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例6篇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产科出生的8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45例,早产儿26例子,足月儿62例;自然分娩29例,剖宫产59例。所有患儿中,出现黄疸时间:24小时以内19例,1-2天45例,2-7天24例。胆红素功能下降者24例,胆汁排泄障碍者19例,胆红素生成过多者45例,所有患儿入住我院均多表现为面目局部皮肤黏膜黄染。

1.2检查方法与病因分析均对患儿行白蛋白、血清总蛋白、静脉血总胆、血常规、血培养、大小便常规及C-反应蛋白等检查。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如若伴有溶血,需检测患儿家属的血型;为判断患儿是否为阻塞性黄疸,需行B超检查。患儿诱发黄疸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仅包括主观因素也包括客观因素,经我院检查后,总结病理性黄疸的相关因素,具体概括为以下:①感染因素37例。因素概括为,新生儿常见疾病肺、肝炎、脓疱疮及脐炎等[1]。②母乳性病理性黄疸25例。③溶血病病理性黄疸16例。④原因不明10例。

1.3治疗采用蓝光光疗治疗患儿黄染,时长8-12小时,直至患儿胆红素下降至7mg/L以内停止光疗。于照射前用黑布遮盖患儿双眼与生殖器,避免光疗对其造成伤害,光光疗。新生儿血溶病,采用静脉注入丙种球蛋白,剂量以500mg/(kg.d)为准。88例患儿经我院治疗3-5天后,病情均得到缓解,所有患儿均预后状况良好。

2护理

2.1健康宣教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向患儿家属展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健康宣教,详解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包括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让其了解该疾病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认知度[2]。

2.2一般护理一般护理:①24小时内严密观察患儿面目局部或周身皮肤黄染状况。②详细记录患儿进食、排便时间。③判断患儿吸吮能力。吸吮能力较弱者,护理人员给予耐心、细心喂养,为患儿营养支持提供保障。④低血糖患儿需行静脉注入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

2.3光疗护理我们先采用医学仪器评估患儿病理性黄疸程度,后对其称重与检测身体体征,护理人员观察患儿排便情况。行光疗前,护理人员先对其实施周身清洗,后喂食、修建指甲,采用眼罩护眼及黑布遮盖生殖器,避免光疗对部位造成影响。均对患儿行蓝光光疗,箱内温度、湿度分别维持为28-30°C、55%-65%。为获取最佳光疗疗效,行光疗的位置至关重要,将患儿衣物去除,躺于床中央,调节患儿周身与光疗灯管的最佳距离。医护人员于患儿行光疗期间,每间隔2-4小时内需检测患儿生命体征,检测血压、脉搏、心跳以及体温等指标。尤其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根据体温变化调节蓝光箱内的温度、湿度,通常应保持患儿体温处于(36.5-37)°C以内。观察患儿黄疸程度是否出现变化,检查患儿周身皮肤,查看皮肤黄染状况,及时发现病情的恶化及早采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3]。如:行蓝光光疗中,患儿周身皮肤是否干燥且有无发疹及发红等现象,为促进光疗顺利完成,护理人员给予患儿静脉注入营养液,为行光疗提供营养支持。此外,如有需要者,也可喂母乳。

