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现象范例6篇

重男轻女现象

重男轻女现象范文1

1、这反映出女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明显大于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一般人群,其原因一方面与社会选择毕业生的单位普遍存在“重男轻女”观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女性要生儿育女等生理特征有关。

2、民间习俗中顽强地显示着“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特质和观念。

3、中国是一个最重男轻女的民族,正是这个民族忽略了布朗特的悲惨教训而使自己遭受损失。

4、中国的父母亲具有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同样这种情况也出现在用人单位身上。

5、《妇女主任》是反映农村计划生育的小品,剧中农村妇女由于受到重男轻女的习俗影响,外界的歧视,再加上婆婆传宗接代的思想给她的压力,使她形成了大嗓门,粗线条的性格,装疯卖傻不认人。

6、生男生女的奥秘人类早已进入文明时代,还有的人重男轻女。

7、为了改变重男轻女的思想,一条标语这么写“男孩女孩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8、在中国,有数百万适龄男性未婚,对于正在应对由此带来的后果的中国政府来说,转变人们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尤为重要。

9、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我国各民族虽然历史、文化和生活条件有所不同,但程度不同地都产生了重男轻女的陋俗。

10、这些女孩子大多都有完整的家庭,家庭所在地也并非我国贫困地区,只因为她们将会是“别人家的人”,有着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父母,()在家庭经济一旦遇有难处时,首先牺牲这些女孩子的利益,让她们辍学挣钱,补贴家用。

11、《聊斋》中《韦公子》是不自觉的乱伦罪人,他放任纵欲,不事检点,最后竟发现他的娈童与宠妓竟是自己的儿女,他重男轻女,送走了儿子,毒杀了女儿。

12、在你身边,重男轻女现象还存在吗?

13、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是造成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

14、社会学家对长期以来的重男轻女演化敲响警钟。

15、高丽时期盛行佛教式的葬礼和祭礼,没有太强的重男轻女思想,女性在家庭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16、自古中国家庭就有着重男轻女的传统,家里没有儿子,就预示着贫穷和被人看轻。

17、她也谈到家里重男轻女的观念,当她出生时,妈妈三天都不看她一眼,甚至考虑要把她卖掉。

18、批评人士认为,计划生育政策使很多具有“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家庭进行了选择性人工堕胎,由此造成了我国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

19、一项研究发现,在印度重男轻女的观念一直在减弱,正如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情况一样,印度的性别比例增加也在减速。

20、时至今日在现达社会,调查仍然表明父母在生育时是重男轻女的。

重男轻女现象范文2

1、这反映出女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明显大于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一般人群,其原因一方面与社会选择毕业生的单位普遍存在“重男轻女”观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女性要生儿育女等生理特征有关。

2、民间习俗中顽强地显示着“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特质和观念。

3、中国是一个最重男轻女的民族,正是这个民族忽略了布朗特的悲惨教训而使自己遭受损失。

4、中国的父母亲具有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同样这种情况也出现在用人单位身上。

5、《妇女主任》是反映农村计划生育的小品,剧中农村妇女由于受到重男轻女的习俗影响,外界的歧视,再加上婆婆传宗接代的思想给她的压力,使她形成了大嗓门,粗线条的性格,装疯卖傻不认人。

6、生男生女的奥秘人类早已进入文明时代,还有的人重男轻女。

7、为了改变重男轻女的思想,一条标语这么写“男孩女孩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8、在中国,有数百万适龄男性未婚,对于正在应对由此带来的后果的中国政府来说,转变人们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尤为重要。

9、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我国各民族虽然历史、文化和生活条件有所不同,但程度不同地都产生了重男轻女的陋俗。

10、这些女孩子大多都有完整的家庭,家庭所在地也并非我国贫困地区,只因为她们将会是“别人家的人”,有着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父母,()在家庭经济一旦遇有难处时,首先牺牲这些女孩子的利益,让她们辍学挣钱,补贴家用。

11、《聊斋》中《韦公子》是不自觉的乱伦罪人,他放任纵欲,不事检点,最后竟发现他的娈童与宠妓竟是自己的儿女,他重男轻女,送走了儿子,毒杀了女儿。

12、在你身边,重男轻女现象还存在吗?

