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范例6篇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范文1

【关键词】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Cataract)是临床上的常见眼科疾病,一旦患有此病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则容易出现视力残疾甚至致盲。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而药物治疗疗效不佳。2012年1~11月,笔者对我院收治的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82例实施手术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l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105眼)白内障病人,其中男性患者50例(72眼),女性患者32例(33眼);患者最小年龄是20岁,最大年龄是77岁。

1.2方法

对本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型号: Alcon.UⅡ)及人工晶状体(其光学直径是5.5mm与6.0mm)植入术治疗,在患者术后的1天、1周、1月、3月分别给予观察临床疗效。

1.3统计学处理

对本组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视力为0.5―0.9为28眼(26.7%);

视力大于1.0为73眼(69.5% ),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①角膜水肿,本组资料出现角膜水肿为23眼(21.9%),大多数患者在术后2--7天就恢复了透明。②术后瞳孔变形与虹膜受损区色素发生脱落为3眼(2.9%)。③术后切口发生渗漏为1眼(0.95%),通过加压包扎方式大概1-2天前房恢复正常。

3讨论

白内障在多项研究资料表明,它是一种遗传与老化等多种内外因素致使患者眼球里面的晶状体不能正常代谢,出现混浊的常见的眼疾。一旦患有白内障,则患者的很难看清物体,这是因为外界的光线被发生混浊出现病变的眼睛晶状体阻碍,从而不能顺利投射至人体的视网膜上面使得病人视力变得模糊不清。当前,超声乳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可以说这些崭新的手术技术给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福音[1]。很多研究也报道了,超声乳化技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现代临床上用于白内障疾病的治疗日益凸显出了非常显著的优势,例如,手术的切口很小、术后疾病恢复快,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损伤,术后患者视力能够迅速有效恢复等[2]。此些优势使得这项手术的临床效果胜过了其它手术以及药物治疗白内障疾病的疗效。可以说,超声乳化术在临床上属于最精细、最复杂,也属于最高超的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术式。此项手术要求术者的双眼、双手以及双脚必须密切地相互配合。术者经过一系列熟练而又规范之技术训练,则可以大力提高此项手术之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视力为0.5―0.9为28眼(26.7%);视力大于1.0为73眼(69.5% )。研究提示通过这项手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值得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超声乳化术进行操作的时候,要科学选择利用最低的能量、操作流程也要选择最少的,操作损伤应该尽量最小化。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乳化头不能离患者的角膜太近,在进行乳化的时候要把晶状体给予吸到乳化头上来,在实施术之前还要给予充分散瞳,注意这几点就可以规避术中及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3]。

本组资料术中出现了4眼虹膜损伤,此并发症为手术初期就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①角膜水肿,本组资料出现角膜水肿为23眼(21.9%),大多数患者在术后2--7天就恢复了透明。②术后瞳孔变形与虹膜受损区色素发生脱落为3眼(2.9%)。③术后切口发生渗漏为1眼(0.95%),通过加压包扎方式大概1-2天前房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当前治疗白内障的首选,它是一项现代高科技眼患治疗手术。手术操作人员应该熟练掌握此项技术的操作要点,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临床手术操作经验,只有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才能孰能生巧,避免不当操作引发手术并发症或给病人带来手术损伤。本研究顺利实施105 只眼的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以及术后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这估计跟笔者在实践中经过反复多次临床操作,手术方法得到了不断改进与优化密切相关。对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视力恢复快,临床并发症比较少,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慧.56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16):123.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范文2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首诊眼科;手术时机;临床疗效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一系列糖代谢紊乱的消化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之一。由于糖代谢的紊乱,会造成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从而引起全身各系统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的范围广泛,可累及全身重要脏器,如视神经、眼球等,严重时甚至可致盲,致盲的原因主要为视网膜发生病变或者是白内障[1]。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但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则存在较大的争议。为此,本文对38例发生白内障的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和临床疗效展开了研究,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04月~2014年04月门诊及住院部38例患白内障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在38~68岁,平均(52.3±4.6)岁;糖尿病史1~18年,平均(9.8±3.6)年;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5例,糖尿病性白内障3例;术前视力在0.1~0.3的患者15例,

1.2手术时机的选择 患者入院后均在消化内分泌科医师的治疗下,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若患者无其他手术禁忌症,择期行手术治疗[2]。

