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范例6篇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方法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方法

(一)质疑阅读法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中,质疑与解疑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有效方法,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质疑,如针对关键词语、重点句段提出质疑,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疑,在这一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针对不易理解的语句、看似矛盾的地方、说惴号的运用以及课文表现的中心意思等方面提出质疑,而后再引导学生通过细细品读课本,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消除疑惑。

(二)启发阅读法

语文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内容,调动起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对文本素材的吸收,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在教学《有趣的汉字》一课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列举一下生活中哪些广告、标语是对汉字的妙用?这些汉字体现了什么意义?如此一来,可迅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去思考,慢慢积累语文知识。又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先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以及印象深刻的节日,而后再引入本文内容,让学生带着情感体验去阅读文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预测阅读法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有关信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激发起阅读欲望。而后,教师再指导学生阅读文本,通过贯通上下文、梳理句子之间因果关系等途径,找寻有价值的信息对阅读之前的预测进行检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如,教学《威尼斯小艇》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标题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宽学生的思路,从而唤起学生对阅读全文的渴望。预测之后,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证实预测内容,获取成就感。

(四)概括阅读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所以,在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点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简明扼要地复述所读文本的大致内容。教师应对学生由浅入深地引导,给予必要的概括提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对文本的复述。在概括的过程中,学生会十分注意文本的篇幅、结构、重点句段、关键词语等,达到深入阅读、细细品读的目的。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可给予下列提示词语:幽静、茅屋、断断续续、对话、激动、清幽、陶醉、记录。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词语对课文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二、运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深入解读文本

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能够灵活运用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走进教材文本,摒弃以往过度依赖教参、教辅资料的做法,通过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文本价值。以《少年闰土》教学为例,大部分教师将闰土给“我”讲了几件事情作为重点讲解内容,这对于拥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六年级学生而言,并不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教师应深层次发掘文本中隐含的价值,引导学生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闰土讲的几件事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深入解读文本,能够让学生形成深入思考问题的良好阅读习惯,从浅阅读过渡到深阅读。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不能顾此失彼。在教学中,工具性是指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人文性是指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阅读教学既要促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掌握文章大意,也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体现的人文性内涵,明确作者表情达意所运用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促进读写相结合。

总而言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化,对阅读方法进行改进,获取最佳的阅读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启发式、质疑式、预测式、概括式阅读方法,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蓉蓉.浅析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4(10):69-70.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2

一、课本阅读量研究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阅读量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背诵的优秀诗文为160篇,课外阅读总量应该达到100万字以上;其中,对于不同年级的要求,都有不同的具体的规定,比如,小学1至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为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为5万字以上。这是为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够储存一定的知识而制定的标准,毕竟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课本阅读量标准的制定,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提供了参考,小学语文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应该设置多少篇课文,也将依据这个标准来制定。但以上的阅读量标准并没有对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做出规定,只提到了课外阅读总量,究竟阅读多少篇课文才能够对语文的学习有一个促进作用,很难给出解答,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是不相同的。但是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课本阅读量的数值是教学进度的重要的参考标准,教师必须合理掌握教学进度,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老师的教课进度是一致的。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受课时的约束,在有限的课时内安排的阅读量必须适当,否则过多会造成课业负担,使学生惧怕语文学习;过少又不能使语文水平得到提高。此外,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还受其他条件的限制,比如小学生的识字任务、基本的读写能力都需要在课文阅读的过程中完成,教学方法与阅读速度也会对所需的课文数量造成影响。基于此,研究小学课本阅读量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它能够为日后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合理性提供参考标准。

二、小学课本阅读量的现状分析

对小学阅读量现状的分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为例。

(一)课文数比较。课本阅读量是指课本中阅读文章的数量,包括精读课文、选读课文、阅读链接中的附加文章和练习中出现的完整的文章,这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数构成了课文数。人教版教材到目前为止有多个版本,从不同时期不同版本来看,在1987年的人教统编版中,课文数是429;2001年的九义版中,课文数是507,2001年的课标版中,课文数是615,课文数增多了,相应的,课标版的阅读量最高,统编版的阅读量最低,差距一百多篇;这三个版本的作用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教学生识字,学会基本阅读并会写作,但数量多少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一般来说,学生的阅读数量越大,语文能力也就越强,两者成正相关;根据此观点,课标版的课文数最多,阅读量最大,因此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最大。

