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创新意识范例6篇

增加创新意识

增加创新意识范文1

论文摘要:企业档案信息化是适应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档案管理者也要更新观念,努力探索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的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现代前沿信息技术,发挥人才优势,整合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力量,把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向深广领域推进。

    1.企业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考虑档案信息化向题

    从历史经验来看,档案绝不单单是企业运行情况相关资料的‘储藏室”、“保管箱”,档案替理也不应是流水帐式的简单管理,对于档案的管理理应成为企业运行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多数企业领导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根本需要,但各企业实际情况不同,如何建设并利用好这样一个管理咨询信息系统,不同企业应灵活处理;全面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各部门对档案利用需求,不但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协调,更需要企业领导具备战略的眼光和务实的作风,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之中,将档案建设纳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岗位职责范围之内,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做到层层落实,项目清晰,并应当投人甲定资金予以支持。

    2.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档案理论与实践,以档案资源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理论和工作体系逐渐形成和发展并指导着具体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1)档案资源技术信息化。档案资源信息化是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保存,将原有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进行信息化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2)档案管理方法科学化。档案借巡匡作方法科学化,就是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和档案工作的客劝珠见律进行合理的组织计划和控制。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档案管理中,如在系统论、控制论等的指导下作出正确的决策。此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还包括正确恰当地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按照管理对象的实际和它自身固有的规律来决定采用叨隆手段,以及使用这些手段乃至最终用法律形式来保证。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是旁彬势下管理现代化的核心。

    (3)管理人员素质酬弋化。信息时代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档案管理方法的不断改革,对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及管理操作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外,还要有一个结构合理的人才群体。档案管理人员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等。

    (4)档案月赂的社会化。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及档案效益的显现,档案利用从用户对象上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非官方组织与社会公众对档案的利用不断增长,经济活动利用明显上升。随着档案进一步开放、电子文档的实行,档案利用将出现跨地域、跨行业的局面,突破时空界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3.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客观条件,因此,必须统筹谋划,精心实施,在秉承传统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企业档案部门要把握信息化带来的企业管理的新思维、新模式,树立创新意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企业档案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适应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扎实有序发展,完善企业档案的收集范围,及时调整和扩展企业档案信息的接收范围,尤其提男肠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字材料;建立电子文件的归档办法,完善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制度;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制度,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数据储存及利用的安全。

    (2)更新观念,多渠道开辟档案信息资源。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档案信息要格外予以重视,适当勿二大档案收集对象和收集范围,不仅要收集与档案关系密切的各种资料,对枚关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信息资料也要注意收集。同时,企业档案的收集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电子手段,从收集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加以拓展,档案保管重点要转向企业自身形成的材料和与企业经营有直接关系的文件。

    要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各种适销对路的档案信息。如:企业为了定价,就必须知道市场状况;为了制定促销策略,就必须了解产品销售周期性及市场竞争状况;为了发掘新产品,就必须全面了解生产厂家,如此等等。如果档案人员能在这些方面为企业及时提供真实、详细的档案资料(数据、文字、图表等),就会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就是高级的信息服务。

    (3)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好档案管理工作软环境。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方面给档案管理理论、管理模式、档案工作领域和工作手段与工作方法带来强烈冲击,另一方面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加速档案工作利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利学发展的关键。为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对在岗档案工作人员不断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岗位培训,让管理档案的专业人员历经时间积累和沉淀的能力,就会让档案为社会各界有效利用,并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要确立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完善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制度与机制,加快档案复合型人才培养,对不合理的岗位设置应及时予以调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档案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要挑选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档案事业,具有一定企业管理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到档案队伍中来。

    (4)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档案工作者自身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开拓思路,勇于进取,超前介人企业管理流程,全方位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自身有机融人到信息系统中,使档案工作与五处业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工作流程想衔接,以加强对企业各种类型文件材料运行的监控。档案工作者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贯标活动,实现文件、档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主动配合企业计算机人员,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自动化系统。同时还必须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渠道获取及综合处理各类信息,并编制出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专题性的报告,供企业决策者分析和判断,提高服务水平。

