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安全措施范例6篇

防静电安全措施

防静电安全措施范文1

关键词:静电;管理系统;风险评价;戴明环法则

中图分类号:o4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045-01

当前关于静电安全技术的文献相对比较多,系统性和科学性也较强,但这些文献在静电危害的防护和管理方面关注的比较少。防静电技术是科学控制静电危害的基础和前提,防静电管理是确保静电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的保障。由于静电自身的特点,静电危害的管理比明火管理难度系数更高。静电无处不在,是一种无形的安全隐患,必须通过科学的风险分析、合理的防护措施和系统的管理对静电进行控制。

1 静电管理探析

结合管理体系戴明环p,d,c,a法则,建立有效的静电防控管理系统,使其在运行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改进,保持持续的有效性。

建立有效的静电防控管理系统,要做到:①制订防静电管理制度。制订的防静电管理制度必须贴合企业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指导企业进行防静电安全管理。②建立防静电技术文献档案。搜集关于静电技术、防静电技术标准方面的文献,并从中筛选、识别符合企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内容,整理归档,使其成为指导企业防静电管理的技术依据。③编排重点部位、关键装置防静电作业指导书。在编排指导书时,可以参考公司建立的防静电技术档案。④建立静电危害风险评价档案。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风险评价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sca)、预先风险分析法(pha)、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人、机器设备、物料和现场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和评价,确定静电产生的部位、方式、危害程度和有效的防范措施,并组织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对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评审和确认,最终形成防控静电风险评价档案。⑤加强专项培训和宣传。在培训中,要对培训的时机、方式和内容进行合理化设置,并严格按照安全培训的程序进行,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技能。另外,培训要讲究实效,不能做简单的书本式培训,而要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通过在重点静电防护区域设置防静电警示标志、张贴防静电宣传挂图、静电作业指导书等形式,使员工能更好地熟悉企业内部静电危害风险,掌握防静电技术。

2 预防措施

2.1 提前预防措施

在风险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公司各环节的防静电安全进行整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人体静电防护:注意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正确使用,避免在人员的操作中产生静电;在关键区域的入口和危险工序中增设人体静电释放器。②设备静电防护:根据国标和行标的标准要求,应在相应的设备上设置静电接地装置,在关键部位要安装本安型静电接地报警器。③环境措施:结合企业的特点,通过增湿、屏蔽等手段减少环境因素造成的静电产生。

2.2 效果的检查和确认

检查和确认防静电危害工作的效果是静电安全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企业运营过程中对静电危害的检查和确认直接影响着静电危害管控的效果。静电防护措施只有时刻保持着有效状态,才能保证静电危害检查的有效性。由于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容易受到习惯性思维的干扰,并没有对防静电的效果进行确认,这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以静电接地检查为例,图1为常规接地夹的使用图示。

在日常检查中,图1中所示的静电防护往往被认为是安全的,于是工作人员在没有深入检查之前就下了合格的结论,这给公司的安全管理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要完成正确的检查流程,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检查和确认,例如确认1处的接地是否有破损、导线与接地端连接是否牢固;1处与2处之间的导线是否有破损、腐蚀等问题;2处导线与静电接地夹的连接是否牢固,螺栓是否松动;3处的静电接地夹与设备连接点处是否有无污物,连接是否有效等。任何一个部位出现破损或松动,均可能导致静电大量集聚而发生静电安全事故。

对设备进行静电防护的检查和确认需要对其做全面、具体的专项检查,企业可以使用点检表的形式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列出检查的部位、防静电设施、检查内容等项目,有效避免

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漏项。

2.3 定期检查和识别

根据戴明环管理法则,在企业的静电防护中,需要根据平时的静电防护检查结果对静电危进行进一步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和应用,对存在缺陷或不完善的环节进行纠正,并制订有效的措施,使静电危害防护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 结束语

企业在进行静电危害防护时,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协调技术与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将静电防控技术与静电防控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让技术作为企业防控静电危害的依据和标准,同时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手段、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各项防控技术得到有效的实施,最终达到防控静电危害的目标。