13、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是造成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

14、社会学家对长期以来的重男轻女演化敲响警钟。

15、高丽时期盛行佛教式的葬礼和祭礼,没有太强的重男轻女思想,女性在家庭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16、自古中国家庭就有着重男轻女的传统,家里没有儿子,就预示着贫穷和被人看轻。

17、她也谈到家里重男轻女的观念,当她出生时,妈妈三天都不看她一眼,甚至考虑要把她卖掉。

18、批评人士认为,计划生育政策使很多具有“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家庭进行了选择性人工堕胎,由此造成了我国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

19、一项研究发现,在印度重男轻女的观念一直在减弱,正如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情况一样,印度的性别比例增加也在减速。

20、时至今日在现达社会,调查仍然表明父母在生育时是重男轻女的。

重男轻女现象范文3

关于计划生育人口的调研报告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即将展开,为顺利做好此次人口普查工作,摸索和探求解决人口普查各主要阶段将要遇到的问题和质量控制方法,取得人口普查工作具体操作和组织实施的经验,根据青岛市统计局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市统计局从全市33个镇(街道、园区)中抽取3个重点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 从如何有效进行普查宣传等十个方面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项调研工作。

此次调研历时两周,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月22日邀请重点镇(街道、园区)在市统计局以座谈会的形式,对普查中可能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二是1月26日-27日市人普办分组到重点镇(街道、园区)进行实地调研,对部分重点单位进行了试点入户;三是1月29日在市统计局召开此次调研总结座谈会,对前段时间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归纳总结;四是撰写调研报告。

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此次调研专题共涉及以下十个方面:

1、如何有效开展普查宣传?

2、如何解决入户难问题?特殊地区和特殊人如何登记?

3、普查员及指导员如何选聘和选调?

4、如何了解掌握外出人口基本情况?

5、外来人口基本状况及如何做好普查登记?

6、人户分离现状及如何进行普查登记?如何进行户籍整顿?

7、外籍及港澳台人员状况及如何进行普查登记?

8、如何防止死亡人口漏登?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超生情况如何据实登记?

9、怎样开展普查摸底?

10、影响本地区普查工作的其他因素。

通过对以上十个方面的认真调研,我们及时了解正式普查登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摸清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有效开展普查宣传,是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因素。要做好宣传工作,不仅要从多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宣传,更要长久性、持续性的开展宣传。平度市统计局10月份至XX年7月份,分批次组织本市各镇(街道、园区)进行人普宣传,主要以悬挂横幅、宣传栏张贴海报、分发普查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XX年7月至XX年11月,通过宣传车队入村、宣传资料入户进行持续性宣传,并通过电视台、报纸、短信平台等多方位媒体宣传。

二、入户登记是普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入户登记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的准确与否。因此,如何解决入户难问题,特别是特殊地区和特殊人如何登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前期两周的调研,发现只要前期宣传工作到位,大众居民在了解到人口普查这项工作后,对入户登记这项工作的配合度还是很高的。对于宾馆、医院、学校等特殊地区,要做到入户前与单位负责人联系,入户时由该单位所属镇(街道、园区)工作人员陪同,并携带各级人普办下发正式文件,对于特殊人群要提前告知并预约时间进行入户登记。

三、选聘和选调普查员和指导员工作,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镇(街道、园区)选调普查指导员以一、三产统计员为主,因为一、三产统计员部分业务在农村,作为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平度市来说,人口普查的工作重点在农村;二是选聘普查员以各村(居)委会三职干部为主,参加人口抽样调查、农业普查等普查工作的人员优先选择;三选聘报酬参照往年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标准,然后根据实际工作具体调整。

四、如何掌握外出人口基本情况是人口普查工作的难点之一。做好此项工作,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非全家外出户,可在入户登记时询问其他家庭人员;全家外出户,要通过询问邻居、亲友、村(居)委会等形式了解情况。

五、如何做好外来人口基本情况普查是人口普查的又一难点。做好此项工作,可通过其所在单位、村(居)委会联系,或在其居住所门前张贴人普通告,邮寄信函等方式联系。

六、人户分离现状及户籍整顿问题的处理,要与其他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特别是加强与镇(街道、园区)、村(居)和公安、派出所、民政部门等单位间的协作。

七、外籍及港澳台人员状况和普查登记问题的处理,处理办法同上。

八、防止死亡人口漏登、农村和流动人口超生情况据实登记问题的处理,要与当地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加强协作,对以上几类人群登记做到不重不漏。

九、普查摸底工作的开展,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以镇(街道、园区)为核心,村(居)委会为主力,调配人员,全面开展普查摸底工作。

十、通过此次调研和对历年普查工作的总结,影响本地区普查工作的突出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是XX年10月份平度市农村村委会换届,村委会成员将会有变动,这将为调查员的选聘、培训和入户登记工作带来困难,影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历年大型普查,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效果差强人意;

三是入户登记中往往出现意外问题、特殊情况等,导致登记工作中断或不准确;

四是人口普查填表数量巨大,审核工作量大,往往因为某一两个指标的不明确,而导致出现大量相似错误出现;

