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例6篇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1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康复; 护理

周围性面瘫一般是指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病变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 ,临床表现为同侧上、下部面肌瘫痪,即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不能吹口哨,吃饭时食物存于颊部与牙龈之间,包括贝耳麻痹性面瘫,外伤性面瘫,病毒感染性面瘫[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男性略多。通常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2]。面瘫以颜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为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神经面瘫。多发于春夏天气多变季节。周围性面瘫的早期治疗和康复护理极为重要。我科对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并分别予以普通护理和康复护理观察比较其效果,现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8年10月间,我科室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12~61岁;病程1~7d;左侧面瘫18例,右侧面瘫28例;其中贝耳麻痹患者12例,外伤性面瘫患者20例,病毒感染性面瘫患者1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分组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治疗及护理,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按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治疗,检查及恢复情况。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良的心理特征,耐心解释、安慰、关心、同情,缓解患者紧张心理,并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提高康复的疗效,让病人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针对年龄较小的患者,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消除病人怀疑恐惧的心理,使病人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要使患者相信容貌在治疗后可得到改善以至痊愈。同时指导患者锻炼面部肌群运动功能。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导致面神经缺血加重,要耐心向患者讲明吸烟对疾病康复的影响,要求患者戒烟。针对不同患者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关心、体贴患者,耐心细致地给病人讲解发病原因、康复治疗的原理及疗效。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精神支持对面瘫疗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应根据病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及个性特征进行心理疏导,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2)局部护理:嘱病人避免冷水洗脸,且外出戴口罩或围巾。指导患者进行面部热敷,用温湿毛巾热敷于面部,每日2~3次,以改善血液循环[3]。并早晚按摩患侧面部,顺健侧肌肉运动的方向及肌肉纹理走向按摩患侧。用力适度、缓慢,按摩至面部有微热感为宜,按摩过程中还可着重按摩睛明、太阳、四白、地仓、颊车、下关等穴位。在穴位处可稍用力,多揉按。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以上穴位的所在位置。(3)眼部护理:患者常因眼睑闭合不全,还应注意眼角膜及结膜的保护,多休息,避免过多使用目力,避免强光直射及烟尘刺激患眼,外出佩戴墨镜。白天以眼药水滴眼3~4次,每次1~2滴,睡前用抗生素眼膏保护角膜,覆盖纱布块[4],防止灰尘及异物进入眼睛,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4)口腔护理:患者又因患侧咀嚼肌瘫痪,唇颊沟积食,易引起口腔炎症。应让患者进食富含维生素的半流质或软食,不食煎炸、坚硬食物。鼓励患者饭后用淡盐水或茶水漱口,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5)主动训练:当患者发病后应协助早期积极进行治疗,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鼓励患者练习患侧的面肌随意运动,如皱眉、闭眼、吹口哨、鼓腮等,每天2~3次[5]。

1.3 效果评价 每日观察并评估其疗效。治愈:两侧鼻唇沟对称,嘴角不歪斜,不漏水,鼓腮有力,无疼痛,舌部味觉恢复;显效:两侧鼻唇沟对称,嘴角大笑时轻度歪斜,不漏水,鼓腮稍有费力,有轻度疼痛,舌部味觉恢复;有效:患侧鼻唇沟变浅,嘴角轻度歪斜,喝水轻微漏水,鼓腮费力,有轻度疼痛,舌部味觉部分恢复;无效:经过治疗与康复护理后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α值取0.05。

2 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康复护理效果比较 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由于面瘫患者大多起病突然,面瘫后影响面容美观,给正常生活带来不便,患者常担心留下后遗症而出现情绪低落忧愁焦虑[6]。尤其青年女性患者照镜时发现容貌变丑,羞于见人,多数患者有情绪变化。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密切观察病情,还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注意患者心理变化,深入患者内心世界,进行心理分析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度过心理障碍阶段。提高其心理应激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能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在面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康复护理措施,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变被动接受治疗为主动配合治疗,积极进行锻炼,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江.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2 刘艳霞.面神经麻痹的康复与护理.福建中医药,2007,38(3):57-58.

3 刘秀荣,马占军. 面瘫灵配合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160例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6,5:121.

