有力的品牌可以形成品牌效应,迅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高度的认同感,让消费者看到品牌就能够想到产品的质量、价格、内涵与服务等,有效加快决策速度,帮助消费者降低决策成本,规避购买风险。基于品牌这一概念,西方学者布莱克森于1992年提出品牌关系理论,他将品牌研究置于人际关系研究的范式之内,改变了传统品牌理论单纯基于拟人化手法的单向运动轨迹,确立起双向互动的品牌理念,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效应。基于品牌效应逻辑,品牌是各个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好的产品会提升品牌的信誉度与知名度,会增强消费者的依赖性与忠实性,消费者之间则会通过口口相传、相互推荐等方式进一步促进产品的销售,稳固产品的品牌,大量的营销收入则会帮助相关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完善各类服务,如此循环,往复无穷,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由此可见,打造完美的品牌形象,树立完善的产品品牌,现已成为产品营销过程的核心问题。

2品牌建设对中国名茶发展的重要意义

实施品牌性建设对我国名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科学合理的品牌战略规划能够显著提升我国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可以帮助产品形成一大批稳定的消费群体,并不断挖掘潜在客户,极大地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建设成功以后,企业的销售额会不断上涨,将有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涌向这些企业,它们可以扩大生产与采购规模,纳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市场公信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第二,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众所周知,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团队支撑,团队建设则要依靠优越的企业文化。茶叶是古典文化的载体,是茶文化的物质化身,茶叶的品牌发展战略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团队的剂与粘合剂,能够使企业内部更容易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协调的行动,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意念与团队意识,这些均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茶叶及茶文化走向世界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第三,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在消费者群体之中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加强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信赖与支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日常消费的理念开始发生转变,人们对量的要求转化为对于质的提升,传统的喝茶变为品茶,茶叶的品质与口感成为刺激人们购买的首要因素,其修身养性的功能也成为人们在购买茶叶时重点关注的内容。以往,人们一般通过外形、色泽与气味等来判断茶叶的品质,如此会花费大量的挑选时间,并且挑选的结果有时也差强人意。倘若茶叶企业打造出知名度高、可靠性强的品牌形象,那么消费者就可以凭借其品牌认知进行茶叶选购,由此节约一半以上的挑选成本,并能够有效避免挑选失败的风险。

3当前我国名茶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名茶在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的指引下,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技术、加大投入、引进人才等措施,形成了一定的区位优势与规模效益,为打造国际驰名品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茶叶企业起步较晚,受传统经营观念影响较深,品牌意识尚显薄弱,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品牌所属不清,品牌管理混乱。中国现有的茶叶品牌多为区域品牌,即以茶叶产地为产品命名,而这些品牌实际上并未被任何企业在法律系统内部申请,不具备法律意义,也无法进行权益维护的相关活动。区域品牌的特性就决定了这些品牌的使用者并非品牌的所有者,相应地,这就导致品牌使用者对品牌不加爱护、不负责任甚至不计后果,只想从品牌中获利,而不愿为品牌的发展付出。于是,各类茶叶产品无论质量好坏均被安置在同一个品名之下,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茶叶的整体发展和现有品牌的挖掘及延续都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其次,品牌主体缺失,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每个成功的品牌都是以一家杰出的企业为支撑,由于区域品牌的共享性,法律保护方式不健全,很多知名的区域品牌并不能够为某一家企业所独有,使得企业失去了建设自身品牌的动力,影响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品牌而言,由于主体支撑缺失,分散经营的格局将无法被打破,品牌也就没有了得以延续的动力源泉,在消费者中的可信度将持续下降,面临最终解体的厄运。最后,市场秩序混乱,监管体系不力。由于我国茶叶品牌建设仍然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规范尚不健全,执行力度也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使得茶叶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屡见不鲜,恶性竞争屡禁不止。在这种市场环境之中,茶叶品牌建设不具备有力的监督管理体系,很容易导致传统与新兴的优质品牌受到劣质产品的不良影响,使得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出现亏本的情况,这将严重打击优质茶叶生产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茶叶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最终导致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名茶失去信心,而名茶品牌性建设也将化为泡影。

