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嫁接技术培训范例6篇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范文1

[关键词]苗木繁育;农业知识;通识教育;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74-03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称普通教育、自由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种理念,它是高等教育领域针对专业主义教育和职业主义教育而产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1]1828年美国耶鲁大学在《耶鲁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general education”一词。大学通识教育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也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科学、技术、道德等各方面的素养。[2]目前普遍认为,高等教育的重心及真正的专业教育已上移到研究生阶段,本科教育主要为研究生教育奠定基础。[3] [4]我国应用性较强的农业院校及地方院校多数采用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5]华南农业大学是我国南方省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类大学之一,以农业为特色,专业覆盖农、工、理、经、管、法等7个学科门类。长期以来,华南农业大学着力开展非农专业本科生农业知识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本文就华南农业大学苗木繁育技能训练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指出农事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课程设置背景

华南农业大学历史悠久,学校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以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的理念,围绕农林实践教育的核心,为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农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于2013年5月成立了农事训练中心。该中心围绕华南农业大学多层次人才教育培训目标,模拟建设与农林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职业环境,开展农林业通识性生产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全面丰富学生的农事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农事实践技能。学校农事训练中心下设7个训练站,包括农学训练站、林学与园林站、园艺训练站、农事教导与服务站、资源环境训练站、动物养殖实训站和植物保护训练站等,依托训练站对全校本科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农事训练通识教育。[6]

二、苗木繁育技能训练课程设计

苗木繁育技能训练是林学与园林站农事训练课程的一个模块,该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自2013年9月开始,已经对车辆工程、音乐学、电子类、应用化学、物流管理、经济学、动物医学、法学等19个非农专业本科生开设,8课时,3780人次参加。苗木繁育技能训练依托现有的苗圃、温室等科研教学条件,以将森林培育、林木育种等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苗木繁育技能训练通识教育。

(一)基础理论讲授

苗木繁育相关基础理论是苗木繁育技能训练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能让学生学习到开展苗木繁育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进而能够树立科学育苗的意识,并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实现苗木科学、高效的繁育。讲授的苗木培育理论基础,包括苗木种类、土壤耕作、苗圃除草、施肥技术,播种苗培育、无性繁育(扦插、嫁接、组织培养)以及容器苗培育等方面。可参考的书籍资料包括各种育苗教程,专著以及各项国家、行业、地方技术规程等。笔者建议参考孙时轩主编的《林木育苗技术》、沈国舫主编的《森林培育学》、张志毅主编的《林木遗传学基础》、湖南省林业厅起草的地方标准《马尾松播种育苗技术规程》等。

(二)实际操作训练

1.训练内容设置

训练内容包括播种育苗、营养繁殖中的扦插与嫁接繁育技术、容器育苗。播种育苗是指利用种子来进行繁殖,播种苗具有父本、母本双亲的遗传特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强,采集、贮藏、运输方便。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再生能力繁殖新植株的方法,扦插和嫁接是营养繁殖的两种主要方法。

2.小组分配模式

一般而言,采用6~8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为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有团队意识,合作完成各个项目,同时也可以更好利用有限的苗圃地,更好的实施训练。

3.实例1:苗床播种育苗训练

用种子播种繁殖所得的苗木为播种苗或实生苗,由于播种技术较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的苗木或嫁接繁殖用的砧木,在苗木繁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实际操作训练中需要让学生们了解这项繁育技术。播种育苗步骤包括整地、苗床土壤处理、播种。在本课程中,主要让学生们进行整地,做床,进行播种,练习撒播、条播、点播三种播种技术。选用小粒种子练习撒播,将种子均匀的撒在播种的苗床上;条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播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中小粒种子,按照一定的行距,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播种沟中,以南北向为好,播幅选3~5厘米,行距20~35厘米;点播练习即选用大粒种子按一定的株行距将其一粒一粒的播在苗圃地上。

4.实例2:苗床扦插育苗训练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农林业生产中,不同植物扦插时对条件有不同需求。为了让非农本科生了解及能够掌握扦插基本技术,本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沙池中练习扦插,包括整地、建高床、制穗、扦插等过程。

5.实例3:容器育苗训练

容器育苗因其成活率高、发根快,也可进行机械化或工厂化育苗。本内容可让学生了解容器苗所需基质以及常用配比,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采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5:3:2的比例进行混合作为基质,进行容器苗育苗操作。

