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例6篇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1

【关键词】农村;规划;建设美丽乡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从全民温饱,到全民小康,我国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提高农村规划的合理性对建设美丽乡村至关重要。

一、农村规划要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意见

农村的规划的工作是保证美丽乡村建设质量的关键,而农村的规划工作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也需要各界村民的配合。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征集村民的建设性意见,领导村民共同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首先,各级政府必须做好接待工作,尤其是基层政府,虽然基层政府不能直接参与农村的规划工作,但是基层政府是倾听民意,征求民间建设性意见的关键机构。基层政府要为对农村规划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村民提供良好的服务,要详细的咨询和记录村民的真实想法,并利用录影机等设备对村民的言论进行记录。还要为村民提供书写建议的信纸,使村民可以写下自己的建议。基层政府要对村民的建议进行指导,如果村民提出的建议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要耐心的对村民进行讲述,使村民真正认识到建设美丽乡村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以便转变思维,为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1】。美丽乡村的建设必须秉承一户一宅的原则,为一户村民设置一个宅基地,切实保证我国农村拥有足够的耕地。另外,基层政府要充分利用村民自治委员会的作用对美丽乡村规划征集意见,村民对政府的建议可以以书信的形式提交自治委员会,再由自治委员会对基层政府进行统一转交,提高村民意见的表达效率,使政府更快的了解民意并参考民意。

二、将村庄田园化作为规划工作重点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包括高度发达的经济建设的水平,也包括和谐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因此,政府要加强对村庄田园化工作的重视,争取将农村建设成景色宜人,适合生活的田园。首先,政府要对城乡的边界进行科学的设置,以便明确美丽乡村的规划范围。另外,要严守耕地红线,保证农村耕地面积不会因为新农村建设而减少。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很多城市都希望通过扩大城区面积的方式提高城市人口规模,以便获得更高层次的政策支持,因此,农村的规划必须要严格避免城市面积盲目扩张带来的耕地被侵吞的问题。另外,农村政府需要注意,村庄田园化并不同于村庄复古化,尤其是一些对民生工程有利的现代化科技设施,更是不能去除。在农村的垃圾污水处理方面,就要使用新型高科技设施,将农村的垃圾与污水科学的进行处理,避免垃圾污水对农村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使农村居民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2】。虽然我国的村庄田园化改造缺乏足够的经验,但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成功经验,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在村庄田园化方面已经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我国的农村规划团队应该组织学习队伍前往加拿大等国家学习先进的农村规划经验,并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规划方案,使农村真正成为美丽的田园。

三、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已经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新型建筑的建设。但是,我国农村的规划工作却没有跟上建筑建设的发展水平,虽然我国很多地区建立了美丽乡村的示范工程,但这些示范工程并没有真正起到提高乡村规划程度的目的【3】。因此,农村的规划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真正适合农村发展的规划方案。首先,在资金方面,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要引导农民参与到农村规划中来,将思想认识的提升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使农民的积极性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农村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对文物保护的重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物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工作要加强对农村文物保护的重视。首先,要邀请文物专家对农村历史悠久的建筑进行鉴定,考察建筑的实际建设年代和有无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并判断该建筑是否属于文物。有些农村地区的文物数量众多,在进行美丽乡村而对建设规划时,要对文物进行重点的保护。例如,我国连州是重要的文物地区,连州拥有四百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在2011年6月的文物普查中,连州共申报了39项具备很高艺术价值的重要文物,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连州的一些文物受到了破坏,还有些文物被不法分子盗取,因此,美丽乡村的规划工作必须做好同当地公安以及文化部门的合作,严厉打击盗窃和破坏文物的人员,保证文物的安全。

(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农村的规划工作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生态环境保护是保证美丽农村建设的重点。首先,要避免农村地区修建较为密集的大型建筑,避免开挖地基对乡村的土质造成影响。另外,要集中安置重工业企业,并做好工业垃圾的处理工作,避免工业污水对农村的河流造成污染。农村的规划人员还要注意保护规划地区的植物,尤其是一些年代久远的树木要加强保护,要规定大型树木周边不能进行地基开挖,避免大型树木的根基受到破坏。