4中国名茶品牌性建设的对策

打造良好的名茶品牌,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促进我国茶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是我国茶叶企业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内容着手。第一,明确建设主体,双管齐下,合力打造中国名茶品牌。一方面,政府作为品牌建设的宏观主体,应当积极运用调控手段,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系列科学指导与便利条件,比如,组织学习研究茶叶产区的茶文化,有效保护并大力发扬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积极宣传茶叶的保健功效,鼓励茶叶产品消费,支持企业投资茶产业,扩展融资渠道;加强对企业的品牌意识教育与知识产权教育,加强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品牌建设的微观主体,应当科学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严格遵守各项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审时度势,锐意创新,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提高品牌意识与产权意识,重视自身品牌建设及对自有品牌的法律保护;加强资金投入,改善技术条件,使企业走向生态建设与持续发展之路。第二,基于市场调查,进行精准的品牌定位与品牌设计。当前的市场是以消费为导向的市场,企业若要实现科学决策,必须以全面而深入的市场调查为依托。研究数据表明,美国企业用于市场调查的预算不低于百分之一,而我国企业用于市场调查的费用不及投资成本的万分之一,很多企业甚至从未进行过市场调查活动。市场调查是茶叶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的根基,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市场数据,只有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之上,企业才能够明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消费愿望,进而对茶叶市场和消费群体进行细分,为品牌建设创造科学的理论条件。在此基础之上,茶叶企业便能够明确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积极调动团队的自主创造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品牌定位与品牌设计,使品牌价值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吻合,强化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第三,努力挖掘品牌优势,填补品牌不足,加强品牌宣传与品牌维护。初步形成茶叶品牌以后,企业应当在宣传与维护上狠下功夫。一个品牌若要得到消费者的全面认同,必须经过反复的宣传与推广才能实现。在这些方面,企业应当密切结合政府的发展战略,以茶叶的养生保健功效为基础,引导和促进绿色消费理念,同时拓展产业链条,开发茶叶深加工领域,实现产业结构优质化、产品结构多样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借助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庆活动,依托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对品牌进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程度,充分挖掘潜在客户群体。另外,企业应当着眼于自身的长远发展,适时地对自有品牌进行维护,明确企业的强势与弱势所在,打造具有主导性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体系,保证产品的卓越品质;完善企业文化,建立品牌机构,对品牌进行统一运作及管理,构架茶业品牌管理和评估系统,实现品牌的资产化发展。第四,立足茶文化,积极拓展品牌内涵,实现品牌远景规划。茶叶企业若要做大做强自身的茶叶品牌,就应当以古典茶文化为依托,以当地民俗风情为特色,积极拓展茶叶产品的文化内涵,对品牌进行短期、中期及远期的科学规划,并在不同阶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经营方式。在短时间内,我国茶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尚未跃居领军地位,但是体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此时,企业应当发掘自身的区位优势与文化优势,根据市场需求,打造出为消费者所喜爱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在中期发展规划中,我国茶叶企业在经营和竞争方面都进入稳定时期,此时,企业应当丰富产品类型、提升产品附加值,努力维持并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扎稳打,在生产、加工、营销等各个领域提升自身实力。在长期规划之中,市场需求将出现衰退迹象,企业应当适时采取紧缩战略,逐步缩小生产规模,减少茶叶产量,集中优势资源发展强势品牌,积蓄力量,为推出新产品和新品牌做准备。总而言之,中国名茶品牌性建设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依托,以技术为支持,以文化为内核,以人才为动力,通过科学的战略决策,稳扎稳打,保证质量,提升品类,务实之中求创新,创新之中求发展,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国际名茶品牌,展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张瑞霞 郝庆禄 胡静燕 单位:邢台学院工商管理系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超.名牌战略与农业产业化结合初探[J].经济问题,1999(3):5-6.