6.实例4:嫁接繁育训练

嫁接是目前很多经济树木常采用的一种繁育方式,因此,在本课程中,也希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嫁接的操作步骤,在实际操作中,主要让学生练习枝接和芽接。

7.课程考核

课程采用“实习评分+小组汇报”综合考核方式,其中实习评分占70%,小组汇报得分占30%,此外可根据学生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创新性见解及具有创造性的技术改进等给予加分。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考核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1)考核学生课程内容的完成及对各个操作项目基本技术要点的掌握;(2)对学生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和实践做出中肯的评价和鼓励;(3)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培养独立操作和团队协作并行的能力,培育其创新性思维。

三、苗木繁育技能训练课程施教效果

对于学生来讲,丰富知识储备,开拓自身视野,从各个领域充实和武装自己,才能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自己的专业课程,也有必要对基本的农业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学校专门开设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为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农意识,爱校意识。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感情,加强专业劳动技能的训练,增加对农作物生产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等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作用,对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与建议

因教学资源所限,农事训练中心课程内容繁多,课程安排十分紧密,上课人数多,如何让学生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既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完成好实际操作,对任课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因而需要不断实践、改革和创新。苗木繁育技术实践课程开设以来,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缺乏衔接性,每个班级的农事通识教育历时1周,基本上半天或1天上一个模块内容,但模块与模块之间缺乏内在逻辑和联系,因而各模块之间缺乏紧密的衔接;(2)农事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学生多,教师少,师生数量比例失调,同时授课老师本身也有专业课程教学压力,相互叠加,任务繁重,影响了教学积极性;(3)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扦插、嫁接、播种是目前林业生产上用得比较广泛的繁育技术,对农事教育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但是由于上课的学生都是非农专业学生,他们对农林的了解较少,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是为获取学分而选课上课,教学课堂上缺乏互动。

为了更好实施对非农专业本科生的苗木繁育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

1.规范课程设置,建立林木育苗相关的通识性生产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模式,包括:(1)理解1个基础(苗木培育的基本理论);(2)掌握3种方式(容器育苗、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3)构建和优化课程配置模式(实施先理论,次示范,再操作,后评价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将“育前准备、育中技术、育后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理论、熟技术、会育苗、育好苗”,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将林业苗木繁育理论和技术普及至每一个华农学生,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基础常规的育苗知识并得以实践。

2.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提高实训质量。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实践教学教师在素质要求、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上与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有很大区别,应针对岗位特点,实施有效的考核和管理,调动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如果教师们只关心自己的研究课题,而在考核制度硬性要求下应付教学任务,我们的本科教学也很难有成效。另一方面,转变学生对通识课程仅仅是混学分的“水课”这样的认知态度也很重要,这就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的重要性宣传。诚如密西根大学原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博士所说:“尽管难以给通识教育下定义,它的实现也极具挑战性,但这难以捉摸的通识教育的目标可能依然是使学生为终身学习和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的最好途径。”[7]

[ 注 释 ]

[1] 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3):27-28.

[2] 郡彬华,谢黎智.通识教育的内涵辨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6):17-18.

[3] 刘铁芳.大学通识教育的意蕴及其可能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2(7):5-6.

[4] 李泽民.关于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4):47-50.

[5] 麦宇红.农业院校通识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0(2):56-58.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范文2

1、品种选择

1.1、砧木的选择:目前常用的嫁接茄子砧木是托鲁巴姆,该品种为南美野生茄,根系发达,植株长势极强,抗多种土传病害(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茎、叶有剌,种子极小,干粒重1g,发芽出苗时间较长。

1.2、接穗的选择:砧木对接穗的要求不严格,只要是茄科植物,一般都能亲合。嫁接后接穗的种性不变,产量比自根苗高1~2倍,而且提高了品质,目前较常用的理想接穗品种有布利塔、719、765、706等。

2、育苗

2.1、播期确定:日光温室嫁接茄子砧木的理想播期为6月末,与暑期集中培训时间一致。结合栽培耕作整地做畦教学,先实践存感观,接穗播期晚近一个月,可巩固复习。重要是砧木与接穗的适宜嫁接期相吻合一致。