3讨论

引起新生儿诱发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因素呈现复杂化,但母乳性、感染性及溶血性是新生儿患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其中,母乳性病理性黄疸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具有直接关系,分为早发性、迟发性两种,针对病发时间差异,产妇需采取我院建议的措施:①早发性。早发母乳性病理性黄疸患儿,建议产妇增加新生儿吸吮母乳的次数,提高其肠道蠕动水平,促进排便,进而降低新生儿胆红素的吸收率。②迟发性。建议产妇先暂停新生儿吸吮母乳3天左右,后行全面检查,针对主要病因采取治疗方法。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2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蓝光治疗;抚触疗法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普遍的一种疾病,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①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24h之后肉眼可见的头部,四肢,虹膜发黄,在2~3d左右会达到峰值,两周时间即可退黄,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②病理性黄疸: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使得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的。然而红血球破坏过多,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它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对于头部脑部发育尚未成熟、本身具有先天疾病有遗传病史的或是早产儿来说,造成伤害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黄疸持续高值会使得脑部产生核黄疸,从而会影响脑部发育,胆红素脑病的病死率很高,并且也会伴随着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必须加以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1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黄疸一般会从患儿的头部开始,常见于虹膜,面颈部,手足部位。生理性黄疸患儿轻者呈色泽轻,浅花色,2~3d后消退,5~6d后肌肤颜色基本能够恢复正常颜色,重者黄疸患儿颜色会相对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有可能会黄染,黄疸时间在7d以上,个别早产儿可以持续到4w时间。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2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2.1家庭护理 妈妈出院回家后应当控制家里的光线,自然光为好,不能太暗,但也不能太过刺眼。如果在医院时患儿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蓝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使其结构变成不会对脑部造成伤害的结构。因为蓝光具有特定的波长,所以照射会对病情有缓解。由于自然光中具有任何波长的光,或多或少的会有些帮助,但是注意不要把直接患儿带到太阳光下进行直射,尽量避免紫外线对其造成的的不必要的伤害。然而若家中太暗的话会对宝宝吸收维他命D有影响。与此同时应尽量给患儿补充水分,适当的水分有利于患儿自身黄疸的排出。看新生儿的小便排便情况是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会排出6~8次小便。另外应该尽早的排除胎便,一般新生儿的胎便会在出生后2~3d后全部排出,这样就能减少新生儿黄疸的程度,这也是小儿黄疸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肝脏处理好后的胆红素会由胆管至肠道后排泄,但是如果在胆道闭锁的情况下,胆红素就会堆积在肝脏内无法排出,大便的颜色就会越来越浅,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在大便变白的情况下,患儿变黄的更严重,应该保留大便即使送往医院,由医生检查后进行有效的治疗。增加母乳喂养,勤吸奶会刺激分泌乳激素,母乳喂养对孩子和妈妈都有好处,有益于身体健康。

2.2新生儿黄疸的抚触疗法 抚触疗法是通过对婴儿全身各部位的皮肤进行科学的、有序的、温和的按摩,将肌肤的刺激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促进婴儿健康发育,增强母婴情感交流的一项护理技术。应该在新生儿每天淋浴和进食后进行全身的抚触训练,并加强腹部和背部的抚触频率和力度,这样也可以促进患儿体内的胎便和胆红素的排出,降低体内胆红素的水平,促进患儿肠胃蠕动,有利于黄疸情况的缓解。新生儿黄疸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胆红素产生过多及排泄异常有关。新生儿肠腔内胎便总量约100~200g,其胎粪中含有大量胆红素,若胎粪在肠腔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增加肠道对胆红素的再次吸收回至胎儿体内。正常新生儿一般会在出生后10~12h内排胎便,出生后3~4d开始排黄便。胎便排出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引起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根据新生儿肝肠循环的生理特点,出生6~48h抚触的重点应该是在腹部。腹部抚触应是根据结肠、直肠的解剖特点,按结肠蠕动的方向给予机械动力作用。新生儿出生时初步具有视、听等功能,其中触觉是最原始的感觉器官,皮肤又是面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外感觉器官。因此抚触训练对于新生儿黄疸有缓解的作用。

2.3新生儿黄疸的蓝光照射护理 目前医疗水平来说,光照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将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照的作用下会发生光化的反应,使得未结合胆红素由脂溶性的变成水溶性,然后有胆道到肠道或尿道排出。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索血症普遍采用蓝光疗法。蓝光治疗的过程:①蓝光治疗前应该对光疗箱、开放式抢救台及蓝光灯管进行清洁、并且紫外线消毒,蓝光治疗室内应该配有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另外应该根据患儿的体质量、日龄及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箱温,保证患儿体温控制在36.0~37.4℃,体温过高时可暂时关闭蓝光或调节箱温。采用开放式抢救台光疗的患儿,应注意探头的固定,防止探头脱落反射性造成抢救台持续加热;②进行蓝光治疗时应用黑色眼罩来保护患儿眼睛,新生儿眼睛刚刚发育暂时不能够接受强光的照射,避免强光对眼部的损伤,另外由于长时间遮住了患儿的眼部,应密切观察其眼部有无炎症的发生,如果发现有炎症的发生应用以 0.9%生理盐水擦拭眼部。用尿布包裹住患儿会阴及,还要保证患儿全身皮肤都能够充分地暴露在蓝光下,每1~2h变换1次;③蓝光照射疗法过程中容易引起患儿排便次数的增多及排稀便,粪便及尿液产生的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会有很大的刺激,易引起新生儿臀炎。应在每次患儿排便后用湿巾清洁臀部,再用鞣酸软膏涂于臀部给予保护,另外还应该勤换尿片,保持臀部的干爽;④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黄疸的情况,肌肤颜色及大小便的颜色,每天每班护理人员都要准确的记录患儿大小便次数、出入液体量和生命体征等,观察患儿黄疸的程度,每日进行黄疸测定,及时与医生交流沟通;⑤患儿在出箱前,护理人员应该轻柔地摘取眼罩,保护好患儿的眼睛,不得有强光刺激患儿的眼睛,同时检查患儿全身皮肤是否有破损,与玻璃的擦伤以及有无皮疹的发生。给予患儿皮肤清洗擦拭,清洁后及时给患儿穿上衣服,避免着凉。护理人员还要继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变化、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师。

