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范例6篇

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

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范文1

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上讲,该学科在根本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哈尔冰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红松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设计师:“好的设计师往往都是杂家,因为他要拥有画家的表现力、律师的判断力、音乐家的感染力、科学家的严谨力、诗人的诗意、哲学家的思维力。”诚然,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师或室内设计师必须掌握设计学、心理学、建筑学、美术学、历史学等众多学科知识。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掌握如此复杂的综合能力。从教育背景层面上讲,案例教学具备了以往教育方法不具备的优势。以往的教育方式是说教以及枯燥的举例说明。案例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以及突出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化的特点。

二、案例教学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契合性

从实践应用方向分析,案例教学具有真实感和互动感。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通过剖析环境艺术设计实例,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更加本质地了解课程的精髓。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使用工业时代的教学方法外,还能使用大量的视频、图片、模型等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能很好地弥补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案例教学的优势是能够无缝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打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禁锢,正所谓不破不立,能让学生拥有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符合国际和国内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教育潮流,与我国教育政策和国际教育潮流接轨,能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中应用案例教学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

首先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案例教学,以及与以往教学模式的区别。其次要突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这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其一,要区别对待不同设计方向的教学方式,如在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教学中,要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教学;其二是案例教学在运用上的区别对待,如徒手表现、计算机制图、文案表现等的区别教学。最后,综合分析各种案例的区别,从中找到其文化内涵重点,并将其总结、提炼。

四、案例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中的应用价值和长远意义

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范文2

[关键词]关键词:环境设计 空间 材料 文化 美学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工业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科学、经济和艺术密切结合的时代,小区环境设计水平也正在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一种标志。“技艺化、生态化、人性化”是现代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一些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新成果以及新思维和观念。但是小区环境艺术设计虽然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却“法无定法”,每一个成功的小区环境设计都是一次新的艺术创造。

住宅小区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是一种艺术科学的研究,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创造。“文化者,人类所能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梁启超这个关于文化的定义将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包涵在文化的领域之内。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是探寻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美学的规律。并且结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在新的社会文化形态下,努力使住宅区环境艺术设计的规律及内容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并让这种成果以一种先进文化方式流传下去。在这种大前提之下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首先,可以寻求特色居住环境。其次,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艺术是新世纪国家安居工程大业的重要指标,居住小区环境艺术的研究可以为人类对居住文明的认识,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

1、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小区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是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我们对自身生存环境日益迫切的需求而产生的,对各种自然、人工环境加以组织、改造、利用,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并具有更高审美价值的一门新学科。小区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空间,广义上是指围绕着主体,并对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外界事物。对我们人类而言,它是一种外部客观物质存在,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人类也按照自身的理想和需要不断地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因此,小区环境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随着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而处于动态性变化之中。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小区环境艺术设计是指设计者在某一环境场所兴建之前,根据人们在物质功能(实用功能)、精神功能、审美功能三个层面上的要求,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段对建造计划、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作好全盘考虑,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并用图纸、模型、文件等形式表达出来的创作过程。

2、住宅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三个层面

小区环境艺术设计虽然在功能上是为居民提供一个可居住、停留、休憩、观赏的场所,但是由于环绕在历史、社会、与风土人文等脉络中,而使其功能上具有多层次性与复杂性。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本来为一个整体的功能要求与实现过程剖开来,认为小区环境艺术都具备物质功能、精神功能和审美功能。

2.1、物质功能

墨子的一段话道出了物质功能的重要“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环境作为满足人们日常室内外活动所必须的空间,空间的实用性是其基本的功能所在.

