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范例6篇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范文1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12-0054-03

Study of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on community maternal management

JI Xiaoying, CHENG Lisen, GUO Shudong(Preventive and Health Care Department of Baoshan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7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study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guidance on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s of pregnancy. Methods: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454 pregnant women who set up an early pregnancy manual in Baoshan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from 2016 to 2017, and then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227 people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managed according to the routine management method and the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was strengthened at various stages of early, middle and late pregnancy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ymptom checklist, the number of pregnancy tests, cesarean section rate, complication rate, service satisfaction and mental health were evaluated in the pregnant and lying in women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roportions of 5 times and more than 8 times of antenatal examin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pregnancy servic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maternal management; effect

?攵?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和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综合协调发展的敏感指标。做好社区孕产妇管理工作对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1]。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其核心是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影响健康的行为因素。因此在社区孕产妇管理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的手段,能使管理对象掌握更多有关生育的健康知识,了解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升管理质量[2]。本研究旨在评估健康教育指导社区孕产妇管理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宝山路街道社区早孕建册的孕产妇454人,再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7人。对照组的孕产妇年龄为23~39岁,平均(27.5±2.4)岁;其中157例初产妇,70例经产妇。试验组孕产妇年龄为22~38岁,平均(27.8±2.7)岁,其中160例初产妇,67例经产妇。两组孕产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指??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早孕建册,发放《孕产妇保健手册》及孕期保健健康处方,让产妇自行学习孕期保健知识。集中参加1次孕早期健康讲座。正常孕妇孕中期督促建立大卡(选择生产的医院办理保健手册的过程)1次,孕末期38周开始询问孕情及了解分娩情况,分娩出院后进行产后访视。重点孕妇则按照要求每月电话咨询,督促按时产检直至分娩。

试验组是在对照组的管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咨询和干预。(1)在早孕建册时,妇保医生根据建册情况在门诊进行面对面的孕早期教育,保证孕妇的早期教育率达到100%。内容包括孕早、中期的营养、运动和保健,以及应注意的情况和应做的检查,并对初筛异常的孕妇进行针对性的指导。(2)在孕中期(孕14至17周)除督促建册外,对孕妇进行建立大卡、应作检查和追踪检查结果的指导。(3)从孕28周开始做孕末期随访,指导孕产妇通过胎动判断胎儿的健康情况,教授正确的乳房按摩法;告知孕产妇注意孕期并发症及应对措施;告知孕末期注意事项和产后访视。(4)在早孕建册时与管理孕妇建立微信联系,以预产期月份为标准,分群管理,提供相应的健康咨询;必要时做上门指导和心理疏导。(5)重点孕妇(高龄≥35岁,BMI>24 kg/m2或

1.2.2 评价内容及方法

在产后访视阶段评价两组的产检次数、分娩方式、并发症率(指由妊娠导致的疾病,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糖尿病、子宫破裂、羊水栓塞、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产娠期精神异常等)。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测量孕期服务满意度。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测量两组孕产妇心理健康水平。该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该量表分为五级评分,9个因子,通过因子分了解症状分布特点,是医生评定患者症状使用较普遍的量表。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孕检次数和分娩方式比较

对照组的产检次数≥8次和≥5次人数明显少于试验组,自然分娩的比例低于试验组,而剖宫产和孕期并发症的比例高于试验组(P均

2.2 两组孕产妇心理量表得分比较

人际关系、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2.3 两组孕产妇对孕期管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孕期满意比例为84.14%(191/227),试验组为94.71%(215/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19,P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范文2

关键词 社区 孕产妇 保健 管理

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

深圳南山区拥有130万以上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占大多数,“十五”期间每年出生数以15%~13%比例上升,共有产妇39184人次,孕产妇死亡率为33.21/10万。围产儿死亡率为9.2‰,死亡孕产妇均为流动人口、多胎,死亡围产儿60%为流动人口,通过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评审分析,95%以上的死亡是可以通过孕产妇系统保健、住院分娩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死亡。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是衡量国民健康水平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1],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健康和母亲的安全。

