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患儿的护理诊断范例6篇

黄疸患儿的护理诊断

黄疸患儿的护理诊断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总胆汁酸

血清总胆汁酸(TBA)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以及肝肠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血清TBA指标可直接反映肝脏代谢异常及实质性损伤情况,是较为灵敏和特异的指标[1]。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出生一周以内的新生儿,既可能是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疾病所致的临床表现。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虽然不很高,但如同时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需及时正确判断黄疸的性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本文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及相关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探讨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126例新生黄疸患儿均为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儿,其中男67例,女性59例,足月儿105例,早产儿21例。依照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依据[2],分为病理性黄疸患儿组71例,生理性黄疸患儿组55例。其中病理性黄疸患儿检测时为1d-12d,其中溶血性黄疸6例,感染性黄疸39例,母乳性黄疸12例,胆管闭锁性黄疸14例。生理性黄疸患儿为2d-7d,患儿除高胆红素外无感染,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1.2方法空腹静脉采血3ml,分离血清-20℃保存。TBA检测采用酶循环速率法,同时检测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肝功能常规项目,仪器采用上海科华卓越-3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TBA、TBIL、DBIL、ALT、AST等的比较,见表1。病理性黄疸患儿组TBA、DBIL、ALT、AST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患儿组和对照组(p0.05)。病理性黄疸患儿组TBA的异常率为60.56%,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患儿组9.09%(p

3讨论

TBA是胆汁中存在的一类胆烷酸的总称,是人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最终产物。肝脏是合成胆汁酸的唯一场所,胆道是TBA排泄最主要的途径。目前血清TBA的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反映肝脏功能变化的灵敏指标。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因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生成过多过快所致,当发生排泄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时可致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表现为血中总胆汁酸可轻度增高。而病理性黄疸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3],可引起血中总胆汁酸增高。新生儿期黄疸与生理性黄疸难以区分,因此临床上则需要有更灵敏、更特异的检测指标来反映肝细胞受损及胆汁瘀积的程度。胆红素是反映肝脏排泌功能的指标,但在新生儿存在生理性黄疸的情况下,TBIL升高不能特异地反映肝细胞受损及胆汁淤积的情况,DBIL虽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情况,但其升高幅度不如TBA。TBA比DBIL更能反映肝细胞受损及胆汁淤积的程度[4]。说明血清TBA水平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中能灵敏、特异地鉴别黄疸类型,反映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及胆汁淤积情况,尤其在患儿胆汁淤积的诊治中可作为一种特异的检测指标。

综上,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反映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肝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指征,与其它肝功能检测指标结合应用更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和合理治疗:①新生黄疸患儿肝脏发育尚不完善,因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应禁用在肝脏内代谢的药物,避免加重对肝细胞的损害。②在治疗黄疸的过程中,适当地应用保护肝脏、减少胆汁淤积、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

参考文献

[1]王远,汤伟胜,丘新明.TBA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59.

[2]罗晓明,周馥英,王欣欣,等.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及新生儿期胆汁淤积状况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5):295-296.

黄疸患儿的护理诊断范文2

【关键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退黄散;临床疗效

新生儿黄疸又称“胎黄”“胎疸”,以生后周身皮肤、黏膜、巩膜色黄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能引起核黄疸(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严重的脑损害。在治疗上多采用药物和光照疗法。自2002年2月至今,我们自拟退黄散,对耐受光疗或不接受光疗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1]: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黄疸过重,持续日久,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4周;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2 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6.3 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6 μmol/L。

70例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32例;日龄2~28 d;血清胆红素150~225 μmol/L 52例,226~340 μmol/L 18例;其中感染性57例,溶血性4例,母乳性9例。

2治疗方法

患儿除治疗原发病外,给予中药退黄散煎服。药物组成:茵陈、大黄、郁金、栀子、太子参、白术、茯苓、砂仁。由我院制剂室制成儿科散剂,便于煎煮,每日1剂,水煎至40 mL,少量多次频服,6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患儿每2 d取静脉血查胆红素浓度,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2]