五是光电数据录入对填表要求严格,常因书写规范度不够而导致机器误读。

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调研工作历时两周,通过座谈会、实地调研、试点入户、邀请参加历届普查工作的同志参加经验座谈会等形式,从十个方面对此次普查进行了细致调研,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计划生育人口的调研报告二

摘要:重男轻女现象屡见不鲜,女婴经常惨遭遗弃,导致我国男女比例失调严重。为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计划生育,B超不准严明婴儿性别,关爱女孩行动等等,但收效并不十分理想。我们应做到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抓紧抓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明确任务,统筹兼顾,着力解决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优化环境,求真务实,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发展的舆论氛围;逐步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重男轻女 计划生育 关爱女孩

正文:

众所周知,泱泱中华五千年,重男轻女现象屡见不鲜。在万恶的旧社会,女子被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生男还是生女,那是天与地的差别。很多女婴被贩卖或遗弃。改革开放后,此类现象还是随处可见。现在,我们已进入21世纪,但对于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我们却依旧经常束手无策。

在农村,重男轻女现象尤为严重。在农村老人心中,女儿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儿子才是可以为家里延续香火的,老了也应该住儿子家才是名正言顺的,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儿子老了也就没有了依靠。这也就导致了农村很多人不生到儿子就不罢休的行为。

不止如此,大部分人更认为儿子是越多越好,便导致超生屡禁不止,计划生育根本无法确切实施。而女婴经常惨遭遗弃,更有很多孕妇做B超确认腹中婴儿是男是女,如果是女,很可能会被引产,这直接导致我国男女比例失调严重。为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计划生育,B超不准严明婴儿性别,关爱女孩行动等等,但收效并不十分理想。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超生游击队的存在,女婴被弃事件更是时常闻之。

处于新世纪的我们任务繁重。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抓紧抓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明确任务,统筹兼顾,着力解决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优化环境,求真务实,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发展的舆论氛围

五、逐步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重男轻女太严重

重男轻女是一种认为男女不平等的观念,重视男性的权利,而把女性定性为男性的附属,并限制她们发展个人才能的机会。由于男性生理和社会性的天然优

势,对儿子投入和对女儿同等的关注,能得到更大的综合回报。在资源有限甚至匮乏的情况下,也构成了父母重男轻女思想的经济原因。

在很多有重男轻女思想地方,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为了生男孩而不顾自己负担能力不断生育,如果生的是女孩,就一直生,直至生出男孩为止。有些则通过做B超获知性别,如果是女,就会被引产;如果是男孩,则会被生下。而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地方还会把女婴溺死或遗弃。

有些重男轻女观念较深的家庭里,生了女儿会被送人,甚至溺死或遗弃。即使是重男轻女观念并不是很深的,大多也会认为女孩子长大后要嫁人,不需要读太多书,于是不顾子女的意愿,要女儿辍学工作赚钱供她们的兄弟读书 ,即使女儿成绩很好,儿子无心向学,这些父母也照样如此。平时也会对儿子和女儿有不同待遇,例如有些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优先考虑给儿子,却要女儿做较多的家务。极端的情况甚至是把儿子视为宝贝,在家里有如小皇帝,女儿则被视为奴仆看待,也常被打骂。

事实上,这些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就像在我家也是存在的。我最小的叔叔和婶婶先生了个女儿,但他们想要个儿子,就生了第二胎,第二胎的确生了个儿子。但在平常生活中,他们有好东西都是先想着儿子,对儿子比对女儿好得多。

男女比例总失调

男女比例失调,会对未来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造成冲击,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婚姻的稳定。

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就是男女比例失调。主要表现有:男女比例分布严重不平衡,男女配偶间年龄差距增加,高基数高比例的无择偶人群,出生人口萎缩等。

具20xx年,完全统计,截止到20xx年为止,全世界的男女比例为 1(女) :

1.4(男),据这个趋势分析,估计在20xx年,男女比例会达到 1:1.74,也就是到21xx年,会达到1:2左右。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婴儿性别比是基本一致的。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117:100 。然而,根据中国政府于20xx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比率达到117:100,比正常值102至107高出很多。另据中国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为112.8比100、镇为116.5比100、乡村为118.1比100。而造成此现象与农村的重男轻女现象是有着明显关系的。

计划生育难实施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事实上,虽说我国计划生育已实行多年,国家也十分重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但在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的实施仍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超生游击队那是比比皆是。

在农村,很多家庭抱有不生到儿子就决不罢休的思想,于是就导致了如果生的是女儿的话就接着生,还是女儿就再接着生的现象。事实上,我家就有一个远

房亲戚,连生了四个女儿,还生第五个,结果第五个还是女儿,他们就把第五个女儿送人了,现在居然还想再生第六个。我真的是不知说什么好了!我想,如果人人都像他们这样,那计划生育要来何用?