2.1.1、满足人的生理需求

空间要素的合理设计,让人们可坐,可立,可靠,可观,可行,既能挡风,又能避雨的空间合理组织,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它的需求,其距离,大小根据内容而定。这样的居住环境就满足了作为空间主体的人的多方面的生理需求。为了使环境更好的实现这些功能,必须考虑到许许多多的细节性要素。

2.2.2、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人心理上对领域与个人空间,私密性与交往都有需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还应该重视个人空间的可防卫性,给使用者身体与心理上的安全感。人在环境中生活,有着私密性与交往的需求。人的私密性要求并不意味着自我孤立,而是希望有控制选择与他人接触程度的自由,所以简单地提供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并不意味着解决了问题。另外,“趋吉避凶”也是人的一种典型的心理需求。人们除了这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以外,还有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归高情感的心理需求。

2.2.3、满足人的行为需求

行为的考虑反映在设计的各个阶段中,其中又以基地环境的配合,空间关系与组织,以及人在环境中行进的路线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小区环境是满足人们居住功能的环境,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室外行为,绿化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绿化环境中的休憩环境,如儿童的游戏空间、成年人交谈娱乐的空间、老年人活动区等,它们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居民的身心健康及保持详和安定的友好互助气氛。小区的休闲区、游乐区、健身区、附属设施区等满足人们散步、休息、文化娱乐,社会交往、儿童游戏、运动锻炼等功能。

3、小区环境艺术设计环节

小区环境设计包括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两大范畴,人们普遍所说的环境是指室外环境,其构成要素有建筑布局、建筑色彩、环境绿化、环境设施和环境照明等。小区环境设计就是通过以上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上方便,环境上舒适、安全的居住空间。现代小区环境设计包括这样的10项程序,分别是:项目规划阶段、用地分析与市场分析阶段、概念性规划草案阶段、概念性规划方案阶段、详细规划阶段、报批与融资阶段、场地设计方案阶段、场地设计初设阶段、场地设计施工图阶段、施工配合阶段。通过上面的表述我们可以得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下面我们可以就下几个阶段分析以更能了解其程序与环节。

3.1、设计筹备

A.与业主接触:与业主接触时先作初步的沟通和了解,是设计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设计程序中重要的一步。对业主的爱好要求加以合理地配合引导,对业主的设计要求进行详室、确切地了解。

B.资料搜集:针对项目需要搜集的资料一方面是相关的政策法规、经济技术条件,如:规划对环境的要求,政府规定的防火、卫生标准。另一方面是基地状况,搜集关于基地地形地势,以及基地外部设施等方面的资料。

C.对基地的分析:对小区基地的调查与分析是环境艺术设计与施工前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协助设计者解决基地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它包括:自然条件,环境条件,人文条件等诸多因素。

D.设计构思:基地分析完成之后,接下来就开始设计构思了.设计构思尽量图量化。设计构思可细分为:理想机能图解--基地关系机能图解--动线系统图解--造型组合。

3.2、设计发展

设计方案己大致确定了各种设计观念以及功能、形式、含义上的表现。设计发展阶段主要是弥补、解决概要设计中遗漏的,没有考虑周全的问题,将各种表现方式细化,提出一套更为完整、详细的、能合理解决功能布局、空间和交通联系、环境艺术形象等方面问题的设计方案。这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较为关键性的阶段,也是整个设计构思趋于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常常要征求电气、空调、消防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技术要求而提出的修改意见,然后进行必要的设计调整。

3.3、施工图与细部详图设计

设计发展阶段完成后,要进行结构计算与施工图的绘制与必要的细部详图设计.施工图与细部详图设计是整个设计工作的深化和具体化,是主要解决构造方式和具体施工做法的设计。施工图设计,也可以称为施工图绘制,是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桥梁,是工人施工的直接依据。它包括:整个场所和各个局部的具体做法以及确切尺寸;结构方案的计算;各种设备系统的计算、造型和安装;各技术工种之间的配合、协作问题;施工规范的编写及工程预算,施工进度表的编制等。这一阶段,因技术问题而引起设计变动或者错误,应及时补充变更图或纠正错误。

3.4、施工建造与施工监理

“施工建造”是承包工程的施工者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将各种材料要素按照

设计图的指示实际地转化为实体空间的过程。在小区环境艺术设计中,由于植物以及动物具有生命力,使植载、绿化的施工有别于其他施工、施工方法直接影响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也影响到设计目标能否被正确、充分地表现出来.设计师要定期到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质量,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最后的整体效果,直至工程验收,交付使用。

