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的规章制度范例6篇

化验室的规章制度

化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1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实验室安全管理

化学实验室是我们学校进行与化学有关的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现在高校的化学实验室会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易制毒甚至剧毒的化学品以及高压、高温设备等,这些化学药品及设备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研究课题与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从而化学实验数量也迅猛增加,使得化学实验室的危险系数增大。2009 年以来,化学实验室频发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敲响了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警钟。

一、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特点

(1)化学药药品品种繁多、数量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千所高等院校设有化学类专业实验室,另外还有生物类、医学类、药学类等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实验和科学研究。随着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来的化学品使用种类不但逐渐增多,还在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化学废液和废气等的量非常巨大,这些都带来了处理难度大等的特点。

(2)化学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原始。废弃物由处理公司集中将各实验室的废液进行处理。但是处理公司收集废弃化学药品的时间周期长且对废弃化学药品的收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再加上不断产生的废物、废液无处存放,学校对化学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没有重视,导致废弃物直接处理。

二、化学废弃物的管理现状

自从高校实验室被纳入环境监管范围后,再结合该《通知》精神,各高校建立人员责任和规章制度、建设了危险废物的处置及废水处理设施。但是化学废弃物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所以一些高校还是直接将废液排向下水道等,所以高校化学废弃物的排放根本上治理,而且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会产生大量的化学废弃物过多的,加上高校管理层的放任态度使无序、无节制排放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三、健全安全管理的措施

在充分分析高校化学实验室特点和反思国内外出现的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我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采取了多种强化措施,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一)完善章制度,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制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管理需要制度,制度能促进更好的管理,制度建立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结合本院的研究方向和化学实验室特点,我院采取了三项措施:

(1)制订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负责人与安全员职责”、“实验室预防火灾、中毒及有害物等事件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

(2)采取“主管人即是安全负责人”的原则,即将实验室负责人做为消防安全负责人,班级干部做为安全员。安全员实行梯队制,由班长开始到团书记依次排下去,保持安全员的一贯性;

(3)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化学废弃物的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化学废弃物得到有效地管理和处理。

(二)提高学校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校学生是化学实验室的主要使用者,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实验,学生都是主体。因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学生进入实验室的那一刻开始帮助他们树立绿色化学的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新生入学教育到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的实验室准入培训等等,都是我们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的必经环节。

四、结语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科研经费也跟着迅速增加,化学实验室承担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实验员极强的安全意识和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等等,这些是保证实验室平稳、良好运行的强而有力的支撑。在分析化学实验室特点如科研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的基础上,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实验室为例,阐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途径。实践表明有以下途径:① 完善规章制度;② 加强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技能培训;③ 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④安全设施配备充足等措施,对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保障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编委会 编 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化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2

论文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教学

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是为满足教学需要而建立的重要实验教学平台,是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有效帮助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一般承担着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实验,课余时间为全校师生提供自由上机机会,以及对外培训、为社会提供上机考试等任务,每天使用时间14小时以上。而且现在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越来越多的课程需要用计算机实验教学,从而导致机器资源依旧不足,实验室教师及管理人员工作量加大。实施优化管理,高效、节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证机器正常运行,使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是管理工作的核心。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存在问题分析

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不规范

制度具有调节关系,形成秩序的独特作用。加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内部管理,要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制度保障的虚缺仍是制约高校计算机基础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部分学校存在制度的执行力偏软,有章不循现象;或是制度建设不完善,特别是一些配套性制度缺失或严重滞后,体系化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机器配置低,超负荷运行

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机器大都是成批购买进来的,一些购买较早的机器已经使用很长时间,机器的配置较低,而且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安装多种软件,使得机器的运行速度慢。另外,由于上机学生过多,使用频繁,超负荷运行下故障率高,影响上课效果。

病毒感染频繁,维护任务繁重

由于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主要使用者是学生,个别学生不按规定使用机器,致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私自将个人移动硬盘、u盘等带入机房,大量感染病毒文件滞留在机器内,造成系统及网络的瘫痪甚至崩溃,加大管理的困难。