防静电安全措施范文2

【关键词】 静电危害 集输系统 管理措施

1 油气集输系统静电危害

油气集输系统的介质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重大安全事故。尤其是由静电引起的事故更是频繁发生。静电并不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并不是静止的电,静电的产生有很多种原因,要达到产生静电的条件很简单,简单的摩擦也能产生静电,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现象。静电产生的电压变化范围很大,可以低至几伏,也可以高达上万伏特,当静电电压达较高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引起多种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爆炸,甚至可能造成人员遭受电击伤亡事故。

2 防静电措施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和消除静电危险十分重要,这也是防止火灾和爆炸的最有效措施。

根据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特点以及油气集输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如何防止由静电火花引起易燃易爆混合物的爆炸提出一些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保证良好的接地

对带静电的设施及物品进行良好的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大地这个巨大的静电接受体去平衡静电电荷,避免静电的积聚。方法很简单,就是将生产设备和大地之间用导线相连接,构成电路流通与释放的回路,这样就可以将产生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释放到大地,不会引起任何事故。通常应当接地的生产设备装置如下: 储油设备和油槽车(主要包括灌油桥台、油桶、铁轨、漏斗、加油用鹤管等相关设施)、管道上安装的过滤器、输送可燃气体和易燃易爆液体的管道以及管道上的阀门;可燃气体与易燃液体生产与加工的相关储罐设备等设施也应当接地。

静电危害归根接地就是因为电位差的存在,而消除这种电位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等电位措施。比如通常在管道金属网过滤器之间安装跨接导线,这样在消除两者之间的电位差的同时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电气通路,从根本上杜绝静电放电火花产生的爆炸事故。平行管道相距150mm之内时,每隔40m应使用金属连接线相互连接形成静电释放的回路。一般可能产生静电的管道两端应当接地,管道每隔300~400m处也应当接地。两条及及以上的管道交叉点以及其他金属构件与管道的交界处间距小于120mm时,也应该使用跨接导线连接。当管道的阀门、弯头等连接处的电阻不小于0.04Ω 时,连接处也必须用金属线跨接。另外,对于在非腐蚀环境下多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也要使用导线跨接。由于静电释放电流一般较小,所以单纯出于消除集输系统上静电电荷目的的接地,其防静电接地电阻的原则一般不应当超过1MΩ;但是通常为了检测方便,其规程要求以不大于100Ω为宜。

2.2 合理控制输送物体的流速

合理地控制输送物质在管道中的流速也是有效减少静电危害的方式之一,例如对于易燃易爆液体,在金属管道中的流速一般不宜超过5~6m/s,而可燃气体的流速可以稍微快点儿,但是也不宜超过8m/s。易燃易爆液体灌注时,需要避免产生液体飞溅和剧烈搅拌,可以采用引流的方式让液体沿容器的内壁缓慢流下,也可以将导管应当放在液面之下。取样等相关操作不能立即进行,这是由于在易燃易爆性质的液体灌装结束后,液面上易燃液体蒸汽也比较多,如果积聚的静电比较多,则容易产生爆炸。取样等操作应当经过一段时间,待静电荷松弛之后再进行,防止静电放电火花引起的爆炸。

2.3 工作人员静电防护

在容易引起静电的场所中,每一个人体都是一个活动的静电产生体,人体的静电电荷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很容易导致火花放电,因此应当避免其工作人员之间的过分接近,以避免不必要的静电释放产生火花所引起的爆炸。参与生产的工作人员应当有着装要求,应尽量避免穿容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比如尼龙和的确良等制成的衣物,同时穿布底鞋或导电橡胶底胶鞋可以导除人体身上积累的静电。最好采用水泥地面作为工作地点。此外,在静电危险比较大的工作场所应当禁止频繁地穿脱衣物、帽子等动作,并且身体运动也不宜过于剧烈。

2.4 使用静电消散技术

静电电荷不是静止的,生产工艺过程中总是同时进行着产生和消散,电位差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静电电荷的产生和消散遵循依照能量守恒定律,静电产生区域可以把静电分离成数量相等的正负电荷,在消散区,带电物体上的电荷不断消散。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电荷消散速度的方式减小静电危害,甚至消除。

液体或者气体在管道输送的过程中,管道部分是静电的产生区域,而管道末端等接受容器则是静电的消散区域。在管道上采取了一些静电接地措施时,虽然部分静电电荷已经消散,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防静电的高安全系数,应该在管道的末端安装一些较大直径的容器,这样还可大大地消除静电在管内的积累。当液体输送管线上装有过滤器或者过滤网时,应当保证不同类型的液体通过滤器输送至装料之间的缓冲时间不少于40s。如果缓冲的时间得不到满足,应当配置缓和器或采用其他防静电措施。