治愈:用药3~6 d后皮肤黄染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3.4~17.1 μmol/L)。好转: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1/2。无效:用药6 d皮肤黄染如故,复查胆红素降低不明显。

3.2结果

治愈6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6 %。

4典型病例

崔某,男,12 d,于2001年2月5日来诊。其母代诉,患儿生后当日下午出现周身面目发黄,时有呕吐,即在出生医院蓝光照射治疗6 d,黄退出院。数日后,患儿黄疸复现,来我院求治。患儿周身面目俱黄、倦怠不欲吮乳、低热、脘腹胀满、尿黄、大便3 d未行,舌红苔黄、指纹红紫而滞。查血清胆红素206.92 μmol/L。西医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医诊断为胎黄,证属湿热熏蒸型。治宜清热利湿,健脾和胃。服用退黄散3剂,1日1剂,3 d后皮肤黄染明显消退,复查血清胆红素降至90.68 μmol/L。继服3剂,黄疸完全消退,复查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1月后随访,黄疸未复发。

5讨论

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产生较多,肝功能不成熟以及肠壁吸收胆红素的增加,极易发生黄疸,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使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和双吡咯,易溶于水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从而退黄。但光疗可引起核黄素缺乏、青铜症等,又可造成体内水分丢失,使血黏稠度增高,不利于胆红素的代谢。此外,光疗时需住院,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祖国医学认为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湿热熏蒸所致,治宜清热利湿退黄。因小儿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故在清热利湿退黄中,应时时注意顾护后天脾胃之气,慎用苦寒之品,注意升发胃气,使祛邪而不伤正气。

退黄散中茵陈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并有抑菌作用;“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茵陈、郁金二味,清泄肝阳之有余,条达肝气之郁滞,有利于肝阳之平降镇潜;大黄能松弛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并有保护肝细胞及酶的作用,还可通腑排便,阻断肠—肝循环;栀子能降低血中胆红素,促进胆汁排泄;加用太子参、白术、茯苓、砂仁等,健脾和胃,脾胃健则小儿运化机能正常,体内水湿能正常输布,则湿热易除,利于退黄,又不伤正气。

退黄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机理可能有以下几点。 ①该方可清利三焦湿热,利胆退黄,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故退黄作用明显。 ②该组方减轻了氧自由基对血脑屏障的损害,进而可防止核黄疸发生。 ③该组方减少血液中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损害,使胆红素生成减少。本组70例治疗结果证实服用小儿退黄散具有方便、有效、经济、便于护理和母乳喂养等优点,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黄疸患儿的护理诊断范文3

[关键词] 社区产后访视;新生儿黄疸;干预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a)-0180-03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的院内护理服务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护理活动已经逐步从疾病护理走向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由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出生会使产妇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影响着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1]。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新生儿死亡中,有70%左右发生于出生后7 d内[2-3],因此,保证新生儿健康十分重要。新生儿黄疸是产后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但为了适应医疗模式的转变,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目前我国分娩后产妇和新生儿住院时间在逐渐缩短[4],致使大多新生儿黄疸均在家中发生,只能借助产后访视跟踪新生儿黄疸的情况,而随着对产后访视工作的逐渐开展和重视,产后访视率也逐渐提高[5]。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产妇产褥期康复,确保新生儿健康意义重大[6]。社区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对母婴状况进行回访的一项工作,分别在产妇分娩后7、14 d进行上门身体检查、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服务,30 d新生儿和产妇回院随访检查,笔者在访视过程中发现产后访视能及时发现新生儿黄疸,并予以及早处理。由此可见,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能有效地干预新生儿黄疸的进展,保证新生儿健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住院的100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历资料,将经过产后7、14 d访视,30 d回院随访检查等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未经过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体重2.5~4.5 kg,平均3.50 kg,孕周38~42周;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体重2.3~4.6 kg,平均3.45 kg,孕周38~42周,所有患儿的Apgar评分为8~10分,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后7、14 d进行上门家庭访视,访视时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7]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家属,让家属了解黄疸的初步判断。医护人员经皮测量黄疸指数,观察分析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询问家属新生儿喂养情况,大便的次数、性状、及颜色,黄疸的加重和消退情况。询问产妇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8],判断生产过程有无引起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等。若黄疸指数超过12 mg/dl或未达此标准值,新生儿一般情况较差者应转诊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黄疸指数低于12 mg/dl者,教会家属怎样进行阳光照射、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如何观察判断黄疸消退或加重的情况。