社区孕产妇保健管理新模式

目前全区已有93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站)基本上做到了一个社区居委会,一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行院办院管,每个社区配备妇幼医生,医院和社康中心之间建立了双向转诊的机制,妇幼保健网络和服务功能较完善。

首先,应该抓好流动人口的管理。①组织网络,落实措施,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所为。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作为公共卫生的一部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部门的共同合作[2]。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下拨公共卫生服务所需工作经费,同时成立外来人口管理领导小组[3],促进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的提高。②建立最低生育医疗保障制度。③加强健康促进活动,提高流动人口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发挥街道及社区妇女干部和保健医师的作用,在流动人口密集地集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等活动,宣传住院分娩,同时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妇女的孕情,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给予建档,动员、督促进行孕产期保健[2]。④建立孕产妇系统保健网络。承担对区域内的外来贫困孕产妇基本保健服务。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应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项目中[2]。

其次,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创新社区孕产妇保健管理新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孕产期保健管理方案。②做好各方面沟通工作。③制定政策引导孕妇合理分流,做好双向转诊由社区组织完成一些必要的化验或辅助检查到医院完成,医院妇产科负责社区转来的高危孕妇产检和孕妇住院分娩工作[1]。 ④强化培训。⑤加强孕前保健工作,在为新婚对象提供婚前保健服务同时建档并将信息与相关社区联络开展跟踪服务。⑥规范社区卫生网络化服务。⑦开展孕产妇营养专科和心理保健门诊。研讨制定心理卫生、体育锻炼等健教方案,在全区各医院和社康中心推广。⑧继续做好全区“降消”项目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接生。⑨拓展社区产后保健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颖.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改善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中国妇幼保健,2005,21:2023-2024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范文3

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降低全镇孕产妇死亡,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

⑴早孕建卡率达90%

⑵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80%

⑶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⑷住院分娩率达100%

⑸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80%

⑹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0%,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80%

⑺孕前传染病检查率达90%

⑻产前筛查率达80%

⑼妇科病检查率达65%

二、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儿童死亡

(一)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二)建立便捷、通畅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

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工作,保障孕产妇安全。充分发挥镇卫生院高危孕产妇抢救基地的作用,在11年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抢救制度和措施,如遇有孕产妇危重情况,随时可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三)加强产科管理工作,强化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

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发挥围产期协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活动。

三、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

(一)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妇科病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操作,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倡自然分娩;推广适宜技术;严格剖宫产指征管理,加强督导,定期公示,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三)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育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逐步降低人工流产率,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四、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一)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规范服务行为。

(二)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确保手术质量,保障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三)加强对药物流产的监管力度。

五、做好托幼园所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一)定期对本镇托幼园所保健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学术交流,提高托幼园所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强对托幼园所儿童疾病防治、膳食营养、食堂卫生、消毒及安全等方面的指导,提高托幼园所卫生保健水平。

(三)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逐步推广入园儿童、入学儿童的心理卫生评估工作。

六、大力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

(一)制定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事业。

(二)对各村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逐步培育我镇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队伍。

(三)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推广标准、规范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全镇医疗保健机构创建一批合格的孕期健康教育阵地。

总之2011的妇幼工作工作量大,预期目标高,需要我们再总结11年工作的基础上巩固强项,改进弱项,我们相信通过各科室的共同努力,我院的妇幼保健工作一定能够达标。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范文4

1、实施“降消”项目,保障母婴安康。全州各级政府都成立了以分管副州(县市)长为组长,州(县市)妇联、财政局和卫生局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降消”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实施项目各项工作,并设立了技术指导专家组和督导评估组,为“降消”项目顺利开展和有序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对辖区内的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落实产前检查和随访工作,开展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将孕产妇系统管理与健康档案建立结合了起来,对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产科门诊服务内容进行规范,确保了孕产妇健康管理的连续性、真实性。加强了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管理,开展了危重孕产妇的评审工作。近三年共筛查高危孕产妇26986例,高危管理26974例,高危管理率99.95%。