2.5 其他措施

在实际生产中,一切可能具有静电现象引起爆炸危险的场所,必须使用电气设备防爆,电动机和设备之间应当用传动轴直接传动达到减速传动的效果。同时,厂房或设备内空气的湿度适当地提高,也能有效的减小静电的危害。增湿的作用主要是增强静电沿绝缘体表面的释放,当相对湿度在60%左右时,静电积累能得到有效地减轻。

3 结语

油气集输系统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静电在油气集输的过程的危险。所以,在油气集输站中,防静电是非常重要的。油气集输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易燃易爆,为了避免由于静电电压引起爆炸事故,防静电措施显得特别重要。搞清静电的来源,对于采取正确的措施减少和消除静电危害非常有必要,也对油田的安全生产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远志. 浅谈油罐汽车运输燃油作业的静电防范[J]. 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05)

[2] 苏青竹. 石油化工生产中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J]. 大众用电,2006(05)

[3] 张国福.静电危害和如何在生产中防范[J].科技风,2008(03)

[4] 崔凌. 静电及其危害的预防[J]. 石油库与加油站,2004(06)

防静电安全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油品静电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D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油品在运输、储存、加注过程中由静电引发的事故,西方国家早在1930年就有记载。据统计,美国 1960—1973 年发生静电引起的油罐火灾事故 116 起,原西德 1962—1973 年发生静电引起的油罐火灾事故 22 起,中石化销售系统在近 20 年间,共发生静电引起的油罐火灾 20 多起。占事故总数的 10%以上,由此可见,油品静电事故是油品储运中安全技术的重要问题。

1 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1 静电的产生机理

静电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过程,与许多因素有关。目前还没有统一解释静电的理论,只有一些假说。这些假说的共同之处是双电层的形成。在所有的情况下,双电层是发生静电的直接原因。物质接触起电是最流行的假说。按照这种假说,静电是由于原子力和分子力在两种不同物质接触表面上的不平衡性而发生的,伴随而来的是物质电子或离子的重新分配,并形成符号相反的双电层。实验证明,正电荷聚集在两种接触(摩擦)物质中介电常数较大的那一种的表面上。如果接触物质介电常数相同,则不产生正负电荷。

物质接触起电是在不同金属、金属与半导体或电介质,以及非金属物体接触的情况下产生的。接触电位差的值差异很大,这个值取决于接触表面的电气性能、表面状态、它们之间的压力,也取决于环境湿度和温度。表面分离时,每个表面保留自身的电荷。因此,在物质变形、分裂(喷射)时,在两层处在接触中的物体、液体层或粉体物料相对位移时,以及在物质剧裂搅拌、结晶、蒸发时,均会产生静电荷。

另外,冲击和断裂现象、含有电偶极子的中性分子表面取向、摩擦时的压电现象、接触面上电解液的形成以及其他过程也会产生静电。

同理,油品在流动、冲击、飞溅等情况下,与设备发频繁的接触和分离,从而产生静电。电位越高,放电的可能性就越大,危险性也就越大。

1.2 油品静电产生的影响因素

①、油品粘度。粘度越大,油品内部摩擦力越大,产生的静电电位越高。

②、油品对管壁、储油容器的冲击力和管口喷射的速度越大,静电电位越高。

③、油品的流速。流速越大,产生的静电电位越高。

④、管路的摩擦阻力。管路的摩擦阻力越大,管路越长,越细,越粗糙,产生的静电电位越高。

⑤、管路设备数量。管路的设备(如过滤器,阀门等〕越多,产生的摩擦阻力越大,产生的静电电位越高。

⑥、空气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静电电位越高。

⑦、绝缘性越好的油品,静电电位越高。

2 油品静电事故原因分析

静电事故的发生一般要具备四个条件:

①、是有足够的静电荷产生(包括感应电荷);

②、是产生的静电荷积聚并放电;

③、是有足够的火花能量;

④、是在放电火花间隙中存在浓度极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在油品储运过程中,上述条件同时存在的机会很多,所以静电放电是发生火灾和爆炸的重要原因。