4 杨吉芬,李孝睿.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172例护理体会.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2):56.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2

为了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病人脑血管病患者52例,年龄在46~76岁之间,男性32人,女性20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偏瘫侧上、下肢肌力均0~2级以下;选择同期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48例,年龄在42~78岁,男性30人,女性18人,其中 缺血性脑血管病20例,肌力0~2级以下。

        2方法

        2.1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康复治疗组予以康复治疗与护理。

        2.2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患者住院当天即由康复护士介入康复护理,采取仰卧与健侧卧位交替,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将整个瘫痪上肢置于一小枕头,肘稍屈曲,掌心向上,手指轻度弯曲,握成一卷绷带,防止手指屈曲挛缩。提倡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可以增加康复效果缩短病程[2],瘫痪下肢髋关节伸直,腿外侧放枕头防止下肢外旋位,膝关节伸直防屈曲畸形.足与小腿垂直角90度,用木板做成的脚架固定,足跟和两侧垫上毛巾,以防损伤皮肤,可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随着体位的改变,下肢髋关节也需要交换成屈曲或伸直位。

        2.2.2被动运    协助瘫痪肢体被动活动,入院当天即帮助病人在床上活动患肢,为瘫痪下肢做被运动时,康复护士一手托住瘫痪肢体的踝部,另一手扶住患肢的膝关节,使髋关节做内收屈曲、伸展运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肩胛骨缓慢向上推,另一手托住患肢肘关节,使肩关节做外展运动。腕关节被动运动时,护士一手放在患肢肘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手掌相触,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使腕关节做背伸运动。被动运动每天至少做2~3次,每次15~30分钟,可同时配合按摩,按瘫痪肢体的各个肌群进行按摩,按摩时从远端向近端按摩。

        2.2.3主动运动:根据肌力不同,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肌群,患者可用健侧手握紧患侧手掌,抬过头部,尽量抬高手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反复屈伸肘关节。握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反复屈伸膝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为坐起、站立、行走创造条件。

        2.2.4练习坐起:将床头摇高或使用靠背架,或者说背部垫被褥或枕头,如无头晕眼花,乏力不适,一周内便可坐起,一周后可坐稳。若能坐稳30~60分钟,便可以让患者坐在床边,两腿下垂练习下肢活动。

        2.2.5站立训练:躯干肌锻炼及患肢各大关节的活动,开始站立时,康复护士协助病人使用支撑物,如健康人辅助,最初由两人,然后一人,患者左右摆动身体,使身体重心在双脚。或用双拐,然后用单拐,若能站稳无心慌、出汗、再徒手站立。

  3结果

        经过1年的定期复查和随访,52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经康复训练后,其中30例患者上、下肢肌力功能完全恢复,肌力在4级以上, 与对照组比较P<0.0l。

        4体会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3

脑性瘫痪是指婴幼儿大脑未发育成熟之前,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非进行性损害或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瘫痪及视觉、听觉、言语行为、情感等障碍的一组综合征[1]。脑瘫患儿家长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家长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护理的效果与患者的预后[2]。本文阐述了脑性瘫痪患儿家长普遍存在的恐惧、自卑、灰心、无助、逃避,甚至怨恨等不良心理表现,并指出了这些表现对家庭、患儿康复的危害性。并针对这些不良心理表现,提出了一些具体而积极的护理措施。

被确定为脑性瘫痪的患儿家长,通常的心理表现:①回避:认为医生诊断错了,不接受孩子患有脑瘫的事实,甚至四处求医,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②心情焦虑恐怖:认为天要塌下来似的,这是患儿被诊断为脑瘫后家长最主要的,也是最先出现的心理状态。③自卑:认为自己生了一个不健康的孩子,觉得“丢人”,甚至低人一等。④灰心丧气:觉得生活没兴趣,事业没奔头,消极厌世。⑤猜疑心加重:对周围事物特别敏感。遇见周围的人低声说话,总认为是议论与自己孩子有关的事,甚至对亲朋的好言安慰,都认为是讥嘲。⑥情绪不稳:易因小事或稍有不满而激动,发怒、悲伤、哭泣,有的甚至闹离婚。⑦怕孤独:不敢带孩子出去,不愿和正常的孩子玩耍和交流,害怕别人讥笑议论,但又特别渴望亲朋好友的关怀等。这些心理,都会影响家长对患儿的治疗态度,不利患儿的康复治疗。