3 结束语

胎黄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孕母体内的湿热侵入到胎儿体内造成的,所以在妊娠期间,孕妇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合理搭配,少辛辣,生冷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调理好脾胃。若孕妇有肝炎史或者生育过有生理性黄疸的婴儿,就应该多多注意,做好产检,必要时可以辅以药物进行治疗,婴儿出生后进行实时观察,加强护理。如果父母双方的血型不合,特别是母亲的血型为O型,应该注意羊水检查,防止新生儿溶血的现象。另外新生儿注意保暖,也不能过热,防止生疹子,护理好皮肤,早起开奶。

参考文献: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3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1-0077-03

The clinical value of blue light therapy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neonatal jaundice

XING Liying1 CHEN Liwen1 WU Yin1 GUAN Xiangrong2

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Sheng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Shengzhou 312400,China;2.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Zhejiang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Hangzhou 31001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lue light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10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treated from May 2011 to December 2012 in our hospital,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of 105 cases,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blue light therapy joint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drug treatment and routine care, patient outcomes, blood biochemistry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blue light therapy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2%,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81.0%),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Neonatal jaundice; Blue light therapy; Care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1周内的新生儿,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表现[1,2]。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虽然不很高,但同时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2]。因此,需及时正确判断黄疸的性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3,4]。光照疗法(phototherapy)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通过转变胆红素产生异构体,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不经过肝脏的结合,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4-6]。胆红素能吸收光线,以波长450~460 nm的光线作用最强,由于蓝光的波长主峰在425~475 nm之间,故认为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5-7]。且蓝光照射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经济实惠等优点。但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家属满意度就需要结合优质的护理干预。本文回顾性分析比较2011年5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蓝光照射结合护理干预的新生儿黄疸10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病例210例,其中男126例,女84例,日龄1~15 d,平均(3.1±1.1)d,所有患者根据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确诊为黄疸,且符合光疗指征[8,9]。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新生儿。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进行蓝光照射治疗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药物治疗配合常规护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如日龄、性别、病情、出身体重等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治疗方法参照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原则[5],采用蓝光机(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型号:XHZ)间歇照射。所有患儿置于光疗箱中,使用黑色眼罩保护视网膜,除下体部位使用尿布遮盖外,其余部位。在蓝光照射期间,为了防止患儿出现青铜症或者其他并发症,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批号:F1205806,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0041114)静脉滴注治疗,剂量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来定。若患儿出现青铜症情况,立即停止照射,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对照组患儿采用药物治疗法,主要药物为苯巴比妥片(批号:X1203103,广东三才石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600),每日服用5 mg/kg,持续1周,防止患儿出现酸中毒情况,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使用剂量根据患儿酸中毒情况来定,同时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持续滴注1周,滴注剂量根据患儿生命体征决定。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3.1 心理护理 主要针对患儿家属,由于有家属中途阻碍导致治疗中断的先例,在蓝光照射治疗前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向家属传授新生儿黄疸发病的病因及危害,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介绍蓝光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使家属保持平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3.2 照射前患儿准备 蓝光照射前对患儿进行一系列准备,对患儿进行全身清洁,剪去患儿手脚指甲防止照射时抓伤,带上手足套,套上蓝光照射专用的尿布保护臀部及会阴,身体其他部分照射。

1.3.3 蓝光照射时护理 当患儿准备完毕,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光疗箱,光疗箱用软布覆盖。关上箱门,上面用白布覆盖,一方面保温,另一方面防止外部光线干扰。然后开启蓝光机,患儿照射期间,密切观察患儿各项体征,若患儿出现不适、呕吐或者大小便时及时停止照射,做相应处理后继续照射治疗。及时检查患儿体温,关注体温变化情况,若出现高热情况,给予降体温处理。定时给予患儿喂养护理,可按需喂奶,并适量加以温水喂服。护理人员在患儿照射治疗时,为防止患儿哭闹,及时进行安抚护理,每15分钟抚触1次,使患儿保持安静状态,接受照射治疗。定时对患儿进行清洁,更换尿布,同时密切观察患儿黄疸症状,给予适量生理盐水滴注,维持水分。