    (5)积极推进,尽快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档案工作者不能观望等待,要主动出击。首先,在行文不规范的企业中,尽快完善文件制度,为各种机读档案目录的建立及管理软件的编制做准备;其次,根据企业馆藏特点,结合行业通用标准,及时编制出索引工具,以实现档案的自动化检索功能。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人类社会的真实记忆。历史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都在档案中留下最可靠的印记和乡彭变。时间越久远,档案的历史价值就越发突出,档案也越显珍贵。对于酬统档案数字化过程的加速,也是刘这些传统的有效保留和传承。

增加创新意识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知识产权意识

一、重视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的客观原因

1.知识产权意识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无一不是与人类的智慧创造紧密相连。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的生产和创新,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应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社会发展要靠具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这些人所处的社会一定要具有保护创新的意识,否则,即使创新性成果又多又好,也只是“为他人作嫁衣”。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2.知识产权意识对科技创新的良好发展起到推动和保障作用

江泽民曾经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承认这是一条非常正确的发展之路,但是当我们看到国内和国际上,一些创新发明及智力成果被人无情的、无偿的使用时,我们却又无可奈何;是因为我们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这些都使我们又一次真正的认识到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平坦的,而是曲折的。所以,在确定了要走创新发展的这条道路的同时,我们应该及时在失败的实践中吸取教训,国家在鼓励创新的同时,还要加强与之相适应和配套的知识产权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要制定相关的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同时大力宣传。我们应该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创新的保障,是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科技创新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知识产权意识教育的主要对象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科技创新发明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两个重要平台主要就是我们国家的科研院所单位和企业生产单位,他们都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知识人才,这就需要有一批具有知识产权意识的大学生作为新鲜血液来注入到国家的建设和企业的发展当中,这样的国家和企业才有动力,在知识经济的国际竞争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对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教育及其培养工作也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新形势下我国知识产权意识培养面临的挑战

1.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意识尚待加强

我国入世以后在各个方面都要与国际接轨,在知识产权方面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和制约,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接连不断,我们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要迎接挑战,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意识教育起步较早,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国家属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意识上要尽早地达到先进水平。我国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意识还比较薄弱,但我们要迎难而上,尽快缩小差距。我们一定要冷静观察,深入分析,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恰当的对策,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事业的合作与竞争。因此,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教育,全面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是我国入世后时展的需要。

2.我国知识产权意识教育培养是渐进性的长期工作

保护知识产权任重道远。在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有一定难度,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还不长,我们的保护水平还不令人满意。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土壤,这需要我们做大量的长期的工作,要把知识产权意识教育培养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各个层面和环节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要把知识产权意识教育培养工作做到实处,有的放矢,要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意识教育培养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3.大学生对知识产权意识的认知程度、对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尚待加强

目前,就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当代高校大学生对知识产权方面关心程度比已往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高校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大学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场所,与知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制度有着天然的联系。而大学生对知识产权意识的教育还没有达到一个深刻认识的程度,有的同学对知识产权方面感兴趣,就十分渴望接受这方面的教育,而大部分同学由于种种原因与知识产权方面接触不多,对它还没有一个足够的认知。因此,对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与培养需要有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

三、新形势下我国知识产权意识培养面临的有利条件

1.国家政策明确表示要努力抓好知识产权方面的各项工作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纲要也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展开一系列的规划。“十一五”规划也对下一步的知识产权工作指定了目标任务,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对面临的挑战有清醒的认识,要从我国新时期改革、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正确把握国际国内知识产权发展的趋势

2.科技知识产业优势突出,促进经济增长,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受到重视

目前,科技知识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各个国家在科技知识产业都加大投入力度,发展知识产业,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科技知识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不断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世界的公司都越来越倾向于为其发明申请专利。种种现象表明知识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创新知识成果所转化成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这种转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一种客观必然趋势,它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改变、资金的投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也关系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3.走创新型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需要知识产权意识的全面提高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他多次强调,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走创新型道路,必然要保护创新成果,而如何保护创新成果,怎样才能够不侵犯他人的创新成果,这就需要知识产权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知识产权意识教育与创新意识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刘颖.论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的必要性.现代情报,2001(1):53-61.