2.2,砧木种子处理:托鲁巴姆出芽比较困难,一般用催芽剂进行处理后催芽,将种子袋内的催芽剂用25mi温水溶解后把5-10g托鲁巴姆种子浸泡48h,捞出后装入纱布袋中保湿变温催芽,可以在种子袋外套上一个塑料袋,但一定要透气。白天温度保持在28-32℃,夜间18-20℃,每天翻动一次,用清水淘洗一次,4-5d开始出芽,50%种子露白出芽后拌上适量细沙开始播种;也可以把托鲁巴姆种子用催芽剂浸泡48h后直接播种;浸泡过程中注意投洗换水。如果没有催芽剂可用赤霉素进行处理,将赤霉素配成100-200ml/L浓度的药液,用该药液浸泡托鲁巴姆种子24h,然后用清水投洗干净进行变温催芽或直接播种。

2.3苗床准备:托鲁巴姆苗床面积5-10m2,配制营养土取大田土与腐熟有机肥按6:4混匀,过筛,拌药。同其他蔬菜育苗时药用量相同,铺到苗床上10cm厚,浇透水,播种后覆土1-1.5cm厚,然后铺地膜或覆盖编织袋或麻袋片等保湿高温促进出芽,支竹拱防雨遮荫,播种后适宜土温是20℃,至少应保证18-20℃,气温保持在28-32℃,夜间20-25℃,超过35℃时适当遮荫,托鲁巴姆播种后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是关键,绝不可出现忽干忽湿的现象,否则出苗不好,出苗后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6-18℃,不能低于15℃,始终保持土壤半干半湿状态。出苗后喷洒72.2%的普力克400-600倍一次,隔7d再喷一次,防苗期猝倒病。

2.4接穗播种:接穗采用营养穴盘装上营养土直播的方式育苗,覆土1cm,保证无病。

2.5砧木移苗:当砧木长到二叶一心时,约播后30-40d移入9×9cm或10×10cm的营养钵内,如果天气炎热可适当遮荫。

三、嫁接

茄子为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蔬菜,方便教学学员掌握,嫁接一般采用劈接方法。

3.1、砧木处理:当砧木长到6-7片叶,茎粗0.5cm时,在3片叶处半木质化位置用刀片平切去掉头部(砧木桩高3-4cm),然后在砧木切面中间上下垂直切入1cm深切口。

3.2、接穗处理:接穗长到5-6片叶,株高10cm,在半木质化处(即茄子苗紫黑色与绿色明显相间处),留2-3片叶,用刀片平切去掉根部,削成楔状,楔形大小与砧木切口相符(1cm长),随即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处,对齐维管束后用嫁接夹子固定好。

四、嫁接后的管理

4.1、湿度:嫁接后的苗坨(营养钵)摆在苗畦里靠紧摆放用水壶浇坨,浇透支上竹拱扣膜。前6-7d内不用通风,湿度保持在95%以上。密闭期后每天通风1-2次,每次2h左右,以后逐渐增加放风次数和延长通风时间,但仍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每天中午喷清水1-2次,直到完全成活,才能转入正常管理。

4.2、温度:白天25-30℃,夜间20-22℃,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都不利于接口愈合。

4.3、光照:嫁接后,头前3d全遮荫,第4~6d半遮荫。也可早晚不遮荫,中午遮荫,阴天不遮荫,晴天遮荫。以后随着接口渐渐愈合逐渐去掉遮荫物。10d后伤口基本愈合,转入正常管理。

4.4、去掉分枝。叶腋间的分枝随时打掉,同时将苗钵疏开,以免影响正常生长。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范文3

而新的植物繁殖方法――植物克隆技术却是目前推广的一种繁殖方法。该方法是从植物上摘一片叶、一段根、一叶一芽的嫩枝,甚至一根较长较粗的枝条,通过药剂处理,启动农业智能电脑,全程自动化管理,从而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具有跟母本基因完全相同的完整植株。

一、市场前景

我国花卉苗木需求量每年以35%~40%速度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多数果树品种需要更新换代,绿化苗木需求量成倍增长。休闲旅游业的兴起,各地观光园、采摘园如雨后春笋,更给苗木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技术规程

