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例6篇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1

关键词:邮箱;移动Agent通信机制;改进算法

近些年来,由于网络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使移动Agent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在电子商务,个人助理,安全,分布式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应用。尽管其能够运用迁移把远程通信变为局部交互,但是通信依然是其必要部分。因此,通信在移动Agent之间的合作中,在对其进行控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对其加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实际上的意义。

一、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在移动Agent设计中有一个难题,即移动移动Agent通信之间可靠的消息传输。究其原因可知道它与传统的分布式环境下的通信方式有所不同,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移动Agent的自主移动性特征,因而在移动Agent环境下的消息传递机制也具备其自身特有的个性表达,比如在网络环境中如何确定不断移动Agent位置,或者在其中命名的唯一性等。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1、从命名方面来看

在移动Agent通信过程中,为了保证其应用范围的唯一性,一般需要通过一个命名机制将通信双方加以标识,而且要在其生命周期之内相对固定,不能使其因为位置的移动而随之改变。这些要求也可以通过对其系统的了基础,即对于基于因特网的网络环境来进行思考,进而推论。笔者在此主要采用Mogent系统通信机制,以其命名机制加以说明。在该系统中,命名机制主要是运用物理名与逻辑名的双层命名空间,此机制在标识Agent方面,采用创建Agent的主机地址与某个用户提供的字符串。因为不同的主机所创建的Agent名字排除了相同的可能性,因而可以说,只要用户提供的字符串不变更,而且在一台主机上生成的Agent的名字未消亡,就能够保证其命名的全局唯一性。

2、从寻址与通信失效方面看

移动Agent之间的通信需由Agent寻址与消息传递来完成。寻址机制分为集中式,指针式,广播式以及层次式。这几种寻址方式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易出现一些问题,如:Agent X向Host5上的Agent Y传递消息H,但当H在网络中传递的过程中,目标Agent Y却迁移到了Host8,因此当消息H到达Host5时,消息接收者也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物理位置发生移动而造成的。

3、基于邮箱的通信算法说明

其主要方法是为每个移动Agent设立一个独有的邮箱,作为消息,与其分别处于不同主机,而且各自迁移,迁移在每次完成之后,即要向邮箱注册自己的地址。发送给移动Agent的异步消息暂存于邮箱中,再通过Pull或Push方式完成最终的传达。在此过程中,其对于Home的依赖性比较强,这一问题在改进算法中依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这也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所在,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着重关注。但是在下文中所要提及的改进算法可以将其移动Agent通信中的消息可靠性,通信效率提高,不受物理位置变化影响。

二、改进算法

1、算法思想内涵及其说明

在改进算法系统中,有Home,其职责在于对该主机上生成的移动Agent信息进行记录,其中还要记录一个称为“R”的在途信件数目n”的变量,用以说明有n个消息正在发送的过程中。在控制邮箱存活状况方面,当移动Agent完成每一次迁移后,即要向Home注册其新地址,为了明确消息的接收状况,其也将“R接收消息数目m”与“邮箱消息数目”两个变量记录在案。Communicator作消息路由装置,在每个主机上都有配置,一切消息必须通过它来进行接收与完成发送。移动Agent所进行的消息传递方法与其相同。比如消息发送者要发送查询目标Agent的消息,就将其消息发送给本地Communicator(Cs),再经Cs将消息发送出去,当Home通过主机上的Communieator(Ch)收到消息后,将要查询的目标Agent的消息通过Ch发送给Cs,Cs再将消息转发给消息发送者。Mailbox的消息传递方式也采用此种方法,不过其是移动Agent下的子项,而且具备一定的智能性。存储其中需接收的消息,它不随其一起进行迁移,并且其具有自动销毁功能。具体如下图2。

图2 改进算法的通信过程

2、对其特性的研究

通过上面的改进算法与原算法的说明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在寻址方式上二者相同,但在处理通信失效方面,其以子项Agent来接收移动Agent迁移过程中无法接收的消息。也即是说,其无需再迁移邮箱,而且可以在其节点方面发生故障时将损失降到最低。

首先,从通信的可靠性方面看,其通过邮箱保存使Agent到目的地注册成功后,再进行发送,有效的保证了信息传递。

其次,从移动Agent迁移的自由性方面看移动Agent自身可以决定其迁移与否,当确定迁移并在完成后,只需向Home注册地址即可。

第三,从通信效率方面分析,其不再通过邮箱转发,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退化,增加一些控制信息即可。处于良好状态,其可以使发送者的消息直接接收,移动Agent只需通过一个通知前一个节点的销毁信箱的额外通信量,从整体进行评估,其明显优于未进行改进的算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笔者在对基于邮箱的移动Agent通信机制的改进算法课题中,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性说明,并且对移动Agent通信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做了粗浅分析,重点分析了算法思想与算法特性。在分析了现有的机制后,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相对来说较为能够保证其消息可靠,高效传输的改进算法。希望可以在通信的可靠性方面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可以进一步的提高通信效率。■

参考文献

[1] 陶先平,冯新宇,李新. Mogent系统的通信机制[J].软件学报,2012(08).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2

论文关键词 移动政务 政府流程再造 电子政务

近年来,随着3G牌照的发放,移动设备普及率的提高,移动政务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过国外移动政务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进行移动政务流程再造,可以精简政府部门,避免资源浪费,重塑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加强政府与群众的联系。尽管现在的移动政务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可以预见的是,无线技术与移动设备的普及会加速移动政务的快速发展,而利用移动政务进行政府流程再造可以更好的达到行政效率的提高、行政成本的降低,并且,移动政务能够为政务流程再造提供新的方法和环境。