1.3方法 所有患者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如视力、眼部超声、眼底及裂隙灯等检查;采用局部麻醉,在显微镜下行手术治疗,摘除白内障囊,植入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进行常规的眼底检查和视力检查,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前房反应明显的患者,进行散瞳,局部改用较强的皮质激素频繁点眼,均能有效控制炎症。

1.4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视力情况、是否发生眼底病变以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

2结果

2.1术后10例患者视力

2.2手术时机的选择 其中12例患者空腹血糖值>8.9 mmol/L,约占31.58%;20例患者在6.0~8.9 mmol/L,约占52.63%;6例患者

3讨论

糖尿病中病患发生白内障主要有2种分型:①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②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3]。其中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在幼年型严重的糖尿病以≤30岁的患者常见,在临床上较少见;糖尿病中患者发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较为常见,症状跟一般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近,只是发病的时间较早,病情发展快。因此,对于发病年龄早、病情发展快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要定期进行血糖以及尿糖的测定,以期能够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能够对晶状体实施手术治疗,以便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针对已经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白内障术后患者眼睛复明的效果取决于早期诊断,尽早进行治疗,能够对视网膜的病变尽早控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术后对眼底行定期检查,并进行视网膜病变的持续治疗,包含了眼底激光治疗以及血糖的控制。

针对糖尿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有不同的报道,其中刘祥明等学者提出当血糖水平>8.9mmol/L时,不适合行手术治疗,当血糖水平在5.5~8.9 mmol/L时,行手术治疗安全性高[4];董建刚等学者认为手术最好的实施时机应在血糖水平保持≤7.2 mmol/L,若难以达到这个标准,至少也应保持

通过对表1数据的分析可得,本文研究中38例患者在手术治疗白内障后,视力恢复情况较好,视力差的患者多伴有眼底黄斑病变或视网膜病变,由此可以看出,眼底病并发症对患者视力的影响大,因此需要对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控制。相关研究报道,糖尿病病程越长的患者眼底病变的程度就越高。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良好的控制是手术效果的有力保障,对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的患者,在视网膜病变发展快速时期,应改为胰岛素降糖治疗,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柳青.首诊眼科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时机及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141-142.

[2]苏菲,孙雅彬,李鑫,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615-1617.

[3]谢迎宾,雷宁玉,张磊,等.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28(3):291-293.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范文3

【关键词】 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

青光眼和白内障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是引起老年人群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老年白内障患者因晶状体浑浊、体积膨胀而引起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常合并有青光眼, 患者短期内如不及时治疗, 可严重影响其视力甚至导致失明[1]。近年来, 作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49例(54眼), 临床疗效显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本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9例(54眼)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均经患者及家属同意, 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左眼27例(31眼), 右眼22例(23眼), 男24例, 女25例, 年龄61~75岁。

1. 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积极给予控眼压, 抗炎等处理, 而后行表面麻醉。手术于上方角膜缘处剪开球结膜, 做以穹窿部位为基底的结膜瓣, 于11点钟角膜缘1 mm处巩膜上做长约5~6 mm, 1/2巩膜深度平行于角膜缘的弧形切口, 形成至角膜的隧道式切口, 于2点钟方向做角膜缘辅手术切口, 注入黏弹剂, 将晶状体前囊环形撕开, 进行超声乳化后置入人工晶体, 将黏弹剂吸除, 于巩膜瓣下切除1.5 mm×1.5 mm小梁组织, 缝合巩膜结膜, 结膜囊涂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纱布包扎。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治疗前、后眼压及前房深度比较 患者治疗前、后平均眼压分别为(37.51±4.02)mm Hg(1 mm Hg=0.133 kPa)和(14.17± 1.14)mm Hg, 治疗前、后前房深度分别为(1.52±0.27)mm和(2.51±0.42)mm, 治疗后眼压及前方深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手术前、后视力变化 患者手术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术后并发症 本组49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术后出现浅前房1眼;角膜水肿2眼, 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

3 讨论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且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疾病。患者发病与疲劳、光线暗淡、情绪激动及全身或局部应用抗胆碱类药物等相关。白内障患者由于膨胀期晶体含水量明显增加, 使晶体发生膨胀, 晶体体积前、后径明显增大, 引起虹膜-晶体隔发生向前移位, 导致患者眼压升高、瞳孔阻滞及房角变浅, 进而引起青光眼[2]。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凹陷和萎缩、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眼压增高等症状。手术是目前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治疗的目的是将浑浊的晶状体摘除, 去除因白内障而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控制眼压, 解除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害。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以往常一期采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待患者眼压得到控制后再二期给与白内障手术, 但多次手术增加了对眼部的创伤和患者的精神及经济压力, 且单一手术分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的视力有限, 疗效往往欠佳, 且并发症较多[3]。