1.剪取材料:采集植物的插穗,基本单位是一叶一芽,实际操作上可取大一些的枝条。

2.药剂处理:取1克生根复合粉兑水2.5升,将接穗插入上述溶液中浸泡。

3.苗床培育:将处理好的接穗插入苗床,基质可用河沙、珍珠岩等材料。一般每平方米基质可插600~1000株,以叶片互不重叠为宜。

4.水分管理:植物组织尚未生根时不能吸收水分,应通过农业智能电脑自动化控制来喷雾,以增加叶片水分和基质湿度,使叶片内的细胞保持水分平衡。

5.苗木出圃:一般植物3~15天就能生根, 10~30天即可移栽出圃。采用克隆技术培育的苗木根系特别发达,移栽成活率高。

三、技术优点

1.投资少、设施简单:100平方米简易塑料拱棚、农业智能电脑、生根复合粉、微喷设备等总投资6万余元,即可年产种苗几十万株。

2.实用性强、易学易操作:通过2~3天的培训可掌握技术,每人每天可处理5000株以上的繁殖材料。

3.育苗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以苗繁苗,一年可扩繁增殖几十万株,每棵苗生产成本仅0.01元。

4.遗传基因稳定:克隆属于无性繁殖,繁殖出的苗木与母本性状完全一致,不变异,节省大量的嫁接用工成本与砧木种子。

5.提前开花结实、早接矮化丰产:可培育低矮的花木果树盆景。

6.根系发达、成活率高:克隆苗木栽植成活率高,对病虫害、干旱及霜冻的抵抗力强。

7.无季节性:克隆育苗采用农业智能电脑实现湿度、温度自动化控制,不受季节限制,全年可育苗。

四、经济效益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范文4

关健词香榧;发展前景;低产改造;丰产栽培

香榧为我国著名干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集食用、用材、观赏、生态于一体的国家二级保护树种[1]。宁国市的香榧资源位居安徽省前列,过去宁国香榧的产量低且不稳,甚至几年不结果,人工种植也很少,现由于采取了低产改造和丰产早实栽培措施,使宁国市香榧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林业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大户和农户积极跟进,大力发展香榧人工栽培和低产改造利用的良好局面。

1宁国香榧的发展前景

1.1资源状况

1.1.1资源分布。经调查统计,宁国香榧成年树有5.5万余株,其中甲路镇有近万株,其余主要分布在胡乐、万家、南极、霞西、青龙、方塘等山区乡镇,生长在海拔200~600m之间的谷地、沟边、山的中下部,与山核桃、毛竹及杂灌木混交在一起,在很多自然村边可见百年以上的大树,成散生或块状分布。

1.1.2品质。宁国市的香榧属于天然林,没有经嫁接改良,但是品质中上等的小籽长形榧和中籽长形榧在各个产区都有分布,其中甲路镇略多,总体上是口感一般的实生榧占多数。

1.1.3产量。统计资料显示,在1983~2002年的20年中,香榧最高产量在1986年和1995年,均达到240t,另有3年达到上百吨,其余年份产量较少,在产区各乡镇都有单株蒲包产量超过500kg的大树。产量主要来源于村落边上的大树,混交林中的成年树数量多但产量少。

1.2经营现状

长期以来,榧农缺乏管理技术,大批天然榧树林处于自然野生荒芜、靠天收状态,香榧的产量低且不稳,使榧农经营的积极性不高;香榧育苗及造林的成功率较低,经营周期长,制约了香榧的人工栽培;没有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缺少优良种苗与接穗;采收及收购香榧子时不分品质等级、收购价格偏低;政策和资金支持及社会各方的参与力度不够。

1.3发展优势

1.3.1自然优势。香榧是红豆杉科榧属常绿植物,为高大乔木,幼时耐荫,成林较喜光,浅根系肉质根,适温暖湿润气候,喜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宁国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皖东南山区丘陵带,天目山脉与黄山余脉在宁国市南部交汇,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林相混交,林木生长旺盛,林地资源丰富,是香榧生长最适宜地区之一。

1.3.2经济优势。宁国市人工林有山核桃、板栗、毛竹、元竹、杉木等,是“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是安徽重要的山区林业县市,经济综合实力及人均收入均居安徽省前列。省级林业企业詹氏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山核桃加工企业,年销售量上百吨,从2004年开始发展香榧人工种植,现已有香榧育苗基地13.3hm2,香榧造林基地逾66.7hm2,野生香榧经嫁接改造少数已开始结果。

1.3.3市场需求。目前我国香榧面积和产量少,市场需求旺,供需矛盾突出,市场销售价格每500g已超过100元。香榧已成为目前经济效益最高的干果之一。

2低产林改造

2.1人工授粉

2.1.1授粉不良的原因。香榧雌雄异株,雄花在每年的4月中旬初成熟,雌花在4月中旬末成熟,花期往往不一致,还有雄树缺少、授粉期天气阴雨连绵等都可能造成雌花授粉不良,因此必须人工授粉,否则产量没有保障。

