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范例6篇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范文1

我国外汇市场信用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矛盾问题较多,加之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信用制度和信用机构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对经济主体行为的有效约束机制,再加上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观念等原因,造成社会各大领域信用失范现象比较普遍,外汇市场也不例外。为解决市场经济中不讲信用的问题,我国相继成立了国家技术监督局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协会,出台的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更有对诈骗等犯罪课以重刑的规定,而国际贸易交往中也不乏资信调查项目,这些都对规范市场起到了很好的制约作用,但却不足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灭不讲信用的违法犯罪活动。

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着以下几大挑战:一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的过渡期即将结束,与外国企业同台竞争的局面很快就要到来;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老问题急需解决;三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必须得到控制。这些问题都同样存在于外汇市场经营管理中,且都与外汇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有关。而就解决信用问题而言,长期以来我们都没有为完善信用管理立法,没有有效的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没有建立信用管理中介服务机构,更没有开展过有关信用管理的全民教育。

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及其目标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二元主体或多元主体之间,以某种经济生活需要为目的,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它形成于古代,而广泛流行于近现代商业和金融领域之中,是从属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产物,从而构成一个现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和社会生活现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进行正常商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大约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摸索出了一整套的管理社会信用的成功经验,已建立了较完善的信用法律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信用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维护市场秩序,还可以预防和发现违法犯罪。当前,随着我国涉外经济主体的越来越多,涉外交易日趋频繁,建立符合我国社会实际的国家外汇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推进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保证外汇市场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近年来,作为外汇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管部门,外汇局在监管外市场主体及执法监督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为整个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针对出口企业的出口核销荣誉企业制度、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企业外汇账户监测系统、外债纺计监测系统、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的开发运行,建立了信用信息的采集渠道,并对银行、企业等不同经济主体建立了信用档案。从目前情况看,虽然我们已经为外汇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创造了一些基础条件,但是要完成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不断加强与外贸、海关、商检等部门的联合监管和信息共享,逐步扩大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并要在现有的分散管理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数据,构建国家外汇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在于促进和培育社会信用,形成诚信的制度规范和社会环境。国家外信用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机制,它是把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促进外汇市场信用的完善和发展,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从而保障外汇市场社会秩序和经济正常地运行和发展。首先,国家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应把遵守国家外汇管理法规情况纳入到金融机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中来。

对于认真遵守国家外汇管理法规、诚实守法经营的金融机构,将在管理业务下放授权及新业务准人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恶意违规经营的金融机构,除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外,还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增大惩戒力度,督促外汇指定银行自觉守法经营。其次,积极探索建立涉汇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采取分类管理的原则,分别建立企业在国际收支申报、结售汇、核销等方面的信用档案,并采用相关标准进行打分、评级。同时,将涉汇企业在夕}}[市场的信用记录与其他管理部门共享,以鼓励诚信,遏制失信行为。第三,对于政府而言,不仅要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资讯网络,而且要发挥信用监管的职能,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整合各行业信用记录。政府信用应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建设外汇市场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加强外汇管理单位和执行机构自身的信用建设,带头讲诚信。

外汇市场信用体系 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是: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法规导向、监督管理的功能,确保公平竞争有法可依,使外汇市场信用服务机构真正在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下提供信用产品和服务。政府在建立匡家信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应该是起协助建立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并监督行业规范发展的作用,而不应参与主办信用管理服务机构,否则就失去了信用管理服务的中立、公正性质。突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支持培育外汇信用评价中介市场,推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征信机构的介作用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介市场的发育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信用体系的成熟度。外汇管理部门作为社会行为的监管者,同时也是信用体系的建设者之一,有责任通过建立健全外汇市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违规信息披露和信用鉴证等方式,与海关、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共同支持和培育企业信用评价市场,通过银行的海外机构和行收集本地外贸客户的海外资信情况,有效促进征信行业的发展。