油品在储存、输转过程中,由于摩擦总是存在,静电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静电的积聚是可以避免的。引发静电事故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油库设计、施工、设备的操作以及人员的思想松懈等方面。人员如果责任心不强,而且对静电的产生机理,危害和预防措施以及安全规程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油品的特性了解较少,以致人员对静电危害认识不够,警惕性不强,为油库安全埋下隐患,以致发生静电事故。下面通过一些具体静电事故的案例分析其原因。

2.1 静电接地装置不合理

静电接地装置存在问题,或是根本未设该装置,会使油品在储存、输转过程中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荷,以致发生事故。

2.2 防静电设施维护不善

防静电设施能防止静电的积聚,是消除静电的重要设施,但如果防静电设施维护不善,反而更容易引发事故。如管路连接法兰处跨接铜线断裂、过度腐蚀生锈、导静电接地线电阻过大等,都将使静电无法泄漏,积聚到一定程度后放电,引发静电事故。

2.3 人体静电引发事故

在静电事故中,人体静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人体与衣服等物品摩擦产生静电,当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将放电,引燃爆炸危险场所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炸,故在作业现场作业人员严禁穿脱衣物应正确穿戴防静电工作服。

2.4 工作人员思想松懈,违反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人们在漫长的探索中总结的经验,是经过惨痛的教训总结而来,是进行正常安全作业的保障。违反操作规程,将引起事故的发生。

3 油品静电事故预防措施

在油品进行输转和装卸作业过程中,油品静电的产生、积聚、作业场所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是客观存在的,目前难以彻底消除。因此,油品静电事故预防实际上只能采取措施抑制静电荷的产生、积聚,具体措施如下:

3.1 掌握静电产生和积聚的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油品在以下情况下易产生和积聚静电:一是向油罐收油时,油品与油罐车、鹤管、油泵、过滤器、管线、阀门等设备摩产生的静电荷,随着油品流入油罐中,油品积聚的静电荷很多,而且油罐中存在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易发生静电事故。二是向加油车、油罐车灌装油料时,装油开始 1-2 分钟,油品易发生飞溅和冲击,产生大量的静电,易发生静电事故;油品装到 3/4 容积以后(铁路油罐车 6-7 分钟),积聚的静电达到很高的电位,易产生静电事故。三是采用明流发油时,油蒸汽不断溢出,使管口周围始终存在爆炸极限和燃烧范围内的油蒸汽,且油品与管壁、阀门和过滤器、流量表等产生的大量静电荷积聚在发油管口,易产生油品静电事故。

3.2 严格遵守防静电安全规程进行油库设计

设计时应严格遵守《石油库设计规范》,尽可能避免油品在输转、装卸过程中静电荷的大量产生和积聚。

3.2.1 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在危险场所设置人体静电手握体;合理布置设施设备和管线,尽量减少易产生静电荷的设备(如过滤器、阀门等)的数量;管线布设时应尽量减少拐弯和变径的次数;选用设备时,尽量选用粗糙度小,内壁光滑的设备,减小管线、油泵、阀门、以及油罐内壁的粗糙度,减小油品与设备的摩擦;在过滤器、鹤管、油泵、油罐等易产生静电荷的设备附近安装静电缓和器,减小静电荷的产生。

3.2.2 防止静电荷的积聚

设施设备均应做防静电接地。如输油管线、油泵房、加油站、自动检测计量装置等工艺设备、铁路装卸油设施设备、码头装卸油设施设备、法兰处应做好跨接。要按照《石油库设计规范》要求,选定接地电阻值。只作静电接地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100 欧母,与防感应雷接地装置共同设置时,其接地电阻应小于 10 欧母,材料应选用镀锌防腐材料。还有在气候干燥区域,设置自动喷水装置,喷水可以降低接地体的电阻和升高空气的湿度,防止静电的积聚。

3.3 积极做好静电接地装置、静电消除装置的检测和维护管理按照要求

一般每半年对静电接地装置和接地电阻、消除静电设施等测试一次,主要检查连接螺栓是否齐全牢固,接地线有无损伤、碰断和腐蚀现象,接地线同接地网的连接处是否接触良好,有无松动、脱落、跨接部位是否完好有效。同时还要经常观察接地体周围的环境情况,看接地线是否完好无损。在设施设备维修或改造后,应组织专家进行检测消除隐患,确保设施设备的完好率。

