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例6篇

公园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公园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城市公园;改造利用;防灾减灾;郑州市

中图分类号:TU985.12+1;TU984.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5-0959-03

Discussion on the Integrated Disaster Prevention Reconstruction of City Parks

REN Ju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450015, China)

Abstract: Taking Zhe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tatus of the major parks and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emergency shelters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 under the guidance of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ecology, urban plann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theor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ity parks integrating the need of disaster prevention were explored.

Key words: city park; mod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Zhengzhou city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等因素,城市自身的功能逐渐呈现疲态,在地震、火灾这些突发灾害面前,人们开始正视城市愈发严重的灾害环境并认识到建立应急避难场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些灾害频发的国家如日本,很早就开始进行防灾场所的建设,其中防灾公园对我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它作为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避灾救灾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防灾公园屈指可数,很多城市甚至还未将防灾公园的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畴[1]。

目前,防灾公园建设最为完备的要属日本。1923年关东大地震、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城市公园被市民当作避难场所,它们有效阻止了火势蔓延,避免人们受到震后次生灾害的伤害,之后,日本政府加强了城市安全减灾体系建设,把建设防灾公园当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1973年日本在《城市绿地保全法》里把建设城市公园置于防灾系统的地位,1986年制定了《紧急建设防灾绿地计划》,提出把城市公园建设成为具有“避难地功能”的场所[2]。

我国防灾公园的提出和建设起步都比较晚,目前我国主要是借鉴日本的防灾经验,2003年9月建设的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是率先进行试点的公园,其后部分城市也将防灾公园纳入建设规划中。公园因为这些特殊功能在重大灾害来临时已成为安全的紧急避难之地。因此,建设和改造适用于城市的应急避难公园非常必要。

1 郑州市主要公园现状及在应急避难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公园现状

郑州市内现有公园46座,有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其中综合性公园有17座(全市性公园概况见表1)。市区内的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及碧沙岗公园是人们常去的游憩地。2007年人民公园和碧沙岗公园作为郑州市首批应急避难场所开始动工,目前避难主体工程已完工,其中碧沙岗公园的防灾建设标准相对较高,公园前身为将士陵园,后改造成公园向游人开放,总面积约23万m2,绿化覆盖率94.3%,避难工程利用面积约20万m2。园内应急救援设施和应急生活设施都已完善,一旦公园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投入使用,将能同时容纳6万~10万人避难。除此之外,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定市内规模较大的29个公园为救灾据点,其余的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和附属绿地中不小于600 m2的集中绿地也可作为紧急避灾据点。

1.2 公园在应急避难方面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系统的防灾减灾规划 现今城市防灾公园处在逐个建设或改造状态,没有一套完备的城市防灾公园体系,难以起到面向多种城市灾害的防范作用。其次,相关的法规和设计标准还不健全,缺乏指导和监管。比如在建设施工中,由于缺乏配套的专项法规,导致各类设施按照防灾要求粗陋地布置,缺乏细节考虑,造成重复和不协调。

1.2.2 数量与容量不足,资源利用率低 郑州市现作为避难场所使用的公园数量严重不足,灾时无法满足应急避难的需求。全市性综合公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 km,不在附近居住的人们较难前往。大型公园布局松散,部分设施重复投资,造成区域资源无法共享,空间尺度也不易令人产生安全感。

1.2.3 场地、配套设施功能单一,防灾被动 从现状看,目前园中的防灾避难功能开发不尽完善,还处于被动防灾阶段。首先,缺乏对各种灾害特点的综合考虑,只适用于地震及火灾后的避难;其次,园内的普通设施只能满足平常的使用,缺乏平灾转换的考虑,设施配置不合理,没有具体的使用说明,同时缺乏对防灾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第三,园内有包括水域、考古研究所、文物遗迹等占地面积,实际避难面积应去除这一部分,部分避难场地道路缺乏通达性。

1.2.4 公共认知不足,避难引导指示模糊 在随机询问公园内部分民众后发现,有80%以上的人不清楚所在地是防灾公园,也不知道全市这样的场所有几处及具体分布。少数注意过入口标识和宣传栏的民众仅仅知道防灾公园的概念,对于设施的位置、如何使用不甚了解。园内各避难场所的标识缺乏连续性,箭头指向不明确,各区域间的引导模糊。以上这些都反映出对防灾公园的宣传力度不够,民众防灾意识薄弱。

2 对郑州市公园平灾结合的改造探讨

城市中的公园担负着不同的功能,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更能在灾害来临时发挥各自的优势。早期的城市公园大多没有考虑防灾避难的功能,广场、绿地在客观上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灾作用,但大规模灾害时就会暴露整体防灾能力的不足。因此,如果能根据城市各个公园的特性进行改造,不仅能够利用公园已有的防减灾功能,而且可节约避难场所的用地,减少重复投资。这对于充实城市防灾减灾力量、提高城市空间使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3]。