第二,重点支持比较优势产业,优化信贷环境。外汇信用体系建设要从各地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扩大外汇市场环境建没覆盖面,逐渐下放外汇业务经营权限,增强县级外汇管理职能,鼓励金融机构结售汇业务延伸到县镇,改变县域外汇管理所处的薄弱化状态;切实提高资源丰富地区的业务贡献度,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切入点,灵活运用外汇市场为之服务,引导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逐步走向规范经营、诚实守信的道路

第三。配合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信用管理,建立行业守法守信记录和评价制度。为促进各地区金融机构的信用管理,要逐步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机制,建立统一的本外币资金监测系统、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及本外币账户协调监管机制。加快制定《}土会信用信息法》,以配合加入w'ro对信息公开化的要求,以法律的形式规范金融机构自觉上报公共信息、征信数据,保证金融机构信用信息的全面取得和使用。建立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制度,打造一个信用信息开放和公平享用、使用信息的环境。

第四,配合政府规范金融部门行为,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信用是最大的信用,整个社会信用都是基于政府信用来推动和发展的,而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尤其如此。银行应配合政府部门严格履行对社会的承诺,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而社会执法部门也要公正、廉明,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保证执法的公正、公平、公开,金融部门应恪守承诺,认真履行职责,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成为社会诚信的表率。

第五,大力推广信用管理教育,努力提升金融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平台。培育推广对外汇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教育是外汇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建设国家信用体系的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体系,虽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诚实守信,却可以迫使每个市场经济主体面对诚实信用的选择。银行业应深刻认识到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大力加强社会信用观念建设,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从宣传教育人手,着力营造“人人重诺,行行守信”的社会氛围,为提高社会公众信用、企业信用水准奠定基础,也为融洽银企关系打下稳固的基础。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范文2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信用体系建设;常德市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118-02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本届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总体改革取向背景下探索建立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党的十提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涵

十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就是“三诚信一公信”,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政务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和导向。核心涉及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诚信示范、守诺机制和公务员诚信宣教等五个方面。社会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包括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认同的道德及规则、个人诚信等。主要包括医药卫生和计划生育领域、社会保障领域、劳动用工领域、教育科研领域、文化体育旅游领域、知识产权领域、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社会组织和自然人诚信、互联网应用及服务领域九个方面。司法公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主要涉及法院公信、检察公信、公共安全领域公信、司法行政系统公信、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健全促进司法公信的制度基础等六个方面。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作用在于记录社会主体信用状况,揭示社会主体信用优劣,警示社会主体信用风险,并整合全社会力量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从战略层面来说,加快社会诚信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大意义。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就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打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二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国家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在减少事前审批的同时,必然要求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市场规范有序运行。三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社会信用体系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不断提高社会公共生活的透明度,可以有效降低社会交往的风险和成本,减少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摩擦和冲突,为社会治理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

二、常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常德市的社会信用环境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专业征信机构还是空白,个人信用业务几乎都来自于银行的金融信用查询,而企业信用发展尚未成型,仅有部分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过信用评级及应用,其余大部分企业没有实现信用评级、信用分析应用等功能。

(一)政策法规不完善,制度保障不力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可以大大降低市场运行的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虽然国家层面已出台《征信业管理条例》,解决了征信业无法可依的问题,但相关实施细则还不够明确,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不成体系,征信行业自律机制也没有形成。

(二)征信市场不到位,信用环境不成熟

常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信用服务市场还未发展,服务体系不成熟,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尚未形成,社会成员信用记录严重缺失,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守信激励不足,失信成本偏低;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偏低,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政务诚信度、司法公信度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等。

(三)信用标准不明晰,服务应用不规范

一是信息采集和标准不统一。统一的信息采集和标准是实现信用信息整合共享的前提和基础。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组织制定了《征信数据元》等六项征信数据标准,这些标准对于整合来自不同金融机构的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信用信息范围的延伸,金融数据之外的跨部门、跨领域数据的数据标准仍不统一,各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实现信息整合。二是信用报告应用标准不统一。首先,对于同一个企业或个人,不同的征信机构由于自己的评级方法不一致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信用报告。其次,对于同样一份信用报告,不同的部门由于采取的评价标准不一致而可能会给以不同的待遇。