茶的基本知识大全和功效范文3

关键词:省属普通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改革尝试

1.背景

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进程中面临着实用主义造成的困扰。一方面,大众教育的发展趋势促使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造成学生文化素质客观上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不少学生重理轻文,在学习应用技术的同时,忽略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缺少对艺术的感悟和审美能力,致使人文学科有越来越边缘化的趋势。与此同时,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浮躁,丧失了对知识的兴趣[1-3]。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因此,开设人文社科类公选课,以通识教育的办学模式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当务之急。

茶文化是人类在认识和利用茶的实践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4]。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追求一种从容、宁静的心理状态,学会从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品味和鉴赏美,这与现代教育的人文要求不谋而合。因而近几年来各地茶文化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也纷纷将茶文化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教学中来[5-7]。

《茶文化》是一门面向我校全校大学生开设的公共任选课,已有多年的开课实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目的使学生充分了解茶的起源与传播、茶区分布、茶叶加工及分类的基本原理、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茶的选购与品质评定方法、科学饮茶的方法与客来敬茶的礼仪及各种茶俗文化。同时,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开拓学生眼界和心胸、培养良好品行和优雅情趣,目前基本成效已初见端倪。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现对我校茶文化的教学现状进行初步总结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以期为进一步的改革指明方向,同时为其他教学型省属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

2. 教学现状分析

2.1学生情况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大学,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7万余人,独立学院1.2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1.3万余人。因此,以广东海洋大学的教学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在学生数量、办学层次、学科特色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茶文化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兴趣和质量参差不齐,选课动机差别较大,因此教学效果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学习的动机就是要学习关于茶文化的知识,主动性很强,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对这类学生只需略加引导,其学习效果足以令人满意。有的仅仅是为了混够学分,勉强来听课也是心不在焉,对这类学生必须要有特别的措施来引导和激发兴趣,必要时要有一定的惩罚性措施,否则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而绝大多数学生处于中间,既有一定的兴趣,同时又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感兴趣的就听听,不感兴趣的就在下面干自己的事,对这类学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有取舍得当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精彩的教学方式。

2.2教学内容

以前我校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集中在茶叶分类及加工的基本原理、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较多地体现了茶文化的物质层面,而对于中国茶德精神—“廉、美、和、敬”精神的介绍内容偏少。以“和”为核心的茶德内涵,其中的“和”不仅包含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包括与自我的和谐等方面。在人与人的和谐方面,就是人际关系的调整。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理解、关心,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友爱,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人与自我的和谐方面,就是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以强化“茶德精神”的教学内容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3教学方式

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 而不只是理论的说教, 但实践通识教育远比讨论通识教育更困难。在茶文化的教学实践中, 目前主要采取大班理论教学,一方面是教学时间有限, 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受条件所限户外茶艺活动相对缺乏,对茶艺和茶具的学习目前只能停留在多媒体视频上,学生缺乏更加直观的感受。笔者也曾借鉴台湾“无我茶会”的形式,在授课班级上尝试现场多名学生参于各种茶类的泡制和品饮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备茶、泡茶、品茶等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后类似教学活动还需加强和完善。

2.4考评方式

课程评价是检验和完善课程的依据,之前的茶文化授课考评主要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老师将平时授课内容发给同学,同学稍微复习后参加考试,分数主要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其中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率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判定。这种评价方式在保证学生出勤和参与课堂教学方面的确有较大的作用,但成绩的主要部分在卷面分数,而卷面成绩又与考前突击有相当大的关系,结果是学生平时被动学习,考前随便突击一下就可以取得较好的分数。近几年,我们改变了这种考评方式,将课堂或平时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和学习心得等纳入到教学检测中,将开卷考试改为课程论文,题目不限,但主题是关于茶文化,论文的格式严格按照核心期刊杂志要求进行撰写,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以相对开放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完成本课程学习要求,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目标,同时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3. 改革尝试

人文社科类课程是高校公选课最受学生欢迎,也最易于参与教育实践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因接受对象来自不同专业,其兴趣爱好和基础有着明显差异,这类课程又很容易让学生因过高的期望而产生失望情绪,这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近年的茶文化教学实践,笔者以为教学活动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强化:

(1)在讲授为主的课堂授课方式下,着意增加讨论互动的环节。

师生互动在一个层面上反映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思想的进步。进步的标志是师生平等,本质体现是人的平等,这种平等的巨大意义在于使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8]。茶文化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有着较高的要求,面对接受通识教育的不同专业学生,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茶学知识,而且还要通过富有情感的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讲授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互动讨论,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使他们及时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茶学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

(2)在明确目的的同时,应强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实物、图片和音像制品等综合手段,把抽象的理论讲述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在茶艺的鉴赏过程中,可以将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背景资料通过图片或影像在多媒体上加以展示,或者加工制作成DV,通过音画渲染,给听众带来视听感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破单一的教学手段,也必须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突破被动的传统考评模式,采取适应通识教育目标的检测方法,选择与教学对象相适应的多种检测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将审美感悟与人文精神作为茶文化课通识教育的一般性教学目标,考试时重点考查学生对茶文化的审美欣赏和人文精神的体验感悟,将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和学习心得等纳入到教学检测中,以课程论文代替期末笔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以相对开放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完成本课程学习要求,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3)在课堂为主要授课地点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教学活动引向课堂以外。

通过课堂讲授相关知识,使学生系统了解茶文化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但茶文化课程本身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如果有条件辅以适当的参观实习、茶艺欣赏与表演、无我茶会等各种课外活动,则不仅使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深入的认识,而且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感恩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实践中熏陶和培养人文情怀。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不断调整和创新的历史重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共同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模式,只有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让学生在不断积累科学知识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人文情怀,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也才有可能真正体现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茶文化》这门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人文类公选课,既有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也蕴含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面对不同学科背景和基础的众多学生,如何将茶学知识较为完整、系统地向学生传递并为学生接受,并不是理论的空洞说教就可以完成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及同仁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考试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对茶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追求都有所提升,在增长有关茶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得到了熏陶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方守金.关于构建我院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考[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2):5-11.

[2] 冯永泰.教学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1):141-144.

[3] 刘学明.重视高校通识教育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文学类公选课与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 135-138.

[4] 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曾斌.茶文化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20-22

[5] 邓敏. 茶文化进入校园的现状分析与理论思考[J].农业考古,2011,2: 43-46.

[6] 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5: 11-14.

茶的基本知识大全和功效范文4

【关键词】中职;种植专业;课堂教学

我国是世界农业人口大国,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国家通过改革开放、通过城市工业化创造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能够提高经济收入的大量岗位,改善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投入,减少了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尤其是贫困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直接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要真正解决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农业产业化是核心。可是,由于缺乏现代化技术的融入,广大山区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缺乏认知,传统的、粗放式的种植加工方式仍然起着主导作用,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产能低下、品质差、经济效益无法提升的不良循环,很难实现脱贫致富。在这样的背景下,职校作为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机械化、工业化、现代化充斥着年轻人的思想,特别是走出大山,见识了外面多彩世界的新一代。要继续让他们走进职校课堂,重新学习农业种植技术,这对渴望脱离黄土地的孩子而言绝对是一种“叛逆”。虽然教师苦口婆心,尽管的确从事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发展多么重要。但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不是用精神食粮就可以支撑的。为此,要让进入职校的学生自主学习种植专业知识,选择的内容、教学方法就尤其重要。教学改革如何改?这必须依托于地方产业特点,合理的设置专业和课程,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让他们能够以浓厚的兴趣融入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仅以茶叶种植教学部分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挖掘潜能,增强课堂吸引力,实现高效教学。

一、教学融入传说、史例,注重引入

在本专业的教学中,既要达到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认知,又要避免传统的说教而导致学生的厌学。教学中可以结合课程的讲解,适当融入一定的历史传说,逐步引入,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比如说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起源于神龙氏。学生不知道神农氏是谁,当然就对老师所讲授的东西没有兴趣。这时,可以将“神农尝茶”的传说融入进来,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一下子就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听老师解说和探讨中参与到课程中来。当介绍为什么古人直至现代人都如此喜欢饮茶,仅平铺直叙的讲述茶的功效,教学效果必然黯淡。此时可以给学生介绍茶在古代的经济地位,如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茶叶在唐代它做过“飞钱”货币,在唐、宋、明代当过中原与边疆“以茶易马”的交易品,还扮演过边疆官吏的“饷银”等角色,从而引入茶叶的功效,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融入文化,拓展丰富内涵