一、移动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的内涵及关系

(一)移动政务的概念

移动电子政务的英文是“Mobile e-Government”,简写为“m-Government”,它是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普及和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应运而生。移动电子政务是指将 GPRS、WLAN 、3G等数据传输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领域,从而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移动化。从政务的角度看,移动政务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办公,即移动办公;从技术的角度看,移动电子政务是基于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电子政务;从公民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其他手持设备获得政府的各种支持与服务。

(二)政府流程再造的概念

政府流程再造是一个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政府创新过程,它借助现代管理学的企业再造理论,以公众为导向,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打破传统政府组织得以建立的种种假设,通过对政府运作流程进行彻底的、根本性的反思和再设计,力求达到公共治理水平、服务质量、政府效能的大幅度提升。

(三)移动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移动政务的核心,但是仅靠技术作为移动政务的武装并没有触及精简高效政府的根本理念,从而无法实现体制改革和创新。真正体现先进服务与管理的移动政府是利用信息科技,实现政府再造的政府。因此移动政务是政务再造的依据和手段,而政务再造则是移动政务实施的目的和成果。

一方面,移动政务是政务流程再造的依据和手段。政务流程再造依据移动信息技术实施移动政务,政府工作以计算机和移动设备为结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创造合理的工作流程。移动政务可以有力的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由每天的八个小时相当于增加到二十四小时,这有助于角色和服务理念的根本变化。移动政务通过信息网站的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开展电子政务的经验和共识,公众通过手机进入政府网站,就可以随时了解各种政务信息,随时享受政府更具体、更个性化的服务。

另一方面,政务流程再造是移动政务实施的目的和成果。首先,一切以移动政务为核心的技术,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于政府的流程优化,建立高效政府。其次,政务流程再造是对政府组织结构的改变和创新,由以前的以职能为核心转向以流程的设计。最后,移动政务的应用绝对不是简单的把业务流程复制到移动互联网上,应该针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环境,立足于公众的需求,进行行政机构的改革,政务流程的优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政府绩效。

二、移动政务流程再造的意义

移动政务流程再造已经是电子政务发展中不可忽略的一个趋势,它并不会取代电子政务的地位,而是起到补充的作用。移动政务将进一步的使政府的信息透明度、公民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在电子政务的环境下,移动政务流程再造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增加信息传递的高效性

信息传递的优势在移动政务中显露无遗,尤其在一些危急的自然灾害面前,通过向手机等移动设备传递救援信息可以减少因自然灾害而带来的危险。同时,通过移动基站可以向进入此区域的公众发出信息可以做好及时的信息传递。

(二)缩短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提高公民满意度

在信息技术没有充分利用之前,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工作的流程和内容,而缺乏与公众的沟通。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现在逐渐出现了网络听证,手机微门户和短信参政议政等活动,公众可以利用手机给政府机构发短信,同时也可以利用手机微博关注政府官方机构,发送私密消息。由于公众对手机和移动设备更为了解,通过这种方式也更为便捷,这样就大大加强了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公民的满意度同时也随之提高。

(三)创建流程再造新平台,提高政府绩效

一方面,以往的政府业务流程中,没有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有很多硬性规则。比如在工作流程中,如果第一个步骤没有结束,第二个第三个步骤也无从做起。经过移动政务的流程再造后,信息在各个流程步骤中得到共享,哪怕第一步没有完成,第二步第三步也可以同时开展,从而提高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为政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提供全新的平台。另一方面,传统政府中间层过度膨胀,这些起着信息综合和信息传递作用的组织,使政务流程变得复杂化。而在经过移动政务流程再造的政府后,高层可以越过中间层直接将信息传递给最底层,信息的处理可交给移动政务自动处理,因此,大大简化了中间层对信息的综合和传递,加强了职能授权,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移动政务流程再造的方法步骤

从以上分析可知,移动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移动政务产生了全新的流程再造构想,促进流程中活动的优化;另一方面,流程再造使移动政务的信息技术得到发展。政府流程再造应该与移动政务建设同步进行,流程再造是基础,信息技术是手段,只有把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体现移动政务的特点,才能真正发挥流程再造的优势。移动政务流程再造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对移动管理理念进行再造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每天8小时的服务延长到24小时。这样看来,移动政务的发展既对服务型政务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工作人员提出很大的挑战。这就必然要打破传统的服务理念,加上工作人员固有的惰性和隐藏着利益的威胁,流程再造必定不会一帆风顺。在流程再造中,可以减除不必要的支付,裁撤不必要的部门,创建一个以移动电子政务为技术支撑的服务型政府。

(二)利用信息技术理顺政务流程

重塑管理理念后,就应当对流程内容进行改造。首先,取消阻碍政府运作的无谓的流程,这种流程包括有些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的流程。其次,简化流程内容。在移动政务环境下,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减少中间环节,实现精简流程内容的目的。再次,合并功能相似的流程。在传统的业务流程中,由于有些流程同属一个职能范围,组织在机构设置中>

(三)实现信息在整个流程再造过程中的共享

在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中,相同的工作被多个部门进行着,这就造成了重复劳动。在移动网络环境下,不同部门的业务工作人员只需确定好各自应该采集什么信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实现信息在整个流程的共享。这样就大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从而使行政效率得到提高。伴随着社会多元化,政务流程也需要有灵活的变化形式,而传统的政务业务流程已经无法应对公共需求的多变性。通过移动政务的流程再造,以公共需求为中心,构建灵活的流程架构,理顺政府流程,这样就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