1.2.1 游泳护理 在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中,可指导新生儿进行游泳护理,选择吃奶后1 h在特定的游泳圈和游泳池中游泳,水温38℃,分自主运动和游泳操两部份,游泳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新生儿伸展活动四肢,游泳10~15 min/次,1次/d[9]。游泳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脐带未脱落者游泳前脐部贴好防水贴,游泳后做好脐部消毒处理以防脐部感染。

1.2.2 抚触护理 抚触一般在沐浴或游泳后进行,护理人员双手取少量婴儿润肤霜涂抹双手掌,对新生儿做全身皮肤轻柔抚触,抚触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

1.2.3 阳光照射法 选取挡风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把衣服脱下露出皮肤直接阳光照射,做好新生儿的保暖工作,可以先露一个部位照射完毕包裹好再照另一个部位,照射时把新生儿眼睛用小毛巾遮盖避免阳光刺激损伤眼睛。一次照射1~2个部位,每个部位照射20~30 min,轮流照射,2次/d,早上7~9点或下午5~6点的阳光最佳,不要在阳光猛烈的中午照射,以免晒伤皮肤。照射完毕,如果新生儿出汗比较多应给予更换衣服防止受凉,再给予喂食少量温开水。

1.2.4 药物治疗 黄疸指数相对高且没有超过12 mg/dl,一般情况相对好的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各项护理及阳光照射治疗,按家庭医生医嘱给予退黄药物口服。

1.2.5 健康教育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耐心向家属告知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治疗和护理,解除家属的心理负担,使其全心全意照顾护理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让家属掌握各种护理的注意事项,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和口服药物后的正常反应。如果判断是母乳性黄疸应嘱暂停母乳喂养,观察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及粪便的性状、颜色、次数。新生儿黄疸的高峰期是产后7~10 d,高峰期过后黄疸渐渐消退,如果新生儿出现拒奶,黄疸不消退或加重,或者黄疸消退后再出现应回院检查。

1.2.6产后 14 d访视时目测新生儿皮肤黄疸消退程度,询问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果新生儿皮肤红润,无黄染,一般情况好,表明黄疸已消退,皮肤微黄或深黄经皮测胆红素,黄疸指数高者应回院检查治疗。30 d一般是新生儿回院常规体检,黄疸未消退应经皮测胆红素,超过正常值应按医嘱做相应的处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住院5 d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到正常值,肝功能无异常;显效:住院7 d黄疸未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未恢复到正常值但较入院时降低,肝功能无异常;无效:按医嘱治疗7 d后黄疸消退不佳,血清胆红素下降慢,肝功能反复异常,或转归核黄疸遗留后遗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症状,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 d出现,4~6 d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 d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10]。产妇分娩后顺产3~4 d出院,剖宫产6~7 d出院,住院期间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可及时发现,出院后由于家属医学知识缺乏,肉眼观察判断的错误性而延误就诊时间,使病情加重或发展为核黄疸,由此可见,产后访视非常重要。