2.1.2授粉方法。将成熟雄花枝采集下来并立即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摊薄保管,待雌花成熟时用喷雾机将雄花粉15g对水10kg喷到雌花上。雄花与雌花的开放时间受各种因素影响往往每年都可能不一样,所以必须认真地做好花期观察[2]。

2.1.3授粉时间。人工授粉适期胚珠珠孔出现水滴,即在上午肉眼能见到“传粉滴”。最适于授粉的时间是在其出现“传粉滴”的第2~4天。确定最佳授粉期,是保证人工授粉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2.2保花保果

香榧落花落果比较严重,一般分为生理原因造成的落果(如授粉不良、树势衰弱)和病虫危害等原因造成的落果。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落果高峰,采取人工授粉和在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中旬用喷雾机将爱多收、万果宝5 000倍液或复硝钾2 000倍液喷到树冠上,都能大大地降低落果率,增加产量。细菌褐腐病、蚜虫等均能引起落果,应及时进行防治。另外,及时、合理施肥增强树势也是防止落花落果的关键技术之一。

2.3科学管理

2.3.1土、肥管理。砍除林中杂灌,清理树桩和石块后挖穴,树冠内浅挖,树冠外深挖,冬季多施有机肥和腐熟农家肥,生长季节增施45% n、p、k三元复合肥3次,每次1~3kg/株。施肥时间:第1次在3月中下旬施催芽肥,氮肥比例可略大一点,同时可喷一些叶面肥及中微量肥料,如磷酸二氢钾、硼肥;第2次在5月中下旬施壮果肥;第3次于9月中下旬在香榧采摘后施产后肥,氮肥的比例应小一些。施肥方法是:树冠沟施覆土或撒施后垦复,肥料能集中施入根系上。提倡种植油菜、紫穗槐等绿肥,以施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以更好地改善土壤,促进榧树生长旺盛[3]。

2.3.2采收管理。严禁采果时乱打猛敲,损伤枝叶及幼果,要求上树摘果或让其自然落果。

2.3.3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作业道、树基部修小平台、排水沟与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

2.4人工嫁接

为实现优质、早实、丰产目标,必须对野生低产香榧进行嫁接,改换好品种。凡胸径25cm以上的野生香榧以保护为主,管理方便的可适当嫁接一部分;而对胸径25cm以下的(基本上是实行林业“三定”以后培养的),实行全面改造,嫁接优良品种,争取3~5年后结果。

2.4.1嫁接方法。小树以低干嫁接换冠为主,大树以高位主枝多头嫁接为主,应从树的上部开始,分2~3年完成,采用切接、劈接、插皮接,成活率均可达80%以上。

2.4.2接穗选取。从优良、健壮、丰产、稳产的三十至五十年生的雌树冠中上部采取或从优良采穗圃中剪取,应选取粗壮、充实、顶芽健全、有3个以上分枝的二年生枝做接穗。

2.4.3嫁接时间及接后管理。嫁接多在春季的3月中旬至4月上旬,接后做好保湿遮荫以及除萌工作,秋后要及时解除捆扎物。

2.5病虫害防治

2.5.1营林措施。适时清理灌木杂草,翻耕松土,种植绿肥,多施农家肥、有机肥,以促进树木健壮生长,提高抗性。

2.5.2物理防治。冬季及时清理烧毁枯枝落叶及病残果;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在蛾类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以减少虫口基数。

2.5.3药剂防治。选用无公害农药如吡虫啉、苦参烟碱、菌毒清、梧宁霉素、甲基托布津等,适时对香榧细小卷蛾、香榧瘿螨、香榧细菌性褐腐病等主要病虫害开展防治 。

3丰产栽培

3.1造林地选择

应在谷地、山的中下部位选择坡度较缓、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地块,土质粘重、地形开阔的丘陵地不适合[4]。宁国山区的地形不开阔,阴坡和阳坡都可以种植,但在温暖迎风的阳坡生长好,而且结实性能好。

3.2整地与挖穴

山区不提倡全面整地,以水平带状整地为好,方法是沿水平线砍去和保留各2m宽的杂灌木,在砍去的地方进行块状挖穴和修作业道,保留侧方小灌木进行遮荫,这样既不影响造林作业和整地的质量,又有利于水土保持、苗木生长和节约经费。栽植穴宜大不宜小,长、宽、深以各不低于60cm的为好,大穴为将来根系生长提供必要的生长空间。