专业管理人员短缺

近年来,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自己的从事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维护维修工作的专业技术队伍,这些技术人员可以满足日常机器维护的需要,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长时间、超负荷地运行,技术人员无暇顾及自身的知识更新,因此造成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此外,由于许多学校重理论、轻实验,实验技术人员地位和待遇明显低于一线教师。因此,部分学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变动频繁,人数不足,不稳定。

加大实验室软硬件的投入,改善实验室环境

场地和设备等是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物质基础

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必须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仪器设备,在这方面,学校领导的决策和支持是关键。

1)注重计算机的选型及配置。由于计算机的更新、淘汰周期较短,选型就非常重要。所选的计算机既要满足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教学需要,又要在技术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使学生能较早地接触新机种,学习新技术。

2)改进网络化建设。通过校园网连接互联网,提供各种网络服务;通过windows nt平台实现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共享打印服务。这样每个上机的学生均可以通过自己使用的计算机走向全国各地,走向世界。

注重软件建设

为了满足教学实验的要求,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实验室的软件必须加强建设,不断更新。如构建丰富的设备运行软件和客户机操作环境支持软件;通过linux平台实现web服务;通过netware平台实现语言课程教学和操作系统教学等。由于硬盘制造技术的发展,硬盘容量不断增大,常用的教学软件和工具软件可同时安装到计算机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使用。这些软件包括windows 98/2000、office组件、vb、vc++、vfp、frontpage、photoshop、dreamware、autocad、3dmax、matlab、oracle等。

采取制度与技术并行,加强实验室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更好地保障教学,服务于教学,实验室要实行科学管理,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逐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验室有一套完备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首要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是加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实验工作得以高效、安全、顺利进行的必须保障。一般讲,制度应包括《实验室使用管理规定》《学生实验守则》《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实验仪器使用管理规定》《实验室安全及防护制度》《实验人员职责》以及《应急安全方案》和根据具体实验情况制定的其他各项制度,并将制度在醒目位置上墙,使参加实验的学生都认真遵守,使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

首先,制定《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制度》,对于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教学任务重、上机人数多,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运筹。其次,在对设备的管理上要做到专人负责,对于各种设备的性能指标、环境参数要做到心中有数,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技术档案。对设备的故障及时检修,并做好认真的登记,使机房设备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做好经常性的设备检修、维护是管理工作的保障,维护工作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也给实验室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带来很大不便。而检修、维护工作的好坏又将直接影响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教学任务正常完成。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学实验室环境、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定期维护和及时检修工作,使教学实验室故障率减至最小。而且一旦发生故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确保教学实验室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实行全自动化管理,实现全方位开放

面向学生,扩大开放规模和受益面。以网络为依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的每台微机都与本室局域网相联结,局域网与校园网相连,通过校园网又可与互联网相连。学生可利用互联网上的电子公告版bbs、网络新闻系统、专题讨论组及电子刊物等网络服务功能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上存储的大量信息,检索和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这种宽广和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可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上机的趣味性。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实验队伍专业素质

化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3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教学场所的多功能性、复杂性和流动性大等特点,是正常意外伤害的最大隐患。故实训室安全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制定安全管理条例才能从源头上对高职院校生物实训室的安全管理起到作用。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是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场所,实训内容多且很少重复,所用微生物菌种、生物材料以及化学试剂种类不同,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多,成分复杂。目前所排放的污染物来源可分为:

1.学生作品。

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技能操作能力的提升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生实训作品一般没有实用价值,主要是为了训练某项操作技能或为了验证某项理论而设置的,故大多是废弃物。

2.陈置试剂和回收溶剂。

凡溶剂使用量较大的学生实验,操作规程中一般都有回收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也确实是“回收”了。问题是这些简单回收的溶剂纯度不高,一般不可直接再利用。其中一部分用来清洗玻璃仪器,洗后随水流入下水道,最终还是成为废弃物,仅有少部分被回收利用。积压、陈置试剂是由于各种意外的变动或未使用完全而造成的,久置造成氧化、分解、聚合等化学变化而不可再使用。