2.1 改造原则

2.1.1 统筹兼顾 规划时从整个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角度进行考虑,统筹规划防灾公园与其他类型如广场、学校等避难场所的配置。进行公园改造建设时需要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对于现状为已有避难工程设施的公园进行防灾减灾功能调查评价,落实公园在城市防灾体系中的作用,对需要改造的普通公园和建设新的防灾公园,应制定详细规划,长远考虑,确保能够满足一定时期的人员避难需求[4]。

2.1.2 安全优先 确保园内作为避难场所的安全是首位的。平时的游艺、景观设施在灾后可能会与应急避难功能发生冲突,规划时应在安全考虑范围内进行园内的布置和景观处理,如考虑园内观景道路在灾害时的通达性。

2.1.3 因地制宜 利用公园既有的资源如地形条件、水域、植物以及设施,根据城市对其防减灾的实际需求,增加必要的防灾避难设施,并改造已有的设施。如此可节约避难场所的用地,减少重复投资。

2.1.4 平灾结合 平灾结合是规划设计防灾公园的基本原则。城市公园平时作为民众休憩娱乐和避难疏散演习的场所,灾害时转换为避难场所,双重功能的和谐整合,使公园的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5]。

2.2 改造建议

2.2.1 综合规划,提高公园的防减灾能力 规划时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防灾规划的要求,着眼于各避难场所的统筹规划。把各类专项防灾规划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再根据防灾公园所处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尽快完善法规和设计标准,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指导和监管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研发更实用的高科技应急设备并合理配置,提高公园对各种灾害的承载力。

2.2.2 增加防灾公园数量,均衡分布 市内新建防灾公园的数量有限,主要依靠改造既有公园来增加数量。现郑州市主要公园绿地40余处,可根据防减灾需求以及在各区分布的均衡程度,选择合适的公园进行改造利用。分散在城市中的社区公园、小区游园等场所贴近人群,是人们生活中熟悉的空间,如果对这一部分场所加以适当改造,配备相应的防灾设施,无疑能提高城市的防灾容量。

2.2.3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健全设施,平灾两用 针对不同的公园形态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呈带状形态分布的公园,在这条“线”上分布着设施、绿化、水系等各项因素,具有快速疏散的优点,但同时也不利于运输设施的停靠。因此既要利用公园形态的优势,也要尽量避免劣势可能带来的隐患。

其他的改造诸如利用地形增设防护屏障和缓冲空间;内部空间如广场、停车场、草坪进行设施改造,保留原有功能的同时可供灾时安置;以园内道路骨架为主体,结合周边空地改造成应急通道,同时与其他游览线路连成灾害时的路网;地面铺设及公共设施选择防火、防水、耐腐蚀的材料。健全具有灵活应急功能的配套设施,比如在与市政管网断开的情形下,能够依靠自备水井获得水源;路灯与监视设备、喷泉与消防设施的整合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改造时要考虑防灾时的区域划分。比如物资存放地在交通运输地附近,应急生活设施与棚宿区相邻。

2.2.4 人性化设计,有效沟通 设计时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以人性化的最大需求为主。比如公园的护栏改成植物围合或者降低高度,增加可达性;利用景观设施构建尺度适宜的小空间;提高各区域的共享程度,缩短服务半径;利用不同植物的特性增强场所的庇护感;注重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考虑弱势群体在避难中的安全性。

园内防灾标识系统的地位非常重要,能有效引导民众进行避难。可在公园入口的平面示意图中加入各个防灾区域的图示;通过连续性箭头标识引导通往避难场所;避难设施的使用内容尽量简明易懂。

政府应加强防灾知识的教育宣传,及时将防灾公园的名称方位、可达线路、设施分布进行公示,组织公众进行定期避难预演,提高民众应急避难的意识和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3 小结

利用城市既有公园进行防灾公园的改造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防灾公园规划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系统的规划指导以及完善的法规。必须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经验,结合本国的实情,逐步摸索出适合的道路。应当避免盲目跟风的形式主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规划设计工作,不断地调整和深入。

参考文献:

[1] 包志毅,陈 波.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减灾防灾[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2):155-160.

[2] 苏幼坡,马亚杰,刘瑞兴. 日本防灾公园的类型、作用与配置原则[J]. 世界地震工程,2004,20(4):27-29.