1.3.4 照射后护理 蓝光照射时间严格按照医生的安排,光照结束后,对患儿进行全身情况检查,穿好衣物后送回普通病房。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相关病情,对患儿康复做全程跟踪。出院前,对家属进行黄疸预后指导,防止患儿出现其他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治疗7 d后,观察患儿基本情况,判断疗效。显效:患儿黄疸症状消失,皮肤恢复正常颜色,肝脾正常。有效:患儿黄疸症状基本消失,皮肤颜色稍有黄色,肝脾正常。无效:患儿仍有黄疸症状,皮肤颜色为黄色,肝脾肿胀。同时,对患儿进行血生化分析,主要检查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最后对患者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以α=0.05为区间。

2 结果

2.1 蓝光联合护理干预对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影响

治疗7 d后,通过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蓝光照射联合护理干预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 蓝光联合护理干预对黄疸患儿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通过对患儿耳静脉取血,检查血生化指标,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蓝光联合护理干预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通过调查家属满意度,结果发现,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6.2%(101/105),对照组为83.8%(88/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37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出现的暂时性总胆红素升高,皮肤巩膜变黄的疾病。其诱发因素较多,主要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降低以及胆红素排泄异常等。近年来,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婴儿的危害大,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因此,早期治疗及预防新生儿黄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0,11]。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多样,其中以药物治疗和光疗法较为普遍。药物治疗主要以降胆红素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光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是以450~460 nm的蓝光对患儿进行照射治疗,主要作用于皮肤黏膜组织,使得皮下的游离胆红素光异构化,得以直接排除体外,达到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蓝光照射对患儿的要求较高,只有配合一定的护理,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12,13]。

有研究表明,在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同时应注意给予必要的护理。蓝光照射的最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损伤。新生儿皮肤稚嫩,极易在光疗中损伤,因此,整个蓝光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此不良反应[14,15]。笔者认为,蓝光照射时应将婴儿放于床中央,以获得最佳照射位置。此时患儿可能出现躁动而改变位置,应及时予以纠正;应减少对患儿的干扰,避免患儿啼哭不停等;密切注意光疗的不适反应,如大便变稀、尿量减少等。光疗照射前后应加强巡视,注意患儿有无皮疹等现象,光疗结束时应对患儿全身擦洗,尤其应观察蓝光对皮肤有无损害。

胆红素的水映了黄疸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新生儿黄疸经过蓝光治疗后,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均下降明显,说明蓝光照射可以降低新生儿黄疸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减轻黄疸症状[16,17]。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黄疸患儿蓝光照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结合护理干预后,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当新生儿一旦确诊为黄疸时,应及时给予蓝光治疗。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黄疸的治疗效果,由于多数人对黄疸知识了解不够,因此加强健康宣教尤为重要,让家属了解黄疸危害性、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做好预防措施,减少黄疸发生率。一旦发现患儿有黄疸症状及时入院就诊,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等处理,加强照射前后护理,以提高照射的效果,确保患儿的安全,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Afzal N,Qadir M,Qureshi S,et 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resenting as jaundice in neonates[J]. J Pak Med Assoc,2012,62(7):735-737.

[2] Oláh J,Tóth-Molnár E,Kemény L,et al. Long-term hazards of neonatal blue light phototherapy[J]. Br J Dermatol,2013,23:678-691.

[3] Csoma Z,Tóth-Molnár E,Balogh K,et al. Neonatal blue light phototherapy and melanocytic nevi:A twin study[J]. Pediatrics,2011,128(4):e856-e864.

[4] 管丽莉,王文静.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剂观察要点[J]. 现代医药卫生,2013,6(2):116.

[5] 毛文英.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3(5):32-34.

[6] 何建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6例病因及诊治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82-183.

[7] 杨秀梅,赵扬.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7例的护理体会[J].护理杂志,2007,13(8):1306-1308.

[8] 鞠燕,范娟. 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28-29.

[9] Samra NM,ElTaweel A,Cadwell K,et al. The effect of kangaroo mother care on the duration of phototherapy of infants re-admitted for neonatal jaundice[J]. 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Amp; Neonatal Medicine,2012,25(8):1354-1357.