3.4 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在事故成因的各要素中,人是主要因素。这是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有安全意识和行为的人去控制,因此油品储运防静电事故应以人为本,加强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3.4.1 加强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工作人员应进行经常性防静电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主要包括油品静电产生的机理、危害、影响因素、放电规律、预防措施、操作规程及安全规范等内容。使油库工作人员从感性上和理性上认识油品静电事故的危害,牢记每条制度和操作规程及安全规范,使工作人员随时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安全要求提高隐患意识。

3.4.2 加强人员的管理

确保安全规程的落实在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各负责人应到各岗位检查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人员。

3.4.3 引入多种激励机制

加强安全工作效果人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单纯用制度来管理人员,有时效果并不明显,也容易引起人员的反感,所以,应把握人员的心理活动,根据其心理活动引导。引入激励机制是对制度管理的重要补充。如把安全制度的落实好坏同晋职、奖金挂钩;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各项工作分配到个人,明确责任。

4 结束语

总之,油品储运中静电的产生及其消除和预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安全课题,涉及到油品储运中的方方面面,而且突发因素很多,特别是人的因素,应加强对油品静电事故中人为因素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理论和实际措施,以建立可靠的静电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GB 16994-1997油码头安全技术基本要求

防静电安全措施范文4

关键词:实体安全; 计算机; 计算机机房; 安全; 安全管理技术; 防护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5-1412-03

Hardware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Physical Security

CHEN Fei, LIU Jing-yun

(China Telecom, Zhuhai 519000, China)

Abstract: 1) Learn the definition of physical security, purpose and content; 2) master computer room space environment safety requirements. Including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requirements of the engine room, three-time requirements, anti-static measures, the power supply requirements, grounding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fire, water and other technology, methods and measures; 3) master the content security 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 methods; 4) understanding of the electromagnetic Protection and hardware protection of the basic method.

Key words: physical security;computer; computer room; safety; security management technology; protection

1 安全技术概述

1.1 实体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计算机网络实体安全的主要因素如下:

1) 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的脆弱性因素。

2) 各种自然灾害导致的安全问题。

3) 由于人为的错误操作及各种计算机犯罪导致的安全问题。

1.2 安全的内容

1) 环境安全,环境安全是个大的环境,是设备赖以生存的一个平台,只有环境安全了,才能保障设备的安全。

2) 设备安全,有了好的环境后,设备安全至关重要,设备安全了才能正常运行。

3) 存储媒体安全,如果存储媒体受到了破坏,将无法得到数据,严重的还将丢失无法恢复的数据。

4) 硬件防护,硬件是所有设备能够运行的有力保障。

2 计算机房场地环境的安全防护

2.1 机房场地的安全要求

机房建筑和结构从安全的角度,还应该考虑:

1) 电梯和楼梯不能直接进入机房。

2) 建筑物周围应有足够亮度的照明设施和防止非法进入的设施。

3) 外部容易接近的进出口,而周边应有物理屏障和监视报警系统,窗口应采取防范措施,必要时安装自动报警设备。

4) 机房进出口须设置应急电话。

5) 机房供电系统应将动力照明用电与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分开,机房及疏散通道应配备应急照明装置。

6) 计算机中心周围100m内不能有危险建筑物。

7) 进出机房时要更衣、换鞋,机房的门窗在建造时应考虑封闭性能。

8) 照明应达到规定标准。

2.2 防盗

早期的防盗,采取增加质量和胶粘的方法,即将设备长久固定或粘接在一个地点。视频监视系统是一种更为可靠的防护设备,能对系统运行的环境、操作环境实施监控(视)。对重要的机房,还应采取特别的防盗措施,如值班守卫,出入口安装金属防护装置保护安全门、窗户。

2.3机房的三度要求

1) 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设备的变化;(2)湿度。机房中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或者时间长了以后将会损坏设备;(3)洁净度。机房中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带电体,会吸引一些灰尘之类的,这样会对设备造成损害,例如,会减少散热等。