结束语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民有数亿之多,只有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切实的改善,我国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大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工作,是保证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的重要工作,充分征求规划地区农民的意见,将村庄田园化作为规划的主要目的,因地制宜的选择规划方案,并注意对生态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对提高美丽乡村规划的合理性,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大春、王宏伟、成都市规划局.成都市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J],2014.11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2

建设美丽乡村倡议书全体选派干部: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服务我县生态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县选派(聘)办向全体选派干部、大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勤学善思,争做美好乡村建设的谋划者。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全体选派干部、大学生要真正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广泛调研,认真思考,为本村的美好乡村建设提出建议,献出良策;把有关美好乡村建设的好思路、好建议、好做法进行提炼总结,并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

二、深入动员,争做美好乡村建设的宣传者。

建设美好乡村,广大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主体力量,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全体选派干部、大学生要发挥信息广、学习快等优势,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万村网页、村务公开栏、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和入户宣传等形式,深入群众进行宣讲。广泛向党员、群众宣传美好乡村建设政策和相关知识,及时纠正影响和制约美好乡村建设的陈规陋习,提升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知晓度、认可度、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狠抓落实,争做美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

全体选派干部、大学生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结合实际、打造亮点、彰显特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狠抓落实。做到组织有序、任务到位、责任到人。建立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全体选派干部、大学生要认真研究美好乡村建设政策,协助村干部编制美好乡村建设有关项目申报书,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切实推动美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

四、优化环境,争做美好乡村建设的服务者。

全体选派干部、大学生要切实发挥好联络员、协调员、组织员作用,为美好乡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协助村干部调解邻里间矛盾纠纷,化解上访隐患,倡导移风易俗,促进文明和谐。积极协助村“两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力服务美好乡村建设。开展一系列美好乡村建设活动,完成资料的上报、归档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全体选派干部、大学生,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理清思路、振奋精神,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投身到美好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扎实工作,以建设工作的优异成绩,为打造“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作出新的贡献。

建设美丽乡村倡议书全体村民朋友们:

建设美丽乡村是进一步改善我镇人居环境、提升广大村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宁乡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镇党委、政府向全镇人民倡议:

一、争做建设“美丽乡村”的宣传者。

全镇人民要树立“横市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共建共享意识,深入倡导生态环保理念,积极宣传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摒弃不良习惯,倡导节能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争做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者。

希望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做好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房前屋后每天打扫干净,保持卫生整洁;户内外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力争垃圾不出户;家禽动物实行圈养,不随意放入公共场所;爱护溪流河道卫生,不随意倾倒垃圾等杂物;保持路面整洁畅通,不随意堆放挤占道路,不进行店外经营;自觉拆除或整修破旧杂屋,不乱搭乱建;自觉护林防火,保护资源,不乱砍乱伐,不乱抹乱画,不乱垦乱挖。妇女同志要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做到被子天天叠、碗筷餐餐洗、衣服日日净、卫生常常搞、形象时时佳;并督促家人做到衣服不乱挂、鞋子不乱丢、杂物不乱堆、垃圾不乱扔、墙上不乱贴。

三、争做建设“美丽乡村”的维护者。

建设“美丽乡村”,人人有责,家家受益。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开始,从小事着手,人人动手、户户参与,积极配合做好建设“美丽乡村”的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尽一份村民的责任和义务,努力营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倡议书各位乡亲们:

建设“美丽乡村”,是咱们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新农村具有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促进咱们“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享和谐生活的有力保障。这是我们共同的向往、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付诸行动的动力。

共建“美丽乡村”,需要你我同心协力,打造出我们需要的“生产美”。

从現在起,大家要积极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创建美丽乡村活动中去,各尽其力,各展所长,关心家乡一山一水、一路一渠基础建设,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凝心聚力打造特色亮点,争做共建“美丽乡村”的宣传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共建“美丽乡村”,需要你我弘扬新风,保持我们引以为傲的“生态美”。

从现在起,大家要踊跃参与到村庄环境整治中来,大力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精神,主动监督、劝阻损害公共卫生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父母为子女作表率,子女为父母做帮手,全家老小齐上阵,干部百姓一条心,形成户户齐参与、人人争做美丽乡村的维护者、志愿者和创建者,让脏、乱、差远离我们的生活。