3、农村孕产妇实行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补助,从以前的150元/人,提高到300元/人,使“降消”项目的实施有了资金保障,也使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生得到有效控制。2014年,全州共有26375名农村孕产妇享受了住院分娩补助,使用补助资金806.9087万元。

4、实施“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截止2014年底,我州共有7个“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医院,各项目医院成立了“母亲健康快车”项目领导小组,并开通了急救专用电话,承诺24小时“有呼必应、随叫随到、有难必帮、有险必救”、30公里内免费接送等,为农村孕产妇的救助提供了方便。据统计,去年我州7所医院的“母亲健康快车”共救助危急孕产妇200余名,为350余名农村孕产妇进行免费体检,发放孕期知识保健及科学育儿资料17000余份。

5、加强妇幼保健人员专业培训。重点加强对妇幼保健管理人员、产科主任、产科医师、妇幼专干等进行培训。近年来,已累计培训相关人员约100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基层医院的产科人员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成功抢救多起急危重症的孕产妇,切实起到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效果。

1、妇幼保健服务资源配置滞后。妇幼保健服务资源增长跟不上服务需求的逐步提高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全州各县市妇幼保健院是孕产妇的保健服务中心,但因受编制和机制的制约,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制约了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

2、流动孕产妇的保健尚属盲区。流动孕产妇一般没有纳入社会保障机制,面对产前检查、住院分娩高费用,让流动孕产妇大多望而却步,因而流动孕产妇进医院检查、住院分娩少,这部分孕产妇流入个体诊所,甚至非法接生现象再现。一些偏远的乡镇、村寨成为了非法游医和接生婆的温床。

3、城市和农村在享受政策上有一定区别。目前,城市孕产妇一般实行的是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农村孕产妇实行的是新农合政策,报销比例略低于城镇。据了解,参加城镇医保的孕产妇,顺产没有并发症报销标准为1600元/人,顺产有并发症报销标准为2000元/人,如果并发症严重的视病情按照高于2000元/人的标准报销;剖宫产没有并发症的报销标准为3200元/人,有并发症的报销标准为3600元/ 人,有严重并发症的视病情按照高于3600元/人的标准报销;参加新农合的孕产妇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才能报销,而且是定额报销,二级医院报销标准为1250元/人;三级医院报销标准为1350元/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时另外可以补助300元/人。

1、加大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投入。加大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保证经费落实和人员配置,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作用。继续启动“降消”项目,为孕产妇的安全分娩保驾护航。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范文5

【关键词】 社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调查分析

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工作是为孕产妇和胎婴儿提供医疗、保健工作的指南,以达到保护母婴健康和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为此。近年来我们平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出了诸多努力。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在太原市小店区妇幼保健院的直接指导下,逐年走向管理完善化轨道,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近年未发生孕产妇死亡。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工作管理,尤其在诸如我们城乡结合,经济文化繁荣,居住人口密集地段,重点应抓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

1 孕产妇系统的资料和方法

根据太原市妇幼年报管理“3+1”模式,回顾性调查2010年10月-2011年9月、2011年10月-2012年9月两年度内实行孕产妇系统管理结案的孕产妇。按户籍地将孕产妇分成两组,一组为本地孕产妇组,一组为流动孕产妇组。根据据统一的《太原市孕产妇健康管理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登记本》数据进行统计。统计数据,见表1、表2。

2 孕产妇系统统计数据的结果

近两年本地孕产妇组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平均为:建卡率98.55%、早检率91.81%、5次产前检查率98.17%、住院分娩率100%,产后访视率94.24%,系统管理率91.22%、流动孕产妇组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平均为:建卡率86.51%、早检率73.57%、5次产前检查率96.95%、住院分娩率100%,产后访视率86.10%,系统管理率70.68%.本地组和流动组差异明显。结论:要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和服务质量,重点是加强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

3 孕产妇系统统计数据的讨论分析及健康教育注意事项

3.1 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和服务质量

3.1.1 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 指妊娠至产后28天内有过早孕检查,至少5次产前检查,新法接生和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可见,凡是影响以上任一环节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分析我地段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低,主要影响各环节的因素如下:

3.1.2 早孕检查率影响因素 流动孕产妇孕早期不在我辖区居住;对流动孕产妇的宣传教育难以进行;流动孕产妇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早孕检查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目前二胎孕妇有所增加,由于多种原因,孕妇不接受早孕检查;孕妇在部分地区医院进行早孕检查时,没有客观资料。

3.1.3 产后访视率影响因素 流动孕产妇建册提供的住址信息部分缺乏真实性,联系电话有误,保健人员不能进行产后家访;流动孕产妇产后不在我辖区居住;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缺乏,工作人员的相对不稳定性,经常更换,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我辖区人口密集,孕产妇逐年递增,流动孕产妇倍增,工作量剧增与工作人员的不足的矛盾。

3.2 做好社区孕产期健康教育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数逐年增加,目前,我社区管辖的流动孕产妇平均已占到40.81%,有的社区居委会流动孕产妇已达70%。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经济的原因和流动的特殊性,保健机构很难对其进行管理。对这部分人群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她们主动进行孕产期保健,选择住院分娩,才能逐步实现“流动人口中的妇女享有与户籍所在地妇女同等的保健服务,降低孕产妇死亡。”

孕产期健康教育:①怀孕12周之前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之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②孕期至少接受1次以上孕妇学校教育。③孕24周起加强宣传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护理。④教会孕妇自身监护,孕28周-30周后孕妇自己数胎动,家属听胎心,了解胎儿宫内情况,以减少围产儿死亡。胎动自我监护胎动即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孕妇一般于孕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妊娠周数越多,胎动越活跃,但至妊娠末期胎动渐减少。嘱孕妇每日早、中、晚自行计数胎动各1小时,3小时胎动之和乘以4得到12小时的胎动计数。正常情况30-40次/12小时,胎动过频或胎动减少均为胎儿缺氧征象,每日监测胎动可预测胎儿安危。胎动<10次/12h提示胎儿缺氧,应立即去医院检查。⑤孕晚期动员住院接生,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提倡自然分娩,根据孕期情况指导,孕妇选择适当时间入院待产。⑥提倡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

通过孕期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其真正认识到孕期保健的目的是保护孕妇和胎儿在妊娠期间的安全和健康,能至妊娠足月顺利娩出身体健康、智力发育良好的新生儿。

3.3 充分发挥孕产妇保健手册的作用 孕产妇保健手册需从确诊早孕时开始建立,尽量在孕12周前孕妇到所居住地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农村乡镇卫生院免费建册,社区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提供5次产前随访,系统管理直至产褥期结束。手册应记录孕妇主要病史、体征及处理情况,是孕产期全过程的病历摘要,每次做产前检查时,接诊医师均应将结果填写在手册中,住院分娩后出院时需将分娩记录填写完整,由产妇家属送回建册机构,接受地段保健人员的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使用保健手册的优点能够使各级医疗和保健机构相互沟通信息,加强协作,做到防治结合,特别是在高危孕产妇的转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医疗和保健机构均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填写各项记录,为每一位孕产妇和胎婴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3.4 重视高危孕产妇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通过孕妇早孕期建册的初筛及孕期每次的产前检查,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凡可疑高危孕妇应重点随访,专案管理,填写“高危孕产妇管理随访登记卡”;识别高危,重点注意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位不正、早产及过期妊娠等;积极动员孕15-19周的小于35岁的一般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如有以下情况者动员产前诊断:①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②产前筛查结果属高危人群;③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④产前检查怀疑胎儿患染色体病的孕妇;⑤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⑥曾有不良孕产史或特殊致畸因子接触史。

4 做好产后访视工作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与3-7天内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喂养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情况;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对母乳喂养困难、产后便秘、痔疮、会阴或腹部伤口等问题进行处理;发现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通过此次调差分析,掌握了我地段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第一手数据,看到了我们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虽然有很大的工作量在等待者我们医务人员为之奋斗,相信我们的智慧和能力,孕产妇保健管理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范文6