增加创新意识范文3

2015年3月,应广大莘莘学子的要求,郑州大学在校内素质教育选修课平台上公开推出了“创意思维训练”这门课程。继广告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16年后,该课作为广电学、新闻学专业平台课程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也已开设4年之久。因此“创意思维训练”已具有完备的教学体系,本次公推着重进行了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的契合,并加入与时俱进的案例,一经推出,深受在校大学生的欢迎。

一、创意思维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养

创造性思维即是创意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反映,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创意思维是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是能够获得新知识,产生新颖独特、别出心裁思维成果的、有创建性的思维活动。通过创意思维训练,可以激发大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优化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大学生创意思维意识和培养的调研分析

本次将修改后的“创意思维训练”成功申报郑州大学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共有来自校内24个专业、共计201名本科生选择了该选修课,授课时间自2015年3月12日~6月25日,共计32个课时。根据我们设定的“大学生创意思维教育现状”命题,授课期间对这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5份,回收有效率为93%。以下为此次调研部分结果。

(一)创意思维培养在大学生中的自我认知情况

1.被调查人的专业:A.文 B.理 C.工

D.艺 E.医

从问卷(图1)可以看出,44%左右的学生都来自于文科,如:文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历史学院、外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其次是理科,如:数学与统计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管理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等,所占比例为20%;然后是工科,如: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工与能源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比例为14%;同样,医学类所占的比例为14%;如: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等院系;而所占比例最小的是艺术类,主要是美术学院,仅占9%。

2.您认为现代大学生有接受创意思维训练的必要吗?

A.非常有必要 B.有必要 C.不确定

D.没必要

从图2可以看出,62%的大学生认为是非常有必要接受创意思维训练的。34%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接受创意思维训练,其中认为没必要接受创意思维训练的大学生为0。因此,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加强自己的创意思维能力。

3.认为创意思维对你所学的专业重要吗?

A.非常重要 B.重要 C.不确定 D.不重要

从图3可以看出,4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重要的,其次是持不确定的观点和非常重要的态度,所占比例分别为29%、26%,只有5%的大学生觉得对自己的专业不那么重要。

通过以上1、2、3题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创造性教育的缺失与不足,并有主动获得此类教育的意识。而该课程,作为一门风格新颖的特色教学,能够帮助拓展思维和挖掘个人潜力,有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提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个人素质。所以说,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优质的方法论课程。

(二)创意思维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改进需求

1.如果您的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您希望通过这个课程学到什么?(多选)

A.了解创意在所学专业当中的作用与重要性 B.关于创意思维的基本知识 C.创意思维的培养方法 D.实用的创意技巧 E.如何将创意思维运用到专业和未来职业当中 F.其他

从图4可以看出,通过这个课程,74%左右的大学生非常关心自己现在所学的知识,并希望尽最大可能地运用到未来的职业和专业中。而64%和55%左右的大学生想要学习实用的创意技巧和思维方法。41%与27%的人想要了解创意在所学专业当中的作用与重要性,以及创意思维的基本知识。

2.如果您愿意接受教育,更希望通过何种渠道获得?