3.3种苗选择

实生苗生长较慢,15年后少量结实,嫁接能使香榧提早5年以上结果,因此种苗必须用二年生实生苗经嫁接培育2年的嫁接苗造林,要求苗木品种优良,根系发达、完整、无损伤,地上部分叶色浓绿,叶子硬实,手触时具扎手感,有大量分枝,顶芽饱满,嫁接口平整牢固,不见明显缢痕。在嫁接苗缺乏的情况下也可用二年生的实生苗上山造林,栽植成活2年后在造林地上嫁接。

3.4栽植

3.4.1栽植时间与密度。一般在早春3月初,气温上升,幼芽即将萌动时开始栽植。株行距一般为5m×5m,栽植375株/hm2左右,在地块上方另配置1株授粉雄树。

3.4.2栽植方法。由于香榧属于肉质浅根系树种,根系特别需要通气,所以香榧千万不能深栽,深栽是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栽植时先将表土回填至穴内,保持苗正根舒,填土上松下实,底土铺于表面,用以保墒、防草。香榧苗应随起随栽,长途运输务必做好枝、叶、根的保湿工作。

3.5施肥

土壤肥力好可以促进苗木生长,也可以提早结实。以有机肥为根本,化学肥料为补充,复合肥应少量多次。施肥时可将深挖与施肥结合起来。香榧的根系对肥料反应强烈,如果肥料直接接触根系,会产生腐烂,引起苗木死亡,因此根系不能直接接触肥料。

3.6抚育管理

3.6.1栽植当年管理。重点是保成活,主要工作是做好遮荫、抗干旱及苗木保护工作。侧方保留小灌木、间种豆类作物、林地覆盖都是好办法。在水土流失不严重的地方可以合理间作,实现以种代管、以短养长。

3.6.2幼林管理。成活后要人工松土除草,1年2次,时间分别在6月和8月左右。根系深挖20cm以上,既可以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促使根系往深处生长,又不伤害根系。化学除草省工省时,但是没有松土的作用,不提倡长期多次使用化学除草剂。

3.7整形技术

通过摘顶修剪整形,调整树势,可以促进植株提早结实,并保持高产稳产。

4对策与建议

4.1加强资源保护

野生香榧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严禁乱砍滥伐,优良单株选取与雄树保护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严禁破坏性地采集雄花粉。

4.2制定产业政策与规划

由于香榧生长周期性长,投入大,收益高,风险也大,因此需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政府要有政策与资金支持,要建设香榧示范基地,搞好香榧品种改良与引进,政府要给予香榧良种补贴。培育香榧龙头企业,引导榧农成立香榧专业合作社,加快香榧产业化进程。

4.3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基地

目前,没有良种壮苗已是宁国市发展香榧产业的一个制约因素。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基地是一项投入成本大、技术含量高、管理要求严、建设周期长、涉及香榧产业长远利益的大问题,必须以林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基地。

4.4加强科技培训与推广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聘请香榧培育专家来讲课、现场指导、作技术顾问,让所有的榧农都能接受到科技培训,同时也必须派人到浙江香榧主产区实地学习取经,要多培养出本土的香榧管理专家。

4.5加大香榧低产林改造和人工丰产早实栽培的力度

争取5年内实现低改与人工栽培面积达到1 000hm2,实现年产值5 000万元以上。

5参考文献

[1] 韩宁林,王东辉.香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郑金霞.香榧的栽培及抚育管理[j].安徽林业,2009(3):40.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范文5

[关键词] 陇川县核桃产业 种植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32-02

1 生长习性

核桃,又名胡桃,喜阳光,耐寒性强,不耐湿热,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不耐瘠薄,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至微碱性土。深根性,肉质根粗大,怕积水,根际萌芽力强,不耐移植。寿命长,可达300年以上。

2 市场前景

核桃位居世界四大坚果之首,药用价值、营养价值都很高,中医应用广泛,中国医学认为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核桃对脑神经有很好保健作用,可以防治动脉硬化。核桃仁中还含有锌、锰、铬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无论怎么吃都有补血养气、补肾填精、止咳平喘、润燥通便等良好功效。

此外核桃还有助美颜、抗衰老的美容功效。

核桃应用广泛,市场需求大,价格逐年升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很高,核桃种植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3 陇川县核桃种植现状