共建“美丽乡村”,要你我文明同行,共同打造我们需要的“生活美”。

从在起,大家要以文明村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一举一动开始、移风易俗、割除陋习、遵守公德、倡导文明,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文明随行,用实际行动为创建美丽乡村增光添彩,争做“美丽乡村”的守护者。保持家院落、房前屋后整洁,不乱堆乱放,不乱搭乱,不乱贴乱画,不乱扔乱倒,保障村庄畅通美观,争做最美家庭的践行者、美化村庄的倡导者、生活美的引领者。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3

[关键词] 农民 主体 美丽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07-02

我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有措施、有制度、有资金、有目标,整体推进,亮点频出。自实施以来,各县都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各级政府更是积极主动重视有加,作为一项惠农工程,成效是显著的。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惠农政策一项一项地制定、实施、展开,作为农村的主体――农民的主动性在哪里?对政策的反馈如何,我们的关注度不够,所有的政策实施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效果如何、政策是不是可以持久地、有效地达到这样制定政策的初衷和目的,更是很少有人追踪。所以,课题组利用这个暑假进行了实地调研,寻找真正让农民在农村真正安居的方式,寻找让农民增强对家乡自信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农村找回自己的根。最终,让中央的惠农政策切实有效地在农村落到实处,为我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助力。

1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1.1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强调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并且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小康、提升生活质量。如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脱离农民的愿望,忽视农民的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就不可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共享发展”理念。所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民为主体推进。

1.2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源于农村地域差异的客观要求。农村的地域差异导致各地基础环境和发展水平总体不平衡,不同农村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复杂,所以,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也是不统一的。这就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中,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努力挖掘本村的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2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通过课题组成员针对正定和栾城的几个美丽乡村的调研结果看,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农民们的积极性较之刚开始探索美丽乡村发展思路时有了很大提高。课题组利用2015年寒假和2016年暑假,分别到我市的几个美丽乡村进行了现场座谈和发放调研问卷,采用不同形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一共进行五次座谈,对象包括乡镇干部以及村干部和普通村民代表;一共发放调研问卷两百份,收回187份,发放对象包括村干部和普通村民代表。因此,课题组掌握了一些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资料。下面就课题组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以此了解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总的来看,农民对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就比较满意。

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很多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已经从一知半解到比较了解的层面,主要是通过看新闻、上网以及通过村里的宣传了解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农民们对于本村的发展现状基本满意,但通过与外地的美丽乡村比较后,普遍都觉得本村还可以发展的更好,还具有很大的潜力。所以,在调研中发现,农民们表示愿意参加村里组织的相关活动,只要不忙的时候就会积极参加,总的来说农民们是满意于现状的。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农民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不低。但是,农民们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农民在决策层面上的参与度不足

我们都清楚,美丽乡村建设必定少不了各种具体规划的定位和引领,但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有的村子并没有提前规划好,而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索着前进;还有的村子,决策参与者往往停留在乡镇、村一级,到村民小组和农户中间调查研究不足。总之,广大农民很难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上来,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和选择权,从而导致农民们对一些决策不满意、不配合。在问卷中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在能否为村子的发展主动献计献策方面,97%的农民表示不会主动献计献策。这样,农民的主体作用就削弱了。

2.2 农民在村里基础建设上的投入缺乏主动性

美丽乡村建设点多面广,需要做的事情多,如道路建设、绿化种植、卫生保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环境的综合提升等,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不是每个村都有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投资。由此,因为广大农民投入不多,所以对建设成果不够珍惜,再加上有的农村的精神文明教育跟不上,导致一些农民对物质利益具有很强的欲望,而忘记了中华民族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普遍持有“等靠要”的态度,甚至过度索取。也就是说,个人思想道德没有提升的话,农民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

2.3 农民在建设过程中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村民自治的角度讲,这些事情应该主要由农民自己来承担。但是据课题组的调研情况来看,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并不是很高,有些人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心理,甚至“自扫门前雪”都不愿意去做。农民住房以外的大量整治工作,比如环境卫生等,都是由村里出资招聘服务人员完成的;还存在少数农民因个人利益得失而对领导不满意,从而与村里谈条件、不配合,影响村里的整体工程进度。