[3] 丁石孙.城市灾害管理[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公园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新西兰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同时在尊重生命意识的强烈影响下,新西兰社会对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十分关注。新西兰中小学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校园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学校成员的生命安全,维护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赢得了社会公众对学校的信任,为新西兰的高质量教育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

新西兰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通常以一年为周期,包括计划、执行、检查等环节的六个步骤:①结合学校情况提出学校的安全管理计划;②制定各项工作的时间进度安排,明确各项行动的职责:③提交校董会批准;④按计划采取行动:⑤定期向校董会汇报进展:⑥进行年度检查,准备下一年的安全计划。

在计划环节中,学校安全工作负责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或修正)学校的安全政策、安全目标、学校成员安全职责、安全管理程序、安全教育组织安排等。安全政策在新西兰政府及教育部颁布的《新西兰健康安全工作修订法》、《国家教育指导方针》及《公立中小学健康安全行为准则》等指导下制订,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指导方针。安全目标的制定遵循“SMART”的原则,即specific(特定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chievable(可达到的)、relevant(相关联的,与学校全体成员相联系)、timely(适时的)。

检查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对学校安全目标的达成情况、学校自我安全评价(学校成员代表对学校安全的评价)的结果、学校成员的参与度、相关安全法规的遵守情况、安全工作的改进过程、校园安全教育开展情况、仍没有解决的安全问题、提高学校安全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检查,并为下一年度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

二、校园安全危急事件管理

安全危急事件管理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新西兰中小学把校园安全危急事件管理作为学校安全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特别加强了对校园危险、突发事件的管理,并建立了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

1.危险事件管理

校园危险是指能够导致危害的活动、情形或物质。新西兰中小学把校园危险分为五类:物理方面(物体掉落、电击、室温过高或过低、噪声等)、化学方面(实验室化学制品的储藏搬运、除草剂、游泳池内化学用剂添加等)、生物学方面(盥洗室不卫生、烹饪设备不卫生、传染病等)、工效学方面(工作区域安排、桌椅高度等)、个人及心理方面(危险行为、压力/疲劳、暴力、恐吓/胁迫等)。

新西兰中小学对危险事件的管理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确认危险:了解学校的自然地理情况、校内外安全巡查、进行安全讨论、关注学校临时来访者(临时来访者进入校园可能与学校环境、时间安排等因素冲突,对学校安全产生新的威胁)等是发现校园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对学校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及程序的分析、已发事故调研也能有效发现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记录危险:记录危险就是将发现的危险记录在学校的“危险登记簿”中。危险登记簿不仅是学校安全隐患情况的记录册、校园安全教育内容的来源,并作为日后产生法律纠纷的证据。

(3)评估危险:新西兰中小学通常采用计算危险等级的方法对发现的危险进行评估,对重大危险采取优先控制。计算方法是先将危险的严重度和频发率定级。严重度分为4级:1级,可以忽略的损伤或疾病;2级,轻微的损伤或疾病;3级,严重损伤或疾病;4级,死亡。频发率分为5级:1级,几乎不可能发生;2级,过去曾在其他地方发生过;3级,极有可能发生;4级,在学校中发生过:5级,总是发生。定级后严重度与频发率相乘的结果即为危险等级,等级分数较高的为优先控制的危险,危险最高等级为20。

(4)控制危险:学校根据实施效果、费用及人员需要等情况对危险采取消除(修复、移除)、隔离(悬挂警告标志、设置防护栏等)或降低(加强监控、开展培训等)的方法进行控制。在降低危险是唯一控制危险的方法的情况下,学校必须密切监控危险和有关人员的健康状况,并为所有暴露于危险的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设备。

(5)监控危险:为及时发现新的危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根据新西兰教育部的要求,学校每个季度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危险巡查。对于已经发现并经过处理的危险,学校也要继续监控。

2,突发事件管理

校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学校及其成员安全产生威胁的大范围事件。在新西兰,校园突发事件通常分为自然发生和人为造成两种。自然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洪水、暴风雨、火山爆发、化学制品泄露等,人突为发事件如突袭、携带武器的罪犯闯入、炸弹恐吓、严重受伤/死亡、学生失踪等。

新西兰中小学对突发事件采取“4R”的方法进行管理:

减少(Reduction)——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及其潜在影响。这一方法主要与校园危险事件管理相联系,通过加强对危险事件的管理可以减少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

准备(Readiness)——制定突发事件应急计划。学校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都要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通常包括事件行动程序、救援联系人名单(如学校负责人、校医、地方急救人员、消防、警察等)、学校地图、学校师生员工中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员名单、急救人员及器具清单、人员撤离程序等内容。

反应(Response)——按应急计划对突发事件作出反应。

恢复(Recovery)——事件处理结束后,检查措施是否适切。在突发事件或突发事件演习后,学校安全协调员或校长要召集学校安全委员会成员及事故涉及人员召开检查会议,评估学校对事故的准备情况,并对应急预案进行调整。为让教师员工尽快恢复工作,学校有时也会要求教师员工撰写报告,汇报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在一些情况下,学校还为部分人安排心理辅导。

3.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安全事故汇报制度主要包括事故汇报和登记两个部分。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学校要立即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并提交事故报告,与相关部门联手展开事故后续调查工作,听取安全工作改进建议等。此外,学校还要将安全事故的相关信息向学校的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汇报。这不仅是出于对学校成员权益的维护和尊重,而且在仍有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通报事故情况可以引起学校成员的充分注意并进行有意识地防范。

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还要开展相关信息的登记备案工作,将事故发生的时间、人员姓名、受伤类型及相应治疗、事故汇报情况、预防事故再次发生及事故索赔的相关信息等记录在学校的“事故登记簿”中。

公园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字:应急避难,城市公园,城市绿地

Abstract: the emergency shelter set up is a symbol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The city emergency shelter system how to digest, how to achieve? Is really a study. City park, green space in the city of important as open space, not only can beautify the city, providing people with good ecology, landscape, culture and leisure place, should be the city emergency shelter system one of the important plac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refuge.