3.5、用后评价与维护管理

“用后评价”是指项目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所有使用者对于设计作品功能美感等方面的评价及意见,以图文形式较好地明确反映给设计师或者设计团队,以便于他们向业主提出调整反馈或者改善性建议。使用后的维护管理工作必须时刻进行,才能保持环境清洁,是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不被破坏,保持植物或者动物的正常生长,确保使用者在环境中的安全、舒适、方便。这样才能保持以及完善设计的效果。、

结束语

小区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具体的、艰苦的工作。从整体设计程序来看,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但要有良好的教育和修养,还应该是出色的外交家,能够协调好在设计中接触到的方方面面的关系。从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筹备工作到工程结束,环境艺术设计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建造的专业活动,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活动,一种公众参与的社会活动。

参考文献

1.赵和生.行为模式与居住环境设计.南京工程学院学报.1999.6

2.叶红.居住的人性回归――社区重构.城市发展研究.2000.1

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范文3

一、 环境艺术的生态性概念和内涵

(一)概念

环境艺术指的是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环境,针对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生态性问题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以解决相关的生态性问题。也就是说环境艺术的设计,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三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一般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设计,比如城市建设中的绿化带、建筑以及一些公共设施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环境艺术创作时,在保证生态性的前提下,也应将观赏价值列入到创作设计之中,在设计时最大限度地增强该环境艺术作品的艺术气息。

(二)内涵

环境艺术有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环境设计等别称。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应遵循本地化、自然化、节约化等设计原则,将环境因素放在设计首位,一切设计以减少环境危害,可持续、再循环为前提。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寻找与自然环境的可融合点,力争做到在提高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同时,降低相关活动给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环境艺术是具有整体性的,所以在进行相关方面的设计工作时,应在环境背景下进行设计,以达到环境和设计的统一。

二、 环境艺术中生态性的特征

(一)分类

环境艺术分为空间环境的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这两方面。环境艺术中的生态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确保人们的生活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而空间环境的设计,强调的是人们生活质量的健康性,主要表现在合理的运用有效的资源,以达到循环使用基础设施的目的,进一步为人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的运行提供保障。

(二)特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水污染、空气污染、资源短缺等环境生态性问题,在工业不断发展的时代里,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理念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对资源有效合理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特别是在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时,应充分考虑这一问题。争取用有效的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的同时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环境艺术的高效性特征。环境艺术在设计时,在考虑到人们目前的使用的同时,要考虑后人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在设计建筑、园林、配套设施等方面时,应充分考虑环境艺术的连续性。人们的不同需求决定了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时,应从人们需求考虑,设计出多样化的作品,减少资源浪费等生态问题的同时,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选择权。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生态学、物理学、化学等原因,对人们生活环境中所消耗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处理,以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人们生活中的资源浪费。

三、 环境艺术中的生态性原则

(一)科学的指导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也应融入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作为设计指导,引导人们采用具有高科技、高效性的材料。通过利用科技手段对人们生活中的资源耗费进行处理,在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有限的资源的消耗。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采用高科技设备和高科技手段,以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利用科学手段为环境艺术服务。

(二)设计和参与

生态环境也是一个复杂、多样且变化莫测的具有系统性的整体,这就决定了以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环境艺术的设计也必须是涉及面较广的多样性艺术。自然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环境艺术并非高高在上,也不是特别高端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是需要充分地了解人们的需求,然后进行相关的环境艺术作品的创作。在环境艺术中融入生态性因素的同时,不仅需要遵循艺术设计、参与等原则,同时也需要以广大群众的视角来看待环境艺术。

(三)自然和环境

自然的发展比起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久远得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演变出了一套适合发展的法则,自然法则是具有强制性的,强行破坏自然法则势必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人们对自然应当抱持敬畏之心,对自然的予取予求都应该遵循自然法则,环境艺术的设计亦是应当如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应以尊重自然为前提,通过对自然的发展、进化、演变、更新等规矩进行深入地探索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自然自我恢复、自我维护能力的保护。