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医务工作者在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护理也不容忽视。主要护理对策包括:①帮助家长面对现实,耐心对家长讲解病情,认识脑瘫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提供确诊脑瘫的依据[3],让患儿尽快接受治疗。②主动与患儿家长沟通,及时准确地向脑瘫患儿家长提供患儿的最新、最积极的康复治疗信息,让家长明白脑瘫是一种常见疾病,通过治疗可以治愈和有效改善病情,使家长树立对患儿的康复信心。③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了解和倾听患儿家长的述说,对其处境予以充分的理解及尊重,取得患儿及家长的积极配合治疗。④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活动,根据患儿的疾病不同、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采取分别对待,淡化不良情绪的影响。⑤组织家长互动交流活动,向患儿家长讲解患儿的病因、治疗过程、预后、护理,让家属参与治疗、让疗效好的家属进行现场讲说,交流康复治疗的成功经验,从而影响和带动消极家长改善心理状况,树立患儿康复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4

【关键词】家庭康复护理;小儿脑性瘫痪;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门诊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4例脑性瘫痪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1~6岁,平均(3.21±0.18)岁;其中不随意运动型13例,共济失调型20例,肌张力低下型6例,混合型3例;平均康复护理时间(9.8±1.7)个月。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5岁,平均(3.31±1.21)岁;其中不随意运动型12例,共济失调型23例,肌张力低下型4例,混合型3例;平均康复护理时间(8.8±1.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1]中诊断标准: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非进行性脑损伤;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以癫痫、听力、视力及语言障碍为常见现象。

1.3排除标准

有先天性精神疾病者;脑积水者。

2护理方法

2.1对照组

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每日进行肢体被动锻炼,刺激患儿的组织神经以改善神经阻滞现象,锻炼患儿的视力、听力等。根据脑性瘫痪患儿的伴随症状,给予相应的脑电放射、低频电疗、语言训练、作业康复干预等。每日配合进行功能锻炼,每次30min,3岁以下患儿每日1次为宜,3~6岁患儿每日2次为宜。在康复护理训练期间做好家长的心理辅导及康复指导,尤其是在粗大运动发育的关键时期。

2.2观察组

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联合家庭康复护理。家庭护理模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协同作用:家庭护理服务团队及非正式支持系统。家庭护理服务团队包括护士、医师、理疗及康复师等,其中护士是主导实施者;非正式支持系统是由家属、邻居等构成。家庭康复护理由护士对患儿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的指导工作,即要求护士注重与患儿家属的配合和合作,护士必须规范科学地持续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家庭康复护理包括:第一,根据每位患儿的不同情况制订康复护理计划,并指派资深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培训。第二,对患儿进行人格培养,实施家庭护理期间要指导患儿帮助自己与正常儿童的人格发育一致,要求家长在此过程中主动对其进行引导活动,帮助患儿培养正常的人格。在此过程中避免用苛刻的语言训斥患儿的过错,避免出现人格缺陷。第三,功能训练及康复指导,要根据个性制订康复计划,要求家长利用周围环境,开展语言或玩具诱导方法,完成小儿在发育各个年龄段的功能训练,如坐、站、爬、行走等。另外,需要根据患儿自身的患病特点作出调整,保证功能训练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在康复指导中做好首次康复指导每日康复指导阶段性康复指导。①首次康复指导:主要是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家长情绪,增强家长的康复信心。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让家长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在家能自行对患儿康复进行合理评估。②每日康复指导:康复训练时观察患儿面部神情,保证患儿能紧跟脚步,做好能力训练状态的记录;布置训练作业,教授学习康复技能;康复护理师与家长相互反馈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变化和进步,及时增减护理措施,定期进行训练效果评价,根据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训练方法,全面加强日常活动行为的训练。③阶段性康复指导:家长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对患儿头部、肘关节、下肢等进行训练,如让患儿在坐位时以“米”字形进行头部活动;患儿平躺,帮助患儿不同体位翻身;俯卧时让患儿爬行,以锻炼肌肉力量,促进关节运动功能康复。对患儿的运动疗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其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此阶段普遍在患儿粗大运动发育的关键期实施。第四,指导日常生活技巧,要求家长在家庭护理过程中,交会患儿如何融入日常生活中,避免教导过快而造成患儿无法接受的情况。第五,语言训练,多数患儿语言功能发育迟缓,无法正确表达内心想法,或由于语速过慢造成的语言功能障碍,此时要求患儿家长制订康复计划,帮助患儿完成语言训练,提高其交流沟通能力。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中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价患儿的运动功能康复水平。该量表包含5大功能区,共88项指标,总分0~125分,评分越高表明康复效果越好。同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对运动功能进行分级(Ⅰ~Ⅳ级,Ⅰ级最低,Ⅳ级最高),运功功能表现越好,级别越高。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结果