Key word: emergency shelter, city park, urban green space

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中国各地,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集度很高,遭受各种突发事件或灾害的威胁形势严峻。尤其在多灾多难的08年之后,深刻体会到我国各城市在这方面的薄弱。城市应急避难系统如何消化,如何实现?确实值得研究探讨。而在城市绿地中实现是最为合理的,可操作性极强。

1. 问题的提出

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城市管理向科学化、人性化发展的象征。在城市中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建立健全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防震等其他重大自然和人为灾害的需要,更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迫切需要。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开放空间,不仅可以美化城市,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景观、文化、休闲场所,对城市防灾避难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城市公园、绿地应当成为城市应急避难系统的重要场所之一,发挥防灾避难的功能,以备地震或其他灾难来临时,密集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能在政府组织下,被快速疏散安置到公园,并在指挥系统、医疗救护、饮食饮水、供电照明等方面得到基本保障,以减少灾难损失。应急避难场所的修建可以提高城市的应急避难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提高公众的安全感。

2. 我国防灾公园的发展现状

我国大陆地区的防灾空间规划我国大陆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自古灾害较多。1976年唐山市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多年来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次。震后重建的绿地系统规划为避难、减灾、减轻灾害损失提供了重要条件,扩大了市级公园面积,并且这些公园都与市区抗震通道相接,万一发生地震能使大型救灾专用车辆通行,保证抗震救灾工作通畅及时,居民能迅速疏散到绿地中去。

北京已经计划在城区乃至更大范围内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已建和在建的共有27处,目标是保证居民在10分钟内即可到达一个避难所。西安、泉州、天津、上海、重庆、南京等城市对防灾公园的建设也予以了高度关注,并着手开展准备、规划和建设工作。2004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125号)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难救生设施”。

3. 应急避难绿地规划的设计程序:

3.1. 确定城市应急避难绿地建设指标与规划目标

做城市现状绿地分析,确定城市应急避难绿地建设标准与目标,做城市气象、绿地周边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与工作研究,设定城市应急避难工程体系。

3.2. 场地选址及级别确定

认真界定避难圈域界,划分好避难级别。

3.3. 应急避难绿地布局综合设计

涉及应急避难设施配置,应急避难功能区划,园路及铺装设计,种植设计,建筑物及其他设施设计,生命线系统规划(包括生命线设施设计),信息情报系统规划(包括信息情报设施设计),物资供应系统规划。

4. 如何提高应急避难系统

如今,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1%,城市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在城市公园中建立应急避难系统为灾难的来临做好了准备,但灾难的发生毕竟是非常事件,如何在和平时期将应急避难系统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借鉴日本丰富的防灾经验,结合城市公园的功能,平灾结合的建设灾害发生时的避难场所。变维护为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避难系统的日常功能,使应急避难系统在公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中充分被利用起来,提高应急避难系统的日常运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4.1 将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开辟为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及科普教育基地。

在平时充分利用避难指挥中心的设备和空间,定期对中小学生和市民开放,组织开展应急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公众介绍中心内相应的应急设施和配置,加强对公众的危机教育和应急避难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难与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可结合公园的特点开展园林绿化知识宣传,举办山石、花卉、书画展等文化活动,既丰富周围群众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公园的文化内涵,又充分利用了空间。

4.2 利用应急避难设施,与地震办和街道办事处合作,共同组织附近居民和中小学生进行应急避难演习,通过市民的参与,更加深入、广泛地宣传和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4.3 充分利用太阳能供电系统。

将园内照明和办公用电设置为太阳能和市政电网双路供电,平时以太阳能供电为主,当连续阴雨天造成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再自动切换到市电工作,既可保证公园正常供电,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4.4 充分发挥监控、广播、通讯系统的功能。

为保证公园公共设施以及游客的安全,服务监控系统平时作为公园安全服务的一种措施,为整个公园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广播系统平时用于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提高公园服务水平。

4.5 将应急设施制作成景观小品,丰富公园景致。

如将应急饮水装置制作成别致的小花坛,形成一种独特的小品景观;将应急棚宿区设置为游人休憩和娱乐的场所;将应急简易厕所采用挖化粪池上面盖板铺设坑位的方法,平时在盖板上种植草皮,应急时增加围挡即可使用;应急停机坪平时作为绿地景观供游人观赏、休闲。

5. 结论

汶川地震以后,防灾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防灾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去实施。在城市公园中建立应急避难系统,将公园建成具有应急避难功能的提法由概念转变为现实,为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应急避难系统提供了思路和依据。但目前对于应急防灾避难系统的建立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或模式,且应急避难系统建立后,如何发挥其日常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总之,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而从城市应急避难绿地的概念构建入手,研究如何结合城市绿地建设适合于不同城市空间结构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总结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结合规划的基本要求,包括选址的要求、内部空间布局的要求、避难设施建设的要求和疏散通道规划的要求,提出在二者结合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平灾结合、安全优先、统筹规划、整体性、通达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李静,张浪,陈艾洁等.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建设结合途径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7,23(5):83-86.