2.4 防静电措施

静电是由物体间的相互磨擦、接触而产生的。静电产生后,由于它不能泄放而保留在物体内,产生很高的电位(能量不大),而静电放电时发生火花,造成火灾或损坏芯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个关键电路,诸如CPU、ROM、RAM等大都采用MOS工艺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对静电极为敏感,容易因静电而损坏。这种损坏可能是不知不觉造成的。

机房内一般应采用乙烯材料装修,避免使用挂毯、地毯等吸尘、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5 电源

1) 电源线干扰。有六类电源线干扰:中断、异常中断、电压瞬变、冲击、噪声、突然失效事件。

2) 保护装置。电源保护装置有金属氧化物可变电阻(MOV)、硅雪崩二极管(SAZD)、气体放电管(GDT)、滤波器、电压调整变压器(VRT)和不间断电源(UPS)等。

3) 紧急情况供电。重要的计算机房应配置御防电压不足(电源下跌)的设备,这种设备有两种:UPS;应急电源。

4) 调整电压和紧急开关。电源电压波动超过设备安全操作允许的范围时,需要进行电压调整。允许波动的范围通常在±5%的范围内。

2.6 接地与防雷

2.6.1 地线种类

1) 保护地

2) 直流地

3) 屏蔽地

4) 静电地

5) 雷击地

2.6.2 接地系统

计算机房的接地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本身和场地的各种接地的设计和具体实施。

1) 各自独立的接地系统

2) 交、直流分开的接地系统

3) 共地接地系统

4) 直流地、保护地共用地线系统

5) 建筑物内共地系统

2.6.3 接地体

1) 地桩

2) 水平栅网

3) 金属接地板

4) 建筑物基础钢筋

2.6.4 防雷措施

机房的外部防雷应使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吸引雷电流,并为其泄放提供一条低阻值通道。

机器设备应有专用地线,机房本身有避雷设施,设备(包括通信设备和电源设备)有防雷击的技术设施,机房的内部防雷主要采取屏蔽、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或防闪器、过电压保护等技术措施以及拦截、屏蔽、均压、分流、接地等方法,达到防雷的目的。机房的设备本身也应有避雷装置和设施。

3 计算机场地的防火、防水措施

为避免火灾、水灾,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隔离;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设施;管理措施;安全管理。

3.1 硬件资源的安全管理

1) 硬件设备的使用管理

2) 常用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2 信息资源的安全与管理

1) 信息存储的安全管理

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信息)要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常用的媒体有:磁盘、磁带、打印纸、光盘。信息存储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存放有信息的具体媒体的管理。

防静电安全措施范文5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 正己烷 预防 控制

一、引言

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中,由于生产过程涉及化学品众多,工艺条件苛刻,生产规模大型化,往往管理上一些小的疏忽,就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而且此类企业火灾中毒爆炸事故偏多,人员伤亡大,对个人和企业都带来巨大的损失。作为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我们在搞好生产的同时,必须狠抓安全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香料生产行业属于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在香料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上百种危险化学品,其中正己烷就是常用的一种溶剂,然而正己烷的危害性却特别的大,在生产的过程中极易引发着火事故,给生产带来被动,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正己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正己烷的理化性质:闪点(℃):-25.5,爆炸上限%(V/V):6.9,爆炸下限%(V/V):1.2,引燃温度(℃):244,相对密度(水=1):0.66,沸点(℃):68.7,健康危害: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 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极易挥发,极易产生静电着火。

三、正己烷引发事故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对正己烷控制不当,容易发生人员中毒、伤亡、着火和财产损失,特别是静电引起着火。在生产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从而导致着火的部位有:用真空向反应釜内抽送正己烷液体、从反应釜中向储罐内放正己烷液体、在离心分离的过程中、冬季和春季气候干燥,由于大气的湿度降低导致人体产生的静电、在使用正己烷的车间内如果发生金属的撞击产生火花等均易引燃正己烷,造成大面积着火,从而带来可怕的后果。针对以上情况,安全使用正己烷的控制措施有:

1.车间内所有电器必须为防爆电器,所有的电器开关必须为防爆开关,所有的电线线路穿镀锌钢管,电线接头要密封在防爆接线盒内,而且接线盒外沿接口处要用防爆泥密封严实,防止正己烷气体进入接线盒内。