[10] Hatzenbuehler L,Zaidi AK,Sundar S,et al. Validity of neonatal jaundice evaluation by primary health-care workers and physicians in Karachi,Pakistan[J]. Journal of Perinatology, 2010,30(9):616-621.

[11] Maria B,Chris C,Patterson R,et al. Neonatal jaundice is associated with a small increase in the risk of childhood type 1 diabetes: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Acta Diabetologica,2012,49(1):83-87.

[12] Ana CG,Rosa María AU,Rafael AM,et al. Comparación de dos métodos diagnósticos de ictericia neonatal comparison of two diagnostic methods of neonatal jaundice[J].Revista Cubana de Pediatría,2013,84(1):55-59.

[13] Sedigheh E,Soheil AE,Azizollah P,et al. Investigating the efficacy of zizyphus jujuba on neonatal jaundice[J]. Iran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3,21(3):121-124.

[14] Colindres J,Rountree C,Destarac MA,et al.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comparing low-cost LED and conventional phot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J]. Journal of Tropical Pediatrics,2012, 58(3):178-183.

[15] Tanaka K,Hashimoto H,Tachibana T,et al. Apoptosis in the small intestine of neonatal rat using blue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s and conventional halogen-quartz devices in phototherapy[J]. Pediatric Surgery International,2008,24(7):837-842.

[16] Chang YS,Hwang JH,Kwon HN. Efficacy of new blue light emitting diode phototherap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halogen quartz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J].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2005,20(1):61-64.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4

[关键词] 社区产后访视;新生儿黄疸;干预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a)-0180-03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的院内护理服务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护理活动已经逐步从疾病护理走向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由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出生会使产妇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影响着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1]。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新生儿死亡中,有70%左右发生于出生后7 d内[2-3],因此,保证新生儿健康十分重要。新生儿黄疸是产后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但为了适应医疗模式的转变,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目前我国分娩后产妇和新生儿住院时间在逐渐缩短[4],致使大多新生儿黄疸均在家中发生,只能借助产后访视跟踪新生儿黄疸的情况,而随着对产后访视工作的逐渐开展和重视,产后访视率也逐渐提高[5]。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产妇产褥期康复,确保新生儿健康意义重大[6]。社区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对母婴状况进行回访的一项工作,分别在产妇分娩后7、14 d进行上门身体检查、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服务,30 d新生儿和产妇回院随访检查,笔者在访视过程中发现产后访视能及时发现新生儿黄疸,并予以及早处理。由此可见,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能有效地干预新生儿黄疸的进展,保证新生儿健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住院的100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历资料,将经过产后7、14 d访视,30 d回院随访检查等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未经过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体重2.5~4.5 kg,平均3.50 kg,孕周38~42周;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体重2.3~4.6 kg,平均3.45 kg,孕周38~42周,所有患儿的Apgar评分为8~10分,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后7、14 d进行上门家庭访视,访视时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7]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家属,让家属了解黄疸的初步判断。医护人员经皮测量黄疸指数,观察分析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询问家属新生儿喂养情况,大便的次数、性状、及颜色,黄疸的加重和消退情况。询问产妇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8],判断生产过程有无引起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等。若黄疸指数超过12 mg/dl或未达此标准值,新生儿一般情况较差者应转诊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黄疸指数低于12 mg/dl者,教会家属怎样进行阳光照射、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如何观察判断黄疸消退或加重的情况。

1.2.1 游泳护理 在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中,可指导新生儿进行游泳护理,选择吃奶后1 h在特定的游泳圈和游泳池中游泳,水温38℃,分自主运动和游泳操两部份,游泳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新生儿伸展活动四肢,游泳10~15 min/次,1次/d[9]。游泳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脐带未脱落者游泳前脐部贴好防水贴,游泳后做好脐部消毒处理以防脐部感染。

1.2.2 抚触护理 抚触一般在沐浴或游泳后进行,护理人员双手取少量婴儿润肤霜涂抹双手掌,对新生儿做全身皮肤轻柔抚触,抚触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

1.2.3 阳光照射法 选取挡风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把衣服脱下露出皮肤直接阳光照射,做好新生儿的保暖工作,可以先露一个部位照射完毕包裹好再照另一个部位,照射时把新生儿眼睛用小毛巾遮盖避免阳光刺激损伤眼睛。一次照射1~2个部位,每个部位照射20~30 min,轮流照射,2次/d,早上7~9点或下午5~6点的阳光最佳,不要在阳光猛烈的中午照射,以免晒伤皮肤。照射完毕,如果新生儿出汗比较多应给予更换衣服防止受凉,再给予喂食少量温开水。

