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实习工作总结范例6篇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1

一、班会目的

时光流逝,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大学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半年,我们带领环艺一班班委会、团支部,在辅导员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在艺术学院团支总学生分会的导引下,积极开展班级建设,并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狠抓学习不放松。其间,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

今天,环艺一、二班召开学期总结班会,对这一学期的成果和不足进行总结、探讨和分析,批评与自我批评。带领大家朝着建设一个我们共同的大家庭而努力学习,进步!

二、班会流程

1.会前

⑴班长讲解班会流程和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会上踊跃发言。 ⑵确定班会日期、地点等。邀请环艺一、二两班全体同学及班主任杜鹏老师参加。

⑶做好会前的组织工作,材料准备。与各班委组织讨论商议,确保班会的顺利开展。

⑷各班委准备期末总结发言稿。

三、会中

⑴时间:20xx年x月x日 20:00整 ⑵地点:11级环艺一班教室 (1号楼408室)

⑶出席人员:全体11级环艺一、二班同学,班主任老师及辅导员,辅导员助理(59人)

⑷具体流程

1.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

2.组织活动纪律。

3.请班主任老师做开场发言。

4.由班长:王依强,副班长:黄潇,团支书:冯舒婷,组织委员:上官一帆,学习委员:蒋桂雪,生活委员:高阳,心理联络员:吴苑同学,做班委学期期末总结发言。

5.班主任老师对我班一学期的学习和工作做出点评,肯定了我班的进步,指出了我班的不足,对下学期的学习和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6.班主任老师作班会总结。环艺一、二班班级期末总结主题班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7.团支书整理会议记录,作班会总结书面存档。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2

《汽车制造及工艺装备》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工程实践性强及多学科知识交叉应用的特点,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该课程面向即将在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汽车设计、制造、试验、研发、生产组织与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或应用研究型高素质专业人才,设置了汽车制造系统概论、汽车零部件常用工艺方法、典型零部件制造工艺及装备、汽车整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汽车制造新技术新工艺等主要内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首先结合近三年试卷分析结果,并向学生发放课程学习情况调查表,分析总结授课效果。其次走访汽车企业及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毕业于车辆工程专业的员工进行座谈,了解其对学科知识结构的认识和对工艺知识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总结目前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课程设置内容

《汽车制造工艺》课程中很多理论知识与基础课程(如机械制造基础等)重复,而在整车制造四大工艺及装备方面不够全面,对汽车制造系统性也少有涉及。根据国产汽车结构不断优化的需求及轿车产量占比约45%的实际状况,以及汽车企业反馈的人才能力需求信息,该课程设置中某些主要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专业需要,应及时予以调整并更改教学大纲。

(二)教材与教学设施

急需与上述改革配套的新教材,以轿车制造工艺为主线,在层次上更为清晰、理论上更为系统和严谨、内容上更为新颖实用。此外,配套的教学模型、实物严重缺乏,学院仅有的三坐标扫描仪及车门焊接夹具实验台架功能有限,需要进一步扩展相应工装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该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受汽车生产企业技术保密约束,公开的具体图像和视频较少,部分教学难点缺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对于专业基础较差、空间想象力不高的学生来说,简单的工艺方法尚能理解,但复杂抽象的装备内在结构由于缺少客观认识则很难掌握其工作原理。

(四)工程实践环节

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由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企业大多是合资或外资企业,这些企业自身无义务接纳学生实习,即使接受也得不到经济利益甚至还会影响生产进度,更担心学生违反纪律发生人身安全事故,这使得汽车制造工艺实习基地数量非常少,实践教学难度很大。此外,由于汽车制造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生产装备的精密化,学生在参观性的实习中能学到实质性内容日益减少;某些技术和知识因企业保密制度使学生难以接触或近距离观察;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只在车间参观实习,缺少实际参与和演练。这些都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实习效果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综合性要求。