新生儿黄疸临床上大多是母乳性黄疸,而母乳性黄疸大多属于迟发性黄疸,多在出生后7 d左右出现,黄疸持续3周以上[11]。一般产妇顺产3~4 d出院,剖宫产6~7 d出院,有很多新生儿在住院的这段时间未出现病理性黄疸,出院后渐渐加重发展成病理性黄疸,社区产后家访是产后7 d和14 d,这时上门家访能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及时转诊治疗。30 d回院随访检查可发现复发性黄疸及黄疸延迟消退要治疗的新生儿,在访视的过程中,指导家属如何观察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解释病理性黄疸的严重性,让家属认识病理性黄疸的危害性,加强家属重视,可及早就诊治疗,避免引起核黄疸遗留后遗症,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教会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家属放下心理负担,解除紧张焦虑的心理,全心全意照顾新生儿,让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黄疸早日消退。家访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产妇和新生儿的其他异常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处理,降低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患病率,保证母婴安全[12]。西医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增加、肝功能低下、肠肝循环的特殊这3个主要的特点导致的胆红素产量大于胆红素排泄量所致[13]。游泳时的导热性比空气大,人在水中活动比在陆地上活动消耗量大,肠蠕动增强,粪便排泄增快,有利于黄疸消退[8]。抚触是一项重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增加交感神经紧张度,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增进食欲、排便量,加速胆红素的排出[14]。病理性黄疸危害很大,如延误诊治会引起严重后果[15],及时发现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产后访视护理服务可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患儿,使其得到及时治疗,减少核黄疸给患儿带来的危害和后遗症,减轻由患儿核黄疸所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以获取更精准的数据和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淑杰,肖祺.产妇产褥期的整体护理140 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122-123.

[2] 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1-1982.

[3] 白雪林,陆敏.上海市长宁区外来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0):3498-3501.

[4] 张宝芸,郭秀静,王玉琼.医院开展产后家庭护理访视现状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57-58.

[5] 黎月仪.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临床作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0):91.

[6] 龚满英,龚丽芬.社区护士开展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92-93.

[7]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

[8] 黄艾艾,邓建平.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189-191.

[9] 陈丽芳.游泳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9):2418-2419.

[10] 金兰,孙小娅.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1,32(8):1343-1345.

[11] 李翠萍,李桂英.产后访视的最佳时间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2,8(1):87-88.

[12] 曾果花.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 36-37.

[13]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14] 农志飞,吴要伟,潘利忠,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4):309-311.

黄疸患儿的护理诊断范文4

【关键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诊治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的原因是患儿在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使得血液里的胆红素含量增高,从而引起患儿在巩膜、皮肤以及黏膜出现黄疸。患儿黄疸的症状如果持续2~3周不退,且出现皮肤、黏膜黄疸加深,病情加重等现象则称为病理性黄疸[1]。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有很多种,临床上找出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对于治疗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本单位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92例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单位出生患有病理性黄疸的92例新生儿作为临床的研究对象,患儿出生的天数为1~7 d,其中男婴52例,女婴40例。进行剖腹产有80例,占86.96%,早产儿有12例,占13.04%。对本组患儿进行尿液、大便、血液的常规检查,并对患儿的肝功能(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进行检查,根据患儿自身情况进行血培养、胸片、肝胆以及溶血等指标的检查。

1.2 患儿诊断的标准

如果新生儿出现如下指标之一则判断为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umol/L):早产儿大于255,足月儿大于220.6,新生儿出生后出现黄疸症状,血红素浓度(umol/L)大于102,血液中直接胆红素(umol/L)大于26,黄疸症状持续2~4周,持续不退,血液中的胆红素每天上升的浓度(umol/L)大于85[2]。

1.3 患儿治疗方法

对92例患儿中的80例为间接胆红素升高达到光疗标准的患儿,进行光照与药物结合治疗,患儿每8~12 h进行断蓝光的治疗,光照前应对患儿的双眼以及生殖器用黑布遮盖,每天照射时间为8~12 h,中间间断12~16 h,并对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及苯巴比妥,治疗过程中观察患儿胆红素恢复至正常值就可以停止光照。余下12例患儿为直接胆红素升高,应给予保肝护肝的药物以及退黄治疗,并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并对患儿进行冬氨酸钾镁的静脉注射,对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密切的监测[3]。