本组49例患者经三联手术治疗后, 视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 治疗后眼压及前房深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轻微。研究显示, 目前临床常采用的青光眼和白内障联合手术不仅具有传统的滤过性手术形成的房水通道降低眼压, 且白内障摘除还可显著降低瞳孔阻滞, 增加前房深度, 开放周围房角, 降低房水流出的阻力等, 因而可降低眼压, 提高患者的视力, 减少恶性青光眼及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发生[4]。

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联合手术中作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事项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①患者术前应进行有效的降眼压和减轻葡萄膜反应, 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②对房角粘连的患者应彻底进行房角分离, 以使小梁功能得到恢复;③为有效预防前房不形成或浅前房, 术后应使切口彻底封闭;④患者术前应于1周停止使用缩瞳剂, 对术中有虹膜后粘连或者有瞳孔不能散大者, 应使用虹膜拉钩、劈核钩及黏弹剂等, 通过分离虹膜后粘连和牵拉瞳孔, 以尽量开大瞳孔, 从而有利于直视下超声乳化和水分离术的进行。

综上所述,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具有降眼压效果明显、手术创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 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云东, 王彦红, 白云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33例.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20): 4550-4551.

[2] 李晓阳.三联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医学, 2012, 32(5):97-98.

[3] 陈炜江.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发症分析.国际眼科杂志, 2014, 14(6):1608-1670.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范文4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白内障手术;焦虑状态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眼科疾病,多在老年人发作,随着当前人口老年化现象加重,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呈现逐渐升高状况。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白内障,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出现焦虑、紧张等诸多不良情绪,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手术治疗效果[1]。此次研究中,对6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以探讨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选择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白内障诊断均参照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眼科疾病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排除存在其他眼科疾病患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均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74.5±6.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1.7)年;白内障类型:老年性白内障56例,外伤性白内障4例;合并症:高血压28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4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血常规检查、眼部检查、生命体征检测、病史询问等,并在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①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访视,及时采取温和语气,与患者家属及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及时了解患者职业、学历、病史、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相关一般资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及时根据患者实际文化程度及理解水平,给予患者针对性疾病健康知识教育,通过发放宣传册等多种宣传方式对患者进行白内障相关知识教育,及时向患者讲解白内障发病原因、影响因素、手术方法、手术注意事项等,促进患者对白内障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患者正确看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过程;护理人员需在术前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观测,及时从患者的神态、行为等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及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辅助患者疏解不良情绪,保持舒畅心态;加强对患者的安慰、鼓励,积极回答患者的疑问,了解患者的需求,积极辅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患者治疗信心[2]。②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人员需在患者麻醉过后,及时将患者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病房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检测,及时祝贺患者手术成功,并告知患者术后需加强休息;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病情监测,及时观测患者伤口状况,出现渗血、渗液状况时,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术后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讲解,指导患者避免触碰患眼、按压患眼等;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及时根据患者喜好状况,给予患者音乐疗法等相关方法缓解患者疼痛,避免患者因疼痛导致不良心理状况的出现;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指导,给予患者针对性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及时向患者讲解成功病案,缓解患者焦虑状况,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过程[3]。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u价患者护理后焦虑状况,总分均为100分,SAS>50表示焦虑。

使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状况,包括入院、环境、饮食、手术、用药、心理、出院等,总分100分,评分>90分为满意,80~90分为基本满意,评分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42.1±5.4)分,60例患者中出现1例忧郁症状患者,1例焦虑症状患者,焦虑发生率为1.7%。60例患者护理后满意48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为100.0%。

患者术后出现1例角膜水肿,1例前房渗出,症状均较轻,采取针对性处理后,症状缓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

3 讨论

随着人类生活压力及工作压力增加,不良用眼习惯及用眼方式使得眼科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白内障是因多种因素导致的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混浊,引起患者视物时视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而常出现视物模糊状况。白内障患者常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生活质量较低,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患者失明,是当前临床常见的致盲眼病[4]。

手术治疗是当前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有效治疗方法。但老年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常因对白内障相关知识了解不够、认知错误而导致诸多不良心理状况,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患者手术治疗依从性,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5]。因此,此次研究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中焦虑发生率均较低,仅为1.7%。说明采取心理护理时,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其主要原因分析为:①采取术前心理护理时,能有效改善患者对白内障的认知,缓解患者因错误认识引起的紧张、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过程,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②术后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时,将人性化理念融入护理过程,术后严密观测患者临床表现,积极预防患者并发症发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稳定,且术后及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给予针对性生活指导、饮食指导等,并及时向患者讲解成功病案,有效提升患者康复信心,使患者正确看待疾病,进一步保持舒畅心态[6]。

综上,心理护理能促进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减少患者焦虑发生状况,且患者满意度高,效果显著,在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中具有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付春霞.心理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544.