[2] 张海金.防灾绿地的功能建立及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

[3] 金云峰,周煦.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1,(3):33-37.

公园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4

园林要素系统防雷就是把园林要素防雷工程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从各种途径建立子系统,借助防雷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求达到最优化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园林要素系统防雷的目标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让特定区域内的园林要素防雷效果达到最好。园林要素系统防雷子系统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进程系统、防灾系统和管理系统。进程系统进程系统是从园林防雷的整个时间进程来控制的系统,是一个项目管理的系统。进程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首先是规划设计,提出各种原则和要求,搜集基础资料,在规范标准允许范围内进行规划和设计,确定防雷的各种因素和实施方法,为后续施工做好指南针。2)实施防雷项目,再进行验收检查,是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特别的是,有些工程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一次性做到尽善尽美,更需要合理规划,而分期实施则是保证系统防雷的整体性和完备性的重要方法。分期可以按建设时间、建设区划、建设投资或防雷的主次进行划分。3)使用阶段要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对损坏的设备器件要进行处理,对受灾要素要进行善后工作。防灾系统防灾系统是从防灾减灾的角度去掌控整个防雷工作。园林防雷应坚持“事前预防,事后处置”的原则,对园林防雷进行有力的控制和指导,从而降低园林防雷的系统性风险。防灾系统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要在不断科技创新的同时建立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对灾害的防御要双管齐下:a.监测的网络和预警预报的机制,应有专门的防雷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例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利用磁向法技术建设了区域地闪定位网,随着GPS的发展,又建立了时差法地闪定位网,基本覆盖了整个美国大陆[2]。b.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护技术。要素防雷的基本内容包括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场地防雷、检测验收、维护管理等方面。外部防雷装置(即传统的常规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大部分,再配合防侧击雷、球雷等装置组成。内部防雷包括等电位联结、防雷电波侵入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接触电压、防跨步电压、防旁侧闪络、电源系统设置等措施。为保护游客和市民的人身安全,保障公园的安全有序开放,应在公园内建立雷电防护系统,重点区域要设计加装避雷装置。请当地防雷办专业检测接地电阻,并对防雷施工图、施工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和指导,若发现不妥处,应按防雷办意见立即整改。防雷装置的管理和维护是防雷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使防雷装置有可靠的保护效果,不仅要有合理的设计和正确的施工,还要注意经常维护检查。3)应急管理就是应急处理和日常管理两个方面。应急处理需要编制一套应急预案,发生雷灾时,各部门和单位按照预案处理紧急事件,做好善后事宜。日常管理包括检查、维护、通报、总结、学习等等。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是从园林防雷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需要的系统,分为管理机制和管理平台。这里就是要把各个要素防雷统一起来,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监测手段,形成网络化、扁平化的管理。管理机制实际上应是一种管理原则、方法和体制。如何让管理的效率提高,这里需要一个原则性的框架,在框架下面延伸许多方法和体制,比如我们希望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具体到让某个区域的主要防雷设施工作状态能够实时地进行查询,那么就需要结合计算机、远程通讯、自动化等科技来完成这样的工作,并建立一套专门的管理体制,保证正常使用和维护。管理系统为了实现其高效性,必然要有一个高效的管理平台,这也是扁平化的管理关键。大量减少管理的中间环节,让各级管理者和参与者都能直接快速地获取权限范围内的资讯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加快审查速度、产品流通、信息交换、推广等环节。

园林防雷信息管理平台

对园林要素,在GIS中也可以比较精确的反映出它们的位置、周围环境和相关信息,可成为一个防雷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平台。园林主管部门和防雷主管部门应该利用现在成熟的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防雷设施设备信息查询系统,能够高效地指导和控制园林防雷的方方面面。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建设基于GIS的高效管理平台,如重庆市正在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管理平台”,平台包括数据管理系统、网格化监管系统、古树名木管理系统、综合查询系统、配置管理系统和社会服务共享系统,共六个子系统[3]。平台将实现各类绿地地理信息落地、实时对重庆市各类公园以及古树名木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及监控管理的功能;通过网络及时重庆市园林方面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园林防雷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建立园林防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具体目标应包括[4]:1)利用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园林要素防雷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包括每处防雷设施设备的备案资料电子化,产品信息等;2)实现对园林防雷专项措施的电子数据(包括现状与历史)的动态管理,方便查阅与使用,实现动态常态管理;3)实现对各种防雷数据的查询,开通查询通道,甚至像保险公司这样的相关单位也能查询,并能实时监控安全指标;4)系统需实现GIS与主流设计软件功能的结合,方便进行图形编辑操作;5)实现部分特别重要的园林要素防雷信息的可视化管理;6)在构建的软件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为新建工程的防雷设计和专项措施提供指导意见和辅助决策功能。园林防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织成了一张网,将相关的部门和单位联系在一起,信息传递路径上只有一个中转平台,效率大大提高。