(二)不同年级课文阅读量比较。小学跨度6个年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是学生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心理与接受能力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对不同年级段的课本阅读量都有不同的要求。在研究人教版的三套教材中,将六个年级划分为三个年级段,相邻的两个年级作为一个年级段,依次排开,分为低、中、高年级,首先,横向分析,从统编版到课标版,每个年级段的阅读篇数都是递增的;从纵向看,统编版和九义版的课文数安排相似,都是中年级的课文数最多,然后是高年级段,最低的是低年级段;课标版有所不同,中年级段的要求篇数最少,高年级段的要求篇数最多;统编版和九义版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以识字为主,因此课文篇数安排最少;而中年级阶段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开始培养阶段,需要大量的课本阅读量为支撑,因此安排最多;课标版的安排,是在低年级段的教材中加入了不少儿歌,目的是在识字过程中考查语言的连贯性,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同时提供简单的背诵材料,实现语言的积累;而高年级的语文能力已经明显增强,阅读的方面大大拓展,能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阅读适应能力也增强了,因此在此时应该加大阅读量。

三、对小学课本阅读量现状进行的思考

(一)课文数增多的外在因素。人教版三套教材的课文数量的变化,是由时代的变迁、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更新以及教学方式的变化引起的,当然还有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在统编版教材的使用阶段,突出强调的是基础知识,还没有阅读量的概念;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了阅读量化的标准;而在课标阶段,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大纲的基础上,做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整。从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修订开始,语文阅读量的制定标准目的是为提供阅读量,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完成课本阅读量任务的内在因素。阅读量任务的完成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方法能提高阅读效率,加快教学进度,从而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也是重要的阅读因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课文的难度与课文的篇幅数都影响阅读教学的进度,从而影响阅读量任务的完成;此外,有些课文是需要背诵的,加上背诵的时间,阅读教学的进度就会多停留几天,以保证质量,进而也是影响完成阅读量任务的内在因素。要使阅读量真正发挥提高语文能力的作用,必须设置合适的标准,同时注意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创新,提高效率。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了相关的思考,目的是促使语文阅读量有一个合适的量化标准,通过阅读,使学生真正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又不至于造成课业负担。

参考文献: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 ;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读书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习惯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之中。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打好阅读基础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几点肤浅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也是成才的起点,它能像一块磁铁一样不断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学生对阅读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阅读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极其的重视学生阅读学生的激发,积极的利用学生的阅读兴趣去带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苦读”为“乐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激发其阅读兴趣的方式有许多,教学中,首先可以利用故事引趣:利用每天的早读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其次,我们还可以巧用文本,引导学生表演,激发阅读兴趣:如,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学生们的模仿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注重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指的就是朗读的重要性,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记忆方法大多为机械记忆,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我们还有极其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突出朗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力,提高教学效率。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穿插朗读环节,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朗读过程是多重记忆、多种感官参的立体积累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中可以鼓励他们搭配相关动作有感的朗读,也可以使用课件、录像和音频等小声跟读,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读、分角色朗读以及自由朗读等等。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营造比较轻松的朗读环境,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和不敢大声读、害怕读错的顾虑,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注重技能传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保障,引导学生积极朗读结合外,我们还应积极的传授学生阅读的技巧,教给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不断的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方法很多,不同的人往往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不同的阅读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阅读技巧的传授来说,教学中,教师主要注重传授以下几点:①图文结合法:低年级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②读思结合法:在教学时应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读说结合法: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延伸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堂的阅读是基础,课外的阅读是补充、是提高。学生课内阅读量总是有限的,课外的阅读可增加阅读量,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课外拓展,教师可在课堂阅读中根据每篇课文内容的不同,适当作一些延伸,介绍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课后有目的地选择读物,进行知识的补充和积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学《冰花》时,我向学生推荐了课外阅读篇目《冬娃》;在教学《大海睡了》时,我向学生推荐了《大海的歌》组诗……或让学生回归到与主题相关的自然、历史与社会情境中去,或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学校的图书馆、班上的读书角等,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通过大量阅读,各种各样的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词汇丰富了,学生的读写能力也提高了。