(五)考核内容与形式

该课程考核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占比80%(考核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平时成绩占比20%(考查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出勤等)的模式,百分制;实习成绩则主要考核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结的撰写质量,5级分制。由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大,很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到期末突击复习死记硬背。这种模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无法合理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依据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总体建设规划,确定课程改革基本思路。首先根据课程建设目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注重本课程的安排及与其他课程内容的衔接;再依据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探索相应的授课与考核方法;同步开展相应教学资源的建设;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结合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推动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三、课程改革内容及实践

(一)课程设置内容的改革

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内容广泛,涉及多个领域。整体上需要将整个内容梳理成层次清晰的知识网络,在保证本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同时兼顾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联性。此外,实践教学最好应同步实施而不是等理论教学完成后再实习。课程知识体系分三大部分,由概论、发动机和底盘制造工艺及装备、车身制造工艺及装备及内饰件和总装配工艺构成。具体细节上对与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相同的内容或删或减,强化典型零件、补充非常规工艺;强化零件制造过程控制以及产品质量分析和判别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汽车零部件及其整机的制造过程形成系统性、关联性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构架。其中,零部件与车身制造工艺及装备是课程核心内容,系统性及专业性较强,占用绝大多数课时。这部分内容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需划分学习项目并细化学习任务,并根据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赋予每个任务不同权重。实践环节则分为两大部分,新增的、贯穿于零部件制造工艺中的课程设计及分散在车身制造工艺及装备中的实习,与理论教学结合较紧密。最后根据课程内容体系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及修改教案,落实各环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二)教材与教学设施改革

1.教材。

根据上述课程内容,新编写了《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教材。该教材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汽车生产体系、汽车典型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整车制造四大主要工艺及装备等,并单独或在各章中介绍了汽车生产工艺及装备的发展历程、先进的整车和零部件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等。每章所附的思考题和推荐阅读书目有益于掌握和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补充阅读资料有助于扩展读者的思路和视野。该书编者中有一直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和多年在汽车生产企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兼具两种经历的作者。因此,该书主要特点之一是内容借鉴企业生产工艺文件,密切结合实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之进入汽车生产企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艺技术环境、掌握工艺技能;特点之二是通过综合分析大量相关资料,对汽车制造工艺、设备的一些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纳、阐释和澄清,使其内涵更加准确;特点之三是跟踪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编入了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教学设施。

考虑学院现有条件,在三坐标扫描仪基础上配套设计一种多功能夹紧装置,方便使用和提高测绘速度。购置若干通用和专用夹头扩展车门焊接夹具实验台架功能。利用快速成型机3D打印自行设计的连杆铣床夹具、曲轴轴瓦钻模等相应工装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任课教师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授课时以教材内容为主线,结合生产实际案例,生动而灵活的运用学科知识。因课时有限,不可能在规定学时内完成上述所有教学内容,所以讲授时应突出教学重点,将非重要或简单易懂章节改为自学,如汽车制造装备发展历史变迁、弹簧类和粉末冶金类及内饰件等。重点章节除思考题外,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撰写一定篇幅的小论文。要求每个同学有不同的题目,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到实习工厂去观察后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了增强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新教材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增加曲轴、箱体、冲压、焊接、涂装及装配等视频教程。

(四)工程实践环节改革

如前所述,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需要将工程实践贯穿于课程教学,这对保证教学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可充分利用实习阶段的有利条件,由单一的汽车制造实习拓展为涵盖工艺装备课程设计、汽车制造生产线参观实习、汽车销售4S店参观等多方位的实习模式,重新整合汽车制造工艺实践教学内容。其中,以生产线参观实习为主,以课程设计及参观汽车销售为辅。

1.工艺装备课程设计。

采用团队教学法,在阶段理论教学完成后分组让学生对一个具体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工艺分析及工装夹具的设计和制作。首批以连杆和曲轴制造工艺为例,进行了连杆铣槽夹具和曲轴轴瓦钻模等简易工装的设计尝试,从优秀设计中选出代表性作品利用3D打印机成型。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关键知识,初步形成工程意识。在此基础上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参与创新设计大赛,提高学习兴趣。