这些因素都阻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

3 探索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课题组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简单地总结出几条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3.1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不同途径特别是新兴媒体等平台,向农民传达国家、省里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种政策,向农民们解读“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和目标。通过宣传,让农民知晓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燃起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通过宣传,让农民了解其他省、市、县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有比较就有动力,从而激发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2 引导和教育农民

农民群体本身存在局限性,在《论人民民主》一文中曾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要依靠农民、发动农民,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和教育农民。因为,农民自身存在局限性,如果不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农民思想觉悟方面的一些弊端意识就会显现,面对的利益越大越会出现问题,就会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所以,要引导和教育农民,让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

3.3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自河北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有效改善,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同时要看到,对照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面临不少挑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偏远地区的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多,空心化现象突出,一些地方的农村正在变成记忆中的故乡;再如,农村社会风气有待改善,一些地方诚信缺失、家风不正,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活动存在等问题多多。所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农民的价值取向趋于主流价值观,以精神文明的新成就扮靓美丽新农村。

3.4 强化村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的监督作用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及到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和涉及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做到全公开、真公开、实公开、早公开。并且组织全体村民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增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必须按照决策程序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实行民主决策并提请农民监督实施。

3.5 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

广大农民都盼望尽早实现小康,过上富裕的日子,所以,农民的眼睛也会盯着那些发家致富的人,想学本领。了解了农民的心思,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就需要进一步弘扬我党的又一优良传统,那就是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后富的人,比如,传授经验技术、协助开发渠道等,在这些新时期的“乡村领袖”的带动下,让农民们都参与进来,都朝着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努力,心无旁骛,这样,就不会再有仇富心理的人,每个人都有了建设自己家乡的积极性。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需要各方面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一.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文建设.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3.20.

[2]毛建等.农业科技团队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9.5.20.

[3]刘洪斌.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研究.科技展望.2015.10.20

[4]李蕊.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赤子(上中旬).2015.9.15.

[5]朱哲江.特色小镇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来自河北省馆陶县的调研报告.2016.9.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4

上午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凝心聚力 打造****》,**位于****,全村区域面积这一路探索发展,总结如下:

主要成效与经验

1、明确村庄定位、科学编制规划

从实践来看,注重规划引领,并通过项目形式进行推进,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村村庄定位是:坚持走农业富村、旅游活村、环境美村的路子,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绿色的生态村落。我村在创建美丽乡村时,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委托专业规划机构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整体品味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物质基础,截至至今我村共硬化村道**平方米,硬化率达**以上。绿化种植面积达**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目前村内已完成的重要基础设施有:村部大楼、村史记忆馆**、**等基础设施。

3、抓好环境整治,营造美丽氛围

村庄环境整治贵在长期坚持,建立长效机制是根本保障。全村共有绿色公厕**座,垃圾房**座,垃圾桶**只,每户配备**只环保垃圾箱,清运员**名,保洁员**名,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农村污水处理池终端**座,全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年完成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饮用水入户率达到**。坚持贯彻落实“五水共治”。1、严格执行落实河长制制度,并创新利用虾兵蟹将生态治水,使村内河道清洁,水流通畅清澈。2、全面打好劣V类水体剿灭战。3、养殖尾水处理项目的实施。4、成立巡逻志愿者队伍,加强巡逻与宣传。在治水过程中更是涌现出了**家庭**的先进人物,受全村百姓的敬重。

4、培养良好乡风,筑牢美丽之魂

文明的乡风是美丽乡村的内在美,是美丽乡村之魂。每年举办多场大型文艺演出,如元宵节猜灯谜、“暑期春泥计划”等,开展“文明户”等各类乡风评选。并确保幸福礼堂、农家书屋、老年居家养老中心等的日常开放和有效管理使用。

5、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村两委经常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做好示范宣传;对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打算

1、文化支撑,让**美在底气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打造“美丽乡村”工作的力量之源。我们要把文化的文章做足,要让走进**的人能够闻"乡"而来,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产业支撑,乡村经营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有产业支撑。无论是浙江的永嘉县、湖州的安吉县等,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产业发展中都体现了乡村经营的理念,通过空间改造、资源整合、人文开发,达到美丽乡村的永续发展。我村拟通过3-5年左右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丰富挖掘旅游产业的内涵、模式,拟将**打造成以娄港文化、民俗文化、休闲观光、垂钓体验为支撑的乡村AAAA旅游观光体验村庄。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5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虑,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已经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美丽乡村”概念的出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密切的关系,“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始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种粮补贴在内的多项惠农措施,极大地刺激了农村经济市场的活跃性。农村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包括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两大方面,由于长期“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分离状态,导致两方面建设都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这无疑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桎梏。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理念并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乡村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因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改善农村环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相应地,在“美丽乡村”概念下所改良的农村经济必然将形成一种“新形态”。