3.实训本身产生的三废。

实训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操作不当,如仪器装置不严密使低沸点试剂或溶剂的蒸汽挥发出来,逸散于室内,污染环境。生化分离和纯化有关生化产品或产物之后,剩余的残渣、废液等,总量不多,成分复杂,回收再用的价值空间小,也是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

二、规范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安全与环保设施包括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选址、建筑结构、给排水和供气、电气与自控、通风与净化、装修、空调、消防、实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自2005年以来,我院非常重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与环保建设,在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与改造中投资力度大,把安全与环保建设标准纳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经过建设,生产车间和各专项实训室布局合理,功能较完善,使实训基地的安全与环保防范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完善各实训室安全、环保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生物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等若干安全环保管理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院实际,制定系统、周密、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环保管理运行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内部管理。

1.建立健全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与环保制度。

制度科学合理、完善健全、切实可行,实训室的安全建设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主要包括实训车间及实训工程规章制度、守则、6S管理要求、文明公约、奖惩条例等。根据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特点,制订完善了《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生物、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细则》、《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细则》、《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及《各室人员的岗位职责》等27个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落实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做到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环保管理有章可循。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与环保管理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安全意识薄弱,监管难以到位。学校制定了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师生并未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存在实验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等情况。应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逐级建立安全责任制。

四、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创建实训基地安全文化

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实训室管理的关键,也是培养教育主体社会责任感的需要。目前实训基地已将安全文化渗入到每一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使师生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在实训基地安全文化建设中,重点以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文修养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为主,从教学情境设计、实训过程指导、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安全思维、意识、心理和行为,使每位进入实训场地的师生在安全观念上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在安全控制上由处理事故向预防事故转变,在安全行为上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在安全管理上由领导管理向全员管理转变。安全观念的植入,也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教育包括:提示教育、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提示教育是在实训场地以宣传展板、图片、标识的形式布置常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温馨提示或安全格言警句等,既短小精悍又富有哲理、意寓深刻,使学生既容易记忆,又乐于接受。

2.规范操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规范的实训操作和安全防护措施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学生往往忽视对自己的安全防护,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训、开放实验、创新实验、毕业论文(设计)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规范操作管理难以到位,不规范操作损坏仪器、违反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环保制度和实训操作规程的现象普遍。针对此问题,要求所有学生在实训前熟悉所用器材、试剂的性能、危害性、安全性及安全使用方法,对使用大型精密仪器、高压容器和进行有可能产生人身危害及造成事故的实训项目的人员,必须进行专项指导和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后方可进行独立操作;进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必须穿着防护服,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在各项实训中,教师都要将规范操作教育贯穿始终,避免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犯常识性错误,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五、加强对实验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检修

实训基地各实训室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应定期检查和检修,重点检查仪器连接导线的导通性及破损情况,以及是否有仪器外壳带电等潜在不安全因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修。

六、加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日常管理

化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4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承担医药、化工、纺织等相关各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任务,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并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加强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就如何管理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室,根据自己几年的管理经验,结合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浅谈如下。

一、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地位和特殊性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基础课程之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化学实验室则是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阵地。可以有效地配合理论教学,让学生们通过实验室的实践培训加强对知识的直观了解并予以巩固。从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机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即有机化合物。其实验教学紧密配合于有机化学教学,主要包括性质、制备以及合成等方面教学内容。正是由于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等方面实验所需用的试剂药品、仪器设备以及合成产物等不同于其它实验,从而形成了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

二、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学院除了增加资金的投入,更要加快化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建设[1],探索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方法,明确实验室使用功能,切实提高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使用率和管理效率。结合学校自身具体情况,严肃合理地制定细则。如我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验守则》、《三废处理规定》、《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轻化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管理》等。尤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中的第一条:实验室安全工作实行专人管理与分室管理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起健全管理条例,严禁违章操作,消除事故隐患。