四、移动政务流程再造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因素

(一)基础设施建设因素

移动政务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无线网络和移动政务平台的覆盖面还远远不够。虽然GSM网络的覆盖面很高,但是必须向网络运营商缴纳相关的资费才能够使用,而完全免费的无线网络只有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才会有。对于其他城市来说,无线网络以及配套设施通常正在建设之中,覆盖的面积微乎其微,在无线网络支持方面非常匮乏。由于中心城区的人口流动比较大,在建设网络设施时应首先考虑较发达的地区,以点带面,扩大中心城区周边的影响力,从而推进移动政务流程再造。

(二)身份鉴定因素

只要具备无线模块的移动终端都可以通过无线信号接入无线网络,这就对鉴别信息的来源有很大的考验。通过移动政务建设的现实经验可知,一些不实的虚假消息经常出现在政务信息中,对网络环境造成了较差的影响,也和移动终端的身份鉴别困难有关。在对移动政务信息进行管理时,建议管理员的登陆方式采用指纹识别等生物技术,这样比简单的密码登录更为安全。

(三)信息安全因素

对比以往的政务工作流程,移动政务对无线信号传递通道和移动设备终端的安全问题更加敏感。因为无线网络依赖公共空间传递信号,所以这对网络的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移动政务更加依赖手机的使用,这对手机用户同样提出了要求,手机病毒已经屡见不鲜,公众应当培养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以免手机被植入病毒,从而导致信息的不安全。

(四)法律法规因素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3

1 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发展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移动通信新技术研发方向,决定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总的发展趋势,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是其产品升级换代的关键,更是企业开拓更加广泛市场的法宝。而专利拥有量的多少是表征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一项重要指标。图1是移动通信领域专利申请发展趋势。表1移动通信领域专利申请逐年发展趋势一览表。从图1和表1 可以看出1994年以前,在我国移动通信领域,新技术研发一直处于低靡状态,专利申请量很少,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起步阶段。进入1995年后,人们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技术研发热情逐年走高,专利申请量也是逐年上升。1995年的年申请只有101件专利,而到2006年,其年专利申请量高达1877件,是1995年的18倍。这说明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自进入1995年后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6年至今是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黄金期。

2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专利的国、省分布

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7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7083.5万户,达到92983.7万户。12月份,全国德律风用户净增961.8万户,其中固定德律风用户减少130万户,移动德律风用户净增1091.8万户。全年累计净增德律风用户11802.4万户,总数到达 12.71亿。其中,固定德律风用户减少922.6万户,到达2.85亿户,其中无线市话用户减少1076.2万户,到达1787.0万户;移动德律风用户净增12725.1万户,到达9.86亿户;3G 移动德律风用户净增8137.2万户,到达12842.4万户。如此庞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无疑加剧了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的竞争。表2是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前十强国、省专利拥有量一览表。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的广东和北京申请的关于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专利,均超过了韩国和日本;位居第一和第二名;排名第五的上海专利拥有量也超过了美国、芬兰、瑞典;浙江和山东位居前十强的第八和第九名。由此说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已掌握了大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经济强国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的垄断。就拿排名第一的广东省来说,这些年来在移动通信领域主要从事的研究有电话通信;无线通信网络;图像通信等方面,其代表性的专利有:在移动通信中协助导航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一种移动网络电话系统及无线接入点;电视系统、移动通信终端与电视系统的通信方法;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在移动通信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业务接入系统及方法;对本地IP数据进行管理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基于WCDMA核心网实现移动通信的系统及终端接入方法。

3 移动通信技术研发涉及领域分布

移动通信行业主要有通信标准制定、芯片制造和协议软件、电路元件供应和系统组装三个环节。所有关于移动通信的技术研发都是基于以上几点进行的。表3是移动通信技术研发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一览表,从表3可以看出,近年来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主要研发方向和热点是:H04Q (选择);H04B(传输);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H04M(电话通信);H04W(无线通信网络);H04J(多路复用通信);H04N(图像通信);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G01S(无线电定向;无线电导航;采用无线电波测距或测速;采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或再辐射的定位或存在检测;采用其他波的类似装置);H05K(印刷电路;电设备的外壳或结构零部件;电气元件组件的制造)。其中最为活跃的研发领域是H04Q(选择),其代表性的专利有;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接收 MBMS业务的方法;第三代移动通信协议栈系统中防止 RRC资源配置冲突的方法;移动通信网络信号监测终端一种移动通信自动巡检拨打测试系统;一种基于信令中继技术的移动通信号码携带的系统及方法;移动通信终端机;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声光告警系统。

4 结束语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4

无论出现在哪类人群中,陈书伟都是那种最容易被忽略的人:中年,瘦小个,着装暗淡,相貌平平……特别是,谈吐带着浓烈的市井味道。

没人能看出,这个不修边幅的“家伙”,却是二年前以一本惊世骇俗的书――《剥移动的皮》,席卷整个电信业,并一度掀起消费者集体垄断企业热潮的小商人――陈书伟。

让“世界500强”企业当被告

陈书伟来自潮州。

1992年春,因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年方十九的他还没读完高二,就从学校辍学,揣着家人给的200块钱,独自跳上了开往深圳的大巴。彼时的他,一心想着做第二个李嘉诚,根本没想到,这座梦中的大城市,日后会把他变成一位名噪一时的民间意见领袖。

1992年到1998年,他从龙岗镇的一名建筑搬运工做起,经历了泥头车司机、报关员和小商人等多重职业角色的转换。坚毅和果敢的性格,使得他在25岁那年,就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一次高峰:赢利80多万。

“若继续埋头苦干,我很可能已成为一名颇为富裕的商人。”时隔多年,陈书伟对《中国改革》的记者感慨。事实上,后来的他,并没有在深圳完成青年时为自己描画的最初梦想。

这源于一个经济巨人的诞生,扭转了他的人生轨迹。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18亿元。这名垄断经济王国的新贵,在短短一年,便创下了盈利322.17亿元人民币的辉煌业绩。次年,该公司毫无意外地当选为《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企业”。头一年,它为国家贡献的税收便达211.55亿元人民币。