 

“美丽乡村”与农村经济“新形态”概述

 

“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涵。“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要求,在没有融入“美丽中国”执政理念之前,主要用来规范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社会问题,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五项要求,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很显然,在“美丽乡村”建设初期重点突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平衡性,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两项是以实现农村经济收入水平提高为目的,促使农村人口从温饱迈入小康生活水平。 “乡风文明、管理民主”重点反映在农村社会风貌的改良上,这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普及科学、民主、法制,改良落后、愚昧、迷信的农村社会。

 

关于“村容整洁”的要求解读,笔者参考了十七大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意见,本质上说是从社会公共服务角度,缩小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差距。

 

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社会建设理念,不仅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概括其中,还将其视为一个重点工作领域。“美丽中国”的理念并非是单纯的改革发展范围扩大,而是从更高的理论层面入手,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改造的着力点;这其中,“生态文明”被置于突出地位,在“十三五”期间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地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毫无疑问,“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针对现有的农村社会环境进行重构,尤其是要积极引导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美丽乡村”的美不仅仅表现在外观上,还要美在可持续性发展层面,也可以说这种美不是人为生产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农村人口的必然需求。

 

迈入“十三五”之后,“美丽乡村”的概念得到了升华,不应该再简单地理解为“美丽的村庄”,根据党的十八大对“美丽中国”的相关描述,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富起来的同时美起来;由此可见,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简单地说,无论是经济收入增加而破坏环境,或生态环境优美但人民依旧贫困,都不能够称之为“美丽乡村”;只有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层面的统一进步,才能称之为是中国“美丽乡村”。

 

很显然,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文明”,泛指人类在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所创造出的物质、精神价值的综合,而这一观点的提出,恰恰是针对长期以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而言的。

 

农村经济“新形态”的内涵。广义的“经济形态”指的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研究中将经济视为一个社会整体,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经济形态”研究为“商品经济形态社会”。那么基于我国农村经济范畴来说,其形态进化的过程与宏观经济存在密切联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千百年来孕育了深厚的农耕文化,特别是在农村经济领域存在较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快速恢复国内经济秩序、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向工业领域倾斜,造成长期缺乏对农业生产及农村市场的扶持。

 

事实上,在2006年取消农业税之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力量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城乡二元化”以及户籍制度的弊端逐渐凸显,从农民工进城到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为重心,农村经济从依附实现了独立,尤其在“十一五”期间针对农村市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产品市场价值的提升,农村经济逐渐活跃,并呈现出全新的形态。“十二五”至今,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丰富,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瓦解了传统农村经济渠道,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新的农村经济形态再次萌生。

 

根据文章的研究范畴分析,笔者按照农村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经济形态的划分(1949~2015年),大致存在三种类型:

 

第一,劳动力经济形态。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种全会期间,我国主要是劳动力经济形态。这一时期国家基础薄弱,农业人口多、产值低,主要以传统的农业生产形势创造经济利润,农业税是农村经济形态中的主要因素;以公粮为例,数据显示,1949~2000年间,中国农民缴纳的粮食作物超过7000 亿公斤,是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很显然,由于经济体制、市场条件和生产环境等限制,劳动力在这一经济形态中发挥的作用最大。

 

第二,产品经济形态。改革开放到“十一五”期间(2006年),需要区分的是,此处的“产品”是相对农村经济而言的,与《资本论》中关于产品经济形态(共产主义社会)不属于同一范畴。这一时期农村市场开始活跃,与市场经济的对接逐步深入,同时在现代化农业背景下,粮食作物产量提高,农业税压力减小,市场进一步开放,个体经营比例增加,劳动力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开始减小,并逐步开始向城市经济体系蔓延,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打工妹”、近年来的“农民工”等;人力资源的流动,直接导致了物流的加速,社会物资匮乏的现象开始逐步得到解决,因此这一时期农村经济中体现经济价值的主要是产品。