一、夯实基础,提高工作质量

1、孕产妇系统管理:各基层单位要充分发挥村级公共卫生网络效能,及时全面掌握辖区内孕情,提高早孕建册率。正确规范填写孕产妇保健册和各类报告卡、报表,建立规范档案。重视全程保健管理,做好孕中期上送县级筛查和孕早、中、晚期随访和产后访视工作,早孕建册(检查)率达92%以上,孕中晚期追踪随访率和产后访视率达95%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在90%以上。

2、儿童系统管理:准确掌握辖区内各年龄组儿童数,加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增加儿保门诊开放日和辅助检查项目。以高危新生儿为重点,加强体弱儿保健工作,对低体重儿、早产儿、佝偻病活动期、中度以上营养不良、出生缺陷儿、中度以上贫血患儿等进行筛选、登记和上送复查,做到“减少漏筛、切实随访、重点管理、详细记录”。儿童系统管理率应在90%以上,保健管理率92%以上,体弱儿管理率100%。加强托幼机构保健管理,每季度对辖区内幼儿园开展保健指导工作,全面开展入园儿童血红蛋白、乙肝表面抗原和肝功能项目的检查,与教育部门协作,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年审工作。

3、业务培训和健康教育:加强妇女儿童保健适宜技术和知识的培训,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年内开展4期(次)以上妇幼保健业务培训,内容以高危妊娠的识别和管理、体弱儿管理、产科急症的处理为重点,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开展妇幼系列死亡病例的讨论评审,总结经验,提出干预措施,控制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加强针对妇幼群体的健康教育工作,印制《孕产期保健手册》和《婴幼儿保健手册》,并及时发送到每一位孕产妇和儿童家长手中。在全县暂设7个点,每季度集中开设“孕妇学校”、“育儿学校”各1期,孕产妇和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率力争达到70%。对高危妊娠、体弱儿、妇科患者等重点对象,采取以“面对面”为主的宣教指导方式,逐步提高妇幼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4、基层指导和量化考核:县妇保院要加大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制订月、季度基层指导工作计划,安排妇儿保专业人员,针对各基层单位妇儿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检查指导工作,促进全县基层妇儿保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要建立妇儿保工作量化考核机制,以便更加客观地反映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儿保的实际工作量,同时,与妇儿保工作的质量考核相结合,更为合理地分配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要增大考核结果透明度,以便被考核单位针对性地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孕产妇和儿童数较多、工作量较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增加妇儿保人员力量,安排专职人员和兼职协助人员负责妇幼保健管理和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5、“两个规范化门诊”建设:加强孕产妇、儿童保健规范门诊建设。根据《*省乡镇卫生院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继续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门诊”和“儿童系统保健门诊”的建设。前阶段已创建的单位要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改善环境设施,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开展自我评估并确保通过年度的市级抽查复评。目前尚未创建的5个单位(熟溪、茭道、白姆、坦洪、西联,三港妇儿保已托管于县第二人民医院)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力争创建规范化儿保门诊,为推进公共卫生示范镇乡的创建工作提供必备条件。日前,金华市卫生局制定了《金华市乡镇孕产妇、儿童保健示范门诊评估细则》,根据市卫生局“每个县(市、区)创建1至2家示范保健门诊”的要求,2009年我县拟上报的创建单位为东干、白洋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县妇幼保健院建设:加快县妇幼保健院迁建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医疗保健用房紧张的问题,改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条件,充分发挥全县妇幼保健管理中心的各项功能,为全县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实施成效