陈书伟自己也讲不清楚,那时他对一艘国产行业巨舰的兴趣,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强烈。

当年,他查阅了官方的一些资料,发现1999年9月底,全国的移动用户数量才3782万,到2000年,这个数字就激增了4197万。“这样的增速,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数以千万计的消费者,就像密密麻麻的蚂蚁一样,拢聚在巨人的脚下。”

陈书伟对移动公司超乎寻常的成长速度,表现出了他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的本能担心: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如果没有自己的组织,利益很可能遭到移动公司的侵害。这样的担心很快就被陈书伟自身的遭遇所应验。

2001年开始,陈书伟无意中发现,自己在中国移动开设的手机号码经常发生“几角,几元,甚或几十元、近百元被无故扣掉的离奇事件”。

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需要“透明消费”。于是,拿着消费账单,他多次前往移动公司讨说法。几乎每次,作为运营商的移动公司都给了他相同的答复:“这是代收费,与公司无关。”

疑惑继续在他心里。在运营商那里找不到答案,陈书伟唯有顺藤摸瓜,往根部追查。结果发现,扣钱的原来是一些叫SP的公司。这些公司许多都地处深圳以外,怎么办?难道为了几块钱或几十块钱,消费者就得花几百块钱去调查?

“年轻气盛”陈书伟,实在忍不住这一口气,于是“直捣黄龙”,真的揪出了广州的一些SP。

不过,这些公司否认“收错了钱”。他们拿出清单,告知陈书伟,某年某月,他“确实”接受了该公司的服务。这些服务,不是免费的午餐。

陈书伟擦亮眼睛一看,这些“稀奇古怪的服务”,他听都没有听过,“消费”明显是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迫订购的。

问题水落石出。一种“被骗和被抢的感觉”直冲陈书伟的脑门。当时,陈书伟还想,全国有那么多的移动用户,移动公司每天都在帮这些SP布设“消费陷阱”,受害者岂在少数?运营商是合作方,能脱得了干系?

陈书伟认定,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而是严重影响消费者权益的公共问题。“这个‘世界500强企业’太没社会责任感了!”

陈书伟下定决心要跟中国移动掰一掰手腕。

之后,陈书伟从书店买回一大堆相关法律的书籍,并细心调研通信业的行业规则、发展现状,及运营商的服务内容、条款,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有关部门、企业和组织对法律政策的执行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心学习后,陈书伟猛然发现,“运营商的违法现象非常严重。在其服务项目中,可以说大量存在各种消费陷阱和霸王条款。按照我对法律和政策的理解,这都是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这时,他和中国移动之间又发生了一起小纠纷。这起纠纷,后来演变成“逼迫”陈书伟走上诉讼推动企业嬗变之路的导火索,也彻底改变了他做一个本分商人的梦想。

2003年8月,陈书伟根据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的宣传广告,重新启用已停机的号码13903022959。“原因是,我了解到这个号码可享受220元的单向套餐服务”。陈书伟回忆说,“谁知,只使用到10月,移动公司却突然宣告,停止该套餐服务。承诺的事情,怎么可以说变就变。”不管消费者怎样投诉,服务还是停止了。陈书伟“很生气”,拒绝缴纳已经发生的话费,改用联通号码。

2004年2月,春节后没多久,陈书伟就接到一封发自广东移动的信函,声称要他。

收信后,陈书伟自言火冒三丈,“运营商明显是恶人先告状。”他决定先发制人。于是,他以欺诈消费者为由,在深圳先把移动公司告上法庭。移动公司被迫应诉。为了息事宁人,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主动提出庭外和解。以为胜券在握的陈书伟,当场予以回绝。没想到,判决的结果却让他大吃了一惊:移动公司胜诉。

判决书送达后,陈书伟很不服气,坚称自己有理,决定把对移动讼争进行到底。不过,由于频繁兴诉,深圳某法院曾一度拒绝受理他的案件。

在深圳不了,陈书伟就到广州。在广州,几轮庭审之后,他发现,败诉几乎成了这类诉讼的惯有结局。无论自己多么在理,笑到最后的总是中国移动。

“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做法是经得起法律推敲的。”移动公司事后这样解释,“我们历来欢迎消费者对公司业务提出意见,但不支持像陈书伟这样滥用诉权,挤占我国高度紧张的司法资源。”部分法官也在不同场合表示了对移动公司这一说法的支持。

对此,陈书伟坚决否认:“官司输了,并不能说明我对法律和政策理解不对,而说明移动公司太强大了,靠一个普通消费者的力量,根本无法跟它博弈。”

给中国移动“上课”

为了证明自己的见解,陈书伟一边继续深化自己对法律和案例的理解,一边通过网络在消费者群体当中寻找更多的支持者。

不出半年,事情便有了转机:

2005年,针对广东移动公司向消费者违法收取选号费的问题,广州中院在终审判决中,宣告陈书伟胜诉。这是陈书伟自“和移动交手”以来所取得的第一场诉讼上的胜利。这起事件,引起了移动公司对既有做法的合法性反思。

2006年,针对“多年来SP欺诈行为屡禁不绝,越整顿越严重”的问题,陈书伟在网上撰文公开指出,根源在于信息部监管不严。随后,一些移动用户在网上发起“捉硕鼠”的反黑申诉行动。7月,陈书伟抛出了洋洋十几万字的《剥移动的皮》,“系统全面地分析了SP和运营商的各种违法行为”,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强烈重视。移动公司此后的服务意识大为改观;

2006年11月,陈书伟在网上组织号称“万人团诉”的集体诉讼,媒体报道后,引起总理的关注,并在新华社内参作出批示,从而引发了一场“严肃整顿通信市场”的全国性行动。此后,SP利用短信陷阱欺诈消费者的现象慢慢得到了有效遏制。

在电信领域,陈书伟从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慢慢变成了一个向垄断企业集中传递消费者公益诉求的符号。他自费发起了数百场诉讼案件,足迹遍及广东、北京、天津、福建等近10个省区。其中,自己当原告的有120多起,出庭的有300多起,参与指导的则多达600起。

“他在以这种方式给中移动上课。” 陈书伟的支持者夏楚辉说。

频繁的公益诉讼,耗费了陈书伟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一些认识他的社会人士都在想,陈这么执著,到底为了什么?