[2]王淑和,陈木标,任葵顺,等.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30-31,29.

[3]郭俊红,齐天梅,陈妍鹏,等.心理护理对老年人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23):3581-3583.

[4]阚浩玉.心理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6(21):2920-2922.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范文5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注药;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治疗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护理。[方法]对3例 (3眼) 严重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配合局部滴眼及全身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术前和术后进行整体护理。[结果]3例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均得到有效控制,眼痛缓解,3眼治疗后视力分别为0.4、0.8、0.8。[结论]对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严重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治疗以及整体护理可有效控制感染,提高视力。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注药;护理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对视力极具破坏性的术后并发症。有资料显示,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率为0.02%~0.50%[1],虽然发病率较低,但该病进展快、预后较差。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乘虚而入的机会增加,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的发病率增高[2]。因此,对于可疑眼内炎或诊断明确的老年病人都应给予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我院于2006年12月—2009年12月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老年白内障术后严重感染性眼内炎3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白内障术后感染眼内炎3例 (3眼),均为外院转入,其中男2 例,女1例;左眼2例,右眼1例;年龄68岁~84岁,平均 76.3岁;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时间分别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7 d~20 d。检查结果显示术前视力仅为光感至眼前指数,眼前房和玻璃体腔内有絮状渗出物或絮状混浊。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抽取玻璃体液0.2 ml做细菌、真菌涂片、培养加药敏试验。确诊后在局部麻醉下实施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给予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1 mg、地塞米松0.4 mg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10 μg,同时进行前房冲洗术。术后眼局部及全身继续给予有效抗生素药物治疗,或给予全身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5 mg/d,至术后7 d。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由于年龄、疾病及二次手术对老年病人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分析。不同的心理个性,其临床表现不同;相似的心理特点,其临床表现可能也存在着差异。面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3]。理解式和鼓励式交谈是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高度重视术前准备工作,是提高手术耐受力和预后效果的重要措施[4]。严格按照内眼手术护理常规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完善血糖、眼压、视力等检查,加强术中配合的训练,术前半小时根据医嘱注射止血、镇静剂并充分散瞳。

2.2 术后护理

术后及时与主刀医生沟通,了解手术情况,并告知病人手术是成功的,以缓解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情况的担心。玻璃体切割术后需要病人保持俯卧位[5],给予静脉输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抗生素滴眼。定时更换术眼敷料,密切观察术眼和敷料有无异常,必要时应用止血药,防止术后眼内积血。耐心询问病人有无头痛、眼部胀痛等眼内压增高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降压处理。给予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于全身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病人,用药期间3 d复查1次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在做好术后护理的同时进行积极的术后宣教工作,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术后注意事项,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治疗和护理,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本组无一例病人发生青光眼、玻璃体出血、交感性眼炎等并发症。

3 结果

细菌学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白色念珠菌1例。通过玻璃体切割排除积脓、玻璃体腔内注药等治疗,3例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得到有效控制,眼痛缓解,3眼治疗后视力分别为0.4、0.8、0.8,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无一眼摘除眼球。

4 讨论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高龄、患有系统性或眼部疾病以及激素的使用等可以降低病人的抵抗力,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手术因素包括手术方式和时间、切口的位置和大小、植入的晶状体材料等,如晶状体超声乳化法本身可能也会增加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6]。

由于血眼屏障和角膜屏障的存在,全身给药及局部滴眼给药后,药物在眼内的分布不均匀。玻璃体内注药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可能有显著优越性,即药物作用目标针对性强,可以增加治疗效果,降低全身毒性反应。玻璃体切割术能去除眼内的毒性产物和病变的玻璃体,改善眼屈光系统的功能。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是目前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常用及有效的方法。