A.通过机构跟随专业的老师面授学习 B.通过网络视频自学 C.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学习 D.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增加创意能力

从图5中看出,53%的大学生更加愿意在生活实践中增加自己的创意思维意识,38%的大学生愿意通过机构跟随专业的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学习,35%的在校大学生希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学习,而只有16%的大学生会通过网络课程来自学创意思维的训练。

3.如果在结合你的专业开设这样的公共课程,您希望这门课程做怎么样的改进?(描述题)

大部分学生觉得可以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问互动、小组合作,可以布置课题进行钻研;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新物品,给学生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必要时看些VCR,介绍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增加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内容,将创意思维和未来职业关联起来;增加户外实践活动等。

4.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您认为该课程还需要增加什么样的案例?(描述题)

学生提出增加:有关生活方面中的创新活动案例;跟哲学家有关的案例、并加以分析;增加有关外国广告等创新案例;剖析外国艺术作品;分析外国艺术家、文学家等独具的个性原因;还有博物馆展览设计和历史文化宣传创意;了解新媒体推送形式和内容创意等。

三、大学生创意思维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

调研表明,提高大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应是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渴望创新,个人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基于此,我们应该做到如下方面。

1.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学校应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培养大学生发明创造精神,让他们积极地融入到创意、创新、创造的环境中去;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议经常举办创意大赛和有关创意思维训练的讲座,提高大学生运用创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全面深化教学与科研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意素质培养。提高教学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力量,是普及大学生创意思维教育的重要途径;积极倡导社会实践与科研相结合,只有具备大量的专业社会实践经验,让学生们了解创意学科的前沿,激发个人的好奇心和创造能力;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更要重视鼓励学生参加大量的创新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创意素质。

3.增强师生思维互动和交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和体验到“创意起源于竞争,而终将用于实践”

增加创新意识范文4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谋划推进*科学发展、更快更好发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动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刚才,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了*市重大科技贡献奖和科技进步奖的获奖者,为全市十强高新技术企业授了牌,4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的同志和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意义

“*”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新的提高,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明显,我市已连续3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可以说“*”时期是我市科技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年我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10家,其中部级24家,实现产值258.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5%,比*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技术等一批特色产业和一大批创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增长点。二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提升块状特色产业科技含量、技术层次的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已形成*高新技术园区和长兴无机非金属材料、南浔特种电磁线、德清生物医药3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一园三基地”发展格局;全市有108家企业建立了研发(技术)中心,其中部级2家,省级47家;全市共搞入9075万元建立科技创业园(孵化器)4个,共吸收9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园创业;在童装、木业、转椅等行业建成了一批设计、培训、检测和信息中心;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88家。三是产学研结合迈出新的步伐。我市先后与中科院、中电科技第*研究所、武汉冶金研究院、北师大等共建了创新载体,最近我市又与浙江大学在原来合作的基础上,以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实验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全市现有823家企业与国内217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期间共签订产学研合作意向2045项,正式签约1039项。四是科技投入逐年增加。20*年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12.9亿元,其中研究与开发(R&D)投入5.12亿元,分别是*年的2.8倍和3.9倍;全市各级财政科技投入达到1.4亿元,其中科技三项费用1.13亿元,是*年的4.1倍和3.9倍。五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全市“*”期间累计申报专利3524件,获得授权1488件,在生物医药、环保水处理、淡水鱼养殖、竹子深加工利用等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20*年全市共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751项,其中15项列入部级重点新产品,全市已拥有中国名牌2只、浙江名牌67只,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81件,国家免检产品24种。20*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4.76%。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科技总体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科研力量比较薄弱。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我市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研发中心的数量还比较少、规模比较小;科技人才总量不大,素质结构、专业结构、分布结构均不够合理。二是科技投入仍然不足。由于经济总量较小,财力不强等客观因素,近几年财政对科技拨款的增长幅度还是比较低。20*年,全市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09%,一些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往往更多地追求即期增长,习惯于外延扩张,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和创新上,在技术引进上,也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三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总体上缺乏核心的关键技术,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不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产值比重不高,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进入了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的阶段,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面对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目标,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贯彻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可以说,谁在科技进步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赢得主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能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因此,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从我国来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使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拥有量低,环境容量有限,从长远来看,仅靠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因此,无论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趋势看,还是从我国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和维护经济安全的形势看,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面对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这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要建成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有一大批创新型城市。城市的发展没有转到以创新驱动为主上来,整个国家的发展模式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也不可能得到质的提高。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结合*的实际,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增长方式、切实把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内在要求。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发展总体上是依靠不断增加资本、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走的是一条投资驱动型道路。目前,仍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两大产业占比达42.9%,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特征比较明显。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已经遇到了资源要素紧缺、环境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挑战。今后再走这样的路,路将越走越窄,将难以为继。国家政策不允许,资源环境不允许,市场竞争不允许,人民群众也不答应。“*”时期,迫切要求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前进动力和发展潜力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切实将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增强“三力”、奋力实现率先崛起的重要路径。“*”是我市全面实施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关键时期。经过“*”的发展,我市进入了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市场化逐步完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新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个阶段,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将呈现递减趋势,科技进步与创新将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要加快实现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这个新路径、新动力、新的竞争优势,就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抓住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就把握了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主动权。*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更大的突破,努力走在前列,奋力率先崛起,根本出路就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让自主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真正使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要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增添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要素瓶颈等障碍因素,持续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奋力实现*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