结语

公园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解决贫困村贫困人口饮水问题

按照贫困户退出对饮水安全的要求标准,市水务局对全市130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水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贫困人口缺水情况逐一登记,并且建档立卡。全市有9个乡镇,13个行政村(9个贫困村),涉及饮水不安全人口57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4人。在调查基础上,制定了《行业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计划投资339.5万元,新建13处饮水安全工程,全部解决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在上级投资计划和资金尚未下达,工程实施方案尚未批复的情况下,为确保全市脱贫摘帽,市水务局自4月中旬陆续组织开工,特别是涉及占耕地的管路部分,要求在春耕前将管路铺设完毕,不能影响春耕,以保证13处饮水安全工程按计划在10月末全部竣工通水。截止目前,水源井完工3眼,井房完工2座,蓄水池完工3座,铺设管路8500米,通水试运行1处,解决了60户、248人饮水难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人。

(二)支持扶贫标准化果园建设情况

1、项目支持扶贫标准化果园建设情况。今年,市水务局争取省级资金300万元,围绕**生态景观带,在**、**、**三个乡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11250亩,其中:完成经果林2486亩,生态修复1908.3亩,保土耕作6855.7亩。目前,工程已全部竣工,全部纳入扶贫标准化果园。

2、支持扶贫标准化果园配水情况。截至2018年5月30日,林业部门确定扶贫标准化果园涉及28个乡镇、31处,规划面积7190亩。经现场勘察,根据上级补助资金情况,2018年能够进行配水的有25处,配水面积5840亩,估算投资1050万元,至今,已经完成20处,其他工程正在施工,计划在6月30日前,水电工程全部完工。

(三)**镇梯田配水

**镇坤头波罗村为市级贫困村,2017年通过坡耕地进行治理,修建高标准农田3000亩,由市水务局制定梯田配水方案,引中水实施灌溉,市水务局负责骆驼营泵站至11个蓄水池主管路的供水。供水工程以**泵站为供水首部,设计两条供水管路,一条供水管路控制5个蓄水池,另一条管路控制6个蓄水池,工程投资269.28万元。至今,我局承担的主管路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完成工程总量的95%。

二、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

(一)项目争取情况

今年,向上争取项目共计12个,争取资金6551.7万元,截至目前,资金已到位3441.7万元。

(二)招商引资情况

成功引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产业园项目,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2亿元,带动上下游企业13家。目前,项目规划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厂房建设。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1、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灌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5万亩,争取中央资金1754万元,工程2017年10月开工,2018年5月完工,工程分布在14个乡镇,新打和改造水源井118眼,新建蓄水池1座,安装配套水泵118台套,埋设输水管路171.11km。

2、2018年中央财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分布在27个乡镇,争取中央资金1890万元,新建水源井88眼,维修旧井42眼,维修改造方塘1座,改建井房130座,安装水泵133台套,埋设地埋管路200.53km,安装变压器50台套,安装农业水价改革计量设备133台套。

3、2018年省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40亩,争取省级资金288.64万元,工程分布在**等9个乡镇,改建水源井12眼,维修改造方塘1座,安装配套提配水设备12台套。工程于2018年4月开工,计划11月20日完工。

4、2018年小型农田水利“先建后补”改革试点项目。    2017年开始,省水利厅选取我市进行改革试点,省财政补助资金不高于工程总投资的80%、其余资金群众自筹。今年省财政补助资金150万元,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80亩,工程分布在**等5个乡镇,改建水源井8眼,安装配套提配水设备8台套,埋设输水管路16km,配套变压器5台套。工程于4月开工,5月20日完工。

5、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7年,省水利厅选取我市进行旱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全省一个),按照省厅要求,市政府成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印发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办法》,市财政局、市水务局联合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资金实施办法》,组建节水灌溉合作社21个,安装计量设备320套,建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系统平台,2017年,在**乡新亭村完成面积2705亩,省财政每亩补助资金标准5元,共补助资金1.36万元。今年重点在**等乡镇实施,计划完成面积8.2万亩。

6、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争取中央农田水利维修养护资金245万元,重点用于农田灌溉工程维修养护,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确定实施维修养护项目74处。目前74处工程已开工62处,完工49处。其中:已维修各种供水管路0.5万米,配套水泵6台,井房维修7座,淘井清淤45眼,更换低压电缆1580米,已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0135亩。在抗击春旱保苗期间,农田水利维修养护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