2.生产线参观实习。

参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要求,与校企单位合作,探讨提高实践环节质量的有效方法。这阶段需适时结合课程进度和企业生产安排,带学生到企业参观生产线,具体内容为典型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整车制造四大主要工艺及装备。在此环节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实施者,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应占据一定的比例,以保证实践教学教师在层次、结构、数量上科学合理地满足教学的正常运转。鼓励教授、资深教师、博士研究生参加实践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工作。

3.汽车销售4S店参观实习。

这阶段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汽车制造后的销售过程,同时了解不同结构、不同价格的零件在制造工艺方法上的区别与联系。对汽车制造下游企业有初步的认识。

(五)考核模式与内容改革

1.考核模式改革。

理论课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水平性考核的模式。过程性考核贯穿学生的整个工作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职业习惯;水平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分期中和期末两阶段实施(1+1模式)。整个考核成绩由阶段考试30%+期末考试40%+平时成绩20%构成。实践环节的考核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以成果性考试(设计图纸质量等)和结合实习报告现场提问为主,由组员互评、组长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三部分进行综合评价。

2.考核内容改革。

丰富考试题型,弱化对学生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记忆性考核,突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分析及应用。加强了中期考核力度。改进了平时成绩考核的方式,弱化了考勤成绩,突出对学生在知识整理、工艺设计方法、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促进学生的日常自学与阶段性复习。在综合题型中注重结合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

3.建设试题库。

根据新教学大纲要求对原有试题进行调整,更新、补充和修改完善。丰富考试题库,力求多题型、多层次。将考核内容以试卷形式形成教学文件。

四、结语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专业 小组合作 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程机械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工程机械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职业学校作为企业一线员工培训的摇篮,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积累了培养工程机械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一些经验,在此与同行分享,并就工程机械维修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具有浓厚学习兴趣时,才可能把知识学好。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专业实习教学一般包括教师课堂讲解,操作示范,学生实操训练、教师巡回指导,课堂总结四个环节。教师组织教学时应把学习的高效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环节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堂的前二三十分钟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重点,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般维持二三十分钟。在课堂讲解的“后半场”,采用提问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延长学生兴奋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动画和视频来讲解,不仅能够增强视觉效果,而且能够把传统教学中难以讲授的知识直观、形象地表述出来。

操作示范环节,教师可以找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辅助教师,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实操的规范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生实操训练、教师巡回指导环节,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为学习方法。教师下达任务后,各小组认真组织、策划和制定初步实训方案,教师审核后方可进行实操训练。教师主要从安全及实操工艺两方面进行审核,确保实操的安全性。学生领取任务后,组内成员、组与组、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制定操作方案。学生实操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监督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与排除各种安全隐患。例如,学生在学习“液力变矩器总成装配”课题时,教师布置完教学任务“完成液力变矩器总成的装配学生开始制订方案”后,由学生自己制订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工具的准备、装配工艺、装配注意事项以及人员分工等。由于液力变矩器重达400斤,所以在学生进行翻转的时候,教师应给予警示和指导。此外,在装配时,学生往往忽略“检查”环节,教师在必要的时候须给予提醒。

最后环节,课堂总结。实操结束后各小组总结课题完成情况,汇报实操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给学生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做出归纳性总结。小组合作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工程机械维修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二、校内实习教学五步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维修存在错误的定位:实习课就是对设备进行拆装训练,会拆、会装就等于学会维修了,殊不知会拆装只是维修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必须把为学生打基础作为教学重心,在教学中把整个实习教学目标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把对零部件的识别、熟悉作为重点,熟悉各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和作用。然后,让学生观察有故障的零件,并试着分析其损坏的原因。第二阶段,目标定位在掌握设备工作原理,了解其正常工作状态上。第三阶段,着重强调工艺要求,让学生按工艺要求进行实训,逐步提高实训质量和工艺水平。第四阶段,反复训练、提高操作水平。最后阶段,具体故障案例讲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培养适应企业一线要求的人才作为目标。适时安排学生进入生产企业和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实习,使学生接触生产实践,了解现代生产工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充实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而且可以检验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维修企业实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企业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实习基地,通过企业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74-02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基于职业能力养成规律,以工作过程完整性构建的课程体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了以工作过程体系的构建,并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试以该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做一探讨。

