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例6篇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1

[关键词]“十三五”;数字城管;智慧城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11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2

1 数字城管面临形势分析

1.1 “互联网+”发展战略纳入国家顶层设计

“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实施,必将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城管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数字城管建设中要注重应用大数据等技术,强化“科技强管”理念,推动对城管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利用,为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将成为未来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

1.2 社会治理理念推进城市管理创新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变社会治理方式。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是一种全新改革理念的升华,治理更强调多元与互动。城市管理创新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组成部分,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城管建设要最大限度对接人民群众的需求,倡导社会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1.3 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方兴未艾

2014年3月,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强调落实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促进中国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精细化。2014年8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是新时期杭州市城市管理工作肩负的重要使命,更是杭州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杭州市数字城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2.1 综合管理平台有待提升

目前,杭州市主城区城市化管理区域已实现全覆盖,城市管理相关行业也都已建成较为成熟的应用系统,但还尚未构建全市性的综合管理平台。部分副城及县市由于财政及管理体制等原因,未能覆盖到全部城市化管理区域,各区、县(市)数字城管平台仍存在问题协调难、考核支撑弱、配员差距大等问题,影响了全市数字城管的整体运行效率。

2.2 大数据共享应用有待加强

现有城市管理部门众多,存在职能重叠、多头管理、多头不管等情况。产生的城市管理数据难以完整及时获取,不少部门、行业的数据仍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人口、交通、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的数据共享存在较大障碍,无法有效实现跨系统、跨部门的大数据资源应用和业务协同处理。对外信息也无法有效汇聚,不利于形成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融合、利用的管理格局。

2.3 便民利民服务有待优化

当前,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诉求和参与城市管理热情日渐高涨,数字城管便民利民服务有待持续优化。现有的数字城管监管模式仍然主要依靠人工采集,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及与市民的互动略显不足,需要进一步丰富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更加快速、有效、简便地提供数字城管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数字城管带来的便民、利民、惠民。

2.4 辅助决策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对信息采集获得的数据分析不足,对全市街面管控、城市内涝、防汛防台等问题所映射出的规律、趋势等未形成有效分析,未与相关行业形成良性联动,没有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足够可供领导参考或对下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信息。此外,在城市管理的决策过程中缺乏数据平台和知识平台的支撑,辅助决策分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 杭州市“十三五”数字城管建设发展的基本构想

3.1 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杭州率先成为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信息经济强市和智慧经济创新城市的目标,坚持把发展数字城管作为新常态环境下推进政府转型创新、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战略举措,以提质增效、深化应用为重点,以促进数字城管数据资源的归集、融合、共享、开放为主线,大力推动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实现杭州市数字城管事业高起点上的新发展。

3.2 基本原则

一是立足基础,开拓创新。以现有数字城管平台为基础,利用新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转型升级。二是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坚持顶层设计先行,规划好数字城管发展蓝图,加强全局性调控,确保数字城管建设有序、高效开展。三是协同联动,规范运行。建立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推行集约化建设模式,推进规范运行。四是资源共享,实际实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实现管理资源的交互运用。五是政府引导,多方合作。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整合战略指导、运作管理、建设运行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各方资源,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

3.3 总体目标

围绕发展信息经济、推广智慧应用的“一号工程”总要求,探索数字城管综合监管模式,健全数字城管建设和运行的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数字城管管理效率和城市管理工作水平,构建“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的城市长效治理模式,实现数字城管的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和全民受益,建成市民服务高度互动、行业监管智能人性、分析决策全面科学的智慧城管,在全国的智慧城管建设运行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4 具体指标

一是提升数字城管绩效。全市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达96%。二是提高为民服务实效。提供全时段、多渠道的为民服务,“贴心城管”手机客户端注册用户数提升50%。三是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无故障运行率达99%以上,建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实现在“业务范围、管理对象、区域范围、管理层级”上的全覆盖。

4 杭州市“十三五”数字城管建设发展战略的任务构想

4.1 以服务创新为导向,促进数字城管“闭环”的转型升级

加强数字城管闭环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完善专业监管、社会反映与信息采集的校核机制,推进立案查处,完善部件和事件立结案规范,明确案卷结案后的反馈流程与标准,对运行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评定,形成问题上报、受理、处置、反馈的完整闭环。此外,还要不断降低问题漏报率,提高数字城管运行绩效,促进数字城管从开环向闭环、从静态向动态、从分散向综合的转型升级,形成现代城市治理的长效机制。