(1)GMFM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GMF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两组GMFM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GMFCS分级比较观察组GMFCS分级中I级33例,占比78.57%(33/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5

我们于2006 年1月至2012年3月53例中风急性期后遗留后遗症病人精心的社区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53例,其中,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7岁。针灸、推拿、按摩,功能康复训练,配合活血、止血及营养脑细胞等药物应用。

2. 护理

2.1 心理康复中的护理

中风后遗症病人与患病前反差极大,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吞咽、语言,意识功能障碍,病人自我照顾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难免产生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的心理,所以做好心理护理是对整个恢复良好效果的第一步。

2.2 功能康复中的护理

由于中风后遗症病人多有肢体瘫痪,保持全身关节正确的功能位置和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和活动,对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变形、促进功能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康复训练介入越早。功能恢复越好。(1)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仰卧时,瘫痪的上肢应用一个枕头,使其保持外展,并注意将手指伸直防止屈曲畸形,同时抬高手腕防止手肿,瘫痪的下肢用l形脚架或固定肢板,使脚背勾起,足与小腿正位成直角,预防跟腱缩短和足下垂。侧卧时,下面的腿伸直,上面的腿屈曲,防止下肢挛缩。翻身时,为防止患侧上肢或肩关节牵拉压伤或半脱位,在患者卧,坐、站等体位时,均应注意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如采取患侧卧位、仰卧时,垫软枕于肩背部,使肩前屈[1]。(2)被动活动瘫痪肢体,防止肌肉关节挛缩。陪护人员应从发病的当天或第2天起,每天定时让患者进行被动性运动,即帮助患者进行活动。主要有两方面:①关节,要活动每一个关节,使它活动到最大限度,防止关节强直;②肌力,被动活动肢体能够保持肌力防止废用性萎缩。开始时活动范围要小,不得超过90℃,动作要轻,防止脱臼。进行以上训练时,及时给予诱导和鼓励,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教会家属如何操作,每日由护士先操作示范,然后督促指导家属完成。(3)按摩瘫痪肢体。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预防下肢血管因为长期不活动而形成血栓。(4)增加直立活动减轻骨质疏松。偏瘫病人如不注意骨质疏松的问题,很可能会出现全身各部位的骨折。骨质疏松的治疗,首先要尽早地活动肢体,哪怕是被动性的活动。

2..3 病人安全康复中的护理

中风后遗症别人行走不便,容易发生意外,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必须注意病人的安全管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创造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宣传安令预防知识,有效避免意外事故和并发症的发生。(1)加强防护防止跌倒。中风病人进行肢体运动时要注意防止摔倒,尤其是右侧偏瘫病人最易出现摔倒。(2)避免长期留置导尿管。中风病人大概有50%~60%会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常常留置导尿管,护理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感染。(3)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病情稳定的恢复期病人,应保持居室洁净和空气流通,注意保暖,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病人作胸部扩张、深呼吸及咳嗽等运动,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