一、构建背景

2003年教育部、劳动保障部等六部委启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随后出台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指导方案》,该方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理念。指导方案提出:职业院校课程的开发,要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工作过程,获得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2006年以来,教育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正式把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作为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推动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我国高职院校的研究、实施与推广。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特点。所谓的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就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来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一种课程方案。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流程。具体如下:行业及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课程实施―评价。

二、构建措施

(一)主动对接区域及广西农垦产业发展,准确定位职业岗位。通过项目团队对广西区域及广西农垦产业发展调研结果表明:第一,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建筑业发展,从对环境绿化美化的硬性指标要求而带来环境艺术产业的发展。第二,飞速发展的旅游产业,带动了旅游景观的规划与开发。第三,广西农垦生态旅游业、以农场场部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第四,广西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等,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环境园林绿化、小区景观规划设计、居室空间设计、园林设计与施工、文化景观设计与施工、商业环境设计与制作等职业岗位,从而确定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职业岗位定位于环境艺术空间的设计、施工以及施工管理等方向。

(二)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兼顾学生职业成功与全面发展,建立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学习领域。项目团队对区域内著名的环境艺术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总结归纳了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农业观光园区规划、小区景观设计与建设、商业空间设计、居室空间设计与实施、公共空间设计、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图绘制、园林景观施工等40多项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设计、施工、工程管理三大类共12项行动领域,设置了景观规划、景观快速手绘表现、景观设计、景观小品、居室空间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施工图设计、3D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园林植物造景等设计类学习领域,设置了园林工程材料与施工工艺、园林工程预决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施工图绘制等施工及管理类学习领域。首先,考虑到广西少数民族以及地处中国―东盟贸易区的特点,课程体系中融入了广西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东盟风情等讲座内容,开发了民族民居、民族风情采风等相应课程,并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其次,推行双证结合,把模型制作员、绘图员、助理景观设计师、园林工程施工员、景观设计师等证书要求融入到相关的课程之中,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对接。最后,在创业就业课程中,融入园林装饰工程公司的开办与申报流程、园林法规等相关内容,对学生就业创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以情境化设计课程任务及课程标准,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项目小组对核心的学习领域课程进行了充分的论证,通过召开课程开发会,形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包括了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等)、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课程学习性任务设计)、课程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每门课程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行动导向的要求设计教学环节。推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上,把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把景观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任务考核之中,注重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的态度养成。

(四)建立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实训环境,破解课程任务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难题。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具备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配置和环境,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是难题之一。因此,项目组提出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建立实训基地总体架构”的顶层设计原则。其本身包含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实训基地的配置要满足课程体系中典型工作任务实训的要求。目前已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建设有设计基础实训室、测绘实训室、手绘及制图实训室、景观设计实训室、数字园林实训室、景观装饰材料实训室、工程预算实训室、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实训室、展示实训室等,满足了从“创意构思―创意表现―实施―评价”的完整工作过程实训。二是实训基地各实训室的软环境要符合推行行动导向教学的布局。三是实训项目的设计和执行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要求。

(五)建立“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厂中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推行“项目+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破解学习性任务的保障难题。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一些专业和学校现有教学条件下有时难以找到完全满足要求的学习任务。项目组在研究与实践中,依托广西农垦及地方企业,与广西农垦设计院、广西美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宁艺巢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相继建立了“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并在企业方设立“厂中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暨教师工作站”,推行“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将项目放到工作室的平台是运作,使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室环境中,学习职业知识,练就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二是通过工作室平台承接和运作项目,实现“项目有来源、运作有保障”,避免企业真实项目变成课程模拟化而使项目无法完成或达不到效果。