四、 环境艺术中的生态性内容

(一)增加天然材料的使用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为突出生态性特征,应运用天然材料,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合成材料。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在运用天然材料时,应先天然材料的常用性、性价比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有特殊用途天然材料的造型、味道等进行深入地研究。例如,具有香味的树木可以种植在空气污染较重的地区,这样不仅增加了该地区的绿化面积,同时也降低了该地区空气污染程度,一举两得。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空气重污染区种植的树木时,应选择香味适中,不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树木。避免营造环境艺术氛围的同时,设计材料对人们生活造成二次伤害。

(二)重视环保理念的设计

21世纪,工业文明在带给人们方便、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大气污染、硫酸雨、资源枯竭等环境及生态问题。生态危机逐步引发了人们对有关生活方式、生存空间和价值观念的反思,于是导致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的设计应具有长远的眼光,设计作品的实用性不能局限于当下,应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环境艺术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环保意识的融入,重视人们的环保体验。环境艺术生态性具体表现在对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的改善,设计时充分的考虑资源的作用和再利用。在环境艺术中融入人们生活废物的再利用,巧妙的融合“低碳意识”,致力于将环境艺术变为节能环保的有效渠道,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现状的同时,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注入活力。

(三)把握天然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存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因此,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以天然的生态环境为设计基础条件,然后结合该地区的实力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科学性、合理性的环境艺术的设计。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环境艺术设计的成本。环境艺术设计应因地制宜,对相对复杂的生态环境,可以根据实际的地理情况进行设计,建立独特、优美且具有现代化艺术美的建筑。

(四)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

环境艺术设计也会涉及到能量的运用,这就会造成能源的消耗。传统模式下提供能量的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这就导致了环境艺术设计并没有能实质性的解决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中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通过增加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从本质上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的污染,如果不能及时的针对该问题进行解决,长此以往,环境艺术生态性也会受到损害,通过对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增加对新型环保燃料的利用,减少能源消耗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环境艺术的生态性。

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范文4

景观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门艺术设计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将建筑、雕塑、绿化、公共设施等诸多要素进行综合、艺术的布局,以塑造建筑物外部空间艺术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它所蕴含的内容涉及到美术、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领域,景观艺术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景色。

就景观艺术设计本身来讲它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子系统;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当代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主要指以建筑和室内为代表的空间形态设计。其中以建筑、雕塑、绿化、美术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前者可称为景观艺术设计,后者可称为室内艺术设计,这两者成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最为迅速的两翼。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景观艺术设计是以塑造建筑外部的空间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

一、景观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

作为塑造建筑外部空间视觉形象的景观艺术设计,有其不同于一般艺术与设计的特性。

艺术与设计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同一概念的问题。艺术,按照我们今天的解释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设计源于英语“design”的外来语,这个词在英语中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同时包括了汉语设计、策划、企图、思考、创造、标记、构思、描绘、制图、塑造、图样、图案、模式、造型、工艺、装饰等多重涵义。在“design”中除了汉语“设计”的基本涵义外,“艺术”一词的涵义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目前所形成的“艺术设计”词组是一种折衷的办法,其目的是满足公众理解上的需要。

景观艺术设计的产生,完全是现代化的结果,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已经有1/3的人生活在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快速的交通工具、迅捷的通讯方式、拥挤的街道、密如蚁群的人流、比肩继踵的高楼大厦。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速度骤然加快,国际化和民族化共处,统一、多元成为我们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和谐完整的艺术形式作为这个多元化时代必须遵守的设计原则,已成为衡定艺术与设计质量的标准。直观醒目、对比强烈、快节奏富于变化而又能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艺术与设计成为设计家追求的目标。景观艺术设计就是艺术与设计的各门类在现代化的环境中,经过痛苦磨合从而融会贯通后产生的综合艺术设计类型,由此可见景观艺术设计的概念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1、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物、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独立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涉及到人文科学、艺术学、社会学、视觉心理学、民俗学、材料学等学科,并纳入总体环境的规划系统中,所以设计上的综合性将直接构成对受众人的心理、行为及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2、景观艺术设计的开放性

作为建筑外部视觉空间,景观艺术必定应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有公众参与批评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场所,这些公共性的场所往往是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野开阔的开放性空间,如城市中的广场及绿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外部空间,在这里人与人相互交流,在满足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人自身存在的价值。优秀的广场和绿地作为建筑物之间的联系纽带,在提升城市品格、提高居民审美情趣方面,有着其它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任何区域中的景观艺术开放性是必须的,无论是在整体规划上,还是在景观造型上,都应具有现代人认同的艺术空间形态,并使这种形态折射出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