1、妇女健康促进工程:要切实贯彻《*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关于实施妇女健康促进工程的实施意见》(武妇儿工委〔20*〕1号),在体检前运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重要意义的宣传,提高社会民众的参与意识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动员已婚育龄妇女参加宫颈癌、乳腺癌等扩展项目的检查。充分利用农民健康体检、查环查孕、送医下乡等时机,开展妇女健康检查工作,建立完整的妇女健康检查档案,对患病妇女提供书面的医疗意见,并做好查后随访工作。针对性地安排妇科及检验人员在县级以上医疗保健单位进修学习,县级医疗保健单位要以“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活动为契机,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受援单位技术扶持,逐步提高妇女健康检查技术水平,保证检查质量。各检查单位要及时上报项目工作报表,做到检查数、登记簿数、档案记录数、统计上报数相符,杜绝虚报谎报的现象发生。

2、母婴健康工程:在省市的安排下,继续实施“母婴健康工程”,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落实项目配套经费,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适时开展项目的督导检查,保证项目工作顺利实施。要加强抢救中心、分中心产科建设,改善县妇保院和基层妇儿保门诊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参加省市级的产科和妇儿保业务培训并加强县级培训,开展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的演练和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对贫困高危孕产妇,实行以孕产期保健、宫外孕诊治和住院分娩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救助和保健管理,以保障弱势人群尤其是流动人口的母婴安全,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3、妇幼卫生监测和信息工作:继续开展围产儿、5岁以下儿童、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的监测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准确掌握相关数据,与疾控、计生等部门核对并规范上报。开展县乡两级漏报调查和监测质量调查,杜绝孕产妇死亡漏报,县乡两级做好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归档等项工作,保持历年资料延续完整。开展“非住院分娩”情况调查和“非早孕建册”情况调查,分析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妇幼保健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信息上下沟通,做好信息质量控制,迎接妇幼卫生监测质量的省级抽查。

三、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和预防

1、艾滋病和梅毒检测:把预防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工作与妇幼保健常规工作相结合,建立常规免费检测工作机制,做好孕期咨询指导服务,把好孕期检测关和产科术前检测关,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疾控中心、妇保院和各医疗单位做好协同配合。根据市卫生局要求,2009年孕产妇艾滋病、梅毒检测率应达85%以上,指导咨询率100%。为顺利完成指标任务,未开展艾滋病、梅毒检测的产检单位,应及时将孕妇转上级单位进行检测,各社区责任医生要配合做好指导咨询工作。

2、产前筛查:产前筛查是减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民健康工程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省产前筛查管理办法》,依法开展孕期胎儿21—三体和神经管畸形的筛查,我县的产前筛查(唐氏筛查)定点单位为县妇幼保健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乡两级产检单位,要对所有孕妇执行产前筛查书面告知制度,并动员孕20周以内的孕妇适时到县妇保院进行产前筛查,逐步提高产前筛查率。县妇保院要强化产前筛查的规范管理,加强与检测单位的技术协作,提高产前筛查工作的质量,要对每一位筛查结果“高风险”的对象提前诊断的指导咨询和必要的帮助,并进行追踪随访,同时结合影像、临床筛查技术措施,提高胎儿缺陷检出率。同时,配合计生部门做好无证分娩报告工作,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3、婚检和优生检测:根据上级将出台的相关文件,适时在全县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孕早期的优生检测(两免)工作。通过积极倡导、广泛宣传、优质服务,使公众了解和认识“两免”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提高“两免”检查率。

4、新生儿疾病筛查:继续做好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筛查工作。根据市卫生局的要求,2009年筛查率力争达到100%,血片合格率、可疑病人召回率均达到100%,并对患儿进行追踪随访。全面推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各接产单位年度筛查率达90%以上,并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做好复查、转诊和随访工作。

四、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管理,控制孕产妇死亡率

1、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基础筛查工作质量,有效落实高危妊娠报告、转诊、会诊、随访等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乡两级产检单位,实行高危妊娠首诊负责制,做到“谁发现,谁报告”,做到高危孕产妇掌握三及时:“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治疗和追踪”,提高管理到位率。要通过监护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高危妊娠因素的转化,必要时可选择在母儿最有利的时机进行适时计划分娩或终止妊娠。进一步发挥高危孕产妇管理中心作用,重症高危继续实行“县乡联管,以县管为主”的制度,加强县乡两级信息沟通,重症高危对象随访管理率100%。