三、提高实验室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实验老师和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都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实验教师要遵守教职工岗位贵任制,提前制定实验计划,认真进行实验课讲评,组织学生课堂管理等。实验员必须遵守实验员岗位贵任制、实验员守则等,还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用的试剂药品和仪器等,并且要提前预做实验,坚守工作岗位,为实验活动的正常进行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结束后,要将药品、仪器整理归位。实验学生必须按时上下课,坚持预习,实验必须规范化操作,遵守学生实验守则,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制度,并认真书写实验报告等。这些都是对实验教师、实验员、实验学生的基本要求。在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人员管理中,除这些基本要求外还应强调指出的是,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明确哪些药品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挥发性、强腐蚀性、有毒性以及规范化操作的要求,这样才能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在行动上按章操作,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有众多的师生在其中工作,若不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安全、环境管理,极有可能造成实验室的混乱。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放置有大量的药品、玻璃仪器及其他仪器,容易引发燃烧、爆炸、毒害等事故。为了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师生的人身安全、实验室的安全,环境就必须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1)制定相应的安全守则、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如配备灭火器材、防爆器材、急救药箱等。(2)采用通风橱、抽风设备等,以达到室内空气清洁卫生,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3)为了确保实验室内有害物质不造成水源污染和室外污染,实验室施行“三废”处理措施,实验室放置专门收集废液的容器,分类收集固体废弃物、有机废液、无机废液,定时做统一处理。(4)环境卫生值日制度,每次实验结束后安排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环境卫生工作,值日生必须切实负责整理好公用仪器、药品,整理台面,清扫地面和清理水槽[2]。

五、加强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对高职院校的化学教研和科研活动有直接的影响,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将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内容、仪器设备和药品等进行综合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和互联网化。首先是实验药品账目管理要规范化,只有账目规范清楚了,才能对实验室的财产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对实验进行科学调配,充分提高仪器和药品的使用率。其次是实验和科研的时间安排要更加科学和合理,这为实现开放式的实验提供了保障。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要注重信息的公开性和真实性,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实验室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减少了工作者不必要的重复,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节约了资源。目前,这已成为实验室管理适应高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红.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讲坛,2010(23)

化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5

关键词:创建;计量认证;标准化验室

中图分类号:S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2-0040-04

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工作,对于提高化验室土壤肥料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化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农[2009]82号)精神为依据,以强化化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为手段,以探索途径、建立机制和提升能力水平为主要目标。创建建设一流、管理规范、业务精湛,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化验室。

笔者从2008年参加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全程参与化验室的规划、建设、人员安排、人员培训、创建标准化验室工作。特别是在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计量认证工作进程中,就相关工作进行了探讨。

1.计量认证法规要求和化验室的观念转变

灵川县土肥站化验室是1979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建立的,完成第二次土壤普查后基本闲置,至1998年承担开展广西“配方施肥”项目筹建配肥厂重新启用,同时得到加强;2004年实施农业部“沃土工程”项目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2008年承担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更是在工作性质、工作量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但多年来所开展的检测服务仅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未涉及计量认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需求,农业部门的检测技术还需要服务市场、社会,因此,还需要获取具有出具可信数据的资质。计量认证是我国通过计量立法,对凡是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是保证其公信力的要求。经过计量认证合格的检验机构所提供的数据,在贸易出证、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中作为公证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在国内可赢得社会的信誉,在国际也容易得到双边或多边的认可。

在目前市场经济加快进行的形势下,检验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能否向社会提供准确、公证、权威的土壤、肥料检测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并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是关系到县级土肥检测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

以前灵川县土肥检测部门从来没有涉足检验市场,今后应该以建立标准测土配方施肥化验室为契机,尽快进入检验市场,并利用自身优势迅速站稳脚跟,在检测市场进行开拓,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形象。土肥检测的检验结果不仅要指导农业生产,还要为农业科研工作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笔者于2011年5月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监督局提出了进行化验室资质计量认证申请,按照计量认证的各项技术要求开展检测人员全员培训,转变观念,规范管理。