3、景观艺术设计的民众性

特定区域的文化,影响着特定区域的民众,也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的建设,优秀的城市景观又反过来影响及感染民众的行为及心理。民众对城市环境的行为举止体现出人对所见所闻对环境的解释,对环境的感觉、信念与判断。建筑、城市、景观等构成一种长期传承的深厚的文化因素,在传播过程中被人接受并转化为民众的审美情趣,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民族、不同、不同的社会层次的人在同一环境中以相似的或不同的方式行事,而他们的行为又与对环境的知觉、认识、态度和价值观相关。作为公共环境中的景物,应具有与公众产生交流的特性,它不是完全独立的作品,而是具有公众对作品的可及性、参与性,它应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体现。因此,景观艺术设计应强调民众审美的公共性,在造型、色彩、体量、材料的运用中,将大众的审美心理、大众的物质需求作为基点考虑,使设计的景观艺术雅俗共赏,与民众产生亲和性。

4、景观艺术设计的独特性

由于受自然、区域及不同时代、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环境空间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空间形态,由此产生了不同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及社会景观,这种特定区域的景观综合体,要求景观艺术设计应呈现出既综合多元又独特鲜明的景观风格,独特鲜明的艺术景观能唤起民众情感的激荡,留下深刻的记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与鲜明个性的追求。

5、景观艺术设计的延续性

城市是历史的延续,既有“历时性”又有“共时性”,“历时性”即城市的构成,有一种历史的过程与先后顺序,以历史的遗存给人以自然、亲切、丰富而不刻意的印象。所谓“共时性”,即城市的建筑、景观设施,无论古代、近代、现代都在同一时空中,在“四维空间”中作为共存的事物呈现,有一种相互匹配、兼容、协调的关系,作为历时性的纵向脉络与共时性的横向关系相辅相成。只要增补适当、珍视历史遗存,将会形成独特的有文脉和现代的人文特色景观。

二、景观艺术设计的学科理念

理念是哲学思想的体现,景观艺术设计的学科理念就是在以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内涵,注意人文关怀,传承历史文脉,强化区域特色,综合城市整体规划各个层面的关系的学科观念。

1生态意识与景观艺术设计

今日的城市生态已不仅仅是一只口号,而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科技的文明、自动化的大生产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人口集中于都市、公害、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使得环境品质逐渐降低,生存环境受到恶化的威胁,带给现代人许多的烦恼、恐慌和无穷的祸害,无不反映出城市生态的失衡。从广义上理解,城市生态指的是人是否适宜生存,能否得到方便与安宁,能否保持生机、健康与发展。现在提出的“山水城市”、“田园城市”便是人们反思后对城市的一种现代文明的追求。

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环境学关注较早,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植物学家特罗尔便提出了城市建设的“景观生态学”观念:城市建设的景观是由所处的地段上的自然生态群落和人工环境的相互关系构成,人们面对的地形地貌、物产物侯、生态群落都综合地加入到生态景观的系统中。城市环境中的一切风景、建筑、环境设施都要考虑影响环境变化的各种生态因素与环境因素,将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现代意义的城市生态观。

作为环境设计系统的景观艺术设计,必然要融入现代城市生态系统之中,使其成为展现当今生态城市建设文明的标志。在塑造建筑外部空间视觉形象上可将景观艺术设计与生态意识理解成几个方面,(1)由片断引起联想,如仿生设计产生对自然的联想,(2)微缩景观中窥视自然,如环境产品与自然的融合,(3)画中欣赏自然,即虚拟自然,构成人们视觉心理上的自然回归等。

2人文关怀与景观艺术设计

要研究公共环境,改善城市景观,首先就需研究环境中进行活动的主体——人及人的需求。因为人们的行为表现正是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对环境的要求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适应生存,即环境舒适、设备齐全、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这是环境设计中的物质层面,也是景观艺术设计的本质体现。二是体验美感,即景观艺术设计中的种种艺术语言、形式、手法等相互的关系所形成的审美意趣。其造型、色彩、空间位置、材料、肌理等包含着人的知觉与情感的信息,使人在活动中得到各种心理的满足和精神享受,这是景观艺术设计中的精神层面。