(四)宣传报道不足,建设氛围不浓厚

宣传报道能让群众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我们的工作,也能提高大家的诚信意识。一是宣传工作不深入。前期,我们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进行了一定力度的宣传,也组织了各类主题活动、张贴横幅标语等开展社会宣传工作。但从整体效果来看,诚信建设活动、诚信建设典型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常德市范围内还没能形成浓厚的诚信建设氛围,甚至部分成员单位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都不甚理解,从而导致工作中积极性不够。二是反面曝光力度不够。对于失信行为、失信事件的反面典型曝光力度不够,诚信监督平台作用发挥不大,监督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加快常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规制度,健全制度保障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法规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长期工作。考虑到常德市当前征信市场并不发达,信用产品还比较原始的现状,完善法规制度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通过组织各部门形成合力,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既有助于强化信用管理制度权威,又可对一般失信行为构成震慑。因此,应尽快出台市一级的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将对完善常德市诚信制度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

目前,常德市的社会信用工作之所以停滞不前,除了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各部门在诚信建设工作上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效合力。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部门对诚信工作的重视;其次,要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强化部门协作,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形成合力。为此,必须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以考核促进工作,通过成员单位自提考核目标与重点工作安排相结合,并经过讨论交流,使其明确考核指标内容,从而使考核办法更加可行,并能有效提升成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快平台建设,实现纵横贯通

常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已正式启动,该平台的建设,将构建信用信息交换蓄水池,破解信用信息“孤岛化”“碎片化”,有利于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方便社会了解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也有利于部门联合实施诚信奖励和失信惩戒,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该平台的建设,将其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来抓。尤其要重视平台与省平台的对接,并预留与县市区对接的端口,保证该平台可以承上启下,实现纵向到底。

(四)培育征信市场,完善信用环境

目前,常德市的征信市场还处于一种相当原始的状态,专业征信机构还是空白,仅有的征信业务几乎都来自于银行的金融信用查询。究其根源在于,全社会缺乏信用观念与政府缺乏信用法制而伴生的整个市场的征信产品供给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只有积极培育征信市场,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要发展征信市场,一是通过完善信息平台加快信用信息的更新速度,确保信用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二是要破除对商业征信机构采集信息的限制,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规范征信行为;三是注重培育和保护企业的征信需求,活用奖惩手段提高企业信用意识。

(五)明确信用标准,规范服务应用

企业层面的信用标准是指公司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代表公司愿意承担的最大的付款风险的金额。信用标准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而政府层面的信用标准是指政府部门因企业信用行为而采取奖惩所依据的标准。如果这个标准不统一,就会造成法出多门,让企业无所适从。因此,在政府层面,将评价企业的信用标准明确化统一化,对于促进企业应用信用产品,规范企业信用行为,是很有必要的。而要明确信用标准,就需要应用信用信息大数据,科学制定评价依据,使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客观可信,这样才能为市场所接受,更能为政府的信用决策提供有效工具。

(六)加大诚信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宣传工作是争取理解,巩固成绩,扩大战果的重要手段。做好诚信工作,适当的宣传必不可少。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和诚信宣传活动。对诚信典型予以大力表彰推介,对失信行为和事件进行公开曝光或联合惩戒,形成“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而要做好诚信宣传工作,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主动意识、绩效意识,使诚信工作入脑入心,使大家真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诚信体系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范文3

一、示范园区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4年末,湖南省已有“长沙国家产业生物产业基地”被纳入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以及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省级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2014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22亿元,入园企业达到322家,规模企业180多家。8个省级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共有入园企业1249家,2014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420亿元。