革兰氏菌是导致感染性眼内炎的最主要菌属,万古霉素是目前治疗革兰阳性细菌的首选药物,头孢他啶作为治疗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对治疗眼内炎挽救视力至关重要。本组2例为化脓性眼内炎且病情较重,均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并联合玻璃体腔及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炎症得到控制。真菌是导致眼内感染的另一主要病原体。真菌性眼内炎的发病率仅次于细菌性,具有发病隐匿、病程迁延及易复发等特点,可引起眼组织严重破坏。为获得确切疗效,需要反复玻璃体腔注射药物以维持药效。二性霉素b 对多种真菌有效,目前为真菌性眼内炎玻璃体注射给药的首选药物[7],但局部刺激较重,毒副反应较大,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由于脂质体在促进药物吸收、减少药物毒性和延长药物有效作用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我们选用二性霉素b脂质体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效果。

玻璃体切割术有时会产生一些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好发在特定人群,如糖尿病病人术后易发角膜水肿和白内障,因此术前应详细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并做必要的检查,对手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要提前预防,一旦发生要及时处理。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治疗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需要医护患三方的共同努力和良好配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montan pg,koranyi g,setterquist he,et al.endophthalmitis after cataract surgery:risk factors relating to technique and events of the operation and patient history: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j].ophthalmology,1998,105(12):21712177.

[2] li jh,morlet n,ng j q,et al.significant nonsurgical risk factors for endophthalmitis after cataract surgery:epswa fourth report[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4,45(5):1321 1328.

[3] 姜金莲,石丽萍,李胜红.浅谈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护理学杂志,1998,13(6):370371.

[4] 樊立伟,蔡庆艳,李雪芹,等.老年性白内障的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3):276277.

[5] 张卯年,马志中.玻璃体显微手术学[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104.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范文6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摘除术

白内障是世界首位致盲眼病,世界范围内51%的盲人是因白内障致盲。白内障是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浑浊[1]。此时由于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挠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该病多年于中老年人,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越高。药物治疗白内障没有确切的疗效,现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手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有效的治疗手段。现代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目前常规手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乳化仪器及设备的问世,超声乳化术成为白内障的新型手术[2]。现跟大家一起回顾下,我院开张超声乳化术在治疗白内障方面的成就。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入选实验患者的诊断符合白内障的诊断。选取2010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3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151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86例,年龄在43~65岁,其中单眼发病者95例,双眼发病者5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83例,年龄在45~67岁,其中单眼发病者97例,双眼发病者5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变部位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术并植入人工晶体治疗。眼部麻醉后,使用超声乳化仪,通过3~5mm大小的角膜或巩膜切口,应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使其乳糜状,然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术毕保留晶状体后囊膜,置入人工晶体。对照组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麻醉后,做以穹窿部为基础的结膜瓣,在角膜上方约1mm处的巩膜长约3.2mm反眉状隧道式切口,将穿刺刀刺入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行水分离,使核完全脱离去前房,将切口扩大5~10mm。注水圈匙将核托出,吸出皮质,植入人工晶体。两组均以7d为1个周期,治疗1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0.5视力恢复情况,比较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视力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7d及术后1m恢复率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治疗组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手术伤口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手术伤口恢复时间在7~14d,对照组患者手术伤口恢复时间1~3个月。治疗组伤口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术后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有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角膜水肿、前房积血),占总人数的3.31%;对照组有25例发生并发症(角膜水肿,前房积血),占总人数的16.6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白内障是一种进行性眼晶状体浑浊病变,白内障发病因素包括吸烟、饮食、类固醇激素、长期暴露与日光以及遗传等[3]。临床表现为视力模糊、怕光、看事物颜色较暗或黄色,甚至复视及看事物变形等。治疗白内障首选手术。白内障手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由于最初手术技术的不成熟及器械的粗糙,以致许多患者失明[4]。如今,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强大,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由白内障摘除术进化到超声乳化术。超声乳化技术是显微镜手术的重大成就,自1967年美国的KELMAN医生发明了第一台超声乳化仪并用于临床,之后,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断研究、改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先进并成熟的手术方式[5]。

本研究中治疗组151例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并至如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而对照组采用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伤口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比对照组恢复好,伤口恢复比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也叫少。此外,超声乳化术刀口3~5mm明显比白内障摘除术刀口5~10mm小,术中控制度较好,安全稳定。

综上,超声乳化术在治疗白内障方面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好,伤口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我们应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普及该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奕志.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发展及现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6):731-735.

[2]赵镇芳,段香星,宋亚玲,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8):1407-1408.

[3]朱清明.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患者术后眼表状态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5,2: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