4.1.1 提高信息采集能力

坚持服务理念,进一步细化项目需求,选择优秀的企业参与信息采集项目,并通过夯实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和提高管控水平等方式,全面提升采集公司对社会、对部门的服务能力,巩固采集市场化模式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4.1.2 拓展运行管理内容

以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为契机,全面推进数字城管的“全覆盖”管理,继续加大数字城管扩面力度,对主城区城市管理区域进行全面摸底,确保“零遗漏”;积极推进副城及县市的扩面,重点实现对入城口、主副城接壤区域、重要场馆、重点区域的全面覆盖。

4.1.3 强化综合考核评价

随着城市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创新考核评价思路,以指标科学化、过程系统化、结果显性化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工作考核评价模式。

4.1.4 推进工作责任落实

强化综合协调队伍建设,优化挂职管理模式,完善挂职干部结构,选拔更加优秀、综合素质更强的同志到市数字城管协同平台挂职干部队伍中来,强化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4.1.5 固化城乡统筹成果

全面发挥数字城管在提升县市城市管理水平和中心镇城市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以数字城管工作为抓手,引导县市及中心镇转变观念,创新和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4.1.6 拓展服务保障功能

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拓展“贴心城管”手机客户端服务功能,落实市民日常沟通互动机制,落实积分激励长效制度,将积分排名靠前的市民选聘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定期组织市民体验城管工作,探索配套互动机制建设。

4.2 以资源整合为基础,加快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转变

围绕杭州建设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感知及智能视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合理规划项目,重点推进智能设施、设备在数字城管中的应用,着力在城市管理领域预防、管控、解决各类空间、立面、街面的“城市病”,加快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转变,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

4.2.1 完善指挥体系

以现有的数字城管平台为基础,完善统筹市、区两级的数字城管指挥体系,联结各区、县(市)、各职能部门、服务单位平台,确保信息即时交换、服务即时跟进、问题即时解决,搭建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

4.2.2 打造两大基础设施

云平台基础设施。基于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城管PaaS平台。PaaS平台基于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在IT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采用SOA技术,整合开发平台、中间件系统、工作流引擎、GIS引擎等具备共性的信息系统,搭建标准应用服务平台,实现统一的运维服务、安全服务、数字城管业务应用基础服务、数据分析服务等,为城市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统一的资源和服务平台。

大数据基础设施。基于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构建大数据共享平台和大数据处理平台。大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归集数字城管业务的数据资源,建立内部业务系统的元数据和数据标准,实现内外部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单位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大数据处理平台分析海量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建立面向综合查询的数据仓库系统。

4.2.3 实施4类应用系统

实施日常运行管理系统。立足大城管理念,在数字城管目前已有的1 300多家网络协同单位基础上,拓宽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充城市管理的内涵和范畴;重点开展智慧市政、智慧河道、智慧停车、智慧水务、智慧街面管控及智慧亮灯等分类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实施公共服务系统。通过资源整合,建设面向市民和游客的便民服务及互动平台,接收市民求助信息,拓展市民发现城市问题的上报渠道。同时,多渠道向市民公共服务信息,比如:出行路况、突发事件、防灾救灾等,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双向互动,引导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方向转变。

实施应急指挥系统。在城区防汛抗台、防冻抗雪及重大活动保障期间,借助视频监控及融合通讯等技术,在紧急状态下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实施有效的指挥与调度,实现对应急资源的实时共享和应急场景下的科学指挥。

实施分析决策系统。引入大数据技术,基于城市运行的重要设施数据和业务数据,深入分析道路、桥梁、排水及河道等城市管理信息资源。通过建立决策模型和事前管理模型,挖掘城市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特征,实现对城市管理的有效决策支持和提前预警,提高危机处置的能力,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5 结 语