二、依托工业园区推进小微企业信用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工作联动与保障制度

一是责任分解,合力推动。人行长沙中支确定了“政府创园、征信建园、信用兴园、示范辐射”的创建思路;各园区所在县市均明确了工业园管委会负责园区企业管理、协调,发改、工业经济信息部门负责企业的相关信息服务、项目包装服务,财政、税务部门负责落实相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工商部门负责企业工商合规管理等,将责任分解至各个职能部门。二是实施奖惩,激励推动。7个园区均制定了专项扶持和奖惩政策,对讲信用的企业实施奖励,对不讲诚信的企业进行媒体曝光。如龙岭工业园管委会拿出20余万元资金,用于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诚信企业实施奖励、减轻企业信用评级负担等。三是设立基金,风险补偿。如株洲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建立园区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园区内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按日均在保余额的1%给予风险补偿,发生代偿的按损失额的3%给予补偿,对贷款发生风险的按损失额的3%给予银行补偿。

(二)开发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7个试点园区所在地人民银行均自主开发了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用于园区小微企业信用建档,这些平台整合企业基本信息、财务信息及与企业相关的工商、税务、司法、财政、外汇、公用事业等信息资源,提供了完善的信息查询、筛选、评价、统计分析功能。如人行益阳市中支为园区103家企业建立了信用信息电子档案,信息采集面超过90%,实现了园区企业基本信息、财务报表、纳税、环保、社保等信息的定期更新,显著增强了园区企业信息透明度,缓解了银企、政企信息不对称矛盾。

(三)创建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机制

一是企业自评。制定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标准,组织企业进行信用管理标准化培训、考核与评定,帮助企业规范自身信用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开展信用状况自评。二是组织初评。由人民银行和各政府部门组织金融机构、园区企业对参评企业开展信用初评,将评定结果优秀的企业推荐给各银行机构。如道县工业集中区每年组织工业园管委会、金融机构、园区企业等开展园区企业信用评级座谈会,全面评价企业信用状况。三是外部评级。经公开招投标和资质论定,人行长沙中支成功引进湖南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和湖南友谊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客观公正地对园区企业进行外部信用评级。截止2014年末,全省已经对园区130余家企业开展信用评级,其中达到AA级及以上的有28家。

(四)全面应用小微企业信用产品

一是政府牵头应用信用产品。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各园区所在地政府均发文规定,对工业园区企业在涉及资金扶持、税收减免、资质管理、政府采购、项目审查、招投标、评先评优等活动中必须进行信用审查,使信用关注成为常态,对失信行为严加约束。二是优先支持信用良好的园区企业。通过小微企业信用档案征集、录入、更新三个环节的“信用发现”功能,挖掘优质潜力客户,利用银企对接平台建立“征信+信贷”运行模式,优化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如2013年在“‘开放的道州’推介暨项目洽谈银企对接会”上,就利用数据库筛选了20家信用良好的园区小微企业与该县7家银行成功签订贷款合作书,涉及金额3.83亿元。三是外部信用评级成为重要依据。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各银行都定期在信贷登记咨询系统WEB公告栏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报告,供各信贷员参考利用。如总部设在佛山市的奇亮模具有限公司进驻醴陵经济开发区时,银行审贷时将其作为新成立企业对待,因资产、抵押等达不到要求贷款被拒;后由于信用评级公司给予其A+评级,通过评级推介,得到了金融机构认可,成功融资500 万元。

三、取得的成效

(一)园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14年,7个省级示范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529亿元,占所在县(市)工业总产值的28.9%。2011年至2013年所在县(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园区贷款余额的年均增速分别是18.81%、35.81%、28.18%,明显高于当地GDP的增速。