二、进一步明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是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这方面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紧紧围绕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坚持科教兴市,通过培育创新主体,健全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制,优化创新环境,转化创新成果,活跃创新文化,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把*建设成为创新型产业突出、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人才汇聚,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品牌,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起到引领作用的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将*建设成为杭湖宁发展带重要的高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跨入创新型城市行列。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在工作上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努力形成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浓厚氛围

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文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但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精神。观念决定行动,没有人的创新观念,没有全社会的创新氛围,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对建设创新型城市来说至关重要。*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和谐、务实、精致的元素,也不乏有开放、创新、进取的精神。*人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许多创造,近代也有不少创新。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开放、务实、创新、和谐”的时代精神,特别要使传统文化中“创新”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形成激励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创新文化。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不断破除束缚创新创造创业的保守思想和陈旧观念,坚决革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弊端和过时规定,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科技生产力的大发展。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创新的勇气、创造的锐气、创业的志气,把大家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一切有利于*加快率先崛起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应用。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努力形成人人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加强创新文化的传播,广泛宣传创新创造创业的先进典型,让创新的思维、创造的活动、创业的人们充分活跃起来,激励大家拓宽眼界、增强胆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创新创造创业大潮,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做贡献。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进步,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和创造性劳动。长期以来,我市广大科技人员刻苦努力、奋力拼搏,为*的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个需要英才并能够造就英才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远大抱负并能够实现远大抱负的时代。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拼搏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不畏艰难、锐意创新,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2、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和重要途径,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基础和前提。去年,*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起点上,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围绕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所以,必须找准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推动*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一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高新化。要按照“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围绕改造提升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加速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围绕做大做强金属材料、机电制造、现代轻工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组织力量进行攻关,重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抢占产业技术战略制高点,加快培育成为特色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产业,确定若干技术基础较好、近期有望突破的重点,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实现重点跨越,力争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形成和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动力,要以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利用浙大的科技、人才和信息资源,同时,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省淡水研究所等农科院所的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新型农村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服务体系以及信息化体系,加强农业科研与攻关,在种子种苗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种养业、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现代林业等技术领域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三是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力。抓住我市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金融、中介、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生产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四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生态环境、循环经济、人口与健康、人居环境、公共安全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示范工程,使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自然资源的支撑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断增强。同时,加强相关技术在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中的推广应用,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