1.2.4 药物治疗 黄疸指数相对高且没有超过12 mg/dl,一般情况相对好的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各项护理及阳光照射治疗,按家庭医生医嘱给予退黄药物口服。

1.2.5 健康教育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耐心向家属告知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治疗和护理,解除家属的心理负担,使其全心全意照顾护理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让家属掌握各种护理的注意事项,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和口服药物后的正常反应。如果判断是母乳性黄疸应嘱暂停母乳喂养,观察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及粪便的性状、颜色、次数。新生儿黄疸的高峰期是产后7~10 d,高峰期过后黄疸渐渐消退,如果新生儿出现拒奶,黄疸不消退或加重,或者黄疸消退后再出现应回院检查。

1.2.6产后 14 d访视时目测新生儿皮肤黄疸消退程度,询问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果新生儿皮肤红润,无黄染,一般情况好,表明黄疸已消退,皮肤微黄或深黄经皮测胆红素,黄疸指数高者应回院检查治疗。30 d一般是新生儿回院常规体检,黄疸未消退应经皮测胆红素,超过正常值应按医嘱做相应的处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住院5 d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到正常值,肝功能无异常;显效:住院7 d黄疸未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未恢复到正常值但较入院时降低,肝功能无异常;无效:按医嘱治疗7 d后黄疸消退不佳,血清胆红素下降慢,肝功能反复异常,或转归核黄疸遗留后遗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症状,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 d出现,4~6 d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 d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10]。产妇分娩后顺产3~4 d出院,剖宫产6~7 d出院,住院期间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可及时发现,出院后由于家属医学知识缺乏,肉眼观察判断的错误性而延误就诊时间,使病情加重或发展为核黄疸,由此可见,产后访视非常重要。

新生儿黄疸临床上大多是母乳性黄疸,而母乳性黄疸大多属于迟发性黄疸,多在出生后7 d左右出现,黄疸持续3周以上[11]。一般产妇顺产3~4 d出院,剖宫产6~7 d出院,有很多新生儿在住院的这段时间未出现病理性黄疸,出院后渐渐加重发展成病理性黄疸,社区产后家访是产后7 d和14 d,这时上门家访能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及时转诊治疗。30 d回院随访检查可发现复发性黄疸及黄疸延迟消退要治疗的新生儿,在访视的过程中,指导家属如何观察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解释病理性黄疸的严重性,让家属认识病理性黄疸的危害性,加强家属重视,可及早就诊治疗,避免引起核黄疸遗留后遗症,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教会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家属放下心理负担,解除紧张焦虑的心理,全心全意照顾新生儿,让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黄疸早日消退。家访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产妇和新生儿的其他异常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处理,降低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患病率,保证母婴安全[12]。西医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增加、肝功能低下、肠肝循环的特殊这3个主要的特点导致的胆红素产量大于胆红素排泄量所致[13]。游泳时的导热性比空气大,人在水中活动比在陆地上活动消耗量大,肠蠕动增强,粪便排泄增快,有利于黄疸消退[8]。抚触是一项重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增加交感神经紧张度,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增进食欲、排便量,加速胆红素的排出[14]。病理性黄疸危害很大,如延误诊治会引起严重后果[15],及时发现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产后访视护理服务可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患儿,使其得到及时治疗,减少核黄疸给患儿带来的危害和后遗症,减轻由患儿核黄疸所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以获取更精准的数据和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淑杰,肖祺.产妇产褥期的整体护理140 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122-123.

[2] 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1-1982.

[3] 白雪林,陆敏.上海市长宁区外来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0):3498-3501.

[4] 张宝芸,郭秀静,王玉琼.医院开展产后家庭护理访视现状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57-58.

[5] 黎月仪.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临床作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0):91.

[6] 龚满英,龚丽芬.社区护士开展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92-93.

[7]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

[8] 黄艾艾,邓建平.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189-191.

[9] 陈丽芳.游泳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9):2418-2419.

[10] 金兰,孙小娅.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1,32(8):1343-1345.

[11] 李翠萍,李桂英.产后访视的最佳时间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2,8(1):87-88.

[12] 曾果花.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 36-37.