事实上,农村养儿防老的思想太根深蒂固了。有的人就算生到了儿子也还是不满意,一个不够要生两,两个还嫌少,三个还差不多。也不想想家里的经济实力养不养得起。正是这些愚昧的思想导致了计划生育的实施困难。说到底,重男轻女是根源!

关爱女孩怎行动

由于重男轻女现象的严重,男孩女孩所受到的待遇相差很多。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国家很重视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关爱女孩行动。

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不仅是贯彻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女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更是平衡男女比例的重要途径。这个行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大力传播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风,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营造全社会都来关爱女孩的大环境,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让女孩和女孩家庭的社会地位提高,实际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促进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

近年来,关爱女孩行动的开展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我的家乡余江当然也不例外,一些关于计划生育与关爱女孩的标语随处可见,而各种关于关爱女孩的活动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村委都有对村民进行教育,充分组织和落实关爱女孩活动,并加大拨款来为活动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

这次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我个人认为,我受益很多。

在计生局打下手的日子,让我学会了一些处理伤口等的基本方法,更学到了一些如何注意自身卫生健康的方法,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受益匪浅,让我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健康和身边人的健康。

重男轻女现象范文4

摘 要:电视剧《金婚》的几个女性角色的设置,折射出了剧作编导对女性的艺术想象带有某种隐秘的男权意识偏见,偏离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是对女性形象的压抑和歪曲,极易误导观众的不健康心理。

关键词:男权意识;《金婚》;女性

中图分类号: I235.2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8-0043-03

近两年,电视剧《金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7年收视率居高不下,2008年又独得四项“白玉兰奖”,占尽风头。评论界对其也是嘉许不断,认为它以编年史的形式叙述了一对平凡夫妻50年的婚姻史,比较成功地还原了生活的真实。然而,我们要评价一部电视剧是否优秀,仅看收视率和奖项还是不够的。是否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也要做全面具体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是当今较为普及流行的艺术形式,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对生活有较大的反作用。它可以对生活是一种塑造和规范,也可能是对生活的压抑和歪曲。我认为,《金婚》这一剧作最大的问题就是:编导对剧作中女性的艺术想象带有某种男权意识的偏见,是对女性的严重压抑和歪曲,而这种艺术想象一旦被大众广泛接受,就会成为强有力的文化规范,塑造着作为观众的男性和女性。影视批评必须重新审视这种对女性的艺术想象,指出其中的男性霸权主义意识,规范这种艺术想象。

《金婚》是以编年体历史的形式来表现的,剧中的人物,尤其是女性也的确展现出岁月磨蚀的历史性变迁,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女主角文丽,还是女配角李天骄、姚爱伦、梅梅等,尽管她们的年龄、外貌,甚至性格一直在变,但编导在对她们作艺术想象时所持有的男权意识却始终未变。我试来解读一下剧中几个女性形象如何折射出编导的男性霸权主义意识。

文丽:从“纯情女”到“落后婆”

文丽是《金婚》中的第一女主角,也是剧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对这一角色的艺术想象在某种程度上基本可以决定编导的整体思想观念,从这个人物身上也可以比较清晰地折射出的编导的男权意识。在剧中,文丽一开始是以一个纯情少女的形象出现的,她思想单纯、天真无邪,为了展现这一形象的纯洁性,编导把其想象成一个“性无知者”,尤其是设计了一个新婚之夜让文丽表现出只有处女才会有的对性的茫然和恐惧的情节。表面看来,这一艺术想象可以解释为表现人物的纯洁无暇,但实质上,这一剧情的设置却无意中暴露了编导隐秘的男权意识。把女主人公设想成一个对男女之事毫不知情的“性无知者”,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男性的“处女情结”。对处女的情有独钟在中西方文化中都由来已久,这是一种极其落后、野蛮的传统观念,是男权文化中男性拥有对女性所有权的体现。欧洲中世纪时,领主对其庄园里的所有女性都享有“初夜权”;中国封建社会也把女人的初夜看得特别重要,很多地方风俗,在婚礼后的最重要的仪式就是验证女人是否是处女,甚至有些巫术认为处女的血是神圣的,跟一定数量的处女交媾可以长生不老等等。其实,“处女情结”是男权文化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最好证明,是男性为了满足一己的私欲,把女性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实现对女性身体及精神占有所寻找的一个借口,也是男权文化压抑女性生命意识的集中表现。在西方,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初夜权”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意识。但在中国,由于封建制度的持久,男权意识的深入,“处女情结”并没有随着封建制度的结束而消失,尽管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这一落后的思想观念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落后的观念,在21世纪的中国电视荧屏上重又出现,而且被作为女人的一大美德来弘扬,成为男性欣赏赞美女性的一大因素。对女性的这一艺术想象表现了《金婚》的编导尚未脱离男性霸权主义的思维定势,男权文化在中国依然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当然,文丽的形象并没有止于此,随着剧情的发展,她的形象性格都有所改变,但唯一没有改变的是编导在她身上体现出来的男权意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孩子的问题,剧作让文丽对男孩的渴望远远大于男主人公佟志,甚至达到一种病态的程度。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中向来有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思想,不可否认,这种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女性,但历史与现实的事实是,这种观念对一直作为意识形态主体的男性影响要远远大于对女性的影响,女性其实是这种思想的受害者和替罪羊。然而,《金婚》的编导却用大量剧情表现文丽的重男轻女思想,企图把落后分子的帽子扣在文丽的头上,这就人为地回避了文丽作为女人所应有的母性意识战胜传统意识的可能性,舍弃了使文丽这一形象更加丰满的机会,客观上彰显了男性的思想先进和心胸豁达。当然,剧作不是不可以表现男主人公的思想先进性,但以贬抑女性形象为代价来表现男性的先进是偏离作品的“金婚”主题的,毕竟现代婚姻是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关系,要靠男女双方来共同维系,以贬损一种性别来抬高另一种性别是不符合现代婚姻理念的,也是不符合现实生活实际的。作这种艺术想象不仅不能提高观众的审美趣味,反而会在无意识中让男性观众的男权意识膨胀,让女性观众的生命意识受到更大的压抑。由于编导潜意识中的男权思想在作怪,《金婚》中文丽这一形象始终是偏离现实的,既不符合新中国知识女性不断成长的真实情况,也没有展现出中国女性半个世纪以来在婚姻家庭中的真实地位和作用。