在电信企业员工看来,陈是想谋取个人的不当利益。面对这一指摘,陈嗤之以鼻:“如果我有不良企图,就不会在每次的中,只是象征性地提出一两元的赔偿。”

陈书伟的行为也引起过某些政府部门的调查,但结果却显示:陈这样做并无法律障碍,更没有哪个组织在背后操控他。仔细研究他提起的每一宗诉讼,合法有据。

这些调查打消了有关企业对陈书伟的猜疑。而随着民权意识的抬头,陈在社会上所获得的认同越来越多:“企业就算再大,也不能伤害一个普通消费者的利益。”在陈书伟看来,中移动这些垄断企业,若无权力部门的强势介入,他们绝不会主动改善自己的姿态和服务,更不用说接受普通消费者的批评。

期待垄断企业有更多变化

“中移动的许多霸王制度并非铁板一块。”陈书伟坦言,“应该承认,在我们的监督之下,中移动的服务意识和水平这几年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相应的,其在消费者中获得的赞扬也越来越多。”

陈书伟向《中国改革》历数了他所观察到的若干转变:

2004年6月以来,陈书伟发现广东市场上的号码收取选号费和入网费等额外费用,违反了《电信条例》、《关于取消选号费问题的通知》、《电信号码资源管理办法》、《取消市话初装费和邮电附加费等政府性基金项目的通知》,马上协助媒体进行曝光。2004年7月1日,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资费监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为起点,全国掀起了对通信行业秩序的整顿活动。后来,这类违法现象得到了消除;

2006年,陈书伟发表《剥移动的皮》,并在网上发起集体中移动的社会行动。媒体报道后,总理批示“严肃整顿通信市场”,SP利用短信陷阱欺诈消费者的现象始得到有效遏制;

以前,用户申请暂时停机,广东移动均收取20元停机保号费。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对陈书伟举报广东移动有限责任公司违规收取占号费事项的答复》中称,这一收费项目未经备案。2006年,陈发起多次诉讼,结果全部败诉,不过,信息产业部随后却要求该项手续费统一下调为最高收费5元/月;

以前移动用户入网必须填写入网地的联系地址和联系固话,必须采用银行托收、必须预存话费如深圳须存300元,开通国际漫游必须预存1500元话费,陈书伟认为该规定违反了《电信条例》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过诉讼和向工商部门、通信管理局投诉,上述规定都已取消;

以前的SIM卡费为50元/张,但是这一收费标准是在2002年《关于部分电信业务实施市场调节价的通知》出台前制定的,早已失效,移动、联通必须重新备案。在陈的督促下,移动、联通重新申请备案,现在的SIM卡收费改为15元/张……类似的转变,一桩接一桩地在博弈中成为现实。“我们实际是在帮助移动公司不断完善自己。”陈书伟总结。

不过,移动公司的这些改变,似乎远远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陈书伟称,多年来,他们针对通信企业的消费陷阱、霸王条款及不合理服务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诉讼、投诉,目前,运营商虽有改变,但诸如用户的选择权、知情权等,仍得不到全面的保障,停机保号费、SIM卡费等非法收费项目依然存在,霸王条款依然层出不穷,无第三方合法认证的收费系统依然在帮助着企业赚钱,代收费继续存在并依然是用户投诉的热点,资费标准过高(远远高于香港的0.02 元/分钟)等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电信运营商 ;发展障碍;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27-02

一、移动电子商务概述

所谓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通过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通信设备与因特网有机结合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移动通信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完美组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但真正推动市场发展的却是服务。移动电子商务能提供以下服务:PIM(个人信息服务)、银行业务、交易、购物、基于位置的服务、娱乐等。当然,与基于有线Internet的传统电子商务一样,移动电子商务并不是所有业务流程都能实现。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供货可能是实物形式的(光驱、计算机硬件和图书等),而在某些情况下则是电子形式的(软件分发、资金划拨等等)。

二、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移动电子商务的起源与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WAP上网已成为一种被大众接受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尤其是3G已经开通,手机上网已成为另一种重要的上网方式。同使用电脑上网相比,手机上网几乎不受时间、空间、设备的限制,上网费用被大众接受后,为移动商务的进一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我国的移动电话经历了一个由东到西、由城市到农村的发展过程,移动电话使用率与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由于国家的支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移动电话发展速度非常快,年均增长率在100%。随着移动电话价格的下降和移动通讯费用制度的调整,这一市场增长将更为迅速。?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在2G时代,无论是GSM/TDMA还是CDMA,其业务差异是很小的,在2.5G时代,CDMA 1X和GPRS开始有了一些增值应用上的明显差异。3G业务的差异只有一小部分来自运营商所选择/被动选择的3G技术,更大的一部分,则来自于运营商企业的战略定位。

3G的差异将集中体现在增值业务上。在3G时代,语音和短信无疑仍然是运营商的基础业务;为移动中的计算机提供无线数据接入,也有希望于3G时代成为基础业务。就业务而言,3G运营商所谋求的差异就被锁定在增值业务上,是涉及具体应用和具体内容的差异,是电信运营商作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差异。