(二)园区企业信用环境优化

截止2014年末,7个省级示范区不良贷款余额2.5亿元,不良贷款率仅1.1%,其中怀化、汨罗、益阳、醴陵4个工业园区的不良贷款为零。园区信用知识宣传成为常态,如人行永州中支、湘潭市中支开展了“征信知识进园区”主题宣传活动,在主要路段和部分企业内设立了专门的征信知识宣传栏;汨罗工业园有20家企业被当地政府评为“诚信单位”。

(三)园区企业贷款满足率显著提升

2014年末,7个省级示范园区贷款余额达到221亿元,是2011年末的2.3倍。据统计,7个示范园区的企业贷款满足率达到85%以上,凡是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基本上都能贷到款。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范文4

一、充分认识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科技*的必然要求。当前*区经济繁荣发展,市场交易活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有利于扩大社会诚信交易,提高企业信用化水平;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城区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诚信社会,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无信为忧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

二、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测评标准,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区域企业信用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主要目标

健全完善企业的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信用记录,建立政府部门间的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机制和信用正向激励机制,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优化区域信用环境,提高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健全完善政府职能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搭建平台,发展信用中介服务,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优化信用环境,促进信用信息交易和信用服务的公平竞争。

2.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先骨干企业、后一般企业,先试点、后推广,明确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有步骤、分层次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3.坚持依法建设,严格监管。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统一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标准,依法保护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信用正向激励机制,依法监管和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

三、重点工作

推动企业加强信用建设,从我区实际出发,今年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建立各自部门的企业信用档案。整合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所掌握的涉及企业的信用信息,建立*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推动部门、行业之间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用资源共享。

(二)引进第三方专业信用评级机构,推动企业参加信用评级。向企业推介在中国人民银行备案的、我区认可的第三方专业信用评级机构,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的企业信贷信用评级规范为依据,推动企业本着自愿的原则参加信用评级,对首批参加信用评级试点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三)探索实行企业信用颁证和信用担保服务。以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企业的信用记录和专业评估机构的评级结果为依据,每年对信用良好企业颁发信用证书,并发挥信用证书在企业融资、担保、交易等方面的参考作用,培育信用产品的供求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区政府成立推进*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韩宏范任组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郭建勋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府研究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明确职责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做好日常协调沟通工作,工商、税务、质检以及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建设企业信用体系的要求,明确工作任务,按时间进度安排完成企业档案记录,提供信用信息等相关工作。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范文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Yancheng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s the related spirit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and actively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In Yancheng, the network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the level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have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the connotation of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has been unceasingly enriched and the function has been unceasingly enhanced. E-government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Yancheng.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化;系统;智慧;建设

Key words: e-government affairs;informatization;system;intelligent;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23-03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和互联网已成为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实施政府信息化的共同选择,同时也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的工作平台。党的十六大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电子政务建设也有重要批示,要求“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架构基本完成,业务应用系统得到较大开发和应用,电子政务运行保障体系初步建成,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同时也看到,盐城市电子政务推进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何进一步搞好盐城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拉动盐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火车头,任重道远。

1 电子政务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1.1 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制定出台了《智慧盐城建设实施意见》和《智慧盐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从市级层面积极探索和指导适合盐城本地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的特色之路。加强顶层设计,按照“一个系统、一个中心、六大平台”总体框架,全面稳步推进,信息消费空间不断拓展,智慧盐城运行体系初步形成。推动WiFi城市群建设,基本实现主城区主要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目前,智慧盐城云平台已经提供了部分民生服务,后续将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应用,全面提升盐城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

1.2 信用信息系统建成使用 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盐城市行政管理中实行信用报告信用承诺和信用审查的办法》等文件近20份,形成管理应用制度全覆盖,为信用信息管理、应用提供了制度支撑和保障。投资625万元建成了盐城市“一网两库”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目前,盐城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已归集市级57个部门单位社会法人和自然人3217项信用信息2000余万条,省市两级交换的信息量达227万条,已出具2408家社会法人信用查询(审查)报告。