人在文化的环境中有各种心理的表现,其主要有两类:内心活动和行为活动。内心活动是指对所见所闻的景观的态度与信念,即对它的解释。行为活动是指人们在环境中的动作行为,这与它们对景观的知觉、认识、态度和价值观有关,所以环境心理学与景观艺术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景观艺术及设施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文化环境等因素结合时,当人们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如表现自我、思想交流、文化共享等)得到积极反映时,景观艺术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赞美,当景观艺术从单体向群体发展,科技的进步又为群体的发展提供了各种选择的可能时,这种整体性的艺术设计便确保了景观环境中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实现。

因此,人们各种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差异,促使景观设施也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机能与性格,如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才能在物的功能中给予充分的体现。由于是公共环境,不同的行为方式往往造成对公共设施不同程度的破坏,寻找合理的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有时恰恰是设计的错位导致人们不文明行为的产生,人们在公共环境中通过听、看、摸、闻所产生的各种感觉体验,随之演变为满意、厌恶、愉快、愤慨等心理因素。美好的空间环境是人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唤起人们更多的爱心。所以,对人的关注,加强“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包括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尊重,无疑是城市公共环境有序的保证。

3文脉传承与景观艺术设计

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都是建立在对历史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各自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就首将历史环境的价值归纳为:

(1)历史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环境的一部分,(2)历史环境是过去存在的表现,(3)历史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样化,(4)历史环境能将文化、宗教、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最准确、如实地传给后人,(5)保护、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是城市规划、国土开发方面的基本任务。以上五个方面是世界各国对待历史环境的共识,特别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与地方来说,更应加重视。

现实的社会文化并非历史文化的再现与重演,历史传承的发展必定在新的结合点上达到新的综合。环境的创造与设计既不能脱离前人和原有的人文环境去凭空架构,也不能简单的重复过去,只有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创造历史,延续文脉的过程中加以发展。

现代科技越发展就越需要珍惜历史文化的价值对环境的渗透,其依据正是来自人类文化的积淀。人的视觉或经验常常选择性地对某个地区的人文社会的动态景观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通过城市景观,以其特制构成产生独特的魅力。人类从早期的安全需要到后来的文化需求,促使城市的形成。城市提供大量的信息及各种活动,满足人们对文化、知识、宗教、民俗的追求与渴望,每个城市也在历史的发展中将各种社会因素积淀形成文化,变为人们头脑中的记忆,成为可看、可触摸、可回味的符号,这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也是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物化。

4区域特色与景观艺术设计

城市空间可以理解为一个个有意义的领域圈的集聚,即一个个因血缘、地缘、商业、政治、社区、文化等关系组成的有生命力的生活圈,如老城区、高校聚集区、高科技区、经济开发区、繁华商业区等,促使城市向网状的、多中心的结构发展,形成多样化的城市区域风貌,在这些区域中有其内在的、精神上与视觉上的性格指向,而景观艺术设计正成为这种性格指向的视觉焦点。根据各个不同区域特色确定其文化氛围,有的以历史为主线,突出传统,有的区域求新,突出现代感,整个城市既有总的特色,又有各区域的风格,特别是文化上的识别性,在为市民提供不同需求服务的同时,为创立区域特色打下基础,忽视城市中各区域的特点,或不管该区域中人文与自然的环境,该区域中使用群体的性格、爱好及行为特点,以统一的“单元”模式加以固定,必然会遭到人们的反感。因地制宜的设计与该区域文化、建筑语汇相适应的、有个性的景观艺术,不仅会丰富城市形象,而且更是开放性、多元化文化价值的体现。它体现了人与环境的互动、人文活动与人文关怀。因此,景观艺术必须符合特定区域环境的整体风格,并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空间布局,成为区域环境的有机部分,才是创造区域景观艺术特色的关键。