1.4 临床疗效判定

根据相关的实验室指标以及临床症状对患儿的疗效进行判定:治愈:血液中血清胆红素浓度(umol/L)小于85,皮肤黏膜的黄色消退,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好转:血液中血清胆红素浓度(umol/L)大于85,小于221,皮肤黏膜黄色减轻,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无效:血液中血清胆红素浓度(umol/L)大于221,皮肤黏膜黄色没有出现明显的消退或消退后皮肤再次出现黄色。

2 结果

92例患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见表1, 92例患儿经治疗后其有效率见表2。

3 讨论

从本组病例中可以看出,新生儿出现病理性的黄疸,主要原因是由于围产因素引起的,其次是由于新生儿溶血病引起,感染性因素以及母乳性黄疸以及肠道闭锁等因素也会引发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围产期出现缺氧窒息会引发低体温、酸中毒及低血糖等症状,这些病变将会抑制肝酶的活性,使得血清胆红素增高。从92例患儿发生病例性黄疸可知,剖腹产对新生儿出现的病理性黄疸有重要的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剖腹产是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重要因素之一,原因在于剖腹产中产妇在手术过程中会使用,通过血液循环,药物将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被胎儿吸收,从而引起胎儿的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导致胎便排出减少[4]。手术后母亲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以防止感染,新生儿吸收母乳后将影响体内胆红素的代谢,导致胆红素水平异常。因此,应加强围产期的护理和保健,提高准母亲的保健意识,提倡孕妇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自然分娩。患儿由于感染因素也会引起病理性黄疸,如胎儿出生前后感染了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性感染均可让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现溶血症也会引发病例性黄疸,如果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而引发溶血现象,就可能出现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可以采用光照进行治疗,光照结合药物共同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新生儿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光照波长应选择425~475 nm的蓝光进行照射,这对于降低血清中游离胆红素的有效方法,对于不适合光疗的患儿可采用药物治疗,同时应密切监测患儿胆红素的变化,防止患儿出现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其引发的原因有很多种,从本组病例中可以知道,孕妇做好围产期的保健以及防范感染,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是预防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有效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黄美华,刘赛红.新生儿黄疸643例病因分析及护理.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24-825.

[2] 方邦骞.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综述.中国医药指南,2010,22(8):102.

黄疸患儿的护理诊断范文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分析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可知,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过量聚集而引起血液胆红素水平上升,进而导致皮肤、巩膜以及组织粘膜等出现黄染症状致病,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1-2],可能会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后果。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护理干预、帮助改善预后,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重点。为了更好解决有关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具体效果和临床应用可行性。具体内容整理后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接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58例进行分组,得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各2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3],无误诊病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患儿13例,患儿日龄1-12d,平均日龄(6.43±3.19)天;早产儿8例,足月儿21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4例、15例,日龄2-14d,平均日龄(7.29±2.87)天;早产儿10例,足月儿19例。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基本资料予以分析,显示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高。研究内容均被所有入选者及家属充分知晓,且均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和对症输液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1)基础护理强化:根据患儿依从性选择接受程度高的输液模式,在输液过程中进行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对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生理反射反应等临床症状进行及时评估,并告知主治医师予以处理;(2)心理安抚:通过抚摸、拥抱等形式,与患儿进行沟通和精神抚慰,提高患儿的安全感,同时采用专业途径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促进患儿胃肠吸收能力提升;(3)感染预防性护理: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各类护理操作,在脐带护理方面更需尤其注意,每日对脐部予以消毒并清理渗出液,维持脐部干燥,同时维持病房内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等,确保患儿最大舒适度;(4)蓝光治疗中的护理:在蓝光治疗前做好光疗箱消毒工作,注意对患儿的眼睛、肛门以及会阴等私密部位加强保护,在光疗后做好水和能量补充工作,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3 观察指标[4]

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测量并记录;同时自制满意度量表(百分制)调查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并对患儿家属的黄疸知晓度进行评价,满分10分,分数越高知晓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将SPSS17.0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予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当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黄疸知识知晓度对比

调查后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黄疸知识知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通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存在显著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与对照组比相对更低,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有明显意义(P