1.3 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成效明显 对全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实施平台改造升级,对权力库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完成清理调整后的行政审批事项权力事项及流程图的网上备案。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健全公共权力运行机制,推动市直部门行政权力办件“全上网、真上网”。对县(市、区)行权系统进行改造督查,各地外网政务大厅已经全部建成。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建设,提高权力运行数据质量,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督促和指导有关部门自建系统达到规范标准,真正实现权力网上运行和电子监察全覆盖。

1.4 推进信息资源管理和政务云平台建设 为给智慧盐城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市全力推动信息资源管理和政务云平台建设,出台了《关于盐城市政府云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信息资源整合及政务云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信息资源管理体系逐步规范,信息资源整合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已有37个部门和单位,共计4.05亿条数据汇聚到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切实推进政务云平台建设工作,云计算中心初步建成,已开始为全市政务部门提供服务,部门应用系统在逐步向云中心集中。实施全市一张网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努力建成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市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打造便民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建成全市“三证合一”系统全覆盖项目,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只需2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三证合一”登记发放工作。

1.5 完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 新建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盐城市实际和各部门需求,精心编制好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方案。严格规范项目建设招标工作,认真制定建设实施方案,逐项细化,倒排工期,确保建设任务有序推进。电子政务内网机房建设已经完工,市级网络结点实现与省网互联互通。CA中心已经建成,正积极开展认证服务工作。正在规划实施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拟在原电子政务内网基础上全面升级改造,按照省规范标准组织实施。

1.6 政府网站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进一步完善网站群功能。建成以《中国盐城》为中心、以部门子站为支撑的政府门户网站群,通过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群,整合服务资源,增强在线服务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网上办事服务。强化网站微门户应用,通过推介WAP、微博、微信等功能将政府网站向无线终端延伸,使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开发建设了无障碍访问通道,让视力和听力残障人士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方便地、无障碍地使用《中国盐城》网站浏览信息、获得服务。对英文版网站进行改版,适应发展和形势的需要,使其成为盐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网站内容保障持续加强。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建设,第一时间政府重大政策信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精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主题开展在线访谈活动,邀请市领导、部门负责人参与访谈,与网民互动,解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加大全市政府网站巡查工作力度。集中力量加强政府网站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定期巡查,发现错误,查明原因,及时整改到位,切实消除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等现象。开展与第三方专业公司合作,在全市进行大规模的政府网站巡查,及时将全部检测结果反馈给相关单位整改,对有较严重问题的网站发出整改通知,并跟踪督促整改到位,取得了明显效果。

2 加强和创新部门业务应用

2.1 市住房公积金新信息管理系统成功上线 为方便群众查询住房公积金信息,投入一千余万元对全市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系统设计体现了全城通办的设计思路,融合了短信、微信、客服等多维交互平台。盐城市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核心业务模块及12329短信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使用,成为国内第二个严格按照“两个标准”设计和开发信息系统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贯标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2.2 积极探索“互联网+”,推进食品药品监管 一是推出药品信息惠民平台。市药品安全信息化惠民工程入选“智慧江苏食品药品监管行业应用示范(试点)工程”,并得到社会各界好评。二是构建远程监管平台。阜宁县建成集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监管于一体的药械电子监管网络,覆盖全县城乡所有相关单位,具有综合监管、风险预警、为民服务等多项功能。三是研制行政执法监控平台。研制开发了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对药械执法人员的执法过程和行为规范进行实时监督。

2.3 市卫生系统整合资源,推动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 一是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水平得到新提升。拓展平台综合应用功能,扩大数据收集范围。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目前全市电子健康档案入库率达80%。二是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新成效。改造升级市级新农合信息平台,新增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功能,实现大病患者现场即时结报。三是远程医疗建设迈出新步伐。完成远程医疗系统硬件平台调试和软件部署实施,实现市、县远程会诊系统联网调试运行。四是探索智慧医疗模式取得新进展。积极探索开展“互联网+健康医疗”信息惠民服务,开发“盐城看病网”,为群众提供网上预约挂号、手机取号、付费、取药等便捷服务。