2.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实验室用文件的形式列出的有效的一体化的技术和管理程序,以便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实验室的全体工作人员、设备及信息的协调活动,从而保证委托方对质量的满意和降低成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实验室检验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内部的法规性文件,具有法规性、唯一性和适用性的特点,一般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含记录表格)三个层次。

2.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目前标准化验室开展计量认证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和标准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展计量认证通用要求部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第二部分是在计量认证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验室创建的要求和标准,主要是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化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和《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创建试点工作方案》;主要使用标准是国家和农业行业检验标准方法以及技术规范等。

2.2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和要求

在计量认证评审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其应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实验室要按标准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一般过程包括:

2.2.1确定化验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2.2.2建立公证性措施和承诺。

2.2.3确定检测和管理工作流程。

2.2.4分析各个过程及相互关系,识别各过程或环节的要素,分析、优化、确定相关要素组成分系统,各分系统组成质量管理体系。

2.2.5策划和调整组织结构,确定部门职责和权限;落实岗位责任制,确定管理人员、执行人员、支持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2.2.6编制质量体系文件,通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相关记录表格,将上述要求文件化并予以固定。

2.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化验室规章制度是化验室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要强化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样品保管制度,化验室管理制度,化验室安全制度,化验室卫生制度,试剂管理制度,《质量手册》执行检查制度,仪器设备验收、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标准物质使用管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检测报告审查与评定制度,申诉投诉处理制度,特别是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每台(套)仪器设备应单独建立档案,统一编号,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验、维护保养工作,做好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产品使用说明书、设备验收记录、检定或校验记录、检定或检验合格证书、使用记录、检测前后情况记录、故障及维修记录等。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做保障才能使实验室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化验室的规章制度范文6

实施新课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在学到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在主体学习过程中研究方法的积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研究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对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挑战,怎样在新课程中发挥化学实验教师的职能作用,促进学校实验教学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是我校实验教师这几年一直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

如何强化管理,真正将实验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科学的管理体系中,是每一位实验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我们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在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探讨性地提出规范的实验室管理的方法,构建一个直观、科学的管理体系。

一、建章立制,使实验管理有章可循

1.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实验室管理的首要条件

根据创建省级示范实验室的要求和我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实验室管理教师的岗位职责》《仪器、设备、药品保管、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室

安全制度》《实验室环境卫生制度》《化学危险品领用制度》《余二高使用实验楼规定》等。做到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运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实验管理有章可循,确保实验工作能正常有序地开展。

2.规定每学期初实验教师应配合授课教师制定《实验教学计划》

在学生分组实验前一星期将《学生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室,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将《演示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室。实验教师据此安排,并做好实验准备。无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师有权拒绝实验准备并形成制度。实验后,实验教师应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单》并及时收回所借出的仪器。学年末将任课教师所有的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单装订成册,为学校评估提供依据。

二、严格管理实验室器材药品以及有关实验资料

1.实验室账目管理

化学实验室除了各种实验记录和实验仪器说明书外,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实验资料应该注意收集、积累和保存。如:准备实验成功的经验、实验要点、实验注意事项、创新的实验方法以及各种配制不同溶液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等。这些资料可以是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可以是报纸、杂志及书籍中摘抄的内容。将这些实验资料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出来,就会成为实验教学的宝贵财富,给实验室工作和实验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

2.实验仪器及药品管理

(1)实验仪器分类保管、配套仪器与通用仪器分开存放、教师演示仪器与学生分组仪器分开存放、易腐蚀的仪器与有腐蚀性的药品分室存放、零杂仪器分类存放在抽屉柜中。

(2)实验药品和材料应按普通药品和危险品分室保管,并按配备目录顺序分橱分层排放。凡是进出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药品、材料,应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应建立仪器总账、分类账、低值易耗品领用账、仪器借用使用归还情况登记账。每学年末对各种仪器、药品进行一次清点,列出报废、报损清单,经领导审核后消账,使之一目了然。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账账相等。