李天骄:从“红颜知己”到“女强人”

在《金婚》中,围绕在男主人公身边的第二个比较重要的女性形象是李天骄,在剧中,李天骄是以男主人公佟志的“红颜知己”的身份出现的。编导把这一形象设计成年轻漂亮、才华出众、感情丰富、知书达理的完美女性,这一艺术想象全方位地满足男性对女性的各种需求。外表的美丽是为了满足男性对女性色相的欲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自己同龄的漂亮妻子已经被岁月磨蚀成“黄脸婆”,男主人公已经对妻子出现了“审美疲劳”,那么这时在他身边出现这样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性便可以满足他对女性的审美需求;而把她设计成有知识有才华的女性则是为了满足男性的精神需求,人到中年的成熟男性更需要精神领域的沟通和慰藉;感情丰富更是医治男性在枯燥乏味的家庭生活中感情缺失的一剂良药,而且这一“红颜知己”的感情表达方式是温良、优雅的,而不是热情奔放的,这种情感方式和识大体的品德都是为了保证男主人公的这一次精神出轨不至于威胁到男性的实际生活和道德品质。所有这些编导都设计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缺,但这种艺术想象却完全没有考虑到女性自我的生命逻辑。这种男性标准一旦形成就会对现实的女性生存形成诱导。这种特定的男性视野往往会遮蔽、压抑女性生命中与男性需求无关甚至不相和谐的某些方面,同时又强调、夸大了女性生命符合男性需求的另一面。所以,李天骄这个女性形象是男性编导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仅从这一人物的设计来看,对这类作品的推崇无论是对女性观众还是对男性观众都会造成一种误导。

剧中的李天骄并不仅仅只是作为男性主人公人到中年的“红颜知己”而存在,这个人物在《金婚》里的戏还没有结束,当老年的男主人公再次遇见也是人到中年且事业蒸蒸日上的昔日“红颜知己”时,这时的女性暂时处于一种强势状态,编导让她在短暂的时间里不断接到各种各样的电话,且自顾自地用不同的语言来答复,完全无视自己年轻时倾心爱恋的对象就坐在旁边等待与她说话。且不说把曾经设计成感情丰富的女性又塑造成毫无感情的“女强人”是否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更令人费解的是,编导使用夸张的手段来讽刺女性的强势状态目的何在?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是引导观众把同情的天平倾向暂时的男性弱者。“弱者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当男人们不仅仅把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变成生活的现实,而且千方百计地维持这一现实,甚至在艺术想象的领域也要用各种艺术手段来打击暂时拥有强势的女性时,那么,我们不仅要问一句,有着如此顽固的男权思想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利用精神文化产品来喋喋不休呢?