教育工作是一个呈螺旋式上升的阶梯,没有回头路,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神圣领地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道路和积累经验。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积极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的探究教学的新形势,不断的去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们都能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找到阅读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年级阅读问题对策

正文:

英语阅读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英语阅读赢了就赢得了英语天地的半片天下。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英语阅读对于英语教学方面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小学高年级英语的教学过程之中,每一位学生,每一个老师都知道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了这个学生的英语好坏,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高,那么他的英语能力一定优异,也正是应为这样,所以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成为了一项衡量小学生英语的其中一个标准。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英语就是一门语言需要从小就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这些知识,小学生的语言吸收能力是强大的,就像她们在学习自己的母语的时候,没有人说非常刻意的教,孩子就会学会自己说简单的话语。

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就需要进行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之中慢慢的得心应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之后,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增加,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积极的去学习英语,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过,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从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手,寻找对策,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有效的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最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一、一些在高年级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现象

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的方式问题。

小学的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其实也算是一个学生的心理过程。有一项调查就发现阅读时眼球并不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往前移动的,我们的大脑接收信息的时候是跳跃的接收信息,这个过程就是大脑通过把文章的关键词进行自动的连接,然后用自己的大脑进行猜想和补充,这样大脑就会非常快的掌握到这段文章的意思。在英语阅读学习的过程之中,最忌讳的就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去读,这样我们都有过这种感受就是读完之后并不知道自己了解到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大脑对自己刚刚读过的文章并没有什么印象,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我们每个单词都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连起来就会不明白,这就是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非常的不可取。

2.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

⑴小学生英语阅读的习惯并不是非常的好。小学生如果有一个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那么这个良好阅读的习惯能受用一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纪还不是很大,并没有进行很多的阅读,也没有形成一个非常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训练。大部分的学生就只会朗读,大声的读,并不会默读;只会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读,并不会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的阅读;学生一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去查字典,这样也就打扰到了系统的,猜测性的阅读等这些阅读的坏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进行对学生负责、认真、正确的指导。

⑵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方法就是单纯的进行听和说的教育,往往就会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得学生在英语阅读上不感兴趣。这问题就会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很慢,不能够准确的抓住信息。

3.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的种类不足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是非常的不足,再加上在课堂之外进行的英语阅读就更少了,由此导致学生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读物是非常不一致,而且小学生的英语读物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这样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很大的打击。

二、应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方面的问题的对策

1.兴趣是学生最好、最优秀的老师。在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方面教育的时候,就需要教师给高年级的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阅读环境和情景,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英语的阅读产生了很深的兴趣,那么学生学习英语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在这个情景创造的时候需要注意一定要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阅读环境,运用学生喜爱看的动画和照片,将那些阅读过程中的情景创造出来,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

2.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一个良好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好坏,将直接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低下,这样就使学生在读完文章之后并不能够懂得自己读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更别说再让小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了。因此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的习惯,看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通过联想把那些不懂得单词进行猜测,不要学生一边查字典一边进行阅读。

3. 教师不能单单的让学生进行阅读,也许要学生进行阅读和书写的结合。教师通过让学生大量的阅读英语阅读材料,当然这些材料需要教师进行摘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素材积累之后,就要求学生进行自行的英语句子创作,这样才能使学生阅读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在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增加语言的运用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不断在英语阅读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冠群.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x小学为个案.东北师范大学.2009

[2]章毓婷.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校园英语(下旬)[J].2014.5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5

【摘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要抓好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低年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不但提升阅读能力,还可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阅读能力。

http://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逐渐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善于从课内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经验,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扩大课外阅读面,让学生能够在大量的阅读中形成阅读能力。

一、教师要抓好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1.教师要抓好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小学语文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喜欢读书、爱护图书;学习基本的读书技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能应用初步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读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课文人物、事件、美好情境和优美语言并乐于与人交流;注意积累与背诵。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最基础的东西抓起,让学生从指读、默读、郎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每一节阅读课上,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要简明集中,不要“种了人家的自留地,荒了自己的责任田”。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随课文识字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认读生字词,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导读。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决定着学生中高年级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千万不要忽视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让低年级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阅读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时候,要根据低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特点,通过领一领、比一比、演一演、换一换、说一说、记一记等多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做到“快乐阅读”。如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月亮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还要能通过文本的阅读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关注学生阅读方法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指读,如何朗读,如何根据文本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只有不断在阅读中强化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低年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不但提升阅读能力