在教学中融入文化,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能增强对我国茶文化研究历史的认知,同时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学科的重要性。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那么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识茶、饮茶的呢?在这样的起疑开头,让学生去讨论研究茶的文化发展。然后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先认识茶,最先是药用。远古时代,人们最早把茶作为一种治病的药物,野生茶树上采下的嫩叶,生嚼后加水煎煮成汤汁饮用。这种煎煮而成的茶汤,苦涩如药,因此,那时又称为“苦茶”。以后,通过人们的不断实践,发现茶不仅可以防治疾病,而且还可以生津止渴,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饮料,于是开始种茶、制茶和饮茶。

但是,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最出名的是日本茶道而非中国茶道呢?究竟茶文化是中国的历史还是日本的创新呢?提出这些困惑学生的种种疑问,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和解惑。原来,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传入日本。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千多年来绵延不断。日本的茶道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吸收了中国的茶文化,且具有日本民族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学生这下明白了,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是茶的起源地,但因日本人对茶道的深刻研究,中国现代茶道又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日本茶道的影响。通过对茶文化的答疑解惑,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

三、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教学真正能做到学生积极参与,并乐于其中,这才是高效课堂的体现。我们在传授中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小插曲,教学内容未必要与课本或教案相符,关键要学生有所收获。如我们介绍茶道――“是以修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这样直白的介绍,学生未必真能一下理解。我们可以在课前进行教具的充分准备,将全套茶艺工具备足,让部分学生模拟茶艺师傅,展示茶艺;让部分学生模拟客人,端坐饮茶,思考古人悟道之理,真正体会茶道的养生、怡情、修性、证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完全脱离了书本和课桌的束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师所描绘的意境里,当一节课结束之时,大部分学生都还意犹未尽,依然沉浸在课堂的表演“角色”之中;而教师传授的课程,也在学生的欢乐中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产教结合,直观具体

职校的农业产业化技术类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在学校所学习到的技术切实应用到生产中去,实现经济效益,这也是真正能够吸引农业类专业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重点。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课堂搬到基地、搬到农场,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动手实践和亲自参与生产中领悟知识,获取经验。比如,制茶,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制茶工艺流程,让他们收获生产出产品的快乐。同时,再通过参观当地茶叶生产企业,将现代制茶工艺与学生体验的传统制茶工艺相比较,直观而贴切的让学生亲身体会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强大震撼力,进行思想上和观念上的再一次更新。

茶的基本知识大全和功效范文5

一、思想工作情况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我积极参加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集中学习,业余时间坚持自学,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七届七次、八次全会以及市委工作会议等系列会议精神。自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通过参加学习会和听取上级领导、专家、学者的辅导讲座等,学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以及系列补充学习材料,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体会,到挂点的农业局支部上党课,和他们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学习理论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抓好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习平时工作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自己分管部门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反映当代世界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业务知识。通过学习,不仅使我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使我视野开阔,生活充实,而且增强了我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

(二)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工作分工,我分管农业、茶叶、科技、政府办公室、纠风等工作。一年多来,我围绕全县经济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尽职尽责。

1、农业工作。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发展反季节食用菌、反季节蔬菜、畜牧业等高山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二是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抗灾水平。重点组织实施了萌源片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三是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建设,优化农村能源结构,让农村群众用上清洁环保的能源,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四是认真开展农科教结合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五是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农业局搞好农业科技综合楼的建设。目前,建筑面积1820平方米的大楼现已竣工投入使用,这为我县的农业推广、科技服务、科教培训、人才培养、信息交流、成果展示等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场所和平台,更好的服务“三农”工作。六是抓好当前农业春耕生产的各项工作。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突出重点做好当前春耕生产的服务、指导等工作。组织开展了农业春耕生产检查,要求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传授科技知识。同时,对农资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利益。