姚爱伦:从“妖女”到“弃妇”

在《金婚》中,跟男主人公佟志有接触的第三个女人是一个很难确定姓名的女子,她一会儿叫姚爱伦,一会儿叫姚舒拉,一会儿又叫方红兵……总之,在剧作中,她的姓名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本身就是一个颇有象征意味的想象,我们或许可以把这种设计看作是编导对某一类女性的艺术想象,虽然她们的姓名不能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编导对这一类女性是持否定态度的,从剧作对她不断使用的讽刺手段可以推测这一点。但是当我们细究是什么原因导致编导对这类女性采取嘲讽的态度时,结果却是发人深思的。在剧中,这一人物的身份是男主人公的同学,这个身份原本不足以使她进入观众的视野,使她进入观众视野的主要原因是她对男主人公的爱恋。但编导之所以对这个人物多次采取夸张的手法讽刺打击并不是因为她不应该去爱恋作为有妇之夫的男主人公,在这方面李天骄做得比她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并没有因此事被编导放到讽刺的平台上加以鞭挞,甚至单恋也不构成对她讥讽的理由,她的问题在于她不仅大胆主动地表达出了这一感情,而且在行动上主动地去追求自己爱恋的对象,恰恰是“主动”这种不符合男性习惯的表达方式使她成为编导的攻击目标。如果说矜持的李天骄在男性眼里是“天使”的话,那么,主动的姚爱伦在男人眼里就是“魔鬼”。在男权叙事里,在男女情感的表达方式上,女性被长期想象为只能处于被动接纳的位置,一旦有女性主动地向男性表达情感,将被视为不合时宜,是对男性权威的谮越,男性想象把主动型的女性妖魔化,使他们在男性视野中成为不可理喻的、带着危险性的异类,显得可怖可恨。所以,姚爱伦这样的女性就被编导妖魔化,甚至她们的名字也被不断地变换,就像可以幻化的妖女。这样,现代视觉艺术中再一次确认了女性以被动为荣、主动为耻的传统妇德,背弃了从精神上解放妇女的现代文化观念。在男权想象中对主动型女性贬斥的一大策略是,以喜剧的态度嘲弄不守传统妇道的女性,把她们丑化。因此,姚爱伦对佟志几十年的单恋,这一在现实和艺术中都足以成为让人伤痛的悲剧事件,却被已经深陷男权意识泥潭的编导以讽刺的手法变形夸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失去了让人同情理解的价值。及至最后把这一女性设计成即使不断遭遇被男人抛弃的命运,成为一个弃妇,也依然得不到男性的谅解,也依然是男性编导讽刺挖苦的对象。男性霸权主义者在对待不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女性所表现出来的残忍一面暴露无疑。

梅梅:从“辣妹”到“节妇”

重男轻女现象范文5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89-02

一 “阿拉40”

“阿拉40(アラフォ`)”是当下日本社会的一个流行词。“阿拉40(アラフォ`)”是「アランドフォ`ティ`(around 40)的略称,专指40岁左右(35~44岁)、有稳定工作、尚未结婚的男女。

“阿拉40”所反映出的,是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晚婚化,甚至不婚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到达适婚年龄之后,并没有选择结婚或是无法结婚。此类现象的不断增加,导致了社会结婚年龄的大大增长,或者说是结婚年龄的散乱化。晚婚・不婚化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要数日本。

二 日本的晚婚・不婚化社会现象

日本是当今世界晚婚・不婚化社会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30~34岁的日本男性未婚率高达47.3%,35~39岁的未婚率也有35.6%;而日本50岁年龄层的人口中,从未结过婚的人口比例,男性为20.1%,女性为10.6%,且以上所有数字目前仍然呈现上涨趋势。预计到2030年,日本50~60岁的男性中,将会有近三成的人未婚,且有可能终身不婚,女性的未婚和不婚比例也会相当高。可以说,在日本晚婚・不婚化社会现象已日益普遍,正如《东洋经济周刊》2014年3月发表的封面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日本社会已然步入“超级单身社会”。

晚婚・不婚化现象,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造成了少子化、出生人口率降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本政府在2014年6月17日的内阁会议上,决议通过了2014年度版的《少子化社会策白》。其数据显示,年轻一代的未婚率持续上升,25~29岁的男性未婚率为71.8%,女性未婚率为60.3%;日本社会的晚婚化现象不断加剧,12年间日本女性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为30.3岁。就年轻一代晚婚・不婚的原因而言,20岁年龄层的回答中,“经济条件不允许”位居榜首;若单从女性的回答来看,选择“不想失去单身的自由”一项的人数最多。谈及“养育孩子的条件”,20~40岁年龄层的人选择最多的选项为“能同时兼顾工作和抚养孩子”。