2.4 市国土系统建设“慧眼守土”国土资源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 建立国土资源大数据动态智能监管系统,将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登记、综合整治、工业用地效率分析等国土资源全业务纳入监管平台,并与视频监控相配合,运用大数据理念,对国土资源各项业务工作进行实时监测、识别、判断、处置以及统计分析,有效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水平。这样的综合动态智能监管模式国内尚属首家。

2.5 市交通系统深入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通过组织实施信息化重点项目,推进我市“智慧交通”建设。通过抓好视频监控、智慧公交、数字公路、航道ETC、民航、海事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推广,打造“智慧交通”、“数字交通”。一是建设公众出行服务信息系统;二是启动盐城市交通数据中心建设;三是构建盐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同时,围绕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开展“智慧交通”顶层设计。

2.6 市旅游系统推进旅游信息化项目建设 进一步丰富线上旅游服务内容,健全完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设立盐城旅游网日文版、手机版。目前,盐城旅游网包括首页动画,政务网、信息网一体化以及英、日、韩等三大外文版本。推动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互联网+”智慧营销。与同程网合作,设立盐城旅游官方旗舰馆,整合全市重点旅行社,景区和星级酒店与同程网的合作资源,设立统一平台,统一形象,开展线上销售,实现盐城旅游形象宣传和旅游产品销售的有效融合。

2.7 市人社系统加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大力推进人社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升级金保核心平台,提升支撑能力。二是加快社会保障卡发行,拓展社保卡应用。三是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提升业务经办。四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拓展服务渠道。五是加强“互联网+城乡居保”系统省试点建设,全力拓展了信息化服务手段和内容。

2.8 市教育系统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市及县级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已建成全部开通,实现了省、市、县(市、区)平台对接。完善“盐城名师在线”、“盐城教育资源网”和“盐城名师网上答疑”等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的高速、共享的特点为教育教学服务,现已成为面向公众,服务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内容。积极开展盐城市中小学数字化学习工作,做好电子书包的配备工作,探索基于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建设、教学评价、学习管理模式,形成数字化学习成功案例,建立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运行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数字化学习常态化。

3 盐城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问题

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3.1 组织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盐城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尚不完善,少数县(市、区)还无相应的电子政务管理部门,组织力量、技术力量不强且较为分散,整体推进力度不够。

3.2 基础平台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电子政务基础支撑和交换平台比较薄弱,无法完全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

3.3 电子政务应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深入,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应用不多。

4 对策建议

紧紧围绕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创建,以强化公共服务为宗旨,以促进电子政务应用为重点,以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突破,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盐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4.1 深入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和政务云建设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围绕电子政务云和基于云端的大数据安全、大数据交易和产业大数据标准制定等进行试点。二是切实加快政务云平台迁移工作。按照“增量先行,存量逐步迁移”的原则,抓紧制定全市政务云平台迁移方案,实现统一建设、统一部署、统一运维、统一管理。三是抓紧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智慧盐城建设总体规划,抓紧出台云端盐城建设的实施意见,精心谋划基于多部门数据共享基础之上的挖掘应用。

4.2 加快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信用数据应用推广 加快市县两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形成全市系统全覆盖。推动市信用大数据,逐步形成信用数据分析应用。在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系统服务功能、优化诚信盐城网站、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继续推进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加大联动监管力度。以信用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行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类监管和事后失信联动惩戒工作。

4.3 努力提高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建设水平 一是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建设完善领导决策支持和应急服务系统,统一部署政务信息、电子交换、视频会议系统、党政门户网站等公共业务应用。完善和迁移各党政部门内部办公应用系统,开展重点业务应用示范建设,同时充分利用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和文件档案等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媒体资源、国情省情市情等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各级党政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二是根据盐城市电子政务应用的实际要求,在和全市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做好盐城市电子政务外网规划建设。三是认真梳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在确保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分别向内外网部署和迁移。