2、茶叶工作。一是按照“三三制”目标,积极实施茶叶“一三二”工程,主持制定了茶叶产业十年可持续发展规划。二是加大茶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2004年完成茶树品种结构调整810亩,茶园技术改造1.1万亩,无公害茶园建设达3000亩。三是着力推进高山特色乌龙茶发展,目前全县乌龙茶种植面积达6700亩,列全市前矛。四是努力提升我县茶叶知名度。积极参与组建县茶艺表演队工作,组织参加省茶艺表演大赛和为来宾表演茶艺,在提高我县茶叶知名度和茶叶品牌宣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五是认真做好当前茶叶生产的几项工作。邀请了省农业厅和省茶科所的植保专家传授茶叶安全生产有关知识,组织茶叶技术人员深入乡(镇)进村入厂开展茶叶质量安全卫生宣传、技术咨询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群众茶叶质量安全意识。同时,我还注重抓好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茶叶项目的跟踪落实等工作。

3、科技工作。一是积极推动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二是重视科技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大科技项目工作力度。上报科技项目4个,申请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项目4个,通过项目带动,科技含量大大提升,为提高我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作出积极努力。

4、其他工作。一是政府办工作。第一,按照准确、高效、精简原则,认真抓好文字综合、信息调研、公文处理、机关后勤管理等工作。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办公室作为县政府的“窗口”,上传下达、信息沟通和协调各方的作用。第二,按照“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全局”的原则,抓好市、县领导交办件和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督查落实工作。第三,积极组织并参与清理了一批涉及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二是纠风工作。按照县委“环境建设年”要求,狠抓源头治理,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继续做好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行风评议、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治理公路“三乱”和整顿统一着装等工作,进一步优化我县发展环境。三是认真做好挂点乡村的工作。按照县委挂钩扶贫的要求,我挂钩泗桥乡,挂点下楼村。一年来,我先后带领有关部门和单位多次到挂点乡村开展调研,积极向上级争取适合他们发展的项目和资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促进挂点乡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廉洁自律方面。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纪委三次全会和省、市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以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进一步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从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增强了执政为民的责任感,带头严格遵守中央提出的“四大纪律,要求”,严格执行市委“约法五章”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坚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把廉洁自律的要求贯穿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工作中经常以《廉政准则》来规范和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按规定程序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不搞一言堂、不打招呼、不批条子。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财经纪律,没有收受过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现金、礼品、有价证券,也没有给任何领导干部赠送过这些东西。没有接受过任何单位和个人邀请、资助的旅游及出国(境)活动,也没有借公差游山玩水的情况。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没有干预和插手过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也没有给有关单位介绍、推荐过任何施工队伍。在公务接待工作中尽量做到标准适当,不铺张浪费。下基层调查研究轻车简从,吃工作餐,尽量不给基层增加负担。同时,认真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积极推进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对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我感到自己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学习自觉性不高。一是理论学习还不主动,自觉性不高,理论钻研还不深入,系统性不强。我在平时虽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认识记录、认识思考,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但拘于日常事务,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高。二是业务学习还不全面,联系实际还不紧密,针对性不够。在学习目的上不是力求全面发展,而是侧重于分管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从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被动地去学习,而没有自觉地去学习,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辙,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

(二)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在工作中能坚持务实的原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对分管的工作虽然也多次抽出时间深入到基层、农村调研,但了解的面还不够宽,情况不够深入,问题解决的不够好。如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茶叶产业的整体效益不佳等问题,虽然通过调研,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但由于个人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和自身知识特点等主观因素,以及政策性、财力等客观原因,有时也不一定是合理、有效,做的还不够好。为基层服务特别是为人民群众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群众来信来访,批办得多直接落实得少,解释得多办理得少。对分管工作布置多、协调多、提要求多,督促检查少,抓细、抓实、抓具体的实干精神还不够。