3、坚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建立区域创新体系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有千千万万企业重视自主创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力。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创新是与企业家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企业创新,说到底要靠企业的决策者。所有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我们每一个企业和企业家都要认识到自主创新不是企业的权宜之计,而是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意识,真正把自主创新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特别是大企业和优势企业,要有开展自主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力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努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出贡献、树立榜样。二要加快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是整个创新体系的基础。要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尤其是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积极申报建设部级出口加工区。使各类园区真正成为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人才密集的重要基地。要大力推进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浙江太极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生物中心、*科技创业园、部级*淡水渔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尤其是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要加快建设,早见成效,更好地吸引、集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入驻。三县二区的企业都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可以依托这个平台,帮助解决一些科技攻关难题,转移成果。要鼓励*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围绕区域创新目标,强化对产业、企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加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强化孵化功能,努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提供服务。进一步加强南浔木业、织里童装、安吉转椅等特色优势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强化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降低中小企业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创新整体水平和效率,成为提升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的重要科技支撑。三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创业园、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为依托,建立健全公共技术服务、技术产权交易、融资、人才服务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形成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的对接渠道。要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信息服务、技术产权交易、资产评估、投融资、共性技术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要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四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尤其是长三角周边城市的科技资源。我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不多、创新资源不足,要千方百计做好借“外脑”的文章。尤其要建立灵活的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合作与交流,主动引进和吸纳国内外特别是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的科技、人才资源。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提高层次和水平。要鼓励企业走出去,主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借助外力研究、开发和改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要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和组织形式,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推进产学研联合向全方位、集约化和规范化发展。鼓励开展科技创业,在相互参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建设科研生产联合体,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实现科研开发优势与生产经营优势相结合。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绝不排斥开放。每个企业都要树立开放意识、合作意识,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成果,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我市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引进人才和管理经验等,广泛开展国际国内的技术合作。同时,要坚决把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技术引进的重要目标,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集成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快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尤其要造就一批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一是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更应该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确立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紧紧围绕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任务,加快培养各类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要重视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要领域方面的领军人物,造就一批具有卓越才能的科技专家和工程师,建设一批善于攻坚、能够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创新团队。二是大力引进创新人才。要把引进人才和引进项目、成果、资金结合起来。要抓紧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敢于面向全国、面向海外,引进优秀的科技专家和善于组织研发、成果转化的科技企业家,拥有科研成果、研发能力较强的留学归国人才。特别是对学科和技术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要舍得成本,给予特殊政策,吸引他们来*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带到*来转化。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等,是吸引、集聚人才的主要载体,是人才发挥自己价值、创新创业的基地。要十分重视这些人才载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人才集聚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发挥*的交通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瞄准大城市尤其是周边杭、沪、宁等大城市的高校、科研机构及大公司、大集团,加快建立有效吸引科技、教育、人才资源的机制,努力开创人才会聚、智力集聚的新局面。三是大力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承认人才的价值,尊重人才的创造。进一步深化科技人员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任用、合理流动和分配激励制度,努力创造一个拴心留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坚持“用、奖”并举,放胆、放手、放开使用人才,真正使人才有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继续实施对具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个人实行重奖的制度,建立完善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激励机制,真正让科技人员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要努力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改善科技创新人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三、努力营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良好环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到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实施市“*”科技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完善切合实际的科技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指引作用。建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领导责任制,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各地、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都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单位、创新型企业建设,形成共同推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强大合力。

二要强化政策扶持。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营造更加灵活、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结合我市实际,从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稳定的投入机制。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使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各级科技部门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整合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率,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攻关项目、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真正使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实施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杠杆,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潜力不可忽视,要进一步重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营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中小型科技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作用。

增加创新意识范文5

关键词:创业教育;经济;新引擎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256-02

全面把握创业教育在全球经济创新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积极探索以推进创业教育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的新思路。

一、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

(一)创新型经济助力“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

1.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向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经济创新,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社会进步。创新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是全球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使命,创新创业人才也必将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栋梁。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塑造创新品质、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2.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是“后危机时代”紧迫而崭新的战略课题。全球经济结构出现新趋势,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后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大势所趋,创新型经济是体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它以知识和人才作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作为标志的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对实现经济转型、促进“后危机时代”经济实现新一轮增长意义重大。作为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创业精神于一体的新型经济形态,创业型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就业压力的缓解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能更有效地启动内需。

3.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的开板,是中国探索适合国情的创业型经济发展之路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二)创业型人才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强大动力