3 讨论

黄疸患儿的护理诊断范文6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诊治; 苯巴比妥

doi:10.14033/ki.cfmr.2016.33.0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142-03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儿科疾病,主要是因为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产生异常,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最终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疸[1-2]。黄疸严重,甚至会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威胁到患儿生命,因此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本文主要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平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儿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24 d,平均(8.4±2.7)d。经临床诊断,生理性黄疸38例,病理性黄疸63例,母乳性黄疸19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面部、躯干存在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检测为100.7~152 μmol/L;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为出生后的第2~3天,症状最明显的时间为出生后的第4~5天;足月儿黄疸会在第1~2周消退,早产儿黄疸会在第3~4周消退。新生儿若是患有生理性黄疸,通常精神状态、反应能力表现都较好,个别的患儿会出现食欲差的现象。(2)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手心、足心、四肢存在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检测为新生儿大于221 μmol/L,早产儿大于257 μmol/L,每日胆红素上升大于85 μmol/L;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为出生后的24 h内;足月儿黄疸会持续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会持续超过4周;结合胆红素大于34 μmol/L。新生儿黄疸症状会出现反复、进行性加重。(3)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检测超过平均值,但是未出现其他症状、体征。

1.3 方法

(1)对照组。选取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蓝光照射方法开展治疗,新生儿苯巴比妥的服用标准为4~8 mg/kg,3次/d;新生儿蓝光照射时间控制在8~12 h,光疗箱温度、湿度为30 ℃、60%,灯距维持在50 cm。新生儿需全身,仅用黑纸将双眼、会遮住,一旦新生儿出现皮疹、腹泻、发热、青铜症以及血小板减少等反应,则必须停止蓝光照射,令新生鹤孕谢指础#2)试验组。在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蒙脱石散服用标准为1 g/次,3次/d,7 d为一个疗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服用标准为0.5 g/次,2次/d,7 d为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2)两组新生儿黄疸高峰期、治愈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全部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开展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新生儿在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对照组为(299.53±69.82)μmol/L,试验组为(300.81±66.5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治疗中与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均显著下降,试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新生儿黄疸高峰期、治愈时间对比

试验组黄疸高峰期出现时间要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临床症状,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生理性黄疸,二是病理性黄疸,三是母乳性黄疸[4-5]。引发新生儿黄疸的因素众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围生期因素。在围生期,由于新生儿肠梗阻、胎便延迟、窒息缺氧、早产等多种因素,导致肝细胞和胆红素酶类相结合活性大大下降,令肝脏摄取、结合的胆红素减少,血液胆红素浓度大大提升,最终出现黄疸。(2)母乳因素。因为母乳喂养引发的黄疸较为特殊,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停止哺乳48 h,血液胆红素浓度大大下降,达到50%左右,若是恢复哺乳,新生儿的血液胆红素浓度会再次上升。(3)感染因素。近些年,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感染因素引发的黄疸大大减少,其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例如:乙肝病毒感染造成新生儿肝细胞功能受损,继而引发黄疸;细菌感染中较为常见的为败血性黄疸。(4)新生儿溶血因素。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中最为常见的为ABO溶血,其主要是因为母亲和新生儿血型不符,通常母亲的血型为O型,新生儿则是A/B型,导致新生儿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分解,血液胆红素浓度快速升高,黄疸出现。总的来说,新生儿黄疸引发因素多,医护人员必须重视新生儿体征、胆红素等生化指标的严密监测,做到及时确诊、积极治疗[6-7]。

当前,我国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与蓝光照射治疗[8]。本研究中,将12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选取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蓝光照射方法开展治疗,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另外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根据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在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治疗中与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均显著下降,试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友谊.新生儿黄疸的诊治与方法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35):28.

[2]赵梁育.新生儿黄疸消退延迟的原因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159-160.

[3]刘茹.探讨新生儿黄疸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9):22-24.

[4]张欣萍,扈阳.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6(35):4887-4888.

[5]李邹金,冷秋文,唐清萍,等.妈咪爱散联合茵栀黄颗粒、思密达散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239-1240.

[6]杜琳.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