三 原因分析

首先,谈及日本社会的晚婚・不婚化现象,往往会被诠释为追逐个人自由、抗拒家庭及社会责任的举动。诚然,2014年度版《少子化社会策白》中,有关日本年轻女性选择晚婚・不婚原因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种说法。从家庭和孩子考虑,女性在婚后必然面临生育和照顾孩子的问题。过去,结婚生育后,日本女性往往需要牺牲自我,成为职业家庭主妇。可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的女性开始走出家庭,与男性一同学习、一起工作。新时代的女性,大多都有自己的事业,不必像从前那样靠丈夫为生,因而也更加趋于独立自主。可日本照顾孩子的行业并不发达,所以女性在婚后将会面临工作、养育孩子的双重压力。这使得她们疲惫不堪,甚至不想结婚,进而致使日本晚婚・不婚化社会现象加剧。

其次,近年来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在日本国内,许多企业选择降低薪水、减少员工福利,甚至是裁员,来应对企业业绩的下降。日本某职业介绍所于2012年6月对东京及周边城市的25~34岁的男女上班族,实施了一项名为《2012职业规划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1.6%的日本年轻上班族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与所得报酬不成比例。当问及“离你的目标年收入还差多少时”,30.1%的人回答“50万日元(约3万元人民币)以内”,31.1%的人回答“50万至100万日元(约3万至6万元人民币)”,32.2%的人回答“100万至200万日元(约6万至12万元人民币)”,回答“200万日元以上”的人也占了6.6%。

而关于提高目前工资水平的理由,无外乎“为将来的生活存钱”“为了结婚生子做准备”“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了退休后的生活更丰富”等等。可见,因为经济低迷,工作的不稳定和薪资水平的下降,不少日本民众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根本无法考虑结婚的问题。

再次,致使晚婚・不婚化社会现象日益加剧的原因在于,人们传统观念的变化和日本社会包容性的提高。全球化的浪潮为人们带来了更为丰富、更为多样化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社会整体的包容性也因此不断增强。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交网络的扩大,使得单身变得不再孤单,某种程度上反而会让人感觉到轻松自由,因此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选择了单身。另一方面,日本社会对晚婚甚至不婚的社会现象有了更强的接受度和包容性,人们可以摆脱“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等传统观念的束缚,不用顾忌世人另类的眼光,可以更加自由、随心地选择个人婚姻问题。

四 解决对策

“一起工作,一起抚养孩子。”改变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夫妻双方一起工作赚钱、承担家庭开

销,共同分担家务、抚养子女成长,夫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体谅。

个人层面,女性要转变观念,完成家庭主妇角色的转变,主动参加工作,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改变所有家庭开销都要依靠男性的局面,积极提高自身在婚姻及家庭生活中的地位;男性则要关爱女性,尊重妻子为家庭的付出,力所能及地分担家务,积极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并参与子女的成长和教育。

政府层面,积极带动日本国民消除或减轻对女性就业的歧视,倡导女性独立,鼓励女性参加工作、发展事业,并在女性就业政策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和照顾,提升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和收入。

重男轻女现象范文6

关键词:第一人称;ボクっ娘;女性;心理

与中文不一样,日语中的第一人称有很多种说法。在中文里,无论是和家人聊天,还是在职场上与人交谈,几乎都是使用“我”做第一人称。而日语的第一人称,有“わたし”“ぼく”“おれ”“わし”“おいら”等等,非常多样。在日语中,即便是对同样一件事情,根据说话人的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等的不同,使用的第一人称也会不同。第一人称的区别使用,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的差异。比如,在日常会话中,男性和女性使用的第一人称是不一样的,男性一般使用“私(ワタシ)”“(ボク)”“俺(オレ)”,女性一般使用“わたし”“あたし”。

然而,近几年,在日本出现了女性使用“(ボク)”自称的现象。这样以“(ボク)”自称的女性被称为“ボクっ娘”。文教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出惊人的结果:以“(ボク)”“俺(オレ)”自称的女性占16.9%,回答周围有朋友以“(ボク)”自称的女性占38.9%。“ボク”原本是男性用语,为什么近来如此受女性的青睐。本论文将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反应的女性心理展开研究,并讨论日语中第一人称的特质。

一、“ボクっ娘”现象

据维基百科记载,“ボクっ娘”是指,用男性用语“(ボク)”自称的年轻女性(80后、90后居多)。

首先,年轻女子使用“ボク”自称会给人很“萌”的感觉。日本很多动漫漫画作品中会出现一些中性化的女性角色,这样的角色通常处于青春期的较多。在日本被称作“男装的丽人”。年轻女性身着男性服装,梳着男性的发型,以男性的语气说话,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中性美,这样的形象颇受青睐。“ボクっ娘”就是这样,会给很多男性留下骄傲中带点可爱的印象。这个原因使得“ボクっ娘”非常受欢迎。