1.“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能保证我们的明天,而创业教育能保证我们的后天。”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

2.中国要达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首先就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通过集成创业、创新、创造,增长社会的创新创业能力,引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3.创新型经济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和创业教育对创新型经济起到的源动力作用。创业教育是国家与地区提升人力资本特质,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创业教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发展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型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1.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要实现由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由外生动力增长向内生动力增长转变,创业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2.全面把握创业教育在全球经济创新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以创业教育推动新一轮经济的增长。据统计,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在社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中国每年有两万余项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和5 000多项专利,但是最终转化为工业产品的成果不足5%,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转化率则高达45%;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中国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由于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使单纯技术发明或创新没有创造原动力。开展创业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培养创业型人才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既有扎实的创业知识,又有较强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是将来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成功创业的前提条件。

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二、厘清创业教育路径,搭建创业教育平台 激活创业经济

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精神教育、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技能教育,创业教育在于培养大学生敢于创业的精神、勇于创业的激情、善于创业的能力、长于创业的素质。

(一)构建支持体系,厘清教育路径

1.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倍增效应。大学生创业既是“民生”,更是“国计”,通过创业教育,促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自己创造就业岗位,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创业需要创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教育在国外越来越普及并形成创业热潮,在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能力普遍不足。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则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欧美的这个比率达到20%~30%,差异非常大。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比较低,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评奖,每年都有80~100个创业方案获奖,但是,作品获得成功的却很少,而在国外,46%的成功的科技企业是来自MIT的创业大赛。通过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不仅可以增加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创新精神和自主就业能力以及创造性人格。

(二)深化创业理念,激发创业激情

点燃创业激情、追逐创业梦想、促成创业行动。(1)全程创业教育:弘扬创业精神、植入创业理念。创业意识是创业行为的发动机,创业教育应以推动创业实践为目标。(2)全员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普及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普及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了解创业教育现状,积极把握创业机会。(3)全面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要渗透到每一教学科目。大学教育每一教学科目都要体现创业教育思想,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就业态度等进行引导,在其专业课程的讲授中,适宜地将创业意识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法来进行。(4)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一要加大投入,改善学校软硬环境;二要主动与企业联姻,牵线搭桥,让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三要营造浓厚的鼓励支持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四要举办开展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搭建创业平台,提升创业能力

(1)创业者是可以培养的,创业是可教育的,创业教育应贯穿教育的各个阶段,要在全社会创建有利于创业的文化和制度环境。(2)立足国情,搭建特色创业平台。整合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各项因素,构建“国家扶持、高校主导、社会支持、学生自主”的大学生创业体系。一是提供支撑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二是提供融资平台;三是提供政策平台;四是提供创业教育平台把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创业提供理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3)创业教育要遵循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原则。一要明确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创业的一个基础,创业的一个资本。二要明确专业方向,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国家战略,如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三要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专业特长。(4)创业教育实质就是“学习创业”。 第一,“学习”不仅是整个创业过程的一个阶段,也贯穿在创业实践的各个阶段。第二,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第三,要学习发现和挑选创业机会。(5)市场是创业教育的指挥棒,在市场实战中学习创业。应尽可能让学生在市场环境中亲身尝试创业活动,通过模拟训练或运作,仿真创业环境,一方面消除学生对创建公司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另一方面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为走向社会、成功创业打下坚实基础。(6)贯彻工学结合理念。利用工学结合的见习或实习机会,深入相关企业,真正与企业实现零距离面对面的对接,消除学生对企业的距离感和对创业的恐惧感,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提高创业能力。

(四)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支撑

(1)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建立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2)创新型经济亟须大量创新型人才,大力发展人才“定货”式创业教育,支持创业融资平台建设,加强全民创业精神培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3)重视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对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大学生创业实行促进政策,通过系列创业促进政策,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引领创业人才脱颖而出。

(五)创新创业机制,激活创业经济

(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可行性,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大学生无疑是新岗位最具潜在优势的创业者,也是“就业机会的创造者”。(2)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营造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政策环境。(3)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基本模式,激活创业经济。一是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班;二是组建创业教育模块,实行创新学分和创业教育学分;三是改革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将创业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体系;四是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五是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

以创新思维深入探讨创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功效,对倡导形成关心、重视创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实现经济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蔚.创业教育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2010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举行[N].中国教育报,2010-03-31(1).