5整体规划与景观艺术设计

环境景观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物象,它与城市的整体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从事景观艺术设计必须设想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的方向,一方面城市遵循既定的规划进行工作,保证城市发展的有序性、连续性与稳定性,另一方面城市必须考虑灵活的原则,寻找各种手段,采用各种方法设计出适合时展的城市各种物质形态,以满足都市人多样化的需求。景观艺术设计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具有上述两方面的特征,是城市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补充与完善,所以充分认识景观的作用,才能在整体规划中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并为不同的设计方案提供弹性的空间。使有个性的设计作品不断问世,以丰富城市景观。城市中的景观艺术设计往往有三类情况:(1)总体规划。在新建街道、广场绿地时,对周边的建筑与环境进行统一考虑,以确立街道、广场绿地上各种景观的空间形态。(2)城市老区景观的规划改造,对原有的街道、建筑、景观等区域进行整体的更新设计,在保护原有历史面貌的基础上进行的增添与更新。(3)对已成型景观的增补设计,即在现有的街道、广场绿地上使环境设施更加多样化、丰富化,适应新的功能要求,使整个场所更加充满活力。

我国人口众多,长期以来只重视知识的普及教育,对于更高层次的人文教育与公共环境意识的教育非常之缺,导致在城市景观艺术建设中许多的不协调现象,如盲目追求时尚,对环境设施不加分析与选择的运用,只从部门利益出发等等,由于在设计上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对城市整体风貌构架的理解和认识,有些城市景观反而造成负面的影响,形成与城市整体的不协调,由于缺乏对城市自身特色的认识与价值的肯定,对体现民族文化的环境缺乏保护,甚至对原有人文景观进行“毁灭性建设”,只图眼前利益,一味追求高、精、尖,使环境设施成为缺乏个性的“通用环境标准件”。景观艺术设计作为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只有服务于整体,才能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范文5

【关键词】工业企业 环境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设计理念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环境价值共享理念和高科技网络的支持下,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将工业景观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的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2.创新技术设计理念

(1)创新理念

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广泛传播、自由交流所激发的灵感也成为创新景观设计的源泉,相应的设计观强调变化、弹性。具体包括:将更多的景观要素纳入设计中,用多种语汇表达个性设计,强调工业景观的内涵与视觉效果;改变定式思维,注重探索性,发掘设计创意的潜在价值,通过厂区的景观设计传达企业内在文化价值。

(2)技术理念

技术是人类文明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在物质化的同时,也在被精神化和审美化。在当代景观设计不断进化的历程中,新技术不仅能使我们更加自如地再现自然美景,甚至能创造出超自然的人工奇景。它不仅极大地改善我们用于造景的方法与素材,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美学观念――技术美学。

当代景观设计受到新材料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加工技术,以及现代艺术、当代美学和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许多新的观念介入进来,传统景观的服务对象及目的已经完全改变,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审美习惯等的改变对环境景观有了新的要求,需要新的功能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些因素都使得当代景观在各个方面都区别于传统的景观设计,使当代景观的设计和营造发生了转型和变化,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技术发展趋势。新技术成为景观设计师的灵感源泉和完成设计的手段,当代景观呈现出与传统景观迥然不同的面貌。当代景观设计在不断扩大的审美领域的过程中,继续追求技术的艺术表现力,结合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运用,不断探索和拓展自身的表达语汇和形式而追求新的发展,使设计创作更具有审美的意义。当代景观的新思维不仅仅是对前卫、流行设计理念的复制,对当代景观的一种合理化、科学化和理性化的新的追求和探索,还是景观的探索之路正逐渐向这样一个方向前进着。

3.人性化设计理念

现代工业厂区环境景观的设计的概念和内容已今非昔比,行为科学的介入为其充实了新的内涵。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是环境景观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中,使用者要求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求思想交流,文化共享……一句话,要求这个环境能积极反映使用者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要求表达当代环境景观美学与社会共有的价值。在现代工业景观设计中,设计的成功与否,并不是按照业主的愿望来衡量,而是以能否满足环境中使用者的需求与日常生活兴趣为依据,是否为内在的生活者和体验者而设计。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发掘人性需要,创造人性空间。设计师要突出厂区环境景观的人性设计,就必须了解人,深刻地了解人性,每一处景观,都有其特定的使用主体,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是有所区别的,但其本性却有着相同之处。人既需要庇护和阴凉,又需要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的尺度空间;人需要被关注、同时喜欢关注他人……因此,在厂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应根据人性的需求,有效地利用各种景观要素创造不同的人性空间。