同时,在推行基于“项目+工作室”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中,实现了管理机制的两个创新:一是进阶式的实践教学安排。一、二年级进入“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进行1~2个月的见习和实计项目实训;在三年级进入“厂中校―校企合作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暨教师工作站”进行职业资格培训考证以及顶岗实习,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平台,实现从项目的部分介入设计施工管理综合项目,从基础能力单项能力顶岗能力提升的进阶式实践性教学。二是校企工作室“双向进入双向考评”的制度。企业人员进入“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主要由校方进行考核,记入职工年度工作档案;教师进入“厂中校―教师工作站”,主要由企业方进行考核,记入教师实践锻炼档案。

三、主要成效

该项目的研讨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公开发表了系列论文,从理论层面研究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形成逻辑及实施的条件保障。根据麦可思报告统计,连续5届学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生津资水平、对母校满意度、创业比率等均有明显提升,并形成了自治区优势专业、部级精品课程、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自治区教学团队、自治区教学名师等标志性成果。

项目的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改革的整体方案,在土建类和设计类专业11个专业中广泛推广,均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通过“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大量企业项目进行教学,尤其是瞄准地方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突出了为农业、农村、少数民族、边境地区服务的特点,同时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通过项目合作,带动人才培养合作,为区域经济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复合型团队和复合型个体,增加了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合作,增强了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精教学、强服务”的教学与项目团队。

四、创新亮点

第一,形成了对接广西区域及农垦产业发展,对接环艺行业企业标准,对接环艺职业证书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第二,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实训环境总体架构,破解了课程任务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难以实现的问题。一是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满足课程工作过程完整性要求;二是实训的环境要符合工作任务要求;三是实训项目的设计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要求。第三,建立了“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厂中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暨教师工作室”,并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推行“项目+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破解学习性任务的保障难题。一是将项目放到工作室的平台来运作,确保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环境;二是利用工作室平台承接项目,确保项目来源和运作。第四,建立“双工作室、双向考核”的管理机制,其中,“双工作室”是指在校设立企业设计工作室,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双向考核”即企业人员进入“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由校方进行考核,教师进入“企业教师工作站”由企业进行考核。

五、结束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它整合了课程的结构与工作结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工作的过程中构建学生的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在采取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果和创新经验,将对其他专业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在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以项目为主导的专业中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艳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校环艺专业;工程实习;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48-01

一、明确教学目的

高校环艺专业景观工程的实习首先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实习目的,才能保证接下来实习教学的有效进行。当前高校环艺专业的实习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接下来的实践进行有益的结合,对之前的课程学习有一个明确而又清晰的定位,并且根据明确的实习目的制定一个详细、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与任务,即首先让学生明确工程实习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的任务”,以使接下来的实习教学过程能够得到有序展开。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环艺专业景观工程的实习教学并不像课堂理论教学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和一套固定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实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说,如果是在工地的施工现场进行教学的话,就可以通过对实景的观摩来对景观的设计效果进行感受,而实习的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的景观来进行现场的讲解;如果是在景观的基地,则可以向学生直接进行现场绘图的演示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计算机绘图的相关技巧;如果是在植物园的话,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鼻闻、眼观以及亲手触摸的方法来提高对相关植物景观的深入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亲手栽种来学习景观工程的相关知识,体验景观栽种的乐趣。最后,高校环艺专业景观工程实习应该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阶段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计算机现场绘图的方法、教师理论讲解的方法以及学生实际操作方法的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最终达到环艺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三、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图纸绘制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安排相应的图纸绘制任务,再配合上相关的图纸绘制专业人员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图纸绘制能力,通过对图纸绘制的实际操作,不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机图纸的绘制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在诸如花坛平面图的设计、景观剖面图的设计以及景观设计图的修改等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思维设计的能力与实际动手的能力。

(二)加强市场调研

在实际的景观工程实习中,市场调研是景观设计的灵感和基础,因此,教师应该要积极带领学生去进行景观设计需求方面的调查,对环艺景观设计区域周边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气候情况以及常见的景观种类等进行实地的调查,引导学生对调查的过程做好相关的记录、总结与评价,最终引导学生根据市场的需要以及实际的设计条件,并与自身原有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最终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景观建设方案。