[13]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14] 农志飞,吴要伟,潘利忠,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4):309-311.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综合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3-0096-0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积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后遗症[1]。在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胎龄37周以上,母亲无妊娠合并症,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及感染,并排除ABO或Rh溶血等疾病,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以上。出生孕周37~41周,出生体重2550~3700 g。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x±s)

1.2护理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和按需哺乳,均早接触和早吸吮及给予常规护理。其中干预组着重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首先了解母婴血型、体质量、胎龄、分娩方式、喂养及保暖情况;经常测量患儿体温,观察大便、尿液颜色的变化,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变化,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则是早期胆红素脑病的表现,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②抚触和游泳:新生儿生后2 h内予全身抚触,以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沿肚脐周围按摩,沿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顺序抚摸,动作柔和。每日2次,每次5~10 min。游泳可借助水的压力大面积地接触并运动新生儿身体各部位。保证游泳室内和水的温度,游泳时水温37~38℃。每天1次,每次10 min[3]。③排便护理 观察新生儿初次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如发现异常,即行肛门部位轻柔按摩或使用合适尺寸橡胶管涂抹润滑液置入肛门1~2 cm[4],或将开塞露纳肛治疗。④蓝光照射的护理 采用蓝光照射,持续1~4 h。患儿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同时注意将患儿会阴、肛门避光保护。每小时给患儿翻身1次,观察和记录患儿黄疸减轻程度。注意补充足够的能量、水分和微量元素,注意保暖。

1.3 观察指标

显效:治疗6 d后,患儿黄疸全部消退,吃奶睡觉恢复正常,血清胆红素<119.7 mmol/L。有效:治疗6 d后,患儿大部分黄疸消退,症状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范围在(119.7~171.0) μmol/L。无效:治疗6 d后,患儿黄疸无好转或者病情加重[5]。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比较

干预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干预组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39,t=2.863,P <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3。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

表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 ,P <0.05 )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6]。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及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严重者会导致新生儿死亡,因而必须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7]。本研究在常规对症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实施抚触按摩、游泳、光疗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如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患儿的大小便、尿液颜色及皮肤黄疸消退情况。新生儿肠腔内胎粪含有80~100 mg胆红素, 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的5~10倍[8],如胎便排出延迟,可加重胆红素重吸收,使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增加发生核黄疸的危险性。抚触能够增强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加速婴儿排便,有利于减轻黄疸的症状。且我们的经验是,抚触的重点在腹部,其次是背部,抚触时用双手四指指腹,从肩部分别于脊柱两侧向下、向外滑动至骶部,从而促进肠道循环,增加出生后24 h内排出胎粪的次数和数量。近年来,新生儿游泳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黄疸中,一般为食后0.5~1.0 h,游泳每天1次,每次10~20 min。游泳的水压与水波对新生儿皮肤的拍击引起按摩作用,可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及胰岛素的分泌,消耗能量以增加新生儿的食欲有利于胎粪的排泄,促进胆红素的排出,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9]。同时,给新生儿提供一个类似羊水的环境,使新生儿的安全感得到满足,对新生儿的身心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光疗护理能改变血清胆红素的性质和排泄途径,促进其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以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干预组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与王景等[11]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

综上,在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王小环.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240-241.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6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PTCD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5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8例,女16例,男12例,年龄42-76岁,平均56岁,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12例,原发性肝癌7例,胆管癌9例,均经临床B超、CT扫描确诊。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黄疸进行性加重、皮肤瘙痒、食欲减退、消瘦、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无法逆行胆道支架置入,均采取PTCD术及外引流姑息治疗,本组患者均穿刺引流成功,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1.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以术前腹部CT片作为依据,选择最容易穿刺点为进针点,确定进针方向及深度,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于进针点戳深达肌层的小口,将PTCD穿刺针放入孔内,调整探头,使穿刺引导线通过需穿刺的胆管穿刺点。嘱患者屏住呼吸,迅速将针刺入肝内,避免穿刺针划破肝包膜表面。当针尖到达胆管壁时,可见胆管下凹,稍加力即有突破感,此时荧光屏可见针尖在胆管内,拔出针芯,有胆汁流出,穿刺成功,然后注入造影剂显示胆道系统,满意后沿针鞘导入交换导丝,在导入支撑导丝后送入引流管,固定好引流管,严防折叠、脱出。