4.信息化设计理念

传统的景观设计主要集中于展示形态与空间,满足功能的要求。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求景观承载更多的信息,相应的景观设计必然集中于信息,体现时间优于空间的概念。具体包括:

(1)设置信息的疏导、调节空间,留有弹性发展的场所;

(2)在设计理念和人的审美需求之中融入信息技术,与情感融为一体;

(3)创造互动性的景观。

5.艺术设计理念

异彩纷呈的现代艺术,为工业景观的设计提供了设计源泉,使得工业景观营造的设计思想和手法更加丰富。在国内外很多工业厂区的景观设计,不论是从构图上,还是从形式上,都可以看到艺术的影子,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艺术的影响。而在精神生活逐渐富足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更多休闲时间投入到文化艺术活动中,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正在消失,人类生存的一切环境都被赋予了艺术色彩。景观设计是人们对所期望生活空间的一种表达,艺术性贯穿景观设计的各个阶段。在概念规划层面,景观首先是人们在脑海中形成的一幅蓝图,这种平面视觉艺术中的景观是视觉艺术化了现实环境,它讲究构图、色彩,讲究平面效果表现。之后,设计进入空间环境营造的考虑,空间中的虚实、借景、框景、障景等手法的使用,也同样为环境景观带来了多层次的、丰富的艺术效果。

6.多元化设计理念

在景观设计中,通过强化地域性、多样性及保留下来的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来丰富景观资源,实现多元化的景观发展方向。具体包括:

(1)在地域文化的构成脉络和特征中寻找地域传统的景观元素、景观体现及发展机制;

(2)以发展的眼光看地域文化的传统,将其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从而获得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

(3)结合全球文明的最新成果,打破封闭的地域概念,用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手段诠释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 吕海平,王鹤,城市景观建设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模式[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9(2)

[2] 王紫雯,城镇化过程中的景观保护与规划[J],小城镇建设,2001,11

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范文6

陶艺设施在校园环境中的优势

(一)陶艺的艺术表现特色

陶艺这种材质在我们现代生活里并不陌生,它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随着科技与艺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更加广阔,不再拘泥于瓶罐这种物体形式上,更能从生活多个方面与人去交流。例如,壁画、室内陶艺、地面装饰、外墙面装饰等多种形式。在现代社会人们越加认识到陶瓷这种材质的个性魅力,与其他材质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优势。陶土本身具有泥土自然色彩,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亲和力。釉色变化丰富,给人以情感的满足,与人的交流变得更加多样化。纹理上丰富的肌理变化,粗糙与细腻,光滑与质朴的多样性可以丰富设计的需要,符合环境对材质本身的需要,人与物之间的交流不再是冷冰冰的。陶土经过水与火的洗礼所具有很强的物理稳定性,具有不褪色抗腐蚀、耐磨损、强度高、耐久、防火的特点,能适合各种环境对设施的需要。为它在公共环境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可以使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有更广阔的空间。另外陶艺取材于天然泥土,具有的天然、无污染等特性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更符合现代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诉求。

(二)陶艺设施在校园环境的应用的文化特色

现代校园环境中公共设施设计显示趋同化、批量化、甚至“克隆”化。虽然满足了使用功能,但是人们容易出现审美疲倦,不能满足人文情怀的表达。陶艺材质的个性独特性,使当代艺术公共空间不仅与普通公众直接互动,而且可以跨越时空,存留历史印记,成为文化的载体。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比起其他材质,它更能烘托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由于陶艺富有天生的朴素与亲切感,其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很容易与环境景观达成自然的默契,取得内在的和谐。正是陶艺丰富的表现手段和艺术创作思维方式影响着环境的精神空间,从而向人们展现的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想法,通过陶艺材质的结合,更是传达出校园这一特殊环境所营造出的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