从技术上看,3G的亮点在于移动多媒体、移动流媒体和手机应用下载等数增值业务。前二者意味着内容的极大丰富,视听效果日臻完美;后者则意味着形式的极大丰富,如JAVA、BREW对手机终端功能的无限扩展。

从业务应用上看,3G的卖点已经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手机电视、移动办公、手机银行、电子支付、手机经纪业务、移动电子邮件、移动广告、个人信息管理、手机订票业务、娱乐信息服务、移动课堂、移动政务等。

三、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障碍

(一)理论障碍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首先,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比较欠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我国对移动电子商务的一些应用领域的研究仍旧是一片空白。比如对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移动应急行动等移动电子商务的新领域的理论研究。由于这些新的应用领域各有自己的特征,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将移动电子商务和这些领域的服务特征相结合的理论模型的研究。

(二)技术障碍

1、第三代通信技术选择产生的问题

2G时代,中国移动建网采用的是GSM标准,中国联通采用的是GSM标准和CDMA标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所建移动通信基站已超过30万个,一向是各建各的。两公司的铁塔常常都是并肩而立,本可合用的铁塔和机房却只承载本企业的基站天线和设备,浪费了大量钢材和土地。一座铁塔(或机房)需投资约30万元人民币,在现有的基站中,如果1/3共建共用,便可以节省资金300亿元。

在2G技术向3G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中国三家营运商采用的标准又不一样,中国移动采用TDSCDMA标准,中国联通是WCDMA标准,中国电信选择是 CDMA2000,而国外的3G标准基本上就是一种,这样便于国家、企业集中力量发展3G,而我国由于采用3种标准,力量难于集中,容易造成3 G关键技术难于得到突破,产业很难做大做强,更难于引领电信技术的发展。同时,标准不同,造成3G手机不能自由转网,对手机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3G技术及应用的成熟问题

3G是高速度移动数据网络、智能终端和基于身份识别、位置、电子支付的应用整合而成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3G不是一种技术,它是网络、终端和应用整合的服务模式和用户体验。

在3G背景下,2009年移动商务得到了长足发展。第一,由于3G牌照发放,移动商务产品种类增多、服务更加多样。比如上海世博会手机门票业务、3G手机邮箱、企业级彩信应用等等已经开始商用并发展较快。第二,移动商务市场得到更多厂商的关注,尤其以传统互联网公司和传统电子商务公司为代表,在3G牌照发放的刺激下他们更加关注移动领域并纷纷做出了相应布局。第三,2009年3G下的移动商务应用并未出现杀手级应用,主要原因是受限于3G的终端普及和网络尚未全面展开,之前业界所推崇的手机邮箱应用在这一年也并未爆发。

目前当3G还未达到成熟发展之时,4G也要来了。“看似遥远的未来转瞬就会变成现在”,用这句话形容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再合适不过。4G研究项目已经悄然进入外场试验和预商用计划。3G带宽非常有限,让很多用户在同一时间使用视频很困难,而4G的带宽是3G的10倍,频谱利用率大约也是10倍,这样吞吐量就是3G的100倍,真正实现把宽带送到用户手上。在技术上4G将领先3G一个档次。

(三)运营和市场障碍

3G的发展重点是数据业务,目前移动数据业务基本上都采用按流量计费的方式。依笔者拙见,按流量计费是技术导向或成本导向的,而非客户导向或需求导向的资费方案。一个理想的资费方案是,从用户的角度上看,收费原则非常简单而且确定,从运营商的角度上看,它能够针对不同需求产生出多样性的变化。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不太容易。

包月制实际上就是一种资费套餐。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资费套餐是最好的价格竞争方式。理论上,资费套餐的设计是根据运营商自己的用户结构、财务状况、赢利目标等综合因素来考虑设计的,不同运营商的情况千差万别。可怕的是,假如竞争对手没有从相同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推出一个无理性的简单降价,就可以把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资费套餐冲击得七零八碎。

较之2G,3G业务更加复杂,许多业务都是有使用限制条件和资费限制条件的,或具有特殊的使用流程,这对普通用户的理解能力形成挑战;同时,通信网络和技术的复杂性,会偶尔在用户使用业务过程中产生一些障碍。这些都要求有必要的界面系统向用户进行宣传和解释。

四、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对策研究

(一)理论问题的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必须要结合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移动电子商务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以寻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只有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方法,才可以充分提高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水平,从而全面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全面快速地发展。因此,对于上面的问题,必须加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根据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全面开展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在对理论研究的同时,要注重理论的研究深度和方法。目前,随着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对移动电子商务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移动电子商务行为的研究,对移动电子商务经济学、战略和商务模式的研究,对各类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研究,对应用服务接纳模型的研究和对移动电子商务跨文化研究。同时,对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的方法应该采取实证方法。

(二)市场障碍的解决方案研究

1、市场规范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研究

在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属于新生事物,要取得完善的程度还需要一个过程。而对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机制的完善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整合各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异构支付平台,为移动终端客户建立一个广阔的移动支付平台和选择空间是必然选择。

为保障移动支付的基本安全,技术方面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信息保密;WAP安全;身份认证;终端装置安全。目前移动支付的技术保障水平较高,但相对有线网络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还需不断改进。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表示,央行对新兴移动电子商务产业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并正在研究发放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行政许可并制定相关监管办法。对于目前正在试点运营的相关机构,将采取备案登记制度,并保持对其沉淀资金规模与社会信誉的监控。他强调,这是一项融合了新兴技术的金融业务,有一定的门槛,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应与银行展开积极合作,如果自身涉足,也要接受央行监管。据悉,这类门槛主要包括,机构本身必须是一个专业化的支付组织,可开展支付、清算等业务,与其母体公司要在资金、运营等方面完全独立,同时要定期向主管部门就资金规模、运行情况等作报告等,以便监管部门掌握其发展情况。