二、「ボクっ娘的心理分析

心理学家富田隆针对女性使用“ボク”这一现象,做出了三种类型的分析。

第一种是“想像支配女性的男性那样”的“对男性性别的憧憬型”。这样的女性,往往比起女性的温和美,更崇尚男性的力量美和率性美。因此,便下意识得会对男进行模仿。一方面,自己心中理想的完美男性的形象越来越少,所以自己便想成为这样完美的存在。尼采曾经说过:“现世没有完美的男人,因此,女人都往中性化发展。也就是说,真正的男人都是从女人的躯壳中解放出来的”。

在当今日本,女性不甘婚后便成为家庭主妇,想走出传统的牢笼走进社会,谋求在职场中社会中和男性一样的地位,追求男女平等,这样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追求女性权利与男性平等,女性本身的自我觉醒当然重要,另一方面法律和制度的支持也是非常必要的。1999年6月23日日本公布了《男女共同参画社会基本法》,其中以男女平等对待,尊重人权为基本理念,确保给予男性和女性以平等的社会构成成员身份参与社会分工的机会,颁布了男女均等享受利益并且共同承担责任其相关法律法规。另外,根据日本总务厅统计局统计,1995年,日本女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率高至90%,比起1975年上升了42.8%。为了减轻女性承担家务和育儿的负担,提供进入职场的机会,日本还新增了男女通用的时间规制。

第二种是“想要跟普通女性不一样的”的“对特别存在的憧憬型”。这样的女性,多数是从幼年时期开始就使用“ボク”自称,以男孩子的成长方式生活,这样即便是到了成年人的阶段也继续使用着“ボク”,有种“拒绝成长”的心理。这些女性幼年时期跟男孩相处的时间较多,造就了她们偏中性的性格。突然间身体生理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时间不能接受自己是女性这个事实,逐渐对自己的性别产生了厌恶感。不喜女性的柔弱纤细,对“あたし”这样的女性第一人称用语感到抵抗,但又无法改变自己的性别,便只能从言行举止来区别于其他女性。这样的类型倾向于对长大成人的抵触,比起“私(ワタシ)”,“ボク”更显得孩子气更可爱,给人未成熟的印象。这样的“ボクっ娘”追求的一种如同孩子般纯粹的存在,拒绝成长带来的困扰。

第三种是“近朱者赤型”。这样的“ボクっ娘”大多由于受到周围的朋友或者喜欢的动漫人物的影响。

三、从“ボク”的历史来看第一人称的特质

实际上,“ボクっ娘”并不是近些年才有的现象,有资料考证在明治时期“ボクっ娘”就曾出现过。指摘出这个事实的是研究女性用语的关东学院大学经济学部的中村桃子教授。在日本综艺节目《みんなで日本GO!》中,中村教授向观众展示一张明治初期的照片,照片中的女学生都穿着日本男性和服,中村教授表明,这个时期的女学生为谋求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用“ボク”做第一人称使用。她们忽略自己的性别,为和男学生一样受到教育,穿着男性服饰,言行举止也向男性的方式靠拢。对于这些初期的女学生来说,面对如何称呼自己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男性用语“ボク”。也就是说,在“ボクっ娘”现象的初期,“ボク”是以学生用语的形式出现的。

另外,“”在江户时代并不是读作“ボク”,而是“ヤツガレ”,本来是身份卑微的平民的自称,属于非常谦卑的谦让语。之后,吉田松阴将“”的读法改为了“ボク”。根据《日本国语大辞典》的记载,“(ヤツガレ)”是自谦语,在上代和中古时期都是男女通用的。到了近世以后才逐渐成为男性用语,并逐渐被用于正式场合。如此看来,第一人称不仅仅在日本不仅仅是单纯的代名词,更是表达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认识的手段。

四、“ボク”和“ワタシ”

昭和27年(1954年),由日本教育局的《これからの敬》(《今后的敬语》)中规定,第一人称原则上,不论男女,都以“ワタシ”“ワタクシ”为标准形式。并且规定“ボク”是男性学生用语,进入社会之后要求使用“ワタシ”,教育上要注意。“ワタシ”是“ワタクシ”的略语,但是没有“ワタクシ”正式。

一般情况下,“ワタクシ”在正式场合被使用,比如面试、商业会谈等,比“ワタシ”更能表现对对方的尊敬和重视,在日常会话不经常使用。近世以后,“ワタクシ”的“ク”被省略,逐渐发展成为女性使用居多,如今成为日本人最常用的第一人称,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不论是生活聊天还是公众场合都可以使用。

然而,“ボク”作为第一人称,往往给人不太正式,学生气浓重的感觉。普遍认为“ボク”与“ワタシ”相比,不够表达对对方的尊重。那么,笔者面向日本某公司的18至40岁的女性,就第一人称的使用情况作了调查。一下是调查结果:

“ワタシ”519人

“アタシ”139人

“ボク”4人

“オレ”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