[2]李玉白,黄红焰,唐光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块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64-65.

增加创新意识范文6

摘要:创新意识在各种场合都被提起,且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逐渐成为科研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如何在科研活动中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参与学校科研活动的契机来有效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也成为高校科研的一个关注点。本文就此作出一点自己的浅薄的看法。

关键字:科研管理;创新意识;人才培养

高职高专类院校在科研工作上依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高职高专院校本身对科研工作的整体重视程度不足、科研工作缺乏强势带头人,科研课题竞争力不强导致科研经费来源不足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科研工作者需要解决的。然而,作为一个学校,工作的主要矛盾依然是教与学。高校要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这也应该是高校培养目标的组成及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调查的能力,是指研究者利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管理和各种实践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1]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所接受的教学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有所差异,但是需要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却一点也不少,此也是我们当代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是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性参加科研实践的活动中来,对于我们的科研工作及学生的本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关切实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在科研实践,加深对原有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而学生在参加科研活动中,了解了老师在科研工作中的辛劳,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互相了解,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促进教与学的和谐进行。

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都大大的提高,这些都为学生在以后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增强工作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现科研目标的努力中,学生科研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同样对指导科研活动的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帮助,对老师更好的完成科研工作也有着促进作用。

二、提高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具体措施

1.改革教学,促进教育创新

提高大学生参加科研实践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应该是改革教学。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学校,主要矛盾只能是教与学。在教学上进行创新改革,促进教育创新可以说是学校想要提高学生参加科研,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主要的内容。

改革教学的一个首要的方面就应该是改革教学内容。学校在选择教学教材,教学内容的方面,第一要注重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有许多专业的教材已多次改版改进,而有的学校在为学生选择教材时,出于各种原因依然是选择老版本的内容。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可以数年不更换教学教案,这些都大大阻碍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的更新也是创新性教学的重要方面。老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内容进行精解,对学生进行设疑,有必要时,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在全班甚至全校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参加科研学习的热情。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主要的目标。改革以前不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行新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也有较好的提高。

2.不断提高科研奖励,完善科研政策

学生参与科研工作,还需要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应该是学校的一个方针政策。提高科研的奖励面,将学生的科研奖励提到学校奖励范围中,更有利于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现有的科研政策如能再增加及明确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部分,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

3.学生参与校科研实践的动力――市场化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经济动力是不可忽视的动力。在保证正确的方向指导上,以经济导向刺激学生积极投身科研实践,并以此增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也不失为一个快速提高的方法。将科研工作市场化的有利点就在于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的是,市场化只是一个方式,不能将此作为终极目标,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主要目的应该依然明确。

三、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应注意分清主次矛盾,以学习为主,可以在科研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以科研为导向。但也要注意在学习中恰当的分配精力,以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为以后参加更高目标的科研活动积累知识与经验。

2.注意端正态度,明确目标,保持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科研活动中,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科研所带来的名利,学生参与科研所追求的应该是在参与中提高能力,在活动中增强意识,增加对科研活动中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增加。对科研活动的目标应明确,以一个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态度来完成整个活动。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追求更高的目标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同时也要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请教指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中树立正确的科研观,以避免走弯路。再则,师生共同全作也是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一个基础。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也缺乏正确的导向。

总之,培养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是综合性的课题,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不能寄托于一时的改革就能实现。也不能说让学生参加科研实践就一定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提高及培养学生只是方式方法,一个手段而已。我们所希望的是在不断的研究中,通过一个一个的课题研究,为国家及人民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鹏,于兰,刘助柏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7.大学教育科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