“十三五”时期是杭州市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的关键时期。杭州市“十三五”数字城管建设通过完善发展机制、规范运行网络、提升公共服务、探索法制进程及推进项目建设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城市管理智慧化、网格化和管理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效能和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2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十一五"规划把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作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同志曾经指出,要实现城市现代化,就必须着力提高管理水平。贾庆林同志在视察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时指出,东城区创造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很好。城市管理新模式有许多新东西值得总结,值得思考。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是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充分肯定城市管理数字化符合信息化发展方向,要求我们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有关技术标准,从实际出发,逐步推广应用,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按照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建设部积极推动城市管理创新工作。十年来经历了从城市管理服务承诺制,到*服务热线的推出;从*服务热线普遍推行,到开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试点;再到*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有机结合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是继去年在北京东城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总结推广*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相结合的经验,更好地改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保持城市健康运行,促进社会和谐。江苏省委省政府、扬州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给予了很大支持。事前保兴和姚兵同志都作了深入调研,会上还要讲话,他们的意见我完全赞成。下面,我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推动城市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完好和安全运行、城市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推动城市管理创新,要坚持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实现实时、动态和精细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一)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城市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城市是一定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和服务中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以城市的基本信息流为基础,依靠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确保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也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条件。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是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现与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增强了城市政府抗灾减灾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当今的国际竞争大多表现为城市间的竞争。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依赖管理城市的理念、技术和体制创新。

(二)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拓展和提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发挥城市功能的支持体系。提高城市功能离不开支持城市市政公用硬件体系和政策、制度、管理等软件体系。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相辅相成,形成服务功能的基础性特性。推行城市管理创新,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和利用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形成优势互补,整体性强的效果,为人的活动提供高效服务,是拓展和提升城市功能的有效途径,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

城市管理创新为服务群众提供有效载体。建设系统承担着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责任,解决好群众的难事、急事,是建设系统的日常工作。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麻烦事。通过实行*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提供了可能,可以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处理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从而架起了城市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实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直接听取群众对城市管理、市政公用事业服务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及时予以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积极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做好说服工作,有利于消除不和谐因素,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疏导群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推进了政务公开,也为群众监督政府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了便利。

二、继续总结和推广城市管理创新的新经验新做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已有200个城市(区、县)开通了*服务热线。去年以来,27个城市(城区)积极开展了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以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重点,整合管理、信息、技术资源,再造管理流程,推动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改变过去"定性"管理为"定量"管理,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城市管理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一些城市在试点中还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创造出一些新的经验和做法,会上还将作介绍,值得继续总结和推广。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上海市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创新,从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出发,把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加强数字化管理工作列为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在总结卢湾、长宁两区试点经验基础上,对数字化城市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面向全市,条块结合,以区为单位,实现市、区两级平台互通联动,计划年内10个中心区全覆盖。同时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预留与其他信息资源整合的接口。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全市实行统一编码,涵盖市政道路、城市绿化、房屋建筑、市容环卫、公共交通等5大类84种设施设备基本概况和供水、燃气、物业等服务内容,32种动态管理事件的处置,逐步实现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层面信息资源共享。

(二)上下联动,创新机制

这是试点推广工作的基本经验。扬州市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有关部门和各区等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市区两级城管资源,改变了市区分块管理、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一些试点城市通过制度明确职责和分工,使管理专业部门之间、管理专项工作之间,市、区、街道各个管理层级之间,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互相支持、协同管理的机制。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评价体系,通过再造管理流程,依托信息技术,建立部件、事件信息处理流程,实时地、自动地监督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办事效率、质量,及时评价和公布对每个被考核对象的考核评价结果。提高了社会监督、专业监督、上级监督的效能,促进了相关部门自我监督机制的完善。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与*热线相结合,提高服务水平

*服务热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建设系统对外服务品牌,成为接受投诉、求助受理的主渠道。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现了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人性化的现代管理理念。上海、扬州等城市将数字化城管与*服务热线通过一个平台整合,创建了*服务热线与监督员采集的信息一同管理、一同立案、一同处置、一同监督、一同考评的闭环处理模式,实现了管理资源的"一体化联动",建立了主动发现、及时解决、定量分析、综合评价的功能,促进了市民群众投诉问题的有效解决,扩大了广大群众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知晓和参与度,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服务热线相互补充、融合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抓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各地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上来,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方针,逐步扩大覆盖面,力争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一)各省(区、市)要做好规划和实施计划,全面部署,积极推进*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联动