4.4 努力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大力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完善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库,实现全市政务信息的统一报送、集中存储、多渠道和分析利用。强化社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的窗口功能,实现服务事项在社区的就近受理和办理,提高基层社区服务效率。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和卫生事件预警处置信息化,为公众提供医疗卫生综合信息服务;加强校园安全信息化监控,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公众关注焦点的信息服务,尤其是食品药品安全、安居住房、交通出行、法律援助等服务,有效促进民生幸福城市建设,推动盐城市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快速发展。

今后,盐城市以规范和创新政府行政行为为主导取向,以加强为企业、群众服务和公众监督为基本需求,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实现重点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使信息共享程度显著提高。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政务应用项目,改善和加强政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实现全市政务网络平台、应用系统及信息资源开发的整体功能,提高全市政务信息化应用与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卢保中.电子政务建设国内外现状及趋势[J].价值工程, 2011(10).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范文6

今天召开全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表彰会,这是一次夯实“信用”基础,进一步推进全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部署会、动员会。刚才,会议通报了全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表彰了近年来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州委、州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向人行西宁市中心支行、省信用联社及省州各金融机构莅临指导和多年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向为我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积极作为,全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绩喜人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州金融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截止去年年底,信用乡(镇)已达到7个、信用村达到88个,信用户达到9564户,“五位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初步建立,为推动农牧区经济建设、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涉农贷款的大幅增长。自年农村信用体系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各涉农金融机构借助这一平台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支农支牧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加大。截止年底,全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3.37亿元,较上年增长29.23%;农牧户贷款余额达4.98亿元,较上年增长30.69%,增幅均创历史新高。金融机构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实现让利428万元,3474户农牧户受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推动农牧区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社会信用风险共担机制的形成。目前,全州四县均成立了信用担保机构,支农支牧担保资金总额达3020万元,金融机构向农牧户发放担保贷款10315笔,总额达到2.96亿元,占全州各项贷款余额的18.12%。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融资担保平台的不断完善,降低了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风险,优化了信贷结构调整。

三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社会信用资源的有效整合。无差别待遇的信用户、村、乡(镇)评定模式,统一了信用评定标准,实现跨机构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效率。同时,通过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有效提高了农牧区群众的守信意识和法制意识,规范了农牧区信用秩序,净化了农牧区金融生态环境。

二、查找不足,找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我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局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方面。比如:有些地方对金融在农牧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目前,四县中只有河南县达到了信用县评定标准。一些乡镇政府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工作力度不大,存在相关制度不执行、目标责任不落实、与金融机构的配合不积极等现象,影响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社会信用观念比较淡薄,违约成本几乎零,守信受益不明确,失信惩戒没力度,导向机制还不健全。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工作不到位,方法简单,没有很好地结合农村牧区的特点和农牧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宣传工作,农牧民群众对金融及信用知识了解少,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强化措施,努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加强政府领导,优化信用环境。我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政府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推动工作任务艰巨。下一步,要尽快完善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工作机制,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快完善财政投资和民间资金有效参与的担保机制,解决小额信贷担保抵押不足的问题。推进信用信息有序规范开放,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引导和支持担保机构介入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与评级,降低金融机构成本与风险,满足农牧户大额信贷需求。

(二)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州创建信用户、村、镇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在促进全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协调推动作用。州人行要发挥牵头单位作用,担负起统筹协调的职责,严格按照制度指导、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同时,要建立与省级领导小组的工作联系制度,多协调、多沟通,争取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领导小组和金融机构,协助牵头单位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群策群力建设好农村信用体系。

(三)深化信用建设,打造“信用”。“信用”是全面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信用”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双文明”建设,促进金融机构增加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投放,推进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工作的主动性,通过有效的组织推动、广泛的宣传教育、系统的制度创新、扎实的实践探索,全面推进“信用”建设各项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