2.做好静电导除装置,防止静电积蓄发生火灾。钢平台在对角位置至少做两个接地极,储罐、接收罐同样要做好接地极,输送正己烷物料管要全部用金属材质,不得用塑料管。如果输送管线过长中间要每隔一段距离做一个接地极,管道的法兰之间也要用铜线跨接,便于将输送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导除。并且每个季度做一次接地极电阻阻值检测,确保接地极、静电导除装置连接牢固,发挥作用。

3.严格控制输送正己烷液体的流速,根据v2D≤0.64公式(v为流速,D为管径)控制好正己烷液体的流速。并且在灌装过程中不得进行取样、检测或测温操作。在进行上述操作前,应使正己烷液体静置一定的时间,使产生的静电得到足够的消散和松弛。

4.导除人体静电。在春、秋、冬三季中,由于气温干燥,特别是冬季,工作人员穿的衣服较多较厚,人体上极易产生静电。而正己烷性质又属于低闪点易燃易爆物料,极易挥发,一旦操作人员和正己烷气体接触时,人体所积蓄的静电放电产生的火花就会引燃正己烷气体,造成正己烷着火,发生危险。这就需要所有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但穿了防静电工作服也不是万全之策,要在生产岗位门口或在接触正己烷设备设施附近安装人体静电导除棒,让操作人员在进入车间或接触正己烷液体之前赤手摸一下人体静电导除棒,此时即可将人体产生的静电导走,消除危险。

5.增加车间内的空气湿度。为了防止大量带电,相对湿度应在50%以上,为了提高降低静电的效果,相对湿度应提高到65%~70%。生产车间内部要安装湿度计,便于监控操作间内的湿度。地面要经常洒水,经常拖地,或者在室内安装加湿器。

6.生产车间要避免一切的金属撞击,防止碰撞后产生火花。如果有不可避免的碰撞,则要换成两种不同的材质物体,比如说离心机:机身为不锈钢材质,而离心机的上盖要换为木材或塑料材质。工器具等都要轻拿轻放,防止碰撞。室内若有检修作业,则不得进行动火特种作业,否则要对所有接触正己烷的设备管道等进行彻底的清洗,清洗后要进行检测,达到标准后方可施工。

7.做好防雷措施,春、夏季为多雷雨季节,避雷针系统每年要进行两次检查,确保避雷线连接牢固,电阻值小于4欧姆。

8.严禁一切烟火。正己烷储存时要和氧化剂等禁忌物分开储存。

9.从职业卫生角度考虑,做好个体防护,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根据正己烷的毒性且正己烷极易挥发的特性,生产系统要尽可能的密闭,严防正己烷气体的挥发,避免正己烷气体和人体的直接接触。根据其毒性给工作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乳胶手套、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正压式呼吸器等,督促操作人员严格佩戴,并且现场要做好通风措施,防止出现人员中毒以及职业病的发生。

10.增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统计显示:90%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要求操作人员的安全警惕性要强,要加强安全培训,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训,掌握正己烷的危险特性和预防措施,熟练操作,并做好自我防范。

11.做好应急演练工作,每半年演练一次,操作人员要掌握正己烷着火的应急措施,提高消防应急能力。

防静电安全措施范文6

【关键词】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目前普遍开展的是500Kv以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如今,投入运行了750kv输电线路,并且1000kv输电线路也开始动工,那么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就有着更高的电压登记。因为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会直接受到带电作业中安全防护的影响,那么就需要深入研究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

1 影响带电作业人员安全的因素

一是强电场对人体的影响:交流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会有工频电场产生,电压等级越高,就会产生越大的电场强度,越长的导线距离,就会逐渐减小。在强电场中,会有风吹、异声以及针刺感等产生于人体。通过相关的试验研究表明,当人体进入电场中,会有较大的电厂畸变产生。在具体的作业中,因为作业人员所处的位置与输电线十分靠近,那么相较于地面场强,有着较高的电场强度;这样就会影响到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电流对人体的影响: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中,暂态和稳态电击所引起的电流也会伤害到人体,如果人处于地电位,与强电场中与地绝缘的导体相接触,那么在接触瞬间,就会向大地释放导体上的电荷,这样就会对人产生暂态电击。导电体通过人体的放电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就需要充分重视带电导体的对地电容和电位。稳态电击是强电场的导体由耦合电容形成的工频电流,通常利用电流来直接衡量电击结果。