(三)设计方案的实行

在提高了学生的图纸绘制技术以及通过学生市场调研之后,接下来教师就应该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景观设计方案的修改、实施以及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具体来说,在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景观设计的色彩搭配、景观材料采购以及植物选种等方面的认识,最终让学生对植物的属性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在景观设计的投入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而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让学生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不但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实施自己的景观方案时,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而通过对自身方案问题的发现,往往会对自身知识的漏洞和错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也是高校环艺专业景观工程实习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体现。

四、对实习成果进行科学布置

高校环艺专业景观工程的实习教学以最终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其创新能力为最终目的,因此,工程实习实践的结束并不代表整个实习教学的结束。教师在学生参加相关的实习之后还应该要指导学生对实习过程中学习的知识、存在的问题、自己擅长的方面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都进行整理,提高学生对高校环艺专业景观工程实习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进行不但能进一步认识环艺专业的景观工程,同时还能加强对自身所擅长和所不足方面的认识,最终达到工程实习的多重功效。

环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6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一、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设计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手段。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和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的要求,形成独特、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

“项目工作室”是一种仿真的职业环境,艺术设计职业环境决定了艺术设计“项目工作室”硬件设施的投入不用很高,艺术设计类专业全面实现工作室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平面设计工作室”按平面设计工作环境配备硬件设备,包括扫描仪和打印机,学生人手一台高配置电脑,并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机与学生机同步显示。本课程校内教学阶段全程在工作室完成。教师通过项目导入,将学生分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项目。教学过程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理论与实训交替循环授课的教学模式

课堂(工作室)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训交替循环的方式进行,教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演示一个小型实例,然后要求学生完成,教师进行现场辅导。对于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再进行讲授与演示,学生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授。课程后半段,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巩固了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分阶段实施教学。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现场教学与项岗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要融人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为校内学习,校内学习场所为工作室,通过针对课程知识点的实训和针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艺术设计与制作能力。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入现场教学与实训阶段。安排学生进入相关公司顶岗实践,由公司实训教师与任课教师共同实施本阶段教学,以公司实训教师为主,企业与任课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考核。

(四)把作品讲评与学生作品展作为重要教学环节融入教学过程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成果主要为学生设计的作品。在课程总结阶段,教师指定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设计理念、制作过程等进行简要阐述,并由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讲评,并选择30%左右的优秀作品公开展出,这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职业岗位(群)特点和课程特点,将企业相关项目引进教学。我们聘请了企业设计师担任部分理论及实训课的教学工作,使教学走进企业。通过工学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新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强调“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一)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1、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即把学生带到工作岗位现场施教,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工作过程,熟悉专业公司运作模式,并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导人企业真实项目,在教师带领下组成一个团队进行设计,学生自始至终参与项目,学习从项目分析到项目完成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与项目实施能力等。同时,通过项目的奖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设计水平的提高,养成了其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注重设计质量、讲求工作效率的良好风气,为适应就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教学特色。

3、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即以真实项目或模拟项目设置任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精心设置项目驱动任务,调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通过开展对话、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使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学生的活动中深化,教学难点在学生讨论中突破,不但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而且使学生从多种训练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教师精选企业项目案例导入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案例导人法包括将教师完成的社会实践项目引入课堂,进行讲解、演习,也包括教师对一个设计作品设计制作过程的全程演示。

(二)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产品、技术服务结合起来

1、以艺术设计行业设计项目和真实案例为主,基于职业岗位设计综合性的实训课题

突出应用与实践的职业教育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导入设计项目,通过工学结合形式,组织学生调研,师生共同设计,以教师为主。教师给学生讲解设计理念与设计流程,由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制作。

2、实行开放型、多方位教学形式

实行开放型、多方位教学形式,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课堂授课与网络资源教学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根据艺术设计类实习基地的特点,实行分散实习与集中进行现场教学二个方面相结合。校外实习教师以校外实习基地实训教师为主,考核主体也以实训基地教师为主。也可将企业相关项目带到校内实训室,师生共同完成,并针对课程辅之以较多的模拟项目。教师可将优秀的课件、教案、教学录像、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共享于校园网,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