要坚持稳步有序、统一标准、资源整合、因地制宜、产业运作的原则,认真做好试点推进计划,按照到"十一五"末,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或条件具备的县级市,全面实行的目标要求,认真组织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推广工作。要坚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及运行和*服务热线设施的有机结合,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优先考虑的课题,全面推进*服务热线的同时,积极推进*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联动。要注意城市管理目标的有限性,管理和服务项目的拓展,应当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当前,要结合建设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在重点做好市政、市容、环卫、绿化等方面管理工作的同时,总结试点城市已经探索的经验,逐步将城乡规划实施监督、建筑工地管理、居民房屋产权登记管理、小区物业管理、综合防灾等纳入管理内容,继续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二)进一步完善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各项制度

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要严格贯彻执行已经颁布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南。各试点城市依据建设部制订的数字化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编制的地方性实施细则,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可以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标准的补充和细化,并作为制订和完善标准的依据。要重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产业化推广。对试点城市研发的标准度高、通用性好、运行稳定的信息系统,要组织专家研究在其他城市直接采用或经过改造后采用的可行性。要结合各地试点经验和实践成果,对已经的标准规范建设部还将进行适时适度修订和完善。同时,还要研究完善各项配套制度。要注意城市管理系统的扩展性,为城市内部各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系统联网留下接口。要适应新的工作格局、体制、机制、方法的要求,建立服务质量标准、效率标准、工作人员服务验收标准、服务行为规范、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提出法规或规章立法建议。

(三)加强领导,建立协调推进*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3

近年来,鉴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持续升高,城市公共管理问题也接二连三的涌现。由于城市公共管理问题的不断升级,传统的城市公共管理方式已然无法适用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呼吁城市公共管理进行技术创新。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可借助多项数字技术的使用完成对管理目标空间上及时间上的精准定位,缩减巡查及处置人员,节约管理成本,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最终推动节约型城市的发展。由此可知,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的推行对于城市公共管理方法、技术的创新及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是特别重要的。

二、当下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存在的不足

1.公共机构职能重叠,办事效率特别低。就我国数字化城市公共机构而言,它们所具有的职能重叠及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是特别严重的。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各公共机构职能划分不明确;其二,机构改革不彻底;其三,上级机构管理不科学;其四,基础机构认识不正确;其五,内部诸多因素的制约等。

2.发展不均衡,资金短缺,高科技人才匮乏。事实上,我国城市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然而基层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却特别低,同时各机构间还存在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大多数机构没有,抑或仅有特别有限的可利用专项资金。熟悉信息化建设的人都知道:信息化建设除了开展项目时需进行一次性投入外,还应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及维护、设备的更新等,这些均需要资金,所以政府的投入及支持对于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此外,我国高科技人才匮乏这一现状也给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阻碍。

3.数字资源未进行统一的规划,未实施相应的整合。城市数字化属于一个特别庞大的系统,其信息量特别大,同时其信息也来自许多部门,因此其信息整合的任务便特别繁重,当然所牵涉的范围也特别广,比方说软件、人才及服务等等。现实生活中,与城市公共管理有关的机构在实际管理时均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展开信息化建设的现象,尤其是市政、交通及公安等机构,创建了诸多面向行业主管机构的纵向信息项目,此类信息化项目均由机构自主决策,各机构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最终便导致了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缺少应有的共享机构及信息交换平台的局面出现。

4.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低下。众所周知,公众需求系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然而我国在进行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低下的情况,就算是基础的数字化对外服务组织,其员工的服务管理意识也亟待提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传统政府机构受强化管理、弱化服务意识影响特别深的原因造成的。