 

第三,资源经济形态。从2010年至今,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呈现独立,即“互联网经济”,它泛指通过互联网产生的各种经济活动综合。互联网技术的强大渗透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各行业、各领域不可或缺的应用。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发展规划,“互联网+农业”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事实上,在互联网经济影响下,农村市场“触网”的时间可以追溯到电子商务初期阶段,产品交易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不断扩大范围,传统市场的吸引力开始减退。基于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原本被闲置的大量农村市场资源开始升值,如特色农业、土地资源等。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经济“新形态”干预

 

农村经济“新形态”是一个相对性变量,“新”必然有“旧”预知对应。事实上,经济形态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从我国宏观经济角度来说,某一个时期特定的环境、政策、局势等因素影响,必然形成经济形态的突出特征。这种特征会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但必然会随着新的干预手段出现而彻底改变;“新”代替“旧”是一种进步,而现阶段的“新”必然也会变成“旧”。在限定“美丽乡村”这一背景下展开研究,农村经济新形态指一个较为稳定的特征出现时期,即资源经济形态。

 

从理论上分析,“美丽乡村”的系统性体现在生活、生产、生态三个方面,在建设活动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都不足以支撑“美丽乡村”的整体架构,并进一步使农村市场经济的形态发展方向偏离。例如,单纯地重视生态环境美化,集中资金和社会力量改造农村生活环境,但却忽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长期维持较低状态。这样即便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外部建设,也会由于经济水平的不适应性,而无法实现真正的“生态文明”效果,一段时期后,片面的建设成果就会消失。总体而言,“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把握好经济形态的适应性,尊重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利用合理手段展开干预。

 

结合现状来说,广大农村市场直接向社会提供丰富资源,是市场经济主体的主要补充,通过对资源经济形态的有效干预,可以促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更加突出。

 

生活干预。构建美丽乡村需要政府各级部门、社会机构、农村经济主体等共同参与,农村人口是主要的动因,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前期的政府财政主要用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水电、交通、饮水工程、文化广场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市场体系制度方面的引导,帮助农村市场构建完善的政策体制。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生活干预对象主要为基础生存条件改善,如危房改造、基础医疗、扶危救困等,这些是农村经济“新常态”实现步伐一致性的具体工作。

 

在实践的过程中,农村经济新形态的生活干预暴露出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区域对 “美丽乡村”的公益性抱有不满,原因是政府提出的大量建设项目往往缺乏资金,经济个体投入收益较小,反而增加了自身的经济负担。而对于一些经济条件差、发展缓慢的地区,一方面希望通过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来改善投资环境、生产环境,另一方面则受到村级管理层的抵触,因债务问题引起纷争。

 

农村经济环境中的组织结构松散是一个典型问题,小农意识影响下人们习惯性的“自扫门前雪”,对公共事业的建设缺乏收益信心,这就导致现阶段农村经济“新形态”优势表现的个别性以及劣势表现的普遍性,与农村经济整体走势不符。

 

生产干预。资源经济形态的形成基础是农业生产的成熟性,包括农业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加工现代化、营销网络化等,改变传统的农作物经营模式,提高其市场附加值,进而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但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资源被政府管理或接收,直接影响到了资源经济形态所具备的优势,如土地资源。“美丽乡村”建设中建设内容,如景观、广场、绿地、文化中心等,土地资源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在建设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干扰,包括土地商品化、无偿强行占有等,农民无法享有到“美丽乡村”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之前,自身的权益也无法保障,因此造成较大的矛盾。又例如,在农村道路交通方面的建设,农业生产中利用的现代化机械设备越来越多,道路损坏程度也不断扩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项目,同时也是经济新形态的构成因子,进一步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生态干预。构建“美丽乡村”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文明,根据十八大的相关总结,生态文明是贯穿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建设的系统性内容;同时,“生态文明”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进步性,它把人类从工业文明以来造成的社会发展偏离进行了纠正,让人们认识到生态是影响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石。

 

狭义的说,生态干预是经济发展中最明显的部分,也是经济形态最突出的表现。与过去的任何一个时期相比,当前的农村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环境基本实现了水电供应,人们独立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界限更明显。同时,从农业生产角度来说,也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生态干预,包括化肥、农药等大量应用,畜牧业养殖所形成的污水、粪便排放,农作物秸秆燃烧所产生的烟气等,这些行为都是当前农村经济“新形态”的具体表现。