陇川县位于德宏州西南部,东、南、北三面分别与芒市、瑞丽市、梁河县及盈江县接壤,西与缅甸毗邻。辖5乡4镇和1个农场,总人口18.05万人,居住着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多种少数民族。陇川县总面积2812430亩,其中林地面积1820897亩,森林覆盖率61.3%,植物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是全省核桃主产区之一。

陇川县的核桃种植以王子树、护国、清平、勐约、景罕等乡镇居多。在80年代以前,核桃的发展是以群众自发种植为主,80年代初期由政府扶持,引进发展了一批新疆核桃, 1995-1996年实施了2万亩的干果基地建设,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大部分面积已经损失。其后,扶贫、民宗等部门也陆续对发展核桃给予了一些扶持。“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央、省、州对发展木本油料的重视以及核桃价格逐年上升,山区广大林农出现了积极发展核桃的热潮。陇川县委、县政府也因势利导,积极向上级争取了核桃产业发展项目,以项目的建设推动产业的发展。截止2016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11.076万亩,核桃产量为538.7吨,产值达1616万元。主要品种是细香核桃,其中:王子树乡4.04万亩、清平乡0.956万亩、护国乡1.1万亩、城子镇0.65万亩、陇把镇0.53万亩、景罕镇1.83万亩、勐约乡1.27万亩、户撒乡0.7万亩。县内无核桃产品加工企业,核桃以鲜果由商贩收购或果农烘干后集市上销售。

4 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陇川县认真落实核桃a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发展路子,但从总体上看,陇川核桃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核桃产业化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4.1 良种化程度不高。由于核桃嫁接技术要求严格,难度较大,嫁接苗木稀缺等,导致市场嫁接核桃苗木价格居高不下,这是制约我县核桃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核桃基地建设质量的关键之所在。许多农户在发展核桃产业时,为了降低种植成本,多采用实生苗木栽植,导致核桃幼树期长,进入结果期迟,受益慢,极大地挫伤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影响核桃产业发展。

4.2 资金投入不足,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基地建设投入主要靠国家和省级扶持,地方财政及群众投入基地建设的资金有限,核桃造林每亩仅补助30元种苗费,由于补助偏低,在收益期前,群众缺乏资金持续投入,导致基地建设速度慢、质量不高。林地和林木抵押贷款等引导社会投资产业的融资渠道尚未建立,严重影响了投资核桃产业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和群众管护的积极性。

4.3 种植管理粗放,科技含量较低。核桃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一般需5至8年才能初步见效。“重种轻管”现象较为严重,自我管护、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部份核桃地块没有按“七个一”的标准种植,存在不按要求修枝打杈,干旱缺水时不浇水,不按季节施肥,施用农家肥不发酵等多种不标准管理现象。

4.4 专业技术队伍力量薄弱,技术服务跟不上。技术服务工作主要依靠县、乡林业技术人员,技术队伍力量薄弱,缺乏培训经费,培训力度不大,不能满足核桃种植农户的技术需求。

4.5 缺乏龙头企业,核桃加工业滞后。加工增值是核桃效益提升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由于核桃加工技术开发明显滞后于核桃产业的发展速度,目前核桃加工方法比较简单,核桃加工量小,核桃生产中仍以卖初级产品为主,极大的限制了核桃产业效益的提升。

5 发展对策

5.1 统一思想,强化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要把核桃产业作为全县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成立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工作思路、发展目标、扶持政策和考核奖惩办法。做到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方向,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体制,真抓实干。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核桃产业发展工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明确责任人,制定奖惩措施,对当年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的乡镇,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

5.2 开展核桃优选,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确保种苗质量。

一是加强本地良种选优;二是建立细香核桃良种采穗圃;三是核桃种苗的培育执行“四定三清楚”,种苗出圃前经县林检局和种苗站进行检验检疫,苗木达到合格后才准许出圃种植,使种植的苗木质量得到保证。

5.3 扩宽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县级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项目,整合核桃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多形式、多渠道扶持核桃种植。积极引进民营企业、个私业主投资核桃基地建设,拓宽投资渠道,使核桃产业不断扩大。

5.4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因地制宜开发林菌、林药、林禽、林蜂等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的优势,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5.5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促进产业发展。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范文6

关键词: 种苗;油茶;质量管理 

油茶属山茶科,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栽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较广的木本油料树种。种苗质量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种苗问题影响的不是几年,而是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而且还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影响油茶产业顺利发展。因此,加强油茶种苗质量管理,是确保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环节。 