三、促进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效率提升的措施

1.科学规划,创建完备的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体系。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所牵涉的内容特别多,它不但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各政府机构,同时还涉及了人员及职能的整合。完备的体系是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可靠前提及有力保障,而先进的技术则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得以正常进行的手段。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的有序开展,政府理应统一牵头,创建完备的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体系,如此我国的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鉴于搞好数字规划系数字化城市创建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其也属于进行现代城市规划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城市公共管理者理应展开统一规划,解决管理及标准等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以推动中国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优化城市公共机构职能,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升。为了促进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的发展,城市各公共机构不但应改掉机构繁多、人员冗杂及办事效率低下的不足,同时还应优化机构自身职能的划分,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相关部门理应以数字化城市政府机构为着眼点,优化城市政府机构的性质及职能,促进机构管理层次扁平化,优化对外服务窗口,促进机构人员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升,最终实现提高其工作效率的目的。

3.强化城市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促进其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群众满意系数字化公共机构服务管理理念的重心,数字化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均应围绕群众满意度展开。鉴于群众对于公共服务机构提出的审美、服务及产品等诸多需求,所以,数字化城市公共机构理应于强化服务管理意识及提高服务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做好群众服务管理,明确关键服务管理策略,并借助各方面的创新提高群众对自身服务的满意度,最终促进自身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4.强化城市公共管理团队信息素质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信息化人才。数字城市并非仅牵涉技术及工程,它属于一个兼容性特别强的概念,主要涉及如下领域:其一,技术;其二,管理;其三,人文;其四,经济。数字城市建设并非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基础设备的简单堆砌,它更重视体制的改革及机制的改革,以对现行政府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及行政流程展开重组及再造,让它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进行更好地运转,所以管理团队的信息素质建设所具有的作用是特别巨大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城市公共管理者还应跳出传统思维的限制,以现行信息化要求为依据组织及协调管理。此外,信息技术人员还应给予业务工作应有的重视,并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数字城市化管理。

四、结语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4

关键词: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设;浅析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数字城市,在数据执行标准上,缺乏统一指标体系,单纯考虑到本区域数据标准的统一性,没有考虑到对其他地区及国家、省市的相互关联,基础数据库与平台共享数据库的没有链接起来,难以适应高效率的信息化服务的需要。今后,在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应用模式上,应该建立统一的空间与时间坐标体系框架,实现各部门共建共享,使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数据规范、服务规范、应用规范和运行维护规范。在这套支撑体系的基础上,各级地方部门再根据自己的地方需求,随时进行平台调整、数据更新。只有这样相对完善的系统体系,才可以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数字城市”,即数字化的城市,是“数字地球”在城市的运用和发展。我们通常说的“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量的储存科学技术为根本,以宽带网络为桥梁,使用3S科学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测、仿真-虚拟技术等对城市实施多种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有效的运用信息科学技术方法将城市的过往、目前状况及将来的所有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建设,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关键性构成部分,为了推动地理信息的运用,胡总书记提出“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温总理也提出了“要加快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积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平台,全面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2006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设的试点工作,该项目现已完成并通过了验收。2010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布了《国家测绘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了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地级以上城市和具备条件的县级城市的“数字城市”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加快推动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建设,是我国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1 数字城市的体系结构

1.1 数据获取与更新体系

包括城市上空、地表及地下等自然地理数据的自动获取系统,城市基础设施数据的实时获取、维护、更新体系,城市人文、经济、交通、资源、政论等社会信息数据的变更与监控系统等。

1.2 数据处理储存体系

包括高密度高精度高效率的海量数据储存设备、多分辨率海量数据实时地编辑、压缩、存贮、元数据处理技术、空间数据仓库等。

1.3 信息提取与分机体系

包括数据之间的资源共享、多元数据集成、数据信息智能分析、海量空间数据的智能提取与编辑等技术和设备。

1.4 网络体系

网络技术在数字城市技术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确保数字城市信息畅通和共享的必要条件。包括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智能化网络、支持基于网络的分析式计算操作系统,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网络服务,分布处理和互操作协议等。

1.5 应用体系

包括城市规划、地籍管理、城市防灾、城市交通、通信管理、能源管理、生态管理等。同时,还包括城市网络生活方式等。

1.6 管理体系

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小组、教育培训、安全管理、设备维护、标准与互操作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等。

2 数字城市构建的基本框架

2.1 通过推动信息化建设,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与培养竞争机制达到有机的统一,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2.2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体现管理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加强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建设,促进基础信息资源有效共享。

2.4 建立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两个综合性应用体系,推动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