(三)廉洁自律不够到位。个人廉洁自律方面,能够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坚持大的原则,但在一些问题上,比如用车上还存在公车私用现象;在与部门交往、接待上级领导时,存在陪客应酬,个别时候有超标准接待现象。对分管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缺乏深入的督促检查,对一些反映的问题,亲自深入单位调查了解不够,没有开展深入的分析解剖。

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要以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作为工作、生活、学习的新起点,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坚持做到知难而上,开拓进取,为我县各项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理论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努力在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把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与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掌握当代社会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如市场经济、世贸、法律等,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茶的基本知识大全和功效范文6

关键词:养老院;管理;茶;茶文化

到2016年,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三十多年,随着生育率的不断降低,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养老政策也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2001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指出我国“十五”期间老龄事业的总目标是:“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求’,把老龄事业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国家连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支持鼓励发展老龄事业。2016年《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也指出,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将群众利益贯穿民政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和各环节,稳步提升基本社会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参与民政事业、共同享有民政发展成果。养老院又称敬老院,是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西方一般是由政府或慈善机构出资,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国的养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契机下建立起来,它最早出现于1958年,在中国老龄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中国的养老院的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养老院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关注不够;另一方面,是养老院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关注不够。[1]

1养老院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关注不够

由于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招聘的非专业护理人员,所以相当一部分管理经验不够,管理知识和能力不足,法制观念及一些其他相关知识亟待加强。鉴于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缺乏,所以对老年人的保健关注更少。在养老院开展的主要是对不能自理者的护理工作,对患病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缺乏重在预防、未雨绸缪的意识,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老年人的身体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2]

1.2对老年人精神需求关注不够

大部分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往往是迫于无奈或者老无所依,无法选择在家由子女养老,所以大多数老年人的心境是凄凉的。老年人长期居住在养老院,与外界交流甚少,容易感觉孤独。其实老年人也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正常的社交需求,但养老院往往只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所需,比如提供一些生活设施,放置一些医疗器械设备,设置简单的室、健身房,安排他们锻炼身体,较少关注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2茶的作用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饮用茶的国家,中国的茶文化超过了四千年。在养老院管理中,茶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它作为物美价廉的饮料能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挥巨大的作用。对于老年人来说,茶是符合预防疾病要求的饮料,饮茶活动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且茶是中国人最普遍饮用的饮料,不会引起老年人的抵触和反感。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生物碱、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几率,预防癌症、降血脂、减少体脂形成、抗菌、改变肠道菌群生态等多项功效。茶中的茶氨酸能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对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都有预防作用。

2.1有助于消化

养老院在管理中,饮食方面一般主要关注的是三餐的质量和卫生,保证老年人所摄入的营养达到要求,食物好消化即可。可是由于老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日益退化,所以会有诸多问题。消化系统疾病便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属于慢性病,无法真正意义上痊愈,所以只有生活中注意忌口,少吃各种不易消化的食物,来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茶作为日常饮品,有一项很重要的功效便是有助于消化。

2.2有抗癌的功效

癌症是人类的公敌,随着年龄的增大,得癌症的概率会越来越高,老年人也非常关注对癌症的预防。养老院在管理上的通常做法一般是组织老年人锻炼身体,按时检查身体,在癌症的预防方面比较欠缺。较之价格昂贵的人参、灵芝,茶是最经济实惠的保健品。茶之所以有抗癌的功能,是因为茶叶内部含有能够抗癌的化学物质。据有关实验证明,茶叶中的乙醚萃取液、茶多酚类化合物以及儿茶素类化合物都具有抗癌活性。茶叶内的物质主要是以抑制最终致癌物的形成的方式来达到抗癌的目的。通过让老年人规律地饮茶,能够达到预防癌症的效果,对减少老年人痛苦,延年益寿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2.3可以降血压

高血压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在养老院的管理中主要是提供血压监测和服用药物控制血压,不能很好地解决高血压对老年人的折磨和困扰。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不但是解渴消暑的良品,更是降血压的良药。“茶叶中的芳香甙(芦丁)具有维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力和增强血管壁韧性的功效。”[3]正是因为茶叶中有芳香甙物质,喝茶才能达到降血压的功效。通过饮茶,帮助老年人控制血压,有助于促进养老院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可以节约专业医护人员的时间和养老院的医疗经费开支。