1.3 结果

PTCD治疗术后18例患者2周内黄疸既明显减退, 患者精神状态好转,食欲增加,皮肤瘙痒明显改善,4周后皮肤黄染恢复正常,血清胆红素术前检查均在217~318 μmol/L范围内,术后7~14天降至91~141 μmol/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下降且接近正常值。其余10例患者黄疸消退时间稍长。1例引流管脱落,1例穿刺孔感染,对症处理后治愈。随访,1年存活者6例,半年18例,3月内死亡者4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人员应视患者如亲人多关心安慰患者,减少护患之间陌生感和距离感,主动向患者介绍PTCD成功的实例或请疗效好的病友介绍情况,消除患者的恐惧。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优美的休养环境,尽量减轻不适症状,有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应着重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在较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2.2 术前护理 术前常规做好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等抽血检查,术前要禁食禁水6小时,做好碘过敏及抗生素过敏试验,备好所需物品和器品。

2.3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 h,禁食禁饮8 h,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到平稳。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出汗、腹痛、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病情变化。观察腹部体征,警惕内出血、胆汁性腹膜炎及气胸等并发症。如果出现上腹部进行性增大包块及腹膜刺激征,应高度警惕观察了解是否有出血或引流管脱落的可能。对肝区疼痛患者遵医嘱给予止痛治疗,并根据医嘱给予补液、抗感染、止血等治疗。观察患者黄疸消退情况,术后每5~7天复查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术后指导患者进高热量、高维生素以及易消化、低脂食物。患者食欲较差者,可给予高能量营养静脉滴注补充营养。

2.4 PTCD引流管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穿刺点水平,利于引流通畅及防止逆行感染,避免牵拉造成脱出。(2)每日更换引流袋。进行管道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发生逆行性感染。(3)密切观察胆汁量、颜色、性状。由于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胆道长期梗阻或合并感染,PTCD术后1-2天内胆汁可能呈白色或墨绿色,1-2天后胆汁转为淡黄色或金黄色。胆汁引流量每日在 200-1200ml,如胆汁引流量突然减少或 24小时引流量少于 100ml,排除胆道已通畅后,怀疑引流管有可能堵塞或脱出,应及时造影及胆管冲洗,如术后 24小时导管引出新鲜血液说明导管在肝内血管内或穿刺孔道有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若胆汁引流突然减少或者24 h引流量少于100 ml,应在X线透视下经套管内造影了解引流管位置,如果是引流管阻塞,则将导丝经引流管插入更换新引流管,如果是引流管脱出,则应重新置引流管。(4)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详细交代引流管放置位置、引流目的及重要性。

3 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3.1 胆道出血 穿刺时损伤肋下动脉,肝包膜,肝实质内供血区,主要表现为腹痛、引流液中带血,出血量较大者有休克表现。本组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引流管内有少量出血,,给予止血药物,同时q2h监测血压,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微循环及穿刺局部渗血情况。经治疗1~3天后出血停止,引流液中无血液。

3.2 胆漏 胆漏是PTCD常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术中损伤胆管或引流管放置不当,以及术后引流管脱落所致,临床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右上腹或全腹部压痛、反跳痛、胆汁引流量减少,胆漏较严重时腹腔穿刺可抽出胆汁。本组4例患者出现引流管周围敷料被胆汁浸湿,其中2例伴有腹痛,造影检查明确引流管在胆管内。经及时更换敷料及密切腹部体征观察等处理,1~3天后胆漏停止。因此行PTCD引流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及防止引流管脱落发生能极大地降低胆漏的发生率。

3.3 菌血症或败血症 PTCD是一种创伤性介入治疗,穿刺时可造成门静脉胆道漏,胆汁更容易进入肝血窦而入血,再加上造影剂刺激可诱发胆管炎。感染胆汁可经过扩张的毛细血管与肝窦之间可能出现交通进入血流[2]。表现为PTCD后30 min至数小时内骤起畏寒、高热、右上腹胀痛、白细胞计数升高、黄疸加深,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表现,因此行PTCD引流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观察尿量,如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或出现尿少、血压下降、黄疸进行性加重时,应及时手术行胆道减压。本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上述症状。

3.4 胆心反射 PTCD术时牵拉或刺激胆管壁引起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等现象,但本组尚未发生。

4 出院指导

本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均带管出院。出院指导如下:(1)讲解PTCD引流管脱落的危害性,指导患者妥善固定PTCD引流管,预防管道脱落(2)指导患者每日观察胆汁量、颜色及其重要性,并做好记录,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3)要求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4)每周更换2次引流袋。并注意保持引流管处伤口敷料干燥、清洁,伤口纱布脱落应及时来门诊更换。(5)若PTCD管脱落或出现腹痛、发热、黄疸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上一篇法律文化

下一篇继母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