2.5 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培养科技化专业人才,为构筑数字城市服务。

3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构成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根据《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 CH/T 90032009),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构成,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

图1表明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图2表明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共享服务数据库的组成。

图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图2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共享服务数据库

4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软件体系是以共享服务数据库为基础,为政府部门、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形成唯一的、权威的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告平台,包括资源展示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服务管理子系统和运维管理子系统等四个系统。依据每个子系统服务对象的不同,能够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资源展示子系统面向外部用户,是外部用户了解平台数据资源的窗口,数据管理子系统、服务管理子系统及运维管理子系统面对内部用户,是平台维护单位的内部用户对数据进行编辑、维护和的核心。此外,依据平台部署网络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基础版、公众版和政务版。在城市管理、公众服务和政府决策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5 结束语

伴随着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飞速进步,城市的区域正在不断的扩展,之前较为保守的城市管理办法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下城市管理的需求。“数字中国”理念的发展,以“数字城市”为标志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各个区域蓬勃兴起,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基本设施,而地理空间框架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性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化进步的基本推动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果仁.关于数字城市讨论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9(83):1720.

[2] 姚敏,赵燕霞.数字城市的基本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11(1):2024.

[3] 姜爱林.数字城市:一种可供选择的城市信息化模式J.广东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7(1):13 16.

[4] 张宇,数字城管GIS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硕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08.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5

1、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二期)建设,以需求为主导促进信息共享。在一期已建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区重点政务信息资源做进一步梳理,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区卫生局、民政局、计生委、劳动社会保障局、工商局、司法局等单位业务系统对接,将社区公共卫生、民政救助、计生、劳动保障、法人、社区矫正等主题纳入共享交换体系。促进cbd、电子城等功能区数据中心的建设。加快制定政务办公门户、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急需的规则和标准;实现单点登录、统一安全认证和在线帮助服务,建立容灾安全备份机制;加强支撑共享交换业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2、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对电子地图的管理,整合全区各部门图层资源,建设全区统一的gis平台,提供给各部门开发使用;与公安、计生、卫生、劳动、残联、教委、妇联等部门对接,继续完善充实区实有人口库数据,增加数据项,建立长效更新机制;通过市级共享交换平台,导入法人单位数据,建立区法人单位库。依托基础数据库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更多的信息产品。

3、继续推动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设,逐步实现全区数据大集中和服务器大集中。积极争取区政府支持,协调发改委、人事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抓住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契机,落实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的地理位置、机构职能设置、人员编制和建设资金,争取尽快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二、积极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区域信息化水平提高

4、鼓励企业信息化,促进信息产业发展。采取配套资金、政府推广、政策引导等多种方式,促进我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使现代信息产业成为朝阳区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区内企业广泛提倡和推广电子商务,鼓励建立互联网网站,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管理和生产销售水平。

5、推进数字功能区建设,带动区域信息化水平提高。开展数字电子城建设,建立面向园区企业的电子服务系统和项目申报系统,改造电子城网站,改善电子城园区信息化基础环境,引导信息制造业在电子城的聚集。开展数字cbd建设,积极引导各类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在cbd区域的聚集,在cbd核心区推行智能化交通引导和数字化安全防控,以wifi方式逐步实现 “无线cbd”。

三、推进城市管理领域信息化,逐步实现城市智能管理

6、推进智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市政、环保、水务、绿化、规划、土地、房管、流管、旅游、城管监察、城管监督等部门的业务系统建设,逐步拓展统一的城市信息空间;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卫生、质监、商业、卫生监督、能源、物价、网络等领域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建立朝阳区的城市运行门户,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数字化水平,提高城市管理应急处置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的科学管理、科学运行、科学发展。

7、继续推进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继续建设街乡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完成剩余街乡图像资源的整合工作,逐步与具备条件的专项指挥中心对接;根据奥运使用情况总结经验,对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完善;逐步建立图像系统运维体系,形成规范和标准,开发新的应用,为城市管理和社会面防控工作服务。

四、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大力开展“信息惠民”