三是静电感应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可以用静电场来看待工频交流电场,因为其变化较为缓慢,因此,就有静电感应问题存在于工频电场中。静电感应也会促使人体遭受到电击,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首先是人体对地绝缘处于强电场中时,对接地体发生接触,导致电击的产生;另一种则是人体处于地电位,而去与处于强电场中对地绝缘的导体进行接触,有电击产生。这些都属于暂态电击,会直接受到放电能量的影响,如果达到了相关的标准,人们就会感受到一种刺痛感,对工作人员的带电作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2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用具

一是屏蔽服:屏蔽服的材料包括金属纤维和棉纤维,并且有网眼,网眼是利用经纬线来编制的,通过网眼空隙,外界电场的电场线中的一部分会进入到屏蔽服中。有着越小的穿透量,就说明有着越好的屏蔽效果。通常在对屏蔽效果进行衡量时,利用的是屏蔽效率;屏蔽效率指的是屏蔽前后接收极上的电压比值分贝值,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二是静电防护服:和屏蔽服相比,静电防护服在原理和功能方面是类似的,但是静电防护服没有较高的技术指标要求,一般在塔上地电位作业以及地面巡视作业中会使用静电防护服。

3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

一是进入等电位人员体表场强规律: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如果作业人员在塔上的位置是不同的,或者是进入等电位的过程中,会有较大的差异存在于体表场强以及周围电场中;一般情况下,规律是这样的,在登塔的过程中,攀登高度越来越大,逐渐接近于带电体,那么就会逐渐升高体表场强,与导线如果有同样的高度,那么就会有最大的体表场强出现。绝缘子悬挂点的横担端部作业处有着加高的体表场强值;在进入到带电体等电位的过程中,因为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那么就会不断增大体表场强。作业人员从塔体接近带电体,如果沿着水平方向,那么就可以用U型来看待身体各个部位的体表场强,头顶和脚尖有着较高的场强,而胸腹部有着较低的场强。

二是对强电场的防护:在屏蔽服穿戴方面,在输电线路作业过程中,屏蔽服需要包括上衣、裤子、帽子、手套、鞋子以及连接线等诸多方面,需要将百分之九十九的外部场强给屏蔽掉。对于屏蔽服来讲,各个最远端点间的电阻值要在20欧以下,在带电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作业服内体表场强不大于每米15kv,流经人体的电流应该在50毫安以下,人体外露部位的体表局部场强需要保证在每米240kv以下。在试验整套屏蔽服的通流容量时,要保证屏蔽服任何部位的温升不大于50摄氏度。

三是对电流的防护:因为有一定的电位差存在于人体等电位作业前后和带电体之前,外加高压会直接影响到电位差的大小,因此作业人员与带电体十分接近时,就会有火花放电现象出现,进而有脉冲电流产生,作业人员会有一阵刺痛感产生。为了促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证,在转移电位的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屏蔽服旁路电流,同时,要保证产生火花放电的距离小于人体在外面的面部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

四是对静电感应的防护: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在静电感应的作用,有电击产生,主要包括两种情况;首先是作业人员穿着绝缘鞋,但是在线路杆塔窗口,因为十分接近于带电导线,有着较多的人体感应电荷,如果用手直接与塔身触摸,就会有放电刺痛感产生。对于悬空吊起的大件金具或者停电设备上的金属部件,在强电场中,地面作业人员直接触摸,在静电感应的作用下,就会有点击产生。防护措施是这样的,对于作业人员,需要对全套屏蔽服或静电防护服进行良好穿戴,要保证没有问题存在于屏蔽的各个连接点的接触中。输电线路如果是允许的,作业人员需要登塔,那么绝缘鞋是不允许穿戴的,特别是需要注意的是,身穿了屏蔽服或者静电防护服,更不能够穿戴绝缘鞋,塔上作业人员如果需要与传送绳上较长的金属物体进行接触,那么接地是必须要保证的。

4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会对系统的整体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因为电力系统的特殊性,会严重危害到人体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做好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严格依据相关的要求,来做好安全措施,才可以保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人身安全。本文简要分析了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胡毅,王丽农,刘凯.特高压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用具与措施[J].高电压技术,2007(11).

[2]林根成.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与安全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4).

[3]陈光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策略分析[J].华中电力,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