3. 讨论

中风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多发性脑梗死、出血性梗死及混合性脑卒中。目前,年发病率为120/10万一180/10万,死亡率为60/10万一120/10万,病后存活的600万患者中,残障率高达75.0%[2]。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偏瘫,半身不遂、全瘫、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为特点,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与精神负担,目前已成为仅次干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通过对53例中风后遗症病人的护理过程,我们体会到:首先心理护理,增加病人生活信心,提高乐观的心态,并全程护理干预,能够直接影响中风后遗症病人的遵医行为,及早进行康复训练,系统地安全管理病人,随时跟进的康复知识指导,帮助病人及家属积极参与康复过程,有效预防并发症,从而减轻恐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加大宣传,搞广大老百姓对中风的认识,对高危人群尽早给生活习惯及药物干预,减少中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继红,李琦,王春英,等.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4):3-7.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6

【关键词】 健康宣教;康复;脑性瘫痪;疗效

健康宣教是通过宣传、指导等方式, 使住院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做好自我控制和护理、保健等措施[1]。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并反复强化宣教内容, 达到健康宣教的目的[2]。为探讨健康宣教在康复病房中的作用, 观察了2012年7月~2013年4月期间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康复治疗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 发现给予有效的规范健康宣教, 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该院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病房中的48例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随机宣教)和观察组(规范宣教), 每组24例。24例对照组患者中, 年龄11个月~10岁, 平均年龄(2.0±0.7)岁;24例观察组患者中, 年龄1~8岁, 平均年龄(2.3±0.5)岁。

1. 2 宣教方法 对照组采用随机宣教法, 内容包括入院介绍, 介绍疾病的症状及观察要点、治疗药物的作用, 观察组给予有效的采用规范宣教法, 宣教从患儿入院即开始, 非特意地选择宣教对象和时机[3]。随机宣教即适时宣教指在患儿安静、陪护者注意力较集中时进行重点宣教。主要宣教内容是住院需了解的医院制度、周围环境等。规范宣教即按需宣教: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 护士用声、光、色来分散他的注意力, 减轻其恐惧感;对3~7岁的学龄前儿童, 用讲故事来满足其好奇心, 与其建立友好关系, 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来帮助他克服对住院治疗的恐惧心理, 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对家长的宣教, 有意识地选择患儿的主要陪护者作为对象, 在其最需要的内容上作详细的介绍:①每日开窗通风, 保持环境清洁, 避免感染;②个人卫生:温水刷牙、漱口、洗脚、洗澡, 做好个人口腔、皮肤护理;③康复指导:指导患儿保持功能位、良姿位。鼓励患儿练习自理能力, 指导正确的穿脱衣服、进食的方法;④做好患者及家长心理护理, 树立康复治疗信心;⑤出院复查:出院后半月复查, 进入下一个康复疗程或坚持家庭康复训练。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房综合康复治疗后患儿接受治疗情况、心理情况、生活自理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接受治疗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接受治疗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无焦虑倾向率明显升高, 焦虑倾向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生活自理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生活自理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康复专科健康宣教能够降低小儿脑性瘫痪并发症的发病率, 有利于患儿的快速康复。一般情况下, 患儿住院30 d左右, 对患儿的接受治疗情况、心理情况、生活自理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告知综合家庭康复指导下, 坚持康复训练穿脱衣、吃饭,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可有效提高患儿生活指数。病房空气流通不畅, 造成患儿个人卫生差, 甚至出现感染, 不利于康复。通过宣教指导, 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做好个人卫生和护理, 适当进食水果和蔬菜, 保持病房适宜温湿度, 定时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患儿可适当康复活动, 有利于患儿保持功能生活自理尽快达到康复目标[4]。

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宣教, 使患儿家长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通过沟通和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缓解了患儿和家长的焦虑情绪, 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 增加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有助于帮助患儿及家长树立信心, 坚持康复治疗, 也相应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该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情况、心理情况、生活自理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于康复患儿, 给予有效的健康宣教, 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喂养、合理饮食、合理运动, 做好个人卫生和护理, 有利于患儿接受治疗、帮助患儿及家长树立康复治疗信心, 明显改善患儿生活自理情况,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武侠.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其重要性.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 17(2):93.

[2] 苏带兰. 健康宣教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 2013(24):293-294.

[3] 王玲.儿科病房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 8(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