目前,在有关现场支付的标准规范方面,就有人民银行、工信部以及企业各自发起的几套规范。此外,人民银行方面还有国家金融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PBOC2.0标准规范,企业方面,中国移动、中国银联、一卡通公司等企业纷纷制定自己的标准。

2、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与开发应用服务

首先,降低终端成本。以手机为代表的终端产品不仅要加强功能设计,更要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客户类型加强针对性业务功能的设计,而不是每款手机都“大而全”,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制定出客户可以接受的价格。

其次,降低交易服务成本。用户采用移动支付方式银行要收取交易手续费,移动网络运营商还要收取服务费,再加上发送短信的费用,用户使用手机支付要比传统支付方式付出更多,而现在并没有很突出的需求来支持这一市场。高成本又没有突出的应用严重拉开了移动支付与用户的距离,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运营商与银行密切合作,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根据用户需求开发高附加值业务,简化用户支付操作程序。短信息的成功应用除了给移动运营商带来巨额收益外,也越来越多地给各行各业带来商业上的应用。它的成功在于成本低且符合消费者需求,这一成功经验提示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的上游企业应加强合作找出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开发“物美价廉”的应用服务,将其转化为市场。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6

关键词:移动电视节目风格电视文摘新风尚

美国的In-Stat/MDR在其的报告中指出,全球地面(移动)数字电视市场已度过一个高速成长的时期,2009年,移动电视服务将创造每年54亿美元的价值。这样的市场前景对电视业界来说无疑是太诱人了,从CCTV、SMG到凤凰卫视都在倾力打造新的媒体市场,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抢占更多的资源市场。对新媒体电视而言“内容为王”还是不变的黄金法则。笔者在此对移动电视节目的制播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移动电视的优势

1移动传播的收视形态

数字移动电视采用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电视节目经过数字编码。通过无线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传播。它与传统的模拟电视无线传播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大的优势就是支持移动接收,通过发射信号的单频网布设,使得数字信号覆盖达90%以上,在此范围内经无线接收,均能收看到高质量的电视画面,即使当车辆行驶速度高达150km/h时也不影响接收。也就是说受众在移动的状态可以收看到同传统电视和网络一样的及时信息。东方明珠移动电视作为全国第一家、世界第二家最早成立也是最早赢利的移动电视,已在上海的地铁、公交、楼宇、出租车和手机上建立起了上万个视频终端,如今上海市民每天的生活或多或少会受到这个户外立体交通播出平台的影响,可以想象一下:早晨吃完早饭出门坐公交车,车里在如火如荼地播放着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这时旁边驶过一辆播放TAXI电视节目的出租车;走进写字楼,电梯口的液晶楼宇电视正在热情地播放着精彩的广告和节目;下班后去超市购物,超市里也挂上了液晶电视;移动电视作为一个新兴的信息平台,灵活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既然是新媒体,收视环境的差异性也带来了收视习惯的变化,受众对新媒体节目的接受度也大不相同。

根据诸多调查统计显示,移动电视的平台受众收视时间都不长,并且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多。也就决定了移动电视不可以象传统电视媒体那样播长节目,在节目中也不能象电影等艺术形式一样可以大量运用长镜头、蒙太奇等艺术创作手法,必须是直白的快速的节目形态;从受众收看习惯来看。是随意的、自我的,不能象电影、戏剧等的观看有强烈的仪式感和场效应。这样的传播特性,决定了移动电视的节目在制作上要向“实用主义”倾斜,要在最短时间传达高密度的有效信息,强化内容的实用性、及时性、纪实性。

2“新闻资讯直播”是移动电视节目的重头戏

新闻随时发生,传统电视很难彻底打通实时传播的瓶颈,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性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有关机构的调查显示在移动电视受众的群体中有90%的人对新闻节日感兴趣。所以针对现代人的信息需求,移动电视要以自身的时间优势和技术优势,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将最新的信息传给受众。北广传媒移动电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江洁红说“在节目制作和播出方面充分注意到电视直播的功能,所涉及的新闻资讯节目都采用直播,重大事件随时插播。我们准备把北京的移动电视频道办成一个播报信息最迅捷的电视媒体。”基于无线传输的技术,移动电视可以在移动的状态下发挥电视直播优势,及时、快速地重大新闻事件和资讯信息。但是新闻直播硬切的方式往往造成新闻播出不完整,节目选稿重点不突出,会给观众造成移动电视不安全、不严肃、无序的感觉。作为中国首家户外数字移动电视新媒体的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在开播的第三年成功研发出了延时直播设备,将直播节目内容录入延时系统,及时进行预览、与事先输入服务器的片头、垫片等包装元素进行线形编排,通过“第二次编辑”选取最精彩、最感人、最及时的片段进行播出,实现了节目和广告的无缝衔接和节目选稿的把控。为全国移动电视直播做出了成功的示范。

二、探索新型“电视文摘”节目内容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制播分离”的探索上走的更些。目前新媒体电视内容主要是依靠传统媒体和制作公司的合作来实现,但是一味地“拿来主义“只能让新媒体的路越走越窄,新媒体必须走自己的路,而电视文摘的做法为移动电视提供了一条捷径,播出“最新鲜、最及时的内容、选取最精彩、最生动的片段”是新媒体内容抓眼球的有力手法。