1 我国油茶种苗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油茶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市、区),其中湖南、江西、广西三省(区)占全国总面积的76.2%,面积约有300万hm2,油茶籽产量100万t/年左右,产茶油约26万t/年,产值约110亿元/年,为加强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近年来,国家林业局和各省林业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油茶产业健康发展。2009年初,国家林业局委托4个部级种苗质检中心对全国种苗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并明确要求重点检查油茶种苗质量;5月成立了国家林业局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全面负责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监督和指导,7-8月由国家林业局相关领导带队组成5个检查组分别对南方10个油茶省区展开1次油茶种苗质量专项检查,有力促动了各省对油茶种苗质量的管理。与此同时,各省(区)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了本省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办法,成立省油茶办。各地积极举办油茶嫁接和育苗生产等技术培训班或经验交流会,为提高油茶种苗质量出谋划策。 

江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带性土壤以黄红壤为主,非常适合油茶生长。遂川县现有油茶林面积5286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1.5%,占国土面积的17.0%。主要分布在全县23个乡镇、2个国营林场和1个林业公司,其中国有833.3hm2,集体100hm2,林农个人51926.7hm2,全县油茶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9个,3.0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0个,大坑乡、泉江镇、禾源乡、堆子前镇、草林镇、左安镇、戴家埔乡等7个乡镇面积达5.0万亩以上。但由于油茶生长较慢,又采用粗放造林式的栽培管理方式,没有实施较规范的管理与适当的资金投入,造成产量低、效益差,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农民投入与生产积极性也不高。笔者根据多年的林业工作经验,分析了遂川县低产油茶林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2 油茶种苗质量存在问题 

1)种苗质量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由于种苗管理机构不健全、人财力不足,监管不到位,导致有些个体户或企业受利益的驱动,在油茶良种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生产销售伪劣穗条和种苗,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秩序。 

2)良种苗比例和质量偏低。加强生产管理是确保嫁接成活、成苗的关键。有些地方虽对苗圃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和现场指导,但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没有把握好关键的技术环节,如调控苗床温湿度、除萌除杂、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揭膜拆棚等管理没有及时到位,导致苗木成活、成苗率较低;嫁接没有成活而形成的实生苗没有清除,接穗上萌生的花芽没有及时抹除,导致良种苗比例不高,质量偏低。

3)盲目引种行为尚未杜绝。有些地方对油茶良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用未经确认品种来源的种苗盲目造林,个别地方甚至还存在用非良种实生苗造林的现象;一些良种选育基础薄弱、良种资源匮乏的地方,不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不经过区域试验,不听取专家意见,盲目从外地调入穗条和种苗开展油茶种苗生产。 

3 加强油茶种苗质量管理措施 

1)严格实行油茶种苗生产、经营市场准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林木良种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生产、经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据国家林业局《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审核油茶种苗生产、经营申请人的资格和条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油茶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核发和管理,从生产、经营的源头把好关,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 

2)着力推行监督油茶种苗“四定三清楚”。“四定”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根据国家林业局《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规定》,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油茶发展规划和造林任务,对辖区内符合本规定的种苗生产单位择优确定油茶采穗圃和油茶良种嫁接苗生产点。由油茶种苗生产者和使用者签订生产供应合同,按照供需双方合同约定,实行定单生产。“三清楚”即品种清楚、种源清楚、苗木销售去向清楚,就是要做到每株苗木都能追根溯源,从源途和用途两个方面摸清油茶种苗来源和去向。 

3)严格实行油茶种苗“四证一签”制度。“四证一签”是指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地检疫证,良种穗条质量合格证,良种穗条销售凭证和油茶种苗标签。油茶种苗生产企业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在穗条和苗木出圃及调拨前严格进行检验检疫,做到出圃必检,杜绝不合格的穗条、种苗和假种苗流入市场。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委托质量检验机构加强质量抽查,对以次充好、以一般品种冒充优良品种欺骗用户的种苗生产、经营者,要依照《种子法》的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4)建立健全种苗生产销售档案管理制度。油茶种苗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健全生产销售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林木良种证书复印件、种苗生产情况、产地气象记录、出圃检验情况、种苗质量、包装贮藏、销售去向及其他需要归档的材料,并指定专人管理,建立档案使用与管理制度,严格种苗质量的责任追究制。 

 

参考文献 

[1]俞秀兰.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 

[2]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