3.精心管理好各种实验设备

实验室现代化设施的逐渐配备,对实验教师又是一次考验,电脑、

实物投影仪等设备的安全使用、科学管理和常规维护,都需要实验教师尽快学会和熟练掌握,并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帮助。认真学习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方法,主动协助授课教师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精心维护和保养实验室的各种设备,保证实验教学设备的安全使用,提高了新设备的利用率。实验仪器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因此,实验室及其设备不得以任何借口挪为他用,以免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4.实验场所、设备管理

良好的实验环境,离不开经常化的卫生工作。实验教师应该坚持做到:

(1)及时整理、刷洗实验课后的仪器用品,并将实验室打扫干净,以备下一堂实验课使用。

(2)随时检查、整理实验仪器、药品,保证实验用品完好、干净、整齐。(如:经常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调整实验药品的摆放次序和位置等)

(3)定期组织学生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扫除,培养学生自觉爱护和维护实验室卫生环境和设备的良好习惯。

(4)经常检查并及时维修保养实验设施,保证实验仪器、设施、场所的完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使用。

三、管理服务化,以教学为中心开展活动

1.开放实验室,以实验室为中心,积极协助授课教师开发各类选修课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浙江省在全省高中全面施行课改方案,

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就是“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把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教师、把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这是本次高中“新课改”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给化学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拓展类及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中,化学实验室在学生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中,

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开放实验室,为学校选修课程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精心准备教师的公开课所需的实验

教师的公开课包括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评比课、练兵课等。教师的各种公开课,都很少采用教材中的常规实验方法,所有的实验都需要有创新,需要重新探索、设计和准备实验,实验教具、实验材料都要反复准备和调整。实验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实验时,应根据自己不断学习获得的知识经验协助任课教师设计课堂实验,依据教学实验方案精心准备实验。让任课教师的实验创新思路及设想,经过我们的精心创作和不断完善得以实现。

3.热情接待和认真准备各种类型的实验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种类型的实验都已摆在了实验教师面前,给实验教师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实验教师应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的职能,热情接待和认真准备各种课外实验,并通过学习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为教学改革提供优质的服务。

如作为省示范实验室,我校实验室还承担了对兄弟学校的实验室指导工作,这要求实验教师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实验技术水平,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及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和爱心,积极实践服务创新,做到贴心服务、超值服务,在实验教学工作中追求卓越,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

四、管理安全化,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1.树立安全意识,责任到人

实验室人员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以预防为主方针;严格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每月进行安全检查,对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每个房间设置安全防火负责人。实验员每天上班时应认真检查水、电等开关及有关设施,确保不漏水、不跑电后再进行实验操作;下班后关好水龙头、电源开关,拔下电源插头后方可离开。

2.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防火管理制度,保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化学实验室是涉及面广、危险性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一整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安全、防火管理制度》《实验室教师工作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使规章制度的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健全安全登记本。

(2)建立各级实验教师、人员、学生的责任制。在各种规章制度中最重要的是搞好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分工及责任,实行责任制管理,责任到人,安全意识加强到位。

3.加强消防设施的管理和具有必要的安全设施

化验室所有人员应掌握各种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实验室紧急出口等。具有必要的安全设施,配足灭火器、消防水枪等消防器材并及时更新。由于实验室有毒试剂较多,故应配备口罩、橡皮手套、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具等防护设施,还应准备一些急救用的药品,如:被强酸灼伤时急用的2%小苏打水,被氨水烧伤时用的2%醋酸等。

由于实验室管理上采用了上述一些科学化的管理措施,我校实验室从未出过大小事故。实验开出率达到或超过百分之百,更好地使实验为化学教学服务,效果很好。我校实验室成为浙江省省级示范实验室,为兄弟学校开展实验教学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