争取省以上资金3000万元,实施水平梯田综合治理面积1.8万亩,工程涉及**等8个乡镇。工程实施方案、外业踏勘已完成,国家资金尚未下达,待资金下达后,立即组织招投标等工作,确保在10月初进行施工。

(三)防汛抗旱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我市于6月12日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市政府与各乡(镇)区、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签订防汛责任状。二是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37个乡(镇)管理区、13座水库、大凌河及其支流、城市防洪、山洪泥石流、尾矿坝、重要经济目标、学校等重点区域防汛责任人,共明确行政、技术、抢险等各类防汛抗旱责任人872人。下发《2018年度汛方案》及《防汛工作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市、乡、村、组“四级包保”责任,确保责任制落实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是加强水库、尾矿库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市现有中小型水库13座,目前仅剩**水库未除险加固,现空库运行,已列入2019年加固计划。153座尾矿库,具体由安监局负责,已全部落实责任制及各类责任人,制定相关防汛应急预案。四是加强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我市已经编制完成《**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抗旱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各类预案。重点对乡、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抗旱应急供水预案》及重点区域《逃避险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五是加强水毁应急度汛工程排查整改。汛前,排查重点河道险工险段46处,已争取上级资金修复完成21处,正在修复16处(16处险工险段具体凌河局负责,争取主汛期前完工),剩余9处险工险段,已逐级落实责任人,制定逃避险预案,主汛期专人值守,根据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六是加强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准备。重点检查河道、公路桥在建工程带来度汛隐患,确保在建工程安全。七是加强抗旱工作。今年,春播期间土壤墒情较好,大部分农田5月末完成播种。进入6月,由于降水不均,持续高温,受旱面积逐步增加,全市受旱面积高达135万亩,其中轻旱80万亩、中旱40万亩、重旱15万亩。全市共新建灌溉井88眼,维修灌溉井42眼,开动机电井3688眼,投入机车、机具等抗旱及播种设备1.75万台套,抗旱浇灌面积达22万亩。八是加强落实物资储备、通讯报讯及抢险队伍。抢险队伍实行民兵联防制,市级抢险队伍由武装部组织以民兵为主的专业抢险队100人,乡镇级抢险队伍由各乡镇建立不少于总人口数10%的抢险组织。储备橡皮舟、冲锋舟、救生衣、编织袋、铁线等防汛物资总价值80万元;打井机、送水车、软带、喷灌机组等抗旱物资总价值220万元。

(四)城乡供水工作

1、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工程施工沿线**4个乡镇,共14个村(8个贫困村)、27个组(15个贫困组)发生饮水困难,饮水困难户数1170户,饮水困难人口3931人,涉及建档立卡户176户,435人,饮水井干枯369眼,水量不足796眼。正在实施饮水安全工程6处,涉及饮水困难户数255户,饮水困难人口756人,建档立卡户18户,31人,工程设计投资370万元。**组应急饮水工程于4月17日开工建设,于6月15日通水试运行,解决了该组47户,147人(建档立卡户5户,15人)吃水困难问题,工程完成投资59.22万元。2018年完成水样检测359份。

2、城市供水工作。城市供水工作运转良好,水源、水厂、泵站全部实行封闭管理,供水水质执行每日检测,每月进行42项常规检测,我市水质106项指标全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日保障供水7.3万吨,保障了城区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3、园区供水工作。截至目前以为园区供水214万立方米,保障了园区企业以及人工湖等景观用水。

4、**二期工程。现新建净水厂的清水池、综合楼、加压泵房、仓库及机修间等工程已封顶,主体土建工程已完工80%,预计10月份完成主体土建工程。

5、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招标工作已完成,待建设资金落实后开工。

(五)河长制工作

1、河长组织体系建立完成。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河长体系,设立了流域、河流(河段)三级河长。全市共设立市、乡、村三级总河长、河长632人。2017年11月2日市编办印发《关于成立**河长制办公室的批复》,同意成立市级河长制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设在市水务局。

2、河长制办公室设置完成。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由水务局局长兼任,设专职副主任一名,兼职副主任14名,分别由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内设综合股和业务股两个机构,核定财政全部补助事业编制5名。目前办公室办公室设备全部配齐,保证了河长制工作的正常开展。

3、河长制实施方案已印发。5月23日市委办、政府办联合印发了《**河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全市136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含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及其他重点微小河流,14座水库全部纳入河长制范畴。

4、“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完成。我市共有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6条,其中省和**市负责编制“一河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的河流22条,我市负责编制“一河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的河流114条。目前“一河一策”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相关责任部门意见,近期将完成印发。

5、河长公示牌设立完成。我市共设立河长公示牌266块,其中市级河长公示牌14块,乡级河长公示牌252块。在2018年5月31前已全部完成河长公示牌设立和验收工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解决好贫困村贫困人口饮水难,做好扶贫标准化果园配水工作。