“文摘”的做法对平面媒体还是电视栏目本身的运作都曾经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在现今期刊中最受欢迎的还是文摘类期刊,《读者文摘》每月与世界上163个国家上亿的读者见面;观众最喜欢的电视栏目形式还是“文摘类”节目,从CTR的收视报告看,沪上有名的栏目《媒体大搜索》一直稳居观众喜好栏目的前三位。一个频道如果选取观众想看的、没有看到的、喜欢看的节目给他们,那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东方明珠移动电视的频道定位之一就是“搜索频道”。就单个节目而言早期已经做了内容上的整合比如设置了《精彩回放》和《经典时刻》栏目,然后将“文摘节目”跨时段延伸,打造“杂志性版块”,由多个设计版块再形成整个频道“电视文摘”的风格定位。

2006年8月,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推出了《早安上海》大型晨间新闻资讯版块,在这两个多小时的播出时间里有直播新闻、有港台时讯、体育、娱乐、财经讯息等丰富内容,而每个节目内容都来自不同的媒体,他们在节目角标、片头、字体、挡板、音效、色彩等包装要素上进行了统一,配合主持人串联、节目预告等关联节目将子栏目进行了编串,构成了整个《早安上海》大版块。随后又以“整点直播”、“半点快报”串联全天18小时的播出内容。

通过移动电视的选编,帮受众把信息资讯过滤一遍,选取最重要、最吸引他们的内容予以呈现,移动电视致力于发展“搜索频道”、“资讯频道”、“都市频道”的方向,将由“电视文摘”这种方式来承载。

三、确立节目风格,注重扬长避短

“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正在变为现实,移动电视的崛起不仅是收视终端由室内走向户外的颠覆性变革,更重要的是它也逐渐地摸索出了一套有别于传统媒体制作方式的编播方式和节目特色。根据移动电视的优势和劣势,节目制播应注重扬长避短。

1“短、频、快、实”的节目风格

“短”: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表明,上海等大城市公交乘客单次乘车时间平均约为33分钟、出租车人均乘车时间约18分钟、楼宇乘客等电梯的时间为4分钟左右,这就确定了移动电视的节目必须“短小”。以3分钟、两分钟、1分钟作为主要的节目时长。

“频和快”:作为线性传播的播出方式,移动电视的所有节目在单位时间里采用滚动播出的编排方式,同一节目每天可以滚动播放,从而增加节目收视到达率和观众认可度。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优势,在时事新闻资讯上做足“快”的文章,“第一时间”将最新的新闻资讯传达。

“实”:传统电视系统的多频道的竞争激烈使得单个频道

的收视率较低,单个频道和单个节目的影响力持续下降,而相比起来移动电视的单一频道就使得收看有一定的强迫性,但不能让观众产生厌恶感,所以在节目上应做

到“平实、平近”,从主持人的串联词到垫片都尽量体现电视节目的贴近亲和,“用百姓话说百姓事”是移动电视节目一个努力方向。

2做足移动电视“读电视”的文章

移动电视的传播环境受多重噪音的影响,如公交车上发动机的轰鸣声,报站名、买卖票、开关门的声音,乘客打电话、交谈的声音,使播出内容不可能通过声像双重渠道有效完整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要求节目画面要突出表现力,构图要精致、色彩要绚丽、节奏要富有动感并且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尤其字幕在新媒体播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娱乐休闲类节目时应选择具有视觉效果的内容,如幽默短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短小简洁、易理解、无需画外音解释的内容构成,十分符合在传播环境复杂、受众多元化和与媒体接触时间短的移动电视上播放。珠江移动频道将在传统电视上播出的动画片《小羊肖恩》成功“移植”在移动电视上播出,可爱至极的动画人物给公交车上的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愉悦,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他们还专门制作了系列搞笑哑剧短片,每集15分钟。每天4次,在移动电视上播放。它以人们日常的生活题材,比如在办公室发生的故事等,演员以夸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诙谐的表演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此外时装表演、风景名胜、魔术、影视插花等以画面表现为主的节目也能丰富“读电视”的内容。在字幕的运用上,香港移动电视借助标题字幕和跟话字幕,形成有层次的字幕信息分布,使移动电视在无声情况下仍然具有一定收视效果。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在楼宇三视窗播出界面上,开辟字幕屏,全天播出字幕信息,把字幕作为与视频同等重要的传输手段加以利用,形成“信息看板”的资讯特色。目前移动电视通过现代化手段,将实时信息模块加入播出平台,在突发事件的报道时,采用滚动字幕的方式实现第一时间的信息传递,将“读电视”的概念做深做透,让字幕也成为节目重要的组成部分。

3让受众喜欢移动电视广告

广告是移动电视的主要赢利模式。2004年8月,北广传媒移动电视公司总经理江洁红曾公开表示,到2005年底,仅移动电视的频道经营收入就有望达到5000万元。移动电视的垄断性传播,使受众基本上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没有选择电视频道和开关电视的可能性,虽然这对于广告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也不能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垄断传播”的情况下把广告硬“塞”给观众,如果播出太多的广告,观众会产生厌烦心理,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广告播放比例应适度,广告插播时段最长不能超过3分半钟。在广告的制作上注重特色,讲求技巧。如:将广告弱化在服务节目中,如果编排一套本市的消费指南节目,就可以融入超市的促销广告、商场的最新打折信息、餐饮娱乐场所的优惠活动。节目在这里起了一个“红娘”的作用,在受众与商家之间两头“讨巧”更多地投放隐形广告,可以借鉴湖南卫视与联合利华推出的植入式广告手法,在娱乐中向受众潜移默化的灌输品牌信息,最终实现了受众和广告主的双赢;互动刺激式广告:拉近广告与受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发受众寻求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此外,幽默诉求广告无疑是受众欢迎的广告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