8、促进社会事业各领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动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平台、居家养老系统、志愿者联盟管理平台、团区委志愿者多语种服务呼叫中心、区卫生局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区教委优质教育资源库、区劳动局社保基金监管信息平台等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与区劳动局等单位配合,开展人口管理一卡通工作。与区社建办、区农委配合,开展社区信息服务,与区文化委配合,促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站等的建设。与工商朝阳分局等单位合作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实施企业(个人)信用平台等项目。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6

一、城市管理的有机更新

城市化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国民意识转变的过程。为适应城市机体的不断更新,近年来,杭州适时对城市管理目标、体制、机制、标准、手段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城市管理有机更新的新路子。目前,杭州城市化水平已达62%,已处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中后期。

(一)城市管理有机更新的内涵

城市管理有机更新是指在不根本改变城市管理既有格局和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城市管理中渐趋落后的薄弱环节进行革新,在城市化过程中推进城市管理,在城市管理的不断革新中巩固城市化的成果,既有效地维护城市全局新陈代谢的节拍和规律,又保持局部肌理的个性气质和活态发展,使城市大系统的各部分都达到相对的完整性,保留城市空间的历史多样性,在城市管理的常变常新中实现城市管理的近远期目标,以满足市民对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需求,实现城市管理与城市有机更新的同步发展。

(二)城市管理有机更新的必要性

城市管理的有机更新服务并服从于城市的有机更新。换言之,正是“城市有机更新”这一理念强大的生命力,才决定了“城市管理有机更新”的呼之欲出。

1.城市有机更新的不断加快是实行城市管理有机更新的必然要求

近5年来,杭州流动人口已达到226万,城市面积已由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商业活动的日趋繁荣、城市设施的更新完善、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城市人口的迅速集聚以及城市建设的方兴未艾等新元素的出现,空前扩大了管理的对象和范围,对城市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城市有机更新目标的新定位,如杭州市委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拉高标杆,敢为人先,破骄反满,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新目标,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实现城市管理系统的自我运动和更新,将无法跟上城市有机更新的步伐。

2.传统城市管理的滞后性是实行城市管理有机更新的内在根源

较之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管理的发展日渐滞后于现实的需要。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等已成为比较普遍的问题,所有这些因素都迫切要求果断摒弃城市管理中的主动性、随意性和盲目性,进一步加大管理力量的投入,更新管理的方式,建立一整套快速、科学、有效、全面的响应机制,在城市管理标准、范围尤其是手段上作出必要的调整,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这些新变化。

3.市民对城市生活品质的高要求是实行城市管理有机更新的直接动力

杭州的城市化在让市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他们对城市生活品质的需求和追求,广大市民对破解“七难”问题和共建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经济和文化生活状况的改善已让广大市民得到实惠,他们对环境生活品质的价值诉求也因之水涨船高,甚至近乎挑剔。可以说,市民对环境品质要求的每一个细节都与城市的“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等“四化”长效管理息息相关。而且,市民的这种要求还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城市管理只有不断关注市民对环境生活品质的新期待,不断解决市民环境生活中的新问题,才能赢得市民对城市管理的理解和支持,并赢来自己的发展,而失去市民理解和支持的城市管理恰恰是没有生命力和失去存在意义的。

二、数字城管是加快城市管理有机更新的先进因素

作为城市管理大家庭的一个新成员,数字城管凭借后发优势,通过引入3S(GPS、GIS、RS)和2C(Computer、Communication)等先进技术,不仅摸清了城市管理家底,引起了城市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手段的一系列变化,也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职责,推动了城市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粗放向精细、单一向综合、开放向闭合、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明显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同时,信息科技的运用使数字城管解决城管问题的能力得到空前增强,更易于在城市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市民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的新诉求,促使城市管理紧跟城市有机更新的步伐。因此,无论是对人的关注还是手段、机制创新,数字城管都是城市管理的先进因素,有助于推动城市管理有机更新的快速、良性发展。

三、数字城管在推进城市管理有机更新中应遵循的原则

近年来,杭州城市管理围绕打造“清洁、亲水、清净、绿色、无视觉污染”的“国内最清洁城市”的目标定位,通过自我的“舒经活络”和“调营养卫”,进一步加快了城市有机更新的步伐。由于对前沿信息技术的采用,数字城管明显加快了城市管理的有机更新。但数字城管在城市管理有机更新中作用的发挥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被动的,必须遵循几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