 

以雾霾引发的罪魁祸首之一—秸秆焚烧为例,一方面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影响很大,高温浓烟对大气、土壤都会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反映了当前资源经济形态下的因素价值转变。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秸秆是重要的价值物资,可以用来作为农村牲畜饲料、肥料、取暖材料甚至建筑材料,而在农村经济形态进入当前时期,经济价值衡量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导致资源处理的方式产生差异,而这对生态干预的影响是很大的。

 

农村经济“新形态”研究对中国经济的作用

 

优化农村市场经济结构。“美丽乡村”的基础任务是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将生态文明与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

 

一方面,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农村经济长期存在的组织结构松散、竞争力不强的弊端,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联系。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性的对比不难看出,社会行动意识依赖于社会构建形态。通过“美丽乡村”的理念改变乡村自然环境,实现整体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寻求更多的利益增长点。

 

另一方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丰富经济收入渠道。充分了解农村经济“新形态”便于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发展策略,对“美丽乡村”建设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有机采摘及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极大扩展了农村旅游市场的开拓,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维持国民经济增长动力。“工业反哺农业”的实施从侧面上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整体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但不可否认通过工业经济的发展,我国迅速摆脱了贫困的事实。同时,另一个全新的问题也摆在全社会面前,即国民经济呈现的增长动力不足问题。 “十二五”期间的2012年、2013年年、2014年三年中,我国GDP增速维持在7.5%左右,而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增速平均值为10%。根据世界银行的国民经济收入标准,2012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6100美元,这一标准已经排入了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队列,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很有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之后,呈现出社会财富容量较大,货币流动性差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寻求到新的经济发展方向和改良方式,经济资源就会陷入死局,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因此被称为是“中等收入陷阱”,结合我国当前的形势来说,亟待一种长期投入、长期收益的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也是基于当前农村经济“新形态”发展的重要方式。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6

(一)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的基本情况

昆明官渡社区的季官社区就着落于滇池北部,距离昆明市只有10公里,是官渡街道办事处,管辖着3个村民小组。现在有农户733户,农村人口为2033人,劳动力1240人,但是人多田少,平均下来一个人只有4分地,据统计,2008年当地总收入为9710万元,2009年总收入为10486万元,平均下来,人均不足2000元,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村中建筑没有整体规划,布局凌乱,交通条件差,卫生条件也差,村里的各项设施明显落后,没有活动场所也没有文化和医疗设施,一部分的人员经济跟不上,陷入困顿,整个村子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可以看出,发展集体经济也就是改变社区人民生活的关键。

(二)季官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具体做法

1.保留集体资产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居委会领导经过再三考虑,并没有及时的把村里的土地征用款分发给广大村民,而是集中起来作为集体资产保留下来,从而增加集体和个人的收入,居委会领导率先在辖区推行股份量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本运作模式,建立了合作社,通过配股和购股的方式兑给广大村民,在社区中建立了7万多平的商业写字楼,购物广场,餐饮,休闲等多功能的商业社区—官南城,这样下来,每年为集体利益增加了3000余万的收入,平均下来,每个村民也能分的3万以上的红利。加快季官社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注册成立公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成立了“云南官南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官南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市季官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抓住了发展古镇旅游的商机,积极的去招商引资,很多有实力的大商家纷纷来到这里发展,各个公司加强自己的业务。既相对又独立,又共同服务于季官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3.创新社区管理方式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季官社区的村民慢慢富起来了,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为防止由富返贫现象的发生,社区领导班子及时的开会讨论,必须要了解民生,勤访民意,定期做暗访,深入群众,经过反复的开会讨论,最终决定要以完善管理制度入手,社区提出了“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理念,为此,社区举办了各种就业培训班,鼓励村民就业,每人都能获得3次就业培训、推荐工作的机会。对于有劳力但不就业的村民,社区也制定了管理办法,每年将会受到扣除年终分红总额10%的处罚。经过这些措施,使得季官社区少有游手好闲的居民,人们生活都是蒸蒸日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样的面貌又时刻的影响到下一代人。

二、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