1.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进行课内阅读。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乐于表达,让学生关注现实。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感悟阅读。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尽管很多文本的文字非常优美,但是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读书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课件辅助低年级阅读教学。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视频以及图画让课文文本更好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如在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秋姑娘的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雁、青蛙、松鼠的形象,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视频,学生在多媒体的引领下就可以更好地进行课内阅读。

2. 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到课堂中来。另外,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好地把握。如在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看菊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菊花不畏严寒的特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学生就更容易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了。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菊花,让学生感悟到不同的词语表达的情态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菊花不仅仅外表好看,而且不怕寒冷。这样,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掌握了教学重点,也能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三、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并教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式。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人数较少的班级,教师可以选择针对性地训练题目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在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的时候,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学生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按照每组四至六人的方式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阅读教学题目都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选择必要的合作要求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总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语文阅读课中都能够有所收获,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http://

参考文献

[1]周远霞.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3 期

[2]孙小秋.关于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 年10期

[3]孙俊涛,丁君.引领孩子进入“阅读天堂”———从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开始[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年04 期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低年级 小学生 阅读能力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82-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听、书、读、写”能力培养关键[1]。在低年级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所占教学比重也最大,在培养小学生入学早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效果明显。本文对提高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技巧总结如下,可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课改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因材施教,根据低年级小学生个性特质实施阅读教学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2]。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倾向性越来越鲜明,个性特质也越来越固定。很多家长认为性格直爽、认死理、爱表现的孩子不够乖,高分和听话才是典型的好学生。实际上,小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是一个优点。从阅读教育的角度来说,活泼外向的小学生,教师可巧妙利用其个性特征,有效渗透教学理念,培养阅读爱好,抓住思维动向,善意鼓励,这样教师很容易和小学生产生教学互动,对于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事半功倍。但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关注小学生个性结构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引导其个性特质正向发展。

二、注重低年级小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培养阅读兴趣

有学者指出,给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学龄初期应尽早着手阅读量的积累[3]。帮助其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读物,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给小学生推荐各种好书,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比赛,鼓励小学生订阅、购买、和同学互换读本,培养小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和逛新华书店的好习惯,为学生搭建图书角、好书推荐活动等平台。书籍内容可涉及国内外优秀儿童手绘本、故事、漫画书、少年系列读物、童话书、拼音读物等。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量的积累,不但能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今后逐步培养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形成良性影响[4]。增大阅读量,激发小学生阅读潜能,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当前新课的改发展趋势。

三、运用有效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国际引导式教育协会”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引导式教育”的理论由匈牙利学者AndrásPeto不断探索后所创建,是指通过他人的引导、诱发和教育,采用综合的康复手段,调动患者的自主运动等各方面的潜力,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来激发患者的兴趣和参与意识[5]。以此来促进功能障碍者的改善。该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小儿医学康复领域,是国际公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6]。在发达国家,通过将其融合在幼儿园、中小学文化课教育和康复训练当中,取得了不菲的疗效,深受家长及社会欢迎。此法在欧美、日本及香港等地非常盛行,近来来,在我国也取得长足发展。将此法运用到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上,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均是刚入学的儿童,从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升入一年级,爱玩爱说,自理能力较差,行为自由,注意力爱走神且集中时间短。对事情的观察单一,注意内容多与兴趣、情感有关。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低年级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出现上课不够专心、回答问题有困难、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等现象。有的小学生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有的爱磨蹭,写作业慢。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小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如果能运用有效引导,则可以使低年级的小学生从以游戏为主的生活顺利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阶段。结合小学生此期的特点,运用引导式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没有科学的引导,不仅影响到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会给小学生以后的学习留下潜在不良影响。低年级阶段是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期,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和高年级小学生有所不同,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循序渐进,灵活运用适合其年龄阶段和特点的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全面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语文素养,为将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课外阅读,2013,(2)106.

[2]刘玉娟. 小学生阅读动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中国特殊教育,2012,(10):90-95.

[3]Watkins M W,Coffy D Y.Reading motivation:multidimensional and indeterminat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4,(10):58-60.

[4]李虹,伍新春,张洁,等.不同形式分享阅读对儿童字词学习和阅读动机的长期影响.教育学报,2010,06(5):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