3茶文化活动在养老院管理中的作用

3.1消除老年人孤独感

养老院管理中关注更多的是老人们的身体健康指标是否达标,对于他们内心的关注相对欠缺。孤独感在养老院的老年人中是普遍存在的。在中国,茶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和文化。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常见的现象,饮茶者可以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谈天论地。将饮茶的习惯引入养老院中,就可以号召老人们在凉亭中以饮茶活动为媒介,互相交流,一起谈天说地,休闲娱乐。这样就能有效地消除老年人独处时的孤独感,还能够引起话题,增加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情感的交流和满足。开展茶文化活动是丰富养老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养老院老年人和养老院管理者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3.2陶冶老年人的情操

茶在中国,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象征,是文化和修为的体现。又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便出现了各种茶叶。从茶的制作上分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等。从地域上有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安溪铁观音、六安瓜片等。它们以各自独特的味道影响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也熏陶了中国人的性情。茶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饮品。它体现着中国人的修养和品格,代表着中国人典型的内敛含蓄的性格。中国的茶是清淡而回味的,有着相当考究的饮茶艺术。饮茶既可以三五小聚,同时也可以饭后独酌。人们在品茶时谈论过去的人生的美好时光,畅想未来。最美不过夕阳红,人到老年,不是没有乐趣的,而是有更多的机会体验休闲活动和乐趣。品茶不但能够将人的这种乐观心态调节到最好,而且能够陶冶老年人的文化修养和情操,提高老年人的品味,这对于养老院的整体管理也是极为有利的。只有养老院成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才能让养老院拥有更好的管理基础,也才更利于每一个成员的健康生活。

3.3建构和谐的养老院环境

在养老院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让整个养老院和谐发展。养老院的老人中有从事过各个职业的成员,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生活习惯,长期相处中不免会产生各种问题和矛盾。茶文化活动作为集体活动,能够有力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打破沉默封闭的状态,使整个养老院达到和谐融洽的局面。古代茶馆很重要的作用便是沟通街坊邻里的感情,以极少的钱达到最大程度的精神享受。如今,在养老院的管理中,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茶馆的这一特色充分运用到对养老院的管理中。将茶馆文化的精髓引入养老院的管理中,通过给老年人讲解中国传统茶文化,进行茶道的表演,开展茶知识的学习和小组讨论等活动,能够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增加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构建一个和谐的养老院环境。

4开展茶文化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

茶有利于消化、有抗癌作用,能够降血压,茶还能消除疲劳、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龋齿、消除口臭,茶是碱性饮料,有利于酸性体质的纠正。但是茶也有副作用,众所周知,茶有提神的功效,这对于本来睡眠质量就不高的老年人来说便是个问题,所以养老院应该特别注意给老人饮茶的时间,尽量在上午和中午饮茶,避免晚上或睡觉前饮茶,保证老人们的正常睡眠。另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茶叶,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在养老院的管理中应该精心挑选茶品种类,提供几种符合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饮用的茶以供选择,避开一些副作用。茶文化活动能够促进养老院老人们之间的交流,但是却也无形中也增加了养老院的管理工作量和经费支出,如果管理人员没有相关的茶文化知识和配套的经费保障,养老院的饮茶活动便不能很好的持续下去,这是需要管理者解决的问题。总之,在养老院的管理中引入茶文化活动,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巨大的好处,管理者要积极学习茶文化知识,以保证养老院饮茶活动的安全、顺利开展,充分发挥茶文化在养老院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智慧,用中国智慧解决中国问题,才能更好地将养老院管理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范林.以宝鸡市为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

[2]陈雪萍,许虹,王先益,等.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10(5):454-456.

[3]刘祖生.茶叶[M].杭州:浙江省茶叶学会出版社,1999,(53):32—45.

[4]范林.国外经验对发展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启示[J].商,2013(22):3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