二是做好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各类项目的规划设计,加快跑部进省,力争将各类项目纳入省厅计划的大“盘子”内。服务好**产业园项目。

三是对在建的农田水利工程,推进施工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规划好2019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做好项目储备。

四是做好坡耕地综合治理各项前期工作,资金下达后立即组织实施。做好2019年坡耕地综合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项目储备。

五是全面落实好防汛抗旱各类责任制,全力做好今年各项防汛抗旱工作。

公园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6

我校按照公安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切实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维护校园网络运行稳定,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和网络环境。近期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对我校校园网络进行了网络信息安全自查,现将校园网络信息安全自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自成立学校网络安全小组以来,我校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积极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全面落实信息系统安全防范工作。重点抓好“三大安全”排查工作:一是硬件安全,包括防雷、防火、防盗和电源连接等;二是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结构、密码管理、IP管理、互联网行为管理等;三是应用安全,公文传输系统、软件管理等,不断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保密环境。

一、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

我们小学高度重视学校网络安全工作,成立了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网络安全的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并指定各处室熟悉计算机的工作人员为信息安全员,一旦发生网站安全事件(事故),将按照安全责任制进行追责。

学校中心机房为了安全,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做了些技术工作,学校现有计算机100多台,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并接入校园网,有本地教学资源库、校园网站等应用系统。学校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每年均有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校园网络持续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二、日常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1、为保证我校校园网信息安全,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制定日常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启用了防火墙设备,对互联网有害信息进行过滤、封堵,长期对防火墙进行检查维护。

3、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在学校网络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范围包括信息的审查;信息的日常巡查;网络攻击的监测、预防;网络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有害信息的清理、记录、备份以及上报等。

3、所有校园网的信息,须按照我校《校园网信息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查核准。

4、网络中心以及校内各站点必须有专人负责信息安全工作,要对所有网上信息进行日常巡查和维护。

5、保证在局域网内每一台计算机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并对计算机的使用者进行网络安全培训。保证使用者可以独立的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并升级病毒库。如使用者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联系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应及时解决。

6、要随时监测来自网络的各种攻击行为,制定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手段,对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的攻击行为,要及时报告国家公安系统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7、所有接入校园网的主机必须安装有效的病毒防范和清除软件,并做到及时升级。所有经过网络传输的文件必须预先进行查杀病毒处理。

三、网站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技术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网站服务器位于电脑室中心机房。机房进出人员管理按照制度执行,有详细记录,登陆有密码验证。机房日常监控按照制度执行,并有监控记录。我们制定了网站内容管理制度和网站内容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执行。

校园网络安全工作管理由专人负责服务器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闲杂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学校的中心机房。

网站技术防护措施主要靠机房的统一管理维护,部署了防火墙,对外屏蔽了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部署了入侵检测(防护)设备、抗拒绝服务攻击设备和Web应用防火墙,定期对网站文件进行检测,并采取网页防篡改措施。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都争取费用对网站进行安全等级评测。

四、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情况

为做好网络安全,网管给校园电脑统一分配IP地址。建立校园网管理、应用、维护等技术文档和日志。杜绝有害信息在校园网上散布,及时发现、举报有害信息入侵等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及时升级学校网络中心及终端计算机的各类系统安全补丁。及时做好各类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数据备份工作。加强网络信息保密工作,严格贯彻落实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的有关信息保密工作要求。学校未发生重大网络信息安全责任事故。

当遇到重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或严重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由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成立应急响应小组,组长由信息安全工作领导组长担任。应急响应小组应及时向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事件处理进展情况。

应急响应小组快速调动相关资源,协调本单位和公安、教育主管等相关单位的信息安全专家,防止事件处理的任何环节出现延迟,以最快速度确定故障点,及时排除故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五、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1、积极利用教育网上的资源库开展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网络中的ARP欺骗进行定期维护查杀,对教师使用的微信、QQ等平台软件进行部分限制,以确保网络正常。充分利用内部办公网络、全员大会和学校信息员培训等形式,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安全技术工作。并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列为行政管理干部的培训内容,增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组织能力。2020年我们在师生中开展网络安全主题教育,各班级还组织开展了信息素养教育等“六个一”活动,提高了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2.演练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责任与奖惩。认真贯彻落实预案的各项要求与任务,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各项制度、计划、方案、人员等进行实地督察,对未有效落实预案各项规定的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六、自查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今后我们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对于线路不整齐、暴露的,立即对线路进行限期整改,并做好防鼠、防火安全工作。

2、加强设备维护,及时更换和维护好故障设备。

3、自查中发现个别人员计算机安全意识不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计算机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技能训练,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案件的严重性。人防与技防结合,确实做好单位的网络安全工作。

七、下一步整改计划

根据自查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同时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将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一是加强教职工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和保密意识,进一步提高教职工信息安全工作技术水平。

二是要创新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办公秩序,提高网络与信息工作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